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学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

曹雪芹(1715~1763年) 字梦阮,雪芹是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他是一位见多识广、才气纵横、琴棋书画皆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的小说家、诗人和画家,他的最大贡献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其异名还有《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金玉缘》等等。《石头记》主要写贾府的兴盛和没落,其中的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书中还写着警幻仙令十二个舞女演新制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给宝玉听,由于这十二支曲子暗示了全书的主要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最后的归宿,所以在小说的流传过程中,有人就把《石头记》也称为《红楼梦》。又因《石头记》中写的宁、荣二府是一个显贵之家,是一个巨户望族;大门是红的,女子住的楼阁是红的。所以“红楼”又是富贵人家的代称,也是女子住处的代称,甚至富贵人家的高贵小姐也以“红楼”而代之。梦,即梦幻。古人认为人生一世,富也好,穷也好,最终还是一死,这就好像一梦破灭,所以说“人生一梦”。又再美好的儿女之情,最终也是生离死别,没有不散的宴席;宴席一散,一切落空,这也如同一梦,梦破一切皆空,到头来还是一个悲剧。而《石头记》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梦,这样一个悲剧,贾府最终的结局也是这样一个悲剧。曹雪芹在写前八十回时,贾府的终局还未写完,但已经多处有走向灭亡的暗示,所以书名叫《石头记》。高鹗续书按照曹雪芹前八十回所暗示的线索,写了贾府的终局,也就是曹雪芹所写的“梦”的最后破灭展示出来了;而这个“梦”又是在贾府的红楼里发生的,所以就以《红楼梦》的书名取代《石头记》了。

文学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主要指:掌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把握和分析艺术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领悟、评判艺术作品的主旨;赏析、评价语言特色、写作特点;发现并概括作品的美感因素,体会其审美趣味。具体到某种文学体裁,鉴赏的角度要有所不同。

①诗歌的鉴赏的角度主要在:分析领会诗句的含意,把握艺术形象,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情感旋律;赏析意境,领悟并概括诗歌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及其表达作用;鉴别诗歌的不同类别及风格等。戏剧的语言具有诗的特色,所以戏剧鉴赏在某些方面跟诗歌鉴赏相同。

②小说的鉴赏则以人物的刻画、情节结构、环境描写、主题分析、语言艺术等为重点。

③散文的鉴赏着重分析句子深层含义。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散文的主旨和文中隐含的哲理与寓意;品味散文凝练的语言,鉴别散文的风格特点。

近几年高考中,文学鉴赏题以诗歌鉴赏为主,兼及小说与散文,备考时有所侧重。“文学鉴赏”的考核,一般不要求学生动笔作大段的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就命题者对作品的各种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近几年高考中,这类试题多为短诗(近体)的赏析。要注意诗题和小注的提示,修辞方法的运用及诗歌描绘的景物特征。

品悟《林黛玉进贾府》的语言功用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王熙凤出场一段描写,一般分析皆重其肖像与服饰描写,其实,本文尚有一处“绝活”对全面了解王熙凤,深刻理解其内心深处极为重要。它即王熙凤见黛玉时那一段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此段话虽只有三句,但其中的内涵却大不可轻视。可以说此段话至少包含了五层深意:其一,王熙凤深知此时的黛玉孤苦伶仃,且还寄人篱下,这就极需有人去温暖那颗凄楚的心!所以,老于世故的王熙凤,一见面就对黛玉忙忙进行恭维:此种人物,天下少见,我今儿才见。虽说黛玉天生丽质,但王熙凤这样一说,让黛玉在刚踏进外祖母家中时不至于自惭形秽,同时那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情轻松了许多,所以对王熙凤产生最初的好感!

其二,“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一方面将黛玉与老祖宗的血缘拉近了一步;另一方面,她明知老祖宗见到黛玉如同见到自己的女儿贾敏,必然疼爱之至,哪管嫡亲不嫡亲。但经王熙

凤这样一说,这种亲近之感更甚,无论黛玉与贾母,心中都很熨贴!

其三,黛玉如花似玉,是贾敏的“杰作”,而贾敏,又为老祖宗亲生,所以,王熙凤的“嫡亲”一词,可谓曲尽恭维之妙,说白了即是说如此美貌的孙女,正是老祖宗间接的“杰作”。孙女如此,则祖母可知!从一般女性都喜欢别人说自己漂亮这一人性角度来说,王熙凤大大迎合了贾母的心理!

其四,“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与其说是给黛玉听,不如说是给老祖宗听!言下之意:黛玉!老祖宗天天挂念你呢!你可要感激老祖宗呢!而老祖宗呢,当然会想念黛玉母女,但不至于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现在经王熙凤这样一说,可不大大迎合了贾母的心意?王熙凤代贾母献人情,实属高招!

其五,“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更是说给二人听的。“妹妹这样命苦”意在表现她对黛玉深深的同情,实际上呢,是为了赢得贾母的赞许。从贾母先前对黛玉的话“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来看,贾敏为她最疼者,那么,王熙凤如何不知?所以现在她这样一说“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且说着便用帕拭泪,好一个伤心人儿!),这正应证了在她来之前贾母搂着黛玉“心肝儿肉”大哭的情景。所以,不但是黛玉一听心酸,就连贾母也不得不承认熙凤善解人意!(试想,她若真可怜同情苦命的黛玉,为何又在贾母面前一再破坏宝黛之间真正的爱情,使苦命的黛玉饮恨终生呢?)

由此可见,王熙凤此话,真可谓“一弦五音”,她虽拉着黛玉的手诉说,但弦外之音多倾向于贾母!既赢得黛玉好感,又讨了贾母欢心,其内心可想而知!

洪镇涛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必须姓语。”他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在学习语言上下大功夫。我认为,如果在本课教学中能穿插这一段语言分析,对深刻了解王熙凤其人不无裨益,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分析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突破。

仆人——贾府的气势

《林黛玉进贾府》不仅对贾府的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刻画了贾府这个封建社会缩影的衰败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爱与恨,还表现了作者对以宝黛爱情为代表的民主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不是通过直抒胸臆或刻意渲染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和人物之间细致的关系展现出来的。在这些叙述与描写中,作者对贾府仆人的描写也有更加特别的含义。全文先后有十余处写到了仆人。如林黛玉未进和刚进贾府时,写到:“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贾府的尊贵地位在开篇即显露无遗。在林黛玉这个盐政老爷的独生女眼中,贾府的仆人有了三六九等的区别,且吃穿用度的阔绰让人吃惊。封建贵族的府第有仆人不足为奇,而贾府的仆人却有独到之处。其一是人数的众多。上文节录的林黛玉刚进贾府时,即有20余人前后侍候;探春三姐妹出场时,簇拥着的是“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王熙凤露面时是“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黛玉随邢夫人去见母舅是“众小厮拉过一辆翠幄青绸车”;进入荣府正室是“早有许多丽服姬妾丫鬟迎着”;即使是贾母地的“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黛玉在碧沙橱住下后,“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的小丫鬟”。这些仆人,仅仅是林黛玉进贾府时露面的一小部分。由此推知,贾府的仆人总数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而封建贵族的豪华奢靡的腐朽生活也可见一斑。同时,贾府庞大的仆人队伍以及由此引起的巨大开销,自然也是贾府渐趋衰败的原因之一。其二是,贾府的仆人不同于别家仆人的吃穿用度。在文中作者先后写到贾府仆人“华冠丽服”“衣帽周全”“穿红着绿”,甚至有“穿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这一方面表现了仆人们在贾府见惯了豪奢无度的贵族生活所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贾府作为皇亲国戚,立意与别家不同的争强用心。曹雪芹在自己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艰难生活时,如此肆笔描写贾府仆人的吃穿用度,在表现主题上可说是颇费一番苦心的。

其三是,仆人们畏主如虎的悚悚神态。仆人们见到主子则“笑拥上来”“围拥着”,或是“垂手侍立”,或“饲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