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教学(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学(教案)

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是学生经过三年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学习之后,带有总结意义的一门综合性设计课程。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机械设计为主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角度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思想、原理、方法和程序。

学习方法❖1、认真听课❖2、参考教材自学❖3、网络自学和自测检查❖3、认真实验,主动参加自选实验❖4、积极参加讨论和完成作业(可以网络提交)课程的考核办法❖理论课:百分制❖闭卷考试70% 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课堂效果、作业效果、❖网上答疑、实验效果机电一体化信息科学机械学电子学第1章 概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美国《技术评论》认为,有十种新兴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可注入组织工程;纳米太阳能电池;机电一体化技术;分子成像;纳米印刷刻蚀;软件保证;糖原组学;量子密码术。

1.1 概述1.1.1 引言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 两层含义。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技术。

2、 机电一体化产品:新型机械与微电子器件,特别是微处理器、微型机相结合而开发出来的新一代电子代机械产品。

权威定义:❖ 起源:日本,20世纪70年代; ❖合成词:Mecha —tronics 。

它取英语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 (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成一个新词;❖(ASME)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理解:❖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与电子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 /CAM 系统等。

娄底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娄底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娄底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娄底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电一体化领域的问题。

5.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讲解机械、电子、软件等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工作流程和相互关系。

4.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医疗、家居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电一体化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介绍: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相结合,在设计、制造、控制等方面进行整体协调和统一管理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将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了机械和电气各自的特点,又实现了相互协作和优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3. 学习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和优势;4.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5. 机电一体化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如下:1. 学习阶段: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习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2.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机电一体化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了解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3. 总结阶段: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

从中探讨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本教案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提供相关机电一体化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2. 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

3. 计算机和软件:提供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支持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设计和模拟仿真。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进行评估。

2. 作业和考试:布置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作业和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综合题等形式。

3. 实际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班级教师教案编写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2008年3月教学过程: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教学过程:一、 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组成与面板布置1、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组成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硬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件:(1) FX—20P—E型编程器;(2) FX—20P—CAB型电缆;(3) FX—20P—RWM型ROM写入器模块;(4) FX—20P—ADP型电源适配器;(5) FX—20P—FKIT型接口。

其中编程器与电缆是必须的,其他部分是选配件。

编程器右侧面的上方有一个插座,将FX—20P—CAB电缆的一端插入该插座内(见图3.1),电缆的另一端插到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RS-422编程器插座内。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实验教学;3.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课时)。

1.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定义;1.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特点;1.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意义。

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1课时)。

2.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起源;2.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2.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现状和趋势。

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课时)。

3.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3.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核心技术;3.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案例。

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课时)。

4.1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4.2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4.3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1课时)。

5.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趋势;5.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5.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2.实验报告和作业;3.期末考试。

七、教学资源。

1.教材,《机电一体化工程导论》;2.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工程实验箱;3.案例资料,机电一体化工程应用案例。

八、教学反思。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当今工程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大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分类。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和应用: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配合。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包括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分析方法。

4.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PLC控制系统等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学]机电一体化教案与PPT

[工学]机电一体化教案与PPT
如: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等
(2)放大:在两个信号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经接口放大, 达到能量的匹配
如:电液阀
(3)耦合: 变换和放大后的信号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 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接口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 信息按规定模式进行传递。 (4)能量转换:其执行元件包含了执行器和驱动器
电子学

械 机电一

体化
• 两个显著特征: 1)系统的科学性 2)学科综合性和技术集成性
信息科学
第1章 引论
• 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和机电一体化 技术两层含义。
•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有: 加工制造业:数控机床、机器人 家用电器:洗衣机 航空航天设备:雷达、飞船 医疗仪器设备:CT、分析仪 汽车业: 其他:、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
第1章 引论
第1章 引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1章 引论
1.1
1.1.1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后在传统的机械技术
基础上,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 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 技术。
“机电一体化”一词的英文名词是“Mechatronics”, 它 是 取 Mechanics ( 机 械 学 ) 的 前 半 部 分 和 Electronics ( 电 子学)的后半部分拼合而成的。
第1章 引论
第1章 引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 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 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 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 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机理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 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 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 在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意义上实现多 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机械原理、电工学基础等课程目标:1.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能够分析和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4.能够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0学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和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各个部分的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14学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学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实践教学:开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验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的研究。

三、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合理提问和回答问题等。

2.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进行评估。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第3-4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控制技术等。

第5-6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汽车电子等。

第7-8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等。

第9-10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操作,包括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2.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了解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绘制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图;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内容列举:1.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1.2 发展历程;1.3 应用领域;1.4 发展趋势。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讲解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核心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教材章节:第二章内容列举:2.1 传感器;2.2 执行器;2.3 控制器;2.4 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列举:3.1 数控机床;3.2 工业机器人;3.3 智能家居;3.4 自动化生产线。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 第X节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3)使学生熟悉常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1.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背景。

2. 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

- 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 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运动控制、传感与检测、信息处理等。

- 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

4. 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 介绍常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如数控机床、机器人、PLC等。

- 分析这些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实践操作考核:检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机电一体化教案3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3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三章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概述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无论是机械电子化产品(如数控机床),还是机电相互融合的高级产品(如机器人),都离不开检测与传感器这个重要环节。

若没有传感器对原始的各种参数进行精确而可靠的自动检测,那么信号转换、信息处理、正确显示、控制器的最佳控制等,都是无法进行和实现的。

检测系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计测功能。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感官,用于检测有关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的各种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位置等)及其变化,并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通过相应的变换、放大、调制与解调、滤波、运算等电路将有用的信号检测出来,反馈给控制装置或送去显示。

实现上述功能的传感器及相应的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就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检测系统。

随着现代测量、控制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越来越普遍。

凡是应用到传感器的地方,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检测系统。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可对各种材料、机件、现场等进行无损探伤、测量和计量;对自动化系统中各种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

尤其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不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机与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纽带。

一、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可以按被测物理量分类,这种分法明确表达了传感器的用途,便于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传感器。

还可按工作原理分类,这种分法便于学习、理解和区分各种传感器。

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以微型计算机作信息处理机和控制器,传感器获取的有关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变化的信息,一般反馈给计算机进行处理或传感开关接触型(如微动开关、行程开关、接触开关)器型(二值型)非接触型(如光电开关、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如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等)电压、电流型(如热电偶、光电池等)电感、电容型(如电感、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二值+计数器)代码型(如旋转编码器、磁尺等)图2—1 传感器按输出信号性质分类实施控制。

机电一体化教案7-1

机电一体化教案7-1

淮南联合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授课教师:陈其祥授课班级:05机电1、2班选用教材:赵先中.《机电一体化系统》.高教版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概述一、机器人的由来机器人是众所周知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然而,“机器人”一词最早并不是一个技术名词,而且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严格而准确的定义。

“机器人”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捷克的一个科幻内容的话剧中,剧中虚构了一种称为Robota(捷克文,意为苦力、劳役)的人形机器,可以听从主人的命令任劳任怨地从事各种劳动。

实际上,真正能够代替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机器人,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问世的。

伴随着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相关科技的不断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机器人开始在汽车制造业、电机制造业等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

现在,机器人不仅在工业,而且在农业、商业、医疗、旅游、空间、海洋以及国防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形成了综合性的学科——机器人学(Robotics)。

机器人学有着及其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机器人本体结构系统、机械手设计,轨迹设计和规划,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机器视觉、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控制系统以及机器智能等。

尽管机器人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深入、完善,然而“机器人”尚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而准确的定义。

一方面,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虽然基本原则一致,但欧美国家的定义限定多一些,日本等给出的定义则较宽松。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内涵仍在不断发展变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机器人特征如下:仿生特征:动作机构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某些器官(肢体、感官等)的功能;柔性特征:机器人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于多种工作,作业程序灵活易变;智能特征:机器人具有一定程度的人类智能,如记忆、感知、推理、决策、学习等;自动特征:完整的机器人系统,能够独立、自动完成作业任务,不依赖于人的干预。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淮南联合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授课教师:陈其祥授课班级:05机电1、2班选用教材:赵先中.《机电一体化系统》.高教版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第四章控制系统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控制系统的组成(5部分)(1)数字控制装置作用: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2)输入装置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产生调解、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4)输入输出接口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 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5)功率放大电路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2:板书设计:开关量控制系统的组成机电业一体化系统控制电路组成其他:①相关标题,主要内容要点等按常规进行书写②要求板书清晰整洁美观,图面大小适度规范,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文字符号作业: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课后教学小结:1.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2.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部件的功能,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3.通过课件图片和录相资料片的播放,加深对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感性理解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学生的习题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存在错误其余无明显作业问题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第四章控制系统4.2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10个部分:(1)功能实用性:指功能,性能,精度,应用范围及特点等技术指标概况(2)系统可靠性:指系统在给定条件,预定时间内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评价:无故障工作时间和故障的排出时间(含永久性和偶发性故障))(3)运行稳定性:系统的输入量变化或受到外界干扰时,输出量被迫离开原来的稳定值过渡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中,输出量发生超出规定限度或发生非收敛性变化的概率(包括超调,振荡,滞后,静态误差等)(4)操作宜人性:人机工程概念内容,有助于提高效率,速度,质量和可靠性(5)人机安全性:监测,自动保护,报警,显示,急停,极限保护等(6)环境保护水平:不产生环境污染(7)技术经济性: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的性价比和运行的性价比(8)结构工艺性:设计应满足加工,装配,检测,包装,安装,维护的最佳工艺性(9)造型艺术性:系统外形,比率,形体结构,色彩符合工业设计要求和时代美感(10)成果规范性:设计遵从相关法规,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附:※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要求具有完善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具有实时控制功能具有可靠性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丰富的软件※工业控制计算机分类及特点1.可编程控制器特点:程序可变,柔性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
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
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
(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
(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教师问:程序设计一般分为那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1)列I/O分配表(2) 编写梯形图(3)将梯形图传入PLC
(4)画外部接线图(5)运行
程序设计:
1.列I/O分配表(师生合作)。

2.编程(要求用状态图SFC编程)。

让学生合作,在电脑上编程
3.将梯形图传入PLC。

4.画外部接线图(教师引导,学生接线):
教师问:我们接线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答:(1)接输入端(2)接输出端(3)接公共端
教师引导:我们的输入端都是传感器,但这些传感器的引出线是有区别的。

学生观察传感器的引出线。

学生总结:(1)入料口检测传感器、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金属物料检测传感器的引出线,棕色线表示“+”接“+24V”,蓝色线表示“-”接“0V”,黑色线表示“输出”接“PLC的输入端;(2)金属物料伸出及缩回限位传感器、白色物料伸出及缩回限位传感器、黑色物料伸出及缩回限位传感器的引出线,棕色线表示“输出”接“PLC的输入端”,蓝色线表示“-”接“0V”。

学生合作接线。

5.运行。

项目拓展:推料气缸的延时动作
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则传送带停止运行,延时1.5s后推料气缸一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则传送带停止运行,延时1.5s后推料气缸二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传送带停止运行,延时1.5s后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