血液论文血液流变学论文

合集下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论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论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并研究其临床意义。

方法我院内科2011年2月24日——2012年9月24日接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1例,再随机选取31例健康受试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osahs组(a组)和健康组(b组),各31例。

a组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b组为健康受试者,两组患者均空腹测定其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两项指标,比较分析两组的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 a组的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血液流变学(包括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于清晨5时空腹抽取静脉血两管,分别5ml,一管采用酶法分析,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各项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另一管通过血液流变检查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1.3 评价标准[2] ①比较两组的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②分析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包括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5.0软件分析表中数据,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且用t检验进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0.05。

2 结果2.1 比较两组的血脂由表1可知,a组的tc、tg、hdl高于b组,a组的ldl低于b组,两组的血脂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现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已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由于现在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导致其发病率较高,它是以睡眠障碍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疾病[3]。

医学论文: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医学论文: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将8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效改善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异常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主要方法有禁食,给予患者胃肠减压,静脉交替输注新鲜血浆、脂肪乳等,给予充足的氧气供给,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监测患者电解质及血压状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0.6 mg加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2 h/次。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血液流变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压痛消失时间及腺周积液消失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胰腺体积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比较观察组可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异常情况,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微循环障碍是胰腺炎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可使水肿性胰腺炎转化为坏死性胰腺炎[2]。

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病理复杂、发病急等特征,如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出现生命危险。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论文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论文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在临床疾病的运用。

方法对全血粘度给予自动清洗式的全血粘度计进行测定;血浆粘度采用普利生公司生产的血浆粘度测定仪(型号为pls-f200b)进行测定。

结果临床领域中血液流变检验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结论血液流变学检验对不同的疾病诊断、发展及控制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临床应用;判断价值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58-011前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是血液的凝固性与流动性,血细胞的变形性以及血管壁的流变性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对血液及血管之间的作用、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能较全面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现将报道如下。

2血液流变学的检验2.1血液流变学仪器使用及维护对样本检测时尽量少减少使用相同的仪器,并且选用可自动对样品进行加样、混匀、测试、预温以及冲洗的自动型血液流变学测试仪。

对测试仪进行操作时应该根据规范进行,减少阳光的直射且避免靠近热源;进行标本的检测前需对仪器进行清洗,定期进行维护及保养。

2.2检查全血黏度选择仪器环节中,全血黏度作为非牛顿的液体,是由其的剪切情况决定的,因此采用旋转式的黏度计对全血黏度进行监测;进行全血黏度的测量时应使用不同的切变率进行。

进行样品的制备时,清晨病患处于空腹状态进行静脉采血,同时将肝素抗凝涂抹于容器中并进行标本的密封待检。

选择切变率应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的建议进行选择,切变率在1/s至200/s内时,进行全血黏度的测定状态较佳。

可按照仪器继续拧相应的设置,通常设置约200/s的高切、40/s到50/s 内的中切与低于10/s的低切这3个切变绿率。

2.3血浆黏度的检查选择仪器中血浆作为牛顿液体,黏度未受到切变率的影响,可仅选择其中的固定切变率,采用自动化的毛细管式黏度计进行指标的检查。

制备样品应采用ep离心管进行血样的存放,对于抗凝条件与全血粘度的测定时;进行血浆的分离需要满足799克即3000转/min 的离心,并且保证时间在10分钟以上。

温肾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论文

温肾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论文

温肾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将自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温肾活血汤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14天。

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等各方面指标均有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依达拉奉60mg入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配合给予阿司匹林片100mg、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每日3次;根据病情需要可适当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脱水、水—电解质平衡药物,同时给予神经功能恢复训练等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肾活血汤治疗,组方为:肉苁蓉20g,熟地黄20g,杜仲12g,菟丝子12g,淫羊藿10g,山茱萸肉10g,丹参15g,红花8g,当归12g,川芎12g,地龙12g,白芍10g,陈皮10g,炙甘草5g。

对于同时患有腹胀、便秘的患者加投大黄、瓜蒌适量;气虚者加投黄芪、党参适量;语言障碍、口角流涎者加投远志、石菖蒲适量。

以上组方每日服用一剂,以水煎煮,于每日早晚饭后1小时后各服用一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

1.3 疗效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等的变化情况。

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

显著进步:病残程度为1~3级,4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患者例数×100%1.4 观察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并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学科,主要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以下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解读:1.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反映了血液的流动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1~4.9 mPas。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纤维蛋白原含显等因素有关。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有关。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反映了血浆的粘滞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4~1.8 mPa-s。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含虽有关。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3.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变形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0.9。

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有关。

4.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反映了红细胞聚集的程度,正常参考值-般为1.5~2.5。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小板活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反映了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0~100%。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有关。

总体来说,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和诊断恨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但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制表:审核:批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论文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论文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水平探析【摘要】目的探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血液流变指标,血脂指标水平,分析其与血栓性性疾病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72例,同时随机选取临床确诊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志愿者72例,为方便记录,将以上两组列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志愿者组成的对照组。

重点记录观察两组的血流变指标和脂蛋白a等各血脂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指标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

在全血粘度、全血还原指数、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在血沉指标上,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加强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类似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关键词】心脑血管;血流变指标;血脂水平【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26-01临床上认为,血液流变指数和血脂水平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症状体征出现的重要参考,预示着当事人疾病病程的开始。

因此定期对血液流变性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对某些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进行预报,对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临床界对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二者间的关联度角度出发研究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笔者本文笔者结合所在医院心脑血管科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72例(实验组),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45~70岁,平均58.3+7.6岁。

舒血宁对急性期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影响论文

舒血宁对急性期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影响论文

舒血宁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舒血宁注射液【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88-02急性脑梗死是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突发导致全脑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急性颅脑损伤。

因而是导致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我科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了舒血宁治疗前后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①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扫描证实;②发病在72小时之内;③颅脑ct检查排除脑了血或出血性脑梗死;④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入选病例共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男21例,女30例,年龄44-71岁(62.41岁±4.24岁),病程3h~72h (18.02±4.28h)梗死面积3.3cm2+1.2cm2,梗死部位基底节区梗死28例,小脑梗死10例,颞叶梗死5例,额叶梗死3例,顶叶梗死5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8岁(60.38岁±6.02岁)病程3h~72h(18.02±4.28h)基底节区梗死17例,颞叶梗死6例,顶叶梗死4例,小脑梗死3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既往史以及治疗前检查结果,经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祛风通络散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

祛风通络散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

祛风通络散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祛风通络散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祛风通络散口服,同时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

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祛风通络散可有效改善脑血流量及高黏状态,从而保护脑组织和神经功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降低其发生危险因素和复发的有效治疗药物,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菊花;祛风通络撒;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疗效【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42-02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本病发病急,病因病机复杂,临床有“三高一低”,即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

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少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的关键。

目前研究认为挽救半濒死的脑细胞,增强脑细胞血流灌注和血液供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防止梗死区扩大的关键。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对其的治疗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多认为风痰上扰、脑络痹阻是中风的基本病因病机,故化痰熄风、通络化瘀是其基本之大法。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对收治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祛风通络散治疗,在治疗效果和血流变方面都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0例患者均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男181例,女119例,年龄45~82岁,平均(60.5±12.7)岁,病程5~46h。

对照组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44~83岁,平均(61.2±11.9)岁,病程5~48h。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论文血液流变学论文
银杏达莫对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糖尿病肾病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4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 d; 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4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Cr和BUN尿UEAR和FDP。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Cr和BUN尿UEAR和FDP 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0 .01) , 治疗后血Cr和BUN尿UEAR和FDP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0 .0l)。

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糖尿病肾病(DN)患者高凝、高脂状态, 有助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银杏达莫注射液; 抗凝;降血脂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糖尿病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1]。

降低血糖、控制血压、调整血脂、抗凝血等治疗可以延缓DN的发展。

本文旨在观察银杏达莫治疗DN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现将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98例,DN的诊断按照Mogensen[2] 诊断标准临床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定量>300mg/24h,男65例,女33例,平均年龄(67.5土8.7 )岁,平均糖尿病病程( 10.9±4.8 )年。

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导致的肾脏病变;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精神病等不合作者;有严重的心、脑、肝并发症;排除引起尿蛋白升高的原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症,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

1.2方法:研究病例均要求血压≤140 /190 mmHg,空腹血糖
≤7mmol/L,餐后2h血糖≤ 10 mmol/L,并稳定1周。

随机分组,治疗组54例,给予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 d;每日1次,疗程为14 d,口服替米沙坦40~80 mg,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44例,降压、降脂、降糖治疗同治疗组。

1.3 观测指标①肾功能测定:检测血肌酐( c r )和血尿素氮(BUN)。

②尿液测定: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尿微量蛋白尿(UAER)测定。

③血液流变学测定:检测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

3项检查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检测1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X2)±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Cr和BUN尿UEAR和FDP对比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见表 2 。

3 讨论
诸多学者运用活血化瘀治法可有效地改善D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从而有利于防治或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中药银杏叶提取物与西药双嘧达莫的复方制剂,属可静脉应用的第四代银杏叶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苷,萜类内酯(包括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及双嘧达莫。

银杏达莫提取物具有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功能,可抑制血栓烷A(TXA2)活性,促进前列环素I ( PGI2) 生成,并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素(ET)分泌;促进一氧化氮(NO)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调节血管张力,改善组织的血供。

此外银杏叶中的萜类内酯是天然专属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的拮抗剂,被认为是最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天然PAF受体拮抗剂。

具有抗PA F、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清除自由基等多环节作用,从而发挥降低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的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作用[3]。

Abd-Ellah 等[4]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 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功能损害,对肾脏起保护作用,推测银杏达莫注射液可减轻氧化应激, 减少炎性细胞浸润, 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聚集, 进而防止肾小球硬化。

同时,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通过其抗凝作用改善肾脏局部循环,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 使激素临床疗效增强。

本研究两组治疗前、后血Cr和BUN尿UEAR和FDP比较,均有好转,但银杏达莫注射液组治疗后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
[2] 邹大进,金昕晔.从内分泌代谢角度看ONTARGET研究结果[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 8.12.8 .C8
[3] 翟文杰,李爱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8例观察[J].中西医结合,2006,35 (9):10
[4] Abd -Ellah M F, Mariee A D. Gin kgo biloba leaf extract (EGb761) diminis hes adriamycin in duced hyperlipidaemic nephrot oxicit y in rats: association with nitricoxide production[J] . Biotechnol ApplBioch em, 2007, 46( Pt1) : 35-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