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到底是谁

合集下载

太极宗师杨露禅生平

太极宗师杨露禅生平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

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

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久而久之,竟有所得。

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

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

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

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故事虚构创作的。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

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武当嫡传太极拳传人蒋发先生的入室弟子之一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

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

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

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

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

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

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

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

杨露禅后来,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1837--1892年)传杨式小架太极拳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年),全佑之子鉴泉后从汉姓吴,他将父亲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

此拳的特点是:重神静,长柔化,马弓步时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

推后时,宁静而不忘动,架式大小适中,动作紧凑柔和,神志舒静。

在社会上流传后,被世人称为“吴式太极拳”。

编辑本段传奇故事杨露禅师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学成后回永年县,寓居太和堂药店,以授拳为生。

杨氏太极拳与陈旧革命到底

杨氏太极拳与陈旧革命到底

杨氏太极拳与陈旧“革命”到底本文来源: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杨式太极拳由杨露禅所创。

自清嘉庆三十五年(1820年)杨露禅赴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学拳开始,世代承传,迄今已有180多年历史。

杨露禅,名福魁,又名福同,字禄禅。

祖籍直隶广平府永年县闫门寨村(今河北省永年县闫门寨村)。

其祖辈移居广平府永年城南关(今永年县广平府南关)。

嘉庆四年(1799年)生,自幼酷爱拳术,始学洪拳。

明崇祯七年(1634年),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步邻在直隶广平府(今河北永年县广府城)城内西街开设太和堂药店,清嘉庆年间,杨露禅道太和堂药店当膳夫,边做工,边练拳。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杨露禅先后三下陈家沟跟蒋发传人陈长兴学拳,专心致志,十有余年。

道光年间,杨露禅从陈家沟艺成返里后,在南关设场授拳。

同年,乡友武禹襄见杨露禅拳术奥妙,常与比较,杨不轻易授人,武仅得其大概。

后杨露禅应邀到河北某县得胜镖局以走镖为业。

19实际40年代,有时任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的同里武汝清引荐进京教拳。

杨禄禅第一个把密不外传的十三势长拳传向京都,传向社会。

先在京西富豪张某家教拳,后受诸多官宦人家邀请,教授王孙公子学练太极拳。

同治七年,杨露禅在北京教拳时,瑞王府总管王兰亭拜杨露禅为师,并引荐到瑞王府教拳。

大学士、书法家、同治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时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如太极浑圆一体也。

”并亲书对联一副相赠:“手捧太极震环宇,身怀绝技压群英。

”清廷将太极拳奉为国术。

杨露禅在瑞王府教拳,得其传者有王兰亭、夏国勋、富周、还有万春、凌山、全佑三人,他们遵禄禅师嘱,列班侯门下。

杨禄禅在京20多年教拳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提高、完善,拳术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咸丰四年(1854年),杨禄禅次子班侯、三子建侯相继进京,助父教拳。

杨班侯生性急躁,刚直不阿,在京有“拳击雄县刘”“擂打万斤力”等武功轶事,名震京师,人称“杨无敌”。

杨氏太极拳历史传承

杨氏太极拳历史传承

人物介绍
牛春明(1881—1961),满族,北京人。1902年牛春明拜澄甫公为师, 由健侯师祖代子传艺,赐名,镜轩。1912年,牛春明在中央公园襄 助澄甫公授拳;1914年,在杨家武馆任助教。健侯师祖不但将杨家 太极之拳剑刀枪及内功心法倾囊相授,而且在晚年秘授点穴之术。 1920年,牛春明南下宁、沪、杭, 1925年授拳于浙江兰溪、永康一 带。1928年,澄甫公任杭州国术馆教务长,牛春明前往襄助。抗日战 争期间,牛春明避祸于乡间。1946年重返杭州,在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 社, 1960年,有关方面为牛春明拍摄太极功夫记录片《万年青》。
见业师牛春明先生,叔龙因此得到牛春明先生面授指点。
加上江叔龙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拳艺大进。
江叔龙在苦练杨式太极拳的同时,兼收各家之长,
先后遂贺鸣声老师一起,于1961年向陈天籁(陈式太极
拳名家陈发科之徒)学习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于1969
年杭州陈邦达(浙江国术馆武术教练)学习擒拿、摔跤、
散打,1981年拜奚鑫法(河北形意拳名家高振东之徒)
人物介绍
杨健侯(1839—1917),名鉴,字健侯,号镜湖,人呼为三先生,晚年时 被人呼为老先生,是杨露禅之三子。幼时即从父练功,当时之刻苦情形, 一般人皆不能忍受。武功精绝,其拳刚柔并济,实臻化境,刀、剑、 枪、杆无一不精,性格温和,不轻易与人较量。从游者尤众,一 轻指点,多有成就。
当时他派中有善用刀剑者,与健侯交手,健侯仅以拂尘挫敌,每 每一搭手,其人则处于背势,多被擒拿,使人不能近其身。又善用枪杆,任何劲 力均可发于杆头,他人枪杆遇人,无不连人带杆同时跌出。当时,西安有名王大 力者,号红店客,两手能举五百斤,一日能行三百里,善用大刀,爱好大枪,在

杨式太极宗亲嫡传赵幼斌、“太极之花”邱慧芳武当幽下传太极——

杨式太极宗亲嫡传赵幼斌、“太极之花”邱慧芳武当幽下传太极——
教 学 时 间 :1 o N 2 6 日一 2 9 日 ( 2 6 日 报 到 ,2 7 日一 2 8 日 上 课 ,2 9 日上 午 离 会 ) 费 用 :2 0 0 O 元 ( 含 食 宿)
十了 式 动 作的 规 范和 要 义 ;对 动 作 的基本 劲 点 、劲法 I 太 J
国 家 备式 竞赛 太极 拳及 传统杨 式太 极拳 。
教 学 目标 :本 次教 学 对动 作 的基 本劲 点 、劲法 涵 有 清晰 的认 识 和了 解 .帮助 拳 友步 入到 正确 的太 极拳 练 法 上米 .进 一 步规 范动 作标 准 备 .提 高功 架练 习 的 质 量 .并使学 者达 到 自修的 目的


第 十 五期 中华 内家拳 名 家讲 坛 启 事
2 O l 年l 《 ) 月2 6I = 1 一 圳) I : t , 第六 描武 当 际 演武 大 会将 于 家 南 水北 中线 工程 源头 城 市 丹江 u隆 重 举办 与此 l J J 时 ,作 为 第六 武 当 国际 演武 大 会重 要组 成 部分 .与本 J 日 j 演 武 大 会 期 地 举 办的 第 十五 期 中华 家拳 名家 讲坛 ,也 将 与此 问 同时 举行 ,可 旧 交相辉 映 本 期 阱坛 特 邀 杨式 太 极 宗 亲 嫡传 赵 幼 斌 、赵亮 父子 ,干 u 素有 “ 太 极之 花 ” 美 誉 的世 太 极拳 冠 军 邱慧 芳 担 主
邱 慧芳 班
主 授 内容 :4 2 式 太极 拳 主 讲 :邱 慧 芳一一 武 英级 运动 员 .太极 拳 际级 裁
年 杨 氏太 极拳 学 会 会长 .杨 氏太 极拳 第五 代嫡传 ,中闰
武 术八 段 赵亮一 一 杨 式 太极 拳 大家 赵 斌嫡 孙 ,太 极拳 名家 赵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也是世界上最为流行和广
泛传播的太极拳之一。

其创始人为杨露禅先生,他在传承了杨氏家族传统
武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太极哲学和自己的实战经验,创造出了杨氏太极拳
这一独特的拳法体系。

杨氏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强调内外合一、动静相济、阴
阳互动的太极哲学思想,通过修炼太极拳,使身体得到健康、心灵得到安宁、精神得到提升。

同时,杨氏太极拳的实战价值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成
为现代社会广为人知的健身和自我防卫的方式。

在实践中,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分为单手推、双手推、单手拦、双
手拦、斜飞、左右穿梭、进退跟随等,所有动作都以开合、缓急、附着、
沉着等四种基本原则为基础,不仅要求拳式标准、动作流畅,还要注重力
量的运用和呼吸调控。

总之,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代表之一,杨氏太极拳在身体健康、心
灵修养、武术技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继续为广大人民健身和提高身心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澄甫的后代和十大弟子

杨澄甫的后代和十大弟子

杨澄甫的后代和十大弟子太极名家杨澄甫先生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杨振铭(守中),次子杨振基,三子杨振铎,四子杨振国。

杨澄甫于1936年逝世,之后的杨氏太极拳的传播主要靠的就是他的众多弟子,也是根据瞿世镜先生写的杨门弟子素描,例出杨澄甫的十大弟子:一.陈微明,通达第一。

先拜孙禄堂为师学形意拳,八卦掌。

再跟随杨澄甫练太极拳。

陈翰林人脉极好,且根缘皆厚,能文能武,能打能写,晚年吃斋念佛,由武入道。

二.李雅轩,智慧第一。

大松大软,寸草不沾,真太极也,人称四川太极拳王,李雅轩继承杨澄甫师的精神,由松得定,境界第一。

一生研究,晚年颇有著述。

澄浦师主要三相手之一。

三.郑曼青,多才第一。

精诗书画医拳,人称五绝老人,可谓千古奇才,编创郑子简易太极拳,英文有著述,且占英文太极书籍市场的一半以上。

能打能推,门徒甚广,有黄性贤太极博士,天下闻名。

四.田兆麟,神勇第一。

得杨家两代三人真传,网络世界言论自由,有讲杨澄甫师功夫不好者,但无人讲田兆麟功夫不好者。

来者不拒,出手见红,能以一当十,杨门亨哈二将之一。

五.牛春明,通灵第一。

太极神功,神乎其神,得他心通,手掌托雀,雀不能飞。

得杨健侯真传。

六.崔毅士,松沉第一。

先学武式,后入杨门,澄甫师早期弟子,曾单独替师传艺于南方数地,推手善发松沉劲。

七.董英杰,推手第一。

善柔挫之力,功高胆大,擂台赛上,指远打近,以推手斗散手,连胜十场。

听劲极佳,懂劲最好,为澄浦师主要相手。

八.褚桂亭,散手第一。

自幼习武,精形意拳,并八卦掌,入杨门之前即已是散打高手。

九.武汇川,刚猛第一。

自称扬氏首徒,为杨门亨哈二将之一,杨澄甫对练相手。

有弟子张玉,德才兼备。

十.张钦霖,内力第一。

师承两代,技艺最精,门人中胡耀贞最为有名。

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

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

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

杨露禅偷师杨露禅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

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

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

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陈家沟家中做工。

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

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

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

久而久之,竟有所得。

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赴京授拳杨式太极拳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

第一代的祖师是杨露禅1799——1872,他是从温县陈家沟学习了太极拳的真功夫后应亲戚武汝清1804—1887、时任清刑部奉天司主事、四川司员外郎、花翎二品衔的邀请,率次子杨班侯1837—1892、季子杨健侯1839—1917到北京教拳。

杨班侯时任清军旗营武德骑尉衔、戴蓝翎因在北京打了洋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敢再留用。

杨少侯杨露禅艺成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

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

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

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

杨露禅为何成为皇室御用太极师

杨露禅为何成为皇室御用太极师

杨式太极的祖师为杨露禅,他学拳时未有拳名,人觉此拳软绵绵,就称之为“绵拳”、“十三式”。

后杨在北京成名,称之为“太极拳”。

光绪皇的帝师翁同龢见过杨露禅比武说:“杨进退闪躲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或太极之浑圆一体也。

”送对联于杨:“手捧太极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雄。

”太极拳之名遂不胫而走。

杨露禅为河北广平府永年县人,本名福魁,别名禄禅。

清道光年,河北广平府永年城西大街道北药店“泰和堂”(后改太和堂),东主陈德瑚是河南陈家沟人,因社会治安不宁,雇用护院陈云亭,陈本在山东走镖,既为护院,并教店员习武,保店自卫,少年杨露禅及李伯魁乃永年人,得缘陈长兴授以太极拳,杨技成,随陈长兴为保镖,后杨应邀授拳于太和堂,广府望族武禹襄兄弟从学。

晚年,杨父子签盟京都“得胜镖局”,并在北京设帐授徒,将太极拳发扬光大,使永年广府镇成为真正的太极拳发祥地。

杨式太极拳各代重要代表人物

杨式太极拳各代重要代表人物

杨式太极拳各代重要代表人物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杨式太极拳各代重要代表人物打印本文杨式太极拳各代重要代表人物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8创始人杨禄禅杨杨式太极拳是由杨禄禅(1799— 1872)创始,后经祖孙三代人及其弟子们不断丰富发展。

杨禄禅,名福魁,又名福同,字禄禅,“禅”亦作“蝉”。

河北省永年县人。

幼时家贫,约10岁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

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至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杨露禅殷勤伺候,窥习拳艺,功力大进。

陈长兴喜其敏慧,正式收其为徒,尽传己术。

数年后,杨禄禅的拳“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故有“沾绵拳”“软拳”“化拳”之誉。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返回永年,以教拳为生。

武禹襄兄弟三人向他求教。

后经人举荐,杨禄禅到北京教拳'靖朝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

其后任旗营武术教师。

为了适应王公、贝勒的体质和保健需要,杨露禅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去掉发力等难度动作,经过后人努力,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关于杨禄禅的传说很多,现只撷其一。

当时,京师有一富豪张家,延请武术教师教其儿子,禄禅被推荐给张家。

主人见他体格不魁梧,文质彬彬,心中很轻视他,但看在推荐人的份上,只好勉强为他洗尘,同时也把原来请的三位武士叫来作陪。

这三位都是虎背熊腰、赳赳昂昂的彪形大汉,尤其轻视禄禅。

席间主人敬酒问道:“敢问杨武师长于哪家拳法?”禄禅答以“太极拳”。

主人又问:“太极拳不知能击人否?”禄禅性格朴厚耿直,见其有怠慢轻视之意,正色道:“太极拳惟有铁石人不击,凡是血肉之躯,无不可当?”主人因请与三位教师一较身手。

禄禅欣然答应。

然后一同来至庭前院中。

张家所请的三位教师,皆是京中有名的武师,当时都跃跃欲试。

禄禅先告诉他们说:“既然是比武,请不要给我留情,用尽你们的全力攻我要害,死伤都不怪你们,都是我甘愿的。

”一大汉首起直扑,禄禅俟其至举手挥之,其人跌出数丈,头破血流;其余二人一起上前,均败北。

杨氏太极拳介绍

杨氏太极拳介绍

杨氏太极拳介绍1. 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以其独特的气质和缓慢流畅的动作而闻名于世。

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和武术传统。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内外协调性,通过动作的流畅和平衡的力量传递来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内力。

2. 杨氏太极拳的历史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五大家族之一,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中国。

它由杨露禅创立,经过几代传承至今。

杨氏太极拳以其舒展流畅的动作和轻灵的步伐而闻名,被誉为太极拳中的精华。

杨露禅是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他将太极拳的传统动作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注重动作的柔和和舒展,强调内力的发挥和身体的平衡。

他的弟子杨班侯和杨少侯继承了他的技艺,并将其传承至今。

3.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杨氏太极拳注重动作的流畅和舒展,以柔和的力量传递和平衡的身体控制为特点。

它的动作缓慢而有力,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内外协调性。

杨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轻灵的步伐:杨氏太极拳的步伐轻盈而有力,注重身体的平衡和灵活性。

步伐的变化和转移是太极拳动作的核心之一。

•舒展柔和的动作:杨氏太极拳的动作流畅而柔和,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

动作的舒展和流畅是太极拳的特色之一。

•内力的发挥:杨氏太极拳注重内力的发挥,通过动作的流畅和平衡来增强身体的内力。

内力的发挥是太极拳的核心之一。

•身体的平衡:杨氏太极拳强调身体的平衡和内外协调性,通过动作的平衡和力量传递来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内力。

4. 杨氏太极拳的套路杨氏太极拳的套路是指一系列的动作组合,用于练习太极拳的技巧和原则。

杨氏太极拳的套路包括了一系列的动作和动作组合,这些动作和动作组合有着特定的顺序和要求。

杨氏太极拳的套路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杨氏太极拳的长套和短套。

长套是杨氏太极拳的主要套路,包含了太极拳的核心动作和原则。

短套是杨氏太极拳的简化版套路,适合初学者练习。

杨氏太极拳的套路动作缓慢而有力,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内外协调性。

韩清民简历

韩清民简历

韩清民简介韩清民,1957年3月生,永年广府南关人,当代永年杨式太极拳标志性传承人。

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总会副主席,邯郸市太极七贤,中国永年杨式非物质传承人,入选中国国际杨氏太极拳大师名人堂。

担任永年杨露禅太极拳学院院长,永年县太极拳协会主席,国家一级辅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辅导员。

他酷嗜拳术,自幼随父亲韩会明(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式太极拳传承人)学习太极拳,尽得家传。

十二岁,始从由上海返籍的傅宗元先生学艺,不久拜师。

恩师重点培养,悉心传授,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随师学拳十七年如一日,拳、剑、刀、杆、推手等技艺无一不精,练就一身纯正的太极功夫。

1994年,傅宗元胞兄,闻名中外的太极拳泰斗傅钟文先生返里授拳,他又拜于门下,谨遵勤、恒、礼、诚师训,刻苦练功,深得大师垂青。

1994年,又赴上海接受傅师单独传授,朝夕受教,两月有余,技艺更精。

傅师故去后,为提高理论水平,拜广府武式名家李迪生为师进行深造。

他没有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造诣非凡,功夫了得,终成一代名家。

1993年,第二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获推手银牌;同年,参加河南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获优秀表演奖。

1995年,担任第三届国际永年太极拳联谊会太极杆200人表演队总教练,同时荣获本届联谊会太极杆表演金牌。

1996年,担任电视连续剧《太极杨无敌》武术指导。

1997年,任北京天安门广府万人太极拳表演永年广府代表队领队,并获表演组织奖;同年,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节获杨式太极剑表演金牌。

1999年,中央电视台为其拍摄的杨式太极拳、剑、刀、杆教学光盘在全国发行。

2003年,创办广府杨露禅太极拳学院,任院长。

2004年,任首届广府太极拳年会总裁判长;同年,应邀参加香港慈善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获得太极拳名师贡献奖。

2005年,代表邯郸市、永年县赴京参加全国魅力名镇评选,演示的太极拳赢得与会者高度赞誉,名震首都。

自2000年始,专心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受聘到外地教拳,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如山东、河南、安徽、北京、浙江、湖南、湖北、广东、辽宁等省。

真正的杨式传人--张钦霖

真正的杨式传人--张钦霖

真正的杨式传⼈--张钦霖前排中坐者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张钦霖先⽣张钦霖(⾮澄甫公外甥张庆麟)河北邢台⼈,幼丧⽗母,15岁到杨家为僮仆。

健侯师祖夜晚出门授挚;张钦霖每每⼿执灯笼跟随,⽿濡⽬染,对太极功夫发⽣兴趣,暗中模仿学习杨⽒⽗⼦武艺。

健侯师祖告⽼封拳之后,亦将张钦霖选为第四代传⼈,代⼦传艺。

张⽒机敏勤勉,获益良多。

1928年,⾃然门杜⼼五门⼈万某在中央国术馆考试名列前茅,欲到杨家⼀试⾝⼿;澄甫公打了通宵⿇将,清晨坐在板凳上闭⽬养神,万某爽然⼤叫: “杨⽼师请教”右拳以⿊虎偷⼼之势,直冲澄甫公前胸,澄甫公速将左臂敷粘于对⽅右臂之上,万某欲进则不能,欲退亦不得脱⾝,⼿臂已被粘住。

此时张钦霖正侍⽴于澄甫公⾝旁,⽴即跃步上前,举右⼿侧掌猛劈万某被粘住之右拳,并且从墙上摘下两把半开⼝之龙泉剑,邀万某决⽃。

万⽒右拳被劈,已握不住剑,狼狈不堪⽽去。

少林前辈刘百川,能将碗⼝粗树⼲⽤腿扫断,⼈称“江南第⼀腿”。

刘⽒曾请求澄甫公传授太极,澄甫公⽈: “太极少林各有千秋,练法殊异,⾜下之铁腿堪称武林⼀绝,不必改习太极,各守门户可也”。

虽未传艺,两⼈相敬如宾。

刘百川听说万某偷袭杨澄甫,勃然⼤怒,遂往杜府登门问罪。

杜⼼五深知万某决⾮刘百川对⼿,故亲⾃出马应战。

刘百川攻势凌厉,杜⼼五退⾄墙⾓,刘百川见杜已⽆退路,飞起⼀腿猛踢,不料杜有轻功,纵⾝跃上两⽶⾼墙说道: “刘兄请上来⽐试”。

刘百川⽤⼒过猛,将腿陷⼊墙内,拔出腿来说道: “杜兄请下来⼀见⾼低!”李景林闻讯,唯恐⼆虎相争必有⼀伤,急忙率领澄甫公的徒孙郑佐平前来相劝。

杜⼼五深知刘百川性格豪爽,急呼万⽒出来拜见师傅。

万⽒⽴即跪下叩头,刘⽒只得罢⼿。

此事在武林传播甚⼴,有⼈以讹传讹,,说澄甫公在晨起洗漱之时,被万某背后偷袭滑倒于地。

张钦霖乃⾝历其境之当事⼈,亲⼝将上述经过情形告知景华师。

兹将事实真相被露于此,以正视听。

澄甫公见张钦霖挺⾝相救,深感此⼈见义勇为。

当晚将张钦霖留下,闭门切磋。

杨氏太极拳传人是谁简介

杨氏太极拳传人是谁简介

杨氏太极拳传人是谁简介杨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中最为重要的派别之一,其国际化传播路径具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环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杨氏太极拳传人。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传人一[牛春明] (1881~1961)杨式太极拳传人。

满族,北京人。

杨澄甫著名弟于之一。

1901年在意大利天主教会福音医院(国施医院)学医,专攻骨科。

1902年拜杨澄甫为师,并得到杨健侯指导,且赐名“镜轩”。

1912年,在中央公园随杨澄甫授掌;1914年,在杨家武馆任助教。

曾一路行医至山西大同、河北石家庄、江西抚州等地寻师访友。

1920年,南下宁、沪、杭,曾在上海哈同路68号设立大极拳馆,后离沪去浙江,授拳于兰溪、水康一带。

1928年,杨澄甫任杭州国术馆教务长,前往助教。

杨澄甫南下上海、广州后,牛继任杭州国术馆教务。

1946年在杭州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杜,经常与当地武术家交流、切磋。

新中国成立后,曾就任于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军区医院、浙江大学。

1956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武术大会,演示太极拳推手功夫,引起广泛关注。

其传人主要有商世昌、潘志诚、顾启欧、瞿文、贺鸣声、丁水德等。

其女牛莜灵在香港撰写《牛春明太极拳》一书,外孙孟宪民1996年在杭州成立春明太极拳馆,继承推广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传人二[丁水德] (1930- )杨式太极拳:传人。

浙江海宁县人。

自幼酷爱武术,13岁开始从峨嵋门著名拳师冯斌练习拳械,后拜杨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高足张桂芳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1950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1956年春,随杨式太极拳名家牛春明学艺,为入室弟子。

虚心好学,精益求精,擅长传统太极拳、剑、刀、椎手、散手对练、太极刀对练、武当对剑及竞赛套路等。

1981年参加浙扛省首届太极拳、剑比赛获一等奖;1986年获浙扛省民间武术表演赛太极拳、剑第一名;同年获全国首届太极拳、剑比赛太极剑第四名;1991年参加浙扛省民间武术表演赛获太极拳械一等奖。

多年来在浙江许多地区传授太极拳,培养了众多学虽,有的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冠军。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到底是谁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到底是谁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究竟是谁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派别。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建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而近来关于杨式太极拳正宗人有了新的怀疑,那么,杨式太极拳的正宗传承人终究是谁呢?杨澄甫出生于 1883 年,到 1917 年其父杨健侯逝世,已经 35 岁了。

依照陈炎林的说法,杨澄甫年近弱冠开始学拳,即从 1899 年起,到 1917 年,拳龄已是 18 年了,这个年纪关于杨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责任来讲,应当是“完好正确”地继承了杨氏拳法的成熟年纪了。

但是,杨澄甫的拳法为何与其父的拳法就不同样呢?莫非是杨健侯没将太极拳传给儿子吗?依照封建社会的传拳理念,这绝不行能!莫非是杨澄甫笨而惰学吗?据陈炎林讲,杨澄甫练拳是绝顶聪颖的天才。

但是事实上,父子两代所传之拳,不论是拳架、练法上,仍是在理法、心法、劲法上的差别,几乎判若两派,这是怎么回事呢?杨澄甫并未继承其祖其父的拳法杨氏太极拳包含本体和应用两大多数内容。

本体指拳架套路,应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破解法。

两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内功。

而内功的训练和培育是靠太极拳的理法、心法和劲法。

杨澄甫终究能否继承了祖辈、父辈的拳法,本文将其父与他的拳架、内功理法、心法和劲法做个比较就清楚了(笔者:杨健侯的拳法,以汪永泉所著《杨式太极拳述真》及其弟子魏树人的著述为准,杨澄甫的拳法以其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及其弟子的著述为准)。

先谈拳架。

杨健侯在京溥伦贝子府教授的拳架是老六路共89 个拳式。

杨澄甫在上海教拳据1925 年第一版的《太极拳术》记录,其拳架共80 个拳式; 1931 年第一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记录的拳架共78 个拳式; 1933 年,杨澄甫将自己创编的拳式定型为 85 个,分三节九个套路,并将此中迅速的技击性招式,改为健身性舒缓动作,遂第一版《太极拳体用全书》。

1 / 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定型”,是杨澄甫给自己创编的拳架套路定型,并不是给杨氏太杨拳拳架套路定型。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2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2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

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2篇第一篇:古老而又神秘的杨式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而其中的老六路是杨式太极拳中十分重要的拳路之一。

目前在社会上,有两位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传承人,分别是李和生和魏树人。

两人虽然传承自同一流派,但其风格和练法却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传承和个人修炼等角度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杨式太极拳的历史背景。

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杨露禅,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学大师。

杨露禅将自己的太极拳教授给了多位弟子,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分支流派,其中就包括了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作为杨式太极拳的核心内容之一,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独特的拳路风格。

从教学传承的角度来说,李和生和魏树人是两位优秀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承人。

他们各自延续了杨露禅的教学传统,并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修炼经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练法。

李和生作为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传承人,注重拳法的流畅和舒展。

他追求太极拳的柔和与慢速,注重身形与力量的协调运用,力求拳路之间的衔接流畅,每个动作都应该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感觉。

李和生在教学中注重规范动作,纠正学员的姿势错误,并注重思考太极拳的哲学内涵。

而魏树人则更注重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他认为太极拳的核心在于内外合一,即将身体的内气和外力相结合,达到柔中带刚的境界。

魏树人强调练习太极拳要注重内劲的积累,通过练习、修炼打造一个稳定和强大的内功基础。

在教学中,他会注重学员发力和呼吸的技巧,教授他们如何通过内功的修炼来提升太极拳的实用性。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因为李和生和魏树人在个人修炼、理解和体悟上存在差异。

每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修炼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长。

而且杨式太极拳作为一个开放的流派,鼓励学习者通过实践去不断探索和修炼。

所以李和生和魏树人在教学传承中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修炼方式有所差异是正常的现象。

一代宗师杨露禅和杨式太极拳

一代宗师杨露禅和杨式太极拳

一代宗师杨露禅和杨式太极拳作者:李庶铭来源:《少林与太极》2009年第03期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福魁(1799—1872),字露禅,出身于河北广平府永年县城南关的一个农民家庭。

永年县学武之风源远流长,杨露禅从小就学练少林拳。

农闲时,他常在县城西大街一家粮食店打短工。

有一天,一个恶棍闯进粮食店隔壁的太和堂药店,欺侮药店掌柜陈德瑚不是本地人,硬要廉价购买他的珍贵药材,还一边骂,一边要挥拳动武。

只见陈德瑚把手一举,那恶棍随即跌倒在街上。

杨露禅一见十分惊奇,过几天就向陈德瑚讨教拳术。

陈德瑚起先总是含糊推辞,后来见杨露禅为人忠厚、满腔热忱,才向杨露禅介绍说:“本人是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人,那儿有很多人学练太极拳,也叫沾绵拳。

我的师父是同族的陈长兴,他的拳术才是天下第一!”杨露禅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即托陈德瑚介绍,到河南,陈家沟拜了陈长兴为师。

杨露禅在陈长兴的指导下,不分寒暑刻苦磨炼。

6年后,他带着出众的拳术回到家乡。

当时永年县学拳的人很多,其中有个颇负盛名的人扬言:“露禅学艺回来了,我要请教一番!”后来双方比试了一下,杨露禅被对方击败。

但杨露禅不甘失败,发奋再往陈家沟学艺,又刻苦学了6年。

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时,正好过年,附近的邻居借贺年之际与杨露禅较量,都没人能胜他。

大家都说:“露禅这次真学到本事了!”当地一个姓武的官宦人家,有一位曾和陈家沟人有亲戚关系,也学了各种拳术。

他听说杨露禅回家,提出要与他比试一下,结果两人不分胜败。

杨露禅觉得自己还是不行,于是三进陈家沟,随陈长兴又学了3年。

杨露禅为学太极拳之真传,三进陈家沟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陈长兴,陈长兴在暗暗试探并考验了杨露禅的学艺意志和为人品质之后,终于将他的一身真功夫教给了杨露禅。

又过了两年,陈长兴对杨露禅说:“你可以回去了!这次回去可没人敢招惹你了!”杨露禅一回到家乡,人们都来看他与别人交手,不知怎么的,只见他一拱手就把对手拱到身后去了。

于是大家都说:“杨露禅真的把货办来了(意即学到了真功夫)!”杨露禅先后三进陈家沟学拳18年,学到了陈长兴的真功夫后并不满足,自己又不断钻研和苦练,终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成为当地的著名人物。

?扎西——用心血谱写大爱,用生命唱响太极

?扎西——用心血谱写大爱,用生命唱响太极

扎西——用心血谱写大爱,用生命唱响太极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当代著名太极拳推广者、赵斌宗师亲传弟子扎西于2019年1月3日(戊戌年十一月二十八)上午10点42分因病逝世,享年88岁。

天堂多了一位恒专不骄的太极大师,人间少了一位德艺双馨的慈祥老人。

扎西老师,藏族,1932年11月25日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

传统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我国第一位藏族太极拳家、是将传统杨氏太极拳传到西藏和咸阳第一人。

咸阳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的创始人兼总教练,是学会永远的会长。

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副会长。

扎西老师怀着着对太极拳文化深深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并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在耄耋之年,仍旧每天接待和传授各地慕名而来的学拳者。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成为她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只要一口气尚在,她依旧会默默地耕耘在太极拳的传播和普及事业上,造福于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扎西老人最初学习太极拳,确实富有传奇色彩。

1959年她作为农牧区代表,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

同年又作为农牧区先进妇女代表,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60年她随丈夫赴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工作。

1970年因患肺癌,被锯断三根肋骨,切除2叶右肺,失去了半侧肺的功能,而仅有的一叶右肺也因术后粘连,失去功能。

医生下结论,她只能再活上5到10年。

她不适应高原上稀薄的空气,被迫住到西安疗养。

她丈夫因为工作特殊,一时还无法调动,当年交通不方便,回来一趟要走上十多天。

扎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做一点事就累得气喘嘘嘘的,透不过起来。

她觉得自己往后去是家庭的沉重包袱,曾绝食几天,想一死了之。

但想到亲人失去她时的痛苦,还是选择了艰难地留下来。

古话说:“人不该死必有救。

”扎西有个好邻居,叫王印琳。

他告诉扎西,“你不能老是在家里睡着,兴庆公园门口有一位老拳师在授徒,听说太极拳能治好不少病人,我帮你引进引进吧!”在王印琳连劝带拉下,扎西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到了公园门口,早已疲惫不堪了。

崔仲三先生中国武术八段

崔仲三先生中国武术八段

崔仲三先生中国武术八段,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传统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北京永年太极拳社社长。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中国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崔仲三先生1948年出生在北京太极拳世家,4岁起就跟随祖父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至今已60余年。

祖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的入门弟子,杨露蝉门下第四代主要传承人之一,德高望重,技艺精湛。

崔仲三先生幼年得祖父教诲,全面继承了传统杨式太极拳、械、推手等技艺,也继承了其祖父拳架“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刚柔相济、意在其中”的风范,深谙杨式太极拳之奥妙。

崔仲三先生一直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与传播,是中国太极拳标准教学及康复应用课题组研究员,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1985年任全国工人运动会开幕式太极拳剑表演的总教练;1990年任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中方太极拳表演教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1200人的太极拳展示教练;2009
年北京市4万人共武太极拳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中担任展示团队总教练;2013年荣膺“中华武术30年最具武术影响力人物奖”;2015年在中印两国总理共同出席“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中,任中方太极拳团队表演总教练并受到亲切会见与交谈;“2016年度传统武术十大名师称号”、“中华武术名家讲堂金牌教练称号”、“最具武术影响力人物奖”;2019年荣膺“中国太极拳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撰写出版10余部专著及教学光盘。

几十余次应邀海外传授太极拳。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到底是谁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建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而最近对于杨式太极拳正宗人有了新的质疑,那么,杨式太极拳的正宗传承人究竟是谁呢?
杨澄甫出生于1883年,到1917年其父杨健侯去世,已经35岁了。

按照陈炎林的说法,杨澄甫年近弱冠开始学拳,即从1899年起,到1917年,拳龄已是18年了,这个年龄对于杨氏太极拳承上启下的责任来讲,应该是“完整准确”地继承了杨氏拳法的成熟年龄了。

可是,杨澄甫的拳法为什么与其父的拳法就不一样呢?难道是杨健侯没将太极拳传给儿子吗?依据封建社会的传拳理念,这绝不可能!难道是杨澄甫笨而惰学吗?据陈炎林讲,杨澄甫练拳是绝顶聪慧的天才。

然而事实上,父子两代所传之拳,无论是拳架、练法上,还是在理法、心法、劲法上的差异,简直判若两派,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澄甫并未继承其祖其父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包括本体和应用两大部分内容。

本体指拳架套路,应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破解法。

两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内功。

而内功的训练和培养是靠太极拳的理法、心法和劲法。

杨澄甫究竟是否继承了祖辈、父辈的拳法,本文将其父与他的拳架、内功理法、心法和劲法做个比较就清楚了(笔者:杨健侯的拳法,以汪永泉所著《杨式太极拳述真》及其弟子魏树人的著述为准,杨澄甫的拳法以其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及其弟子的著述为准)。

先谈拳架。

杨健侯在京溥伦贝子府教授的拳架是老六路共89个拳式。

杨澄甫在上海教拳据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记载,其拳架共80个拳式;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记载的拳架共78个拳式;1933年,杨澄甫将自己创编的拳式定型为85个,分三节九个套路,并将其中快速的技击性招式,改为健身性舒缓动作,遂出版《太极拳体用全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定型”,是杨澄甫给自己创编的拳架套路定型,并非给杨氏太杨拳拳架套路定型。

据魏树人大师所著《太极拳内功理法》之《拳苑记事》里披露,汪永泉大师在向杨健侯学拳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坚持杨健侯所传的老六路拳架及其练法,并将其一并传给京都一脉的众多弟子。

这种拳架及练法与杨澄甫定型拳架及练法根本不同。

由此可见,杨澄甫的拳架本体与其父杨健侯的拳架本体根本没有传承关系。

确定传承人,不应该从形式上认定,只注重名份,更重要的是看他继承了谁的拳理拳法。

这是实质上的内容。

从汪永泉所传授的拳架本体和应用来看,他已经继承了杨露禅、杨班侯、杨健侯两代人的拳理、心法和劲法,并且在劲法上,从学习杨少侯劲法经验和自己揉手实践的结合上,又作出了重大贡献。

太极拳界近五十年来普遍认为,杨氏太极拳到了杨澄甫第三代,才趋于完善成熟。

“三代研习而定型”这种说法,实质上是认为这两代人的拳法是不成熟的,从而否定了杨露禅、杨班侯、杨健侯父子两代人的研习成果。

我们应当破除迷信,求真务实,从对宗师的迷信中解脱出来。

杨澄甫不是杨氏太极拳第三代正宗传承人,就是笔者不讲,也总会有别人去讲的。

陈炎林早在1943年就说过:杨澄甫“年将弱冠,才开始从父学拳。

父在世时,并未深研拳中奥妙,父亲去世后,顿起觉悟,日夜苦练,终负盛誉。

其各种功夫自研而得。

”陈炎林在那时只是讲得含混,没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