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

合集下载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此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
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人苏轼此时仅40岁便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词人
却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
左牵黄犬,右架苍鹰,戴锦帽,
着貂裘,率众多从纵马飞越山岗。

可见这是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
狩猎。

“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
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派人为他报知全城百姓随他狩猎,
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骑
射虎。

突出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下片:抒发豪情壮志】
酒酣胸胆尚开张,【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
鬓微霜,又何妨?【两鬓有了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在意的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给他机会建功立业。

这里作者运用典故,以冯唐喻朝廷使
者,以魏尚自比,表述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一定能拉满弓向西北方的天狼星射过
去。

“天狼”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表达词人要
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这首词《》感情是如此的纵横奔放,为诗人苏轼所写,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赏析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喻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喻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喻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喻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喻人跟随我出猎喻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队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队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鼠,右擎苍: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喻架势。

鼠:鼠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喻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喻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喻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喻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喻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佚名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宋词诗词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词诗词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词诗词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词诗词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 唐代杜牧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云来忽尔雨,洗得京华尽成绿。

牙璋牵引犀白珂,直笛哀吟杨柳歌。

映湖新敲九阙尘,珠箔闪空影如梭。

商颜碧袖拂朝霞,漫道岭南金布华。

半落桃花半落柳,台城柳影满昭华。

风举绿船飘古戍,霜凋青鸟散秦树。

望中烟树兰桡阁,对此笙歌江剩经。

一旦功名万古千,却向江头凭乐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城子的春日景色和贵族猎人出行的场景,表达了生命短暂、功名无常的主题。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赏析。

"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这两句以春天的气息来开篇,通过描绘初春时节的细雨蒙蒙和春风柔和的氛围,为后文的描写营造了温暖和明朗的氛围。

"卷上云来忽尔雨,洗得京华尽成绿。

"这两句表现了春雨的来临,使得城市的繁华尽收眼底,大自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绿色是春天的代表色,也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牙璋牵引犀白珂,直笛哀吟杨柳歌。

"这两句描绘了贵族猎人的场景,牙璋是猎人的号角,犀白珂是犀牛的角,直笛则流露出悲伤的音调,连接着悠扬的杨柳歌声。

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贵族猎人出行的豪华气派和猎人的凶狠形象。

"映湖新敲九阙尘,珠箔闪空影如梭。

"这两句描述了湖面上船只的景象,映湖的船只在湖面上荡漾,纷扰的尘土随着敲击湖面的声音而涌起,珠箔的闪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璀璨。

这种景象描绘出了猎人船队的盛况和喧嚣。

"商颜碧袖拂朝霞,漫道岭南金布华。

"这两句以华丽的色彩和贵族的仪态描绘了猎人的装束,商颜是猎人的名字,碧袖是他华丽的袖子,仿佛拂去了朝霞的美景。

岭南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金布华表示猎人服装的精美和华丽。

"半落桃花半落柳,台城柳影满昭华。

"这两句表达了春日的景象,桃花和柳树正处在盛开的季节,花瓣和枝条随风飘落。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原文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原文及赏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①,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②貂裘,千骑卷平岗③。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注释]①狂:豪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鉴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以描绘出猎场景为主题,抒发了作者秋意渐浓的情感。

该词构思巧妙,语言优美,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领悟。

以下是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鉴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北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盛冬时节的冰封雪飘之景,通过对长城和大河的描绘,创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和形象生动的描绘,将山间飘舞的雪与奔驰而过的马相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威严与壮美。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一段词语用典充分,妙语连珠,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天下人才的期待。

通过对天地生气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风雷中寄予希望的心态。

同时也透露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盖聪明智,多拙于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婴儿之未孩兮,慈母手中线游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段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

词中通过对聪明与智慧的对立表述,凸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

同时,作者通过“夫婴儿之未孩兮,慈母手中线游兮”一句,将人生比作慈母之手中的线游,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最后,通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达了对国家利益的看重和对事业追求的决心。

于中野之花,于中坟之蕨,阅既多以益寡,衢已嚣而更静。

岂惟无绪巧囊兮荷君蕃之腹。

司马青衫泪千行,壮怀激烈倍忘形。

这一段通过蕨类植物的对比,以及对阅历的表述,说明了人的修养和境界。

同时,“司马青衫泪千行,壮怀激烈倍忘形”表达了作者对忘我的奉献精神和追求理想的热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本段词颤词世间总无全,若于门外有猨猴。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骑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中心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鉴赏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注释1.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2.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3.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4.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5.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6.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7.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8.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诗词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诗词鉴赏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

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

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苏轼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词人苏轼不屈服于命运,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

霜:白。

【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
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

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
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
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
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
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翻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髮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江城子· 密州出猎【评析】此词做于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作者任密州太守时,通过平冈围猎壮阔场面的描写,抒发了渴望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曾云:「近确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做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可见此词乃作者得意之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据唐·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与现存晚唐前文人词,均无载录《江城子》,故是调当兴于晚唐。

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谓是调源自唐著词曲调,即唐时酒令,知是调始流行于晚唐酒筵上,经文人加工,遂成小令词调。

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端己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间有三十六字、三十七字诸格。

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调兴之初,格式尚未定型。

全唐五代以《江城子》词约十六首,由七位词人所作,以端己最长,当为最早依调填词者。

五代时,欧阳炯单调词添一衬字变尾二句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法」。

牛松卿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开宋词「添字法」。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自古以来,有才华有理想的人中,相当一部分不是因为遭到周围人的妒忌和排挤,就是因为不满社会现实而不能一展拳脚。

前者如李白,后者如陶渊明,纵使他们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也不免于落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

苏轼也是这样。

很多人知道苏轼,是因为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我最欣赏的是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因为这是苏轼处在人生低谷时所作。

这位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诗人因为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上书反对,被迫离京,调任杭州通判。

杭州三年任满后,又被调往密州做太守。

《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苏轼做太守的次年出城打猎时所做。

且看“聊发少年狂”的意气风发,再看“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又审“锦帽貂裘”的庄严与隆重,苏轼,哪一点像一个刚遭贬谪之人?还有那“千骑卷平岗”的神速与席卷一切的气势,不禁令人热血澎湃!全城的人都跟随来观看太守打猎,苏轼誓言要射杀老虎,效仿孙权。

虽已不再年轻,但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昔日曹操曾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日,苏轼不过两鬓稍白,有什么可怕的呢?当年皇帝派冯唐来重任魏尚,属于苏轼的冯唐几时到来?苏轼永远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那时就可以一展英姿,为国杀敌。

这是一首描写苏轼带领部下与同僚出城打猎的词,上阕描写打猎的场面,下阕描写打猎后的心情,抒发诗人的志向。

全词押ang韵,朗诵起来口型要张大,声音响亮。

这与这首词的豪放之气不无关系。

从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面对常年的贬官,但苏轼没有忧郁、没有感伤、没有愤怒。

纵观这个时期苏轼的作品,在他被贬官时候,他常常以“狂”“老狂”自比,他曾在词中写到“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的语句。

我们经常说“乐以忘忧”,那么,放在苏轼的身上,应该说就是“狂以忘忧”了吧。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赏析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译文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译文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译文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译文与赏析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①,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②貂裘,千骑卷平岗③。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v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注释]①狂:豪情。

左牵黄:左手牵黄狗。

右擎苍:右臂举着苍鹰。

古人打猎时用狗和鹰来捕捉猎物。

②锦帽:头戴锦蒙帽。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③卷平岗: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④为报:为之(太守打猎)报告。

倾城:全城人。

⑤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

孙郎:孙权。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城:“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1.主题思想: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之情,也委婉地表达了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狂。

1.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2.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
3.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
4.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3.“老夫聊发少年狂”品析“聊”“狂”的妙处。

这一“聊”一“狂”,既表现出作者潇洒豪放、不受羁绊的气势和姿态,也隐约的透露出悲愤之情。

4.品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刻画太守威风凛凛的形象和出猎队伍雄壮场面。

“卷”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5.描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6.赏析“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运用孙权的典故,自比孙权,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明作者虽年老但仍有少年狂气,过人的胆略和勇气。

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比喻,把鬓边白发比作霜。

表现词人虽年纪不轻,但不以为意,仍然意气风发(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运用典故。

词人以魏尚自比,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现他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立功的情感。

表达委婉含蓄。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用典,用天狼星借指西夏军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关怀国家命运,希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比喻,把雕弓比作满月。


10..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11.主要内容:上阕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

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1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