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重点知识概括。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些原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历史、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基础,它认为事物是具有对立面和斗争的统一体,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是连续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和演进中。

这种认识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问题,把握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等。

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另外,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强调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原则,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历史、把握时代脉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重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重点整理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论述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四.论述普遍联系主要内容。

(分析题)1.联系是指事物内容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版教材重点)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教材知识点整理(新版教材重点)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40 年代中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了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它们的代表人分别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4.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同时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经济学巨著《资本论》标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形成。

6.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7.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10.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内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内容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2)恩格斯3)黑格尔4)费尔巴5)亚当*斯密6)大卫*李嘉图7)空想社会主义:1)昂立*圣西门2)沙尔*傅里叶3)罗伯特*欧文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俄国:帝国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列宁2)中国:(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I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Ii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2)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解放全人类(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建议真理和发展真理。

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1、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时间(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1)人类社会(2)世界观&方法论(3)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4)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5)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①物质和精神和着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②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①历史唯物主义②历史唯心主义(7)有神论&无神论(8)辩证法&形而上学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2)旧唯物主义哲学(3)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意识(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马基吐血整理

马基吐血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P4-13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P4-62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8-11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实践活动发展P11-13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3-19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2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体现P15-19(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3)重要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P19-241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P19-232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P28-44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9-30哲学基本问题P292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32(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31(2)意识的概念、发展阶段、本质P31(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2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34(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P33(2)运动与静止P33(3)时间和空间的概念P33(4)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P34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5-391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37(1)实践的基本特征P35(2)实践的基本形式P36(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372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39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体现P39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P39-441 规律及其客观性P402 意识的能动作用P413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P42-43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P44-52(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P44-471 事物的普遍联系P45(联系观)2事物的永恒发展P45-46(发展观)(1)发展的含义与实质(2)新事物与旧事物3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P47-52(矛盾观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49(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51矛盾的共性与个性P50(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及相互转化P51-524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相互转化P51-52(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2)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改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52-60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认识与实践P64-73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64-67(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P64主体、客体、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6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67-69(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回答)(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7(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7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69-73(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P69-711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2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合理性认识辩证联系4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的基本条件(二)从认识到实践P71-731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2 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三)认识运动的不断重复和无限发展P7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P73-78(一)真理的客观性P73(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74(三)真理与谬误P77二、真理的检验标准P78-80(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二)实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79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P80(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P84(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P85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87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P891 创新2 重视理论创新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P95-113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101(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P9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1-106(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P101(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104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P106-110(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P1061国家政权、国家、国家的实质、国家消亡2国体和政体(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P106-110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P110(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110(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111(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P112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3(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P114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14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16(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P117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18(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P119(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P120(五)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P121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21 改革2社会主义改革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3-127(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P124(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6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P128-137一、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128-134(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P128(英雄观和群众观)(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P129(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四)人们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P131(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P134(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P134(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P135(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P135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意思优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P140-154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40-143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P1402 资本的原始积累P141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P142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4-1521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P1442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P145(1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价值量的决定P147(1)价值量的决定(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4)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密切联系4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P1485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48-150(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6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50-15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P152-154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522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P154-180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156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P155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1571 所有制和所有权P156(1)生产资料所有制(2)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2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P158-172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P158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的过程)(3)可变资本、不变资本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P160-163绝对随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3 资本积累P163-166(1)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性总结。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发展具有矛盾性和规律性,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3.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社会主义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远景等重要内容。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等。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工农联盟、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等。

第四章: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 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及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及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 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集合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集合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集合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

2、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的主要特征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部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思维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的本质和作用等。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相互关系、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等。

3、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基础,它包括:矛盾、对立、否定、转化等概念和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要包括:阶级的概念、阶级关系的性质、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等。

5、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方法等。

三、重点章节概述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等。

它是理解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2、第二章唯物论本章主要阐述了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规律。

理解和掌握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

3、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本章主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包括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等方面。

4、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本章主要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基础,理解和掌握它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3、三本书代表性?①1844年8月底《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②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③《资本论》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一生的两大伟大发现。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指导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的体现,是党的行动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

4.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等基本原理,它关注的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教材,共分为十章,下面是每章的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对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等的分析和阐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以及对物质世界、意识世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⑴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

⑵就发展着的理论体系而言,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又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条件·工人运动的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人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主观条件4、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⑴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的重要思想养料⑵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的重要的理论来源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具有实践性、彻底性、严整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上的。

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当然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1: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二、产生和发展p4-13:(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阶级实践基础(二)马克思继承和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崇高的社会理想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1.1: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哲学的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其他思潮&马恩诞生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6)马哲的解答(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1)运动&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1)实践的基本特征2)实践的具体形式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1)把握两大方面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一)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赖与人的意识,意识受规律支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p41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1)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2)发挥能动的注意点3)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的趋势&人民的愿望§1.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p441)联系的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2)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p451)发展是上升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2)发展是一个过程——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的广延性的交替3)人类社会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矛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的内容&永恒发展的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 1)同一性和斗争性2)相互联系&作用&性质3)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斗争性…………………………..5)和谐是矛盾的特殊形式(二)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矛盾,(非)根本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统一(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p51度的概念;质量辩证(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周期)前进行&曲折性的统一§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p53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一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工具p54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辩证思维方法p57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p6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认识&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p641)实践的定义2)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表现方面;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7(二)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的特点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的周期)(一)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二)从认识到实践p711)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飞跃的条件(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72飞跃的综合(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造成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主观&客观,认识&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2.2: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唯物论p73客观性的原因;形式的主观性;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有差别,不都是真理)(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p741)绝对性的含义2)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辩证统一(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4)阐发: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无限绝对)&非至上性辩证统一(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是否符合)p77 1)对立统一(互相转化)2)真理发展的规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81)实践检验的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2)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指导非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不确定性p791)确定性(唯一性)2)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p801)实践的真理&价值尺度(成功的实践是二者的统一)2)价值的定义3)价值的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84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的作用2)价值观3)当代中国(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p85§3.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代中国)p87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一)两种历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社会存在定义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社会意识定义4)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p97政治法律思想(核心、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辩证统一(+社会意识的依赖性)p986)社会意识的独立性p997)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p1008)“划分”与“归结”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1(一)生产力&生产关系p1011)生产力定义2)生产力基本要素(+科学技术)p101-102劳动者highlight p1023)生产关系p102广义、狭义生产资料所有制p103生产关系是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不是物,“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的形式,不是物,是生产关系4)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p103(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104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1)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 aspects)p104生产关系反作用(2情形)2)相互作用(矛盾运动)3)矛盾运动的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1061)经济基础(把握两点)2)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国体与政体p108(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p108决定和反作用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矛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110-1111)整体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2)局部多样性3)统一、多样辩证统一(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1111)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性)的结果(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子)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p112 §3.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两个)p114(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14-115根本动力的表现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阶级斗争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p1171)阶级的定义2)阶级斗争的定义(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181)阶级斗争表现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作用的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革)3)阶级斗争的历史性、局限&无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p119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与根源p120(五)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p121改良作为革命的补充手段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21)改革的定义&其与革命区别2)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3(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将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p124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科教兴国(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6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科技的态度§3.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p128(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p1291)现实的人2)劳动是基本的人的活动3)人的现实本质——人是社会的人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认识和把握个人&群体(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立足整体2)历史必然3)人与历史不同层次(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p131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人民=主体的表现(见p131)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创造历史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的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p134(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p134杰出人物、反面人物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p135出现必然,作用偶然正or反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p135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实则也是联系(历史背景)和发展(不断变化)的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p140(二)资本的原始积累p140-141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土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43利用劳动者&农民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p1441)自然经济的对立物2)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二)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p1451)商品二因素的定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二因素对立统一3)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4)二重性对立统一(三)价值量的决定p14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单、复杂劳动的影响(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p148货币产生的阶段基本职能分化为两极,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481)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现3)消极作用(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501)定义2)为何称为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人占有vs.生产社会化):被取代的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52奠基剩余价值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1)界定生产性劳动(新老界定及原因)2)科技、管理人员的劳动(总工人)3)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创造是分配的基础&前提但分配首先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p155(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和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劳动力的价值&使用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3)购买的是劳动力而非劳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和所有权p156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联系&区别(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1)历史上不同的剥削制度2)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的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p158 1)剩余价值来源(生产过程)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要素&特点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4)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是物,社会关系5)不变、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6)剩余价值的本源&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p160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过程)*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资本积累定义2)再生产——目的3)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的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生产p1661)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循环条件3)资本周转&影响快慢的因素4)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流通两大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社会在生产条件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70矛盾的内容&三个表现矛盾的尖锐化不能避免(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危机与相对过剩2)危机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矛盾)3)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4.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职责p173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的进步&本质的剥削(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进步性&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p179(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p17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p1841)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和自然的垄断2)垄断定义3)产生垄断的原因4)垄断组织形式(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851)垄断加剧竞争的原因及竞争形式2)垄断竞争的特点(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6(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p1871)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垄断利润的来源3)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高价、垄断低价4)垄断价格的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作用p1881)定义2)发展阶段3)产生原因(非偶然)4)形式5)国家垄断的积极作用6)局限性(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p1921)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2)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人&国家)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的输出内容3)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4)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5)经济组织6)影响&局限(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95五个基本特征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p196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生产、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p198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工)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p198§5.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p200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资本占有的社会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p201(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p202资本家地位&作用;高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四)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p203(五)政治制度的变化p203-204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本质:(一)新变化的原因:p204科学技术;工人斗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二)新变化的实质p206§5.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历史地位p2071)巨大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不能消除3)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过渡性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p210 原因(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213 原因上一页下一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它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构想。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阶级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好方式。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革命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中,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以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国家社会形态的分析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对这三个要素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演进。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特定的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阶级关系。

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国家社会形态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突出了国家的阶级性、暴力性和历史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具有维护资产阶级剥削制度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推翻旧社会的必要性,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强调要解放生产力、消除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实现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论框架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描述和分析,更是对社会现象的解读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这一概论知识框架的梳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阶级斗争的本质和国家的作用,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概论框架的应用不仅限于学术研究领域,更是我们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和改造的指南。

在当今世界,面临着日益加剧的阶级和国际矛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架,批判地分析当今社会的实际问题,为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5.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和历史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剩余价值论及其理论内容。

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内涵。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特征;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和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1. 唯物辩证法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课程,它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方向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论、革命论、革命策略与手段、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

5.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取解放和幸福,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不断运用它们指导我们的实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第一章的重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指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一、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p1-3二、产生与发展p4—13:(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得条件与基础ﻫ阶级实践基础(二)马克思继承与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得鲜明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一)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二)鲜明得政治立场(三)重要得理论品质(四)崇高得社会理想四、自觉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得指南第一章世界得物质性及其规律§1、1:物质世界与实践一、物质世界得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哲学得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其她思潮&马恩诞生ﻫ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3)对于基本问题得回答4)社会历史观得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6)马哲得解答(二)物质得客观实在性:p30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得物质统一性:p321)运动&物质ﻫ世界就是物质得,物质就是运动得,运动就是有规律得,规律就是可以被认识得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2)绝对得运动,相对得静止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得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哲之前得物质观5)社会得物质性表现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一)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得物质活动p351)实践得基本特征2)实践得具体形式3)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得本质p371)把握两大方面ﻫ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ﻫ人类社会得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社会生活得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一)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得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1)规律得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赖与人得意识,意识受规律支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二)意识得能动作用——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p41ﻫ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得辩证统一p421)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ﻫ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一得基础2)发挥能动得注意点3)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ﻫ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得趋势&人民得愿望§1、2:事物得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发展得普遍性(一)事物得普遍联系p441)联系得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2)善于分析事物得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二)事物得永恒发展p451)发展就是上升得,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得原因2)发展就是一个过程—-时间上得持续性&空间得广延性得交替3)人类社会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得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得实质&核心;矛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得内容&永恒发展得动力(一)矛盾得统一性&斗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p47 1)同一性与斗争性2)相互联系&作用&性质3)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4)斗争性…………………………、、5)与谐就是矛盾得特殊形式(二)矛盾得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ﻫ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矛盾,(非)根本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统一(三)事物发展过程中得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p51度得概念;质量辩证(四)事物发展过程中得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否定与否定之否定(周期)ﻫ前进行&曲折性得统一§1、3:唯物辩证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科学得认识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就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得统一p53ﻫ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一ﻫ发展得必然性与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二)唯物辩证法就是伟大得工具p54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辩证思维方法p57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p60第二章认识得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认识&实践:一、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一)实践与认识得主体&客体p641)实践得定义2)认识得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主客体得相互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得决定作用p65ﻫ表现方面;认识对实践得反作用(理论就是认识得高级形式)二、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能动反映(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得不同回答p67(二)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得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得特点三、认识运动得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得周期)(一)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二)从认识到实践p711)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飞跃得条件(三)认识运动得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p72飞跃得综合(认识过程得反复性&无限性;螺旋式得曲折上升运动)ﻫ造成反复性&无限性得原因主观&客观,认识&实践得统一就是具体得、历史得§2、2:真理与价值一、真理得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一)真理得客观性—-唯物论p73 客观性得原因;形式得主观性;一元性(对于特定得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有差别,不都就是真理)(二)真理得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p741)绝对性得含义2)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辩证统一(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4)阐发:人得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得至上性(无限绝对)&非至上性辩证统一(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就是否符合)p77 1)对立统一(互相转化)2)真理发展得规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二、真理得检验标准(一)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p781)实践检验得理由(真理得本性与实践得特点)2)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得理论(指导非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得标准得确定性&不确定性p791)确定性(唯一性)2)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就是社会得、历史得实践三、真理与价值得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p801)实践得真理&价值尺度(成功得实践就是二者得统一)2)价值得定义3)价值得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得功能与树立正确得价值观p84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得作用2)价值观3)当代中国(四)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得辩证统一p85§3、3:认识与实践得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当代中国)p87二、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一)两种历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社会存在定义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社会意识定义4)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p97政治法律思想(核心、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辩证统一(+社会意识得依赖性)p986)社会意识得独立性p997)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p1008)“划分”与“归结"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得规律p101(一)生产力&生产关系p1011)生产力定义2)生产力基本要素(+科学技术) p101—102劳动者highlight p1023)生产关系p102ﻫ广义、狭义ﻫ生产资料所有制p103生产关系就是生产中人与人得关系,不就是物,“可这些关系总就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得形式,不就是物,就是生产关系4)历史上占统治地位得生产关系p103(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矛盾运动p104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1)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 aspects) p104生产关系反作用(2情形)2)相互作用(矛盾运动)3)矛盾运动得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得规律:(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1061)经济基础(把握两点)2)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国体与政体p108(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运动p108ﻫ决定与反作用ﻫ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ﻫ矛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得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得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二)社会形态更替得统一性与多样性:p110-1111)整体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2)局部多样性3)统一、多样辩证统一(三)社会形态更替得必然性与人们得历史选择性p1111)必然性:ﻫ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性)得结果(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子)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得前进性与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p112 §3、2:社会历史发展得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两个)p114(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14-115根本动力得表现二、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得作用(一)阶级&阶级斗争就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得社会现象p117ﻫ1)阶级得定义2)阶级斗争得定义(二)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发展得直接动力p1181)阶级斗争表现基本矛盾2)阶级斗争作用得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革)3)阶级斗争得历史性、局限&无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得阶级分析法就是认识阶级社会得科学方法p119(四)社会革命得实质与根源p120(五)革命对社会发展得巨大作用p121ﻫ改良作为革命得补充手段ﻫ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221)改革得定义&其与革命区别2)改革在历史发展中得重要作用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4)社会主义社会得改革就是一场伟大得改革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p123(一)科学技术革命就是推动经济将与社会发展得强大杠杆p124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得影响科教兴国(二)科学技术得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6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科技得态度§3、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得作用一、人民群众就是历史得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 p128(二)现实得人及其活动就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得前提p1291)现实得人2)劳动就是基本得人得活动3)人得现实本质-—人就是社会得人ﻫ现实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ﻫ从一定得社会关系中认识与把握个人&群体(三)从社会历史得整体联系与具体过程中认识与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立足整体2)历史必然3)人与历史不同层次(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得决定作用p1311)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历史得主体,就是历史得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生产得劳动群众&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ﻫ人民=主体得表现(见p131)2)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物质财富得创造者3)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精神财富得创造者4)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5)创造历史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无产阶级政党得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得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得作用(一)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p134(二)历史人物在历史得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得作用p134杰出人物、反面人物ﻫ不能决定与改变历史发展得总进程与总方向(三)从必然与偶然得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得历史作用p135ﻫ出现必然,作用偶然正or反取决于就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得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得意愿(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p135ﻫ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实则也就是联系(历史背景)与发展(不断变化)得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得形成及其本质§4、1:资本主义得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得商品经济得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p140(二)资本得原始积累p140-141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土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形成p143利用劳动者&农民二、以私有制为基础得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得历史条件p1441)自然经济得对立物2)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二)商品得二因素&劳动得二重性p1451)商品二因素得定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二因素对立统一3)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4)二重性对立统一(三)价值量得决定p146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得影响ﻫ简单、复杂劳动得影响(四)价值形式得发展与货币得产生p148货币产生得阶段ﻫ基本职能ﻫ分化为两极,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481)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得作用表现3)消极作用(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p1501)定义2)为何称为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人占有vs、生产社会化):被取代得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意义(一)劳动价值论得理论与实践意义p152ﻫ奠基剩余价值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认识p1531)界定生产性劳动(新老界定及原因)2)科技、管理人员得劳动(总工人)3)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得认识创造就是分配得基础&前提但分配首先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一)劳动力成为商品得基本条件p155(二)劳动力商品得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劳动力得价值&使用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因为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源泉)3)购买得就是劳动力而非劳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与所有权p1561)经济意义上得所有制2)法律意义上得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联系&区别(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1)历史上不同得剥削制度2)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得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生产剩余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一)剩余价值得生产过程与资本得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得作用p158 1)剩余价值来源(生产过程)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生产物质资料得劳动过程得要素&特点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得生产过程4)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得价值,不就是物,社会关系5)不变、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6)剩余价值得本源&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二)剩余价值生产得两种基本方法p160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过程)ﻫ*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资本积累定义2)再生产——目得3)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ﻫ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得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生产p1661)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循环条件3)资本周转&影响快慢得因素4)社会总资本得再生产&流通ﻫ两大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ﻫ社会在生产条件ﻫ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得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得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70矛盾得内容&三个表现矛盾得尖锐化不能避免(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危机与相对过剩2)危机得可能性&根本原因ﻫ基本矛盾就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得矛盾)3)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生产得周期§4、3:资本主义得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得职能&职责p173ﻫ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得观点——形式得进步&本质得剥削(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ﻫ进步性&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得态度二、资本主义得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得形成p179(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得本质p17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得历史进程:§5、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得形成: p1841)生产集中、资本集中与自然得垄断2)垄断定义3)产生垄断得原因4)垄断组织形式(二)垄断条件下竞争得特点p1851)垄断加剧竞争得原因及竞争形式2)垄断竞争得特点(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6(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p1871)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垄断利润得来源3)垄断利润得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高价、垄断低价4)垄断价格得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二、垄断资本主义得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形成&作用p1881)定义2)发展阶段3)产生原因(非偶然)4)形式5)国家垄断得积极作用6)局限性(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得扩展p1921)世界扩展得经济动因2)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人&国家)ﻫ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得输出内容3)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4)国际垄断资本得形成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5)经济组织6)影响&局限(三)垄断资本主义得实质p195ﻫ五个基本特征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一)经济全球化得表现p196ﻫ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生产、全球化生产体系得形成与建立)ﻫ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得动因p198ﻫ科学技术得进步&生产力得发展--基础跨国公司得发展--适宜得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工)ﻫ各国经济体制得变革(三)经济全球化得后果p198§5、2:当代资本主义得新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得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得变化:p200ﻫ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ﻫ资本占有得社会化↑(二)劳资关系与分配关系得变化p201(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得变化p202资本家地位&作用;高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四)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得变化p203(五)政治制度得变化p203-204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得原因&本质:(一)新变化得原因:p204科学技术;工人斗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二)新变化得实质p206§5、3:资本主义得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一、历史地位p2071)巨大得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不能消除3)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过渡性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得历史必然性(一)资本主义得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p210ﻫ原因(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是一个长期得历史过程p213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