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宋词赏析

合集下载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下面为大家带来李清照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永遇乐〔南宋〕李清照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品赏析】《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李清照是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本刊第一期对她的生平有过简要的介绍),她的早年生活比较安定舒适,作品也多写婚后的生活,尤其是同她丈夫赵明诚短期分离时的“离愁别苦”,这些作品感情真挚,形式优美,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内容则大都局限在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

到她四十四岁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她同赵明诚一起仓皇南逃,不久明诚因病逝世,她便只得只身流亡,既遭到国破家亡之痛,又身受颠沛流离之苦。

这就使得她后期的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这种感情,在诗文中表达得比较直率,如《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中的“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又如《打马赋》的“乱辞”中的“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及?耳,时危安得真致此”等等。

而在词中则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

《永遇乐》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首。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

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农,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

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满庭芳》李清照宋词赏析

《满庭芳》李清照宋词赏析

《满庭芳》李清照宋词赏析《满庭芳》李清照宋词赏析满庭芳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李清照词作鉴赏:这是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小阁藏春”一句“先盘远势”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

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

“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

“藏”与“锁”互文见义。

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

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

小阁设画堂里侧。

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

“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

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

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

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

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

“小阁”、“闲窗”、“画堂”、“香”、“帘箔”等一系列的物质景致说明,抒情女主人公生活上层社会,富贵安闲,但环境中也透出一股异样的冷清寂静。

“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

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

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

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

接着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恋梅之事,词意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主旨。

何逊,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情辞宛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和黄庭坚等赏识。

梁代天监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亦作《咏早梅》)。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闺情宋代: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译文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

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

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味道。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

笺,纸,指信笺、诗笺。

幽怀:犹幽情,指隐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这里指约会的时间,即月斜之际。

宋王安石《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鉴赏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上阕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的美丽的妆饰和容貌,下阕则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词中采用了比拟、衬托、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

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永遇乐-元宵》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永遇乐-元宵》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永遇乐-元宵》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永遇乐·元宵》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运用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

作品原文:永遇乐·元宵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品注释:⑴永遇乐(lè):词牌名。

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

双调一百零四字。

又名“消息”。

⑵落日镕(róng)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镕,同“熔”。

⑶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⑷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⑸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⑹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⑺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⑻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⑼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⑽捻(niǎn)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⑾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端整、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⑿风鬟(huán):指女子的头发。

作品译文: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篇1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作品原文:武陵春·春晚⑴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⑵,日晚倦梳头⑶。

物是人非事事休⑷,欲语泪先流⑸。

闻说双溪春尚好⑹,也拟泛轻舟⑺。

只恐双溪舴艋舟⑻,载不动许多愁。

作品注释:⑴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

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这首词为变格。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一作“春”。

⑶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说:一作“道”。

“尚好”:一作“向好”。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⑺拟:准备、打算。

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轻舟:一作“扁舟”。

⑻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唐张志和《渔父》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作品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醉花阴》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

开篇描绘了一幅阴沉的画面:“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也暗示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进一步描写了室内的凄凉景象,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下片写赏菊情景,抒相思之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描述了词人在东篱边饮酒赏菊的情景,烘托出一种悠闲、高雅的氛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以菊花的瘦暗示了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整首词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上片写白天的愁绪,下片写夜晚的寂寞,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婉约,感情细腻,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内心的情感。

她的词作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感慨。

她的词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醉花阴》是一首充满了情感和艺术魅力的词作,它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未来的向往。

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家傲》李清照宋词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介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 的豪放词,在她的词作中不多见。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南渡以后的作品。

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宋词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就是出自《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

【原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é)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1)星河:银河。

(2)转:《历代诗余》作“曙”。

(3)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4)天语:天帝的话语。

(5)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6)“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

报,回答。

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7)谩:徒,空。

(8)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9)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宋词: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

宋词: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

【导语】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法上颇为⼈称道。

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句,既是对偶句,⼜浅⽩易懂,读之琅琅上⼝,声韵和谐。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李清照《⼀剪梅》原⽂赏析。

欢迎阅读! 《⼀剪梅》 李清照 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飘零⽔⾃流。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头。

【译⽂⼀】 红藕⾹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泛⼀叶兰⾈。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在地飘零,⽔,⾃在地飘流,⼀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隐隐缠绕上了⼼头。

【译⽂⼆】 红⾊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丝残⾹,素⽩的⽵席⾥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

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光溢满西楼。

容貌如鲜花⼀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样⼀去不回头。

同样⼀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

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到了烦乱的⼼头。

【评点】 这是⼀⾸别离词,是词⼈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词⼈怀远念归。

开篇⼀句点出时令,⼤概在清秋时节。

“红藕⾹残”写户外的莲藕,“⽟簟秋”写室内的凉席,这两处描写都是在渲染节⽓。

此句⾊彩明丽,含蓄深沉,景中含情。

花的开落,是⼤⾃然的规律使然,⼈⽣也是如此,悲欢离合才是世态常情;⽟席变凉,这⼀⽅⾯是肌肤所感,另⼀⽅⾯更是⼼中所感。

这⼀句内涵丰富,为全词营造出⼀种凄凉的氛围。

随后五句交代词⼈⼀天的⾏动。

“轻解罗裳”两句,写词⼈⼼事满怀,于是泛⾈河上。

《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李清照)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李清照)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李清照)全文翻译注释赏析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李清照系列:宋词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1。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3,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1将息:休息,保养。

2怎生:怎么。

3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词意】如同失落了什么,我寻寻觅觅,只见一切景物冷冷清清,我的心情凄凄惨惨戚戚。

正是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调养休息。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晚来的冷风吹得紧急。

正伤心之时,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旧日相识。

满地的菊花零落堆积,它憔悴瘦损,如今还有谁能将它采撷?守着窗儿,独自怎么才能熬到天色昏黑?桐梧凄凄更加细雨淋沥,到黄昏时分。

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这情景堪嗟堪泣,怎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赏析】这是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写作者历遭国破家亡、丧偶流离的愁苦悲惨。

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

似泣如诉,笼罩全词。

在写法上也是独创。

在这种凄凉的境况下,又是「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

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摧折;正是诗人历遭劫难、备受痛苦的形象写照。

「雁过也」三句更进而把苦难与离乱结合起来,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身世。

下片是在上片愁闷无法排遣后的触景生情。

首三句写庭院景象的凄凉。

「黄花」无人采摘,只是「满地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次二句写室内永昼难度的孤寂。

「梧桐」三句内外并举,物我相呼。

最后「这次第」一言总括了上面种种惨淡景象,迸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不解愁结。

全词以突兀的开头,继而借一些典型的凄凉物像,用舒缓婉曲的絮语诉说愁情,一层层推进,将一「愁」字推出,用「怎一个」反问,将愁情推向高峰,让读者永不排解,感染力极强。

李清照的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的诗词全集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的诗词全集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的诗词全集赏析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瑞脑:龙脑香。

②金兽:兽形铜香炉。

③纱厨:有纱帐的小床。

【评解】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

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集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琅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

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

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

换头,言向晚把酒。

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

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李清照全词赏析

李清照全词赏析

李清照全词赏析《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李清照宋词赏析【作品介绍】《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

易安写这首词已经是54岁,也就是南宋初期(1138年),易安通过回忆当年的“胜赏”,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原文】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作者:宋·李清照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注释】①芳草,香草,一种能散发芬芳香气的植物。

汉·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

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后蜀·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

”明·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

②玉钩,新月。

南朝·宋·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窓。

”唐·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诗:“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宋·张元干《花心动·七夕》词:“断云却送轻雷去,疎林外,玉钩微吐。

”明·无名氏《还带记·二郎诮裴》:“疎影荡银河,漾清光,映碧波,玉钩斜挂,冰轮堕。

”③管是,必定是;多半是。

宋·曾觌《醉落魄》词:“百般做处百廝惬,管是前生,曾负你寃业。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妮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唦!”元·詹玉《清平乐》词:“管是夜来浑不睡,那更今朝早起。

”④唦,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⑤天涯海角,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这里借指被沦陷金统治的宋都的大好河山。

唐·白居易《浔阳春三首》: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宋词: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李清照⼯诗善⽂,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称“易安词”、“漱⽟词”,以其号与集⽽得名。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李清照《浣溪沙·⼩院闲窗春⾊深》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浣溪沙·⼩院闲窗春⾊深》 宋代:李清照 ⼩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语理瑶琴。

(春已深⼀作:春⾊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译⽂】 ⼩院掩映在春⾊深深的绿树繁花中,楼上⼩窗闲掩,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

独⾃靠着栏杆,愁情⽆⼈可以诉说,只好⼼不在焉地拨弄着琴弦。

云虽⽆⼼,却催得暮⾊早降;微风吹⾬,暮⾊中的轻风吹动着细⾬,拨弄着暗淡的轻云。

院⼦⾥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都难以承受,真让⼈伤景。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西施浣纱于若耶溪⽽得名,后⽤作词牌名,⼜名“浣溪纱”“⼩庭花”等。

春景:《草堂诗余》(杨⾦本⽆题)等题作“春景”。

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

闲,阑也。

闲窗,⼀般⽤作幽闲之意。

“已”字有些版本作“⾊”字。

重帘:层层帘幕。

沉沉:指闺房幽暗,意指深邃。

理:拨弄。

瑶琴:饰⽟的琴,即⽟琴。

也作为琴的美称,泛指古琴。

远岫:远⼭。

岫:⼭峰。

薄暮:⽇将落⽇薄暮,意指黄昏。

轻阴:暗淡的轻云。

“梨花”句:意谓梨花盛开之⽇正春⾊浓郁之时,⽽它的凋落使⼈为之格外伤感,甚⾄难以禁受。

难禁:难以阻⽌。

【赏析】 这是⼀⾸惜春词,写⾝处闺阁的⼥主⼈公⾯对即将逝去的春⾊,⽆聊地拨弄着瑶琴,看远处云岫,听轻风细⾬,觉梨花欲谢,不胜惋惜。

全词上⽚主要描写环境,下⽚着重刻划景物,通过从室内到室外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的艺术⼿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主⼈公伤春怀⼈的悒怅情怀,表现了⼥主⼈公孑然独处的凄寂⼼境。

词的上⽚主要描写环境,下⽚着重刻划景物。

“⼩院闲窗春已深”中的“⼩院”点明词中⼥主⼈公所在之地。

这⼩院荫蔽在春⾊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了,楼上窗⼦⼀直闲掩着。

李清照宋词《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李清照宋词《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李清照宋词《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李清照宋词《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期的代表词作,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李清照宋词《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作者:宋·李清照(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释】[1]扃(jiong1):门环、门闩等。

在此谓门窗关闭。

[2]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作「远安」。

【简析】: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即1129年初,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不单是她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

起句直接采用欧阳文忠公《蝶恋花》词首韵「庭院深深深几许」全句,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

貌写闺情,实蕴国恨。

第二句:「云窗雾阁常扃」是用韩文公《华山仙女诗》「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强「深」的意境,「常扃」与陶靖节《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

词境静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

「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钩线,着一「渐」字,为点睛之笔「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

「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老」字,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悲恸欲绝的境界上片造境,下片言情。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建炎之初,清照抒写了许多语悲意明的政治诗,希望朝廷能以社稷苍生为重,谁知中原恢复大业竟至蹉跎。

词人面对着南渡偏安的悲剧,既伤北宋之亡,又痛平生所业尽付东流,百感交集。

精选李清照唯美宋词赏析

精选李清照唯美宋词赏析

精选李清照唯美宋词赏析【篇一】精选李清照唯美宋词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不过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因为“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不过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择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篇二】精选李清照唯美宋词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宋词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宋词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宋词赏析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宋词赏析鹧鸪天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词作鉴赏: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

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

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

“暗淡”、“轻黄”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

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

“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

“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妨,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为第二层议论。

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

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

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

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

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

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宋词赏析(一)《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作品介绍】也题作《浣溪沙·闺情》,被选入《全宋词》。

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

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浣溪沙·闺情作者:宋·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飞:《历代诗余》作“偎”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6、一面:整个脸上。

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8、韵:标致。

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

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

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

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

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还是幻影无从考定。

但这确是一幅绝美的流动着的画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

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韩秋白(二)《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这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词。

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却又留春不住的伤感之情。

【原文】《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淡荡:和舒的样子。

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节令名。

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之推抱树焚死。

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细: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

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

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

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

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详见《事物纪原》卷八。

【简析】这首《浣溪沙》当是词人的前期之作。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闺秀身分出现的,与此相称的,便是在她前期词作中表露出来的文雅、高贵气度。

这种气度又是通过词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优雅含蓄的笔触体现出来的。

《浣溪沙》一词,通过暮春风光和闺室景物的描绘,抒写了女词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侧重描绘室内景致,“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开首即交代时令已值暮春,这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江淹《别赋》),暖风醉人时节。

接着词人即把笔触移至室内,一股氤氲氛围笼罩闺中,原来是袅袅香烟弥漫其中,从中似还透着静谧、温馨和淡淡的忧愁。

“淡荡”,谓春光融和遍满之意。

“沈水”,即沉水香。

词人另一首《菩萨蛮》词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句。

“梦回山枕隐花钿”句,词人叙己早晨梦醒,凝妆完毕,却慵懒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梦中情景。

“山枕”,即檀枕。

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

词人《蝶恋花》词有“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句。

词作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优雅、茜丽、静谧的画面:暮春时节,春光融融,闺房中檀香氤氲,一个少妇正欹枕凝神。

如果认为画面中的少妇只是属于慵懒、无聊那种类型的女性,整日价沉溺于沉香、花钿、山枕之中,那就错了。

李清照有着男性作家无以比拟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感悟,以及强烈的关注与渴念的女性,词作的下片就为人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愫。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女词人的笔触延伸到室外,但见室外妇女正笑语喧喧,彼此斗草取乐,而海燕此时却经春未归。

女词人这里写海燕未归,隐隐含有她细数日子,惜春留春心态,而写斗草游戏,则映衬自己的寂寞。

“斗草”,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时即有此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原为端午之娱乐习俗,后推广并不拘于此日,尤为妇女儿童喜好。

次句言春天将尽,梅子熟透,柳枝长成。

惜春、留春不住,叹春之情遂油然而生。

词人在《小重山》词中有:“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那是写早春时节,以及自己爱春之情,而此处写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

“柳生绵”,亦为暮春之景致。

以上写景,也透露出词人无奈叹喟之情。

末句:“黄昏疏雨湿秋千”,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湿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让人感到寂寞、愁怨。

这首词抒写情感很是细腻,但不是直言明说,而是通过十分优雅、含蓄的笔触,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从中再渗出细腻而幽深的心态,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三)《点绛唇·蹴罢秋千》《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原文】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1蹴(cù):踏。

2慵整:懒整。

3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4袜刬(chǎn):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译文】春日,清晨,花园内。

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

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

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那。

【简析】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

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简评】: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四)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先附张文潜诗一《首读中兴碑》张耒(1054-1114),北宋诗人。

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市)人。

1073年(熙宁六年)举进士,历任淮阴主薄、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授秘书省正字,官至起居舍人。

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才学深受苏轼赏识。

张耒诗风以平易、流丽、晓畅见长,闲淡平整,时近唐人,为南宋诗人学习唐调开了风气。

[1]【原文】玉环妖血无人扫[1],渔阳马厌长安草[2]。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3]。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4]。

举旗为风偃为雨[5],洒扫九庙无尘埃[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