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口转变的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人口转变的理论分析

内容摘要:对人口转变理论的研究始于近代,目前在社会学和人口学关于人口转变的理论存在着死亡率和流行病转变理论、生育率转变理论、人口迁移转变理论和人口转变的现代化理论。但当加入民族国家的概念考察某一时段某一国家的人口变化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四个因素:一、这个时期开始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二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三、出生率下降的速度四、移民的数量。本文回顾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重大转变,详细阐述我国人口变化的种种特征以及探讨深层次原因,预测我国未来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如:老龄化、人口红利等等。

关键词:人口转变、死亡率、出生率、人口寿命、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

中国作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一、自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翻开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它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西汉时人口为5959万多人,到1949年全国人口已达5.42亿的规模,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24.36亿的22.2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

活条件有了基本保障,加上城乡医疗卫生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历史上曾经制约人口增长的战乱、饥饿、疾病等因素的作用大为削弱,导致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则大幅度上升。1949年全国人口死亡率为2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0‰,到1957年这两项指标则分别为10.8‰和23.23‰。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转变。到1957年时,全国的人口已增至6.47亿,建国后的8年间人口净增了10,486万人,平均每年净增1311万,形成了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随着人口迅猛增长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当时的中国知识界有关人士已开始觉察领悟到其后面所隐含的问题。1957年3月,吴景超先生发表了《中国人口新论》,提出了我国的人口增长应有节制,陈长蘅、陈达、顾孟余等也都提出了同样问题,孙本文先生亦明确提出我国的总人口应控制在8亿之内。马寅初先生也指出:“中国人口如继续这样无限制发展下去,就一定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他在1957年7月的《新人口论》一书中,侧重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提出应大力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晚育等。但是当时这些意见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结果随着1962年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结束和国民经济的开始回升,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使全国陷入无政府状态,造成我国人口又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在1962至1973年的12年间,全国人口从6.73亿猛增到8.92亿,年平均净增1992.4万,人口年均自

然增长率高达25.96‰,为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及。进入70年代后,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已受到人口高速增长的严重阻碍,党和政府意识到非采取控制措施不可了,因而开始狠抓计划生育工作,这才导致人口出生率出现了逐步下降趋势,结果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3年的20.99‰下降到1984年的10.81‰,其成绩为世界所瞩目。但是近几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又开始回升。1988年这两项指标已分别回升到20.78‰和14.20‰,比1984年分别提高了3.28和3.39个千分点。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三次生育高峰期,这是因为1963至1974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进入旺盛生育年龄阶段,平均每年净增人口在1500万以上,到1989年4月14日,总人口已超过11亿,占了全世界总人口的21.36%。建国以来40

余年全国人口的净增总量,超过了旧中国几千余年人口增长的总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

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1991年人口出生率为19.7‰,2008年降至12.1‰,13年下降了7.6个千分点,并一直稳定在低水平上。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

段。

年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49 36.0 20.0 16.0 1952 37.0 17.0 20.0 1957 34.0 10.8 23.2 1965 38.1 9.6 28.5 1978 18.3 6.3 12.0

图1中国的生育率转变:1950―2007年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

1985 21.04 6.78 14.26

1987 23.33 6.72 16.61

1990 21.06 6.67 14.39

1992 18.24 6.64 11.60

1995 17.12 6.57 10.55

2000 14.03 6.45 7.58

2004 12.29 6.42 5.87 图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二、对中国人口转变的探究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口转变,这比西方晚了50―100年第一阶段的人口转变是从死亡率的快速下降开始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即生育率从缓慢到迅速的变化。在“晚、稀、少”的生育政策下,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在20世纪70年代中从19.7岁上升到22.8岁,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7下降到1979年的2.8.此后,中国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人口转变过程,从一个“人口转变中的社会”成功地过渡为一个“人口转变后的社会”。“人口转变中的”的特征是死亡率降低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而紧随其后的生育率下降又减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口转变后社会”的特征是期望寿命再创新高,生育率跌至替代水平之下,持续性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依此我们可以判定,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口将开始减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事物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