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成语故事》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2、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自相矛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自矛盾》的阅读与理解,对寓言故事背后寓意的探讨,以及通过故事学习辩证思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 教育学生认识到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培养诚信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寓意,运用辩证思考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诚信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阅读材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自相矛盾”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展示一个简短的故事,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故事中的“自相矛盾”现象。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细节: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 例题讲解:针对故事中的辩证思考方法进行讲解。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思考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现象。
过程细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自相矛盾》2. 主要内容:a.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b. 重点词汇和句子c. 辩证思考方法3. 核心观念:诚信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现象。
b. 运用辩证思考方法,分析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中的问题。
2. 答案:a. 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现象示例:……b. 辩证思考分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如何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自相矛盾”及其含义。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通过举例说明成语的含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自信的品质,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2)引导学生明白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并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
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难点:1. 学会通过举例说明成语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诚实、自信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自相矛盾”的由来。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归纳总结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体会故事道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举例说明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教训,培养诚实、自信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心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成语“自相矛盾”的理解。
2. 举例说明成语“自相矛盾”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其含义。
3. 写一篇关于诚实、自信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正确运用,并在生活中体现出诚实、自信的品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7篇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7篇《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叙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么样?结果他无言以对,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有此事件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对课文的意思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学重点: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师:今日,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文言文,齐读课题。
师:回顾课文内容。
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预设: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夸矛又夸盾,结果在别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说不出话来了。
(2分钟)【评价:你介绍的有条有理,甚是详细。
】预设:本文讲的是一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样,结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的故事。
【你总结得很简练】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在朗读古文时,需要注意什么呢?生1: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此言不错。
不如请你来读一读罢。
【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当以掌声表扬。
】生2: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师:不错,你来读一读好吗?【不疾不徐,停顿恰好,真是个朗读高手。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则文言文吧!二、交流展示(课件出示)(1)方法指导过渡语: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文言文了,你还积累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呢?生1:借助注释生2:借助插图生3:使用工具书。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案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及其寓意。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来感悟生活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谦虚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自相矛盾”这一成语及其寓意。
(2)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
(2)通过成语故事来感悟生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自相矛盾”的来历。
(2)引发学生对成语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造句。
(2)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写一篇小短文。
2. 调查周围同学,了解他们是否遇到过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分享彼此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自相矛盾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自相矛盾的现象。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加深对自相矛盾的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遇到的自相矛盾的情况,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自相矛盾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第1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默读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防止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本案主要通过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道理;知道“自相矛盾”这一成语来自寓言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收集矛和盾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图导入,走近古文1.激趣:老师知道同学们读了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对应的。
(依次出现《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故事中的)3.引导学生回顾这几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4.出示《自相矛盾》。
(1)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2)这个人手里分别拿的是什么?(3)观看矛和盾的及视频资料,介绍矛和盾。
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矛和盾,为学文做好铺垫。
5.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言文《自相矛盾》,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
(相机板书:自相矛盾)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寓言故事导入,复习故事的同时明白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二、初读古文,识字读文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学习小助手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
2.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3.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4.组长组织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识记生字的字形。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相机强调“吾”读二声,不读“wǔ”;“誉”不要误读成“yì”。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优质课 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篇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言行,引出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寓意着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理解成语的含义,并通过分析课文找到成语的出处。
同时,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浓厚,希望通过学习成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成语“自相矛盾”的来源和含义,学会成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白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学会成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难点: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讨论交流,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成语“自相矛盾”的图片和故事情节。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成语“自相矛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含义。
然后简要介绍成语的出处,引出课文。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造句。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及其含义。
(2)能够分析并解释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会通过举例、分析等方式,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引导学生明白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及用法。
2. 分析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中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成语“自相矛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成语“自相矛盾”的典故、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等。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成语“自相矛盾”的典故,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其含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呢?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理解故事内容。
(2)提问: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 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成语“自相矛盾”在故事中的具体运用。
(2)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成语“自相矛盾”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运用成语“自相矛盾”进行句子练习。
(2)让学生尝试用成语“自相矛盾”写一段话,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2)引导学生明白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并分析它们的含义及用法。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运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成语“自相矛盾”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自相矛盾_教案1(3)
自相矛盾_教案1(3)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指导书写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成语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寓意,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的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自相矛盾)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
(1)轻声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三、精读与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成语中的矛和盾仅仅是指那个楚国人买的兵器矛和盾吗?3.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预设:“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
这个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结果怎样?“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周围人怎样看他?你又怎样看他?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文章为什么到这就结束了?……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与延伸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
2.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
【板书设计】自相矛盾盾坚固都戳不穿自相矛盾矛锐利都能戳穿说话前后抵触矛戳盾会怎么样说。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明白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相互抵触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类似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自相矛盾”的故事内容,掌握成语的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逻辑矛盾,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避免在生活中出现自相矛盾的言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谜语或者脑筋急转弯,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提问学生是否听过“矛盾”这个词,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对“矛盾”的理解。
2、初读故事(1)教师生动地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故事的情节。
(2)要求学生自己默读故事,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字词讲解(1)解释故事中较难理解的字词,如“鬻”“誉”“弗”等。
(2)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故事分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楚人是怎么夸赞自己的盾和矛的?当有人问他“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楚人为什么答不上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角色扮演(1)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楚人、问者以及围观的群众,将故事表演出来。
(2)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表演,并评价扮演者是否表现出了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6、联系生活(1)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一起分析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7、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成语也表达了类似的道理,如“言行不一”“出尔反尔”等。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自相矛盾》。
详细内容包括:1. 矛盾故事的背景介绍;2. 《自相矛盾》的文言文原文及其注释;3. 文言文翻译;4. 文章主题及寓意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相矛盾》的故事内容,理解其寓意;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文章寓意理解。
难点:文言文翻译、思辨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自相矛盾》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引发学生对矛盾问题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2. 讲解背景:简要介绍《自相矛盾》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3. 诵读原文: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诵读原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4. 文言文翻译:教师逐句讲解原文,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词句,提高翻译能力;5. 分析文章:讲解文章主题及寓意,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文章;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思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的思辨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自相矛盾》2. 主要内容:a. 故事背景b.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c. 文章主题及寓意d. 思辨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自相矛盾》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答案:1. a. 《自相矛盾》讲述了一个人在卖矛和盾时,自夸矛能刺穿任何盾,盾能抵御任何矛,结果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寓意是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避免自相矛盾。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意丰富的文言文,丰富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思辨题分析;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戳”,理解“夸口”、“哑口无言”并造句。
2、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3、通过说、问、演、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成语。
今天,我来考一考大家,看谁的成语积累最丰富。
2、成语积累练习,男女分组抢答:含有数字“一、二、三……十、百、千、万”的成语。
3、在你所学过的成语中,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最好玩,最有意思?说一说。
4、看来大家掌握的成语真多。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来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叫《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老师板书:戳chuo。
指导读准音,认清形。
(第一声,左上羽的变形,左下住多一横,右边是它的部首戈。
)谁来用它组词?戳穿,戳破。
动作演示“戳穿”。
2、那么,《自相矛盾》中,是什么戳什么呢?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放动画。
3、打开书,自由朗读,然后检查,正音。
4、我发现有一个词,在那个楚国人说话前两次出现,那就是“夸口”。
板书。
指导读楚国人的话,理解并造句。
他两次分别夸什么的呢?指名答。
(板书矛:天下第一。
盾:举世无双。
)5、这个楚国人这样叫卖他的矛和盾,你听出了什么?听出矛盾来啦。
指名说。
6、是啊,旁观的人也听出来了,有个人听不下去了,问了楚国人一个问题: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句子: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指导读出感情。
7、“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用换词法理解并造句。
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
10.成语故事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教案
10.成语故事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教案昆明市盘龙区云波小学张玲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成语故事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能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矛,盾,夸。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3.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在理解自相矛盾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意思。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自相矛盾的寓意。
教学用具:PPT,黑板贴,作业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今天我们就来玩看图猜成语(课件出示:掩耳盗铃,一箭双雕,铁杵磨针,守株待兔,精卫填海),2.指名学生回答3.全班齐读成语4.师: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介精辟的定制词组和短句。
它不仅蕴含道理,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请同学们齐读标题10、成语故事。
(板书:成语故事)5.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那个人手上拿了什么东西?6.是啊,头尖锐的带红布的就是矛,它是一种兵器。
下面请看看老师来学古人一样写写它的象形文字(师写)。
如今它演化成了汉字。
它是什么结构的字?部首就是它本身。
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矛字,一画横沟横要短平,二画点,三画横沟长横微斜,四画竖钩,五画千万别忘了还有一撇(用红笔标识)7.我们一起来看看盾(PPT放盾的象形文字),它是用来防护身体的,甲骨文时候很直观,慢慢发展到和我们的现在书写的汉子很接近,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写之前请同学们观察。
①盾字的第一笔是什么?(横撇)②第二笔呢?(竖撇)8.下面和老师一起书写,一画横撇短而略平,二画竖撇直略弯,三画横,四画竖,下面一个目字做部首。
这个字就写好了。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作业单上描两个,写一个。
(师提示写字坐姿要注意: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9.投影仪展示3份作业单并点评。
10.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故事就是,自相矛盾(板书)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21篇)
《自相矛盾》教案《自相矛盾》教案(精选2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相矛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相矛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自相矛盾我的矛我的盾锐利坚固什么盾什么矛戳得穿戳不穿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及反思,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篇活动目标:1、学习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一、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两样东西吗?它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2、教师小结:这两样东西是古时候打仗用的武器。
长长的,一头有锋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
这个椭圆的铁牌叫盾,它很坚固,是用来当住矛的。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后一致,不能对立。
四、告诉幼儿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五、幼儿学说故事。
1、幼儿自由结伴,自由讲述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活动反思:开学初,执教《自相矛盾》,原本信心十足,特意邀请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指导作课,但一堂课下来,却让我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1、先板书“矛盾”,让学生谈谈对矛与盾的认识。
学生对说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时的一种进攻的兵器,可称为长矛。
生2:盾是古时战场上用来防御的武器。
2、分别出示了矛与盾的图片,让学生从形态上更直观的认识它们。
3、用矛和盾可以组成一个成语(自相矛盾),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一生很顺利的讲完这个成语故事)教学进行到这里,还是比较顺利,学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长,我没有调控好课堂。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相矛盾》的寓意,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判断真伪的能力。
2.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自相矛盾》的寓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2.讲解课文(1)介绍作者:韩非,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2)讲解课文内容: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3)分析课文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楚人鬻盾与矛;第二部分介绍楚人誉盾与矛;第三部分写他人质疑,楚人无言以对。
3.分析课文寓意(1)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本文通过楚人鬻盾与矛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讲究事实,不能自相矛盾。
(2)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自相矛盾?4.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进行讨论分析。
(2)汇报成果: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评价。
(2)学生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做到说话、做事不自相矛盾。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相矛盾》的感悟。
3.收集其他关于说话、做事要注意事实的成语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课后拓展1.深入了解韩非及其作品。
2.学习其他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现象,学会辨别是非、判断真伪。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识别文中的矛盾点,例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与“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之间的逻辑矛盾。
(2)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练习如何用现代汉语表达文言文中的意思,并解释成语“自相矛盾”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
自相矛盾优秀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优秀教学设计自相矛盾优秀教学设计1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
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
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
(板书:寓言)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板书:故事、道理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板书:学、明)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2)生读字词:矛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
15自相矛盾教案
15自相矛盾教案教案:自相矛盾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相矛盾”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学会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进行句子构造和语言表达。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具体含义。
2.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进行句子构造。
三、教学难点:1.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 Review (10分钟)1.翻译成语:“自相矛盾”。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组竞赛,寻找与“自相矛盾”这一成语相关的例子。
3.学生报告例子,进行讨论和解释。
4.给出简单的例句,让学生填写空白:这个故事太_______了,根本不符合逻辑。
Step 2 新知探究 (20分钟)1.板书成语“自相矛盾”的发音和含义。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成语的构成:自-相矛-矛盾,为什么会被称为“自相矛盾”?是否有其他的解释?3.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相矛盾”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4.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实例(例如:一个人一方面说着要减肥,一方面却不断吃零食),让他们分析其中的自相矛盾之处。
Step 3 拓展应用 (3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和总结一些常见的自相矛盾的情况,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学生自由组合成句,使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指导。
3.学生两两搭配,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的方式模拟真实场景中的自相矛盾情况,并进行表演。
4.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成绩、困难和感悟。
Step 4 作业布置 (5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相矛盾的情况,以5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文章。
2.练习书写自相矛盾句子。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自相矛盾”这一成语的理解是否准确?2.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进行句子构造?3.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评价: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4.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呢?
5.是呀,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6.现在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怎样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8.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案
教学内容
8.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指名反馈表演读。
3.嘲笑讽刺。
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
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
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 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二】
(1)他的话有问题吗?
(2)“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3)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
(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读句子)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2.自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纠正评价。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板书:故事、道理)
3.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楚国 买卖
锐利 戳穿 夸口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0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学生结合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2.学生自读故事。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指导表演读。
3.《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准,读通故事。
(2)理解生字词:戳、茅、盾、锐利、坚固、夸口、张口结舌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教师相机补充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用词说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种方式。
教学
资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预习
设计
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2.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