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76b72e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7.png)
初二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 10^3m,1dm=10^- 1m,1cm = 10^-2m,1mm=10^-3m,1μ m = 10^-6m,1nm = 10^-9m。
-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 = 60s。
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9b96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a.png)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2.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3.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单位、测量4. 合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衡力的概念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力学解释6.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二、机械能与功1. 功的概念:功的定义、功的单位、功的计算2. 功与能量的关系: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3. 功与力的关系:功率的定义、功率的单位、功率的计算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三、简单机械与杠杆原理1. 杠杆原理:力臂、力矩、平衡条件2. 一类杠杆:力的运算、平衡条件3. 二类杠杆:力的运算、平衡条件4. 三类杠杆:力的运算、平衡条件5. 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力的改变、平衡条件四、压力与浮力1.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定义、压力的计算、压强2. 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3. 浸没体与浮力:浮力与物体的浸没、浮力的应用五、静电学1. 电荷的概念:电荷的性质、电荷的守恒2. 电荷分布:导体与绝缘体的电荷分布、电场的产生3. 静电力:库仑定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4. 静电感应:静电感应的定义、静电感应的应用5. 静电场:电场的概念、电场线、电场强度六、电流与电路1. 电路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开关2. 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流的计算3.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电阻的计算4.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5.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的特点6. 简单电路的分析:电流的分布、电压的分布、电功率的计算七、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3. 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光的折射角与色散4. 光的干涉与衍射:干涉、衍射的定义、干涉、衍射的条件八、声学1. 声的传播:声波的产生、声波的传播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强度、音调、音速3. 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反射、回声的原理4. 共鸣:共鸣的条件、共鸣的应用以上为初二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fd195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01.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热学1.温度:物体的温度是反映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运动程度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测量,单位是摄氏度(℃)或者开氏度(K)。
2.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表示物体间能够传递的一种能量,单位是焦耳(J)。
3.热传递方式:主要有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方式。
4.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了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能量的总量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都是不变的。
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物质中,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2.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相同。
3.折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相同。
4.全反射:当光线从密度高的介质射向密度低的介质的折射角大于90度时,发生全反射。
5.色散: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经过折射后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形成色散现象。
6.光的衍射:光线穿过一个小孔或者被遮挡的物体时,会产生光的弯曲和扩散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力学1.力和它的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力有万有引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等。
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3.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静止时会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会保持偏直线运动状态,直线运动的状态变化是由外力引起的。
4.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受到的净力越大,其加速度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公式为 F=ma。
5.牛顿第三定律:它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电学1.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会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运动,有特定的能级。
2.电流和电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流经的电量,单位是安培(A)。
电荷是电荷的大小,单位是库仑(C)。
3.电压和电阻:电压是两个点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电阻指的是物体对电流流过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优秀8篇)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d13f4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9.png)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带头的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八年级物理,山草香整理分享了8篇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1、电能是一种能量。
如:电灯发光:电能→光能;电动机转动:电能→动能;电饭锅工作:电能→热能。
电能即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电能表(电度表):测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几个重要参数:“220V”:这个电能表应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标定电流为10A,短时间电流允许大些,但不能超过20A。
(例子,不同电能表不同) 50HZ:电能表接在50HZ的电路中使用。
600revs/kwh: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Pt=U2t/R;t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篇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初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总结填空
![初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总结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64c3b5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c.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总结填空一、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5. 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面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6.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7.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
10.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11.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二、热学部分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3.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4.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5.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
6. 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7.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成实像。
5. 凹透镜成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只能成虚像。
6.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四、电学部分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压: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力。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6.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9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3b06f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f.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9篇)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十四篇)
![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十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c3458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9.png)
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十四篇)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1、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1、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反之亦然。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八年级全册知识点物理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理解: 1.w有:与工作目的相关的功2.w总:动力所做的功3.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结果使用百分数表示三类常考机械效率问题: 1.斜面:??注意:1、做功:w=fs 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做功的必要条件,三种不做功的情况)2、知道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遵守的普遍规律。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是对所有机械都普遍适用的原理。
(理想情况:所有方式做功均相等,实际用机械做功都比直接做功多)3、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1)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2)在计算机械效率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名称所表示的意义。
(3)因为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4.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p=w/t=fv)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跟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并由它们的比值决定。
初二 物理 知识点总结
![初二 物理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52cb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0.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运动等。
2.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有方向和大小之分。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力的平衡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这时物体的速度不变,可以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能量1. 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物理量,能够做功。
常见的能量有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
2. 功的定义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位移的距离。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势能有关。
第三章压力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在物体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受到的力称为压强。
压强的大小取决于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的大小。
2. 浮力的特点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大小。
3.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船只的浮力支撑、气球的浮力原理等。
第四章原子和分子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至少两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相连而构成的粒子,常见的分子包括水分子、氧气分子等。
3. 分子热运动分子在物体内不断进行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正是由分子热运动的快慢决定的。
第五章热学1. 热的传导热的传导是由物体内热量相互传递的过程,其传导速率与传热体的材料和距离有关。
2. 物体的热膨胀当物体受到热作用时,其温度升高,体积也会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
3.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有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热辐射传热。
第六章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不会自行弯曲传播。
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
![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3df3e4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9.png)
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1. 基础概念1.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国际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常见物理量的单位换算1.2. 运动和力•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与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1.3. 能量和功•动能、势能的定义和公式•功的定义和单位•能量守恒定律•功率的定义和单位2. 热学2.1. 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的定义和单位•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2. 热量和热传递•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特点•热传递的方式和特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2.3. 物态变化和气体压强•物物理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气体压强的定义和公式•简单气体状态方程3. 光学3.1. 光的传播和折射•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总反射和临界角3.2. 成像和光量测量•成像的类型和特点•球面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烛光定律和光强测量4. 电学4.1. 静电场和电场力•静电场的定义和特点•静电场的产生和性质•电场力的定义和公式4.2. 电路基础和欧姆定律•电路基本元素和符号的含义•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势差•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4.3. 磁感线和电磁感应•磁感线的定义和特点•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和电流表5. 散步运动和简谐运动5.1. 散步运动•受力分析和受力平衡的条件•弹性系数和胡克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5.2.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一般简谐运动的标准形式•振动的能量总结以上是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基础概念包括物理量和单位、运动和力、能量和功;热学包括温度和温度计、热量和热传递、物态变化和气体压强;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和折射、成像和光量测量;电学包括静电场和电场力、电路基础和欧姆定律、磁感线和电磁感应;散步运动和简谐运动则是初步的力学知识。
希望以上知识点的整理能够对大家学习初二物理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b2c9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初二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初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使用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
3、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公式:v = s/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1 m/s = 36 km/h 。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
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 超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物态变化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6bff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8.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 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物体。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压强- 压强的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压强的计算: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壁或底部的压力。
- 大气压: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对物体的压力。
4. 浮力- 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
5. 简单机械-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用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用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
- 斜面:倾斜的面,可以省力地移动物体。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 透镜:能够使光线汇聚或发散的透明物体。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电压: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原因。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8. 电与磁-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4dad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1.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3. 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4.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5. 弹力和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6. 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计算公式7. 开普勒三定律的基本内容二、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4.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5. 扑水板的原理和应用三、波1.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2. 波的类型及其特点3.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测速原理4. 光的产生、传播和反射原理5. 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四、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2. 物质的热传导方式3. 热量与功的关系4. 热量和功的计算公式5. 热量的传递和测量原理6. 物体对热的吸收和释放五、电学1.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2. 电场和电势的特点及其计算公式3. 电流的产生和测量原理4. 电阻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5. 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6. 计算电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六、磁学1. 磁场和磁力的特点2. 磁感线的性质及其应用3. 磁场的产生和测量原理4. 磁性的分类及其特点5. 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的影响6. 磁场的测量方法七、原子物理1.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3. 原子核的组成及其特点4. 放射性和辐射的特点5.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原理6. 物质的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以上就是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a3e2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0.pn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咱们先来说说机械运动。
这就好比物体在舞台上跳舞,位置发生了变化。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可重要啦!尺子是量长度的好帮手,记住单位换算别迷糊。
秒表用来测时间,分清楚时刻和时间间隔,别搞混咯。
- 运动的描述,得选好参照物。
比如说你坐在车里,看路边的树往后跑,那是因为你选车当参照物啦。
- 运动的快慢就看速度。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速度大就跑得快,像飞毛腿一样。
第二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靠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啦。
声音传播要介质,在真空中它可没法溜达。
- 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就是声音的大小,跟振幅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像女生声音尖,音调就高;音色能让你分清是谁在说话,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身份证”。
- 超声波和次声波,前者能帮医生看病,后者可能带来自然灾害。
- 减弱噪声有三条路: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把噪声的“小恶魔”关起来。
第三章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它们之间的变化可神奇了!- 熔化和凝固,固体变液体叫熔化,液体变固体叫凝固。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可没有哦。
- 汽化和液化,液体变气体叫汽化,气体变液体叫液化。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随时都能进行,沸腾得达到沸点还得继续吸热。
- 升华和凝华,固体直接变气体叫升华,气体直接变固体叫凝华,像冬天的霜就是凝华来的。
第四章光现象- 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是它的杰作。
- 光的反射,镜子能反光就是这个道理。
反射定律要记牢,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是个等大、等距的虚像。
- 光的折射,筷子在水里“折断”就是折射搞的鬼。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凹透镜会发散光线。
- 凸透镜成像规律很重要,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正倒、虚实都有关系。
- 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近视眼戴凹透镜,远视眼戴凸透镜来矫正。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e053b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d.png)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基础概念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理量的概念与分类3. 国际单位制与物理量的单位4. 物理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2) 速度-时间图与位移-时间图的关系(3) 速度的瞬时值和瞬时加速度的计算2. 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离心力的计算(3)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计算(4) 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3. 力和运动(1) 力的定义和测量(2) 力的合成和分解(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4) 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5)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6) 弹簧力和胡克定律的概念和计算4. 力和运动的应用(1)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2) 升降机和斜面上的物体的运动(3) 受力分析和力的分解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三、能量与功1. 能量的定义和种类(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功的定义和计算(1) 功与能量的关系(2) 功的单位和功率的计算四、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2) 常见物质的简单性质和变化(3) 物质的热性质和量热2. 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2)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五、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2) 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和应用(3) 镜面的成像规律和光的传播轨迹2.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2) 系统的折射和像的成像规律3. 光的颜色和光的干涉(1) 白光的分光和彩色光的组成(2) 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纹的特点六、电流与电压1. 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2. 电流和电压的定义和计算(1)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测量(2) 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和欧姆定律的应用3.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2) 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电源数量的计算七、电的磁效应1. 磁的基本性质和磁场(1) 磁铁对铁磁物体的吸引和排斥效应(2) 磁场的产生和表示方法2. 电流产生磁场(1) 安培定律和电流的磁效应(2) 电磁铁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3. 电磁感应和发电原理(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2)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八、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和特性(1) 物体振动和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方式和速度2.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听觉效应(1) 频率、波长和声速的关系计算(2) 声音的强度和声级的计算3. 声音的衰减和共振(1) 声音的衰减和反射(2) 共振和声音的倍增效应九、热学基本知识1. 热的传递和热量的度量(1) 热导、对流和辐射的概念和计算(2) 热量的单位和热能转化的实例2. 温度和热量的测量(1) 温标的定义和测量(2) 热量的传递和热平衡的概念3. 物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热膨胀(1) 热力学性质的变化和状态(2) 热膨胀的概念和原理十、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1. 实验设计与实验技能(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2)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2.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 问题的提出和观察的技巧(2) 探究思路和实验方法的选择以上是初二物理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421c9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7.png)
1.运动和力学知识点:-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力的等效性、作用与反作用-动量和冲量:动量定律、动量守恒定律2.压强和浮力知识点:-压强的计算和性质:压强公式、压强的单位、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与海拔、天气的关系-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公式、物体的浮力、物体的浮沉规律3.光学知识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和衍射4.电学知识点:-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和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压和电阻: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欧姆定律、电阻的定义和计算-静电和电磁感应:静电的产生和性质、静电的应用、电磁感应定律5.热学知识点:-温度和热量:温度的计量和转换、热量的传递和计算、热平衡和热膨胀-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的方式、导热系数、黑体辐射和热辐射定律-热力学定律和热效率: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效率的计算6.声学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振动和波动、声音的速度、声音的衍射和干涉-听觉和声学仪器:人耳的结构和听觉、声音的放大和记录、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的特性和计算:音量和音调、声强和声级、共振和声音的放大7.核能与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原子的基本粒子、原子核的组成、能级结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核反应和核能的转化、核裂变和核聚变、核能的应用和问题-放射现象和辐射防护: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辐射的防护和利用、辐射对人体的影响8.环境与资源知识点:-能源与环境保护: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天然资源和人造资源、资源的消耗和保护、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率-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了运动和力学、压强和浮力、光学、电学、热学、声学、核能与原子结构以及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1bf5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b.png)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使用力的合成法则来求合力。
4.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效果1.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方向。
2. 弹簧力: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簧力,弹簧力与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5.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三、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一定关系。
4.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角度不同而分离,形成彩虹。
5. 光的吸收和透射: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被吸收,而遇到透明物体时,会透射。
四、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音调、音量和音色三个基本特性,音调与声波频率有关,音量与声波振幅有关,音色与声波波形有关。
4.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声音的强度与入射声音的强度和障碍物表面的性质有关。
2024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55c8ad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a.png)
2024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电学知识点电流和电量•定义:电流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为安培(A);电量指的是流过导体的电荷,单位为库仑(C)。
电阻和电阻率•定义:电阻指的是导体抵抗电流的程度,单位为欧姆(Ω);电阻率指的是导体长度为1米,截面积为1平方米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米(Ω·m)。
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其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电阻依次接在一起。
•并联电路:其中电流有多条通路,电阻并联在一起。
电能、电功和功率•定义:电能指的是电荷通过电器时所具有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电功指的是电荷通过电器时所做的功,单位为焦耳(J);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为瓦特(W)。
磁学知识点磁感强度和磁通量•定义:磁感强度指的是单位磁极受到的磁场力,单位为特斯拉(T);磁通量指的是磁场通过一定面积的面积之积,单位为韦伯(Wb)。
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定义:洛伦兹力指的是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单位为牛(N);磁感应强度指的是磁场对单位面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所产生的磁通量,单位为特斯拉(T)。
阿尔贝特模型•定义:阿尔贝特模型是用来描述磁性物质行为的模型。
磁性物质内部存在着许多微观的磁偶极子,这些磁偶极子在没有磁场的情况下是无序排列的,一旦外加磁场,它们会排列成一定的方向。
光学知识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值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比值。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色散: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经过物质时会发生折射角不同的现象。
•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的相遇、相加和相消的现象。
光的偏振和光的衍射•偏振:只有振动方向相同的光被视为同一极化状态,否则它们被抽象成两种不同的偏振状态——偏振光和偏振平面,也称为线偏振。
•衍射:光线通过障碍物后,发生了一些弯曲现象,就是衍射现象。
光的成像和色温•成像:成像是指在光学仪器中光线彼此交叉折叠、相应物体在图像面上得到的倒立、缩小的连续图像的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5f21c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d.png)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一) 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 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二)物态变化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② 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 1℃ 同上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7.熔点和凝固点(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9.蒸发现象(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10. 沸腾现象(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1. 升华和凝华现象(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1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fd3f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5.png)
一、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形状或者大小的原因。
2.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位移、改变速度或形状。
4.重力: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力,始终指向地球中心,大小为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5.弹力:物体在悬挂或弯曲状况下所受到的力。
6.摩擦力:物体表面之间相互接触而发生的力。
7.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8.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力÷面积。
二、浮力和密度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3.浮力的条件:物体在液体中浸泡或气体中浸没时受到浮力。
4.密度的概念: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5.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6.密度的应用:通过比较密度大小可以判断物体浮于液体表面、沉没于液体底部还是悬浮于液体中。
三、运动和速度1.速度的概念: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速度的计量单位:米每秒(m/s)。
3.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4.平均速度: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5.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6.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7.动量的概念:物体运动的力量,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速度。
8.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该物体的力乘以作用时间。
四、声音和光线1.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高低音之分,声音由振动产生,传播需要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4.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5.光的特性: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光具有折射、反射和散射等现象。
6.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10^8米/秒。
7.白光的组成: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8.颜色的形成:物体吸收一些波长的光而反射其他波长的光会显现出不同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公式:v= S 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测平均速度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t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五、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弱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七、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第四章光现象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