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按题型整理)讲课教案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官学指由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中央官学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学校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西周乡学,汉代郡国学,唐代府州县学,元代路学及社学,明清府州县学及卫学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又于元朔五年,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高等教育学讲义教学设计教案
高等教育学讲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高等教育学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高等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理解高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背景1.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高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背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等教育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高等教育学的实际应用案例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第二章: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1 课程目标掌握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理解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对高等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2.2 教学内容教育理论: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原则等社会学理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互动等心理学理论:认知发展、学习理论、个体差异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第三章: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1 课程目标掌握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案例研究等理解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与价值3.2 教学内容定性研究:访谈、观察、案例研究等定量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混合研究: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势,进行综合研究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展示研究成果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实践操作展示:评估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的成果第四章:高等教育学的重要领域4.1 课程目标掌握高等教育学的重要领域,包括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理解高等教育学重要领域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4.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政策: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高等教育管理:组织结构、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质量标准、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等教育学重要领域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高等教育学重要领域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第五章:高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5.1 课程目标了解高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全球化、信息化、终身化等思考高等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势对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与挑战5.2 教学内容全球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等信息化: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在线教育等终身化:终身学习理念、终身教育体系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等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势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与建议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小组讨论展示:评估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的成果第六章:高等教育学的应用领域6.1 课程目标理解高等教育学在实际应用领域中的作用,包括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政策制定、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等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实际应用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改革:改革背景、改革措施、改革成效等高等教育政策制定:政策制定过程、政策内容、政策影响等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管理方法、管理效果、管理挑战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等教育学在实际应用领域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高等教育学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典型案例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第七章:高等教育学与终身教育7.1 课程目标理解终身教育的概念与原则掌握高等教育学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价值7.2 教学内容终身教育的概念与原则: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政策等高等教育学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价值: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联系、高等教育对终身教育的贡献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终身教育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终身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实践的案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第八章:高等教育学与信息技术8.1 课程目标理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掌握高等教育学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等高等教育学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发展趋势:数字化高等教育、在线学习社区、教育信息化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相关应用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技术影响下高等教育实践的案例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第九章:高等教育学与全球化9.1 课程目标理解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特点掌握高等教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挑战9.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特点: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等高等教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挑战: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学的国际化发展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高等教育实践的案例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第十章:高等教育学的未来展望10.1 课程目标思考高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提出创新性观点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社会变革、教育改革、国际化发展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高等教育学未来的相关概念与理论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观点创新性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关于高等教育学未来发展的创新性观点文章重点和难点解析1. 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是学习高等教育学的基础。
教育学概论教学计划
教育学概论教学计划导言: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和合理选用教材,达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主题教育学概论课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1.认识教育学: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教育学的初步认识。
2.理解教育现象:探讨不同背景和环境下的教育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教育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
3.应用教育理论:探讨如何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安排1.讲座活动:邀请教育学专家和教育实践者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特定的教育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集思广益、互相讨论和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教育机构、学校和社区,通过亲身体验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加深学生对教育现象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4.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育案例,帮助他们运用教育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系统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材使用1.主教材:选用《教育学导论》等相关教育学概论教材,内容包括教育学的起源、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等,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
2.辅助教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教育学经典著作,如杜威的《民主教育》、弗洛伊德的《儿童与少年心理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观点。
3.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育案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教育学概论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
2.能力培养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评价学生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出专业建议的能力。
教育学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章节:教育学概述、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
2. 教学重点: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任务,以及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基本理论。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育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
4. 课堂讨论:围绕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任务,以及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教育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
3. 课堂讨论法:围绕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的掌握情况。
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章节:教育学概述、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
2. 教学重点: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教育的重要性”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教师资格证书(华师大上课复习材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官学指由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又于元朔五年,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教育学授课教案
体育在全面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承担着增强学生体 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健康 生活方式的任务。
体育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和运 动训练,帮助学生增强体质, 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体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神和竞争意识,为他们未 来在社会中参与竞争和合作提 供必要的支持。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问题, 具备独立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评 价的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导论、教育制度、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主题,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更新课程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课程 内容,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广在线教育
国际化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在线教育, 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和 资源。
加强与国际同类课程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国 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国际 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育学授课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教育基本理论与原理 • 教育制度与政策分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 • 评估与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教育学概述及重要性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 包括教育制度、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学概论教案第一章
教育学概论教案第一章是教育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体系、特点以及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有助于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论,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教育的定义可以有多种解释,发展到今天,我们通常认可的教育定义是一种达到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活动过程。
这种教育活动过程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因素,涉及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作、学习、互动等诸多过程。
教育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完整、美好、和谐的社会。
这个目标是连续的,是不断更新的,包括了对个人、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注。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达成教育目标的策略和步骤。
教育方法有许多类型,其中有一种显著的类别是将学习作为理解和思考的过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学生的主动性,与知识结构有机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的人。
二、教育学的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现代化、综合性、实践性和开创性学科。
现代化: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与规律,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学需要走出传统教育的限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紧跟时代脉搏,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
综合性: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广度,更是知识的深度与整合。
实践性:教育学的研究成果需要反映在实践中,需要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开创性: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相辅相成,要求研究者以坚定的创新精神,不断破除陈规陋习,加速思想审视的进程,不断寻找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新观念、新思路、新途径,推动人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学讲义教学设计教案
高等教育学讲义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高等教育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高等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高等教育的概念与意义教师讲解: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特点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学的应用与研究方法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对高等教育学的理解与认识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标与原则2.1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的目标与原则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与使命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的目标与原则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与使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高等教育的目标与原则教师讲解: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与使命案例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实例2.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目标与原则的理解第三章:高等教育的体制与结构3.1 教学目标了解高等教育的体制与结构掌握高等教育的主要类型与层次理解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3.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的体制与结构高等教育的主要类型与层次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高等教育的主要类型与层次案例分析: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的理解第四章:高等教育的过程与方法4.1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的过程与方法掌握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与方法分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机制与措施4.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的过程与方法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与方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机制与措施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高等教育的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与方法案例分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例4.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理解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挑战5.1 教学目标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挑战掌握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困境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挑战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困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挑战小组讨论: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案例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5.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发展与挑战的理解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比较教育6.1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与意义掌握比较教育的方法与步骤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6.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与意义比较教育的方法与步骤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与挑战教师讲解:比较教育的研究框架与方法案例分析: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的实例6.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第七章:高等教育的管理与领导7.1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与原则掌握高等教育领导的角色与责任分析高等教育管理变革的趋势与挑战7.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与原则高等教育领导的角色与责任高等教育管理变革的趋势与挑战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教师讲解:高等教育领导的关键职责与能力案例分析:高等教育管理成功改革的案例7.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解第八章:高等教育的政策与法规8.1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掌握高等教育法规的构成与作用分析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实践的影响8.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高等教育法规的构成与作用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实践的影响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性教师讲解:高等教育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案例分析: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际案例8.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第九章: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9.1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性掌握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法与标准分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9.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概念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法与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挑战教师讲解:高等教育评估的程序与技巧案例分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成功案例9.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理解第十章:高等教育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理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掌握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分析高等教育未来的角色与定位10.2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未来的角色与定位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讲解:高等教育创新策略与实践案例分析:高等教育未来趋势的案例10.4 教学评估小组汇报:学生对高等教育未来展望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的教学内容理解与掌握这部分是整个高等教育学的基础,涉及对高等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目标、原则、体制、结构、过程与方法、发展挑战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教育学概论—讲义
教育学概论——教师资格证书(华师大上课复习材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关于对教育的理解:1、《学记》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2、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
3、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4、教育的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和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狭义: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5、本书所指的教育有以下几个基本内涵:其一,教育受社会制约。
其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
其三,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6、教育的三个形式:1)非形式化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与生产生活过程混为一体的自然状态的教育。
2)形式化教育:有相对稳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专门的教育设施和较为规范的教育内容。
3)制度化教育:是指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越来越完备,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越来越重要。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一)古代教育1、学校教育制度按性质分为官学、私学、书院三种。
1)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建元五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在长安立太学。
2)私学:中国的私学始于春秋时期。
按其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分为私塾和经馆。
私塾:儿童的启蒙、识字教育。
经馆:对象多为成年人,常用教学方法(汉代)叫转相传授。
3)书院:萌芽于唐末,正式形成于宋代。
4)明朝的东林书院,提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学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选士制度1)三种选士制度:察举制(又称乡举里选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科举制:我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度。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二)近代教育1、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大学教育学概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学教育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理论流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大学教育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和运用教育学理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学重点:1. 大学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大学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教学难点:1. 大学教育学与其他教育学的区别2. 如何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教育学吗?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大学教育学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大学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大学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 研究范围包括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
2. 大学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介绍大学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典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当代教育学等阶段。
3. 大学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介绍大学教育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如科学教育学、人文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
- 分析各个流派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三、课堂讨论1. 大学教育学与其他教育学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教育学与其他教育学的异同,如普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等。
2. 如何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和运用教育学理论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学教育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
2. 强调教育学理论在分析教育现象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结合实际,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一所大学的教育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大学教育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
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运用教育学理论的能力。
大学教育学概论教案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大学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3. 理解大学教育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分析大学教育现象的能力,提高教育素养。
教学重点:1. 大学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大学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3. 大学教育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分析大学教育现象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学教育学?它与普通教育学有何区别?2. 提问:为什么学习大学教育学?二、讲授新课1. 大学教育学的定义- 大学教育学是研究大学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 它关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
2. 大学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教育内容:涵盖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等领域。
- 教育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等。
- 教育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 大学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问题。
-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 教育社会学: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投资效益。
4. 大学教育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政策制定:为政府提供教育政策制定依据。
- 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
- 教育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教育研究:探索教育规律,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大学教育现象。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学习大学教育学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教育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二、讲授新课1. 大学教育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政策制定:以教育政策为例,分析大学教育学的应用。
大学教育学概论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大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3. 理解大学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4. 培养学生对于大学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 大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3. 大学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教学难点:1. 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2. 大学教育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关系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案例和文献资料3. 学生讨论话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学教育?2. 简要介绍大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 大学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大学教育是指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活动。
- 特点:学术性、综合性、创新性、国际化、终身性。
2. 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学院到现代的大学,大学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 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到现代的高等教育体系。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 案例二:某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情况四、讨论1. 大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2. 大学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讲解1. 大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 原则: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学生发展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2. 大学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
- 价值: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2. 案例二:某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四、总结1. 强调大学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教育,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高中教育概论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高中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 掌握高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理解高中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高中教育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高中教育的认识和尊重。
- 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投身教育工作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教育基础知识,但对高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了解有限。
- 学生对教育问题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高中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 高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 高中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 如何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高中教育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活动:播放一段关于高中生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高中教育的兴趣。
2. 提问:观看视频后,学生谈谈对高中生活的感受,引出高中教育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内容:- 高中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 高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高中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 方法:- 讲授法:教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高中教育的相关内容。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高中教育问题。
(三)课堂讨论1. 主题:高中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 形式: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3. 内容:- 学生谈谈自己对高中教育的认识。
- 分析高中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高中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地位和作用。
2. 展望:鼓励学生关注高中教育问题,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1. 阅读:阅读教材相关章节,进一步了解高中教育。
2. 思考: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高中教育的认识。
高中教育概论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教育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2. 掌握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3. 培养学生对高中教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高中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2. 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1. 高中教育的评价方式。
2. 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区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高中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高中教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高中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高中教育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高中教育的特点,如:知识深度、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等。
2.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区别。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 教师介绍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
2. 讲解高中教育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四、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高中教育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2. 教师总结各组讨论结果,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评价方式1. 教师讲解高中教育的评价方式,如: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实践能力等。
2. 学生讨论如何评价自己的高中教育。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高中教育的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高中教育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高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高中教育的评价方式存在误解,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纠正。
教育概论教案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
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及其派别。
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有三个规定性:①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②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③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人类的教育活动发展至今,有各种各样的外在形式。从历史的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从横向上看,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4.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5.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6.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7.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主要观点: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连续不断地增长;
③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④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⑥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4.制度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著作有瓦斯凯的《走向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德《制度教育学》等。
教育学概论之教学设计
教育学概论之教学设计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一、课时: 90分钟二、授课对象:高中学生三、教育理念: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中沟通的基本知识2、能力目标:提升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五、教学重点:人际交往中沟通技巧的应用六、教学难点: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难将所有与主题有关的知识教于学生及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七、教学方法:现场提问、游戏八、教学进程和时间分配:(一)由小故事引出主题(5分钟)在19世纪中叶的一个冬季里,有一个少年流浪到了美国南加州的沃尔森小镇,在那里,善良的杰克逊镇长收留了这个少年。
冬季的小镇雨雪交加,镇长杰克逊家花圃旁的那条小道变得泥泞不堪,行人纷纷改道穿花圃而过,弄得里面一片狼藉。
看到这些,被镇长收留下的少年心里很不忍,因此他便冒着雨雪看护花圃,让行人仍从那条泥泞的小路上走过。
此时,镇长挑来了一担炉渣,将那条小路铺好了,于是行人就不再从花圃中穿行了。
镇长对少年说:“关照别人不就是关照自己么!”“关照别人不就是关照自己么!”这虽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少年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和启迪。
他就此悟出:关照别人虽然也需要付出,但同样能得到收获。
镇长的一句话,成为这个少年终生享用不尽的巨大财富,他后来成了石油大王,他就是哈默。
从上面的故事看出,沟通是一把金钥匙,拥有它,并且能完美使用它,生活将变得美好。
在生活中,误会是必不可少,或大或小,肯定存在与人们之间,有效得进行沟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更有助于在沟通中增进加深友谊,结交更多的知心朋友,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展开第一阶段基本知识(20分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在说明该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讨论下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如果没有必要,技术上的讨论也就没有了价值。
从心理上讲,不管身份高低,每个人都希望受人欢迎,因为受人欢迎意味着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老师希望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同样希望老师喜欢自己。
高中教育概论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高中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教育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高中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
2. 教学难点:高中教育与其他学段教育的区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高中校园生活视频,引起学生对高中教育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高中教育有什么了解?谈谈你们的期待。
2. 主体部分(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高中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
(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a. 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区别;b. 高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c. 我国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高中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强调高中教育的重要性。
3. 拓展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高中教育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了解学校的教育资源。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高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写作能力。
3. 学生对高中教育的认识和态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高中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概论名词解释、选择题·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一门科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赫尔巴特·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教育起源论被称为---心理起源论·对终身教育提出系统阐述的是----保罗*朗格朗(法)·下列不是原始教育的特点的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教育的本质:培养人·教育: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而作用于社会,它的特定功能或基本职能是通过人类已有文明的传授促使受教育者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智力的沉睡状态进入激活状态,使其沉睡状态的潜能发展为动态的潜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育活动的构成: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当代社会构成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人的特征: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即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遗传素质·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或预期实现的结果。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两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两重: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级别体系: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类别体系: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和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体系·将学校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是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的·课程:根据教育目的而精选的人类教育经验总和及其传授过程。
·活动课程:被称为“经验课程”,是从儿童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点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经验主义课程流派:杜威认为,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是不足取的,他提出了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而编写的有关课程与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具体规定着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下列哪种课程的定义主张“把重点放在可观察的教学活动上,而不是学生实践的体验上”-----课程即活动·目前我国高中及部分中小学开设的研究性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综合课程·经验中心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课程标准·我国新一轮课程实施的微观背景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形成的一种双边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兴趣等,以促进其身心发展。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能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环节:指教师在开始一节课时,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的环节,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
·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和进行所依赖的“桥”或“船”。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末期·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学应建立在“感觉活动”基础上,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知觉开始”·教育家---瓦-根舍因(德)是范例教学法的代表人物·“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是指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和品德形成规律,通过内化和外化,把一定社会的主导思想、道德观念、行为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
·构成道德的四个基本要素: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认知: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态度与行为准则的内在原因·道德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进行判断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
·道德意志:是为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的、顽强的努力,是调节道德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使人们在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也是衡量道德水平高低好坏的根本意志。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意----是动力·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受教育权·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决定的·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决定的简答论述题·17世纪末的教育学著作有哪些?①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他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久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③法国卢梭的《爱弥儿》,卢梭是启蒙思想家,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④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⑤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教育学著作。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杜威提出三个核心的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②提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③促进教育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
④有助于发挥教育的整体影响,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一个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