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作业器具设计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

作业器具设计

4.1 手握式工具设计

4.1.1. 手握式工具设计的生理学基础

手是人类最重要的运动器官之一,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大多数活动需要通过手或者手的配合来完成。人的双手能做复杂而灵巧的捏、握、抓、夹、提等的动作,有极其精细的感觉。

人手是由骨骼、肌肉、神经、韧带、血管等组成的复杂结构。前臂内部包括尺骨、桡骨等主要的骨骼,其相互交错可完成手腕的旋转;手腕结构中主要是一快腕骨,其转动使人的手腕可做两个轴向的运动,在垂直面上为掌屈/背屈(Palmar flexion/Dorsiextension),其中背屈可达75°~80°,掌屈为85°~90°;在水平面上则为尺偏与桡偏(Unlnar deviation/Radial deviation),其中尺偏可达35°~37°,桡偏可达15°~20°(图4.1);人的手掌主要由两组肌肉组成,一个是拇指屈肌和外展肌组成的肌群,一个是小指屈肌及展肌组成的肌群,在两个肌群指间有一条沟壑,这条沟内是人手主要神经和血管的通道;手指的结构则相对比较简单,每个手指包括三个指节,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横向的展开。

4.1.2. 手握式工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持手腕处于顺直状态

手腕顺直操作时,腕关节处于正中的放松状态。但当手腕处于掌屈、背屈、尺偏等别扭的状态时,会使腕部酸痛、握力减小。如长时间这样操作,会引起腕道综合症、腱鞘炎、肱骨外踝炎(网球肘)等症状。把手弯曲式的工具可以降低疲劳,容易操作,对于腕部有损伤者特别有利。(图4.2)一般认为,将工具的把手与工作部分弯曲10°左右效果最好。

图4.1 腕关节动作状态

(2

)减轻掌部组织所受压迫

操作手握式工具时有时需要施加相当的力,

如果工具设计不当,会在掌部和手指处造成很大的压力,妨碍血液在尺动脉的循环,引起局部却血,导致麻木、刺痛感等。手把设计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使压力能分布于较大的手掌面积上,减少应力;或者使压力作用于不太敏感的区域,如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位置。(图4.3)如果没有特殊作用,把手上最好不留指槽,因为人体尺度不同,不合适的指槽可能造成某些操作者手指局部的应力集中。

(3)避免手指重复动作

反复用食指操作扳机式控制器,会导致狭窄性腱鞘炎(扳机指)。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食指做这类动作,可以用拇指或指压板代替。(图4.4)拇指由局部肌肉控制,重复拇指动作比重复食指动作的危害性小一些。对于拇指,应尽可能避免过度伸展,而多个手指则可分散用力。

4.1.3. 把手设计

把手是手握式工具与手接触的部分,一般由掌面与手指周向抓握。

图4.4 用拇指或多个手指控制的手握式工具

图4.3 减轻掌部组织所受压迫的手握式工具

图4.2 握柄弯曲的手握式工具

把手直径取决于工具的用途与手的尺寸。一般而言,着力抓握的把手比较合适的直径是30~40mm,精密抓握的把手比较合适的直径是8~16mm。

把手长度主要取决于手掌宽度。根据第5百分位女性到第95百分位男性数据,掌宽一般在71~97mm之间,合适的把手长度为100~125mm。

把手的截面形状也应根据作业性质考虑。对于着力抓握,把手与手掌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压应力越小,因此圆形截面把手较好。为了防止与手掌之间的相对滑动,可以采用三角形或矩形截面的把手,这样也可以增加工具放置时的稳定性。

为了增大摩擦,并使手感舒适,把手上经常会设置各种槽纹、凸起,还可以使用皮革、橡胶等质地较软的材料。

双把手工具(如剪刀、老虎钳)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抓握空间。当抓握空间宽度为45~80mm时,抓力最大。为适应不同的使用者,最大握力应限制在100N左右。

此外,人在使用工具时,用手有习惯性,约90%的人惯用右手,10%的人惯用左手。男女使用工具的能力也有不同,女性约占人群的48%,平均手长约比男性短2cm,握力只有男性的2/3。这些设计时都应加以考虑。

4.2 工作座椅设计

座椅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简易座椅,如板凳;工作座椅,如办公室或操作场所座椅,多用于长时间就座;休息座椅,适用于客室、休息室及各种交通工具的乘客用椅。以下以工作座椅为代表探讨座椅的人机工程设计。

4.2.1. 坐姿与工作座椅设计的生理学基础

坐姿是经常使用的工作姿势,相对于站姿和其它工作姿势具有明显优点:坐姿可以减轻人体足踝、膝部、臀部和脊椎等关节部位所受的静肌力作用,减少人体能耗、消除疲劳;坐姿比站姿更有利于血液循环;坐姿还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更适合静态作业、精细作业和脚操作场合。

工作座椅直接影响着坐姿,工作座椅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人体生理学基础:

(1)脊柱形态

坐姿时人体的支撑结构为:脊柱、骨盆、腿和脚,其中脊柱最关键。脊柱由33块脊椎骨靠复合韧带和介于其间的椎间盘连接组成,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弯、胸弯、腰弯及骶弯,保证腰弧曲线的正常形状是获得舒适坐姿的关键。(图)分析腰椎的变形,可以发现当腰部支承在靠背上,使躯干与大腿间呈115°角时腰椎的弯曲与自然形态最接近,是最舒适的姿势;上体取铅直姿势时,不使用腰部支承反而比腰部支承有利,担长时间坐姿时,为了了能将腿前伸而得到休息,还是应有腰部支撑;为使坐姿下腰弧曲线变形最小,座椅应在腰椎部提供两点支承,第一支撑应位于第5、6胸椎之间,相当于肩胛骨的高度,称为肩靠,第二支承应位于第4、5节腰椎之间的高度上,称为腰靠,合理的腰靠应该使腰弧

曲线处于正常的生理曲线。

图4.5 脊柱形态

(2)肌肉活动度

脊椎骨依靠肌肉和肌腱连接,一旦脊椎偏离自然状态,肌腱组织就会受到拉力或压力,使肌肉活动度增加,导致疲劳酸痛。根据研究,在挺直坐姿下,因为腰椎前向拉直使肌肉组织紧张受力,腰椎部位肌肉活动度高,提供靠背支承腰椎后活动度则明显减小;躯干前倾时,背上方和肩部肌肉活动度高,以桌面作为前倾时手臂的支承并不能降低活动度。

(3)体压分布

人体结构在骨盆下方有两块圆骨,称为坐骨结构。人体坐骨粗壮,能比周围的肌肉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大腿底部有大量血管和神经系统,压力过大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而导致不适。所以座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设计,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至大腿时压力渐至最低值。(图4.6)

图4.6 理想体压分布曲线(102Pa)

(4)体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