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作用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

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

——《笑》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作用及练习题

修辞手法作用及练习题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25分)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
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烂。(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0、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21、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2、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
树心。(

2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2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14、骆驼是沙漠之舟。(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
换调子。(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
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
4、夸张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答题模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5、设问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关键词有:像、如、仿佛、犹如、似、一样、好比、是、变成···举例:①月亮像玉盘(明喻)②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

(暗喻)③这些可恨的老鼠,拿走了他家全部的钱。

(暗喻)判断下列是比喻吗?他的性格像他母亲。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作用: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②议论文中,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举例:人比作梅花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

举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3.借代: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那群红领巾从校门口飞了出来!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及试题练习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及试题练习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及试题练习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韦庄的《菩萨蛮》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岳飞的《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葬身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6、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统编版--教师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训练题(含答案)人教统编版--教师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突破: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知识点解析:修辞是一种运用各种特定的表现方式来修饰文字词句,使所要表达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而有力的方法。

在文章中使用修辞手法,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别具韵味。

我们要懂得分析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1.比喻: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答题格式: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2.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什么当作什么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什么。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用: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作用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答题格式: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考题型:1.画线句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在回答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绘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比喻需要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才能构成有效的比喻。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某个对象比作某个事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银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茅屋内清幽的氛围。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这句话并非比喻,而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这句话运用了___,而非比喻。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树叶上雨点的清新柔美,营造出空灵剔透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的过程。

2.拟人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品具有人格化的效果,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某个对象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某个对象的特性。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有没有见过一朵花从春天一直开到冬天?有没有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舞?有没有见过会唱歌的花朵?这些都是鸟儿重新为冬天带来了生机。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关键词有:像、如、仿佛、犹如、似、一样、好比、是、变成···举例:①月亮像玉盘(明喻)②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

(暗喻)③这些可恨的老鼠,拿走了他家全部的钱。

(暗喻)判断下列是比喻吗?他的性格像他母亲。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作用: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②议论文中,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举例:人比作梅花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

举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3.借代: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那群红领巾从校门口飞了出来!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

单句排比 例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复句排比 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1)把动物拟人化。
蜜蜂引路! 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溪水中金鱼悠闲地摇着尾巴游过来。
(2)把植物拟人化。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 花儿随风舞蹈。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具体的运用:
(一)用排比写人
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六、夸张
02
Part One
定义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作用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附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附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附练习题)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对偶)。

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中的浮萍,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2)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解析】【分析】(1)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

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

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据此可知这两句诗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中的浮萍,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这两句是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据此可知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故答案为:⑴比喻(对偶)。

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中的浮萍,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⑵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不畏生死的民族气节。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三讲、语修辞手法的作用小学五年级大部分课文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

那小学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比喻:是用具体浅显、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难懂、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部分构成。

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如《窃读记》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个句子把〃我〃比作〃饿狼〃,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以及看书时的如痴如醉。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的部位、动作、情感和品质等用在物上。

拟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灵动,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能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如《白杨》一课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个句子把白杨当作人来写,把人的精神品质〃坚强〃用在了白杨上,赞美了白杨坚强的品质。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或意思相关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强语势,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白杨》一课的开头〃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气这三个〃没有“构成了一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恶劣环境,反衬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

夸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作用是能够形象具体地描述出事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有时还能增强文章的幽默感。

《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乡桂花的香,像“浸”在里面一样,用词生动而形象。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然后把答案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修辞手法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修辞手法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

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二、方法点拨(一)提问方式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3.这段文字好在哪里4.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二)答题模式例1:怎样理解下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说“知音的传说”可以“发出细微的声响”,又将其比作飓风,发出“咆哮”,将“知音的传说”物化,具象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例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

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指出修辞)。

小学修辞手法及练习题

小学修辞手法及练习题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练习题常见修辞手法介绍。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

既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但有共同的相似点。

作用是:它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1、明喻: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像”“仿佛”“像……一样”、“好像”“犹如”等比喻词。

如: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2、暗喻: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

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3、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比喻和拟人的不同点:1、拟人是仿照人的特征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拟人中,本体必须出现,人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例句: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附相关练习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附相关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
例句: 我渴得嗓子都要冒烟了。 我紧张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句:
荷花,如此的美丽!如此的纯白!如此的亭 亭玉立!
我们喜欢无边无际的蓝天,喜欢变化多端的 白云,喜欢辽阔无比的大海。
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
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 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例句: 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这件衣服是谁的?原来是妈妈的。
反问的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题型: 1.这句(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2.两句比较,哪一句更好,好在哪里?
比喻的作用: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
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 易懂。 例句:
树上的柿子都红了,就像一个个小灯笼。 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拟人的作用: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
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例句: 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夸张的作用: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难道你觉得自己对吗?

修辞手法作用例题

修辞手法作用例题

修辞手法作用例题
以下是一个例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她的笑容如夏日的阳光,在我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火焰。

"
在这段文字中,使用了以下修辞手法:
1. 比喻:将她的笑容比喻为夏日的阳光。

2. 拟人:赋予笑容“燃起了一团火焰”的动作,使其具有人的特质。

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是:
1. 比喻:通过比喻,将她的笑容与夏日的阳光进行类比,传达出笑容的明亮、温暖和积极向上的特点,增强了读者对笑容美好形象的感受。

2. 拟人:通过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将笑容描述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笑容带来的喜悦和活力,增强了读者对笑容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作者成功地给读者塑造了一幅生动而美好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到笑容所带来的正面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专项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作对象)的(特点)。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答题模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作对象)的(特点)。

3、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答题模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说服力,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特点)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4、夸张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答题模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_______ (特点)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5、设问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答题模式:运用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特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答题模式: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发人深思,语气更强烈.7.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错的打×。

(14分)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25分)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14、骆驼是沙漠之舟。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20、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21、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2、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2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2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25、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7分)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设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四、按要求写句子。

(11分)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比喻句)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4、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8、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9、高粱成熟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10、小李的语文成绩是班上最好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11、遵义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改为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5、树叶很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