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3)学会运用课文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版本的《劝学》之间的异同。
(3)结合现实生活,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自己勤奋好学的品质。
(2)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如何将课文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学习《劝学》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句。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精讲点拨(1)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3)讲解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5.比较阅读(1)让学生阅读不同版本的《劝学》,比较它们的异同。
(2)分享阅读心得,全班交流。
6.实践运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观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2.阅读其他版本的《劝学》,进行比较阅读,写一篇心得体会。
3.运用课文观点,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反思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精讲点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劝学》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教案写好了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好所需教学资源和教具,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劝学》教案四篇
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see, don't say everything you know.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劝学》教案四篇《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学习__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__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
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时安排】用两课时教完。
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解题;2.正音正字;3.理解__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4.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1.导人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人,指出它与__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2.简介作者:(见教参)3.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高中《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高中《劝学》优秀教案高中《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劝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劝学》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劝学》二、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及其他一些古汉语知识。
2、翻译全文。
3、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目标重点: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古汉语知识。
3、准确翻译。
四、目标难点:1、第一段中五个比喻之间的关系。
2、荀子在《劝学》中劝人们学习的内容。
五、走近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
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
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
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
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
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
荀子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探寻背景:荀子处于我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全国大统一的局面即将形成的旧中国末期。
他曾在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的稷下学宫讲过学,做过楚国的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实用的《劝学》教案(精选10篇)《劝学》教案篇1文本解读:《劝学》节选自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的作品《荀子劝学》。
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勉励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
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中,运用比喻手法灵活自然,生动鲜明。
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教学设想: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拟以诵读为主要活动,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落实课文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文本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很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蕴味的句子,可惜它是残缺的,大家可尝试将它补充完整。
(投影残句:可以使人免除人生的三大痛苦:贫穷、烦恼与孤独。
如工作、学习、奉献等。
)大家补充的都很有道理。
对于同学们来说呢?关于学习的名言举不胜举,大家可以说说(指名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儒学大师荀子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
它的题目是:《劝学》。
(激发兴趣,启发谈话,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导入新课,使学生生产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美文品读。
1.教师示范朗读,扫清难点字音。
提问学生题目的含义。
明确:《劝学》中的劝是劝勉之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论说文,劝学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2.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笔画出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并根据你对荀子的了解思考文章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同桌间交流) (板书:性恶论学不可以已)3.背诵第4段,同桌相互检查。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劝学》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篇议论文,全文共七十八首,主要探讨了“学”的重要性和“为学”的态度。
该诗篇为高一必修三的篇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古典文学的精髓,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本文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劝学》。
一、教材解读1、教学目标本篇诗目的是劝诫人们应当好好读书,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必要性和方法,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阐述了“学”的重要性和“为学”的态度。
教学中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中涉及的文化内涵。
3、教学方法本文多采用议论文的形式,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文字分析、朗读技巧、批判思维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培养出独立思考的意识。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包括预习、讲授、讨论和总结。
二、教学设计1、预习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和外部资源,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时代背景、文学成就和《劝学》的文学价值等。
通过学生了解,可以加强学生对《劝学》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讲授环节基于学生的背景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文本中的文字精读,并探究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发现文章的主旨思想。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如个案教学、情境教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3、讨论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鼓励他们分析杜甫在文中所用到的语言、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总结环节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回顾,加以巩固和提高。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不断地深入学习,从而提高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劝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劝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和理解:《劝学》全文的朗读和理解。
文学分析: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表达训练: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劝学》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解读。
对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实践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文朗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步:文学分析,讲解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表达训练,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
写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劝学》文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5.2 教学材料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材料。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对《劝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对文章的理解准确无误。
收集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以便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6.2 教室准备确保教室有足够的照明和适宜的温度,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准备投影仪和投影幕,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文学的魅力。
7.2 拓展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其意义;(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文章中的哲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2)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1. 《劝学》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其意义;3. 文章的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3. 将文章哲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学术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划分层次;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剖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理解文章内涵;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5.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哲理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态度和重要性;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课文,拓展阅读相关文献。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劝学》全文;2. 收集荀子的其他著作,了解其学术思想;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中“学不可以已”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劝学》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对文中重要词汇和论证方法的应用;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文章内涵的理解;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互动性;2. 情感教学: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3.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4. 激励机制:设立学习目标,对达成目标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劝学》教案锦集6篇
《劝学》教案锦集6篇《劝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掌握积累下列文言常用实词:劝、中、假、绝、师、传、道、圣;掌握积累下列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之、其。
2.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到自主学习、从师而学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能归纳出作者在__中对学习规律性的阐释,能在探讨的基础上说出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能结合__说出如何正确地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说明道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式:问题探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获得教养的途径》,懂得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教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也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
(二) 1.点学生读《劝学》,正音。
2. 掌握通假字3. .解题:劝,勉励。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__。
4..理解课文,疏通大意。
(结合课件完成)5..总结写作特点: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6.实词积累:劝、已、中、槁暴、挺、砺、跂、疾、彰、假、绝、兴、跬、功、锲、躁7.虚词积累:而,于8常用句式判断(见课件)(三)布置作业:1. 背诵、默写《劝学》。
练习“一词多义”训练:绝,强,假,望,闻。
第二课时:(一) 导入:从荀子的《劝学》我们学习到要不停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作的《师说》,来学习韩愈对从师学习的看法。
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文体简介。
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一场文学运动,它主要是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文风,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强调学习先秦、两汉的__,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和柳宗元等躬行实践,终于把__从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劝学》教案汇总七篇
《劝学》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 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明确:(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教师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劝学》教案优秀6篇
《劝学》教案优秀6篇劝学教案篇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目标3)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劝学》教案优秀8篇
《劝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劝学》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CAI。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背诵1、2、3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劝学》优质教案
《劝学》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劝学》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劝学》的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劝学》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
(3)通过思考探究,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3)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内容:1. 《劝学》的背景介绍:了解《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时代背景,了解《劝学》的地位和影响。
2. 《劝学》的篇章结构:分析《劝学》的篇章结构,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顺序。
3. 关键词语和句式:解释《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分析《劝学》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荀子和《劝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劝学》,理解其基本内容。
3. 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劝学》的论证结构和逻辑关系,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劝学》中的观点和论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5. 总结提升: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劝学》的重要观点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理解与运用: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劝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思考与探究:评估学生在思考和探究《劝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4. 学习态度与习惯: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习惯,包括勤奋程度、专注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劝学》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
高中《劝学》教案
高中《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分析《劝学》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分析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2.自学感知分组讨论: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阅读《劝学》全文,感知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方法。
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3.课堂讲解讲解《劝学》的背景和作者: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学习和教育来改变。
这篇文章就是荀子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的论述。
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第三部分论述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翻译和解析重点句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4.课堂讨论讨论一:荀子认为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三: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翻译《劝学》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2.摘录《劝学》中的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劝学》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较高的思辨能力。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较好,同学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4.不足之处:部分同学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作业完成情况:同学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质量较高。
3.学习效果:同学们对《劝学》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理解《劝学》主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主旨,如:“荀子在这篇文章中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2.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句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劝学》中的观点。
2.分析文章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等。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拓展1.介绍荀子的其他作品,如《性恶论》、《天论》等。
2.分析《劝学》与其他作品的关系,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荀子及其思想的看法。
2.分析《劝学》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劝学》的理解。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小结2.回顾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后拓展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勤奋学习的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全文;(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翻译出文意;(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中心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1. 《劝学》全文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翻译出文意;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中心论点。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翻译;2. 文章深层含义的领悟;3. 将文中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论证方法;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课文;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实例分析法: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中道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劝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课文,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或向教师请教;3.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文中道理运用到实际中;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做好课后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劝学》全文的理解程度;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背诵情况和课后复习效果;3. 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和现实联系的掌握程度;4. 结合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劝学》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劝学》全文的文本材料,包括原文和注释版本;2. 准备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资料,便于学生查阅;3. 准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道理的实践应用;4.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解析和课堂活动设计。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知识教育目的: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比照论证。
二、才能训练目的:1.在理解根底上熟读成诵的才能,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才能。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才能。
三、德育教育目的: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阐述。
教学设想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阐述、表达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络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提醒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p 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阐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实在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的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劝学》教案7篇
《劝学》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劝学》教案7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劝学》教案7篇高中劝学教案,欢迎参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
接着就讲:“劝”的繁
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 , 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研习课文
1、首先,听教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4、这篇文言文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
辨析字音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字音,上讲台写出答案)
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 )以为轮虽有(yòu )槁(go)暴(pù)
金就砺( lì)则利参省(cān)(xǐng) 知(zhì)明而行无过
须臾(xū )( yú ) 跂( qì ) 彰(zhāng)
舆( yú )马生( xìng )非异跬( kuǐ )步
骐骥( qí )( jì) 驽马( nú ) 锲(qiè )而不舍
朽木不折( zhé ) 镂 ( lòu ) 螯( áo ) 蛇鳝( shàn )
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5、研习第一、二段:展开学--议--评--练
步骤:齐读一二段后,由学生自主合作,结合注释疏通两段文意,并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适当引导。
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相关文言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教师作补充归纳,扩展延伸,同时利用练习巩固提升。
第二段文言知识点归纳
1,重要字词
取之于蓝:提取/蓝草
木直中绳:合乎其曲中规:合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察,反省对于,
知明而行无过:明达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但是/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于,
2,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zhì),智慧。
3,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