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发展概论(园林史)
园林概论复习分析
1.上林苑是古代汉族园林建筑,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
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
今已无存。
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汉族建筑宫苑的典型。
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
汉武帝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上林苑是中国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秦朝始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加以扩建。
2.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
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第一章绪论一园林设计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这种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发生过多次物质形态和审美思想的变迁,最终孕育了现代风景园林学。
第一节相关概念二Landscape(园林)——概念的解读长期有争议:1.全国农林院校介定为“风景园林”专业2.清华大学译为“地景”3.香港、台湾译为“景观建筑”学4.工科院校多译为“景观”学5.日本译为“造园”学6.韩国译为“造景科”7.近代园林之父Olmst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8.中国园林专业创始人之一汪菊渊院士: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园林概论201212
第一章园林概述第一节园林释义1.什么是“园林”?《21世纪世界彩色百科大全》中“园林”定义是:“以植物、山石、水体等做了美丽设计的居住生活的空间”。
目前在我国较为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
西方最早的园林形式:神庙四周的神圣丛林(Sacred grave),是膜拜神灵的环境布置。
2.园林的别称3. 产业革命前园林的特点(1)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所私有,如苏州的私家园林、北京的皇家园林;(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得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4.现代园林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8世纪的产业革命促使各个国家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工业文明的兴起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为人们开发大自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人们在从大自然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因其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而造成严重的破坏。
其结果是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和空气污染、气候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严重失衡。
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由早先的亲和状态逐渐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一些有识之士预见到这样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恶果,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
现代园林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运而生。
美国现代园林之父——F.L.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Olmsted 1822—1903)提出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区别于传统的Landscape Gardening(景观园艺),并且在哈佛大学创办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从业人员——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Landscape architect)。
李敏园林学概论1园林与园林学的基本概念
所有这些引诱人修心养性,争取到里面去过逍遥日子的天堂,正是一所园林。 从语言学上看,英语里的“天堂”一词 Paradise,来自古希腊文的单词 Paradeisos; 而这个词又来自古波斯文 Pairidaeza,意思就是“豪华的花园”。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指出:“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个花园;的确,它 是人类一切乐事中最纯洁的。它最能怡悦人的精神。没有它,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 手工制品而已;……”(《On Gardens》) 在中国,从汉朝到清朝,整整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皇家园林的营造大都要仿照“蓬瀛 三岛”的山水形制,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长满了长生不老之药的地方。 所以,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最理想的生活与游憩场所。 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园艺栽培与绿化环境、供人游赏的园林用地性质未严格区分之 前,二者通称为“园”,有时也混称为“圃”。例如,在反映周代文化的《诗经》里,就 有《将仲子》、《园有桃》等诗篇提到了宅旁的绿地和果园。 一般来讲,种植蔬菜果树花木、四周又用藩篱围绕的场地叫做“园”;栽种蔬菜的土地 则称为“圃”。还有,“场圃”一词的由来是春夏之季称为“圃”,到了秋冬收获季节平整土
在园林名词的发展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林泉”、“林亭”、“园池”、“亭台”、 “苑囿”、“园庭”等对游赏园林的不同称谓,但相比之下,“园林”一词更为完美、适 用和蕴涵历史,因而为中国大众和专业机构所普遍接受。所以,1988 年出版的第一部《中 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汪菊渊先生1规范定义了“园林”(Park and Garden)一词的含义为:“在一定的地域里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 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 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概论第二章第二节
在医院及僧房、客房建筑间也有面积很小的庭园。在医院
及医生宿舍旁设有药草园(图2.26)。
成熟期
全盛期
图2.26 瑞士圣高尔教堂平面规划图
(3)中世纪欧洲的城堡式庄园
中世纪的部分修道院庭园已经具有装饰性和游乐性的发展 倾向,但是基督教提倡的禁欲主义教义,反对追求美观与 娱乐,因此,装饰性和游乐性花园终究没有在修道院中得 到足够的发展,相对来说,王公贵族的城堡式庭园中具有 更为适合的滋生土壤。
(1)宫苑《荷马史诗》描述阿尔卡诺俄斯王宫中花园的景象 :从院落中进入到一个很大的花园,周围绿篱环绕,下方是管 理很好的菜圃。
4)古希腊的园林
(2)宅园 希腊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波希战争中的大获全 胜使促进其进入了鼎盛时代,在太平盛世中,私人营园之风 日盛。
古希腊住宅采用四合院式,一面为厅,两边为住房。厅 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中为中庭,后逐渐发展成四面环绕列 柱廊的庭院。早期的中庭内全是铺装地面,装饰着雕塑、饰 瓶、喷泉等,后来,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中庭内种植各种 花草,形成美丽的柱廊园。柱廊园在古希腊城市内非常盛行 ,古罗马时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且对欧洲中世纪修道院 园林的形式也有明显得影响。
2 园林的发展
章节
2.1 东方园林体系的发展 2.2 欧洲园林体系的发展 2.3伊斯兰园林体系的发展 2.4近现代园林发展 2.5未来园林发展展望
2.2 欧洲园林体系的发展
如同欧洲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重要意义一样,欧洲园林 体系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欧洲园林体系的发 展较多的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又因其独特的社会发展历 程,欧洲园林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留下了各 具特色的园林形式,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 16-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18世纪开始出现的英国风 景式园林对于欧洲和全球的园林发展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
近现代园林
中外园林史概论——近现代园林发展6.近现代园林发展一、自然与历史背景1总体背景1. 总体背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波及欧洲大陆的比利时、法国、稍后的德国。
☐法国大革命胜利。
☐1776年美国独立,经济发展,城市开始勃兴。
城市面貌改变,城市问题的出现,赋予园林全新的概念。
☐原有皇家园林逐渐被收为国家所有,开始对市民开放。
☐英法等国的皇家园林有时也定期对外开放。
☐意大利兴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私人庄园、花园定期对外开放。
6.近现代园林发展二、城市公园的兴起1.英国在18 世纪的伦敦,王室所有的大猎苑都向人们开放。
无论在伦敦或巴黎,林苑是18世纪上层社会不可或缺的舞台。
但到了19世纪,英国的这种林苑则起了大俱乐部的作用,为群众集会提供了合适的场地。
☐摄政公园(Regent Park)☐肯辛顿公园(Kansington Garden )☐海德公园(Hyde Park)☐绿色公园(Green Park)☐圣詹姆斯公园(St.James’s Park)6.近现代园林发展摄政公园(Regent Park)☐公园的设计体现了当时所有公园常用的设计构思有作划船之用的大水池在弯设计构思。
有作划船之用的大水池;在弯曲的岸边,有步移景异的绿荫园路;还有宜作比赛和集会用的广阔场地。
在公园中,没有任何建筑,并尽力用树木掩蔽邻近的建筑物。
休息处很小,并尽量隐蔽在林中。
6.近现代园林发展肯辛顿公园海德公园6.近现代园林发展2. 美国美国曾一度处于殖民时期所以以山庄形式塑造了美国殖民美国曾度处于殖民时期,所以以山庄形式塑造了美国殖民园林的样式。
对植物的种植、围墙的围栏比较简陋。
1840年城市日益兴旺繁荣的结果突然促进了公园的新发展。
这是因为人口的增长,美国政府不得不整顿纽约市,指定了城市中心建造悦50亩的大型公园规划项目。
在1854年建造了中央公园等。
维尔农庄园6.近现代园林发展三、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园林发展1.伟大的景观规划师奥姆斯特德和他的实践伟大的景观规划师奥姆斯特德和他的实践1)园林发展方向美国城市园林是在继承英国的自然风景园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和市民的要求,并博采众长而逐渐形成的。
1 园林概论
Part -1
园林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 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果、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优 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 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科学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 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及休养胜地。”
私家园林——扬州个园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寺观园林——九华山百岁宫
Part -3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有300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根据历史年代和园林产生发展 的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
1. 生长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约在殷、周、秦、汉代。此时期 园林主要以建筑为主,代表作品是:上林苑、建章宫等。
巴比伦悬园想象图
Part -5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3.古希腊造园 希腊人把果蔬园进一步建成装饰性庭园,植以花木栽培,发展为住宅内规 则、方整、柱廊园形式。大多数园的中间部分设祭坛或神庙的建筑,还创造了 各式水景。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活跃, 促使希腊造出了运动场、运动场边宽大的林阴走道和路边塑立哲学家头像的 “哲学家小径”以及圣林(神庙四周的树林)等公共园地。
Part -3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②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 园林三大类型;
皇家园林——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权的至尊。
承德避暑山庄鸟瞰图
图片来源: /MyLemmaShow.aspx?zh=zhtw&lid=71856
古埃及园林派科玛拉平面图
古埃及神庙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华夏园林意匠、古典园林30讲、古典园林史、园林学概论皇家园林称“苑囿”或“宫苑”,一般是指由帝王主导营造,供帝王家族居住、游乐之用的园林。
如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从汉代已开始萌生和发展,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属民间的贵族、官僚等人士所有,供园主人日常游憩、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通常不大。
如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
寺庙园林一般是指宗教崇拜场所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带有神话色彩的特殊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堂的花园。
如山西晋祠、四川德阳文庙前庭花园。
风景名胜是中国园林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位于城郊的山水形胜,风光秀丽之地,面积较为广阔,多有寺庙或名胜古迹,适当装点园林景致,成为市井百姓可达的公共性自然游憩地。
如四川峨眉山、泉州清源山。
囿是最初的园林形式,通常是在选定地域划出范围,或构筑界垣,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繁育,并驻台掘池,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灵台灵沼灵囿所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园林,也是中国自然山水园艺术形式的先驱。
灵台,象征着高山;灵沼,象征着大海;灵囿,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大地。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规划形式。
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城中布置三座岛屿,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以模拟仙境。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
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造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与文人名流圈子里的一种酒诗酬唱的社交聚会。
出自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辋川别业唐朝诗人王维的庄园式园林,利用自然风景形神组织景点二十余处,较少的人工构筑,在中国园林历史上以自然式园林的风格而著称。
寿山艮岳是一座表现山水胜景为主题的大型皇家园林,是典型的北宋山水宫苑风格。
全园以艮岳为构图中心,万松岭和寿山则为宾为辅,其景致可谓“括天下之奇,藏古今之美”。
中外园林史 第7章--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
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 《中国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本论》《造林学各 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 论》和《造林学特论》等著作的学术性和实用性 被公认为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人。 都很高,受到了国内外林学界人士赞赏。
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也是 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
(四)近代中国园林的造园特点
纵观近代园林发展历史,这一时期造园特点有: •(1)西方造园素材的大量引入。 •(2)园林功能日益多样化。 •(3)中西合璧式园林作品不断涌现。 •(4)公共园林成为园林主流。 •(5)普遍建立纪念性公园。 •(6)公园发展呈现出内在不平衡性。
五、中国现代园林发展
(一)新中国初期的园林发展
(二)改革开放后的园林发展
发展概述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同环境的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 开始着手进行环境改善和治理工作。 •1992 年,在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中国政府宣布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 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方针。开始大力推动城市的“园林城市” 创建工作,形成了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城市环境建设模式——“园林城市”已 成为中国园林建设适时的新发展方向。
时期
清末 1840年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入侵 民国政府成立后
发展情况
原因
封建体制的衰落
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中国国力大衰,皇家园 林遭受了惨绝人寰的破坏 西方造园理论和实践与中国 融合,先进思想的传播
发展现状
皇家园林的衰落、颓废和公共园林的出 现
园林活动在类型、数量和规模上处于停 滞状态。
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园林的转型发展
二、皇家园林的没落与开放
园林必读课本
47.《建筑的伦理功能》 卡斯腾?哈里斯
48.《建筑的永恒之道》 C亚历山大等
24.《建筑模式语言》 亚历山大等
27.《俄勒冈实验》 亚历山大等
30.《住宅制造》 亚历山大等
49.《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弗朗西斯D.K.钦(译者:邹德侬)
09.《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张祖刚
10.《世界公园》 郦芷若,唐学山译
11.《世界景观设计》伊丽莎白,罗杰斯
12.《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王晓俊
二.理论类
104.《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俞孔坚李迪华
105.《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 刘滨谊
10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李 敏
43.《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 林箐
44.《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斯坦尼兹
45.《景观形式的生成与系统》 董骢
97.《避暑山庄园林艺术》 孟兆桢
98.《地形的塑造初探》 刘晓明
100.《从概念到形式》
三、建筑类:
34《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吴良镛
25.《环境行为学概论》 李道增
113.《城市与区域规划》 霍尔
114.《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顾启元
五、案例类
99.《欧洲新景观》王向荣,林箐
75.《德国景观设计1-2》
76.《日本最新景观设计1-3》
77.《台湾景观设计98/99/2000/2001/2002/2003》
78.《90年代日本环境设计50例》 章俊华
89.《德国生态水景设计》
90.《玛莎施瓦茨-超越平凡》
91.《皮德沃克-极简主义庭园》
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
主要论著
1 程世抚.冯纪忠,钟耀华.绿地研究报告.上海 市人民政府工务局都市计划研究委员会出版, 1951. 2 程世抚.关于绿地系统的三个问题.建筑学报, 1957,(7). 3 程世抚.城市规划管理的几个问题.城市建设, 1959,(12). 4 程世抚.城市建筑艺术布局与园林化问题.建筑 学报,1960,(6).
主要论著
• 陈植研究中国造园艺术,编写了《造园学概论》。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专著,奠定了中国造园 学的基础,使造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跻身于世界科学之林。
• 根据多年从事教育林场及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感受,撰写了《十五年来中国林业》一文,1933年发表在商务 印书馆出版的《学艺小丛书》第六册上。
• 1978年冬天,程世抚以高度的工作热情,赶写了长沙市革命纪念点及绿地系统修 改意见。1979年,他抱着病弱之躯亲自赶往湖南,主持了岳阳市及南湖风景区规 划。1980年,73 岁高龄的程世抚还参加了天津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并对井岗山革 命纪念地、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区规划提出了书面报告。
• 他没有洋洋大观的著述,没有引人入胜的讲话,他所有的就是这些融进绿色中的默 默奉献。
其次,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用地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运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论述。霍华德认为土地和金钱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所以从这两点出发,他首先提出了消灭地产主的土 地制度改革方案,“田园城市”土地将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产权归社区所有居民共同拥有。“田园城市”的 全部收入来源于地租,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和承租人所需承担的费用远远低于大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
主要论著
• 1933年出版的《花卉园艺》,是我国近代花卉园艺方面的第一本专著。
• 1945年8月出版了《温室园艺》以及《花卉园艺各论》等书籍。
1-2中外园林概述-外国园林
3.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 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 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 影响着罗马、意大利及法国、 影响着罗马、意大利及法国、英国等国的 建筑、园林风格。 建筑、园林风格。后来英国吸取了中国山 水园的意境,融入造园之中, 水园的意境,融入造园之中,对欧洲造园 也有很大影响。 也有很大影响。
3.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 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 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 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 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 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 修剪成图案式的植坛, 修剪成图案式的植坛,顺山势利用各种水 流泉、瀑布、喷泉等), ),外围是树木 法(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 茂密的林园。 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统称为意大利台地 台地园在地形整理、 园。台地园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艺术和 水法技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水法技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寝造殿
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 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武士阶层掌握政 权后,武士宅园仍以蓬莱海岛式庭园为主。 权后,武士宅园仍以蓬莱海岛式庭园为主。 由于禅宗很兴盛,在禅与画的影响下, 由于禅宗很兴盛,在禅与画的影响下,枯 山水式庭园发展起来 发展起来。 山水式庭园发展起来。这种庭园规模一般 较小,园内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 较小,园内以石组为主要观赏对象,而用 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 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或者配置以简素的 树木。 树木。
1.日本庭园 日本庭园
日本气候湿润多雨,山明水秀, 日本气候湿润多雨,山明水秀,为造 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园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日本民族 崇尚自然,喜好户外活动。 崇尚自然,喜好户外活动。中国的造 园艺术传入日本后, 园艺术传入日本后,经过长期实践和 创新,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园林艺术。 创新,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园林艺术。
一、园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兴旺发展期
时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工业革命
园
生产力水平——以农耕经济为主
林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的局部改造、破坏
的
社会意识形态——商业、城市、国家出现
发
奴隶社会的园林大抵分宫苑、猎苑两大类,包括
展
地形地貌的改造、水体的整理,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物
和工程设施,布置奇花异果、驯养珍禽异兽
阶 市园林方面的探索
概园
段
论林
园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
园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欧姆斯特德 Frederick
林
Law Olmsted(1822-1903),开创自然保护和城市园
的
林的先驱,第一个把自己的职业称为风景园林
师——Landscape Architect
发
展
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明日之田 园城市》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构想
阶 特点。
概园
段
论林
园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兴旺发展期
封建社会的园林,除了皇家宫苑,贵族、地主、
园
富商、僧侣的园林也相继出现,以居住、宗教活动、
林
游乐为内容。
的
园林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 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
发
筑布置,辅以禽鸟养蓄,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
园 林 概 论
园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园林概论》的课程内容
一、园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二、城市园林绿化概论 三、中外园林发展简史 四、园林的构成要素 五、园林艺术理论基础
概园 论林
园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风景园林概论期中前总结
第二章风景园林简史园林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果木蔬园;2、奴隶封建社会—古典园林;3、工业革命后—现代园林;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园林城市设计。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再平衡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基地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林和天然山水园(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
2.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涵韵(5)叠山(掇山)是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特殊技艺。
(6)、园林的植物配置:“古、奇、雅”。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一)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 世纪-公元220年)1、三种主要形式:囿苑、台、园圃。
2、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①天人合一思想②君子比德思想③神仙思想3特征:①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②功能从狩猎生产到游憩观赏③崇拜自然④设计粗犷4、代表案例:周:周文王的灵台、灵囿、灵沼秦:秦始皇在咸阳营建的上林苑西汉:武帝在长安营建的建章宫、上林苑(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长期的混乱时代。
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
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
园林特点(1)园林规模由大变小(2)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为自然文化。
(3)创造手法由写实趋向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4)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而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5)园林规划设计有粗放到细致。
(6)建筑与其他要素密切协调。
(7)皇家园林游赏活动成为主要甚至唯一功能。
(8)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9)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三)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园林特点: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有所升华。
园林史精品课程教案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园林史精品课程教案(环艺园林类专业适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课题组20XX年3月【教学内容】教案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园林一、古埃及园林(一)古埃及概况埃及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角,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西奈半岛与亚洲的西南部相连,地处非洲、地中海和欧洲交界处。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
古埃及文明最早起源于上埃及,距今约两万年前,埃及雨量充沛、树林繁茂、水草丰美,古埃及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大约公元前一万年,气候持续干旱少雨,土地沙漠化,树木枯萎,野兽消失,日照强度很大,冬季温和,夏季酷热。
古埃及人不得不走向尼罗河河谷。
从此,把自己的命运与尼罗河紧紧连在一起,对古埃及园林的形成及特色影响显著。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是孕育科学的温床。
神庙的官员把埃及语变成用希腊字母写成的科普特文明继续流传下去。
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希伯莱人历史,也和古埃及的历史关联,《圣经·旧约》的《创世纪》、《出埃及记》等,都保留了古埃及政治史的片段。
为了证实《旧约》的真实性,常常引用曼内索《埃及史》。
古埃及文化对欧洲文明有着巨大影响。
(二)古埃及园林类型(1)宅园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在古代,园林是表现王室统治的一种形式。
(2)墓园埃及的神庙及寺院的造园中,还有陵园即墓园。
埃及人认为现世成就之物在来世也能为灵魂带来慰籍,住房周围尽可能有庭园,以作为灵魂的安息之所。
这种思想也表现了古埃及盛行的庭园葬礼的风俗,埃及人对这种观念做出了极富象性的解释,在其陵墓的四壁上造出庭园的浮雕及壁画等,以满足这种愿望。
埃及庭园画大部分来自陵墓。
一般墓园的范围不大,墓园中采用的树种是能在沙漠中生长的,并具有象征意义的枣椰子、埃及榕树等植物。
作为西方文化最早起源地的埃及,早在公元前3700年就有金字塔墓园。
园林专业事业单位考试考试试题
第一章园林简史第一节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一、单项选择题1. 秦代皇家园林的( C )基本脱离了先秦在园林初创期的那种" 蓄草木、养禽兽 " 的单一模式。
A 未央宫B 大明宫C 上林苑D 西苑2. 以下那个是汉代的皇家宫苑( A )A 未央宫B 大明宫C 上林苑D 西苑3. 以下那个是隋代的皇家宫苑( D )A 未央宫B 大明宫C 上林苑D 西苑4.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宫苑分置,兼作政治活动的行宫御苑是唐代的(B )。
A 未央宫B 华清宫C 上林苑D 西苑5.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私家园林( B )A 秦代B 西汉C 唐代D 明清6.唐代李格非的着作是( B )。
A《洛阳伽蓝记》B《洛阳名园记》C《园冶》D《营造法式》7.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共同遵行的基本原则是(B)。
A 富丽华彩B浑然天然C讲究规则D规模宏大二、多项选择题1.世界园林的 3 大流派是( ABC )。
A 东方B 西亚C 欧洲D 中国E 美国2. 以下属于唐代皇家园林代表的是( ABC )。
A 大明宫B 华清宫C 兴庆宫D 圆明园E 寄畅园3. 下列哪些属于清代皇家园林" 三山" ( ABC )A 万寿山B 香山C 玉泉山D 五台山E 峨眉山4. 下列哪些属于清代皇家园林" 五园 " ( ABCDE )A静宜园 B 静明园 C 清漪园(颐和园) D 畅春园 E 圆明园5. 下列哪些属于江南私家园林( ABCD )A 个园B 片石山房C 拙政园D 网师园E 恭王府6.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 规模大B造园手法接近写实C设有宫殿D风格富丽华彩E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7.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包括(ABCDE)。
A 规模较小B曲折有致C有水园亭活D园主是官僚兼地主或富商E园主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三、判断题1.未央宫是我国秦代着名宫殿。
(错,汉)2.先秦园林初创期的模式为 " 蓄草木、养禽兽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千奇百态。
如果我们剖开各种独特的现象而从共性视角来看,园林的形成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
1 自然造化。
伟大的自然具有移山填海之力,鬼斧神工之技。
既为人类提供了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多姿多彩的造园材料,又为人类创造了山林、河湖、峰峦、深谷、瀑布、热泉等壮丽秀美的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魅力,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不同国家,然而,各民族对自然美或自然造化的认识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如花木虫鱼等是不能加以改变的,否则就破坏了天然、纯朴和野趣。
但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
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炼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而英国风景园林的形成也离不开英国人对自然造化的独特欣赏视角。
他们认为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界。
因此,刻意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琅嬛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可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园林形成中各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着自然造化。
自然造化形成的自然因子和自然物为园林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社会历史发展。
园林的出现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它必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同时,社会历史的变迁也会导致园林种类的新陈代谢,推动新型园林的诞生。
人类社会初期,主要以采集渔猎为生,经常受到寒冷、饥饿、禽兽、疾病的威胁,生产力十分低下,当然不可能产生园林。
直到原始农业出现,开始有了村落,附近有种植蔬菜、果园的园圃,有圈养驯化野兽的场所,虽然是以食用和祭祀为目的,但客观上具有观赏的价值,因此开始产生了原始的园林,如中国的苑囿,古巴比伦的猎苑等。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后,园林经历了由萌芽到形成的漫长的历史演变阶段,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各种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如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等。
后来,又随着社会的动荡,野蛮民族的入侵,文化的变迁,宗教改革,思想的解放等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各个民族和地域的园林类型、风格也随之变化。
就以欧洲园林为例,中世纪之前,曾经流行过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中世纪1300多年风行哥特式寺院庭园和城堡园林;文艺复兴开始,意大利台地园林流行,宗教改革之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勃兴,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加速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
这一事实表明,园林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同时,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而变迁,社会文明进步而发展。
3 人们的精神需要。
园林的形成又离不开人们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来自神话仙境,来自宗教天堂,来自文艺浪漫,来自对现实田园生活的回归。
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丽舍田园和基督教的伊甸园,曾为人们描绘了天使在密林深处,在山谷水涧无忧无虑地跳跃、嬉戏的欢乐场景;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悬圃、王母瑶池、蓬莱琼岛,也为人们绘制了一幅山岳海岛式云蒸霞蔚的风光;文学艺术创造的“乐园”对现实园林的形成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同时,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对美的追求和人生哲理的揭示,亦对园林设计、艺术装饰和园林意境的深化等,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古今中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和风景画,对自然风景园林的勃兴曾经起到积极作用。
园林还可以看作是人们为摆脱日常烦恼与失望的产物,当现实社会充满矛盾和痛苦,难以使人精神得到满足时,人们便沉醉于园林所构成的理想生活环境中。
田园生活就是人们躲避现实、放浪形骸的最佳场所。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e,前70~前17)就曾竭力讴歌田园生活,导致了古罗马时代乡村别墅的流行;我国秦汉时期隐士的田园育蔬垂钓,终于促成了魏晋时期归隐庄园的时尚。
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总观世界园林历史,数万年来,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人类最初树巢而居,茹毛饮血,如同鸟兽,后来巢穴而居,采集渔猎,艰苦度生。
在这种文明条件下,人类处于对大自然环境的被动适应状态,饥饿和死亡常常逼近人类,所以人类不可能产生更高的精神享受要求,因而也就不可能产生园林。
然而,在采集渔猎过程中,人类被动植物的形态、色泽等外观特征所吸引而逐渐有了动植物崇拜。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蓄养鸟兽的场所。
这些人工管理的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于是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在农业文明初期,古埃及出现了宫苑、圣林和金字塔,古希腊出现庭园、圣林和竞技场,古巴比伦出现了猎苑、圣苑和“空中花园”,中国出现了宫室和用于田猎、祭祀和训练军队的囿。
这些园林形式、风格和内容随着各民族文化传播及自然地理环境变迁而不断交流、融合,或得以丰富发展,或者绝灭,而个别形式与风格被其它园林吸收,或者融合而形成新型园林。
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而在同一园林体系之内,又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异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跃式发展。
然而,经济发展中的盲目性、无序性和掠夺性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另外,城市的不断扩大膨胀,人口密集、工业相对集中又造成城市大气污染和环境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各种理论学说和改造方案,其中就有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化的探索。
美国园林学家奥姆斯特德则开创了自然保护区和城市园林化的先河。
于是,由美国率先,欧洲并起,大兴城市园林化,实行街道、广场、公共建筑、校园、住宅区的园林绿化一体化,并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园林。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
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如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自然灾害频冗等。
人类逐渐认识到在利用、改造、开发大自然的时候,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利于自然资源的恢复、更新和再生,使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园林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信息文明时代确立生态园林目标,维护生态平衡,也成为建设新型园林的必由之路。
中国园林历史阶段划分萌芽期(夏—春秋战国)我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农业和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那时已有青铜器,有锛、凿、刀、锥、戈等工具,为营造园林活动提供了物质技术上的条件。
因此,在夏朝已经出现了宫殿建筑——四合院雏型。
商朝的甲骨文是商代文化的巨大成就。
商代已有历法,有相当的天文知识;雕刻艺术也很发达。
从商朝的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情况看,已具备了造园活动的基础,而甲骨文中又有园、圃、囿等字。
其中,囿已具备了狩猎、观赏等园林活动内容。
西周时,出现灵囿、灵台、灵沼等集田猎、登高、垂钓于一体的皇家园林。
可以称为田猎型自然山水园林。
及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各国竞相筑台建宫,比囿更美的园林——苑开始出现了。
生成期(秦—两汉)由分封采邑制转化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初步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可以称为宫苑型自然山水园林。
其次,皇亲国戚,将相豪门,富商大贾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兴起。
发展期(魏晋—隋)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中国处于分裂状态。
而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佛道儒竞相登坛,思想活跃的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庄园异军突起,一大批饶有田园风光的私家园林涌现。
可以称之为田园型山水园林。
与此同时,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寺观园林也开始勃兴。
园林艺术兼融佛、道、儒诸家的美学思想而向更高的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山水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全盛期(唐—两宋)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健全、完善,在前一时期的诸家争鸣的基础上形成儒、释、道互补共尊,但儒家仍居正统地位。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科举制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中国文人、士流建功立业的创造性。
从这个时代,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有过的何等宏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即写意山水园林在文人士流的作用下开始出现了。
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科技、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这些都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由于大批文人参于园林营造,使写意山水园林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园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成熟期(元—清末)元明清诸王朝,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唐宋写意山水园林优秀传统而趋于精致,一卷代山、一勺代水,表现了中国写意园林的最成熟风格,可以称为成熟型写意园林;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城镇工商业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加之各地的气候、物产和人文条件的差别,私家园林逐渐分化,先后有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脱颖而出。
表现出中国园林适应时代的发展,由浓郁的文人风格向世俗化演变的倾向。
融合期(民国—新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王朝,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成为时尚文化。
中国处于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激烈碰撞、社会急剧动荡,中国园林伴随中国新文化建设也经历着一个严峻的由现代化启蒙而导致的变革过程。
各类公园的建立,从根本上扭转了园林的服务功能和发展方向,西方造园理论思想,结合中国民族传统造园理论方法,促进了中外园林艺术风格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