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2020高考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总结整理(答题要点)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附解答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附解答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3e2961e3b3567ec102d8aef.png)
专题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往往以坐标图、局部区域图、扇形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建设的意义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模板,进行详细地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交通运输区位因素分析1.交通区位分析(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思考方向关键词 语言表述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候 地形平坦(崎岖),施工难度小(大),工程量小(大);地质构造稳定(复杂),自然灾害较少(多发);避开(穿过)沼泽地,跨越河流少(多),工程量小(大);气候条件好(差),受××灾害影响小(大)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经济、社会、 有利于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民科技、人口族团结、脱贫致富;科技实力强(差),有(不)利于线路的修建;经过的居民点多(少) 【特别提醒】]社会经济因素为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复杂的地形、地质及恶劣的气候、水文和植被、自然灾害等)影响选线,技术因素是保障。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以港口为例)思考方向关键词语言表述陆域条件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淤积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水域条件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避风位于峡湾,背风、避浪冰期无冰期,利于全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2.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低、高、大、小”(1)成本低——山区线路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公路以直达为主。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f05d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3.png)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归纳总结地理交通专题涵盖了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及其相关内容。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归纳这些内容,本文将按照交通方式的不同进行分节叙述。
一、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交通方式,也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城市间或城市内部的交通中,道路交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既适合长途交通,也适合短距离通行。
在道路交通中,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
汽车是目前最为主流的交通工具,它具有便捷快速的特点。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合理规划道路,并鼓励公众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二、铁路交通铁路交通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具有大运量、长途运输的优势。
铁路网覆盖广,可以连接各个城市和地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与道路交通相比,铁路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载能力,能够承担大量的货运任务。
同时,铁路交通也是安全性较高的交通方式。
由于运行在固定轨道上,铁路具有较低的风险,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铁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低,是一种较为环保的交通方式。
三、航空交通航空交通是一种快速、迅捷的交通方式,可实现长距离的快速飞行。
航空交通的主要工具是飞机,它可以更快地将人们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航空交通在国际旅行、长途出行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航空交通的成本较高,依赖于较为复杂的设施和技术。
此外,空中交通容易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航空运输中需要更加注重安全和准确性。
四、水运交通水运交通是指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的交通方式。
在地理上,水运交通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连接内陆地区和沿海港口,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
此外,水路运输不仅具备大运量和低运输成本的特点,还对环境污染较小,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
然而,水路交通也有其局限性,如依赖于水深、航道疏浚等条件,受到季节、水位等因素的限制。
2020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之交通专题
![2020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之交通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04bf2d25c52cc58bd6beb8.png)
交通专题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二、交通线的区位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需要.........、完善路网、科学技术等。
......、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2、自然因素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满足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工程量,并便于维修护养。
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如山区公路呈“之”字型弯曲,铁路在山区呈“人”字型或“8”字型弯曲;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网密度,平原交通网密集,山区则稀疏。
地表状况影响主要交通方式的选择,如沙漠和高原地区修建陆上交通线难度大,多选择航空运输。
·分别比较说明自然因素对六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河运:海运:管道:公路:铁路:航空:·分析以下问题: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三、交通点的区位因素交通点包括车站、港口、航空港等。
它们的建设也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港口区位因素:(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河港:海港:(2)筑港条件(3)腹地条件(4)城市依托:(5)政策条件:例: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2、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4个要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2)社会因素:(3)经济因素:4、影响火车站布局的区位因素:。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小结:交通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小结:交通](https://img.taocdn.com/s3/m/33114981f705cc175427093b.png)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小结:交通
1.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2.交通运输线设计方案的比较思路
总之交通线路要遵循“地、高、大、小”的原则。
即是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最大,环境破坏要小。
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
(①自然因素;②经济、社会、技术因素;③选址要求)
4.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5.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6.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7.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方法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1)自然条件
①地质条件;地壳构造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尽量避开;
②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比较小,工程造价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耕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比较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或隧道
③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
航空港应选择在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2)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障(3)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4)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比较低的地区或时代,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36bec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3.png)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考地理中也对交通专题进行了重点的考察。
以下是关于交通专题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识点。
一、交通的分类交通可以分为水运、陆运和空运三大类。
(一)水运水运是指利用船舶和水路进行运输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内河水运和海运两种。
我国的内河水运主要是靠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等河流进行的。
海运则主要以海洋作为交通通道,主要包括港口、码头、船舶等基础设施。
(二)陆运陆运是指利用陆地进行货物或人员的运输,包括道路、铁路和管道运输。
道路交通通常使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铁路交通则利用机车、列车等进行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是为输送水、气、油等管道运输方式。
(三)空运空运主管通过航空器将货物或人员运输到目的地,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军用航空和货运航空三种方式。
二、交通的影响交通的发展可以对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交通便利可以极大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区域间的贸易往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越快、越便捷的交通也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口、资本、技术流动。
(二)文化影响交通方便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在交通便利的条件下,人们不难跨越山川海洋,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民族生活;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交通来拓展自己的文化圈,更加广泛地吸纳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环境影响在交通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交通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交通绿道,同时加强城市空气质量和噪声控制。
三、交通的规划交通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涉及到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交通规划应按照科学、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建设和维护健康、安全、便利的交通体系。
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
(一)路网布局路网布局是整个交通体系的骨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因素,以达到优化路网布局的目的。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8 交通运输 精品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8 交通运输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dc61f518bd63186bcebbc92.png)
专题八交通运输要点梳理一、一个技能——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技能—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⑴区位条件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⑵自然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
②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少,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可修盘山公路或隧道。
③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
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⑶资源条件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⑷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对运输的需求。
⑸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二、两大影响2、交通运输及其发展变化交通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三、三个区位分析1.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3.中国铁路干线中的“三纵五横”区位分析[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样题 1 (2020·淄博模拟)下图为某区域路网示意图,下表为当地路况资料。
高中地理 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
![高中地理 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4a6cae998fcc22bcd10da9.png)
【考向预测】最全的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考点细化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交通线的区位选择、评价及其特点。
2.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或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坐标图等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的主要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利用聚落形态变化图考查交通布局的变化。
2.通过交通变化考查商业中心布局及变化。
3.以区域图切入,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交通区位条件的分析和评价01设问方式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02解答思路角度一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模板构建〗区位因素关键词答题思路(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活铁路←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管道←以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2)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运费铁路——高选址要求(1)航行条件:能允许一定规格的船舶,可不分季节、昼夜,安全、迅速地进出港口。
入港航道要求短、直、宽、深,且少淤积。
还要注意潮差、冰冻、雾日能见度、波浪冲击等因素影响。
(2)停泊条件:要求有供船舶安全抛锚、停泊、装卸、倒驳的足够隐蔽水面,要有广阔水域和深水岸线。
高考地理抢分秘籍-交通(解析版)
![高考地理抢分秘籍-交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973018ba0d4a7303763a62.png)
秘籍14 交通〖高考预测〗交通是每年高考都会有所涉及,但分值比例有所差异。
从近三年高考全国卷来看,2020·天津卷第18(1)(2)题:以中伊两国合作为命题情境,考查铁路网的作用和两国开展渔业合作的区位条件;2020·浙江卷第14、15题:以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为命题情境,考查城市交通布局及意义;2020·上海卷第15题: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为命题情境,考查临港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2020·海南模拟卷第2题:以我国某县城区的特色道路规划为命题情境,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交通布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6—8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4-5题,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9题、第36(1)(3)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36题。
预测2021年高考侧重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形式仍然会以高铁、地铁、航空运输等发展为背景,特别是要注意国内最近一年内的交通建设(如港珠澳大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建设等),以区域地图、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及文字材料等信息呈现解题要素。
〖真题回顾〗(2020年·浙江7月选考卷)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
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A.修建在地上B.日客运总量大C.发车频次高D.站点间距离小2.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答案】1.A 2.D【解析】1.为了避免干扰市内地面交通,减轻市内交通压力,市内地铁修建在地下,而市郊铁路通常是修建在地上,A正确。
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所以,市内地铁日客运总量大;发车频次高;站点间距离小,BCD错误。
故选A。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交通小专题-word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交通小专题-word](https://img.taocdn.com/s3/m/cdd52f3959eef8c75fbfb3de.png)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交通小专题(一).交通遗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完整word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交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规范
![完整word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交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abc554581c758f5f71f671d.png)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交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规范2020一、典题示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纪,随着大如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
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
18M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
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说明(4)题,原因主题,主要从陆上水运方向、沿海海运条件等方面分析。
第(2)解析]第(1)[题,主要从运河连接多条河流、水位稳定以及受海浪要从地形和土地类型方面分析。
第(3) 题,主要从经济腹地、海运条件以及河运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影响小等方面分析。
第(4)水运通道。
沿海多沼)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1)[答案]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湿地、海湾)。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河流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 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M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和海运的枢纽。
二、考法分析交通运输线、点建设的区位分析考法(一)对影响交通线或点的区位因素理解掌握不牢,回答时考虑不周全,对图文材失误防范料信息提取不全,且不能联系教材主干知识,致使答案要点归纳不全对区域地理特征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分析不全面,归纳推理能力差,语言失误防范描述不规范三、答题规范四、跟踪训练.如图为马赛的地理位置及港区旧貌图。
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气候宜人,1.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
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
和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明确港口发展的条件,要从自然条件(位置、水域和陆域等解析:分析。
地理交通问题必背知识点
![地理交通问题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df38e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9.png)
地理交通问题必背知识点地理交通问题必背知识点地理交通问题是地理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研究范围涉及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交通规划、交通流动等方面。
对于考生来说,关于地理交通问题的考点之一就是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下面是地理交通问题必背知识点的汇总。
一、交通运输方式1. 地面交通工具:包括汽车、火车、地铁和轻轨等。
2. 水运交通工具:包括轮船、渡船、帆船和摩托艇等。
3. 空运交通工具:包括飞机和直升机。
二、交通网络1. 铁路网:铁路交通网络是指国家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和地区铁路网三个层次的铁路线路组成的网络。
2. 公路网:公路交通网络指全国公路网、城市道路交通网和区域道路网三个层次的道路线路组成的网络。
3. 水路网:水路交通网络指海洋航道、内河航道、运河和船运码头等线路组成的网络。
4. 航空路网:航空路线网络指全球航空公司所组成的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和地方航空公司组成的区域性航线的线路组成的网络。
三、交通规划1. 阶段性规划:根据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市场需求规划项目计划的一组方案,包括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两个层面。
2. 宏观规划:主要是指国家交通部门的发展规划,包括全国交通发展规划和区域交通发展规划。
3. 微观规划:主要是指城市交通部门的规划,包括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和特定交通规划等。
四、交通流动1. 交通拥堵:交通流量过大,交通工具不能顺利通过,形成交通阻塞的现象。
2. 交通改进:对于交通通行不畅的地方,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其中常见的方式包括拓宽道路、增加交通管制系统、开辟公共交通道路等。
3. 交通安全:交通事故是交通运输中面临的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安全措施规范交通行为,如加张除恶务尽,强制交通安全法规等。
以上就是地理交通问题必背知识点的列举,可供考生参考。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巩固交通地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在考试中提高得分。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练习,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交通运输线、点区位条件评价类考试试题解题技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交通运输线、点区位条件评价类考试试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4e737acf84b9d528ea7a8d.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交通运输线、点区位条件评价类试题解题技巧一、例题剖析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8分)二、思考方向与评价用语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题型总结交通运输线、点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类:(1)直接评价某交通运输线或点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条线路、两个站点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比如评价××交通线路(或站点)建设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交通线(或站点)建设的条件。
四、应用体验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
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
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答案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
或答不赞成。
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最大的优点就是海峡较窄,修建大桥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但该地也有缺点,例如:远离大城市,城市规模小,交通运输需求量小,产生的经济效益低。
2.读图,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请各答一条。
答案自然:地形起伏相对较小(自然屏障较少;水源充足);人文:聚落较多(人口较多;利于商贸和补给)。
解析山区河谷地带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水源充足,是人口、聚落相对集中的地区,因此交通线也沿河谷修建。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17589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0.png)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总结,一起看看吧!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总结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见课本P80图)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四、重要的交通运输网[记忆]1、铁路网五横:京包—包兰(北京-包头-兰州)陇海—兰新线—北疆(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沪杭—浙赣—湘黔—贵昆(上海-杭州-鹰潭-株洲-怀化—贵阳-昆明)滨洲—滨南昆七纵京沪(北京-上海) 京九 (北京-九龙) 京哈(北京—哈尔滨) 京广(北京—广州)焦枝—枝柳 (焦作—枝城—柳州) 宝成—成昆 (宝鸡—成都—昆明) 兰青—青藏 (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2、公路网1XX—以首都为中心的放射线;2XX—由北向南的纵线;3XX—由东向西的横线3、港口: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连云港(江苏) 青岛(山东) 塘沽港(天津) 秦皇岛(河北) 大连(辽宁)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知识习题1.如图为a城到b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知识点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 交通专题-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84d3f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8.png)
知识点18 交通专题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2.常见交通方式的比较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多、快、好、省)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航空 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公路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铁路 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水路以气体、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管道4.现在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特点运输方式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投资水路运输慢差差成本低铁路运输较快较好好投资大、占地广公路运输较慢好好成本较高航空运输大小低高快较差差投资大、成本高管道运输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差好投资大(1)高速化: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2)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储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3)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4)综合化、网络化。
5.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运输成本通常是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方式、货物的密度、包装方式、转运次数、服务水平等。
(1)运输量是运输成本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运输量越大,单位运输成本越低。
(2)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运输距离的增加,会使运输总成本上升,因为它直接影响燃料费、维修保养费和运输人员的补贴费等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会降低。
高中地理 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
![高中地理 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f0854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9.png)
高中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最全的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附考点设计)交通类型分析对比如下:交通1.交通线的区位选择、评价及其特点。
运输说明生产活动中2.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或以区域图、方式地域联系的重要数据统计图、坐标图等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和主要方式输送的主要区位因素,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综合局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考查商业中心布局及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以区域图切入,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变化和商业网点布局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区的影响域内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交通区位条件的分析和评价01 设问方式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02 解答思路角度一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模板构建】1.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分析答题模板区位因素关键词答题思路1 沿河谷(等高线)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地质构造稳定(复杂),自然灾害较少(多自然因素),避开(穿过)沼泽地,跨越河流少(多),工程素量小(大),气候条件好(差),受××气象灾害影响小(大) ××资源丰富地区,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经过地区经济发达,沿线地区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科技发达,××自然难题被克服;经过居民点多(少)社会经济因素,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利于脱贫致富2.交通运输点——港口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角度关键词答题思路一地形、交通、港口地形相对平坦(崎岖)、开阔(狭窄),利(不利)于交通、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实现XXX(水陆)联运;陆域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以××城市为依托,城市依托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利于发展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改善民生以上是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及相关考点设计。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四部分 考前冲刺记忆 11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学案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四部分 考前冲刺记忆 11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02e8b3376baf1ffd4fad5c.png)
11 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1.优选法确定货运方式
2.分析交通区位因素的答题模板
(1)自然条件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地形平原: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
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
地质尽量避开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带
来的不利影响
(2)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资源条件
资源丰富地区发展交通运输是开发资源的需要,发展交通运输能够促进资源丰
富地区资源的开发
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
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科技条件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4.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如下图所示:。
2020高考地理专题之交通
![2020高考地理专题之交通](https://img.taocdn.com/s3/m/a177bd6f4431b90d6c85c7ee.png)
《交通》考点一: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 、交通重要性: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交通主要方式: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1) 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2) 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3) 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4) 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5) 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3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制约性)(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 跨河) 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①地形:A. 平原: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B. 山区: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②地质: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喀斯特地区——防塌陷,渗漏。
③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一一公路、铁路气象灾害( 大风、雾等) ——水运、航空④土地:少占土地,尤其是良田;(2) 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决定性)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②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客货运大增,资金充足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资、文化、信息交流、传递和贸易的发展。
)③资金—一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④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⑤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⑥政治:(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加强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的需要,加快脱贫步伐、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
)如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青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3) 科技因素(可行性)科技是交通建设的保障,如在冻土上修铁路技术已解决等。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8.2交通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8.2交通](https://img.taocdn.com/s3/m/aad8f54d02768e9950e73816.png)
专题8.2 交通核心突破二交通考点一、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寻求最佳的运输方式。
关系如下: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3.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选择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的商业网点,则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图示如下:(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2.交通与聚落形态变化的关系(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方法一、交通运输线的选择方法1.宏观选线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
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管道尽可能利用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
当然,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方法二、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主要是聚落与该地区交通干线布局的关系,或交通干线发生变化如何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一般会提供交通干线与聚落布局形态图,或者不同时期的交通干线和对应的聚落空间形态。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冲刺】2020高考地理交通专题知识点整理(答题要点)一、交通运输及其区位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3.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资源跨区域调配三、产业转移1.转移规律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索是不同的。
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2)筑港条件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4)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5)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具体地说,要考虑以下4个要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
(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三)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1)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
(2)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
(3)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
(4)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线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本主题所涵盖的三个主体:交通运输、资源调配、产业转移,从横向上看是区际联系的三大命脉;从纵向上看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发展方向上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区际联系日益广泛,日益紧密。
为响应国家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战略的实施,高考会借助重大工程建设、相关产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等热点话题进行考查,其“形”和“意”往往离不开这三个主体。
特别是交通运输在微观区域内的动态变化及影响,是命题的热点形式和继续顺承的趋势。
一、交通运输及其区位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输河运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海运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3.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聚落的空间形态常常是沿着交通干线扩展。
如果交通线发生变化,该地区的聚落空间形态常会发生变化。
(2)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位置。
①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密集、方式较多,而山区交通线路稀少、方式单一,故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大于山区。
②商业网点常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后地区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和其他因素(如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迁出区(发达国家或地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迁入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双基自查自纠]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
读图,回答3~5题。
3.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A.a B.b C.c D.d4.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甲城镇计划修建一港口,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适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解析:3.C 4.D 5.B 第3题,公路选线应遵循减小坡度、降低工程量、缩短路程、降低运营成本等原则,综合分析应选C。
第4题,图中铁路穿越城区,会给城市带来噪声污染。
同时,铁路穿越南部丘陵地带,坡度较大,安全性差。
第5题,图中①④处有沙滩,水不够深;②③两处相比,②处有海湾,停泊空间大且风浪小。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6~8题。
6.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降低能耗②进口煤炭③开发新能源④调整产业结构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8.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解析:6.D 7.D 8.A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
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
第7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是节流措施。
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是开源措施。
第8题,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以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若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