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质量和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6.1质量的概念与测量;6.2密度的概念与测量;6.3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量筒、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质量的定义与测量:讲解质量的定义,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2)密度的定义与测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讲解密度公式,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2. 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3.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
(2)计算题:应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实验题:设计实验,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与密度。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升。
但在密度公式的应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附录:作业答案1. 填空题: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
-探究物质的密度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特点,并尝试解释这些特点。
-研究浮力与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或资料查询,了解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沉入水底。
4.思考作业:
-思考质量与密度在工程设计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质量与密度在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2.教学重点: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有效结合,进行问题分析。
对于这一难点,我计划采取以下教学设想:
-创设真实的物理情境,如设计一系列与质量、密度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强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如通过图表、公式等工具,帮助学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互动式教学:
-利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
-通过角色扮演,如让学生扮演科学家、工程师等角色,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代入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如力的概念、简单机械等。但在质量与密度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质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密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代数运算、函数关系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实践性教学:
-设计一系列由简到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与密度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质量的定义与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实验用不同物质(如水、盐、沙子等)。
学具:每组一台天平、砝码、尺子、实验用不同物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质量的大小。
2. 讲解:介绍质量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讲解: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7. 例题讲解:讲解与质量、密度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与质量、密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 密度的概念及特性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质量、密度。
(1)一个铁球的体积为50cm³,密度为7.8g/cm³。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质量为500g。
2. 答案:(1)质量:390g;密度:7.8g/cm³(2)质量:500g;密度:1g/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了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体积为20cm³,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ρ = m/V = 2kg/20cm³ = 0.1kg/cm³。
5.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0kg,体积为1000L,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ρ = m/V = 100kg/1000L = 0.1kg/L。
-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认可,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氛围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学生们对于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实验和实例的讲解,他们也能够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6.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质量与密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密度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质量与密度问题。
2. 逻辑推理:培养学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密度、以及它们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计算质量与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等有一定的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两个新的物理量,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去感受、理解它们的含义。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以及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质量与密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质量与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质量与密度公式的推导;质量与密度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质量与密度的本质。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等)、PPT、教学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引发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定义、特性。
同时,讲解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详细内容包括:6.1质量,6.2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6.3密度,6.4测量密度的方法,6.5密度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正确读取天平的测量结果。
3. 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重点:质量的测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物体(如石头、木块、水等)、密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石头和一个木块,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质量更大。
提问:质量是什么?它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2. 教学内容展开(1)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质量的测量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质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是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计算公式为ρ=m/V。
(4)密度的测量演示如何利用密度计测量密度。
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结果。
(5)密度应用讲解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3.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质量和密度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性质。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支铅笔的质量和长度,计算其密度。
作业答案:(1)密度=质量/体积,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自行计算。
(2)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质量和密度。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质量和密度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质量的教学:讲解质量的概念,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电子秤等)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3. 密度的教学:讲解密度的概念,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进行实验演示。
4.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讲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演示。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综合练习,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计算方法的掌握。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天平、电子秤、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2.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图片等。
3. 练习题库:相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介绍,实验演示。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五单元质量和密度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质量和密度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内容1、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
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指导实验: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激发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个体差异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抽象概念的理解:质量与密度是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实验技能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测量需要学生熟练使用天平和相关实验器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学生需要将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与其他物理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是一大挑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态度。
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在课后,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题,重点是对质量与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的练习。
-在实验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交流实验心得,提高实验效率。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质 量 和 密 度(一) 教案 教学设计
质量和密度(一)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2、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测密度,会进行简单的密度计算。
重点: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难点:练习使用天平测质量,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考考点清单一、质量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跟物体的、_____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kg,1t= kg= =二、质量的测量1.常用工具:杆称、台秤、电子称等。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3.天平的使用(1)调平放:将天平放在台上。
调: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幅度一样是,天平平衡。
(2)称量放: 物码,用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时从到,砝码不能调平时,调节标尺上的直到调平平衡。
(3)读数物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加上指示的示数。
三、密度1.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表示。
2.单位:kg/m3或g/cm3;1g/cm3= g/m33.公式:基础检测1.5.0×106mg可能是()A.一头大象的质量B.一名初中生的质量C.一只鸡的质量D.一只燕子的质量2.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熔化成铁水B.一块铜压成铜片C.一块木头带到月球上D.粗糙的铝锭被摩成光滑的圆柱体3.若游码归零前就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则测得物体质量的值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4.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小心把被测的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天平平衡时,左盘的砝码为50g一个,10g一个,游码移到2g的刻度处,则该物体的质量是()A.62gB.60gC.58gD.52g5.某托盘天平的砝码由于使用不当,不注意保养,砝码沾上污垢,并且生锈了。
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所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
(选填“偏Array大”、“偏小”或“不变”)6.如图3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第一章:质量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质量的特性:不变性、守恒定律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秤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质量的直观展示1.4 教学活动引入质量的概念,讲解质量的定义和特性演示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质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变化讨论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制作物品等1.5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章:密度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运用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密度的定义和单位密度的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密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密度的测量工具:密度计、秤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密度的直观展示2.4 教学活动引入密度的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演示密度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的变化讨论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物品、鉴别物质等2.5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章:质量和密度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公式:质量= 密度×体积质量和密度的单位换算关系质量和密度的应用: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鉴别物质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关系的直观展示3.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公式和单位换算关系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和密度的变化关系讨论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鉴别物质等3.5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关系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章: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探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探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4.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方法:比较法、转换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探究的直观展示4.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4.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在制作物品、购物、鉴别物质等方面的应用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在实际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直观展示5.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演示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和密度第六章:质量的测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6.2 教学内容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天平、电子秤、台秤等质量的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质量测量的实际操作技巧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6.4 教学活动讲解不同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演示质量测量工具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练习使用测量工具讨论质量测量结果的误差和精确度问题6.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质量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测量实验评价学生进行质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七章:密度的测量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密度的测量7.2 教学内容密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密度计、阿基米德原理等密度的测量误差和精确度密度测量的实际操作技巧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密度测量工具的使用7.4 教学活动讲解不同密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演示密度测量工具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密度测量实验,练习使用测量工具讨论密度测量结果的误差和精确度问题7.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密度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测量实验评价学生进行密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八章:质量和密度实验设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设计质量和密度的实验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质量和密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验设计的过程8.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演示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8.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实验设计的过程和结果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九章:质量和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和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能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在工程、环境、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质量和密度测量工具和仪器在实际中的应用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质量和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9.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在工程、环境、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演示质量和密度测量工具和仪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讨论质量和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9.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评估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十章:质量和密度综合练习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能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10.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的综合练习题质量和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进行解决10.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讨论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0.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讨论评价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第一章:质量的概念1.1 教学目标理解质量的定义和特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并掌握计算质量和密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器、实验器材、教学PPT等。
2.实验器材:不锈钢球、铝球、弹簧测力计、螺旋测微器、电子天平等。
三、教学过程3.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质量和密度的概念。
3.2 密度的实验测量和计算1.实验引入:将不锈钢球和铝球分别放入弹簧测力计中,通过测力计测量它们分别受到的力,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类似的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密度。
3.密度计算方法的总结:将实验数据汇总,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密度的方法。
3.3 密度的应用1.密度的应用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领域。
2.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密度与物体的选择:以塑料和铁块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密度的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3.4 反思提升1.提问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
2.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课堂作业1.练习题:布置一些计算密度和质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感想。
五、板书设计-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 密度计算方法:密度 = 质量 / 体积- 密度的应用:物体浮沉、物体的选择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和密度的实际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既复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又掌握了计算密度的方法。
另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包括质量、密度概念的引入,测量质量与密度方法的学习,以及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知识,对物体运动、力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新的物理量,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与生活实例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测量质量与密度的方法。
3.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直观地观察与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
2.采用生活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3.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2.教学多媒体:PPT、实验视频等。
3.生活实例素材:日常用品、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如:“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石头和泡沫,石头的重量比泡沫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定义,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个概念。
3. 操练(15分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理解。
《质量和密度》教案
《质量和密度》教案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学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学会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学会在实验中测量。
2. 理解密度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
四、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1)引入活动:通过让学生手拿不同重量的物品来感受物品质量的轻重差别,引发学生对质量的认识。
(2)讲解概念:给出物质质量定义,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3)应用实践:利用天平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
2. 密度的概念(1)实验活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密度的概念并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
(2)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图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基本单位及计算公式。
(3)应用实践:教师布置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并分析得出结论。
3. 应用实例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实例,如建筑工程实践、船舶浮力、汽车美容鉴定等,巩固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情境教学法4. 问题教育法六、教学效果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2. 组内互评:组内互相评价实验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 课堂作业: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计算并完成作业。
七、教学资源实验性用具:刻度尺、扁平板、直尺、密度试剂等多媒体课件:示意图、实验图表等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对于学生的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均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掌握了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复杂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强化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
同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打包4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打包4份)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2.掌握计算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3.运用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材本节课主要针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知识点讲解•引入质量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如称重、秤重物体;•讲解质量的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入密度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水和石头的密度差异;•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学生互动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几个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与答案,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提供实验步骤和记录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互相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总结实验规律。
第二课时1. 讲解应用•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如船只的浮力、气球的升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与同桌分享。
2. 解答疑惑•学生提出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疑问,教师做出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质量和密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观察案例图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1. 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项小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题目,并根据课堂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案、结果分析等内容;•学生互相交换实验报告,进行互评。
第四课时1. 总结与复习•教师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想。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第一章:质量的概念与测量1.1 质量的定义与特性解释质量的定义探讨质量的守恒定律分析质量与物体的关系1.2 质量的测量工具介绍天平和电子秤的使用方法演示质量的测量实验练习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第二章:密度的概念与计算2.1 密度的定义与特性解释密度的定义和公式探讨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分析密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2.2 密度的计算与测量介绍密度的测量方法演示密度的测量实验练习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第三章: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探究3.1 实验一:质量的比较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2 实验二: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第四章:质量和密度的应用4.1 质量的运用探讨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计量等举例说明质量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分析质量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重要性4.2 密度的应用探讨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材料的选取、物体的浮沉等举例说明密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密度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重要性第五章:质量和密度的综合练习5.1 练习一:质量的计算与分析提供一些物体质量的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练习解决与质量相关的问题5.2 练习二:密度的计算与分析提供一些物质密度的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练习解决与密度相关的问题第六章:质量与重力的关系6.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和地球重力加速度探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6.2 质量与重力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质量与重力的关系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第七章:密度的变形实验7.1 密度的变形原理解释密度的变形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探讨密度变形的原因和条件分析密度变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2 密度的变形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密度的变形现象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第八章:质量和密度在科学和技术中的应用8.1 质量在科学和技术中的应用探讨质量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质量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分析质量控制和技术标准的制定8.2 密度在科学和技术中的应用探讨密度在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科学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分析密度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第九章:质量和密度的综合案例分析9.1 案例一:质量的测量和控制提供一个质量测量的实际案例,如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案例中质量测量和控制的方法和技术讨论质量测量和控制对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的影响9.2 案例二:密度的应用和优化提供一个密度应用的实际案例,如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分析案例中密度应用和优化的方法和技术讨论密度应用和优化对产品性能和成本的影响第十章:质量和密度的复习与拓展10.1 复习题提供一些关于质量和密度的复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10.2 拓展活动设计一些关于质量和密度的拓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对质量和密度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质量的定义与特性需要重点关注质量的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掌握质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和应用密度。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等。
测量质量的工具主要有天平和电子秤等。
2.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质量/ 体积。
常用的密度单位有千克/立方米、克/毫升等。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密度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作浮力材料、测定矿物的成分、设计建筑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掌握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电子秤、砝码、体积容器、液体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测量工具、计算器等。
3. 教学资源:教案、PPT、视频、案例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体运动和力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质量的学习:a. 讲解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b.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
c.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3. 密度的学习:a. 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密度的变化。
c.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质量、密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物理《质量和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质量的概念;第2节密度的概念;第3节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第4节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 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测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密度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各种物体(如石头、木块、金属块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天平、量筒、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质量与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关系。
2. 教学质量的测量:讲解质量的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3. 教学密度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引出密度概念,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4. 案例分析: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并计算密度。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 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一金属块,质量为200g,体积为50cm³。
(2)一木块,质量为150g,体积为300cm³。
2. 答案:密度分别为4g/cm³和0.5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拓展延伸:探讨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热胀冷缩等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新人教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单元整体说明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结构: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密度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和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知道质量的单位和性质。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单位和公式,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1、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质量------------------------------------------1课时第二节密度------------------------------------------1课时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第四节密度和社会生活--------------------------------1课时复习和总结--------------------------------------------1课时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第六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课题:质量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关键: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
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
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
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
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
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质量
壱、物体与物质区别?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弐、任务一:看课本108—111 页内容,说说质量的含义、单位及换算,会用天平测质量。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
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位置而变化。
参、知识点聚焦:
四、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
伍、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无关。
检测
1.物体所含的多少叫质量。
国际单位是:(kg)。
还有(g)、
(mg)、(t)。
物体的质量不随、、和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_ 之比叫做
这种物质的密度。
单位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公式ρ=,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3. 1g/cm3 = kg/m3
4ρ
= 物理意义
水
一、反馈练习一
1.下列过程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 一杯水结成冰
B 将一块铁压成铁片
C 把菜刀表面磨光
D 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往太空
2 .下列关于天平操作方法,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
B 测物体质量时,要把被测物体放置在天平左盘上
C 在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发现天平不平衡,可以调动衡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D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二、反馈练习二
1. 某同学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1)请将上表空格处填写完整。
(2)分析实验次数 1 和 2 ( 3
和 4),可得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
比
(3)分析实验次数 可得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
量不同。
(4)由上述实验图像(如图所示),则图象中的图线(a 或b)反映铝块的实验情况,
运用表格和图像描述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此处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
2.甲乙两种金属体积之比为4:5,质量比为3:4,则甲乙密度之比为( )
A 16:15
B 3:4
C 15:16
D 4:3
3.一块质量为158g 的铁体积多大?
kg/m3
(ρ 铁=7.9×103kg/m3)
三、反馈练习三
1.测量盐水的密度
四、综合检测:
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冻矿泉水完全融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 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车胎内的气体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 表示A、B、C 三种物质的质
A.ρA>ρB>ρC, 且ρA>ρ水
B.ρA>ρB>ρC , 且ρA>ρ水
C.ρC>ρB>ρA , 且ρA<ρ水
D.ρC>ρB>ρA , 且ρA>ρ水
3.完成探究报告
4. 一个质量为50g 的烧杯,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00g;若用它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为330g,则该液体的密度多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