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重点内容复习提纲付印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考考点知识梳理提纲(精编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考考点知识梳理提纲(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24417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8.png)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考考点知识梳理提纲(精编版)必修一 政治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情况如何?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2、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什么?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分封制有什么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宗法制的概念是什么?是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5、宗法制有什么特点?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秩序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7、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秦国还是秦朝? 秦朝8、郡县制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春秋后期。
郡县制什么时期在全国推广?秦朝统一后9、郡县制有什么特点?皇帝任免郡县长官。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0、郡县制有什么意义?直接控制地方政权,加强中央集权11、汉朝实行什么制度弱化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12、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有哪些?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13、元朝哪些地区由中央直接管理?山东、山西、河北14、元朝行省长官由谁任命?朝廷15、元朝行省仅拥有哪些大权?经济、军事16、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7、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18、内阁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明成祖设内阁19、明朝内阁的地位如何?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20、哪位皇帝时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雍正时设军机处2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有什么影响?(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2) 消极:阻碍社会进步22、分封制在后期有何作用?后期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23、行省制是对哪一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郡县制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4、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发生在哪次战争中?鸦片战争25、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次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26、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是因为哪一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2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什么运动?义和团运动28、《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五亿(议)港元”)29、《南京条约》有何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0、《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7aec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c.png)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a. 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b. 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c. 北方民族的活动2. 春秋战国时期a. 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b.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c. 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经济发展3. 秦汉时期a.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b. 汉朝的兴起和繁荣c. 秦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4. 魏晋南北朝时期a.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风貌b.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c.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和社会变革5. 唐宋时期a. 唐朝的建立和盛世b. 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c. 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外交关系6. 元明清时期a. 蒙古族的入侵和元朝的建立b. 明朝的兴起和繁荣c. 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军事制度二、近代史1. 清朝末期的政治变革和民族问题a.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b.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c. 清朝的覆灭和民主共和国的建立2. 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b.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c. 国共合作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a.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b. 解放区的建立和解放战争的发展c.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4. 建国以后的政治经济建设a.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b.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现代史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a.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b.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爆发c. 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2.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a. 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传播b.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3.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a.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b. 联合国的建立和国际形势的演变c. 圣战和全球化的兴起4.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a. 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b. 东欧剧变和中东地区的动荡c. 国际形势的复杂和不确定四、历史人物1. 古代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a. 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家b.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将相c. 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家和艺术家2. 近现代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a.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政治家b. 陈独秀、鲁迅、周恩来等知识分子和革命者c. 邓小平、毛泽东、江泽民等改革开放领导人以上是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的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提纲(精品)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提纲(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bf83efb453610661fd9f4b5.png)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提纲(精品)政治方面一、政治制度(一)奴隶社会时期1.夏朝:前 2070 年夏朝建立。
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商朝:内外服制度,神权色彩,国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西周:(1)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对象:同姓亲族(晋卫鲁燕)、功臣(齐)、姻亲、先代贵族(宋);<3>作用:范围不断扩大,疆域广大的国家;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2)宗法制:<1>目的:解决矛盾;<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礼乐制(4)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表现,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二)春秋战国:奴隶制瓦解(宗法分封制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选官:军功爵。
(三)封建社会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前 221 年秦朝建立确立)特点:皇权高度集中(1)中央: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a.职能: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1.秦朝内容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集,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b.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地方:郡县制:特点,官员有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中央:中外朝(中朝为亲臣近臣—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2.西汉:汉初施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威胁中央,并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地方: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设置刺史,监察地方中央:三省六部制:(1)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2)评价: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3.唐代: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地方:设置节度使,结果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亡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1)职能:中书门下:宰相的办事机构,行政(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中央:二府三司相权);枢密院:军政,调兵权;三司:财政4.北宋(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政治:文臣出任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地方经济:地方转运使(各州除自留小部分财赋其余由转运使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方)军事:设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掌管统兵权5.元代:中央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省:6.明朝: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清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事)7.清朝雍正:军机处(地位: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专制皇权顶峰8.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作用:积极: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②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③有利于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2021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2021](https://img.taocdn.com/s3/m/f034f95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9.png)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2021勤奋学习,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
完成这个目标,也是我们大家的梦想。
而怎样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呢?只有努力,才可以成功,才可以达成目标。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1罗马法一.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二.罗马法:1.含义:指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
也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了解)2.发展状况:罗马国家形成初期,没有成文法典,只有习惯法。
其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
⑴开端(渊源)——《十二铜表法》①原因:根本:为维护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利益需要,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主要:罗马共和国的诞生促进了法律的制定;平民的强烈要求。
②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③作用:对罗马: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
对平民:平民的胜利(按法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对贵族: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既得利益(实质、局限性),对维系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此时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⑵发展: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⑶完备——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①原因: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为巩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组成:《查士丁尼法典》: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法规;《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最广博的一部,收集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解释;《查士丁尼新敕》: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汇编成集。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提纲(精品)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提纲(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04bdde65a8102d277a22f07.png)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提纲(精品)现代中国的政治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一个理念和目标: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二)两个重要机构和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宪法)(三)三大政治制度和三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A.合作基础:中国与各个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历史B.指导思想: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合作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确立:《共同纲领》规定少数民族地区施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B.设立:内蒙古(1947),新疆(1955),广西(1958.3),宁夏(1958.10)西藏(1965)C.意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2.文革期间:各项制度遭到破坏,民主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3.新时期的发展:(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颁布了 1982 年宪法,相继出台了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3)民主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二、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1.理论形成:最早提出:20 世纪50 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酝酿:1981 年“九条方针”形成:80 年代以来,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阐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宪法:1982 年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使这一制度有了法律保证成为方针:1984 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2.成功实施:条件:(1)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熟和完善1997 年香港回归、1999 年澳门回归意义:(1)港澳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港澳历史的新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坚实一步(2)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3.台湾问题:由来: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分裂的局面,实质是中国内政发展:敌对—三通—九二共识—大三通、直航阻碍因素:台独势力,外国势力的干涉我们的态度:以和平为主,但是坚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二)新中国的外交1.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2.主要历程:50年代:(1)建国初: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果: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基本准则(3)1954 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4)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70年代:(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1971年26届联大原因:a.根本原因: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b.70 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c.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作用加强(2)中美关系缓和:背景: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标志:1972 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公报内容: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建交:1978 年 12 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交(3)中日建交: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80 年代: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经济组织,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建立不同的“伙伴关系” 地区性国际组织:2001 年上合组织成立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一)准备阶段(1949-1956):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四项举措:(1)过渡时期总路线:时间:1953 年;内容:一化三改(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历史-高三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
![历史-高三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https://img.taocdn.com/s3/m/6624e7e37cd184254a353525.png)
高三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
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三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三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1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借口:修约遭到拒绝时间:1856---1860年《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十口通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二、洋务运动近代化:文明(科技)发展程度,主要指机器生产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中国的封建制度)为体,西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用”实质上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1、前期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为策划海防,建成北洋(海军)、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为培养科技人才,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结果(评价):A、洋务运动没有使清朝达到富强(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B、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
高三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2一、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过程: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难点的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难点的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16111c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9.png)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难点的复习提纲高考历史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繁多的考试科目,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和闻名已久的历史事件。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高考历史重点知识难点的复习提纲制定和掌握变得十分重要。
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高考历史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并提出复习提纲,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的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制度;2.东周政治制度:诸侯分封制和周王朝衰落;3.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墨子、墨家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的兴衰转移;4.秦朝统一和秦始皇的重大政治措施。
二、中国的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和中国的危机;2.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文化碰撞,中国现代史的起点;3.晚清政治制度改革和诸多失误;4.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5.国共斗争: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兴衰;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战和解放战争;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重要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8.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程。
三、国外历史1.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重要事件,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2.走上殖民主义的欧洲国家: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3.封建主义时期的法国革命:启示世界的人权和民主;4.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上的影响;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两次战争的启示和共鸣;6.冷战时期:美苏两强争霸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竞争。
四、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能1.历史思维的构建和培养;2.历史原子的评估;3.历史材料的使用和评估;4.历史研究的方法和书写技能;5.历史思维和实践的发展趋势。
总之,历史学习并不只是记忆重要历史事件,它也关乎到我们对自己国家文化和社会的认知、对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对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和人类命运共同的憧憬。
在高考历史的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记忆历史事件的层面,更需要注意它们背后的那些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高考历史备考必背的知识点2021
![高考历史备考必背的知识点2021](https://img.taocdn.com/s3/m/362c2f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5.png)
高考历史备考必背的知识点2021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能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历史都是无法替代的,而且是必须学习的,正如人不能忘本,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1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
(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1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
12、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13、用三个代表的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