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一、心梗急性期护理1、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保持病房安静。
2、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
3、迅速描记全导联心电图。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行止痛(杜冷丁或吗啡)、扩管(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聚集(波利维)等治疗。
嚼服阿司匹林300mg,波利维300mg或者替格瑞洛180mg。
5、抽血急查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6、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12小时内可以选择再灌注心肌治疗:有条件者行急诊PTCA术或急诊PCI术,及时完成术前准备; 静脉溶栓治疗。
7、落实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避免紧张焦虑,保持情绪稳定。
二、饮食1、急性心肌梗死-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2、恢复期应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病人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使用缓泻剂,防止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
三、病情观察1、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胸痛有无缓解,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发热、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衰等症状。
3、动态观察18导联心电图的变化、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变化。
4、溶栓疗效的观察:1)胸痛2h内基本消失;2)心电图ST段2h内回落>50%;3)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5、遵医嘱用药,患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四、用药护理1、硝酸酯制剂: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
2、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
监测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3、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监测血压及心律的变化。
4、抗血小板药物:注意胃肠道反应及出血倾向。
5、吗啡或哌替啶: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五、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病情,告诉家属配合支持,避免对其施加压力。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
3、出院后可行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
主要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燥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心肌梗死治疗原则为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病人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疼痛;②恐惧;③焦虑;④自理缺陷;⑤活动无耐力;⑥心输出量减少;⑦知识缺乏;⑧便秘;⑨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10)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11)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12)潜在并发症--心脏骤停。
一、疼痛[相关因素]心肌缺血、缺氧。
[主要表现]胸骨后剧烈疼痛,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护理目标]1、病人主诉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2、能识别引起疼痛的因素。
3、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减轻或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1、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
2、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3、密切观察有心律失常、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并记录。
4、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重点评价]病人疼痛缓解的程度。
二、恐惧[相关因素]1、胸闷不适、胸痛、濒死感。
2、因病房病友病重或死亡。
3、病室环境陌生/监护、抢救设备。
[主要表现]心情紧张、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1、病人能说出恐惧感觉。
2、安全感和舒适感增加。
3、能采取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
2、尽快地使病人熟悉环境并介绍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
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抢救危重病人时用屏风遮挡,减少不良刺激。
4、护理工作中应从容、镇定,避免紧张、忙乱。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心梗的护士紧急处理流程
急性心梗的护士紧急处理流程
如果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还需要及时给予心肺复苏,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1、一般处理:首先让患者安静地在家平稳卧床休息,防止心梗进一步加重。
同时呼叫120,等待送到医院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经验性服用药物:心肌梗死的患者,通常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可以经验性服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进行缓解;
3、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但存在突然意识丧失,出现面色紫绀、呼之不应的情况,此时需进行基础的心肺复苏。
首先一定要先按压,按压的部位选择两侧乳头连线的胸骨上,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的深度4-6cm,按压30次后可以给予2次人工通气。
按照上述方法一直进行抢救,直到120急救车能够将患者及时送到医院就治;
4、入院后急救: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生命监护,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
如果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必要时可以进行心导管球囊扩张术等介入治疗。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氟伐他汀等药物控制血脂,也可以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乙酰水杨酸片等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强心苷等药物,进行抗心力衰
竭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潜在并发症——猝死与心肌缺血坏死,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坏死,心肌传导系统结构改变有关。
4.体温过高与心肌坏死后机体吸收热有关。
5.自理能力缺陷与心肌梗死后限制活动有关。
6.恐惧与剧烈疼痛伴濒死感有关。
【护理要点】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收住监护病房,疼痛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
2.观察病人疼痛部位、程度和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吗啡止痛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
及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症状。
3.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4.溶栓护理①溶栓前配合医生做18导联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型等;②建立静脉通路;③观察溶栓药物有无过敏反应;④记录胸痛缓解程度及时间;⑤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⑥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尿道及颅内有无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征象,及时报告医生。
5.急性期病人应采取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逐渐过渡到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6.病人因卧床改变了排便习惯,容易造成便秘。
遵医嘱给予缓泻剂,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可能导致的心脏猝死。
7.记录出入量,当尿量<30ml/h时应考虑是入量不足还是肾功能下降引起的,及时报告医生。
8.急性期病人全身症状较明显,如虚弱、疲倦、乏力,恐惧、濒死感,护士应多给病人解释、安慰,缓解病人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9.出院指导①家属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家属要帮助、鼓励病人,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②警惕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③定期门诊复诊。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
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理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2.患者胸痛发作时禁食,2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
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1小时1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4.遵医嘱予氧气吸入。
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6-8L/min。
5.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6.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护理常规护理。
9.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
2.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时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1.病人监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密切监控病情至关重要。
24小时的心电监测是必须的,以及每4小时一次的生命体征的测量,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2.休息和活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病人需要卧床休息。
随着病情的改善,医生会逐渐允许病人适度活动,但仍需避免过量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处方,给予病人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确保按时给药,控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疼痛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严重胸痛。
给予病人合适的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或吗啡,以减轻疼痛并提供舒适感。
5.心理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护士需要提供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交流,鼓励病人表达情感,并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病人恢复信心。
6.饮食:为了减少心脏负担,病人需要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
注意让病人保持体重,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7.氧气治疗:给予病人适量的氧气治疗,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以提高心肌缺血区的氧输送。
8.定期复查:病人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血脂水平等,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适度的运动、呼吸训练、心理康复等,以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0.家庭教育:对于病人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病因、病情、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总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情,按时给药,提供舒适和疼痛控制,给予心理支持,并提供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同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工作,可以减轻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和担忧,促进病人的康复。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专业看护
提供心理支持
应对焦虑:采用放松技巧,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教育患者和家 属
教育患者和家属
饮食指导: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 饮食建议 运动建议:指导适当的运动,提高心肺 功能
教育患者和家属
药物使用:向患者和家属详细 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 专业看护
目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监测病情 保持通气道畅通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和家属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的护理概
述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护理目标:减轻症状、恢复心 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护理重点:监测病情、保持通 气道畅通、提供药物治疗、提 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和家属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给予适当的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血管扩张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 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供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给予适当的镇痛药 物,缓解胸痛
提供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倾听患者的情绪,提供积极 的心理支持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 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监测病情
监测病情
心电监测:连续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 心律失常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 整药物治疗
监测病情
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氧供需 平衡,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保持通气道畅 通
保持通气道畅通
姿势:保持半坐位,有利于呼吸道通畅 氧疗: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疗浓度
保持通气道畅通
咳嗽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 咳嗽,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当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下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的详细介绍:一、急救措施:2.确定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如果患者昏迷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进行心肺复苏和进行人工呼吸。
3.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防止剧烈运动或激动的情绪。
4.放松患者的症状:根据需要给予硝酸甘油含片、咀嚼阿司匹林等,以舒缓患者的症状。
5.维持通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
6.给予氧气:如有条件,给予纯氧气吸入,以增加心肌梗死区域的氧供。
7.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急救措施实施的同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二、护理要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如给药、手术等,确保治疗效果。
3.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需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供安全感。
4.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建议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物。
5.动态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6.密切监测药物治疗: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7.床旁紧急设备准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床旁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等。
8.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的变化,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9.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如发热,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1.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焦虑、恐惧等不良
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保存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减少家属探访,避免紧张和刺激。
3.饮食原则:前3日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
到低盐(2g/d)低脂半流质饮食。
忌食油炸、腌渍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蛋黄、鱿鱼等高胆固醇食物。
宜少量多餐,禁食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心脏负担。
4.运动原则:发病后前3天要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协
助病人床上进食、排便等,满足病人生活需要。
无并发症者,第4日可床上活动,无不适可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无不适症状为宜。
(PTCA支架术后,根据病情可适当提前运动)5.天气寒冷时,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病人有汗时,及时擦干
汗液,更换衣物。
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6.保持二便通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利
于通便。
必要时常规每次给病人服用缓泻剂,避免排便用力而发生意外。
7.告知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
胸痛持续不缓解,及时告知医生、护
士,并绝对卧床、停止一切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内容,供医院业务培训使用。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进行动态观察。
护士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的连续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第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护士的参与。
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镇痛药等,掌握合理的用药原则。
护士需要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并进行准确的给药记录。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处理还需要注意心理援助。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严重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最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护士需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关注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心肌梗死的预防知识,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协助患者制定个人康复计划,通过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涉及早期干预、监护、药物治疗、心理援助和康复等方面。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度过难关,提高其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及规范如下:
立即停止活动、躺下。
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可能会出现胸痛剧烈、冒汗等。
患者一定要立即停下活动,躺下休息,可将患者平趟在床上或硬地板上,同时打开窗户,保证空气流通。
口服药物。
患者躺好后,如果携带有急救药的,可以让患者及时服药,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
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如果患者的呼吸突然停止或心跳骤停,家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可以拳击心前区进行心肺复苏,帮助患者恢复心跳。
如果无效,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标准作业程序疾病护理常规
5.2评估
5.2.1初始评估
5.2.1.1症状与主诉:入院方式,胸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及有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等伴随症状。
5.2.1.2监护与查体: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5.3.4心理护理:简单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医护人员工作有序,给患者以信赖感;保持环境安静,合理安排探视。
5.4健康教育:
除参见“心绞痛”健康指导外还应注意:
5.5.1饮食指导:饮食原则是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
5.5.2康复指导
5.5,2.1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病情未稳定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肢体被动运动,视病人情况在护理人员协助下禁食、洗漱、擦浴、穿脱衣物等,进行肢体主动活动锻炼,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可逐渐过渡到床边坐位休息,直至床边活动等。
5.5.2.2持续时间:初始是6T0分钟/次,各含1分钟左右的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随着患者对运动的适应和心功能的改善,可逐渐延长到30-60分钟。
5.5.2.3运动频率:有氧运动每周3-5天,最好每天运动。体力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诱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5.5.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医嘱给药,意识到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定期电话随访。
6.4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
6.5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
7.相关文件:
7.1《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7.2《浙江省内科护理常规》浙江省护理中心
7.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5(43):380-389.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 重病情。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 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问题。
06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与保健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均衡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 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以降低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
适量运动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 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体质。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对心血管系 统的损害。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如血 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 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管理情绪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学会 调节情绪,有利于心血管系 统的稳定。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过程,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实际帮 助,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以真诚、耐心和关心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建立信任和 合作的护患关系。
有效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应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以了解 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关注患者隐私
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隐 私,让患者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 护理
康复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包括心功能、运动耐量、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以及患者对康复的认识和期 望。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社会和医疗系统的支持情况。
护理规范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要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录
CONTENTS
•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述 • 护理规范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要求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01 急性心肌梗死的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02
01
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
药物治疗。
03
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
症。
04
05
在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 者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向
医生汇报。
0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CHAPTER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
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患者可能因为疾病严重性和治 疗不确定性而感到恐惧。
自卑
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疾病而产生 自卑感,影响社交和日常生活
。
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倾听与理解
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理 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信任关系。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 肌肉放松等,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积极沟通
病情观察与评估Biblioteka 010203
0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胸 痛程度、心电图表现等。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如心功能 、活动耐量等,为治疗提供依
据。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评估患者认知情况,了解其对 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
力。
急救护理措施
迅速评估患者情况,确定治 疗方案。
急性心梗护理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计划【症状护理】1.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疼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的解除疼痛的药物。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4.行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映,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防止情绪波动。
病情稳定鼓励病人床上做肢体活动,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2.给予半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
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4.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尊重病人的人格,确认病人的痛苦,接受病人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5.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
【介入治疗护理】1.遵医嘱术前应用静脉或口服药物。
2.皮肤准备(范围:双上肢腕部至肘关节处、双侧腹股沟区)加强术区皮肤清洁,协助病人换开衫衣物。
3.留置静脉套管针(左侧上肢或下肢),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
4.测血压、脉搏、填写PCI手术记录单护理相关内容。
5.必要时留置导尿管6.术后平稳的将病人搬至病床,连接心电导联线,监测心率、心律,血压。
观察术区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及其它病情变化。
7.监测血压和循环功能,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心包填塞、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造影剂不良反应、动脉血栓等)。
8术后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注意事项及需配合的内容。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以积极心态适应术后生活,自理个人生活。
2.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内脏、腌制品、戒烟限酒,限制浓茶及咖啡。
3.遵医嘱用药,详细交代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可自行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若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ami患者从接诊到康复指导都不能忽视?,本文对72例ami患者采取科学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2.3岁。
其中下壁梗死26例、前壁梗死11例、后壁梗死10例、侧壁梗死8例、前壁并侧壁梗死7例、前壁并下壁梗死6例、后壁并下壁梗死3例、右室梗死1例。
其中合并高血压41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呼吸道感染13例。
发生心衰23例、休克15例、心律失常14例。
患者起病至就诊时间为1~25小时。
以胸闷、胸痛为首发症状26例,以气急、心慌为首发8例,胸闷合并腹痛4例,1例为咽部不适合并胸闷为主诉而就诊。
患者住院时间为25~33天,死亡3例,死亡率4.1%,临床治愈69例,95.9%。
2 院前急救
护士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人员之一,综合素质要高,要有全面观察病情的能力、有全面的护理操作技能,果断、准确、迅速、分秒必
争。
护士须准确执行医嘱并保存空瓶,并完成和保存好各项急救记录。
让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安静,给予最基础生命支持等。
患者左心衰竭时,要半卧位,减低回心血量,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患者呼吸己停止或自主呼吸无效,应迅速给予气管插管,并固定插管,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通过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的监护,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3 急性期护理
3.1 限制活动
ami病人入院后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以降低代谢,减少心肌耗氧,减轻心脏负担[1]。
进食、洗漱、翻身、排便等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
第二周可在护理人员帮助下由起床、站立、慢走、室内步行,此时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避免过度劳累。
老年ami至少要卧床2周。
第三至第五周,如病情稳定,可离病室活动及散步。
对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3.2 氧疗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咳粉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可用持续高流量4~6l/min给氧,吸入氧浓度为35%~45%。
必要时应给予机械通气。
3.3 疼痛护理
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一般药物无效。
剧烈胸痛时应及时用吗啡,止痛效果好,这样可以及时缓解疼痛,减轻烦躁,降低心肌耗氧量,
缩小梗塞面积。
但可有呕吐等不良反应,禁用于支气管喘息的患者。
3.4 溶栓护理
一旦诊断明确,1小时内是开始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对符合溶栓而又没有禁忌症者宜尽早溶栓治疗[2]。
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的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左心室功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出血,应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征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
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如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及抢救器械。
3.5 急诊介入的护理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以及冠脉搭桥术,具有高风险、高疗效。
以上新技术的应用,对护理提出更高要求。
加强心理护理,帮助ami患者克服或减少对本病的“恐惧心理”[4]。
对存在溶栓禁忌症者,对升压药无反应的心源性休克应选经皮冠状腔内成形术(ptca)。
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同时导管室及手术人员也要做好准备,并能在ami 病人就诊30-90分钟内开始ptca及支架治疗[5]。
3.6 心电监护
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示波的图形、有无早搏、是否存在心肌供血不足的波形,护士对常见的心律失常要有识别能力,有异常应立即给予处理。
3.7 饮食护理
ami病人第一周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给低脂、低盐、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忌烟酒、茶、咖啡。
忌暴饮暴食,少吃多餐可减少餐后心排血量增加[6]。
3.8 排便护理
ami病人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且不习惯床上排便,常发生排便困难,或过度用力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7]。
护士应解除病人紧张,训练病人床上排便。
必要时给缓泻药以保持大便通畅。
对于便秘的患者,应采取低压灌肠,以避免排便困难过度用力,加重心脏负担而至病情恶化,排便过程中做好心电监护,以便随时发现病情变化。
如出现排尿困难,可让患者听流水声、热敷或轻轻按摩下腹部,促进患者排尿。
3.9 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意识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如害怕、恐惧、焦虑等,这些反应与病情之间会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8]。
护士说话要细声而谨慎,动作灵敏,轻、稳、准、快,以稳定病人情绪,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患者,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
避免病人大喜、大悲、精神紧张。
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准确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耐心的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时刻关心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4 康复期护理
多数患者在患心梗后,因为身体上的痛苦(如疼痛、气短、活动
受限制等),以及精神上的压力(如担心劳动能力下降、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等),造成情绪低落、悲观等不良精神状态。
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注意运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诚恳的态度、科学的知识让患者稳定情绪、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同时向家属解释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5 出院指导
认真做好出院指导是防止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应鼓励冠心病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
旨再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经过2-4个月的一般体力锻炼后,6个月后可酌情恢复工作,但应注意避免过劳过累;保持心情愉快,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6 结语
通过上述72例患者的护理,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科学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疾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就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医护抢救及护理[j].护理
研究.2008,22(11c):3049-3050.
[2]邹艳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8,14(4):454-455.
[3]于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2a):3123-3125.
[4]吴岩,孙晓红.急性心肌梗死骤停复苏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55.
[5]刘莹,韩雅玲,刘玉莹.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m].北京:医学图书出版分社,2006:104.
[6]冯俊桃,张粉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1b):2362-2364.
[7]李玉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4c):1069.
[8]陶立翠.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