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马赫主义

合集下载

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
科学关于世界,物质的概念,老实证主义已经不适应科学的最新发展, 马赫主义就应运而生。
概念:马赫主义是19世纪末的一种通过恢复和更新经验主义来超越传
统形而上学的国际性思潮的组成部分。许多种理论都属于马赫主义。
贰 流 派 介 绍——马赫
世界要素论
提出:《功的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中否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以外的物
贰 流 派 介 绍——彭加勒
约定论
思想:科学的概念,理论,原则只是一些经验符号,是科学家们彼此约
定的,由于大家同意才发生作用的。
观点:认为一切科学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约定的,任何科学原理都是
假设,任何假设都可以被替换,究竟使用什么假设是由大家来决定的。
个人思考
1. 函数关系论:探讨因果问题的时候考虑多种因素。自变量,因变量,
他提出,要对以往的哲学的经验概念进行批判,即清洗掉夹杂在经验概 念中的一切与经验无关的内容,使经验成为纯粹的经验或完全的经验。
两类非经验内容:有关估价的(把自己的评价当成对象本身的特性)
和拟人化的(把人的特性当成自然对象的特性)。
生命系列规律说
生命系列规律是把人的认识过程归结为生物学的刺激和反应
过程,即自我经验,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和环境的刺激(R) 相互依存的过程。又分为独立的生命系列和附属的生命系列两 个过程。
函数关系论
背景:休谟的现象主义来解释因果性的,传统的因果性是一定的原因
说明一定的结果(机械因果论),忽视了因果联系中包含的多方复杂 情况。
提出:马赫把因果关系表述为数学的函数关系。可以按照研究事实的
需要任意加以伸缩,可以设定变量的值,考虑多种复杂的因素。
贰 流 派 介 绍——阿芬那留斯
批判经验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析1、市民社会答: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2、马赫主义答: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

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

3、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

革命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武装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

4、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马赫主义哲学术语(3)

马赫主义哲学术语(3)

中心项:(德Zentralglied)德国阿芬那留斯用语。

指经验中体验到的自我。

按阿芬那留斯的原则同格说,自我和环境都是一种经验体验,两者不可分割,具有同格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自我是常在的,因而称之为中心项。

对立项:(英counter term;德Gegenglied)德国阿芬那留斯用语。

指经验中体验到的周围环境,包括物和他人。

按阿芬那留斯的原则同格论,环境和自我都是经验体验,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同格关系。

自我是经常被体验到的,是原则同格的常在项,故称为中心项,环境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对,故称为对立项。

潜在的中心项:(英potential central term;德potentielles Zentralglied)德国阿芬那留斯用语。

指一个在人类出现之前的潜在的自我。

他以此为其原则同格论辩解。

按照原则同格论,自我与环境不可分割,没有与自我不相关联的环境,没有离开中心项的对立项。

这种主观唯心主义与确认地球上没有人类和任何生物时地球已经存在的自然科学相违背。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阿芬那留斯杜撰了一个“潜在的中心项”,认为由于“我们完全不能够从思想上消除作为中心项的自身”,在考察人出现以前的环境时必须假定人、自我这个中心项并不等于零,它只是变成了潜在的中心项。

生命系列规律:(英law of vital sequences)德国阿芬那留斯用语。

用以说明认识是一种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过程。

包括独立的生命系列规律和附属的生命系列规律。

前者指中枢神经系统的波动过程规律;后者指与上述过程相伴的意识过程和认识活动的规律。

前者表现为:(1)C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刺激(R)作出反应,由于失去精力而处于“破坏平衡”的状态;(2)C系统在反应时失去的精力借助于营养(S)而得到恢复的过程,即“恢复平衡的过程”;(3)“恢复平衡”反应时失去的精力与从环境中得到的营养相抵,C系统处于维持生命的理想状态。

后者表现为:(1)自我在环境中发现新的、不习惯、不熟悉的东西,引起不安,破坏生活的常态;(2)力图理解新的、不习惯的东西,并把它变为旧的习惯的东西,以消除不安,恢复生活的常态;(3)问题得到解决,新的、不习惯、不熟悉、不理解的东西,被改变成旧的、习惯的、熟悉的、理解的东西。

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

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



首先,思维形式就具有经济性质,语言本身就是 一种经济发明和经济手段。词语和概念都是简便 实用的符号,它们代表了许多感觉要素,表现了 高度的经济作用。其次,科学和思维也具有经济 的功能,人们可用简略的公式指称许多现象。科 学的目的就是用思维中对事实的模写和预测来代 替或节省经验。传授科学的目的在于使一个人可 以享受另一个人的经验,免除亲自积累经验的麻 烦。

谢谢观赏

再次,经济性是评价科学家的标准。最优秀的科 学家应该用最少的思维消耗,尽可能简捷的方法, 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最后, 经济性也是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同样深刻、同 样完善的多种理论,最简便、最经济的那一种最
高级、最有价值。

马赫提出思维经济原则的目的是为了给自然科学 提供方法论,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自然科学 为人适应环境服务。这种意图是积极的、合理的。 在科学研究乃至人的整个认识活动中,不仅可以, 而且应当寻求最简便、最节约、最经济的手段; 不仅可以,而且应当用尽可能简单明了的形式向 人们介绍和解释各门科学的内容,用尽可能简便、 有利和经济的办法来研究和解决各种问题。
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
陈文 100301207 政法系 思想政治教育2班
思维经济原则的基本含义
就是希望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尽可能少的思 维消耗,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短的时间, 对事实做出尽可能完善的陈述,获得尽可能多的 思维成果。这一原则是马赫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维经济原则是马赫主义认识Fra bibliotek的根本原则。在 阿芬那留斯那里,它被称为“费力最小的原则”, 即把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必然性、因果性等都从经 验中“清洗”掉了,剩下的只是没有被它们“玷污” 的所谓纯粹经验。 马赫认为为了使人适应环境,有效地进行生存斗 争,就必须使人的思维和科学活动成为最简单、最 便捷的活动,成为生物学的经济活动。人类的知识 和技能的发展就是思维经济原则应用的发展。

马赫原理

马赫原理

关于牛顿的“水桶实验”,马赫在1883年出版的《力学史评》一书中写道:“牛顿的旋转水桶实验只是告诉我们,水对于桶壁的相对旋转不引起显著的离心力,而这离心力是由水对偿转让地球及其他天体质量的相对转动所产生的。

如果桶壁愈来愈厚,愈来愈重,直到厚达几英里时,那就没有人能说这实验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把水桶固定,让众恒星旋转,能够再次证明离心力会不会存在吗?”在马赫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宇宙中天体的运动;物体的惯性是宇宙中所有天体作用的结果,撤掉一个物体周围的所有其他物质,则无法去判断它作什么运动,因而它也就不再具有惯性。

因此牛顿水桶实验中凹行为,并不能区分究竟是水相对绝对空间的转动,还是水相对于众星体的转动,因此也并不能由此得出存在绝对空间的结论,相反地,把水面下凹行为看成是由于水相对于众星体转动,即水桶内壁以外的所质量的吸引和带动所造成的,则要更自然些。

马赫对于我们世界的这种非常独到的哲学见解,对牛顿的绝对空间作了深刻批判。

马赫说,根本不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是对的;但他说,撤掉一个物体周围的所有其他物质,则无法去判断它作什么运动,则是错的。

撤掉一个物体周围的所有其他物质,由于物体本身有多个部分,还可作相对运动。

其实马赫没有弄懂:马赫空间=“无”+“有”。

马赫为反对绝对空间而提出的解决办法,则是把“无”+ “有”的空间作为一件“东西”完全抛弃掉。

马赫原理提供了凭直觉理解这些效应的方法,而广义相对论的方法则是高度数学化的。

马赫原理的论证马赫原理是不完备的。

因为相对6阶“无”,“有”的层次更多,才能区分万事万物。

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家,就有多少“有”,他们之间是有空间间隔的。

又例如,牛顿的旋转水桶实验,其中有水,有水桶、有地球,有制造或旋转水桶的人,还有还其他天体,也还有把地球和其他天体分开的真空,以及联系在一起的引力子等,尽此,就有7个层次。

把水桶和水与地球直接相连或放在飞机上,都受地球引力的影响。

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概述•被称为第二代实证主义的马赫主义继承近代经验主义传统,从19世纪末现代物理学革命中获取营养和启示,把哲学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主张取消现象以外的存在和本质问题,用所谓非心非物的中性东西――要素(现象,现象之间的关系)取代传统哲学作为实体的心或者物,把物质和精神统统纳入科学和人类认识所及的经验世界,取消因果联系,将哲学的任务说成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描述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在西方世界以及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受到曾经一度是热烈的欢迎。

本章主要介绍马赫、阿芬那留斯和彭加勒的生平及核心思想。

马赫主义概况一、马赫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特征从思想渊源说,马赫主义是近代经验主义传统的继承者。

马赫承认他在哲学上走的是从康德出发返回到贝克莱和休谟的路线。

马赫主义虽把经验当做哲学的出发点,但认为经验既不是上帝在人心中所引起的感知和观念,也不是除此次主观的心理意识,而是超出了心物对立的中性的东西。

他们试图建立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唯物唯心对立的中立的哲学。

他们主张取消现象范围以外的存在和本质问题,认为科学和人类认识所及的世界就是经验世界,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

他们抛弃建立一种将各门具体科学联系起来的、无所不包的综合的哲学体系的企图,同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一样,把哲学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

马赫主义可以说是19世纪末出现的现代物理学革命的产物。

后者是自然科学发展中一场更为时刻的变更,它极大地促进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

由于马赫主义对老实证主义有所变更和发展,因此人们把它称为第二代实证主义。

二、马赫主义产生和流传概况马赫主义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通过恢复和更新经验主义来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国际性思潮的组成部分。

当时物理学中发生的革命推翻了以往自然科学关于世界、物质的概念,也动摇了孔德等人的描绘世界图景的综合哲学体系。

马赫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实证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另一方面又企图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新变化作出解释。

马赫主义哲学术语(4)

马赫主义哲学术语(4)

经验一元论:(英empirio-monism;俄3MnH-pHOMOHN3M)俄国波格丹诺夫的哲学理论。

认为一切存在物是一条发展着的不断的锁链,其最下面的环节是“感觉要素”的混沌世界,它不属于任何人的感觉,是一般感觉;其次的环节是人的心理经验;更高一层的环节是人们的物理经验,即物理的自然界;最高的环节是从这些经验中产生出来的认识。

一切存在物都统一于经验,世界也统一于经验。

这种学说杜撰了一种不属于任何个人的感觉,并视之为最根本的存在,把物理的自然界归结为经验并把它视为在心理经验之后出现的派生的东西。

普遍代换说:(英theory of general substitu tion;俄TeopHs Bceoomei noncraHoBKn)俄国波格丹诺夫的认识理论。

其论点为:(1)科学知识不是纯粹地描述经验,必须解释经验,组织经验;组织经验的根本方法就是用一种更复杂、更丰富的经验要素复合体去代换较为简单的经验要素复合体,用语词、概念、规律等符号去代换经验;人类的认识过程不是一个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而是用一种经验“代换”另一种经验或用符号“代换”经验的过程;由于“代换”是普遍适用的方法,又是各知识领域普遍的认识过程,故称“普遍代换说”。

(2)物理的经验是对心理的经验的代换,我们所知道的物理的自然界是从意识、表象、感觉等心理的东西中引出来的,是派生的东西。

普遍代换说是波格丹诺夫经验一元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

最新实证主义:(俄HOBeHMMǐno3HTHBH3M)俄国波格丹诺夫等人用语。

他们把马赫主义哲学称为最新实证主义、“现代认识论”、“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企图以此表明他们反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各种主张是以各种最新的学说为依据的,而恩格斯的学说则是“过时的”哲学。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这种观点作了严厉批判。

经验符号论:(英empirio-symbolism;俄③MnHpHOCHMBOJH3M)俄国尤什凯维奇用语。

经验批判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马赫出生于1838年,他在26岁时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即使在普通大学,这个年纪当教授也是个厉害角色。

马赫创立了马赫主义,即列宁著作中的批判经验主义。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位德国哲学家阿文纳留斯。

当然,他们是独立创立的,有点像达尔文和华莱士独立发现进化论。

经验主义建立了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唯物唯心主义的中性哲学。

他主张取消现象以外的存在和本质问题,也就是说,什么是物质第一,什么是意识第一,他不承认。

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事物,它不是物质或存在,也不是意识或精神,而是感觉经验。

所有理论都是假设,只有方便与否,没有对错之分。

他们声称自然规律不是自然本身固有的,而是人们心理要求的产物。

他提出了思维的经济学原理,用最省力最简洁的方式揭示事物的规律性是最好的。

事实上,这在科学研究中,甚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他看来,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正确的。

天文学家以前用地心说,后来改用日心说,不是因为地心说错了,日心说对了,而是因为日心说比地心说更方便,更经济。

这有点扯淡。

从世界观上讲,不管马赫本人同意不同意,依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有很多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作为一个自由思想者,当然可以。

唯心主义的东西因为其通过感觉就能含含糊糊地感受到,比较直觉一点,流行起来当然方便的多,当时的俄国共产主义者也有一些人来了兴趣以至于跃跃欲试想用马赫主义修正马克思主义。

列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也有叫做《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主要从马赫主义的哲学前提、不可知论、主观真理论和他的实践论几个方面进行了批驳,然后提出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总得来讲还是相当有理有据。

从列宁的出版日期来看,是1908年。

此时马赫已经70岁了。

而马赫在1897年因病瘫痪,当时他已近60岁。

这个时候反驳列宁大概也不过分吧。

当然,世界观里还是有很多站不住脚的东西。

传说他的朋友曾经给他写过信,大概意思是列宁没有理解他的意思和他的哲学内涵,所以最后还是算了吧。

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
掉经验中的客观内容,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把感觉经验看做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
返回
物理学革命
19 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发现,这 些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的新发现,使经典物理 学陷入了危机,由此掀起了物理学革命。将物理学 由经典的物理学阶段推进到现代物理学阶段,像当 时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是这场革命的最主要的成 果。新发现的X射线、电子、放射性元素镭等,使人 们对物质结构有了新的认识,马赫主义是以体现自 然科学的最新变更为旗号。
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实质还是一 个片面性的主观唯心主义。
进步性
对于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论的产生和发
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在当时的工人
运动中有一定的反映。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 结合,可以说是19世纪末出现把经验主义当
做哲学的出发点,主张“批判”或“清洗”
在他看来,物质、运动、规律都不是客观 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生活中有用的假设; 否定因果关系的普遍有效性,主张用函数 关系取代因果关系。
思维经济原则
即用最少量的思维对经验事实作最完善的 陈述。一种科学理论代替更多的经验就会 更加的有利于使人们适应环境。
局限性
在马赫的要素理论中,世界是由要素组
成,而要素就是感觉,这就是说,感觉意识
第二代实证主义
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Machism),19世纪70年代至20 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 陆其他国家,本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 派。创始人有马赫和阿芬那留斯,又称为“经
验批判主义”。
马赫主义把哲学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主张取消现
象以外的存在和本质问题,用所谓非心非物的中性东 西――要素,取代传统哲学作为实体的心或者物。把 物质和精神统统纳入经验世界,认为世界就是由一种 “中性”的东西所构成的。哲学任务是为了实用的目 的而描述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马赫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马赫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马赫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马赫”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马赫【生卒】:1838 —1916【介绍】: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主义的创始人。

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切里茨-图拉斯。

1806年于维也纳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864-1867年任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

1867-1895年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1880年任该校校长。

1895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主持专为他设立的“归纳科学的历史和理论”哲学讲座。

1901-1903年当选奥地利贵族院议员。

因主张对“经验”进行批判,其马赫主义亦称经验批判主义。

视人的感觉经验为第一性的真实存在,而把物质世界视为派生的东西,其理论为继孔德之后的第二代实证主义,属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其心理学的主要成就:(1)关于空间视知觉和时间知觉的研究。

认为一切经验都是感觉:一个圆周是空间形式的感觉,一首乐曲的连续音程是时间形式的感觉。

认为感觉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

视形式为一种独立的经验属性,如字母N或其他几何图形的颜色或大小可改变,但形式仍可被认识。

故形式是独立地为人所经验到的感觉,是感觉的复合,世界由人的经验的属性和形式构成。

这种纯粹经验论被列宁批评为是一种主观唯心论。

(2)关于旋转知觉的研究。

1875年在《转动知觉》一文中,以实验证明三个半规管在旋转知觉中的作用。

该学说经修改,至今仍保留。

(3)关于视觉效应的研究。

发现明度感觉并不完全与光强变化相符,故存在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被称为“马赫效应”或“马赫带”。

(4)关于网膜神经元功能的研究。

提出有关网膜神经元相互作用的理论,为发现神经元间侧抑制现象提供基础。

其感知觉理论影响冯特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

着有《运动感觉学说》(1875)、《感觉之分析》(1886)、《通俗科学讲演录》(1897)、《认识与谬误》(1905)等。

武汉理工自然辩证法讲义0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武汉理工自然辩证法讲义0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概括和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的历史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查、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一)马克思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L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科学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

〃也就是说,科学是生产力的知识形态。

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

2.马克思提到:〃蒸汽、电气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他意识到,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找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3.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出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以现代科学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为标志。

马赫 科学原理

马赫 科学原理

马赫科学原理以“马赫学原理”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马赫原理,也被称为马赫定律,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艾米利马赫(Albert Einstein)所颁布的著名定律,它宣布:在宇宙航行中,任何伴随着质量的物体都不可能克服光线的传播速度。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物体可以超越速度光,也就是300万公里/秒。

马赫原理是建立在物理定律之上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顿第三定律,即物体运动的数学原理。

牛顿第三定律认为,当物体被外力推动时,物体将保持它的速度,或当没有外力的时候,它的速度会逐渐减少。

因此,马赫原理说,物体的速度始终不可能超过光速。

从物理学的角度而言,当物体加速时,其质量会增加,以至于加速到一定程度后,其质量将变得无限大,这就是马赫原理的基本原理。

与马赫原理相关的重要科学概念还有哈勃定律,其定义为物体的加速度是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

哈勃定律表明,加速物体质量将变得更大,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将无限增大,从而导致物体无法超越光速。

此外,马赫原理还与宇宙学中的广义相对论有关。

相对论表明,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是相对的,当物体加速时,它看到的时间会被缩短,因此,哪怕是微小的速度也会产生影响。

换言之,当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看到的时间会变得极短,以至于物体无法超越光速。

马赫原理的应用也有很多,例如在宇宙航行中,马赫原理是宇宙航行的基础,因为它控制着宇宙飞船可以达到的最快速度,同时也可以阻止飞船达到极限速度。

此外,马赫原理在电磁波理论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指出,电磁波传播也不可能超越光速,因此,在宇宙中电磁波的传播也被限制在光速以下。

总之,马赫原理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定律,它指出,无论是什么物体,都不可能克服光速的传播,此外,它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宇宙航行、电磁波理论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第四讲马赫主义

第四讲马赫主义
❖ 受到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拉马克和达尔文) ❖ 从其教学经验中,从实际研究工作中发展出来
2020/6/19
思维经济原则的主要内容
❖ 布莱克默分析总结出11条: ❖ 思维、精力、功和时间、方法论、数学、缩略 ❖ 语、抽象、逻辑、本体论、自然界以及语言。 ❖ 董光壁:《马赫思想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 李醒民:《马赫》,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
2020/6/19
❖ 第二,构成世界的要素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但它们并 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赖、互为因果的。
❖ “物体的要素”,记为ABC,它们是由颜色、声音等组 成的复合体;
❖ “身体的要素”,记为KLM,这是物体的要素中具有 某些突出特点的一部分复合体;
❖ “心理的要素”,记为αβγ,这是由意志、记忆、印象 等构成的复合体。
2020/6/19
❖ 思维在正确地反映客观真理的时候才是经济 的吗?
洛仑兹的电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逻辑简单性原则
2020/6/19
思考题: 思维经济原则的主要内容
2020/6/19
马赫主义 Machism
2020/6/19
❖ 亦名“经验批判主义” ❖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
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唯心 主义哲学流派。以其创始人E.马赫而得名。 另一位创始人为R.阿芬那留斯,其代表作为 《纯粹经验批判》,因此马赫主义又被称为 经验批判主义。
2020/6/19
❖ 思维经济原则是马赫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在阿芬那留斯那里,它被称为“费力最小的 原则”,即把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必然性、 因果性等都从经验中“清洗”掉了,剩下的 只是没有被它们“玷污”的所谓纯粹经验。
2020/6/19

第四章 马赫主义

第四章 马赫主义

第四章马赫主义马赫承认他在哲学上走的是从康德出发返回到贝克莱和休谟的路线。

但是马赫主义者不赞同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

他们试图建构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唯物唯心对立的中立的哲学。

马赫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不同:(1)孔德、斯宾塞等人认为哲学与科学一样应以现象领域为限,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等问题则是人的认识能力所无法解决的,不属于认识范围。

但是,他们并未由此否定这种本质的东西存在。

马赫主义者认为这种观点还有形而上学残余。

他们主张取消现象范围以外的存在和本质的问题,认为科学和人类认识所及的世界就是经验世界,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

(2)孔德、斯宾塞等人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将各门具体科学联系起来,建立一个综合的哲学体系,它描绘出无所不包的世界图景,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马赫主义者则抛弃了建立这种世界体系的企图。

他们同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一样,把哲学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

其任务只是为了实践的目的而描述符号、记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确定调节这种关系的原则。

他们也企图以此排除孔德、斯宾塞等人关于在现象之外还有不可认识的本质的不可知论。

(3)孔德、斯宾塞等人的实证主义和马赫主义都企图按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来重新构建哲学。

实证主义所援引的科学成就主要是以达尔文为代表的上午进化论,而马赫主义则可以说是19世纪末出现的现代物理学的革命的产物。

后者是自然科学发展中一场更为深刻的变更,它极大地促进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

第一节马赫的要素一元论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自然科学家、相对论先驱一、世界要素论(要素一元论)通过要素一元论的形态来建立一种将各门自然科学统一起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各门不同的科学找到共同的基础。

以此试图超越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内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框架。

1.要素论的出发点马赫从唯心主义出发来建立要素论。

对唯心主义的阐述:他在《功的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中否定了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以外的物质世界,认为无论是心理学或物理学,都只与人的意识(表象、感觉)相关。

第四讲 哲学的研究领域

第四讲 哲学的研究领域
理论来源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通常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通常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予以表述并在通常的哲主义予以表述并在通常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中把它叙述为唯物学原理教科书中把它叙述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四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四个方面的理论内容

美学
美学的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是:美
(美的本质和美的哲学)、审美 (审美心理)、艺术。其中,对 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在历史和逻辑 上构成了美学的基础部分。
宗教学
宗教学是一门以人类宗教现
象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
宗教学的发展
早期的宗教学研究主要是“比较宗教 学”,它致力于广泛收集东西方宗教 史料,并形成了对历史上各种宗教形 态的研究,因此也被称为“宗教史 学”。 后来,在西方宗教学领域内又出现了 一系列分支性学科,如,宗教现象学、 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等。
中国哲学的精神
冯友兰说“照中国的传统,研究 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 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 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 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 业的人。”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特点
西方哲学是在宗教—科学二元性 的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 西方哲学表达人性内容的方式是 间接的、隐晦的; 西方哲学是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展开的,并依据对这一 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不同的派别。

宗教与艺术、道德、 法律、哲学的关系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宗教艺术通常是以宗教为内容和题 材,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宗教的思想 观念和感情,服务于宗教神学。 宗教艺术对宗教徒有很强的感染力, 使其获得某种心灵的满足和审美的 享受。因此在宗教学研究中,宗教 艺术成为一种重要对象。

略论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

略论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

略论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多次强调指出,他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自然科学家,而不是什么哲学家。

但是,由于他并不满足于实验研究和数理分析,而是对追究科学的起因、结构、过程、概念的根源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以追求科学统一为目标,从而使他也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史家和颇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

不用说,马赫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诸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作为物理学家,他在音响学和光学领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马赫数”代表了他的巨大功绩。

此外,他还是相对论的先驱。

在哲学上,马赫的主要思想是要素一元论和思维经济原理。

对此,学术界却颇多争议。

本文只拟简略地论述一下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以期引起同行们的讨论。

1)思维经济原理的提出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是在1868年发表的“液体的形态”的讲演和其后出版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1872年)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他在讲演中把液体的表面原理和裁缝最大限度节省布料的吝啬而明智的商业原理作了对照,并进而指出:“请告诉我,这是为什么?难道科学要为这样一个原理感到羞愧吗?科学……作为一个极大值或极小值问题,……其本身不是比商业更商业吗?用尽可能少的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思维去获取尽可能多的永恒真理,这难道不是科学的任务吗?”在1872年出版的书中,为了更一般地讨论科学定律的意义,马赫系统地阐述了科学中的思维经济原理。

他认为,随着知识的日积月累,科学家被激励简化他们的智力成果,达到定律在结构上的经济。

这个原理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节约原理或“奥卡姆剃刀”,也类似于牛顿的科学思维法则。

但是,在马赫看来,思维经济应该被看作是我们文明的特殊形式的一条基本原则。

马赫呼吁:“在科学中……我们要关心方便和节约思维。

”后来,马赫在1882年的“论物理研究的经济本性” 和《力学史评》(亦译《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的一个专门章节中,重申并再次强调了思维经济原理及其与数学推理、因果性、目的论、进化论和心理现象的关系。

马赫主义

马赫主义

本质
பைடு நூலகம்
马赫主义又称“经验批判主义”,它在奥地利、德国产生以后,迅速在西方各国流行,为不少自然科学家和 哲学家接受,很快取代了早期实证主义哲学的地位。马赫主义形成的时期,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领域发生了巨 大变革。古典物理学正向现代物理学过渡,新发现的X射线、电子、放射性元素镭等,使人们对物质结构有了新的 认识。被人们奉为绝对真理的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的新发现,以牛顿力学为自然科学基础的哲学也走到了尽 头。用什么样的哲学来概括、解释自然科学的新变化,马赫、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就是一种尝试。
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的其他看法
李醒民,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两处译文的商榷,教学与研究,1983;
李醒民,关于物理学危机问题的沉思——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某些观点的再认识,江汉论坛, 1985;
谢谢观看
当时的一些哲学家乘物理学危机而根本否认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根本否认自然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根本否认 真理的客观标准,以至于根本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把这一切都看做人的主观感觉、意见和符号,并由此攻击辩 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认识论。波格丹诺夫主张用马赫主义认识论代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赫自己也说:“我对 康德的关系是特别的,我深为感激地承认他的批判的唯心主义是我的一切批判思想的出发点。但是,我不可能固 守他的唯心主义,我很快又接近于贝克莱的见解。”后来,“我达到了近似于休谟的观点……一直到今天,我都 不得不认为,贝克莱和休谟是远比康德更为彻底的思想家。”马赫自己公开承认他的哲学走的是从孔德退到贝克 莱、休谟的路线。与老实证主义者不同,康德还承认经验以外的世界存在,只是不可认识而已,马赫则彻底否定 了经验以外还有其它本质的东西存在,这样就把哲学彻底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

西方现代哲学-马赫主义(精)

西方现代哲学-马赫主义(精)

二、马赫主义产生和流传概况

第二节 马赫的要素一元论
• 恩斯特 ·马赫 (Ernst Mach,1838-1916)出生于捷克的一个教师家庭初在其父的指导下 学习小学和中学课程,15岁进中学读六年级,毕业后进维也纳大学攻读 数学和物理,22岁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作过家庭教师,在维也 纳作过编外讲师。1864年成为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1867年起任布拉格 大学物理学教授并曾两度出任校长。 马赫被认为是现代西方最早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以批判的态度对科 学史(主要是物理学史)作了认真的探讨。他认为科学史不只是为了了 解历史,更是为了促进对科学现在和未来的了解,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 他把自然科学和哲学研究结合起来,企图为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寻找 哲学的立脚点。他对当时旧的机械论和对科学和理性进行批判的非理性 主义都加以否定和批判。主要著作有《动觉理论大纲》(1875)、《感 觉的分析》(1886)、《认识和谬误》(1905)。
第三节(续1)
• 阿芬那留斯称其经验批判主 义的世界观为“自然的世界概念”。他认为环境(包括他人)与我的思想和 感觉同在。自我和环境是同时由我的经验(思想和感觉)发现的。离开了我 的经验既谈不到自我,也谈不到环境。它们都是被当做属于某种经验的东西 来体验的。 • 他的自然的世界概念由经验和两种要素构成。经验的内容指已被发现的东 西,即自我、环境及其组成部分(包括他人)、经验各部分的依存关系。 经 验实际上是指自我的经验。假说所指的主要是自我对周围的人的运动(例如 说话)所赋予的那种意义。换言之,我们必须假定周围的人也像我一样同这 个环境发生依存关系,同我一样说话和行动。因而他们同我一样具有其各自 的自我及环境的经验。自我和他人在这方面原则上完全平等。为了研究自然 的世界概念,既可以从自我出发,也可以从周围的任何人出发。 • 原则同格论就是指经过“清洗”后的“完全的经验”中或者说自然的世界 概念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原则同格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作为主体的自 我以及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关系之中。自我与 环境总是被一起发现的,没有主体就没有环境,没有环境也没有主体。正像 自然的世界概念中的经验不只是个人经验、也包括他人经验一样,作为原则 同格的中心项的也不只是个人的自我,还包括他人的自我。 • 阿芬那留斯企图以原则同格论的观点来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而上 学。他认为二者都把主体和客体(自我和环境)的关系当做从属关系,把由 纯粹经验所统一的世界分裂为二。

马赫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马赫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马赫主义|现代西方哲学马赫主义是一个以它的创始人、捷克出生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命名的哲学流派,是近代经验主义传统的继承者,试图建构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唯物唯心对立的中立的哲学。

1 马赫世界要素论:马赫企图超越包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内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框架,建立一种将各门自然科学统一起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这一理论就采取了世界要素论的形态。

马赫把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统统归结为感觉要素,这种“要素”是既不属于心理也不属于物理的“中立的东西”,离开了要素就没有物体和世界。

要素就是感觉,但只有当要素处于一定的心理的和物理的联系中才是感觉。

他将要素分为三类:ABC……(物理要素),KLM……(生理要素),αβγ……(心理要素)。

“函数关系论”:马赫主张把传统哲学和科学所论及的因果联系等自然事物的联系当作感觉要素的依存关系来描述,用函数关系论来取代传统的因果论,主张把整个世界的存在都看作是函数关系的存在。

“思维经济原则”:思维经济原则是马赫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马赫认为,为了使人适应环境,有效地进行生存斗争,就必须使人的思维和科学活动成为最简单、最便捷的活动,成为生物学的经济活动。

思维经济原则的基本内容,简单说来,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思维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科学和认识活动的作用在于摹写和预测经验事实,以代替经验、节省经验。

思维在摹写、预测经验事实上的简便性、经济性,是评价科学和认识活动的主要标准,也是思维经济原则的主要内容。

2 阿芬那留斯经验批判主义:清洗掉夹杂在经验概念中的一切与经验无关的内容,使经验成为纯粹经验或者完全的经验。

非经验内容有两类:一类是有关估价的,另一类是属于拟人化的。

“原则同格论”:原则同格就是指经过清洗后的完全的经验中或者说自然的世界概念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基本观点:作为主体的自我以及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关系之中。

阿芬那留斯把自我叫作同格的常在项或中心项,把环境叫作同格的对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思维经济原则是马赫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在阿芬那留斯那里,它被称为“费力最小的 原则”,即把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必然性、 因果性等都从经验中“清洗”掉了,剩下的 只是没有被它们“玷污”的所谓纯粹经验。
2020/6/19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
❖ 在1868年发表的“液体的形态”的讲演和其后出版的 《功的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1872年)一书中首次 提出。
❖ 1882年“论物理研究的经济本性”和《力学及其发展 史的批判概论》(1883),重申并再次强调了思维经济 原理及其数学推理、因果性、目的论、进化论和心理 现象的关系。
❖ 简单含义:花费尽可能少的思维,对事实作出尽可能 完善的陈述。
2020/6/19
❖ 受到格拉茨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赫尔曼 (E.Hermann) 的影响
2020/6/19
思维经济原理的历史境遇
❖ 同盟: ❖ 阿芬那留斯《哲学——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
的思维》(1876年) ❖ 基尔霍夫在《力学》(1874年)提到“全面而又极简
单的记述” ❖ 克利福德(Clifford) ❖ 彭加勒《科学与方法》(1908年)主要是从简单性的
角度理解思维经济原理的,并给它赋予了科学美的 内容。 ❖ 迪昂《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1906年)
2020/6/19
❖ 第三,由于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心理世界 和物理世界之间就没有明显的区别,任何试图 把这两者截然分开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 所有的要素在原则上都是同质的。
2020/6/19
❖ 第四,“要素”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概念,它至多是 “感觉”的一个代名词。
❖ “并不是物体产生感觉,而是要素的复合体(感觉的复合体)
❖ 这是由人的思维形式的本性决定的。 ❖ 第三,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要坚持经济原则。
2020/6/19
❖ 第四,经济性是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 ❖ 在马赫看来,我们对事实描述或摹写得越经
济、越简单,就对事实的认识越深入、越完 善,这样的描述或摹写在科学研究上起的作 用也越大,它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 思维经济是反形而上学的武器。(李)

——《感觉的分析》
2020/6/19
❖ 马赫的主要哲学倾向: ❖ “科学的统一”(经济的描述)和“清除形
而上学”
2020/6/19
二、要素一元论
❖ 要素是什么? ❖ 第一,“要素”是构成我们一切感觉的最基本
单位,也是构成一切物体的最基本成分。 ❖ 自我不是一种具有任何物质性的主体,而仅
仅是要素的复合。 ❖ 感觉具有客观性 ❖ “第二性质”
马赫主义 Machism
2020/6/19
❖ 亦名“经验批判主义” ❖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
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唯心 主义哲学流派。以其创始人E.马赫而得名。 另一位创始人为R.阿芬那留斯,其代表作为 《纯粹经验批判》,因此马赫主义又被称为 经验批判主义。
2020/6/19
恩斯特 ·马赫(Ernst Mach,1838-1916)
2020/6/19
一、生平著作
❖ 1838年出生在奥地利帝国边境的摩拉维亚,毕业于 维也纳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 1864年任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 ❖ 1867年在布拉格大学讲授物理学。 ❖ 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并开设归纳科学
1995
2020/6/19
❖ 第一, 思维经济是科学的目的。(李醒民) /思维形 式(即科学理论的陈述)具有经济的性质。
❖ 语言(科学术语、符号、公式)是一种经济发明和 手段。
❖ 科学的目的就是用思维对事实的摹写和预测来代替 经验。
❖ 例子:电、“夸克”(盖尔曼)
2020/6/19
❖ 第二,科学和思维具有经济的功能。/思维经济 是方法论的原则。 (李)
构成物体。’假如在物理学家看来,物体似乎是长存的、实 在的东西,“要素”则是物体的瞬时即灭的外现,那末,他 就是忘记了一切“物体”只是代表要素复合体(感觉复合体) 的思想符号。在物理学中,真正的、直接的、最根本的基础 也是这些要素;生理物理学的研究就是进一步探究这个基础。 认识到这种情况之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好多方面都会得到 更明白、更经济的方式;好多假问题也就消除了。”
❖ 受到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拉马克和达尔文) ❖ 从其教学经验中,从实际研究工作中发展出来
2020/6/19
思维经济原则的主要内容
❖ 布莱克默分析总结出11条: ❖ 思维、精力、功和时间、方法论、数学、缩略 ❖ 语、抽象、逻辑、本体论、自然界以及语言。 ❖ 董光壁:《马赫思想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 李醒民:《马赫》,台北: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
哲学讲座。 ❖ 1897年因病而瘫。 ❖ 1901年被选为奥地利上议院议员,离开教育岗位并
辞去教授职务。 ❖ 1913年到德国居住,1916年逝世。
2020/6/19
❖ 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 《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1883) ❖ 《感觉的分析》(1885) ❖ 《我的自然科学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和同时代
人对它的态度》(1901) ❖ 《认识和谬误》(1905)等。
2020/6/19
❖ “我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我 仅寻求一种稳固的、明确的哲学立场,从这 种立场出发,无论在心理生理学领域里,还 是在物理学领域里,都能指出一条走得通的 道路来,在这条道路上没有形而上学的烟雾 能阻碍我们前进。我认为做到这一点,我的 任务就算完成了。”
2020/6/19
❖ 第二,构成世界的要素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但它们并 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赖、互为因果的。
❖ “物体的要素”,记为ABC,它们是由颜色、声音等组 成的复合体;
❖ “身体的要素”,记为KLM,这是物体的要素中具有 某些突出特点的一部分复合体;
❖ “心理的要素”,记为αβγ,这是由意志、记忆、印象 等构成的复合体。

——《感觉的分析》
❖ 从科学认识论而非哲学本体论的层面来理解马赫的 “要素”。
2020/6/19
❖ 马赫以“要素”作为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 目的是取消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不可逾越的 鸿沟,反对笛卡尔式的二元论,重新确立人 们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实现“统一科学”的 理想。
2020/6/19
三、思维经济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