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曾小芳 汇报人
目录
德国的近现代教育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点
德国基础教育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置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1 2 3 4
contents
1
德国的近现代教育
在西欧各国中,德国最早吧学校管理权转到国家手中。 17世纪初,出现的国立初等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读、写、算和宗教知识。 中等学校主要有古典文科中学、武士学校和实科中学。 19世纪初洪堡根据人文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德国的教育进行改革。 19世纪后期即1872年,帝国政府颁布了《普通学校法》。
3
德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德国各州历来享有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的自主权,但
近年来联邦也加强了对中小学课程设置的引导和监督,努力 协调课程设置的基准,提出加强中小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 性,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生活提供良好的储备。
作为共同的基础,包括以下学科:(1)德语,(2)
数学,(3)宗教,(4)艺术(美术),(5)音乐, (6)英语(法语),(7)体育,(8)物象教学 (常识、自然与常识),(9)手工,(10)促进课或 综合科目。
例如:德国中等教育的两年定向阶段和其后的三轨学校
是其教育结构具选择性的集中体现。这种选择性的基础 是,无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必须承认和面对 人的差别性。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 其教育制度和结构都与特定的
历史传统、民族特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 关, 而且总是处在动态的发展之中, 表现为一定条件下 的一定制度。
谢谢观赏
2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点
文化教育的多样性
实施分类教育体制
不断推进教育 教学改革
加强师资培训 和教师进修
对教育问题不 断进行反思
以法治教
注重学生实践 能力的培养
注重向学生传授 方法和方法论 给学生以充分 的选择机会
基础教育, 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到各类学校的
归属及校长的任职资格,从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目 标、内容、考核到教师的任职资格、义务、权利及督 导( 德国的督导主要是“督”教师) ,从各类学校运行 发展的经费保障到对学校日常经费的限制等等, 所有一 切都有严格的、有力度法律规定, 违法必纠。
出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双元
制职业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德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经济因素, 完善的法制保障和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
育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吴秀芳.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教育及其结构,教育参考资料,1991 年12 月。 【2】黄亚妮.德国基础教育特点分析.[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3期 【3】冯生尧.课程改革:世界与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张瑞玲.德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特色科目及启示. .[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2 期 【5】孙祖复、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4. 【6】王宇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革建议,称《教育结构计划》。该计划把学前教育列 入学校教育系统,把基础学校的入学年龄由6岁提前 到5岁。
1976年,联邦德国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它的
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挖 据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从以上不同时期教育法案的出台,我们可以看出,德
国的教育逐渐的变得系统化和国家化。
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 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 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 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通过企业和职业学校的深入合 作,使学习过程与职业环境始终保持密切联系,从而使学徒具 备适应日后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
德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活动性和生活
性,在通过活动和交往,获取经验、掌握方法、善于 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达到对现实生活中自然、 科技、社会现象及其意义、关系、作用的理解认识。 在以下的职业课程体系的表现尤为突出。
4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双元制(Dual-system)职业教育“是指青少年既在
从19 世纪以来, 崇尚理性、求取真知的传统导致了德
国科学、教育界注重实验和实践。特别是教育领域, 包括基础教育领域,反对百科全书派和机械唯物主义 关于被动获取知识的观点,提倡以实践的手段取得生 动的知识,认识和发展己有的理论。
1 8、19世纪不仅出现了一代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和
方法论家, 而且一大批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起了决定 性推动作用的划时代科学家生,他们从小便养成重视 方法和方法论的思维习惯。
1959年,联邦德国提出《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
总纲计划》,该计划标志着联邦德国全面教育改革的 开始。
60年代中期,德国又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1964年
10月28日,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关于统
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简称《汉堡协定》。
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教育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曾小芳 汇报人
目录
德国的近现代教育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点
德国基础教育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置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1 2 3 4
contents
1
德国的近现代教育
在西欧各国中,德国最早吧学校管理权转到国家手中。 17世纪初,出现的国立初等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读、写、算和宗教知识。 中等学校主要有古典文科中学、武士学校和实科中学。 19世纪初洪堡根据人文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德国的教育进行改革。 19世纪后期即1872年,帝国政府颁布了《普通学校法》。
3
德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德国各州历来享有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的自主权,但
近年来联邦也加强了对中小学课程设置的引导和监督,努力 协调课程设置的基准,提出加强中小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 性,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生活提供良好的储备。
作为共同的基础,包括以下学科:(1)德语,(2)
数学,(3)宗教,(4)艺术(美术),(5)音乐, (6)英语(法语),(7)体育,(8)物象教学 (常识、自然与常识),(9)手工,(10)促进课或 综合科目。
例如:德国中等教育的两年定向阶段和其后的三轨学校
是其教育结构具选择性的集中体现。这种选择性的基础 是,无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必须承认和面对 人的差别性。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 其教育制度和结构都与特定的
历史传统、民族特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 关, 而且总是处在动态的发展之中, 表现为一定条件下 的一定制度。
谢谢观赏
2
德国基础教育的特点
文化教育的多样性
实施分类教育体制
不断推进教育 教学改革
加强师资培训 和教师进修
对教育问题不 断进行反思
以法治教
注重学生实践 能力的培养
注重向学生传授 方法和方法论 给学生以充分 的选择机会
基础教育, 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到各类学校的
归属及校长的任职资格,从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目 标、内容、考核到教师的任职资格、义务、权利及督 导( 德国的督导主要是“督”教师) ,从各类学校运行 发展的经费保障到对学校日常经费的限制等等, 所有一 切都有严格的、有力度法律规定, 违法必纠。
出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双元
制职业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德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经济因素, 完善的法制保障和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
育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吴秀芳.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教育及其结构,教育参考资料,1991 年12 月。 【2】黄亚妮.德国基础教育特点分析.[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3期 【3】冯生尧.课程改革:世界与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张瑞玲.德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特色科目及启示. .[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2 期 【5】孙祖复、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4. 【6】王宇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革建议,称《教育结构计划》。该计划把学前教育列 入学校教育系统,把基础学校的入学年龄由6岁提前 到5岁。
1976年,联邦德国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它的
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挖 据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从以上不同时期教育法案的出台,我们可以看出,德
国的教育逐渐的变得系统化和国家化。
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 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 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 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通过企业和职业学校的深入合 作,使学习过程与职业环境始终保持密切联系,从而使学徒具 备适应日后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
德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活动性和生活
性,在通过活动和交往,获取经验、掌握方法、善于 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达到对现实生活中自然、 科技、社会现象及其意义、关系、作用的理解认识。 在以下的职业课程体系的表现尤为突出。
4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双元制(Dual-system)职业教育“是指青少年既在
从19 世纪以来, 崇尚理性、求取真知的传统导致了德
国科学、教育界注重实验和实践。特别是教育领域, 包括基础教育领域,反对百科全书派和机械唯物主义 关于被动获取知识的观点,提倡以实践的手段取得生 动的知识,认识和发展己有的理论。
1 8、19世纪不仅出现了一代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和
方法论家, 而且一大批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起了决定 性推动作用的划时代科学家生,他们从小便养成重视 方法和方法论的思维习惯。
1959年,联邦德国提出《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
总纲计划》,该计划标志着联邦德国全面教育改革的 开始。
60年代中期,德国又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1964年
10月28日,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关于统
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简称《汉堡协定》。
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