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线皴画法

合集下载

适合西北山水画石头的几种皴法

适合西北山水画石头的几种皴法

适合西北山水画石头的几种皴法皴法概述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肌理和质感的笔墨技法,用于塑造山石的凹凸起伏、纹理和明暗变化。

针对西北山水画中形态独特的山石,需要运用恰当的皴法才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雄浑壮阔之美。

皴法分类根据笔墨运笔的不同,皴法可分为以下几类:披麻皴:运笔如披散的麻绳,线条交错重叠,表现山石的粗糙肌理。

斧劈皴:笔锋如斧劈,线条方折凌厉,表现山石的硬朗质感。

乱柴皴:线条如乱柴聚集,交错杂乱,表现山石的杂乱无序。

解索皴:线条如麻绳解开,蜿蜒曲折,表现山石的柔韧之美。

荷叶皴:线条流畅圆润,似荷叶浮水,表现山石的平整光滑。

钉头皴:用笔尖点戳,线条密集细小,表现山石的苍老斑驳。

西北山水画的皴法选择西北山水画中的山石往往高大雄浑,肌理粗糙,因此在皴法选择上应以苍劲有力、豪放粗犷的皴法为主,如披麻皴、斧劈皴、乱柴皴等。

披麻皴的应用披麻皴是最常用的皴法之一,适用于表现西北山石粗糙不平的质感。

运笔时,用中锋或偏锋,笔力劲健,线条交错重叠,形成麻绳状肌理。

斧劈皴的应用斧劈皴适合表现西北山石坚硬锐利的棱角和断层。

运笔时,用方笔或侧锋,线条方折凌厉,犹如斧头劈砍后的痕迹,凸显山石的硬度和质感。

乱柴皴的应用乱柴皴适用于表现西北山石杂乱无序的肌理。

运笔时,用枯笔或宿墨,线条细碎杂乱,交错交织,形成乱柴堆积般的感觉,表现山石的野性和荒凉。

其他皴法的辅助应用除了上述三种皴法外,解索皴、荷叶皴和钉头皴等皴法也可以辅助使用,以丰富山石的肌理变化。

解索皴表现山石的柔韧,荷叶皴表现山石的平整,钉头皴表现山石的苍老。

皴法融合在西北山水画中,不同的皴法可以融合使用,以增强表现力。

例如,披麻皴与斧劈皴结合,既能体现山石的粗糙肌理,又能凸显其锐利的棱角。

乱柴皴与解索皴结合,既能表现山石的杂乱无序,又能突出其柔韧之美。

皴法要领1. 用笔有力:西北山石粗犷豪放,皴法运笔应劲健有力,方能展现山石的雄浑之美。

2. 线条变化:皴法线条应粗细、虚实、曲直、方圆变化丰富,以表现山石的肌理复杂性。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信!自古以来,岩石的画法不外乎绞、搓、打、染。

卞法是表现各种石纹的主要手段;它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象征性的形式语言;它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可以表现山水的具象景观,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表现自然景观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

五代以前就已经有了画岩石的方法,到了宋代发展成各种画法,到了元明清时期又不断完善。

皴法大体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牛毛皴、折带皴、鬼脸皴、乱柴皴、梯田皴、石卵皴、骷髅皴、荷叶皴、磐头皴等~~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

有的先勾后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

因此在学习各种技法时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否则就会缺乏变化,呆板不生动。

国画山石画法(披麻皴)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

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

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也有高手用中峰画出“毛”而空灵之感,如元四家的黄公望,他的披麻皴多用中锋画成,难度甚大。

国画山石画法(斧劈皴)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

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此画法又有所兴盛。

此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 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盛山川的秀丽。

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此画法的要领:中锋勾勒外轮廓线,侧峰皴擦渲染,也有高手在勾勒轮廓线时,与皴法巧妙结合,虚实相兼,变化多端。

中国画技法讲解——山石画法精讲

中国画技法讲解——山石画法精讲
线皴法——折带皴
用侧锋卧笔向右 行,再转折横刮,向左 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 向下。画出的墨线如 “折带”故以名之。这 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 和水层岩的结构。“元 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 喜画折带皴,用“渴笔” (笔头含水很少)画出, 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 力。
范例欣赏
元 倪瓒 枫落吴江图(局部)
二、皴法
范例欣赏
明李在阔渚睛峰图(局部)
宋箫照秋山红树图(局部)
二、皴法
点皴法——米点皴
米芾、米友仁父子变 董源的「点子皴」而 成米点皴,描写江南 云山烟雨,加上水份 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 画米点宜卧笔 而点, 注重浓淡交织表现, 米点亦有覆盖於披麻 皴上者.
范例欣赏
范例欣赏
吴湖帆先生米点
二、皴法
2、以面为主的皴法(面皴) 例如:斧劈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等
3、以点为主的皴法(点皴) 例如:雨点皴、豆瓣皴、钉头皴、米点皴等
二、皴法
线皴法——披麻皴
表现江南土质山 丘,五代的董源、巨 然首先使用,是南宋 的代表性皴法。披麻 皴又可细分为长批麻 皴、短披麻皴、散披 麻皴。画披麻皴以使 用中锋为主,线条较 柔,以接近平行的线 条组合。
范例欣赏
二、皴法
面皴法——拖泥带水皴
任何皴法画到洒脱时,往往会大块落墨,纵笔横扫, 墨韵生动,浑厚华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当为此法。 抓住景物的形、神、势,借助形象记忆,发挥笔墨特 点,大胆落墨。笔落纸以后,再按笔墨出现在画面上 的实际效果,根据造型的需要和笔墨组织的自身规律, 不断作随机应变的调整。落笔时要心有定力,先后有 序,笔笔生发,控制好笔墨的快慢节奏,画好一个局 部再生发到另一个局部地逐层铺开,使画中的景物与 笔墨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这样气脉疏通,气韵也自 然生动。

宋代石头画法步骤

宋代石头画法步骤

宋代石头画法的步骤如下:
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在山石大的纹路基础上添加小的皴点。

继续加皴笔,注意根据山石的体面关系,安排皴点的疏密关系和墨色浓淡。

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干至七成的时候,进行复皴。

需要强调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笔。

在完成皴笔的基础上用干、松的侧锋笔触在石块的凹面予以轻擦,注意不要与第一遍用笔重合,将笔意略微错落开来。

这样可以调和皴笔,加强体感。

注意不能擦腻。

依照上述步骤,继续加深明暗关系。

在前一遍干透的基础上,进行多次皴擦,注意积墨时要避免腻和粘滞的问题。

用淡墨烘出凸面,高处少染或不染,石头的阴暗面处要多染,墨法色要淡于皴擦的墨法。

一遍不够可以二、三遍再染,进一步加强石块的体感。

烘染的墨必须淡于皴笔墨色,不然必僵。

上色,浅绎上色法主要以花青和赭石为主,石头下方背阴面花青加墨,向阳面赭石调水即可加苔点,表示石块上苔草之类的植物。

点要经心,使山石能锦上添花。

上色应淡,一般是一次完成。

完成以上步骤后,宋代的石头画法就基本完成了。

国画山石五大皴法详解

国画山石五大皴法详解

国画山石五大皴法详解自古以来山石的画法无非是勾勒,皴、擦、点、染。

皴法是表现各种石质纹络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它既具象,又抽象;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也是国画区别其他画种表现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五代以前,在表现山石时已经出现了皴法,发展到宋代各种皴法日臻成熟,又经元、明、清不断完善。

皴法大体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牛毛皴、折带皴、鬼脸皴、乱柴皴、梯田皴、石卵皴、骷髅皴、荷叶皴、磐头皴等~~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

有的先勾后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

因此在学习各种技法时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否则就会缺乏变化,呆板不生动。

国画山石画法(披麻皴)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

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

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也有高手用中峰画出“毛”而空灵之感,如元四家的黄公望,他的披麻皴多用中锋画成,难度甚大。

国画山石画法(斧劈皴)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

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此画法又有所兴盛。

此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 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盛山川的秀丽。

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此画法的要领:中锋勾勒外轮廓线,侧峰皴擦渲染,也有高手在勾勒轮廓线时,与皴法巧妙结合,虚实相兼,变化多端。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

画山石的四种表现方法画山石是中国画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表现出山水的特色,还可以展示出画家的技艺和个性。

在中国画中,有许多表现山石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表现方法:皴法、点法、笔法和洗法。

一、皴法皴法是中国画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表现山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皴法主要通过交错或平行的线条来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形态。

在使用皴法时,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 选择合适的笔触:皴法主要依靠笔触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

因此,在使用皴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笔触。

例如,对于坚硬且光滑的岩石,可以使用硬挺有力、略带棱角的笔触;而对于柔软且粗糙的岩石,则可以使用柔和而稍微有些松弛的笔触。

2. 控制线条粗细:线条粗细直接影响到山石形态和质感的表现效果。

因此,在使用皴法时,需要掌握好线条粗细的控制。

一般来说,对于远处的山石,线条应该较为细小;而对于近处的山石,则可以适当加粗线条。

3. 注意交错方向:皴法主要依靠交错和平行的线条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和形态。

因此,在使用皴法时,需要注意交错方向。

一般来说,对于平滑的岩石,则可以使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线条;而对于粗糙或凹凸不平的岩石,则需要使用斜线交错来表现。

二、点法点法是中国画中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点刻或点染来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形态。

在使用点法时,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 选择合适的笔触:与皴法类似,点法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笔触。

例如,在表现坚硬且光滑的岩石时,可以使用硬挺有力、略带棱角的笔触;而在表现柔软且粗糙的岩石时,则可以使用柔和而稍微有些松弛的笔触。

2. 控制点刻或点染大小:在使用点法时,需要掌握好点刻或点染的大小。

一般来说,对于远处的山石,点刻或点染应该较为细小;而对于近处的山石,则可以适当加大点刻或点染的大小。

3. 注意点刻或点染的位置和密度:在使用点法时,需要注意点刻或点染的位置和密度。

一般来说,在表现山石的质感时,需要在岩石表面上进行点刻或点染;而在表现山石的形态时,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密度。

图文教程:一步一步学画常用皴法

图文教程:一步一步学画常用皴法

图文教程:一步一步学画常用皴法素材摘录自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写意画入门轻松学:山水云树》,吴宝辉著,节选网络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常用皴法皴法是为了表现山石的肌理而创造出来的。

学习多种皴法可使初学者掌握表现山石的基本方法,为写生与创作打下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师造化”,创造新的表现方法。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披麻皴、解索皴、折带皴的画法步骤。

皴法,是表现山石、树干等物象结构、纹理、质感、体面及向背关系的重要形式手段。

尤其是描绘山石,皴法一向被视为法之大端。

皴法名目繁多、面目各异,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特殊的审美效应。

这里仅谈一谈“北宗”山水中常用的皴法。

据古今画谱所示,山石的皴法达五六十种之多。

就是同一种皴法,也有多种变化,繁、简、工、写各不同。

而且,有些皴法之间界线模糊,不易分辨。

有些皴法可互相混用,有些皴法会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化,这些都使初学者难于捕捉和把握。

为了便于领会,我们根据诸种皴法的形式规则、笔墨特点和构形方法,将皴法大致分以下几种:图一(一)线皴类(见图一),即以线形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

其多为弧线形(如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云头皴),也有直线折转形(如折带皴、叠糕皴)和硬笔直线形(如长斧劈皴、乱柴皴)。

弧线形皴法为“南宗”山水中的主体皴法。

图二(二)面皴类(见图二),即以较宽阔的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多呈块面形,如大斧劈皴、小斧劈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马牙皴、直擦皴等。

(三)点皴类(见上图),即以点状的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

其名往往依据点的形态所给予人的形象联想而定,如雨点皴、钉头皴、芝麻皴、豆瓣皴、泥里拔钉皴等。

亦有以创法者的姓氏定名者,如米芾所创的“落茄法”,又被称为“米点皴”。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皴法,不可硬性归于哪一类中,如傅抱石笔下的散锋团簇状皴法结构及张大千晚年彩墨渗破结构。

有的皴法之间的关系微妙,稍加变化便能互相转化。

如雨点皴略加放大便成豆瓣皴,雨点皴笔锋跳脱出尖即成钉头皴;小斧劈皴放阔即成大斧劈皴,拉长即成长斧劈皴,等等。

关于8种山石的皴法及示范一看就懂

关于8种山石的皴法及示范一看就懂

关于8种山石的皴法及示范一看就懂一. 披麻皴取麻绳披散开之形,线条以中锋、侧锋为主,笔中水分较少,线条绵厚苍劲有力,环环相扣,长线与短线相互补充,切记不要平行。

多爪来表现江南绵延起伏的山丘,五代时的画家董源居然多用此法。

根据行笔时由线条的长短不同,又可分为长披麻皴、短披麻皴及散披麻皴等,近代大家傅抱石喜好以散笔作披麻,将笔头故意打散,皴擦出山石的肌理感,气概非凡,与众不同。

故命名抱石皴。

二. 斧劈皴(又分为大、小斧劈皴)取斧子劈柴之形,大斧劈皴由小斧劈皴演变而成,行笔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状,画出的笔意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入轻出,快速收笔,适合表现险拔或断裂的山体结构。

南宋马远、夏圭及明代“浙派”画家多用此法。

三. 荷叶皴由披麻皴演变而成,以荷叶筋脉展开披下的形状,用以柔中带刚的中锋为主。

根据荷叶叶筋的大致走向自然生发,展现荷叶阔而圆的体积感,表现江南丘陵地貌,经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特别纹路,此法在山水画的石头画法中,用得不是很普遍。

四. 解索皴由披麻皴演变而来,与披麻直而挺的线条不同。

解索皴用笔须多转折,层层交叠,错综繁密,还有牛毛皴都是由披麻皴的延展变化而来的,元代王蒙多用此法。

五. 雨点皴雨点皴与豆瓣皴,都可以理解为短笔的披麻皴,或者小斧劈皴,因下笔迅捷,中锋直落,如雨点打落在山石上而得名,画时笔笔肯定有力,直起直落。

多于表现太行以西、陕北等地土质结构,高原的山石纹理,北宋范宽多用此法。

六. 折带皴用笔先中锋行笔,再以侧锋折笔,直落而下画出,表现山石的立体感,多画江南平坡山石。

此笔法元代倪云林总结运用得最好。

七. 米点皴因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总结运用画法而得名。

画时用笔侧笔横点,多遍浓淡交织的积墨表现,加上多次的渲染,使石头显得温润朦胧,多表现江南云山的烟雨景象。

八. 骷髅皴(卷云皴)因表现空透玲珑像骷髅似的山石而得名,也可以称为卷云皴,如同卷动的云朵升腾直上。

此皴法常表现于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等,在历代大家的画中不属常见。

清代名家画石皴法运用图解,详细!

清代名家画石皴法运用图解,详细!

清代名家画石皴法运用图解,详细!石,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以及盆景、园林等工艺美术设计中都有关涉,尤其是在山水画中,更是重要的描绘对象。

神韵、风采、形态生动的石,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采石矶图贺天健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

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下面以清代名家经典为例进行解析——清(清)王时敏石法:先勾山框,再加披麻皴,用笔要干些,皴好后用淡墨“破”脉络凹处,反复加几次,画远山。

等干后加皴,加横浑点,再用淡墨“破”。

干后继加皴,用笔要枯、毛、松。

皴好后加横点,加时注意要有枯有湿,最后点苔。

(清)王翚石法:先勾山框,再加短披麻皴,皴好后用淡墨“破”凹处,反复加几次,用淡墨画远山。

干后再用深一点的墨加皴,加横浑点,加山顶小树,加远山,要见笔,有浓淡,有韵,再用淡墨“破”。

干后复用浓墨加山框,加皴,注意个别加,用笔要枯,山顶再加深浓点,小树周围加淡点,树点好后,再加横浑点,最后加苔点。

(清)王原祁之山樵法:先勾山框廓,再加皴,下笔要有枯、湿,皴好后用淡墨“破”凹处,反复加几次。

干后再加皴,下笔要枯、毛,皴好后再用淡墨“破”,最后加渴点。

(清)吴历石法:先勾山框廓后,再加豆瓣、雨点皴,用笔要枯且毛,最后点苔。

(清)恽寿平石法:先勾山框,加披麻皴,再在山下边、山顶加点,用淡墨“破”阴面,画远山,后加苔点(注意用墨要有秀气)。

(清)石涛石法:(上图)下笔须有力,连勾带皴,浓淡干湿一气呵成。

再在在凹处“破”淡墨,画远山,干后加浓点。

(下图)同样下笔健劲,勾皴一气呵成,浓淡干湿互间。

【国画教程】山石皴法详细教程及解说

【国画教程】山石皴法详细教程及解说

【国画教程】山石皴法详细教程及解说山水画中山石常常是紧靠在一起的,而对于山石的画法也是极为讲究的,很多初学者就是没有弄懂山石的一些画法诀窍,所以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完成的作品有一定的缺失。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山石的画法。

01山的外形可分为丘、壑、峰、峦、岗、岭、巅等,又有坡度起伏连绵不绝的形势或因朝晖夕阴,风雨云雾变化流露出来的自然美,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然后再近看其质。

山因地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成岩、火成岩与变质岩等。

山石的质地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纹理也不相同,通过中国山水画家累积数百年来观察与剖析的综合体验,逐渐发展出各种皴法,用笔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

02在谈到各种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浅谈画石,石是山的局部;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

画石的步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钩”是用中锋或侧锋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征灵活运用。

“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

“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后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渲染,直到感觉充分为止。

“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

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

先以较淡的墨钩或皴,后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后较为浑厚,富有变化。

国画山石的半写意画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在动笔之前要准备好使用的工具、材料,在这里也就是要准备好毛笔、墨以及生宣纸等。

其次在用具材料准备齐整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绘画表现。

绘画表现具体为:先调好墨色(根据画面要求是深是浅),然后目测以及用手指在画面上简单的定一下山石所在的位置,在定好位置后开始进行表现。

在定好位置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绘画,画时先用毛笔的中锋、拖笔、半侧锋以及逆锋勾画出山石的外轮廓,然后再用短的中锋线皴画山石结构,最后用毛笔的侧锋擦出山石的厚重感。

山石各类皴法步骤图示

山石各类皴法步骤图示

山石各类皴法步骤图示山石是山水画最基本的内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绘画,要经过勾、皴、擦、点、染等几个基本步骤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勾是用中锋或侧锋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勾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征灵活运用。

勾石的顺序是先左后右,小的石块可由两笔勾成,大的石块可由三笔或三笔以上勾成。

勾石的线条不能太简单,需有曲折、欹正的变化。

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

皴笔要简练,不宜过于密集,否则笔法就显示不出来,墨色也容易呆腻。

擦是用干枯的笔肚依据山石的阴阳起伏稍加轻擦。

擦是皴的一种补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体感和立体感。

一般先皴后擦,也可以边皴边擦。

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依据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显出立体感,调节石与石之间的空间感。

点是用浓墨或焦墨点出山石上的苔点或苔草。

画完之后,若觉得黑色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

先以较淡的墨勾或皴,后以浓墨提,且提后较为浑厚,富有变化。

步骤01:用中锋勾出山石轮廓,注意线条干、湿、浓、淡的变化。

↓↓↓步骤02:在暗部的轮廓内加皴,加强山石的立体感。

↓↓↓步骤03:在皴的缝隙间加皴,加强山石的质感。

↓↓↓步骤04:在皴擦间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步骤05:用焦墨加点苔或苔草。

↓↓↓步骤06:最后用淡墨加少量藤黄渲染出山石的颜色。

对不满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点、或染,直至完成。

↓↓↓斧劈皴画石法斧劈皴的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梭角分明的岩石。

斧劈皴源于五代卫贤,盛行于唐宋,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皴用于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

画斧劈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然后以侧锋横刮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

斧劈皴分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画石法大斧劈是一种偏锋直笔皴,起笔较重,直势皴出。

大斧皴笔势宽阔,清晰简洁,适宜表现大块面的山石。

步骤01:勾皴并举,用侧锋长线画出局部山石结构,并用短斧劈皴画出第一面的石块效果。

图文教程:一步一步学画山石皴法

图文教程:一步一步学画山石皴法

图文教程:一步一步学画山石皴法素材摘录自天津杨柳青画社《山水画皴法》,蔡金顺绘,节选网络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皴法在山水画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最初的画法本无“皴”,只是勾线,填色而已。

为了表现各地复杂山貌,历代山水画家不断探索,利用毛笔运行的各种方式创造了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皴”。

大斧劈皴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常用此法。

山石用刚劲线条勾出轮廓和石头内部结构,用侧笔锋刷扫为皴,落笔重些,收笔轻些,笔与笔之间留空白,酷似苍岩巨石表皮被风雨侵融的斑痕。

步骤一:用中锋笔勾勒出石头的大体轮廓,小转折处可用侧锋补充。

步骤二:以侧锋大笔斜扫出条纹为皴,可先从石头顶部画起,从上往下画,画右边大部时,根据轮廓结构变换用笔方向,再以淡墨把左边石纹画出,笔触要短些。

步骤三:画出石头底部纹理,注意与上半部纹理的衔接,仍是落笔重,收笔轻,但线条要短小些,方向要根据石头结构而变化。

步骤四:将石头底部收尾,以短线勾轮廓,加短线皴。

步骤五:从石头上半部开始染墨,注意控制笔中水分,不要太多,免得大片洇湿无法控制,同时要留出石头顶部的高光部分。

步骤六:接着染石头下半部凹进部分,注意留出凸面不染,完成大斧劈皴。

小斧劈皴唐宋画家王维、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皆有此法。

最适宜表现北方坚硬的岩石,画时以侧锋斜劈石之凹处,如用斧劈柴,遂得此名。

步骤一:以侧锋为主,兼用中锋勾勒石头轮廓。

步骤二:加工石头细部结构,并以侧锋斜劈石之凹处。

步骤三:画石之底部碎石。

步骤四:充实石头凹处皴块。

步骤五:对石头皴块染墨,待其干后用重墨线提点,加重小石块及大石底部的墨色。

完成小斧劈画法。

雨点皴雨点皴、豆瓣皴、芝麻皴可归为一类皴法,用笔特点是以中锋笔尖点戳而成,如雨点一样密集。

注意取势,三五一组,落笔有致,不可平列,否则呆板无趣。

石头的轮廓线要勾得刚健有力,才可与其皴法相匹配,赋予其阳刚之美。

北宋画家范宽最擅此法。

干货!三种山石皴法讲解示范,用点线面画的皴法,适合零基础学习

干货!三种山石皴法讲解示范,用点线面画的皴法,适合零基础学习

干货!三种山石皴法讲解示范,用点线面画的皴法,适合零基础学习山路的画法1 选用小号狼毫笔,蘸浓墨,中锋运笔,先绘制较远处山石的外轮廓,再用曲折多变的线条依次向近处勾勒出层层相叠的山石轮廓。

2 调淡墨,中锋干笔,在绘制好的轮廓内分割出不同的石面,以增强层次感。

3 调重墨,侧锋卧笔,用干笔皴擦石面,增强石面的立体感,突出山石表面粗糙坚硬的质感。

4 蘸浓墨,中锋运笔,用笔要灵活自如,力度要大,用勾画平坡的方法勾画山路。

5 用浓墨干笔在绘制好的山路上进行皴擦,突出山路曲折不平的质感。

绘制石面,要多次罩染,这样才能丰富石头的层次,使石面富有变化。

6 调重墨,笔中的水分要充足,侧锋卧笔,点画出山路的阴影部分,增加立体感。

7 调淡墨侧锋运笔,染画山路旁的山石。

注意留出空白,以突出石块的体积感。

8 调清墨,用干笔散锋在石头上再罩染一层,以显示云雾缭绕的感觉。

9 调和清墨,在墨中加入极少许的赭石,涂染山路的路面。

10 调和重墨,点染石块上部,使画面更加丰富。

山峦的画法1 选用一支小号狼毫笔,绘制出山头的局部轮廓。

2 调和淡墨,在绘制好的山体内部,添画线条,绘制出近处的山峰,二者交叠分布,呈遮挡关系。

3 调和淡墨,侧锋干笔皴画远处山峰。

4 待墨迹干后,调重墨,在皴画的山峰上再罩染一层墨色。

5 调淡墨,散锋枯笔,皴擦山峰的底部。

擦画山峦用笔较为随意,干湿均可,但不要在一幅画面中用得过多,要擦得恰到好处,才能使画面富有生动和灵趣之美。

山脉的画法1 选取一支小号狼毫笔,调淡墨,中锋运笔,绘制出山峰的上半部分轮廓。

2在轮廓的下方,依次添画轮廓,形成远近交叠的空间关系。

线条的墨色要呈现出稍远的变化。

3 调和淡墨,散锋枯笔皴画山脉,表现山石细部的纹路。

4 蘸浓墨,笔中含水要多些,在山峰处点画小点,为画面提神。

5 用浓墨侧锋染画山石的阴暗面,使明暗分明,立体感更加突出。

在染画山石的阴暗面时,阴面山石要施以重染,笔墨要厚重些,阳面轻轻几笔一代而过即可,或直接采用留白的方式来表现。

芥子园山石皴法16种详解

芥子园山石皴法16种详解

芥子园山石皴法16种详解【芥子园画谱】初集【山水谱】,教画水的图谱并没几页,大部分在教如何画树和画山石。

由此可见,山水画中水的画法相对简单,重点是要学习树木和山石画法。

所以我们周课活动,山水部分的选临,就是着力于树和山石的练习:第1-4周,学习怎么画树,从树干、点叶画到松树柳树;第5-8周,就都在练习如何画山石,从石头的画法、披麻皴、小斧劈皴,到黄公望的峦头画法,另加第9周画细泉法里的山体,共有5周在和山石打交道。

这里先来看看这5周,小伙伴们芥子园山石临摹的练习,每周选出一张,作为临摹示范,供大家参考。

▲左图:@泉港匠人的石头画法;右图:@七叶的披麻皴▲ @南歌子的小斧劈皴法▲ @qqq 黄公望峦头画法▲ @泉港匠人的画细泉法之前小节过一篇画树的文章【如何临摹芥子园中的树】(点击查看),这次画完山石,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山石画法,尤其是皴[cūn]法。

▲【梦幻居画学简明】「山水论笔」清代郑绩撰于1866年写好书法的基础,就是弄明白笔法,画山水也需要研究用笔,即画画的时候如何使用毛笔。

前人清代郑绩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总结,他在【梦幻居画学简明】的「山水论笔」中这样说:用笔贵不动指,以运腕引气。

盖指一动则腕松,而弗能引丹田之气矣。

是以有轻跳浮躁之弊,可知有力由于有气,有气由于能运腕。

欲能运腕,则不动指是为秘诀。

作书固然,作画亦然也。

用笔以中锋沉著为贵,中锋取其圆也,沉著取其定也。

定则不轻浮,圆则无圭角。

所谓活泼者,乃静中发动,意到神行之谓耳。

岂轻滑浮躁,笔不入纸者哉!若体认不真,则趋向大错,学者当细参穷究,以归正学。

...山水笔法其变体不一,而约言之止有二:曰勾勒、曰皴擦。

勾勒用笔腕力提起(从正锋笔嘴跳力),笔笔见骨,其性主刚,故笔多折断,归北派。

皴擦用笔腕力沉坠(用惹侧笔身拖力),笔笔有筋,其性主柔,故笔多长韧,归南派。

论骨其力大,论筋其气长,十六家之中,有筋有骨;而十六家于每一家中,亦有筋有骨也。

如披麻、云头多主筋,马牙、乳柴多主骨,而披麻、云头亦有主骨者,马牙、乱柴亦有主筋者,余可类推,皆不能固执一定,总由用笔刚柔,随意生变,欲筋则筋,爱骨则骨耳。

浅谈国画山石结构、皴法及设色技巧,全是干货,值得收藏

浅谈国画山石结构、皴法及设色技巧,全是干货,值得收藏

浅谈国画山石结构、皴法及设色技巧,全是干货,值得收藏一、山石的结构及皴法画山石用笔不宜太方,也不宜太圆,应方中带圆,圆中带方。

画山石,首先要了解山石的结构。

所谓“山分八面,石有三方”,绘制山石时,要表现出山石的体积感。

山石的画法有很多种,勾、皴、染、擦、点都是最基本的技法。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皴法。

1)大斧劈皴:用笔以侧锋为主,勾廓兼用中锋。

大斧劈皴运笔顿挫曲折,头重尾轻,笔线遒劲,一气呵成。

2)小斧劈皴:用笔尖勾画,用力在毫末,勾画时虽用笔肚,但画竖时锋常在左,而画横时锋常在上,并非只用笔肚。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时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

画出的墨线犹如“折带”。

3)米点皴:又称“落茄皴”,此法创自宋代米芾,这种皴法适合表现江南烟雨景象。

作米点皴前要先明确山体轮廓脉络,注意态势和明暗、虚实、疏密的变化,以横点点出,或新笔或秃笔,或中锋或侧锋,或淡墨或浓墨,要灵活应用。

4)、长披麻皴:中锋用笔圆厚,线条遒劲。

笔线宜少交叉、不平行,如交叉,内角须小。

5)、短披麻皴:中锋用笔,用线较短,态势和长披麻皴相似。

6)、雨点皴:常用中锋,辅以侧锋画出,其笔触如雨点般,短促且有节奏感。

二、山石上色技法1)勾画岩石,擦拭,使用简单通用的笔。

2)根据山体的结构,从凹、深、阳面开始,用赭色或淡墨晕染,分出山体的深浅和块面关系。

3)、从山顶到山的向阳面,用花青和藤黄染出一层淡绿色的覆盖物。

4)反复染色,增加岩石的层次。

山顶和太阳面具染上了石绿和石青。

以上国画和石雕的技法都是干货,希望能帮到你。

如有不理解或有不足之处,请在下方留言评论,谢谢!。

皴擦点染具体技法

皴擦点染具体技法

皴擦点染具体技法小朋友,你这个题目“皴擦点染具体技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像有点难理解呢!不过没关系,让我试着来给你讲讲。

你知道吗?画画就像是一场神奇的冒险,而皴擦点染就是这场冒险中的超级魔法!咱们先来说说“皴”。

这就好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粗糙的衣服。

想象一下,山上那些石头,有的地方凸出来,有的地方凹进去,是不是看起来很不平整?这时候,我们用“皴”的技法,就能把这种不平整的感觉画出来啦。

比如说,画那种大石头山,我们就用干干的毛笔,在纸上这儿擦擦,那儿擦擦,石头的纹理不就出来了吗?这难道不神奇吗?再来讲讲“擦”。

“擦”就像是给画轻轻地挠痒痒。

当我们画好了一些线条,觉得还不够柔和,不够自然的时候,就用比较软一点的毛笔,轻轻地在上面蹭一蹭。

哎呀,这样一来,画面是不是就变得更加细腻,更加有感觉啦?“点”呢,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小星星。

比如说画树叶,我们不用一片一片地仔细画,而是用毛笔蘸上颜料,这儿点一点,那儿点一点,一片茂密的树叶不就出现了吗?这多有趣呀,难道你不觉得吗?最后是“染”。

“染”就像是给画洗了一个彩色的澡。

比如说画天空,我们先用浅浅的蓝色画一层,然后再用更深一点的蓝色在某些地方加重,这样天空的颜色就有了变化,有了层次。

这难道不是很奇妙吗?我记得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给我们示范了皴擦点染的技法。

我当时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

老师画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就开始画。

结果,我画得乱七八糟的,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想:“怎么就画不好呢?”这时候,同桌小明看到了,他笑着说:“别着急,你看这里应该这样……”在小明的帮助下,我终于画出了一点点样子,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所以说呀,皴擦点染的技法虽然有点难,但是只要我们多练习,多琢磨,就一定能掌握这个神奇的魔法,画出超级棒的画!。

国画五大皴法技巧7月30日

国画五大皴法技巧7月30日

国画五大皴法技巧7月30日我们中大学的课程主要学习的是国画写意山水和花鸟大家目前比较薄弱的还是山水,很多同学对皴法和云海瀑布的画法掌握还不是很好,大家不用担心,老师会给大家补充内容进行加餐的今晚老师主要讲山石的五大皴法的绘画技法和具体使用的场景自古以来山石的画法无非是勾勒,皴、擦、点、染。

而其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所以皴法是我们学习山水画非常重要的内容。

“皴法”是中国画中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

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锤头皴等。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解的是皴法里较为重要的五种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米点皴和雨点皴大家可要认真听咯~一、披麻皴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披麻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

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历代画家多用它来表现南方秀润多姿的山水风景。

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这个是披麻皴和石分三面结合的一个小结构图,关于石分三面不清楚的同学可以看下这个图这个是我们学习皴法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可不能忘了哦最后来看下披麻皴具体是如何画出来的吧这是我们教辅资料里的流程拆解图,大家保存好临摹,下面是细节图,大家也要注意笔法和形法哦~【披麻皴视频】这是之前老师录制的披麻皴技法流程,大家可以看一下披麻皴是山水画上的肌理,也是一种文化痕迹。

画家在这种痕迹里上演自己真实的人生,演绎动人的情感。

这次关于披麻皴,大家都明白使用场景和绘画技法了吧?清楚的同学扣个1给班班回复下哦~二、斧劈皴第二个就是斧劈皴法,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

和表现南方山水的披麻皴不一样,斧劈皴法着重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

皴、擦、点、染,看大师们如何画山石

皴、擦、点、染,看大师们如何画山石

皴、擦、点、染,看大师们如何画山石山水画技法|皴、擦、点、染,看大师们如何画山石自古以来山石的画法无非是勾勒,皴、擦、点、染。

皴法是表现各种石质纹络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它既具象,又抽象;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也是国画区别其他画种表现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五代以前,在表现山石时已经出现了皴法,发展到宋代各种皴法日臻成熟,又经元、明、清不断完善。

皴法大体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牛毛皴、折带皴、鬼脸皴、乱柴皴、梯田皴、石卵皴、骷髅皴、荷叶皴、磐头皴等~~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

有的先勾后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

因此在学习各种技法时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否则就会缺乏变化,呆板不生动。

国画山石画法(披麻皴)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

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

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也有高手用中峰画出“毛”而空灵之感,如元四家的黄公望,他的披麻皴多用中锋画成,难度甚大。

国画山石画法(斧劈皴)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

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此画法又有所兴盛。

此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 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盛山川的秀丽。

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 头 的 线 皴 画 法
石 头 的 线 皴 画 法
学习目标
1.通过线皴技法的学习,我能掌握画石头的表现 技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自己运用程式技法表 现山石的能力,解决自己在学习皴法中存在的疑 惑。 3.我能够欣赏优秀画家的山水画作品,并从中感 受出山石之美。
自学指导 1.你知道了几种表现石头的 线皴技法?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这些技法的用笔有什么特 点?要注意什么问题?
折带皴
● 用皴法表现石头 的表面纹理,使之厚 重并富有体积感。
披麻皴
斧劈皴
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 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 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 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 状而命名的。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 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 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 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 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 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 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 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 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
范例欣赏
元 倪瓒 枫落吴江图(局部)
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有关 石头的线皴知识,完成一幅石 头作品。 要求:画出石头的体积感,并 准确的表现出相应的线皴画法 的特土质山 丘,五代的董源、巨 然首先使用,是南宋 的代表性皴法。披麻 皴又可细分为长批麻 皴、短披麻皴、散披 麻皴。画披麻皴以使 用中锋为主,线条较 柔,以接近平行的线 条组合。
范例欣赏
折带皴 : 表现水成岩所形 的山岳,特别是 崩塌的斜面和堤 防的主要方法。 用侧锋卧笔向右 行,再转折横刮, 向左行可逆锋向 前,再转折向下。 画出的墨线如 “折带”故以名 之。这种皴法用 以表现方解石和 水层岩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