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合集下载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者应拔深静脉置管,眼底检查。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对于痰多的患者,可采取拍背、吸痰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手术治疗
01
手术指征
对于某些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 曲霉菌感染等,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03
术后护理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如肺切除、病灶清 除等。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和 并发症的发生。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 •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真菌引起的 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通常侵 犯血液、内脏器官、骨骼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真菌的种类,深 部真菌感染可分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和 局限性真菌感染。
避免与患者接触
尽量减少与感染深部真菌的患者 接触,尤其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消毒与隔离
对患者使用的物品和接触的表面 进行彻底消毒,并采取适当的隔 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腹 痛、腹泻等。
曲霉菌
01
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 染病原体,可引起曲霉菌病。
02
曲霉菌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进入肺 部,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
官。
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系统较弱 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者、糖尿病患者等。
03
曲霉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可影响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组织。本演示 将介绍深部真菌感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深部真菌感染和表浅真菌感染的区别
位置
表浅真菌感染发生在人体表面,如皮肤和黏膜。深部真菌感染则侵袭身体内部,如肺部和血 液。
临床表现
深部真菌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表浅真菌感染可能导致瘙痒,红肿和疼痛。
2
环境清洁
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减少真菌的繁殖和传播。
3
合理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总结和建议
加强认识
深部真菌感染是一类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降低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
治疗方法
深部真菌感染需要系统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而表浅真菌感染通常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治愈。
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免疫系统受损
2 长期使用抗生素
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人 更容易感染深部真菌, 如HIV感染者和接受免疫 抑制治疗的患者。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 坏人体微生物平衡,使 真菌有机可乘。
3 环境暴露
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治疗方法
抗真菌药物
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根 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 取口服或静脉给药。
支持治疗
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如补 液,氧疗和营养支持,以帮 助患者康复。治疗方法。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和高风险人群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
长期暴露于含真菌的环 境中,如在农场、花园 或矿井工作,增加感染 深部真菌的风险。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

4-重现急诊抗真菌感染及抗真菌治疗药物的应用-宋 青

4-重现急诊抗真菌感染及抗真菌治疗药物的应用-宋  青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宋青2014-8-30病例介绍•史xx,女,31岁女•间断高热、咳嗽20天一直就医治疗•暴露史:从事装修工作,接触潮湿环境外院治疗•抗感染:先后使用抗感染先后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奇霉素--替考拉宁替考拉宁--比阿培南--依替米星•抗病毒:奥司他韦抗病毒奥司他韦仍间断高热,,治疗无效仍间断高热,T 40℃,治疗无效2012-02-132012-02-24治疗20天仍间断发热,体温最高40℃咳黄色、40℃,咳黄色、血性痰于2012-03-04入于20120304入我院ICU 20120305 3012012-03-05301第一次CT入科后化验及检查入ICU治疗考虑不除外肺曲霉菌病,用伏立康唑200mg静注 考虑不除外肺曲霉菌病用伏立康唑200静注 2天后患者体温正常1周后咳嗽、咳痰好转,复查CT,病灶有所吸收治疗两周出院,口服威凡序贯治疗1个月,康复个月后复查(20120403)一个月后复查(2012-04-032012年4月3日炎症吸收空洞变小20120502二个月后复查(2012-05-02)空洞消失,炎症基本吸收感染()微生物成功传播至宿主并随之复制易混淆的定义感染(infection):微生物成功传播至宿主,并随之复制、定植和入侵。

,通常可检测到宿主反应(免疫反应)定植(colonization):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一处或多处复制而没有感染的证据。

定植是病原体携带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是病原体传播的潜在来源易混淆的定义系统性真菌感染(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指真菌感染侵犯全身多脏器、组织,这种感染指真菌感染侵犯全身多脏组织这种感染可以在疾病开始时就形成或因局部病变进展所致局限性真菌感染(local fungal infection)指感染特定的器官或组织,可以表现为浅部或深部的感染易混淆的定义深部真菌感染(deep fungal infection)指真菌侵入内脏、血液、粘膜或表皮角质层以下深部皮肤结指真菌侵入内脏血液粘膜或表皮角质层以下深部皮肤结构引起的感染。

深部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深部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3作者简介4
胡云建, 男, 副主任检验师, 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性方面的研究
8;<: (#,$!!((5$&(! (",")
=5>?@<: A9B9CD@?CEF@C?*GH>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 -./’/&+%0. 1( 2..3 3+-& ’%(.0&’1% &1 01441%,5 )/.2 2-)* 7A 3I<JK;L<, MA&N O;<J<P<Q, @1NM 9;<QJR;L, !" #$ (%#&’(#"’() $6789$:8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 年第 $ 期

表! !(# 株真菌对三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伊曲康唑 (+) ; O OSS & (",() ; O 两性霉素 % (+) OSS # ($,() ;

氟康唑 (+) 真菌名称 白色假丝酵母 光滑假丝酵母 热带假丝酵母 近平滑假丝酵母 季也蒙假丝酵母 隐球菌属 克柔假丝酵母 朗可比假丝酵母 合计 株数 O &$$ // #&# 0 # $ ! !(# &!( (’/,!) OSS $ (!,$)
相近。米诺环素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恶心,加用维 生素 ’( 后,症状均可以缓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与氟罗沙星注射液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是一 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药物, 可以作为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普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普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p e r s i s t e n t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 [ J ] . C l i n Mi c r o b i o l R e v , 2 0 0 7 , 2 0
( 1 ) : 1 3 3 — 1 6 3 .
[ 3 ]P a p p a s P G ,K a u f f ma n C A, A n d e s D ,e t a 1 .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
6 0 0 mg / a 。
率约为 9 0 % , 强调 早期 治疗 的重要 性 。真菌 感染 治
疗越早越好 , 在治疗过程 中 , 尽 早 肠 道 内营 养 以减
少肠道黏膜萎缩 、 改 善 机 体 营养 免 疫 状 态 , 加 强 全
身 营养 支 持 和增 强机 体 免 疫 功 能 可 提 高 疾 病 治 愈 率 。抗 真菌 治疗 原则 是综 合考 虑患 者 的基础 疾病 和 危 险 因素 、 真 菌感 染 的部 位 和 菌种 以及抗 真 菌药 的 特点予以优化治疗原发病 、 消除易感因素 、 及 时 合 理 的使 用抗 真菌 药物 。 目前 常用 的抗 真 菌药 物根 据
作 用机 制 主 要分 为 : 1 ) 损 害真 菌 细 胞膜 脂 质 结 构 和 功 能 的药物 。包括 直接 与麦 角 固醇 结合 而起 杀菌作 用 的 多 烯 类 ,常 用 的 有 两 性 霉 素 B去 氧 胆 酸 盐 ( A m B — D) 及 3种 含脂 复合 制 剂 ( L F A— mB ) ; 以及 影 响 真菌 细 胞 膜麦 角 固醇 的生 物合 成 的唑类 、 烯 丙胺
性 真菌 病 的发病 率及 病死 率 口 引 。如 实体器 官 移植受

烧伤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烧伤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烧伤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衢州市中医院(324000)杨顺江许盈严重烧伤病人由于存在开放性创面,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因吸入性损伤,长期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因素,极易导致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

另外,由于某些真菌对烧伤创面的特殊嗜好,或不恰当的治疗等原因,有时一些小面积烧伤病人也可并发严重的真菌感染。

一、常见的真菌病原菌自然界真菌约有30余万种,引起人类疾病的致病真菌及条件致病真菌近300种。

临床常见的真菌病原菌有:1 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耐氟康唑)和其它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约占80%医院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

白色念珠菌可寄居于健康人的皮肤、口腔、胃肠道及阴道等处,为条件致病菌,侵入途径除了创面直接侵入血管和静脉插管直接导入以外,多数情况下是患者的常驻菌的部位出现念珠菌过度增长,很容易经肠道移位并播散全身,即全身播散性白色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病只有在发育菌丝相时才致病,侵入组织后酵母型即可转变为菌丝型,菌丝型抗吞噬作用较酵母型强。

因此对于痰液、尿液和粪便等临床标本,镜检查找到菌丝比培养阳性更有意义。

近年来,由于氟康唑的大量使用,出现了许多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并且其他类型的念珠菌感染也明显增加。

瑞金医院烧伤科一组20例病人有46%的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菌,且其他念珠菌检出率几乎与白色念珠菌一致。

2 曲菌:曲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繁殖能力极强,在室温及37℃皆能生长,烧伤病房环境中曲霉菌污染现象很普遍。

在病房空调和通风管道中常能检出曲霉菌。

有报道认为曲霉菌感染与病房通气不好有关。

侵袭性曲菌感染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烟曲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黄曲菌次之。

通常情况下曲菌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一般初期多感染肺,可形成坏死、空调,也可通过副鼻窦向脑部及全身散播。

烧伤病人中曲霉菌污染创面可发生侵袭性感染,甚至发展成全身散播性曲霉菌病,曲霉菌在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病的病原体中占第二位。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

• 菌丝(+): 1)酵母类真菌(多为白念)繁殖过程 中形成芽孢连接——假菌丝。 2)霉菌营养或繁殖菌丝,为真菌丝 (如毛霉菌,曲霉菌感染) 治疗:说明致病真菌处于活动期,繁殖期,可以 诊断为真菌感染。应开始抗真菌治疗。
29
新型抗真菌药物
30
禁忌合用:特非那定、阿司咪唑、三唑仑、咪达唑仑、 他汀、西沙必利、奎尼丁,可致QT延长。 可影响华法令、钙通道拮抗剂、 CsA、FK506、甲强 龙、地高辛血药浓度。 苯妥英那、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异烟肼、利福平可 18 由于肝酶诱导作用降低伊曲康唑血药浓度。
伏立康唑
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抗菌力强。 – 抗菌谱:对所有念珠菌属(包括克柔、光滑及耐氟 康唑的白色念珠菌)、 曲霉菌(包括对两性霉素B耐 药的土曲霉)、新型隐球 菌、球孢子菌、组织夹膜 胞浆菌、镰刀菌均有良好抗菌性;对毛孢子菌、赛 多孢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等对氟康唑、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均不敏感的少见菌也有抗菌活性。 – 最常见副作用为可逆性视力障碍。 – 药物相互作用: 禁忌合用: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奎 尼丁可致QT延长。 可影响华法令、磺脲类降糖药、他汀类降脂药、 其他苯二氮卓类、泼尼松、CsA等血药浓度,应 检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奥美拉唑剂量应减 半; 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伏立康 19 唑浓度。
12
制霉菌素
• • • • 多烯类抗生素 广谱:白念、隐球、外用于皮 肤。
13
两性霉素B
• • • • • 多烯类抗生素 广谱,抗各种深部真菌,耐药菌株少 只能静脉给药 与真菌细胞膜的类固醇结合(毒性大) 念珠菌败血症、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的首选药 • 不良反应多:
GM试 验
半乳甘露聚 糖

抗真菌

抗真菌

7
制霉菌素 nystatin




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其体内过程及抗菌 作用与两性霉素B基本相同,但其毒性更 大,不宜注射。 局部用于皮肤,口腔、膀脱和阴道的念 珠菌感染。 口服不吸收,可用于防治肠道念珠菌病。 较大剂量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泻。 局部用药刺激性不大。
8
2018/11/28
二、抗深部真菌药
6
2018/11/28
克霉唑 clotrimazole 口服吸收差,口服用药时不良反应多且严重, 目前仅供局部应用。临床用于表浅部真菌病、皮 肤粘膜或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完整皮肤吸收率 低于0.5%,阴道吸收率为3%~10%,阴道内抗菌浓 度可持续3天。口含片仅用于口腔假丝酵母菌病。
2018/11/28
2018/11/28
16
三、抗浅部、深部真菌药 酮康唑 ketoconazole


酮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为人工合成的广谱 抗真菌药,对深部及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均具 抗菌活性。 它能选择性抑制真菌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依赖 性的14-α -去甲基酶,使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 受阻,真菌细胞膜缺乏麦角固醇时,膜的流动 性降低,从而损害某些与膜结合的蛋白酶的功 能,最终抑制真菌生长。
2018/11/28
10
【抗菌作用与用途】


系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 菌、白色念珠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 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曲霉茵、毛霉菌 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可 首选用于治疗由上述真菌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 染。 其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 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 致细胞内许多小分子物质外漏,造成细胞死亡。 细菌的细胞膜不含固醇,故对细菌无作用。

ICU深部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和防治

ICU深部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和防治
2 。 6 d
三 、2例 IU真菌感染者均予 以抗 真菌治疗 。使 用氟康 5 C 唑, 首剂 40mgd 次 日起 20 m / , 续 2~ 0 / , 0 gd连 4周 。使 用两
性 霉 素 B, 以小 剂 量 开 始 , 日用 药 1次 , 日 5m , 二 天 应 每 首 g第 起 每 日增 加 5m , 日增 至 2 g 以控 制 病 人 症 状 为 宜 , g逐 5m , 疗 程 2— 4周 。同 时 监 测 肝 、 。 能。该药 副作 用较 大 , 其抗 肾功 但
病 1 , 4例 多发伤 3例 , 急性 胰腺 炎 1 , 物 中毒 2例 , 例 药 肠梗 阻术后 2例 , 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8例 , 食管癌 术后 2例 , 肺癌术后 2例 。全部病 例有深部 真菌感 染 临床表
现 , 经 一 次 或 多 次 痰 、 、 、 标 本 的 培 养 有 阳 性 结 果 。深 并 尿 粪 等
病 为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8例 , 血 管 意 外 1 脑 0例 ,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慢




易 感 因素
IU患 者真菌感 染存在 多种易 感因素 :、 C 1 广谱 抗生素 的 使用, 特别是第三 、 四代头孢菌素 , 碳青霉烯 和喹诺酮类 , 导致 病 , 学 者认 为抗 生 素 真 有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 素的联 合应用 , 糖皮 质激素 及各种 导
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 , 致使 IU深部 真菌感染 危 险性 明显 增 C 高, 其病死率也逐年增 高。现对我科 IU5 C 2例 深部真菌感 染
进行临床分析 。
临 床 资 料

本 组 共 检 出 真 菌 5 株 , 中 白 色 念 珠 菌 3 株 2 其 0 (76% ) 热 带 念 珠 菌 l 5 .9 , 3株 ( 5 , 滑 念 珠 菌 4株 2 %) 光 ( . 9 , 平 滑 念 珠 菌 3株 ( . 7 ) 克柔 念 珠 菌 1株 76 %) 近 57% ,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和耐药的研究进展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和耐药的研究进展
致使许 多患者 的免疫力缺 陷或 下降 , 机体微生物失衡 , 得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 使 升的趋势 , 随着临床抗 真菌药物的应用 , 真菌的耐药性也愈加 明显。因此 , 真菌造成 的感染的治疗 及其耐药 的研究 已成为
具 有 挑 战性 的课 题 。
中 图分 类 号 :7 R5 文献标识码 : A
伶( 审校)
文 章 编 号 :0628 (080 -720 10 .0420 )506 -3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 南宁 502 ) 30 1
摘 要 : 年 来 深 部 真 菌 病 的 发 病 率 呈 持 续 上 升 趋势 , 近 有关 抗 真 菌 的 治疗 药 物也 在 不 断 深 入 脉滴 注 , A B联合 用 药 。 与 r a
维普资讯

72 ・ 6
医学综述 20 O8年 3月第 1 4卷第 5期
M d a Rcpua , a 20 , o. , o5 ei l eai leM r 08 V 11 N . c t t 4
深 部真 菌感 染治 疗 和耐 药 的研 究进展
王 文娟( 综述)梁 ,
3 1m / , .2 gL 它在 口服中吸收快而 完全 ,
组 织 分 布 广 , 静 脉 和 口服 效 果 均 好 , 且 沃利 康 唑 是 一 种 新 的 口服抗 真菌
d c d,h e eo me t frss n et n i n a d u sh sb c m n ra igy a p r n .t e o satu u e t ed v lp n it c oa t u g l r g a e o ei ce s n l p a e t I b c me 0 o e a f

深部真菌感染及治疗药物(共66张PPT)

深部真菌感染及治疗药物(共66张PPT)
❖ 药物选择要参考药物抗菌谱、药理学特点、真菌种类、 临床病情和患者耐受性等因素后选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
+
临床诊断
十分重要,因确诊难以做到 ❖ 同时具有≥1项危险因素
❖ 同时具有1项主要临床特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 同时具有1项微生物学依据
针对临床诊断患者,应进行抢先治疗
确诊
临床 诊断
拟诊
危险( 宿主)因素
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 经抗生素治疗 72~96 h仍有发热等感染征象, 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 ①患者因素: ➢ I .老年(年龄 > 65岁)、 营养不良、 肝硬化、 胰腺炎、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等肺部疾病、 肾功能不全、 严重烧伤/创伤伴皮肤缺损、 肠功能减退或 肠麻痹等。 ➢ Ⅱ. 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多部位定植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平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镰刀菌
结合菌 曲霉
黄曲霉 烟曲霉 黑曲霉
构槽曲霉 土曲霉
皮肤癣菌
发癣菌
小孢子菌 表皮癣菌
曲霉菌
Blankophor
(© G. Armstrong, Hope Hospital, Manchester.
霉菌广泛存在于枯叶、谷物、干草、建筑灰尘等周 (© O. Zimmerman and R. Ruchel, Gottingen, Germany) 围环境中多由吸入鼻窦及肺部感染
▪ 抢先治疗有赖于临床医生的警觉性及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步。新的血清学诊断方
法,包括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B-D-葡聚糖检测以及对于真菌特异DNA的 PCR技术,与临床 征象、微生物培养,尤其是 CT扫描一起,为开始抢先治疗、 监测疾病病程、评价治疗反应提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的疾病。

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较为复杂,常常需要长期抗真菌治疗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以下是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研究现状的简要概述:
1. 抗真菌药物分类:一般情况下,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依赖于系统性抗真菌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抗真菌药物可分为聚酮类、三唑类、多酚类、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和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的药物等。

2. 药物研究进展:近年来,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泊康唑和康唑类似物等,具有更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此外,一些新的靶向真菌细胞壁或细胞膜合成的药物也在研发中。

3. 多药联合疗法: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多药联合疗法,即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多药联合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真菌耐药性的发生,并且允许剂量减少,从而减轻副作用和毒性。

4. 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也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有影响。

例如,一些抗真菌药物可以以静脉注射或口服形式给予,有些药物还可制备成悬液剂或局部使用。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感染类型和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真菌的特殊性质和治疗的复杂性,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个体化治疗和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与其他诊疗措施的结合,将是未来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研究的方向。

尽管如此,当前的研究进展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建议在诊治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中图分 类号 : 1 R59 文献 标识 码 :B
Cu r n i a in o y t mi u g In e t n r tst t fs s e c f n a if c i e u o o
a d an i n a g n s n t u g Ia e t f
R N X a h i , H U Yu- u C E E i o— u Z O o j n , H N 。L U J 2 WU Bn R N u —qn ,I i , i , E X e i a g ( . c ol f i oi l n hr ae t a E g er g Wu a o tcncU i r t, h n4 0 2 , h a 1 S ho o g a adP am cui l ni e n , hnP l eh i nv s y Wu a 3 0 3 C i ; oB l c c n i y ei n
成 为人类 真 菌病 的新 条件 致 病 菌 , 括 暗色 孢 科 的 包 腐 生菌 、 酵母 和酵 母样 真菌 , 以及 呈地 域 性流 行 的少
见 双相 真菌 , 马尼 菲青霉 等 。 如 1 2 易感 因素 .
菌感染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咪 唑 类 中常用 的有克 霉 唑 、 酮康 唑 、 咪康 唑等 。咪唑类
基的羟基化反应 , 导致其前体物质在真菌 细胞膜 中
蓄积, 并造 成 麦角 甾醇 缺失 , 真菌 细胞 膜化合 物组 成
改变 , 膜的功能紊乱 , 通透性增加 , 细胞内液外溢而
起 到抑菌 或杀 菌 目的 。 由于有 高 的治疗 指 数 , 唑类 药 物是 治疗 深 部 真
菌 属 、 孢子 属 以及 曲霉 菌 属 等 , 中 以念 珠 菌 病 、 肺 其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的治疗淮河医院骨科武豪杰真菌 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微生物。

不含叶绿素,大都能形成硬的多糖细胞壁。

属于真核生物,包括真菌门和黏菌门等。

真菌感染的分类⏹1.浅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2.深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真菌感染的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1.抗真菌霜剂治疗(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2.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3.如果并发细菌感染则涂敷抗生素霜剂或口服抗生素常见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 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

⏹1.人口老龄化⏹2.广谱强效抗生素的大量应用⏹3.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4. 导管插管⏹5.器官移植⏹6.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等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1.医院真菌感染率从1993 年至1996 年的13.9%上升至1998 年至1999 年的17.1%, 1999 年至2000 年的24.4%。

⏹2.白色念珠菌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念珠菌,院内念珠菌感染最多仍为白色念珠菌, 其余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1.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该发热突出表现为对所有的抗生素均无效。

⏹2.辅助检查。

⏹3.不同器官及组织感染相应的体征。

两性霉素B制剂常用剂量是0.5—0.7mg/kg/d,最大1mg/kg/d。

不良反应:肾毒性,近50%的病人在用药后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唑类药物(吡咯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

⏹这类药物对于多数念珠菌属菌株具有抗真菌活性,对于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活性稍差。

⏹氟康唑:给予负荷剂量(800mg,或12mg/kg),随后给予维持剂量(400mg/d,或者6mg/kg/d)。

⏹氟康唑穿透进入脑脊液、玻璃体的能力作强⏹伊曲康唑:常被用来治疗粘膜念珠菌病,尤其氟康唑治疗失败者⏹口服制剂的成人给药方法为:200mg,3次/d,3天,随后,200mg,1—2次/d。

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报告)

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报告)

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 标识码(OSID)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 及治疗(附1例报告)上海市同济医院,上海200065摘要:目的 探讨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1例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因“咽痛4d , 天”就诊,临床表现为左下颌及颈部软组织红,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反应蛋白均升高,颈部CT 检查发现左侧会厌部软组织肿胀,左侧口咽侧壁及左面部、两 侧下颌部、左侧颈部及上纵隔肌间隙积气,头抱硫眯+奥硝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考虑咽旁间隙感染及颈深部产气 菌感能,调整抗菌药物为头抱+奥 ,并急诊 管切开+颈部探查、切开排脓手术。

脓液培养提示产克雷伯菌、 菌、菌混合感染,血培养提菌感染,诊断为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

超导颈部脓 流术,调整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霉素+奥 ,加用卡泊芬净抗真菌 ,治愈后出院。

结论 颈深部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下颌及颈部软组织肿痛,血象升高,颈部CT 检查 显示局部软组织肿胀及肌间隙,经验性抗感果 ,确诊手 部脓液细菌、真菌培养。

本病的治疗手 同时给予敏感足量抗菌及抗真菌药物,必要时局部切 流。

关键词:细菌感染;颈深部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抗菌药物疗法;脓肿切开引流doi : 10. 3969/j. issn. 1002-266X. 2020- 33-005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 2020) 33-0019-04Diag no s is and treatme n t of deep n e ck bacterial in f ecti o n comb i ned with fun g alinfection (a case report ) ZHU Huihui , ZHANG LeiShanghai Tongji Hospital , Shanghai 200065 ,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ep neck bacterial infection combinedwith fungal inf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 case of deep neck bacterial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fungal infection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 went to the doctor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sore throat for 4 days ac ­companied by fever for half a day ;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swelling in the left mandibular and neck soft tissues ;leukocyte , neutrophil % , and C-reactive protein were all elevated ; CT examination revealed soft tissue swelling in the leftepiglottis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left oropharyngeal lateral wall ,the left face ,both submandibular ,left neck and up ­per mediastinal space.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in the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with cefathiamidine and ornidazole. Con ­sidering parapharyngeal space infe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fection by aerogenic bacteria in the deep cervical space ,theantibacterial agents were replaced of cefepime and ornidazole ,and meanwhile ,tracheotomy and neck exploration ,incisionand drainage surgery were performed. The pus culture indicated the mixed infection of Klebsiella oxytoca , Streptococcus constellation and Candida albicans ,and the blood culture indicated candida infection ,which was diagnosed as deep neckbacterial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fungal infection. Then the neck abscess was treated with expanded drainage guided by ul-trasound ,and the antibiotics were adjusted to meropenem and vancomycin and ornidazole ,and caspofungin was used tofight fugal infections. The patient was cured and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Conclusions The main symptoms of deepneck bacterial infection combined with fungal infection were fever ,pharyngeal pain ,swelling and pain of mandibular and neck soft tissues. Hemogram increased and CT scan of the neck showed local soft tissue swelling and air accumulation inthe muscle space. The effect of empirical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was not good. The method of definite diagnosis was bacte ­rial and fungal culture of local pu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was to give enough sensitive antibiotics and antifungal drugs at第一作者简介:朱会会(1992-),女,硕士,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脓毒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色念珠菌(13.6)、大肠杆菌(6.9)、表皮葡萄球菌(5.9)、肠杆菌属(5.2)
血液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大肠杆菌(16.6)、表皮葡萄球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6.6)、 铜绿假单胞菌(5.5)
金黄色葡萄球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3.2)、大肠杆菌(9.3)、肠杆菌属(8.6)、 表皮葡萄球菌(7.9)
麦角固醇合成
唑类药物 Allylamines/ Thiocarbamates Morpholines
细胞核分裂
Griseofulvin Benomyl
0
0
9(0.51)
489
382
1757
050128
吴安华,等.医院内菌血医症学发p病pt 率与病原体分布.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95-398 3
感染部位 所有部位 下呼吸道 术后伤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表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
常见病原体(构成比,%)
大肠杆菌(9.8)、铜绿假单胞菌(8.4)、金黄色葡萄球菌(8.4)、表皮葡萄球菌 (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克雷伯菌属(6.6)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50(10.24) 58(15.18) 186 (10.59)
050128
医学ppt
5
深部真菌病的病原学
• 致病性真菌:多为地区性流行,如组织胞 桨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着色真菌、 皮炎芽生菌、足分支菌、孢子丝菌等。
• 条件致病性真菌:医院感染、免疫功能低 下感染,毒力较低。念、隐、曲、毛、放、 奴卡菌等。
050128
医学ppt
6
各种念珠菌感染所占的比例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 吴安华 医学博士, 教授,主任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 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050128
医学ppt
1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 浅部真菌感染 • 深部真菌感染 • 1、在医院感染中近年发病率 • 2、耐药真菌感染已经出现 • 3、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正在增加如免
念珠菌病
1981
曲霉菌病
19医8学6ppt
1991
19896
念珠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化/放疗) 器官移植受体(使用抗排斥药物) 大型手术后或严重创伤病人(ICU) 低体重新生儿
050128
医学ppt
9
深部真菌病的诱因
• 艾滋病 •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 器官移植(包括骨髓移植) • 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恶性肿瘤、肝
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应 用。
050128
医学ppt
2
表1、医院内菌血症的不同类别病原体分布(株数,构成比%)Βιβλιοθήκη 病原体类 别病原体分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合计
革兰阳性 菌
革兰阴性 菌
厌氧菌
157 (33.48)
251 (53.52)
3
142 (33.90)
241 (57.88)
多烯类: 两性霉素 B, 制霉菌素
代谢抑制剂
a -Difluoromethylornithine Cispentacin
核酸的功能 喷他脒
核酸合成 5-氟胞嘧啶 甲氧苄啶 Sulfomethoxazole
From0501M28.A. Boogaerts
医学ppt
细胞壁合成
多氧霉素 尼可霉素 Papulacandins Echinocandins
表皮葡萄球菌(16.9)、白色念珠菌(8.0)、大肠杆菌(7.5)、金黄色葡萄球菌 (6.9)、肠杆菌属(6.5)
050128
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医98学~p1p9t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403
深部真菌病的定义
• 除表皮、毛发、甲床真菌感染以外,侵犯 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 黏膜的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54%
其他念珠菌 1%
热带念珠菌 17%
050128
克柔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4%
9%
平滑念珠菌 15%
医学ppt
7
美国非艾滋病患者中致死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Mc Neil et al 2001 Clin Infect Dis 33;641
0.6
每10万人中的发病率
0.4
0.2 0.0
050128
050128
医学ppt
11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 肺部真菌感染(念、曲、隐、组织、球孢子菌)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隐、念、曲) • 消化道真菌感染(念) • 泌尿系真菌感染( 念、曲) • 皮肤真菌感染(着色、孢子丝、足分支菌) • 心血管系统真菌感染(念、曲) • 骨骼关节真菌感染(放线菌、孢子丝菌皮肤外型 • 眼、耳、鼻 ( 念、曲、毛)
铜绿假单胞菌(11.2)、金黄色葡萄球菌(8.7)、克雷伯菌属(8.5)、白色念珠菌 (7.9)、表皮葡萄球菌(5.9)、大肠杆菌(5.0)
大肠杆菌(16.8)、金黄色葡萄球菌(11.6)、铜绿假单胞菌(10.0)、肠杆菌属 (9.6)、表皮葡萄球菌(5.9)、克雷伯菌属(6.1)
大肠杆菌(21.5)、肠杆菌属(8.7)、白色念珠菌(5.8)、肠球菌(5.5)、表皮葡萄 球菌(5.1)
硬化等,大面积烧伤) • 广谱抗生素 • 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放疗 • 各种留置导管与侵入性操作
050128
医学ppt
10
深部真菌病的发病机制
• 致病性真菌:吸入、皮损、叮咬 • 条件致病性真菌 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
如口咽部、肠道、泌尿生殖道、皮肤等。同 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植物、空 气中)。正常情况不致病。 免疫功能低下或 缺陷时致病,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
050128
医学ppt
12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 加强对真菌感染的认识 • 提高警惕 • 仔细分析 • 认真检查
涂片检查 真菌培养 病理检查 X线检查
050128
医学ppt
13
曲霉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
毛霉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感染 组织胞浆菌感染
马尔非尼青霉菌感染
050128
医学ppt
14
抗真菌药物
细胞膜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