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衔接教育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到初中教育衔接之我见
小学和初中属于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以及老师所要求达到的水平都不尽相同,所以两个阶段展现出了各自显著的特点。小学教育重在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良好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初中则是在小学积累基础上的重新开始,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文明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等方面都需要衔接,小学和初中都要创造条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实现“无缝”衔接和平稳过渡。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加强记忆,学生的思维方式停留在形象直观阶段,学习方法较为单一。到了初中不仅学科增加了,而且内容也深化了,部分科目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分析、运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要求从原来的感性思维逐渐向抽象理性思维过渡。例如语文的一篇课文,小学时候要学习一个星期的,而初中可能只用一、两课时就完成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会有很大差异: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少,主要以老师讲为主,留给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多,中学课堂教学任务多课堂密度大,留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而且现在各个学校实行先学后教,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上课时,仅仅就是课前发下预习提纲,自己做,上课稍做点拨,然后再做题,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些的学生就麻烦大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中学生来言,课前的预习、课堂听课的专注程度、课后的自我复习总结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培养。
做好中小学衔接是提高学生素质与成绩的重要问题。
首先,掌握过渡阶段存在的重点差异
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
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1、学习的课程门类增加,内容加深,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进入中学以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物理、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课程的增加,尤其是数、理、化等学科的增加,强化了学生对抽象逻辑思维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要求水准,因此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使一些学生感到苦恼的是,越想弄懂的越是听不懂或听得一知半解,越想记牢的越是忘得快,这就出现了对这么多的课程不知如何下手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地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这种分化与学习内容的深度、难度的加大有直接关系。
2、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小学时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进入中学后就不能适应了。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家庭中,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直接帮助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
其次,对于升入初中的学生我们应通过培养达成三个目标
基于小学初中的差异,在转换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转换的目标培养:
第一是知识目标:①使学生对初中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认识。
②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习方法和策略。③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是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②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能力。第三情感目标: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新的学习生活的适应性。②培养学习兴趣,不断引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第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新生跨进中学校门,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和客观环境的改变,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他们困惑不解、应接不暇。我们只有从基础抓起,从点滴抓起,从心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获取知识技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其一,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孤独,寂寞。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学校,陌生的教师,陌生的同学,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往往会使人许多学生不知所措。由于小学课程少,知识简单,压力小,许多学生养成了贪玩的习惯,到了初中,科目增多,学业加重,面对七、八位任课教师不知所措,使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适应,从而造成学习焦虑。要充分了解这些心理特征,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引导他们端正自我认识,防止消极倾向出现。如在小学经常受教师表扬的学生,入学后不可能全都照样得到经常表扬。这就需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
其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上,中学教学与小学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内容的复杂(课程的加多,内容的加深),学习方式的变化等也不能让初一学生很快适应,因而产生学习焦虑,甚至
厌学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应该多从自身和学生身上寻找原因,多摸索适合学生的教法,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水平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指导他们摆脱学习上过多的依赖性,通过讲座指导他们学会独立钻研课程和做作业,知道如何养成自觉预习新课,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的习惯,全面掌握中学课程学习方法。
其三,是要求他们学会把学习、娱乐和休息结合起来并行成习惯。以便于今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在中学阶段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优化学习风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立新型学习方式,把握学习主动权。
第四、采取中小学衔接的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开始。由于小学初中的学习方式的区别和学生水平的发展,由于初中学科知识量大、难度大、学习进度快、综合性强、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理解要求高等特点。初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手,不可能像小学那么具体地要求学生每个环节怎样做,而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学生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很重要,学生应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不要死记硬背,能讲出来就背过了;2、在平时检查学生作业时应该注意专业术语不能出错,考试时,专业术语出错要扣分的;3、每学完一个章节,要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如果学生能够构建出来,而且还不错,就说明他学得很到位了;4、养成红笔改错的习惯,这样到考试时就不会不知道看什么了;5、练习快速写字,否则上课什么也记不下来,但是临考之前老师都会整理要点,一定帮忙保存好;6、培养学生准确的计算能力,不要粗心,因为粗心丢分太可惜;7、尽量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