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2

合集下载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注意: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只要把蓝色字体部分写在实验报告上即可,黑体字部分自己看一下。

由于11-13周为教学质量检查周,督导随时可能来查,所以预习报告还是要写。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真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一、微生物的接种技术1 目的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2 基本原理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

接种的关键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等。

3 实验材料3.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玫瑰暗黄链球菌、曲霉、荨麻青霉的斜面培养物3.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及高氏1号培养基的斜面和平板3.3 试剂:5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3.4 仪器与其他用品酒精灯、记号笔、试管、橡胶塞、试管架、接种环、培养皿、超净台等。

4 操作步骤4.1 斜面接种法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传代活化、纯化培养、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液体培养基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4.1.1准备工作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外侧,接种管在内侧,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4.1.2接种环灭菌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

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

4.1.3拔管塞和烧烤试管口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

4.1.4接种环冷却和取菌将灼烧灭菌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待冷却后再从斜面上刮取少许菌苔取出。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霉菌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将霉菌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接种霉菌,放置在25摄氏度下培养一周。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培养,我们观察到霉菌在培养皿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首先,我们发现霉菌的生长呈现出不规则的菌丝状,有的呈现出圆形,有的呈现出分枝状,有的呈现出丝状。

其次,霉菌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呈现出白色,有的呈现出绿色,有的呈现出黑色。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霉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孢子,孢子的形态也各异,有的呈现出囊状,有的呈现出杆状,有的呈现出球状。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霉菌的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霉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与霉菌的生长环境、营养条件、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霉菌的形态特征对其生长繁殖、传播途径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研究霉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霉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霉菌的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这为我们研究霉菌的分类、鉴定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霉菌的生长环境对其形态特征的影响,这对我们预防和控制霉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霉菌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增加了我们对霉菌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霉菌,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四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比较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 学习自制水浸片观察霉菌的个体形态.

二、实验原理
1、菌落观察
微生物菌落即微生物聚集在一起的群体结构。 在自然界中,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微生物都是以菌 落状态存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有其特定的群体 结构。因此,根据群体结构(菌落特征),我们 可以初步把它们“分门别类”作粗略鉴定。本实 验通过对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四大类 微生物菌落特征的观察,学习以菌落特征来区分 四大类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③ 培养:将平板倒置,于28℃培养3-5天;
④ 镜检: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用纸擦去背面培 养物,有菌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直接 用低倍镜和高倍镜镜检观察(在盖玻片菌体附着部 位低价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后观察效果更好)。
(三)霉菌观察方法


制水浸制片观察法: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蒸馏水, 用解剖针从生长有霉菌的平板中挑取少量带有孢 子的霉菌菌丝,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 玻片(勿使产生气泡,且不要再移动盖玻片). 标本片制好后,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 倍镜。注意观察菌丝有无隔膜,有无假根、足细 胞等特殊形态的菌丝。注意其无性繁殖器官的形 状和构造,孢子着生的方式和孢子的形态、大小 等。
根霉(Rhizopus)
曲霉(Aspergillus)
青霉(Penicillium)
五、实验作业

(1)参考书本63页表描述细菌、放线菌 和霉菌的菌落形态.
(2)绘出根霉、青霉、曲霉的个体形态 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第四组值日生值日
2、放线菌观察
放线菌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的观察常用盖 玻片插片培养法。 采用盖玻片插片培养法,能使放线菌生长 在盖玻片上,然后将长菌的盖玻片用镊子 取出,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镜检可 见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

实验四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及菌种保藏(张理珉)

实验四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及菌种保藏(张理珉)

浊度与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原理:
①细胞的存在会 造成光的散射, 降低光线的透过;
②在一定范围内 细胞浓度与吸光 度成正比
二、平板菌落计数的优缺点
优点:反映的是微生物活菌数量,可获 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 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 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 污染程度的检测。 缺点:操作较繁,所需时间较长,测定 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菌体浊度的测定(只针对单细胞微 生物); 利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测定吸光度 值。 (4)细胞干重和湿重的测定(有时湿重 以体积计量); (5)各种细胞物质含量的测定(蛋白质、 核酸、 ATP、磷、叶绿素等定量测 定)——建立了多种快速检测方法; 说明:后两种对丝状菌比较有意义。
2、常见微生物检测项目
10-3
3 平均 1 2
10-4
3 平均
霉 菌
cfu数/平板 每毫升中的cfu数
实验内容四
——介绍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一、菌种保藏的重要性
微生物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微生 物个体微小、代谢活跃、生长繁殖 快、易变异、易污染。 研究工作的连续性需要。 工业及科研菌种要注意菌种的衰退 和复壮。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 300,则应按稀释度(倍数)最高的平均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见下表,例4)。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则应按稀释度(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 稀释倍数(见下表,例5)。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之间,则以最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见下表,例6)。
计算公式说明:
①如样品来源为液体其表示为CFU/ml;
②所加样品量为每个平板所加入的相应稀释液的体积(ml)。

04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04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04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普通染色技术。

3. 学习鉴别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1. 盐酸裂解液、甲醛定型液、碘酒、甲基橙、溴酚蓝等。

2.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培养物。

实验步骤:1. 取一小块培养物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生理盐水并用小棒子将其研磨均匀。

2. 放线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放线菌制成薄片,滴上盐酸裂解液使其变成透明,定型液使其固定,并在空气中晾干。

然后,在火上加热定邦,再用碘酒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3. 酵母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酵母制成薄片,滴上碘酒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4. 霉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霉菌制成薄片,滴上甲基橙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5. 用显微镜观察制片。

实验结果:放线菌:放线菌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形状呈弯曲的短小棍形,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较长,一般在1-20微米之间,可以分枝,分枝形成的菌丝从外形上呈现出类似于蜘蛛网的形状。

勃林美细胞内有许多成熟的孢子,呈现为典型的链状。

常常在不规则的小菌落或黏液内生长。

酵母菌:酵母细胞直径一般在2-5微米之间,为单细胞生物,在将染好色的玻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很容易看到直径3微米以上的球形,卵圆形等细胞结构,表面光滑。

细胞质软,柔软而透明。

霉菌:霉菌属真菌,具有多种形态,种类繁多,细胞直径1-5微米,长1-10微米,细胞呈现不规则形状,通常形成的是在菌丝基础上聚合并且扩展而成的菌落。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比较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放线菌为分枝杆菌,细胞型态呈弯曲状,外观类似于蜘蛛网。

2. 酵母为单细胞生物,呈圆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整齐。

3. 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形态呈现不规则形状。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常见霉菌(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基本形态特征;3. 熟练运用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霉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其菌丝体由多个菌丝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的形态。

三、实验器材1. 菌种:青霉、曲霉、根霉、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2. 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3. 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4. 其他: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菌落特征:观察青霉、曲霉、根霉、毛霉平板中的菌落,描述其菌落特征,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等。

2. 制片:取少量霉菌菌落,用无菌接种针挑取菌丝,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玻片。

3. 显微镜观察:a. 低倍镜观察:观察菌丝的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b. 高倍镜观察:观察菌丝的横切面、孢子等特征。

4. 记录并分析结果:将观察到的菌丝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与教材中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所观察到的霉菌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青霉:菌丝呈灰绿色,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蓝绿色。

2. 曲霉:菌丝呈黄色或绿色,分生孢子梗呈放射状排列,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3. 根霉:菌丝呈白色,有明显的假根,分生孢子梗呈直角分叉,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4. 毛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分生孢子梗呈螺旋状排列,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形态特征,并学会了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实验2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2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2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会对霉菌的制片方法。

2.了解和熟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的形态构造。

二、实验原理霉菌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基本构造都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

菌丝体无色透明或呈暗褐色至黑色;或呈现鲜艳的颜色。

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

菌丝内部构造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皆呈管状。

低级的霉菌其丝状管道中无横隔,因此其菌丝体内含有许多细胞核。

而在一些比较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由横隔将菌丝隔成许多细胞。

霉菌的繁殖方式很多,有各种各样无性及有性的繁殖方式,是分类时的重要依据,另外菌丝体与菌落形态的特征也是鉴别的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溶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溶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分散等。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如下图):用无菌操作将少量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霉菌与放线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

该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1. 菌种: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等。

2. 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液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接种钩、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霉菌形态的观察——直接制片观察法观察霉菌时,除直接观察斜面或平皿的菌落外,制取霉菌标本时,由于菌丝粗大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放在水中观察细胞容易变形,因此,在制作标本时不用水,而用乳酸石炭酸溶液。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共26张PPT)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共26张PPT)

、乳酸石
炭酸溶液
、载片及盖
片、显

示(一无)霉隔菌菌菌丝落、特假征根的、观匍察匐枝镜、孢、子囊接梗、种孢子环囊 、接种针、酒精灯、蒸馏水等。
实验内容(放线菌)
(一)菌落形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边缘,以及 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 况。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况。
(二)其他物品 (三)孢子形状的观察(印片染色法)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况。 高倍镜(400×)下观察灰色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的孢子及孢子丝。
图2-100为根霉属的接合孢子
%美蓝染液 实 验 二
孢子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及囊轴。
灰色 链霉菌
印片法或 直接观察法
个体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三)描述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菌落 的颜色及特征
与培养
微生物 名称
大小
表面 形状
菌丝 颜色
孢子 颜色
菌丝 高矮
生长 密度
基 结合程
嗅 味

黑根霉
产黄青霉
黄曲霉
(四) 绘制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个体 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微生物名称
菌丝结构(及分化结构)
无性孢子
黑根霉(糖化酶、 示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
酿酒)
孢子囊梗、孢子囊
产黄青霉(青霉素 示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其
)
分枝方式、小梗
黄曲霉(蛋白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有隔菌丝、足细胞、顶囊、
制酱油)
分生孢子梗及小梗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精选ppt课件
8
六、思考与讨论
1、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 菌丝。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与细菌有何异同?(从形 态、大小、繁殖方式分析比较)
下次实验项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注意:带上镊子和解剖针
精选ppt课件
9
基内菌丝
孢子丝
链 霉 菌
气生菌丝
精选ppt课件
10
芽细胞
酿酒酵母
裂殖
精选ppt课件
精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2二、基本原理
1、放线菌形态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 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 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向 空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插片法是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 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 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 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特征, 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假丝酵母
子囊 子囊孢子
11
操作要点: • 宜用略暗光线观察。 • 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
精选ppt课件
6
四、操作步骤
1、酵母菌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在载玻片上滴加0.05%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挑取少许酵
母菌,与染液混匀,盖上盖玻片
立刻镜检
放置
3min后镜检
放置10min后再次镜检,观察颜色变化(观
察酿酒酵母、裂殖酵母、假丝酵母)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
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主 讲:徐尔尼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06-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

06-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 各种孢子丝,呈螺旋 各种孢子丝,呈螺旋 状、波浪形或分枝状 等,着生形式有丛生、 互生和轮生三种。孢 互生和轮生三种。孢 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 圆或椭圆和杆状。孢 子有各种颜色。这些 形态特点都是鉴别放 线菌的重要依据。
2、霉菌(Molds):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的统称, (filamentous fungi) 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凡是在基质上长成毛状、棉絮状 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统称霉菌。 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直径33 10µm 10µm),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观察时 要注意菌丝粗细,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 ,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是哪一种,孢子是 怎样着生的。
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不易挑 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不易挑 取;一般为圆形,秃平或有皱褶;菌落表面呈粉末状、 颗粒状或絮状(孢子)。
细黄链霉菌( 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microflavus)
显微形态:单细胞菌丝体,菌丝内一般无隔膜。 显微形态:单细胞菌丝体,菌丝内一般无隔膜。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 1、基内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的营养型一级菌丝 基内菌丝— (较透明、浅色)。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m, (较透明、浅色)。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m, 可产生各种色素。 2、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从培养基向上伸展的二 气生菌丝— 级菌丝(颜色较深),直径1 1.4µm 级菌丝(颜色较深),直径1-1.4µm 。
四、方法及步骤
1、放线菌观察: 放线菌观察: 印片法:用接种铲切取5406放线菌一块(带有 印片法:用接种铲切取5406放线菌一块(带有 培养基)→ 培养基)→在载玻片上轻压一下,弃去培养基,制 成印片→固定(火焰)→蕃红染色→水洗→吸干→ 成印片→固定(火焰)→蕃红染色→水洗→吸干→ 镜检。 扦片法: 扦片法: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毛霉与根霉的比较
①两者皆有假根,但根霉属有匍匐枝,毛霉属无。 ②根霉属有囊托,毛霉属无。③两者皆具囊轴④ 毛霉属孢子囊梗单株从菌丝上发生,分枝或不分 枝,根霉无分支。
二、实验原理
酵母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
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
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 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 ′5~3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 能游动。
毛霉
毛霉又叫黑霉、长毛霉。
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 广泛蔓延,有假根,无匍匐菌丝。
毛霉
毛霉显微结构
根霉
根霉(Rhizopus)属于毛霉目 根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用途广泛,其淀粉酶活性很强,
是酿造工业中常用糖化菌。我国最早利用根霉糖化淀粉 (即阿明诺法)生产酒精。
根霉显微形态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标本片形态特征。
2、学习掌握观察酵母菌标本片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
放线菌 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 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 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
七、下一个实验
实验五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
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
还具有微体。
啤酒酵母的菌落
红酵母的菌落
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对比
电镜下的酵母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根霉、青霉、曲霉、放线菌、酵 母等标本片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霉菌的形态观察方法
1.2 学习霉菌的形态特征
1.3 理解霉菌的生长环境需求
2. 实验步骤
2.1 准备实验材料
2.2 培养霉菌样本
2.3 进行形态观察
2.4 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果
3.1 霉菌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形态特征描述
3.2 霉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3.3 形态观察对霉菌种类的判断
4. 实验讨论
4.1 霉菌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4.2 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
4.3 形态观察在霉菌研究中的重要性
5. 实验结论
5.1 通过形态观察,可以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霉菌 5.2 霉菌的生长环境对其形态特征有一定影响
5.3 形态观察是研究霉菌的重要手段
6. 参考文献。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4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时间:20 18年4月18日星期三第789节实验地点:13- 133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2. 实验原理放线菌原理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的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

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 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

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霉菌原理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容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 (a) 细胞不变形: (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c) 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 材料仪器1、菌种: 放线菌划线平板28C,3-5 天后培养物;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等斜面或平板划线菌种28C培养2~3 天。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2.初步了解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相互区别。

3.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对个体较小的细菌进行制片时采取涂片法,通过涂抹使细胞个体在载玻片上均匀分布,避免菌体堆积面无法观察个体形态,通过加热固定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面且不破坏细胞形态。

放线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取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体形态。

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

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面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玻璃纸法中,采用的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放线菌菌种接种在覆盖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水分及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透过玻璃纸被菌体吸收利用,而菌丝不能穿过玻璃纸而与培养基分离,观察时只要揭下玻璃纸转移到载玻片上,即可镜检观察。

由于孢子丝形态,孢子排列及形状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学指标,可采用印片法将放线菌菌落或菌苔表面的孢子丝印在载玻片上,经简单染色后观察。

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多数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同时,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还可以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成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

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胞内还原能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霉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曲霉、毛霉、青霉、根霉)的基本形态特征;3. 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霉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三、实验器材1. 菌种: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2. 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平板;3. 染色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4.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显微镜、无菌操作台、酒精灯、镊子、无菌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霉菌接种(1)将曲霉、青霉、根霉、毛霉分别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平板;(2)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25℃、湿度70%;(3)培养2~5天后,观察菌落特征。

2. 霉菌制片(1)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好的霉菌菌落挑取少量;(2)将霉菌菌落涂布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压平;(3)将载玻片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染色3~5分钟;(4)取出载玻片,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

3. 霉菌观察(1)将制片置于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霉菌菌落特征;(2)观察菌丝的粗细、颜色、分隔情况,以及孢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3)对比四类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特征观察(1)曲霉:菌落呈放射状,菌丝呈淡黄色,孢子呈球形,颜色为绿色;(2)青霉:菌落呈圆形,菌丝呈蓝绿色,孢子呈椭圆形,颜色为蓝绿色;(3)根霉:菌落呈白色,菌丝呈白色,孢子呈椭圆形,颜色为白色;(4)毛霉:菌落呈白色,菌丝呈白色,孢子呈球形,颜色为白色。

2. 霉菌制片观察(1)曲霉:菌丝粗大,分隔明显,孢子球形,绿色;(2)青霉:菌丝粗大,分隔明显,孢子椭圆形,蓝绿色;(3)根霉:菌丝细小,分隔不明显,孢子椭圆形,白色;(4)毛霉:菌丝细小,分隔不明显,孢子球形,白色。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杨明轩生物111班1102040128一、实验目的1、学习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因其菌落在固体表面长成放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也有的与植物共生固氮。

放线菌是最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其形态特征是菌种选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通常有分枝发达的菌丝体组成,菌丝直径为0.2-1.2μm。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长在培养基内,一般没有横隔,有固定和吸收养分的作用,称为基内菌丝或营养菌丝。

当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可向空中伸展形成气生菌丝(有的菌种没有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颜色较深,并且比基内菌丝粗两倍左右。

有些种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分直、波曲、螺旋等形状。

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分别为单生、丛生、轮生和互生。

放线菌菌落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用接种钩挑取,因而难以直接观察。

通常采用玻璃纸培养法和插片法观察。

本次实验采取插片法。

该方法适合进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比较观察。

在接种放线菌的培养基一侧,以45°角插入无菌盖玻片,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待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取下盖玻片进行染色,即可直接观察。

三、实验材料1、菌种:紫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oeorectus)、黑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ificans)、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丰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yocaensis)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3、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4、其他:干净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洗瓶、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香柏油、接种用具四、实验方法1、制备平板:将已融化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冷却到45℃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每皿15~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一半),凝固后备用。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第一篇: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4学时实验三一、实验目的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1.霉菌(真核微生物):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包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曲霉形态特征:表面灰绿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根霉形态特征: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

放线菌形态特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

显微镜下呈紫红色。

青霉形态特征: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丝有隔膜。

气生菌丝特化成子实体,子实体类型为分生孢子头。

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无菌操作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有限的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28℃7天后培养物,曲 霉、根霉、青霉和毛霉划线平板28℃4天后培养 物。 2、仪器 显微镜; 3、其他材料 平皿,载玻片,解剖针,香柏油,二 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四、操作步骤
• 观察放线菌气生菌 丝和基内菌丝的区 别 取插片一片,直接 在显微镜下进行观 察,注意分界面两 侧菌丝形态的差异
玻璃纸法:与放线菌相似。 直接制片观察法: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培养物置于预 先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 镜检。 50%乙醇用于洗去孢子;尽可能保持霉菌生长状 态;避免产生气泡。 特点:细胞不变形;不易干燥,易保存;防止孢子 飞散;增强反差。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 易飞散,制真菌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 液。 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的特点 是:(a)细胞不变形; (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 间; (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
Lab work on Microbiology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教学组
实验指导老师:涂璇、苏香萍、郭金玲、吕育财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 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 态特征。
结 束
请注意实验台面清洁! 请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
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 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 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 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 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 或杆状。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 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培养和观察方法
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放 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 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直接取出盖玻片置于 载玻片上镜检。 镜检: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将 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宜用略暗光线观察,低倍镜—高倍镜;染色后观 察效果更好。
霉菌(真核微生物):
霉菌是一类可产生复杂分枝菌丝的真核 微生物的统称。分枝菌丝分为基内菌丝和 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 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 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大得 多。
霉菌培养和观察方法
载玻片法: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 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其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 玻片横向生长。观察时直接将载玻片镜检。
链霉菌的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孢子丝分隔成孢子
放线菌和细菌的异同
• 观察黑根霉 菌丝情况和 子囊孢子情 况(着重辨 认孢子囊、 包囊梗、假 根):
低倍镜下视野
• 观察毛霉菌丝和分生孢子着生情况: 逐 级 分 枝
• 观察黑曲霉菌丝 分隔情况和分生 孢子着生情况 (着重辨认分生 孢子梗、足细胞 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 圆形或椭圆形的顶囊, 由顶囊向外辐射长出一 层或两层小梗,最上层 小梗呈瓶状,在其顶端 生成成串的分生孢子。
• 观察青霉菌丝 和分生孢子着 生情况:
五、实验报告
• 记录所观察到的放线菌基内菌丝和气生 菌丝的差别 • 绘图表示曲霉、根霉、青霉和毛霉的形 态特征
思考题:
(1)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 气生菌丝? (2)你注意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上述四 种霉菌
玻璃纸法:将玻璃纸覆盖在平板表面,接种放线 菌、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形成菌苔。观察 时取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镜检。 镜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取下玻璃纸, 使菌面朝上,使玻璃纸平贴于载玻片上。
优点: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 的特征,和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注意:整过程勿触动菌面培养物。
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直接印在 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养基一起 切下,菌面朝上。另取一载玻片,微热后,轻轻按 压菌苔,固定,染色后镜检。 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 等,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