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群落的结构_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_练习(2)+Word版含答案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班级:小组:姓名:评价:4. 3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理科)(总第21课) 【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勇往直前1、、尝试进行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课前白学】学习增长智慧,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阅读教材P75〜P76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1)土壤中常见动物有:、、、等,以及许多等。
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大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能力,且身体,不适宜用法和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捕捉器有:和等。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法,适用范围:生物个体,种群有限的群落;二是:法,要求是:按预先确定的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等。
2、问题:探究的问题,可依据白己的兴趣,并要考虑性,经小组讨论后确定。
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是:。
(选)3、制定计划:请依据你们的问题制定合理计划:4、实施计划:①准备:制;7记录调查②取样:③采集小动物:要求:请认知诱虫器、吸虫器的结构;提示:诱虫器的装置设计与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即它们习惯于、的环境中。
收集小动物的试管中用70%的酒精,其目的是:。
④观察和分类:要求:边观察边记录,若不认识的小动物,则记录为,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⑤统计和分析:设计一份数据收集和统计表格 r分析收集的数据r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合作探究】探究一发现新知,收获快乐、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但他们设计的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写出完善该装置的做法:。
2、跳虫、甲蟠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蟠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米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
如东县马塘中学高二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
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一、课标导读: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二、问题导思1.群落的概念?群落、种群、个体之间的关系?2.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什么是丰富度?规律?3.种间的关系有哪些?对应的曲线分别如何绘制?分别举出相应的生活中的例子?4.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影响森林动植物垂直分布的因素分别是什么?5.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例题导练冲A行动1.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甲B.②-甲C.③-丙D.④-乙2.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
下图甲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01 02 03 04 05种名豚草0.3 0.6 1.1 1.5 2.3狗尾草10.0 9.2 8 6.8 5.5曼陀罗 3.0 2.1 1.1 0.3 0.1龙葵 3.0 2.0 0.4 0 0灰绿藜 3.2 2.8 1.7 1.3 0.6(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_______________。
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请在坐标图一的乙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知识梳理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01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举例①一个池塘里全部鲤鱼。
(□02×) ②一个池塘里全部鱼。
(□03×) ③一个池塘里所有生物。
(□04√) (3)与种群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全部□05种群――→所有种群□06群落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1)研究的问题(2)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12种群。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不同群落的□13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15丰富度,即群落中□16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17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18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19趋暗、□20趋湿、□21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22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23种类和数量。
⑤丰富度统计方法:一是□24记名计算法,二是□25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32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33越多,群落结构也□34越复杂。
(4)用具分析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的□35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36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37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①取样时应注意□38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用体积分数为□39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4.3群落的结构
-4-
学习目标导航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S实验设计HIYANSHEJI
一
二
三
四
五
三、种间关系
群落中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种间关系包 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1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叫做捕食。 2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叫做竞争。竞争的结果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叫做寄生。 4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叫做互利共生。
-17-
学习目标导航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ZHISHI
HONGDIANNANDIAN
D典型例题 S随堂练习
IANXINGLITI
UITANG LIANXI
S实验设计
HIYANSHEJI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解析:南极冰藻是生活在极寒地区的以硅藻为主的许多藻类植物类群,不是 同一物种,所以不能称作种群。A 项错误。南极存在着这样一条食物链:冰 藻→磷虾→企鹅,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 项正确。南极区域内所有生物构成群落,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 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C 项正确。-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增 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 项正确。 答案:A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这些个体能够随机 交配并且能够产生可育后代,才能构成一个种群;群落是一定区域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中存在的小型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理解这一指标非常重要,因为小型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土壤中分解和循环有机物质、调控有害生物和维持土壤结构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1. 土样采集和处理:采集土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选择草地、林地或者耕地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同时采集均匀分布的土样。
在采样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损坏土壤结构,可以使用钻孔器或者询问专业人员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采集后,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去除杂质和植被残渣,并进行均匀混合,以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样品筛选:将土样进行筛选,去除大块土壤和石头等大型颗粒。
筛选过程中需要滤掉直径大于2mm的颗粒,以保证小型动物得以筛选出来。
之后,将土样放入有孔筛网中,再放入简易萃取器中,在简易萃取器中使用85%酒精对土样处理30分钟,以将小型动物从土样中实现分离。
3. 动物种类识别:将从土样中分离出来的动物在显微镜下进行鉴定,识别其种类。
通常情况下,可以识别的动物种类包括昆虫、动物、螨类等。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不同种类分布的情况,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样数据和小型动物种类的鉴定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数目和丰富度指数。
常用的指标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它们都是基于小型动物物种多样性计算的。
通常情况下,指数值越高,土壤中小型动物的种类越多,而信息单一性越小,说明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较容易被破坏。
总的来说,以上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并针对不同土地类型进行比较。
研究小型动物的种群和分布对于理解土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非常重要。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实验原理许多土壤动物(如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各种昆虫)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展调查。
在进展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展采集、调查。
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进展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一区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二.方法步骤1.提出问题:调查*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或通过调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制定方案3.实施方案〔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提出平安本卷须知。
〔2〕取样:在野外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展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展取样采集,并标明样品的取样地点和时间,在实验室进展观察。
〔3〕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发现体形三.本卷须知1.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尽可能多地采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种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应由多组同学进展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展分类。
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四、典型例题1.以下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B.假设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C.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一样的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动物较多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如果作为 标本长时 间保存应 选择哪个?
或
A
B
4、观察和分类: ⑴、观察
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普通显微镜:四倍的物镜和五倍的目镜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 “××”
⑵、分类
5、统计和分析:
动物名称 样本1 个体数 样本2 样本3 备注
诱虫器的选择:
土壤小动物的特点: 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应选择怎样的吸虫器呢?
A
⑵、简易采集法: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注意防止小动物 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 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 、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如果用于 实验室培 养应选择 哪个?
5cm
⑵、记录: 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注意: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 并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2、取样:
⑴、选择取样点,将表土的落叶轻轻拨开 ⑵、如图:
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平齐。
⑶、用花铲将罐 内的土连同罐子 一起挖出,将罐 子中的土壤倒入 塑料袋中。
如案例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正常土壤与盐碱地土壤光照较弱处的土壤与光照充足处的土壤不同时间或空间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是否有影响呢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实验目的:
能否用样方法或 标志重捕法,为 什么?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4、探究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4.3《群落的结构》学习要点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分析,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交流,能够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通过实验探究,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要点梳理】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注:大鱼吃小鱼不属于捕食,而是种内斗争。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植物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5.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解读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江西省都昌县第二中学关键词取样丰富度土壤小动物一、课题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实验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轮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各种肢节动物等。
要弄清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可以丰富度表示,首先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另外,丰富度统计方法有两种: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得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由于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和穿山甲等)能在土壤中挖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一般认为,越是靠近土壤表层,动物的种类就越丰富。
这一实验说明了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
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通过进行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研究,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土壤生物的取样及统计方法,了解土壤生物的生存现状及土地遭到的污染和伤害严重情况,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土壤的污染状况及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现象,认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因此这一实验在生态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但是,以往的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只要求学生掌握书面材料上的知识概念、实验步骤或统计方法上的应用,这样做对学生实际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
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课后练
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课后练习(2)1.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
某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绘出海拔高度与物种数目的关系图(如图),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
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2.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
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他们用自制的取样器进行土壤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1)本探究性研究在实施计划中,主要的操作环节有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2)在采集小动物时,对体型较大的可用________取出。
对体型较小的可用________采集。
(3)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4)该兴趣小组拟对一种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
①实验步骤a.取________,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________;b.分别向A、B木箱中喷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使土壤保持湿润透气;c.向A、B木箱中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群落的结构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叫做种内关系(种群的研究范围)
种 内 互 助
种 内 斗 争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叫做种内关系(种群的研究范围) 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叫做种间关系 (群落的研究范围)
生 物 数 量 双小核草履虫
生存能力相同
生 物 数 量
“此消彼长”
狮子
狼
数量坐标图 时间
大草履虫 数量坐标图 天数
A C B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 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 虱子和跳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 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备注:寄生者通常不会杀死寄主 寄主
回顾: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 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若要你研究上面的池塘群落,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特征: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 群落结构、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群落的 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群落的 空间结构
8.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 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 能( D )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9.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
第2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课堂·精要】一、群落1. 群落的概念:特定区域内的、、种群组成的集合体称为群落。
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1)概念: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和称为物种多样性,就是一种经常用作测定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指标。
(2)辛普森指数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当群落中只有一个物种时,辛普森指数,其值为 ,物种多样性程度最低。
物种的种类数越多,物种越,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就越;而各物种的个体数越,群落的物种均匀度越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辛普森指数。
辛普森指数大,物种多样性越。
3.群落中生物的关系群落中的植物为其中栖息的动物提供和,一些动物还以其他动物为食。
土壤中的大量,以分解枯枝落叶或动物尸体残骸为生。
群落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一个整体,构成生物群落。
二、测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1.实验原理:(1)在一定空间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二是各物种在个体数量上。
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越高,物种多样性就,反之则较低。
(2)辛普森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
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是D:;S:;n i:;N:。
2.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采用法或法划出若干个1m2的样方。
(2)统计样方内数和数,并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
(对不认识的植物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检索;对不认识的小型动物,能采样的要麻醉固定,带回实验室检索对于难以检索、鉴定的动植物,采用特定的序号标记、区分即可。
)(3)利用辛普森指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群落中动物和植物的。
【课堂·探究】一、种群与群落的比较、群落与物种的关系(1)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种群,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则是不同种群之间通过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种间竞争、寄生、捕食等)形成的有机整体。
其关系图如下:(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
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教案
4.3 群落的结构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通过图片举大象与狮子争夺水源、水稻与稗子之间的竞争阳光等例子。
板书画出数学坐标图表示竞争。
多媒体展示牛吃草、狮子捕食斑马、猞猁捕食雪兔等图片及加拿大北方森林中90多年间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学生阅读资料2提问: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分析图中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分析: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
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捕食的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板书画出数学坐标图表示捕食关系图。
个体数时间B A捕食区分食物和捕食者:先增加,先下降的为食物。
提问:如果猞猁消失了,雪兔数量会怎么变化?回答:先增加,后减少。
环境遭到破坏。
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观看图片;寄生和互利共生(教材P73)3.寄生概念: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概念: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讲解种间关系的另外两种形式:寄生和互利共生,并画关系图说明讲竞争的曲线图阅读资料2 回答数量变化分析规律进行思考、讨论及合作学习回答,并记录在书上看书坐标图群落的空间结构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同的空间,于是群落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一)垂直结构展示森林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明显的分层现象的图片,结构的概念,再展示森林中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的图片。
阅读教材P74第2、互利共生寄生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9.巩固练习:课堂巩固(PPT)、教材P77、《点金训练》10.课后反思。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地研究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课时)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同,如图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何特征?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学生小结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往往与光照强度有关;分层与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即动物分层现象依赖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等因素影响,生物种类的分布有差异,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如何区分热带雨林与北极苔原两个生物群落?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因为土壤中也存在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小动物,所以本实验并没有领学生去户外采集取样,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实验过程,我采用的是播放视频的方法,在播放视频前要明确让学生思考哪些问题,否则看过之后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播放的过程中,要来回巡视,督导学生的学习。
[高一生物学案]4.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班级:____姓名:____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群落的特征。
2、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自主学习:一、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取样原理: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原理: 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可以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用采集,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 的白炽灯; ②简易采集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中生物] 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2.阐述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研究不同物种的生态位,树立进化与适应观。
2.2.科学探究:通过“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能力。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植物的分层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
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1)特点:常呈镶嵌分布。
(2)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正误(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 )(2)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 )(3)一片竹林中的箭竹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5)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1)× (2)√ (3)× (4)× (5)√探讨点 群落的空间结构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 温度。
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 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光的波长)影响形成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练习
第2课时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题组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2021·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高二期末)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海洋中藻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密切相关C.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答案〗 C2.(2021·北京朝阳区高二期末)研究者调查长白山高山草原上的牛皮杜鹃、苞叶杜鹃、笃斯、仙女木四种植物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B.上述现象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C.上图呈现出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为因素可能会改变群落的结构〖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各个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A正确;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是地形变化导致的,B正确、C错误;人为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分布,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D正确。
题组二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3.生物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叫作群落季相。
下列关于群落季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群落季相更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B.季节性变化不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C.群落季相的形成与植物和动物的协同进化有关D.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环境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等〖答案〗 B〖解析〗群落中的各种植物生长期、繁殖期等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某些动物的繁殖、迁徙等习性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B错误。
4.下列关于生态位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位是指某物种占用资源的情况B.生态位相似的物种间往往存在竞争C.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答案〗 A〖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错误。
高考生物复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同步练习(含答案)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以下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同步练习,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思维激活判断正误(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将取样器来回旋转按入土中进行取样()。
(2)调查时既可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在同一地块不同时间或不同深度土层,调查结果应一致()。
(4)吸虫器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
(5)采集的小动物应一律放于70%的酒精中()。
(6)统计时,若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则应忽略不记()。
答案 (1) (2) (3) (4) (5) (6)[典例透析]【典例】(宁夏理综卷改编题)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 (1)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世界中,生活着一群神秘而多样的小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且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
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土壤生态的奥秘,还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为无数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资源。
小动物们在这个小小的“地下王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土壤的物质循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
然而,由于它们体型微小且生活在隐蔽的环境中,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为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地点。
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比如森林、草原、农田等。
在采样时,要注意避免受到人为干扰较大的区域,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采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手拣法、诱捕法和土壤取样法。
手拣法就是直接在土壤表面寻找可见的小动物,比如蚯蚓、蜈蚣等。
诱捕法则是利用小动物的习性,设置一些陷阱来捕获它们,例如使用灯光诱捕昆虫。
土壤取样法则是通过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分离和鉴定。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后,接下来就是对小动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这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筛网将土壤和小动物分离,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小动物的形态特征,对照相关的分类图鉴进行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非常丰富。
常见的有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蜘蛛、蜈蚣、蚂蚁、甲虫等)、软体动物(如蜗牛)以及线虫等。
不同类群的小动物在土壤中的生态功能也各不相同。
蚯蚓能够通过挖掘活动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蚂蚁可以搬运土壤颗粒,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而线虫则在分解有机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响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有很多。
土壤的质地、酸碱度、含水量、温度等物理化学性质都会对小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
例如,酸性土壤可能不利于某些小动物的生长,而湿润的土壤则更适合蚯蚓等喜欢潮湿环境的动物生存。
高中生物(人教版)讲义教案: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种间关系(含答案)
第1节群落的结构(答案在最后)第1课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种间关系[学习目标] 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优势种:在群落中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4)物种组成的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4.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⑤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判断正误(1)池塘中的全部鱼构成一个群落()(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3)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答案(1)×(2)√(3)√任务一:土壤小动物的采集和统计1.诱虫器的选择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根据这个习性,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诱虫器呢?提示选择A项的诱虫器。
2.采集小动物(1)用诱虫器采集(如图所示)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提示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使空气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课后练习(2)1.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
某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绘出海拔高度与物种数目的关系图(如图),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
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2.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
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他们用自制的取样器进行土壤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1)本探究性研究在实施计划中,主要的操作环节有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2)在采集小动物时,对体型较大的可用________取出。
对体型较小的可用________采集。
(3)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4)该兴趣小组拟对一种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
①实验步骤a.取________,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________;b.分别向A、B木箱中喷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使土壤保持湿润透气;c.向A、B木箱中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A.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D.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4.下列关于实验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中,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B.用DNA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能与CO2反应变成灰绿色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常以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在配制培养基时,当琼脂完全熔化后,一般都用热水定容到所需的容积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不能带有芽与叶D.在探究蘑菇为什么是真菌的活动中,用一般的放大镜即可观察菌柄内部组织6.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分布与盐碱度无关B.同一地点任何时间段的丰富度都相同C.土城小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D.需要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8.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9.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鱼类的种群密度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人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10.黄石有个1000余亩的草甸山,生长着及腰深的黄背草、白芒、芭茅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日的草甸山一片绿海,秋日则如金黄麦浪,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
(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2)某同学用样方法调查草甸山上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则取样最关键的是。
(3)也有同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取回了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4)草甸山上,黄背草高约0.5米,白芒1~2米,而芭茅可达2~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_______结构。
(5)同学们发现,被踩踏过的地方,不见三种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
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 A解析:由题意知,低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高,因此海拔1 000 m处生产力高;结合图可以看出海拔3 000 m左右物种数目最多,海拔1 000 m处物种数目少;“生产力假说”认为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与题中研究结果矛盾,所以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生产力假说”。
2.答案: (2)包着纱布的镊子吸虫器(3)某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种类)和数量统计表(4)①b.等量的加水稀释的杀虫剂和清水c.等数量的、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蚯蚓,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d.A、B木箱中蚯蚓的存活情况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解析: (2)为避免伤及小动物,体型较大的要用包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型较小的要用吸虫器采集。
(3)设计的表格要体现出动物的种类及每种的数量。
(4)注意在“新型杀虫剂”有无为自变量的基础上,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设计实验,在A、B两木箱中放置等数量的、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蚯蚓,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分别投放等量的加水稀释的杀虫剂和清水,观察A、B两箱中蚯蚓的存活情况,由于是探究实验,预期结果应注意各种可能性。
3.答案: B解析: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数量差异较大。
从表中数据不能判断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
4.答案: A解析: A、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土壤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时,可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A正确;B.35S标记标记蛋白质,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所以用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进行去雄,在开花时进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错误.故选:A.5.答案: B解析: A、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故A错误;B.配制培养基的溶化步骤中,当琼脂完全熔化后,一般都用热水定容到所需的容积,故B正确;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不能带有叶,但要带有少量芽,因为只有插条更容易成活,故C错误;D.在探究蘑菇为什么是真菌的活动中,用一般的放大镜不能观察菌柄内部组织,故D错误.故选B.6.答案: D解析: A、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A错误;B.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B 错误;C.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C 错误;D.调查的对象是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D正确.故选:D.7.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表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A错误;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B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的土层不同,有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根据表格结果可知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D正确。
8.答案: B解析: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A正确;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错误;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C正确;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 正确.故选:B.9.答案: B解析:样方法通常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10.答案: (1)直接 (2)随机取样 (3)偏小 (4)垂直 (5)演替解析: (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中的美学价值。
(2)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调查不实的数据要除去)。
(3)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的特点,在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要使土壤中的小动物能够充分的被收集到收集瓶中,应该打开灯光,否则,统计的数目就会偏小。
(4)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不同层次上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不同。
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大小、盐碱度等的差异,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据题意,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