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第七章学习指导

合集下载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下)课后习题及解答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下)课后习题及解答

1.设u =a -b +2c ,v =-a +3b -c .试用a ,b ,c 表示2u -3v .解2u -3v =2(a -b +2c )-3(-a +3b -c )=5a -11b +7c .2.如果平面上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试用向量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证如图8-1,设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M ,已知AM =MC ,MB DM =.故DC DM MC MB AM AB =+=+=.即DC AB //且|AB |=|DC |,因此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把△ABC 的BC 边五等分,设分点依次为D 1,D 2,D 3,D 4,再把各分点与点A 连接.试以AB =c ,BC =a 表向量A D 1,A D 2,A D 3,A D4.证如图8-2,根据题意知511=BD a,5121=D D a,5132=D D a,5143=D D a,故A D 1=-(1BD AB +)=-51a -cA D 2=-(2BD AB +)=-52a -c A D 3=-(3BD AB +)=-53a -c A D 4=-(4BD AB +)=-54a -c.4.已知两点M 1(0,1,2)和M 2(1,-1,0).试用坐标表示式表示向量21M M 及-221M M .解21M M =(1-0,-1-1,0-2)=(1,-2,-2).-221M M =-2(1,-2,-2)=(-2,4,4).5.求平行于向量a =(6,7,-6)的单位向量.解向量a 的单位向量为a a ,故平行向量a 的单位向量为±a a =111±(6,7,-6)=⎪⎭⎫ ⎝⎛-±116,117,116,其中11)6(76222=-++=a .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指出下列各点在哪个卦限?A (1,-2,3),B (2,3,-4),C (2,-3,-4),D (-2,-3,1).解A 点在第四卦限,B 点在第五卦限,C 点在第八卦限,D 点在第三卦限.7.在坐标面上和在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征?指出下列各点的位置:A (3,4,0),B (0,4,3),C (3,0,0),D (0,-1,0).解在坐标面上的点的坐标,其特征是表示坐标的三个有序数中至少有一个为零,比如xOy 面上的点的坐标为(x 0,y 0,0),xOz 面上的点的坐标为(x 0,0,z 0),yOz 面上的点的坐标为(0,y 0,z 0).在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其特征是表示坐标的三个有序数中至少有两个为零,比如x 轴上的点的坐标为(x 0,0,0),y 轴上的点的坐标为(0,y 0,0),z 轴上的点的坐标为(0,0,z 0).A 点在xOy 面上,B 点在yOz 面上,C 点在x 轴上,D 点在y 轴上.8.求点(a ,b ,c )关于(1)各坐标面;(2)各坐标轴;(3)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解(1)点(a ,b ,c )关于xOy 面的对称点(a ,b ,-c ),为关于yOz 面的对称点为(-a ,b ,c ),关于zOx 面的对称点为(a ,-b ,c ).(2)点(a ,b ,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a ,b ,-c ),关于z 轴的对称点为(-a ,-b ,c ).(3)点(a ,b ,c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c ).9.自点P 0),,(000z y x 分别作各坐标面和各坐标轴的垂线,写出各垂足的坐标.解设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8-3,根据题意,P 0F 为点P 0关于xOz面的垂线,垂足F 坐标为),,000(z x ;P 0D 为点P 0关于xOy 面的垂线,垂足D 坐标为),,0(00y x ;P 0E 为点P 0关于yOz 面的垂线,垂足E 坐标为)0(0o z y ,,.P 0A 为点P 0关于x 轴的垂线,垂足A 坐标为),0,0(o x ;P 0B 为点P 0关于y 轴的垂线,垂足B 坐标为)0,,0(0y ;P 0C 为点P 0关于z 轴的垂线,垂足C 坐标为),0,0(0z .10.过点P 0),,(000z y x 分别作平行于z 轴的直线和平行于xOy 面的平面,问在它们上面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点?解如图8-4,过P 0且平行于z 轴的直线l 上的点的坐标,其特点是,它们的横坐标均相同,纵坐标也均相同.而过点P 0且平行于xOy 面的平面 上的点的坐标,其特点是,它们的竖坐标均相同.11.一边长为a 的正方体放置在xOy 面上,其底面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底面的顶点在x 轴和y 轴上,求它各顶点的坐标.解如图8-5,已知AB=a ,故OA=OB=a 22,于是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0022(,,a ,B (),022,0(a ),C (-a 22,0,0),D (0,-a 22,0),E (a 22,0,a ),F (0,a 22,a ),G (-a 22,0,a ),H (0,-a 22,a ).12.求点M (4,-3,5)到各坐标轴的距离.解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d 1=345)3(22=+-,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d 2=415422=+,点M 到z 轴的距离为d 3=525)3(422==-+.13.在yOz 面上,求与三点A (3,1,2),B (4,-2,-2),C (0,5,1)等距离的点.解所求点在yOz 面上,不妨设为P (0,y ,z ),点P 与三点A ,B ,C,)2()1(3222-+-+=z y,)2()2(4222++++=z y.)1()5(22-+-=z y==222222)2()2(4)2()1(3++++=-+-+z y z y 22)1()5(-+-=z y ,即.)1()5()2()1(9,)2()2(16)2()1(922222222-+-=-+-+++++=-+-+z y z y z y z y 解上述方程组,得y=1,z=-2.故所求点坐标为(0,1,-2).14.试证明以三点A (4,1,9),B (10,-1,6),C (2,4,3)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由2798)63()14()102(,7)93()14()42(,7)96()11()410(222222222==-+++-==-+-+-==-+--+-=.+==故△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5.设已知两点为M 1(4,2,1),M 2(3,0,2),计算向量21M M 的模、方向余弦和方向角.解向量21M M =(3-4,0-2,2-1)=(-1,-2,-1),2412-1-222==++=)()(.其方向余弦分别为cos α=-21,cos β=-22,cos γ=21.方向角分别为3,43,32πγπβπα===.16.设向量的方向余弦分别满足(1)cos α=0;(2)cos β=1;(3)cos α=cos β=0,问这些向量与坐标轴或坐标面的关系如何?解(1)由cos α=0得知2πα=,故向量与x 轴垂直,平行于yOz 面.(2)由cos β=1得知β=0,故向量与y 轴同向,垂直于xOz 面.(3)由cos α=cos β=0知2πβα==,故向量垂直于x 轴和y 轴,即与z 轴平行,垂直于xOy 面.17.设向量r 的模是4,它与u 轴的夹角为3π,求r 在u 轴上的投影.解已知|r |=4,则Prj u r=|r |cos θ=4∙cos 3π=4×21=2.18.一向量的终点在点B (2,-1,7),它在x 轴、y 轴和z 轴上的投影依次为4,-4和7,求这向量的起点A 的坐标.解设A 点坐标为(x ,y ,z ),则AB =(2-x ,-1-y ,7-z ),由题意知2-x=4,-1-y=-4,7-z=7,故x=-2,y=3,z=0,因此A 点坐标为(-2,-3,0).19.设m =3i +4j +8k ,n =2i -4j -7k 和p =5i +j -4k .求向量a =4m +3n -p 在x 轴上的投影及在y轴上的分向量.解a=4m+3n-p=4(3i+5j+8k)+3(2i-4j-7k)-(5i+j-4k)=13i+7j+15k,a在x轴上的投影为13,在y轴上的分向量为7j.1.设k j i b k j i a -+=--=2,23,求(1)b a b a ⨯⋅及;(2)b a 2b 3a 2-⨯⋅及)(;(3)b a ,的夹角的余弦.解(1)),(),,(1-2,12-1-3⋅=⋅b a ,)()()(31-2-21-13=⨯+⨯+⨯==⨯b a 121213---kj i =(5,1,7).(2)1836)(63)2(-=⨯-=⋅-=⋅-b a b a )14,2,10()7,1,5(2)(22==⨯=⨯b a b a (3222222)1(21)2()1(33),cos(-++-+-+=⋅=b a b a b a 21236143==2.设c b a ,,为单位向量,满足.,0a c c b b a cb a ⋅+⋅+⋅=++求解已知,0,1=++===c b a c b a 故0=++⋅++)()(c b a c b a .即0222222=⋅+⋅+⋅+++a c c b b a c b a .因此23-21222=++-=⋅+⋅+⋅)(c b a a c c b b a 3.已知M 1(1,-1,2),M 2(3,3,1)M 3(3,1,3).求与3221,M M M M 同时垂直的单位向量.解21M M =(3-1,3-(-1),1-2)=(2,4,-1)32M M =(3-3,1-3,3-1)=(0,-2,2)由于3221M M M M ⨯与3221,M M M M 同时垂直,故所求向量可取为M M M M a =)(由3221M M M M ⨯=220142--k j i=(6,-4,-4),17268)4()4(6222==-+-+=⨯知).172,172,173()4,4,6(1721--±=--±=a 4.设质量为100kg 的物体从点M1(3,1,8)沿直线移动到点M2(1,4,2),计算重力所作的功(坐标系长度单位为m ,重力方向为z 轴负方向).解21M M =(1-3,4-1,2-8)=(-2,3,-6)F=(0,0,-100×9.8)=(0,0,-980)W=F ∙21M M =(0,0,-980)∙(-2,3,-6)=5880(J).5.在杠杆上支点O 的一侧与点O 的距离为x 1的点P 1处,有一与1OP 成角1θ的力F 1作用着;在O 的另一侧与点O 的距离为x 2的点P 2处,有一与2OP 成角2θ的力F 2作用着(图8-6),问1θ,2θ,x 1,x 2,21,F F 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解如图8-6,已知有固定转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的代数和为零,又由对力矩正负符号的规定可得杠杆保持平衡的条件为0sin sin 222111=-θθx F x F ,即222111sin sin θθx F x F =.6.求向量),(4,3-4=a在向量)(1,2,2=b 上的投影.解236122)1,2,2()4,3,4(Pr 222==++⋅-=⋅=b b a a j b .7.设)4,1,2(),2,5,3(=-=b a,问μλ与有怎样的关系,能使b a μλ+与z 轴垂直?解b a μλ+=λ(3,5,-2)+μ(2,1,4)=(μλμλμλ42,5,23+-++).要b a μλ+与z 轴垂直,即要(b a μλ+)⊥(0,0,1),即(b a μλ+)∙(0,0,1)=0,亦即(μλμλμλ42,5,23+-++)∙(0,0,1)=0,故(μλ42+-)=0,因此μλ2=时能使b a μλ+与z 轴垂直.8.试用向量证明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证如图8-7,设AB 是圆O 的直径,C 点在圆周上,要证∠ACB=2π,只要证明0=⋅BCAC 即可.由BC AC ⋅=)()(OC BO OC AO +⋅+=BO OC OC AO BO AO ⋅+⋅+⋅=0=+⋅-⋅+OC AO OC AO .故BC AC⊥,∠ACB为直角.9.已知向量j i c k j i b k j i a 23,32-=+-=+-=和,计算:(1)b c a c b a )()(⋅-⋅(2))()(c b b a +⨯+(3)cb a ⋅⨯)(解(1)8)3,1,1()1,3,2(=-⋅-=⋅ba ,8)0,2,1()1,3,2(=-⋅-=⋅c a ,b c a c b a )()(⋅-⋅)24,8,0()3,1,1(8)0,2,1(8--=---=k i 248--=.(2)b a +=(2,-3,1)+(1,-1,3)=(3,-4,4),c b +=(1,-1,3)+(1,-2,0)=(2,-3,3),)()(c b b a +⨯+332443--=kj i k j --=--=)1,1,0(.(3)c b a ⋅⨯)(.2021311132=---=10.已知k j OBk i OA 3,3+=+=,求△OAB 的面积.解由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知S △OAB⨯)1,3,3(310301--==⨯kj i OB OA,⨯191)3()3(22=+-+-=S △OAB219=11.已知),,(),,,(),,,(z y x z y x z y x c c c c b b b b a a a a ===,试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证明:ba c a cbc b a ⋅⨯=⋅⨯=⋅⨯)()()(证因为,)(z yxz y xz y xc c c b b b a a a cb a =⋅⨯zyxz y x z y x a a a c c c b b b a c b =⋅⨯)(=⋅⨯b a c )(zyxz yxz y xb b b a a ac c c ,而由行列式的性质知z yxz y x z y x c c c b b b a a a z yx z y x z y x a a a c c c b b b ==zyxz y x z y x b b b a a a c c c ,故b ac a c b c b a ⋅⨯=⋅⨯=⋅⨯)()()(.12.试用向量证明不等式:332211232221232221b a b a b a b b b a a a ++≥++++,其中321321,,,,,b b b a a a 为任意实数.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证设向量=a (321,,a a a ),=b (321,,b b b ).由),cos(b a b a ba =⋅b a ≤,从而232221232221332211b b b a a a b a b a b a ++++≤++,当321,,a a a 与321,,b b b 成比例,即332211b a b a b a ==时,上述等式成立.1.求过点(3,0,-1)且与平面012573=-+-z y x 平行的平面方程.解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012573=-+-z y x 平行.因此所求平面的法向量可取为n=(3,-7,5),设所求平面为0573=++-D z y x .将点(3,0,-1)代入上式得D=-4.故所求平面方程为04573=-+-z y x .2.求过点M 0(2,9,-6)且与连接坐标原点及点M 0的线段OM 0垂直的平面方程.解.6,9,2(0)-=OM 所求平面与0OM 垂直,可取n=0OM ,设所求平面方程为0692=+-+D z y x .将点M 0(2,9,-6)代入上式得D=-121.故所求平面方程为0121692=--+z y x .3.求过(1,1,-1),(-2,-2,2)和(1,-1,2)三点的平面方程.解由0121111121212111=+---+----+--z y x ,得023=--z y x ,即为所求平面方程.注设M (x,y,z )为平面上任意一点,)3,2,1)(,,(==i z y x M i i i i 为平面上已知点.由,0)(31211=⨯⋅M M M M MM 即,0131313121212111=---------z z y y x x z z y y x x z z y y x x 它就表示过已知三点M i (i=1,2,3)的平面方程.4.指出下列各平面的特殊位置,并画出各平面:(1)x=0;(2)3y-1=0;(3)2x-3y-6=0;(4)x-3y=0;(5)y+z=1;(6)x-2z=0;(7)6x+5y-z=0.解(1)—(7)的平面分别如图8—8(a )—(g ).(1)x=0表示yOz 坐标面.(2)3y-1=0表示过点(0,31,0)且与y 轴垂直的平面.(3)2x-3y-6=0表示与z 轴平行的平面.(4)x-3y=0表示过z 轴的平面.(5)y+z=1表示平行于x 轴的平面.(6)x-2z=0表示过y 轴的平面.(7)6x+5y-z=0表示过原点的平面.5.求平面0522=++-z y x 与各坐标面的夹角的余弦.解平面的法向量为n=(2,-2,1),设平面与三个坐标面xOy ,yOz ,zOx 的夹角分别为321,,θθθ.则根据平面的方向余弦知,3111)2(2)1,0,0()1,2,2(cos cos 2221=⋅+-+⋅-=⋅==k n k n γθ,3213)0,0,1()1,2,2(cos cos 2=⋅⋅-=⋅==i n i n αθ3213)0,1,0()1,2,2(cos cos 3-=⋅⋅-=⋅==j n j n βθ.6.一平面过点(1,0,-1)且平行于向量)1,1,2(=a 和)0,1,1(-=b ,试求这个平面方程.解所求平面平行于向量a 和b ,可取平面的法向量)3,1,1(011112-=-=⨯=kj i b a n .故所求平面为0)1(3)0(1)1(1=+--⋅+-⋅z y x ,即043=--+z y x .7.求三平面322,02,13=++-=--=++z y x z y x z y x 的交点.解联立三平面方程.322,02,13=++-=--=++z y x z y x z y x 解此方程组得.3,1,1=-==z y x故所求交点为(1,-1,3).8.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平面方程:(1)平行于xOz 面且经过点(2,-5,3);(2)通过z 轴和点(-3,1,-2);(3)平行于x 轴且经过两点(4,0,-2)和(5,1,7).解(1)所求平面平行于xOz 面,故设所求平面方程为0=+D By .将点(2,-5,3)代入,得05=+-D B ,即B D 5=.因此所求平面方程为05=+B By ,即05=+y .(2)所求平面过z 轴,故设所求平面为0=+By Ax .将点(-3,1,-2)代入,得03=+-B A ,即A B 3=.因此所求平面方程为03=+Ay Ax ,即03=+y x .(3)所求平面平行于x 轴,故设所求平面方程为0=++D Cz By .将点(4,0,-2)及(5,1,7)分别代入方程得2=+-D C 及07=++D C B .D B D C 29,2-==.因此,所求平面方程为0229=++-D z DDy ,即029=--z y .9.求点(1,2,1)到平面01022=-++zy x 的距离.解利用点),,(00o o z y x M 到平面0=+++D Cz By Ax 的距离公式222000C B A DCz By Ax d +++++=.1332211012221222=-=++-⋅+⋅+=1.求过点(4,-1,3)且平行于直线51123-==-z y x 的直线方程.解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5,1,2(=s ,直线方程即为531124-=+=-z y x .2.求过两点)1,2,3(1-M 和)2,0,1(2-M 的直线方程.解取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1,2,4()12),2(0,31(21-=-----==M M s ,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112243-=+=--z y x .3.用对称式方程及参数方程表示直线.42,1=++=+-z y x z y x 解根据题意可知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112111-=kj i s ).3,1,2(-=取x=0,代入直线方程得.4,1=+=+-z y z y 解得.25,23==z y 这样就得到直线经过的一点(25,23,0).因此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为.32512320-=-=--z y x 参数方程为.325,23,2t z t y t x +=+=-=注由于所取的直线上的点可以不同,因此所得到的直线对称式方程或参数方程得表达式也可以是不同的.4.求过点(2,0,-3)且与直线1253,0742=+-+=-+-z y x z y x 垂直的平面方程.解根据题意,所求平面的法向量可取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即),11,14,16(253421-=--==kj i s n 故所求平面方程为.0)3(11)0(14)2(16=++-+--z y x 即.065111416=---z y x 5.求直线0123,09335=-+-=-+-z y x z y x 与直线01883,02322=-++=+-+z y x z y x 的夹角的余弦.解两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4,3(1233351-=--=k j i s ),10,5,10(1831222-=-=kj i s 因此,两直线的夹角的余弦212121),(cos cos s s s s s s ⋅== .010)5(10)1(4310154103222222=+-+-++⨯-⨯-⨯=6.证明直线72,72=++-=-+z y x z y x 与直线02,8363=--=-+z y x z y x 平行.证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是),15,3,9(112363),5,1,3(11212121---=---==--=kj i s k j i s 由123s s -=知两直线互相平行.7.求过点(0,2,4)且与两平面12=+zx 和23=-z y 平行的直线方程.解所求直线与已知的两个平面平行,因此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可取),1,3,2(31020121-=-=⨯=kj i n n s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143220-=-=-z y x 注本题也可以这样解:由于所求直线与已知的两个平面平行,则可视所求直线是分别与已知平面平行的两平面的交线,不妨设所求直线为.3,2b z y a z x=-=+将点(0,2,4)代入上式,得.10,8-==b a 故所求直线为.103,82-=-=+z y z x 8.求过点(3,1,-2)且通过直线12354z y x =+=-的平面方程.解利用平面束方程,过直线12354z y x =+=-的平面束方程为,0)23(2354=-+=+=-z y y x λ将点(3,1,-2)代入上式得.2011=λ因此所求平面方程为,0)23(20112354=-+=+=-z y y x即.0592298=---z y x 9.求直线0,03=--=++z y x z y x 与平面01=+--z y x 的夹角.解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2,4,2(111311-=--=k j is 平面的法向量).1,1,1(--=n 设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ϕ则,0)1()1(1)2(42)1()2()1(412),cos(sin 222222=-+-+-++-⋅-+-⋅+⋅=⋅==n s n s s n ϕ即.0=ϕ10.试确定下列各组中的直线和平面间的关系;(1)37423z y x =-+=-+和3224=--z y x ;(2)723z y x =-=和8723=+-z y x ;(3)431232--=+=-z y x 和.3=++z y x 解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ϕ且ns n s s n ⋅==),cos(sin ϕ.(1)),2,2,4(),3,7,2(--=--=ns,0)2()2(43)7()2()2(3)2()7(4)2(sin 222222=-+-+⋅+-+--⋅+-⋅-+⋅-=ϕ则.0=ϕ故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上,现将直线上的点A (-3,-4,0)代入平面方程,方程不成立.故点A 不在平面上,因此直线不在平面上,直线与平面平行.(2)),7,2,3(),7,2,3(-=-=n s 由于n s =或,17)2(37)2(377)2()2(33sin 222222=+-+⋅+-+⋅+-⋅-+⋅=ϕ知2πϕ=,故直线与平面垂直.(3)),1,1,1(),4,1,3(=-=n s 由于0=⋅n s 或,0111)4(131)4(1113sin 222222=++⋅-++⋅-+⋅+⋅=ϕ知,0=ϕ将直线上的点A (2,-2,3)代入平面方程,方程成立,即点A 在平面上.故直线在平面上.11.求过点(1,2,1)而与两直线1,012=-+-=+-+z y x z y x 和0,02=+-=+-z y x z y x 平行的平面的方程.解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为),1,1,0(111112),3,2,1(11112121--=--=--=--=kj i s k j is取),1,1,1(11032121--=----=⨯=k j i s s n 则过点(1,2,1),以n 为法向量的平面方程为,0)1(1)2(1)1(1=-⋅--⋅+-⋅-z y x 即.0=+-z y x 12.求点(-1,2,0)在平面012=+-+z y x 上的投影.解作过已知点且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该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即为所求.根据题意,过点(-1,2,0)与平面012=+-+z y x 垂直的直线为,102211--=-=+z y x 将它化为参数方程,,22,1t z t y t x -=+=+-=代入平面方程得,01)()22(21=+--+++-t t t 整理得32-=t .从而所求点(-1,2,0)在平面012=+-+z y x 上的投影为(32,32,35-).13.求点P (3,-1,2)到直线042,01=-+-=+-+z y x z y x 的距离.解直线的方向向量).3,3,0(112111--=--=kj i s 在直线上取点(1,-2,0),这样,直线的方程可表示成参数方程形式.3,32,1t z t y x -=--==(1)又,过点P (3,-1,2),以)3,3,0(--=s 为法向量的平面方程为,0)2(3)1(3=--+-z y 即.01=-+z y (2)将式(1)代入式(2)得21-=t ,于是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为(23,21,1-),故所求距离为.223)232()211()13(222=-++-+-=d 14.设M 0是直线L 外一点,M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且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 ,试证:点M 0到直线L的距离d =.证如图8-9,点M 0到直线L 的距离为d.由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知s ⨯表示以M M 0,s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表示以s 为边长的该平面四边形的高,即为点M 0到直线L 的距离.于是d =15.求直线0923,042=---=+-z y x z y x 在平面14=+-z y x 上的投影直线的方程.解作过已知直线的平面束,在该平面束中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该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即为所求.设过直线0923,042=---=+-z y x z y x 的平面束方程为,0)923(42=---++-z y x z y x λ经整理得.09)21()4()32(=--+--++λλλλz y x 由,01)21()1()4(4)32(=⋅-+-⋅--+⋅+λλλ得1113-=λ.代入平面束方程,得.0117373117=--+z y x 因此所求投影直线的方程为.14,0117373117=+-=--+z y x z y x 16.画出下列各平面所围成的立体的图形.(1);012243,1,2,0,0,0=-++=====z y x y x z y x(2).4,2,1,0,0yz y x z x =====解(1)如图8-10(a );(2)如图8-10(b ).1.一球面过原点及A (4,0,0),B (1,3,0)和C (0,0,-4)三点,求球面的方程及球心的坐标和半径.解设所求球面的方程为2222)()()(R c z b y a x =-+-+-,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上式,得,2222R c b a =++(1),)4(2222R c b a =++-(2),)3()1(2222R c b a =+-+-(3)2222)4(R c b a =+++,(4)联立(1)(2)得,2=a 联立(1)(4)得,2-=c 将2=a 代入(2)(3)并联立得b=1,故R=3.因此所求球面方程为,9)2()1()2(222=++-+-z y x 其中球心坐标为),2,1,2(-半径为3.2.建立以点(1,3,-2)为球心,且通过坐标原点的球面方程.解设以点(1,3,-2)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方程为,)2()3()1(2222R z y x =++-+-球面经过原点,故,14)20()30()10(2222=++-+-=R 从而所求球面方程为.14)2()3()1(222=++-+-z y x 3.方程0242222=++-++z y x z y x 表示什么曲面?解将已知方程整理成,)6()1()2()1(2222=++++-z y x所以此方程表示以(1,-2,-1)为球心,以6为半径的球面.4.求与坐标原点O 及点(2,3,4)的距离之比为1:2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曲面的方程,它表示怎样的曲面?解设动点坐标为(z y x ,,),根据题意有,21)4()3()2()0()0()0(222222=-+-+--+-+-z y x z y x 化简整理得.)2932()34()1()32(2222=+++++z y x 它表示以(34,1,32---)为球心,以2932为半径的球面.5.将xOz 坐标面上的抛物线x z 52=绕x 轴旋转一周,求所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解以22z y +±代替抛物线方程x z 52=中的z ,得222)(z y +±x 5=,即x z y 522=+.注xOz 面上的曲线0),(=z x F 绕x 轴旋转一周所生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0),(22=+±z y x F .6.将xOz 坐标面上的圆922=+z x 绕z 轴旋转一周,求所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解以22y x +±代替圆方程922=+z x 中的x ,得,9)(2222=++±z y x 即.9222=++z y x7.将xOy 坐标面上的双曲线369422=-y x分别绕x 轴及y 轴旋转一周,求所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解以22zy +±代替双曲线方程369422=-y x中的y ,得该双曲线绕x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36)(942222=+±-z y x 即.36)(94222=+-z y x 以22zx +±代替双曲线方程369422=-y x中的x ,得该双曲线绕y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369)(42222=-+±y z x 即.369)(4222=-+y z x 8.画出下列各方程所表示的曲面:(1);)2()2(222a y a x =+-(2);19422=+-y x (3);14922=+z x (4);02=-z y (5)22x z-=.解(1)如图8-11(a );(2)如图8-11(b );(3)如图8-11(c );(4)如图8-11(d );(5)如图8-11(e ).9.指出下列方程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和在空间解析几何中分别表示什么图形:(1);2=x (2);1+=x y (3);422=+y x(4).122=-y x解(1)2=x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平行于y 轴的一条直线,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与yOz 面平行的平面.(2)1+=x y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斜率为1,y 轴截距也为1的一条直线,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平行于z 轴的平面.(3)422=+y x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的圆,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母线平行于z 轴,准线为0,422==+z y x 的圆柱面.(4)122=-y x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以x 轴为实轴,y 轴为虚轴的双曲线,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母线平行于z轴,准线为,122==-z y x 的双曲柱面.10.说明下列旋转曲面是怎样形成的:(1);1994222=++z y x (2);14222=+-z y x (3);1222=--z y x (4).)(222y x a z+=-解(1)1994222=++z y x 表示xOy 面上的椭圆19422=+y x 绕x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或表示xOz 面的椭圆19422=+z x 绕x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2)14222=+-z y x 表示xOy 面上的双曲线1422=-y x 绕y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或表示yOz 面的双曲线1422=+-z y 绕y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3)1222=--z y x表示xOy 面上的双曲线122=-y x 绕x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或表示xOz 面的双曲线122=-z x 绕x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4)222)(y x a z+=-表示xOz 面上的直线a x z +=或a x z +-=绕z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或表示yOz 面的直线a y z+=或a y z +-=绕z 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11.画出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面:(1);44222=++z y x(2);44222=--z y x(3).94322y x z +=解(1)如图8-12(a );(2)如图8-12(b );(3)如图8-12(c );12.画出下列各曲面所围立体的图形:(1)1,03,0,3,022=+=-=-==y x y x y x z z(在第一卦限内);(2)222222,,0,0,0R z y R y x z y x =+=+===(在第一卦限内).解(1)如图8-13所示;(2)如图8-14所示.1.画出下列曲线在第一卦限内的图形;(1);2,1==y x (2);0,422=---=yxyx z(3).,222222a z x a y x =+=+解(1)如图8-15(a );(2)如图8-15(b );(3)如图8-15(c ).2.指出下列方程组在平面解析几何中与在空间解析几何中分别表示什么图形:(1);32,15-=+=x y x y (2).3,19422==+y y x 解(1)32,15-=+=x y x y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两直线的交点.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两平面的交线,即空间直线.(2)3,19422==+y y x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椭圆19422=+y x 与其切线3=y 的交点,即切点.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椭圆柱面19422=+y x 与其切平面3=y 的交线,即空间直线.3.分别求母线平行于x 轴及y 轴而且通过曲线0,162222222=-+=++y z x z y x 的柱面方程.解在,162222222=-+=++y z x z y x 中消去x ,得,16322=-z y 即为母线平行于x 轴且通过已知曲线的柱面方程.在,162222222=-+=++y z x z y x 中消去y ,得,162322=+z x 即为母线平行于y 轴且通过已知曲线多的柱面方程.4.求球面9222=++z y x 与平面1=+z x 的交线在xOy 面上的投影的方程.解在1,9222=+=++z x z y x 中消去z ,得,9)1(222=-++x y x 即,82222=+-y x x它表示母线平行于z轴的柱面,故0,82222==+-z y x x 表示已知交线在xOy 面上的投影的方程.5.将下列曲线的一般方程化为参数方程:(1);,9222x y z y x ==++(2).0,4)1()1(222==+++-z z y x解(1)将x y=代入,9222=++z y x 得,9222=+z x 取,cos 23t x =则,sin 3t z =从而可得该曲线的参数方程tz t y t x sin 3,cos 23,cos 23===(t ≤0˂π2)(2)将z=0代入,4)1()1(222=+++-z y x 得,3)1(22=+-y x 取,cos 31t x =-则,sin 3t y =从而可得该曲线的参数方程0,sin 3,cos 31==+=z t y t x (t ≤0˂π2)6.求螺旋线θθθb z a y a x ===,sin ,cos 在三个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解由θθsin ,cos a y a x==得,222a y x =+故该螺旋线在xOy 面上的投影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22==+z a y x 由θθb z a y ==,sin 得bza y sin =,故该螺旋线在yOz 面上的投影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0,sin ==x bza y 由θθb z a x ==,cos 得,cos b za x =故故该螺旋线在yOz 面上的投影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0,cos ==y bza x 7.求上半球2220y x a z --≤≤与圆柱体a ax y x (22≤+>0)的公共部分在xOy 面和xOz 面上的投影.解如图8-16.所求立体在xOy 面上的投影即为ax y x ≤+22,而由axy x y x a z =+--=22222,得.2ax a z -=故所求立体在xOz 面上的投影为由x 轴,z 轴及曲线ax a z-=2所围成的区域.8.求旋转抛物面)40(22≤≤+=z y x z在三坐标面上的投影解联立422=+=z y x z ,得422=+y x.故旋转抛物面在xOy面上的投影为.0,422=≤+z y x 如图8-17.联立0,22=+=x y x z 得,2y z=故旋转抛物面在yOz 面上的投影为2y z=及4=z 所围成的区域.同理,联立0,22=+=y y x z 得,2x z =故旋转抛物面在xOz 面上的投影为2x z=及4=z 所围成的区域.。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下)课后习题及解答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下)课后习题及解答

1.设u=a-b+2c,v=-a+3b-c.试用a,b,c表示2u-3v.解2u-3v=2(a-b+2c)-3(-a+3b-c)=5a-11b+7c.2.如果平面上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试用向量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证如图8-1,设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交于M,已知AM=MC,DM MB.故AB AM MB MC DM DC.即AB//DC且|A B|=|DC|,因此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把△ABC的BC边五等分,设分点依次为D1,D2,D3,D4,再把各分点与点A连接.试以AB=c,BC=a表向量D1A,D2A,D3A,D A4.证如图8-2,根据题意知1 BD a,151D1D a,251D2D a,351 D3D a,45故D A1=-(AB BD1)=- 15a-cD2A=-(AB BD2)=- 25a-cD3A=-(AB BD3)=- 35a-cD4 A=-(AB BD)=-445a-c.4.已知两点M1(0,1,2)和M2(1,-1,0).试用坐标表示式表示向量M1M2及-2M1M2.解M1M2=(1-0,-1-1,0-2)=(1,-2,-2).-2M1M2=-2(1,-2,-2)=(-2,4,4).5.求平行于向量a=(6,7,-6)的单位向量.解向量a的单位向量为aa,故平行向量a的单位向量为a a =1(6,7,-6)=1167,,1111611 ,22 2其中a67(6)11.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指出下列各点在哪个卦限?A(1,-2,3),B(2,3,-4),C(2,-3,-4),D(-2,-3,1).解A点在第四卦限,B点在第五卦限,C点在第八卦限,D点在第三卦限.7.在坐标面上和在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征?指出下列各点的位置:A(3,4,0),B(0,4,3),C(3,0,0),D(0,-1,0).解在坐标面上的点的坐标,其特征是表示坐标的三个有序数中至少有一个为零,比如xOy面上的点的坐标为(x0,y0,0),xOz面上的点的坐标为(x0,0,z0),yOz面上的点的坐标为(0,y0,z0).在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其特征是表示坐标的三个有序数中至少有两个为零,比如x轴上的点的坐标为(x0,0,0),y轴上的点的坐标为(0,y0,0),z轴上的点的坐标为(0,0,z0).A点在xOy面上,B点在yOz面上,C点在x轴上,D点在y轴上.8.求点(a,b,c)关于(1)各坐标面;(2)各坐标轴;(3)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解(1)点(a,b,c)关于xOy面的对称点(a,b,-c),为关于yOz面的对称点为(-a,b,c),关于zOx面的对称点为(a,-b,c).(2)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b,-c),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a,b,-c),关于z轴的对称点为(-a,-b,c).(3)点(a,b,c)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b,-c). 9.自点P(0x0,y0,z0)分别作各坐标面和各坐标轴的垂线,写出各垂足的坐标.解设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8-3,根据题意,P0F为点P0关于xOz 面的垂线,垂足F坐标为(x0,0,z0);P0D为点P0关于xOy面的垂线,垂足D坐标为(,,0)x0y;P0E为点P0关于yOz面的垂线,垂足E坐标为(0),y0,z o.P0A为点P0关于x轴的垂线,垂足A坐标为(x o,0,0);P0B为点P0关于y轴的垂线,垂足B坐标为(0,y0,0);P0C为点P0关于z轴的垂线,垂足C坐标为(0,0,)z.10.过点P(0x0,y0,z0)分别作平行于z轴的直线和平行于xOy面的平面,问在它们上面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点?解如图8-4,过P0且平行于z轴的直线l上的点的坐标,其特点是,它们的横坐标均相同,纵坐标也均相同.而过点P0且平行于xOy面的平面上的点的坐标,其特点是,它们的竖坐标均相同.11.一边长为a的正方体放置在xOy面上,其底面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底面的顶点在x轴和y轴上,求它各顶点的坐标.2 解 如图 8-5,已知 AB=a ,故 OA=OB=a2,于是各顶点的坐 22 2 标分别为 A0 0)(a ,, ,B ((0,a ,0)),C (-a222,0,0),D 2 (0,- a 2 2 ,0),E ( a 2 2 ,0,a ),F (0, a 2 2 ,a ),G (- a2, 2 0,a ),H (0,- a 2,a ). 12.求点 M (4,-3,5)到各坐标轴的距离 .2 2解 点 M 到 x 轴的距离为 d 1=( 3) 534,点 M 到 y 22轴 的 距 离 为 d 2=4541, 点 M 到 z 轴 的 距 离 为 22.d 3=4 ( 3) 25 513.在 yOz 面上,求与三点 A (3,1,2),B (4,-2,-2),C (0,5, 1)等距离的点 .解 所求点在 yOz 面上,不妨设为 P (0,y ,z ),点 P 与三点 A ,2y 2 z 2B ,C 等距离, PA 3( 1) ( 2) , PB2 y 2 z 4 ( 2)(2) 2,PC(y 2z1) 2 .5)(由 PAPBPC 知,2( 1)2 ( 2)2 42 (2)( 2)223yz yz2( 1)2( y 5)z ,即9 ( y 1) 9 ( y 1) 2 2 2 (z 2) 16 ( y 2) 22 2 (z 2) ( y 5)( z( z21) . 2 2), 解上述方程组,得 y=1,z=-2.故所求点坐标为( 0,1,-2). 14.试证明以三点 A (4,1,9),B (10,-1,6),C (2,4,3)为顶 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 由AB (10 24)( 1 1) 2( 6 29)7, AC (2 24)( 4 1)22(3 9)7,BC(2 210)(4 1) 2(3 26)98 7 2 222知.ABAC 及 BCABAC 故△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5. 设已知两点为 M 1(4, 2 ,1),M 2(3,0,2),计算向量 M 1M 2的模、方向余弦和方向角 .解 向量M 1M=(3-4,0-2 ,2-1)=(-1,- 2 ,-1),2其模-1 2- 2 2 12 4 2M1M()().其方向余弦分2别为cos=- 12,cos=-22,cos=12.方向角分别为23,34,3.16.设向量的方向余弦分别满足(1)cos=0;(2)cos=1;(3)cos=cos=0,问这些向量与坐标轴或坐标面的关系如何?解(1)由cos=0得知,故向量与x轴垂直,平行于2yOz面.(2)由cos=1得知=0,故向量与y轴同向,垂直于xOz面.(3)由cos=cos=0知,故向量垂直于x轴和y轴,2即与z轴平行,垂直于xOy面.,求r在u轴上的投影.17.设向量r的模是4,它与u轴的夹角为3解已知|r|=4,则Prju r=|r|cos=4?cos 3 =4×12 =2.18.一向量的终点在点B(2,-1,7),它在x轴、y轴和z轴上的投影依次为4,-4和7,求这向量的起点A的坐标.解设A点坐标为(x,y,z),则AB=(2-x,-1-y,7-z),由题意知2-x=4,-1-y=-4,7-z=7,故x=-2,y=3,z=0,因此A点坐标为(-2,-3,0).19.设m=3i+4j+8k,n=2i-4j-7k和p=5i+j-4k.求向量a=4m+3n-p在x轴上的投影及在y轴上的分向量.解a=4m+3n-p=4(3i+5j+8k)+3(2i-4j-7k)-(5i+j-4k)=13i+7j+15k,a在x轴上的投影为13,在y轴上的分向量为7j.1.设a3i j2k,b i2j k,求(1)a b及a b;(2)(-2a)3b及a2b;(3)a,b的夹角的余弦.解(1)a b(3,-1,-2)(1,2,-1)31(-12-2-1 3)()(),i j ka b31 2=(5,1,7).12 1(2)(2a)3b6(a b)6318a2b2(a b)2(5,1,7)(10,2,14)(3 cos(a,b) aabb32(1)(2)12(1)222 232 3 31462212.设a,b,c为单位向量,满足a b c0,求a b b c c a.解已知a b c1,a b c0,故(a b c)(a b c)0.22 2即2220a b c a b b c c a.因此a b b c c a 122 2(a b c)2-323.已知M1(1,-1,2),M2(3,3,1)M3(3,1,3).求与M1M2,M2M3同时垂直的单位向量.解M1M2=(3-1,3-(-1),1-2)=(2,4,-1)M 2M=(3-3,1-3,3-1)=(0,-2,2)3由于 M 1M 2 M 2M 3 与M 1M 2,M 2M 3 同时垂直,故所求向量可取为a(M M1 2M M12M M23M M2)3,ij k 由M 1M 2 M 2M 3 =2 4 1 022=(6,-4,-4),M 1M M M2 232 6 ( 24) ( 24)68 2 17 132 2知). a(6, 4, 4)(, , 2 171717174. 设质量为 100kg 的物体从点 M1(3,1,8)沿直线移动到点 M2(1,4,2), 计算重力所作的功(坐标系长度单位为 m ,重力方向为 z 轴负方向).解M 1M 2 =(1-3,4-1,2-8)=(-2,3,-6)F=(0,0,-100×9.8)=(0,0,-980)W=F?M 1M 2 =(0,0,-980)?(-2,3 ,-6 )=588(0 J ).1处,有一与O P 1 5.在杠杆上支点 O 的一侧与点 O 的距离为 x 1 的点 P 成角 1 的力 F1作用着;在 O 的另一侧与点 O 的距离为 x 2 的点 P2处,有一与OP2成角2的力F2,F1,F2作用着(图8-6),问1,2,x1,x2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解如图8-6,已知有固定转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的代数和为零,又由对力矩正负符号的规定可得杠杆保持平衡的条件为F1x sin1F2x2sin20,1即F1x1sin1F2x2sin2.6.求向量a(4,-3,4)在向量b(2,2,1)上的投影.a b(4,3,4)(2,2,1) 6解 2Pr j b a.22 2b 322 17.设a(3,5,2),b(2,1,4),问与有怎样的关系,能使a b与z轴垂直?解a b=(3,5,-2)+(2,1,4)=(32,5,24).要a b与z轴垂直,即要(a b)(0,0,1),即(a b)?(0,0,1)=0,亦即(32,5,24)?(0,0,1)=0,故(24)=0,因此2时能使a b与z轴垂直.8.试用向量证明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证如图8-7,设AB是圆O的直径,C点在圆周上,要证∠ACB=,2 只要证明AC BC0即可.由AC BC=(AO OC)(BO OC)2AO BO AO OC OC BO OC =2 2=0AO AO OC AO OC OC.故AC BC,∠ACB为直角.9.已知向量a2i3j k,b i j3k和c i2j,计算:(1)(a b)c(a c)b(2)(a b)(b c)(3)(a b) c 解(1)a b(2,3,1)(1,1,3)8,a c(2,3,1)(1,2,0)8,(a b)c(a c)b8(1,2,0)8(1,1,3)(0,8,24)8i24k.(2)a b=(2,-3,1)+(1,-1,3)=(3,-4,4),b c=(1,-1,3)+(1,-2,0)=(2,-3,3),i j k(a b)(b c)344(0,1,1)j k.23323 1(3)(ab) c2. 1 1 3 12 010. 已知OA i 3k,OB j 3k ,求△OAB 的面积.解 由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知1△OAB= OA OB S2,ij kOA OB 1 0 3 ( 3, 3,1) , 0 1 32 2OA OB( 3) ( 3) 119S△OAB19 211. 已知( , , ), ( , , ), ( , , )a a x a a bb b b cc c c ,试利用yzxyzxyz行列式的性质证明:(a b) c (b c) a (c a) baxa yazbxbybz证因为(), a b c bbbx y z (b c) acxcyczcxc yc zaxayazcx cy cz(c a) baxayaz,bxbybz而由行列式的性质知a x a y a zb x b y b zc x c y cz b x b y b z c x c y c z = a x a y a z ,故 c x c y c z a x a y a zb x b ybz(a b) c (b c) a (c a) b .12. 试用向量证明不等式:222222a 1aabbba ba b a b ,231231 12 23 3其中a 1,a 2 ,a 3,b 1,b 2,b 3 为任意实数 . 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证 设向量 a ( a 1,a ,a ),b (b 1,b 2,b 3).23由ab a b cos(a, b ) a b ,从而222222 a 1ba ba baaa bbb ,1 2 23 3121 233当a 1,a 2 ,a 3与b 1,b 2 ,b 3 成比例,即a1b1a 2b2a 3b3时,上述等式成立.1.求过点(3,0,-1)且与平面3x7y5z120平行的平面方程.解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3x7y5z120平行.因此所求平面的法向量可取为n=(3,-7,5),设所求平面为3x7y5z D0.将点(3,0,-1)代入上式得D=-4.故所求平面方程为3x7y5z40.2.求过点M0(2,9,-6)且与连接坐标原点及点M0的线段OM0垂直的平面方程.解OM(2,9,6.所求平面与0)O M垂直,可取n=OM0,0设所求平面方程为2x9y6z D0.将点M0(2,9,-6)代入上式得D=-121.故所求平面方程为2x9y6z1210.3.求过(1,1,-1),(-2,-2,2)和(1,-1,2)三点的平面方程.x1y1z 1解由021212 1,得x3y2z0,11112 1即为所求平面方程.注设M(x,y,z)为平面上任意一点,M(x,y,z)(i1,2,3)i为i i i平面上已知点.由()0,M1M M M M M即1213x x1 y y1z z1x 2 x1y2y1z2z10,x 3 x1y3y1z3z1它就表示过已知三点M i(i=1,2,3)的平面方程.4.指出下列各平面的特殊位置,并画出各平面:(1)x=0;(2)3y-1=0;(3)2x-3y-6=0;(4)x-3y=0;(5)y+z=1;(6)x-2z=0;(7)6x+5y-z=0.解(1)—(7)的平面分别如图8—8(a)—(g). (1)x=0表示yOz坐标面.1(2)3y-1=0表示过点(,00,)且与y轴垂直的平面.3(3)2x-3y-6=0表示与z轴平行的平面.(4)x-3y=0表示过z轴的平面.(5)y+z=1表示平行于x轴的平面.(6)x-2z=0表示过y轴的平面.(7)6x+5y-z=0表示过原点的平面.5.求平面2x2y z50与各坐标面的夹角的余弦.解平面的法向量为n=(2,-2,1),设平面与三个坐标面xOy,yOz,zOx的夹角分别为1,2,3.则根据平面的方向余弦知cosn kcos1n k(2,222,1)(0,0,1)21( 22)113,cos2cos nnii(2, 2,1)3(1,0,0)123,cos3 cos nnjj(2, 2,1)3(10,1,0)23.6.一平面过点(1,0,-1)且平行于向量a(2,1,1)和b(1,1,0),试求这个平面方程.解所求平面平行于向量a和b,可取平面的法向量i j kn a b211(1,1,3).110故所求平面为1(x1)1(y0)3(z1)0,即x y3z40.7.求三平面x3y z1,2x y z0,x2y2z3的交点.解联立三平面方程x3y z1,2x y z0,x2y2z 3.解此方程组得x1,y1,z 3.故所求交点为(1,-1,3). 8.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平面方程:(1)平行于xOz面且经过点(2,-5,3);(2)通过z轴和点(-3,1,-2);(3)平行于x轴且经过两点(4,0,-2)和(5,1,7).解(1)所求平面平行于xOz面,故设所求平面方程为By D0.将点(2,-5,3)代入,得5B D0,即D5B.因此所求平面方程为By5B0,即y50.(2)所求平面过z轴,故设所求平面为Ax By0.将点(-3,1,-2)代入,得3A B0,即B3A.因此所求平面方程为Ax3Ay0,即x3y0.(3)所求平面平行于x轴,故设所求平面方程为By Cz D0. 将点(4,0,-2)及(5,1,7)分别代入方程得2C D0及B7C D0.C D2, B92D .因此,所求平面方程为9 2DDy z D0,2即9y z20.9.求点(1,2,1)到平面x2y2z100的距离.解利用点(,,)M0x y o z o到平面Ax By Cz D0的距离公式dA xABy2B2CzC2D1 2212 22212210 331.1.求过点(4,-1,3)且平行于直线x3y z21 51的直线方程.解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s(2,1,5),直线方程即为x 4y1z 21 5 3 .2.求过两点M1(3,2,1)和M2(1,0,2)的直线方程.解取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s M1M(13,0(2),21)(4,2,1),2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x 3y2z4 2 1 1 .3.用对称式方程及参数方程表示直线x y z1,2x y z 4.解根据题意可知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i j ks111(2,1,3).21 1取x=0,代入直线方程得yzy z1,4.3 5解得.y,z这2 2样就得到直线经过的一点(3 50,,).因此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为2 2x30y z22 1 352 .参数方程为x2t,y 32t ,z 523t.注由于所取的直线上的点可以不同,因此所得到的直线对称式方程或参数方程得表达式也可以是不同的.4.求过点(2,0,-3)且与直线x2y4z70,3x5y2z10垂直的平面方程.解根据题意,所求平面的法向量可取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即i j kn s124(16,14,11),35 2故所求平面方程为16(x2)14(y0)11(z3)0.即16x14y11z650.5.求直线5x3x3y2y3zz91 00,与直线2x3x28yyzz23180,的夹角的余弦.解两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i j k i j ks533(3,4,1),s221(10,5,10), 1 232138 1因此,两直线的夹角的余弦cos(cos s1,)s2 s1s1s2s22 332410(1)4252101(1025)2100.6.证明直线x 2yz2xyz7,7与直线3x2x6yy 3zz 08,平行.证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是i j k i j ks 1 121(3,1,5),s2363(9,3,15), 21121 1由s23s1知两直线互相平行.7.求过点(0,2,4)且与两平面x2z1和y3z2平行的直线方程.解所求直线与已知的两个平面平行,因此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可取i j ks n1 n102(201 32,3,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 2 0y2z3 14.注本题也可以这样解:由于所求直线与已知的两个平面平行,则可视所求直线是分别与已知平面平行的两平面的交线,不妨设所求直线为x2z a,y3z b.将点(0,2,4)代入上式,得a8,b10.故所求直线为x2z8,y3z10.8.求过点(3,1,-2)且通过直线x54y3z2 1的平面方程.解利用平面束方程,过直线x54y3z2 1的平面束方程为x4y3y 3(z)0,52 211将点(3,1,-2)代入上式得.因此所求平面方程为20x4y311y5220 23(z) 0,即8x9y22z590.9.求直线xxyy3zz0,与平面x y z10的夹角.i j k解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2,4,2),s113平面11 1的法向量n(1,1,1).设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则sin cos(n, s) ssnn 2221244((1)22)21(2)((1) 21)( 21)0,即0.10.试确定下列各组中的直线和平面间的关系;(1)x3y4z27 3和4x2y2z3;(2)x3y2z7 和3x2y7z8;(3)x32y2z134和x y z 3.解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平面的法向量为n,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且s nsin cos(n,s).s n (1)s(2,7,3),n(4,2,2),sin ( 2) ( 2 2) ( 4 2 7) ( 7) 2 3 ( 2) 2 4 3 ( ( 2 2)2) ( 2) 20, 则0.故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上, 现将直线上的点 A (-3,-4,0)代入平面方程,方程不成立 .故点 A 不在平面上,因此直线不在平 面上,直线与平面平行 . (2)s(3, 2,7), n (3, 2,7),由于s n 或sin 2 3 3( 3 2) 2( 2) 2 7 ( 2)2 3 7 ( 7 2) 22 71,知,故直线与平面垂直 .2(3)s( 3,1, 4), n (1,1,1),由于s n 0或sin 2 3 3 2 1 1 ( 1 1 4) 2( 4) 2 1 1 2 1 21 0, 知0,将直线上的点 A (2,-2,3)代入平面方程,方程成立,即点 A 在平面上 .故直线在平面上 . 11.求过点(1,2,1)而与两直线x x2 yy z 1 0, 2x y z z 1 0xy z 00,和 平行的平面的方程.解 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为i j k i j ks 1 121(1,2,3),s2211(0,1,1), 11111 1i j k取(1,1,1),n s s12 31 201 1则过点(1,2,1),以n为法向量的平面方程为1(x1)1(y2)1(z1)0,即x y z0.12.求点(-1,2,0)在平面x2y z10上的投影.解作过已知点且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该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即为所求.根据题意,过点(-1,2,0)与平面x2y z10垂直的直线为x 1 1y2z21,将它化为参数方程x1t,y22t,z t,代入平面方程得1t2(22t)(t)10,整理得2t.从而所求点(-1,2,0)在平面x2y z10上的3投影为(53,23,23).13.求点P(3,-1,2)到直线x2xy z 1y z 40,的距离.i j k解直线的方向向量(0,3,3).s11 121 1在直线上取点(1,-2,0),这样,直线的方程可表示成参数方程形式x 1, y 2 3t,z 3t.(1)又,过点 P (3,-1,2),以s (0, 3, 3)为法向量的平面方程为3(y 1) 3(z 2) 0,即y z 1 0.(2)将式(1)代入式(2)得11 3t,于是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为 (1, , ),2 2 2故所求距离为 d (321) ( 1 1 2 ) 2 (2 3 2 ) 2322.14.设 M 0 是直线 L 外一点,M 是直线 L 上任意一点,且直线的方向向 量为s ,试证:点 M 0 到直线 L 的距离dM M ss.证 如图 8-9,点 M 0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由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知M 0 表示以 M 0M ,s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而M s M 0Mss表示以 s为边长的该平面四边形的高, 即为点 M 0 到直线L 的距离.于是dM 0 Mss.15.求直线2x3x4yy z2z0,9 0在平面4x y z1上的投影直线的方程.解作过已知直线的平面束,在该平面束中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该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即为所求.设过直线2x3x4yy z2z0,9 0的平面束方程为2x4y z(3x y2z9)0,经整理得(23)x(4)y(12)z90. 由(23)4(4)(1)(12)10,得1311.代入平面束方程,得17x31y37z1170.因此所求投影直线的方程为17x31y37z1170,4x y z 1.16.画出下列各平面所围成的立体的图形.(1)x0,y0,z0,x2,y1,3x4y2z120;y(2).x0,z0,x1,y2,z4解(1)如图8-10(a);(2)如图8-10(b).1.一球面过原点及A(4,0,0),B(1,3,0)和C(0,0,-4)三点,求球面的方程及球心的坐标和半径.解设所求球面的方程为2()()2 22(x a)y b z c R,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上式,得2b c R22 2a,(1)2b2c2R2(a4),(2)( 2b2c2R2a1)(3),(3)2b2(4c)2R2a,(4)联立(1)(2)得a2,联立(1)(4)得c2,将a2代入(2)(3)并联立得b=1,故R=3.因此所求球面方程为(x2y2z2)(1)(2) 2 9,其中球心坐标为(2,1,2),半径为3.2.建立以点(1,3,-2)为球心,且通过坐标原点的球面方程.解设以点(1,3,-2)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方程为(x1)2y z R22 2(3)(2),球面经过原点,故2R (021) ( 0 3)2 2(02) 14,从而所求球面方程为(x1)2(y3)2(z2)214.2y z x y z2 23.方程x2420表示什么曲面?解将已知方程整理成(x2y2z1)(2)( 1) 2 2(6) ,所以此方程表示以(1,-2,-1)为球心,以6为半径的球面.4.求与坐标原点O及点(2,3,4)的距离之比为1:2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曲面的方程,它表示怎样的曲面?解设动点坐标为(x,y,z),根据题意有2(x0) (y (x22) ( y220)3)((zz220)4)12,化简整理得(x 232y2z)(1)(43)2 (它表示以(23,1,43 2)为球心,以293为25.将xOz坐标面上的抛物线z5x 绕x轴旋转一周,求所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解以2z 22y代替抛物线方程z5x中的z,得22)2(y z5x,即y2z25x.注xOz面上的曲线F(x,z)0绕x轴旋转一周所生成的旋转2z2曲面方程为(,)0F x y.2z26.将xOz坐标面上的圆x9绕z轴旋转一周,求所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解以2y22z2x代替圆方程x9中的x,得9,( 2y22z2x)2y2z2即9.x2y27.将xOy坐标面上的双曲线4x936分别绕x轴及y轴旋转一周,求所生成的旋转曲面的方程.解以2z22y2y代替双曲线方程4936x中的y,得该双曲线绕x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4 2y2z2 x9(2) 36,即4x29(y2z2)36.以2z22y2x代替双曲线方程4936x中的x,得该双曲线绕y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方程为4( 2z y22 2x)936,即4(x2z2)9y236.8.画出下列各方程所表示的曲面:2y2 a2a x2 2(1));(x)y((2)1;22492z2x(3)1;9 4(4)y2z0;(5)z2x2.解(1)如图8-11(a);(2)如图8-11(b);(3)如图8-11(c);(4)如图8-11(d);(5)如图8-11(e).9.指出下列方程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和在空间解析几何中分别表示什么图形:(1)x2;(2)y x1;2y22y2(3)4;x(4)x 1.解(1)x2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平行于y轴的一条直线,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与yOz面平行的平面.(2)y x1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斜率为1,y轴截距也为1的一条直线,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平行于z轴的平面.2y2(3) 4x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的圆,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母线平行于z轴,准线为2x2y4, z0的圆柱面.(4)x2y21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以x轴为实轴,y轴为虚轴的双曲线,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母线平行于z轴,准线为2 x2y1,的双曲柱面.z010.说明下列旋转曲面是怎样形成的:2y2z2x(1)1;49922y z2 (2)1;x4(3)x2y2z21;(4)(z a)2x2y2.2y2z22y2 xx解(1)1表示x Oy面上的椭圆 1绕x 499492z2 x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或表示xOz面的椭圆 1绕49x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2 22y z2y2(2) 1x表示xOy面上的双曲线x1绕y轴4 42y2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或表示yOz面的双曲线 1z4绕y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3)x2y2z21表示xOy面上的双曲线x2y21绕x轴2z2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或表示xOz面的双曲线 1x绕x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4)22 2(z a)x y表示x Oz面上的直线z x a或z x a绕z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或表示yOz面的直线z y a或z y a绕z轴旋转一周而生成的旋转曲面.11.画出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面:(1)4x2y2z24;(2)x2y24z24;2y2z x(3).349解(1)如图8-12(a);(2)如图8-12(b);(3)如图8-12(c);12.画出下列各曲面所围立体的图形:(1)z0,z3,x y0,x3y0,x2y21(在第一卦限内);222,22 2 x0,y0,z0,x y R y z R(在第一卦(2)限内).解(1)如图8-13所示;(2)如图8-14所示.1.画出下列曲线在第一卦限内的图形;(1)xy1,2;(2)zx y4 2 x0;y 2 ,(3)2x2x2y2z2a,2a.解(1)如图8-15(a);(2)如图8-15(b);(3)如图8-15(c).2.指出下列方程组在平面解析几何中与在空间解析几何中分别表示什么图形:(1)yy5x2x1,3;(2)2x4y2y3.91,解(1)yy5x2x1,3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两直线的交点.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两平面的交线,即空间直线.(2)2xy 32y91,2y2x在平面解析几何中表示椭圆 1与449 其切线y3的交点,即切点.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椭圆柱面2y2 x49与其切平面y3的交线,即空间直线. 13.分别求母线平行于x轴及y轴而且通过曲线22x2x2y2z2z2y16,的柱面方程.解在22x2x2y2zy2z216,中消去x,得3 2z2y16,即为母线平行于x轴且通过已知曲线的柱面方程.在22x2xy2z2y2z216,中消去y,得2z23x 216,即为母线平行于y轴且通过已知曲线多的柱面方程.2y z2 2x与平面x z1的交线在xOy面上的投4.求球面9影的方程.解在2x2y2z 9, 中消去z,得x z 12y2x2x y2 2 x(1)9,即2x28,它表示母线平行于z轴的柱面,故2 22x2x yz08,表示已知交线在xOy面上的投影的方程.5.将下列曲线的一般方程化为参数方程:(1)2x(x1)y x;z0.2y2z 9, (2)2 2y ( z21) 4,。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提纲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提纲

函数、极限、连续一、函数:五大类根本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反函数,有界性,奇偶性三角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反三角函数二、极限1、数列的极限夹逼准那么2、函数的极限〔1〕两个重要极限〔2〕无穷小:高阶,低阶,同阶,等价;性质: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仍然是无穷小。

等价无穷小代换;三、连续间断点:第一类,第二类左右极限都存在;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无穷间断点,振荡间断点一切初等函数在定义区间内都连续。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零点定理:方程根的存在性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相关概念1、导数的两大定义式;2、左右导数;3、几何意义;4、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5、16 个根本导数公式,4 个求导法那么二、六大类函数求导1、复合函数求导;2、隐函数求导;3、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求导;4、幂指函数求导;对数求导法5、分段函数求导;6、抽象函数求导。

三、微分1、概念;可微2、计算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一、中值定理罗尔定理:驻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二、洛必达法那么三、单调性和凹凸性单调性:求单调区间;求极值;证明不等式;证明方程根的唯一性。

极值的第一充分条件有且仅有;凹凸性:凹凸区间;拐点四、渐近线1、水平渐近线2、垂直渐近线3、斜渐近线第四章不定积分一、不定积分的概念;〔13+2〕原函数;被积函数;积分变量二、计算1、凑微分法〔第一类换元法〕2、第二类换元法3、分部积分法〔一〕4 小题〔二〕2 小题〔三〕1 小题简单根式的积分第五章定积分一、相关概念和性质积分下限,积分上限几何意义:面积的代数和[a,b] 积分区间比拟性质定积分的中值定理二、关于计算方面的内容1、定积分的计算;2、广义积分〔反常积分〕;〔1〕无穷限的广义积分;收敛;发散〔2〕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瑕积分〕无界间断点,瑕点3、积分上限的函数;〔1〕变上限定积分;〔2〕求导运算;4、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两个简便公式第六章微分方程一、相关概念定义:未知函数,未知函数的导数,自变量;阶,解,通解,特解初始条件二、四类方程1、可别离变量的微分方程;2、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一阶齐次线性。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
推论:如果函数f ( x) 在闭区间[ a,b] 上连续,且f ( a) 与f ( b) 异号,则在( a,b) 内至少存在一个点ξ ,使得f ( ξ ) = 0这个推论也称为零点定理
WORD 格式可编辑版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基本概念
1.可微和可导等价,都可以推出连续,但是连续不能推出可微和可导。
∈[ a,b] ,有公式

, 称为拉格朗日余项 上面展开式称为以0(x) 为中心的n 阶泰勒公式。当 x0 =0 时,也称为n阶麦克劳林
WORD 格式可编辑版
...
公式。 常用公式( 前8个)
WORD 格式可编辑版
...
五.导数的应用
一.基本知识 设函数f ( x) 在 x0 处可导,且 x0 为f ( x) 的一个极值点,则 f '(x0) 0 。 我们称x 满足 f '(x0) 0 的 x0 称为 f (x) 的驻点,可导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驻点, 反之不然。极值点只能是驻点或不可导点,所以只要从这两种点中进一步去判断。
二.求导公式
三.常见求导
WORD 格式可编辑版
...
1. 复合函数运算法则 2. 由参数方程确定函数的运算法则
设x =( t) ,y =(t) 确定函数y = y( x) ,其中'(t),'(t) 存在,且'(t) ≠ 0,则 dy '(t)
dx '(t) 3. 反函数求导法则 设y = f ( x) 的反函数x = g( y) ,两者皆可导,且f ′( x) ≠ 0 则 g'( y) 1 1 ( f '(x) 0)
2. 第二充分条件
f (x) 在 x0 处二阶可导,且 f (x0) 0 ,f (x0 ) 0 ,则①若 f (x0 ) 0 , 则 x0 为极大值点;②若 f (x0 ) 0 ,则 x0 为极小值点.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微分方程【圣才出品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7版)(上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微分方程【圣才出品



所以 y=3sinx-4cosx 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 (3)根据 y=x2ex,得
进而得

所以 y=x2ex 不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
(4)根据
,得
,进而得

所以
是所给微分方程的解.
3.在下列各题中,验证所给二元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为所给微分方程的解:
2 / 1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解:(1)在方程 x2-xy+y2=C 两端对 x 求导,得

所以所给二元方程所确定的函数是微分方程的解.
(2)在方程 y=ln(xy)两端对 x 求导,得
即(xy-x)y′-y=0,再在上式两端对 x 求导,得
即 给微分方程的解.
.所以所给二元方程所确定的函数是所
,即 tany·tanx=±C1,所以原方程的通解为
tany·tanx=C
(6)原方程分离变量,得 10-ydy=10xdx,两端积分得
可写成 (7)原方程为
. 分离变量得
两端积分得
或写成
,即

所以原方程的通解为
(ex+1)(ey-1)=C
(8)原方程分离变量,得
两端积分得
即 ln|sinysinx|=lnC1,或写成 sinysinx=±C1,所以原方程的通解为 sinysinx=C. (9)原方程分离变量,得(y+1)2dy=-x3dx.两端积分得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七章 微分方程
7.2 课后习题详解
习题 7-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1.试说出下列各微分方程的阶数:
解:(1)一阶;(2)二阶;(3)三阶;(4)一阶;(5)二阶;(6)一阶. 2.指出下列各题中的函数是否为所给微分方程的解: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上册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上册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第7版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版教材

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版教材

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版教材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初等数学知识的深入和扩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版教材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

下面将对该教材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章:数列与极限这一章主要介绍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数列的极限。

通过学习数列的收敛性与极限的计算方法,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趋势与变化,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函数与极限函数是高等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本章从函数的定义、性质出发,引入了极限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函数的导数与微分,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导数的计算方法、性质与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导数与微分的概念,深入理解曲线的变化趋势、函数的极值与凹凸性,并能够运用导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微分中值定理及其证明,并通过一系列的例题,使学生掌握中值定理的基本思想及应用方法。

此外,还介绍了导数应用中的近似计算、函数的画图与分析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五章:不定积分不定积分是求函数原函数的逆运算,本章从不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入手,介绍了基本的积分方法与常见的积分公式。

通过学习不定积分,学生将能够解决函数积分、曲线下面积和体积等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

第六章:定积分定积分是高等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本章从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出发,介绍了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通过学习定积分,学生将能够计算曲线下面积、解决函数的平均值与中值等问题,并且能够运用定积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面积、质量、重心等计算。

第七章:定积分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定积分在几何学、物理学和其他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进一步了解定积分的实际应用,并掌握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NUAA高数课件(参考同济第七版)ch3_7

NUAA高数课件(参考同济第七版)ch3_7
例 f ( x) x4 x (,) f (0) 0
y 1 , x
y
1 x2
0
曲线 y ln x在0, 上是凸的
例2 判断曲线 y x3 的凹凸性.
解 y 3x2, y 6x, 当x 0时, y 0,
曲线 在(,0]为凸的; 当x 0时, y 0, 曲线 在[0,)为凹的; 注意到, 点(0,0)是曲线由凸变凹的分界点.
三、曲线的拐点及其求法
思考
设 f ( x)在(a, b)内二阶可导,且 f ( x0 ) 0 , 其中 x0 (a, b),则( x0 , f ( x0 ))是否一定为 曲线 f ( x)的拐点?举例说明.
解答
因为 f ( x0 ) 0只是( x0 , f ( x0 ))为拐点
的必要条件,
故( x0 , f ( x0 ))不一定是拐点.
如果对(a,b)内任意两点 x1, x2 , 恒有
f ( x1 x2 ) f ( x1 ) f ( x2 ) ,
2
2
那末称 f ( x)在(a,b)内的图形是凸的;
二、曲线凹凸的判定
y
y f (x) B
y y f (x)
B
A oa
bx
A oa
bx
y 0
f ( x) 递增
y 0
f ( x) 递减
且f ( x0 ) 0,而 f ( x0 ) 0 , 那末 ( x0 , f ( x0 )) 是曲 线 y f ( x) 的拐点.
例4 求曲线 y sin x cos x在[0,2 ]内的拐点.
解 y cos x sin x , y sin x cos x ,
y cos x sin x .
例4 求 f ( x) ( x 1)3 x 的凹凸区间及其拐点。

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 同济大学知识点

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 同济大学知识点

高等数学(第七版·下册)同济大学知识点一、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多元函数的导数、微分以及应用。

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偏导数与全微分•偏导数:多元函数的偏导数是指函数在某一点上某个自变量的变化率。

•全微分:多元函数的全微分是在某一点上,函数值关于自变量的微小变化量。

2. 高阶偏导数与多元函数的泰勒展开式•高阶偏导数:多元函数的高阶偏导数是指对多个自变量进行重复求导的结果。

•多元函数的泰勒展开式:用多项式逐次逼近函数的方法,可以近似表示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取值。

3. 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求导•隐函数求导:对于由方程定义的函数,可以通过偏导数求导的方法来求解其导数。

•参数方程求导:对于由参数方程定义的函数,可以通过链式法则将参数的导数转化为函数关于参数的导数。

4. 方向导数与梯度•方向导数:多元函数在某一点沿着给定方向的变化率。

•梯度:多元函数的梯度是一个向量,它的方向指向函数值增加最快的方向,模表示变化率最大的值。

5. 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极值:函数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条件极值: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函数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6. 格林公式与高斯公式•格林公式:二维平面上的曲线积分与这个曲线所围成的区域上的面积分之间的关系。

•高斯公式:三维空间中,某个闭合曲面上的散度与这个曲面所围成的空间区域内的体积分之间的关系。

二、多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是研究多元函数的积分以及应用的学科。

本章介绍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二重积分•二重积分的概念:二重积分是将二元函数沿着某一平面区域上的小面积元素进行累加得到的量。

•二重积分的性质:二重积分具有线性性、可加性、保号性等性质。

2. 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基本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把二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的形式进行计算。

•坐标变换法:通过变换坐标系,使得被积函数的形式更简单,从而更容易计算。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_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_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函数与极限一.函数的概念1.两个无穷小的比较f(x)设l imf(x)0,limg(x)0且llimg(x)(1)l=0,称f(x)是比g(x)高阶的无穷小,记以f(x)=0[g(x)],称g(x) 是比f(x)低阶的无穷小。

(2)l≠0,称f(x)与g(x)是同阶无穷小。

(3)l=1,称f(x)与g(x)是等价无穷小,记以f(x)~g(x)2.常见的等价无穷小当x→0时sinx~x,tanx~x,arcsinx~x,arccosx~x,1-cosx~x^2/2,xe-1~x,ln(1x)~x,(1x)1~x二.求极限的方法1.两个准则准则1.单调有界数列极限一定存在准则2.(夹逼定理)设g(x)≤f(x)≤h(x)若limg(x)A,limh(x)A,则l imf(x)A2.两个重要公式sinx公式11limx0x1/x公式2xelim(1)x03.用无穷小重要性质和等价无穷小代换4.用泰勒公式当x0时,有以下公式,可当做等价无穷小更深层次xe 1x2x2!3x3!...nxn!no(x )sinxx3x3!5x5!... (n1)(2nx2n11)!2no(x1)WORD格式可编辑版...cosx12x2!4x4!... (2nxnox2n1)(2n!)ln(1x)x2x23x3... (nxnox n11)(n)(1x)1x (1)2!2x n ox n(1)...((n1))x...(n!)arctanxx3x35x5... (2n1xnox2n11)(2n11)5.洛必达法则定理1设函数f(x)、F(x)满足下列条件:(1)lim()0fxxx0 ,limF(x)0xx;(2)f(x)与F(x)在x的某一去心邻域内可导,且F(x)0;(3)f(x)limxx0Fx)(f(x)f(x)存在(或为无穷大),则limlimxx0FFx(x)xx()这个定理说明:当f(x)limx0Fxx()存在时,f(x)limxx0Fx()也存在且等于f(x)limxx0F(x);当f(x) limxx()0Fx 为无穷大时,f(x)limx()x0Fx也是无穷大.这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的极限值的方法称为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型未定式定理2设函数f(x)、F(x)满足下列条件:(1)lim()fxxx0 ,limF(x)xx;(2)f(x)与F(x)在x的某一去心邻域内可导,且F(x)0;(3)f(x)limx)x0F(x存在(或为无穷大),则f(x)f(x)limlimxx0F(x)x x F(x)注:上述关于x时未定式型的洛必达法则,对于x时未定式型x同样适用.使用洛必达法则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洛必达法则只能适用于“0”和“”型的未定式,其它的未定式须先化简变形成“0”或“”型才能运用该法则;(2)只要条件具备,可以连续应用洛必达法则;(3)洛必达法则的条件是充分的,但不必要.因此,在该法则失效时并不能断定原极限不存在.6.利用导数定义求极限WORD格式可编辑版...f(xx)f(x)00'基本公式()limfx0x0x(如果存在)3.利用定积分定义求极限基本格式1n1klimf()f(x)dxnnnk1(如果存在)三.函数的间断点的分类函数的间断点分为两类:(1)第一类间断点设x是函数y=f(x)的间断点。

同济第七版高等数学教材

同济第七版高等数学教材

同济第七版高等数学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第七版)》是一本广泛应用于中国高等学校的数学教材。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涵盖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多变量统计以及常微分方程等内容。

该教材以其精准的推导和详细的解释,成为广大数学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第一章微积分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函数的极限、导数和微分,并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学习者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掌握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理解导数的几何和物理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导数求解最优化问题、曲线的切线和法线等。

第二章近似计算与误差分析在科学计算和实际问题求解中,近似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介绍了泰勒公式、函数的近似计算和误差估计等内容。

学习者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灵活运用泰勒公式进行函数的逼近计算,理解误差的来源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误差分析。

第三章微分学应用微分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物理学、工程学等应用科学的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微分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相关变化率、微分方程和最优化等内容。

学习者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熟练应用微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最优化问题、变化率问题等。

第四章不定积分不定积分是微积分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定积分可以求出函数的原函数。

本章重点介绍了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包括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和有理函数的积分等。

学习者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掌握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积分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定积分定积分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示曲线下面的面积或曲线的弧长。

本章主要介绍了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包括定积分的几何和物理意义以及应用。

学习者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是描述自然界中变化规律的一种数学工具。

本章介绍了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的解法,包括一阶常微分方程和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等内容。

同济高数(第七版)--第七章

同济高数(第七版)--第七章

第七章:微分方程第一类:(可分离变量型——包括一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方程可以化为dy y g dx x f )()(=形式,用分离变量微分法;第二类:(非线性齐次型)方程可以化为)(x y dx dy ϕ=的形式,用u xy =替换法;一种较特殊的方程c b a y x c by ax dx dy 111++++=(*)在不同情况下可经过不同的变化来属于第一、二类微分方程1.01==c c 时,(1111x y x y x y b a yx by ax dx dy b a b a ϕ=++=++=属于第二类微分方程;2.01≠⋅c c 时,首先考虑b a ba 11=(&)成不成立;(1)不成立:根据此时的(*)并不属于第二类,可以重新构造分子、分母,来使得新形成的常数都为零,为了计算简便,引入的新参数必须与x、y 齐次,故设m X x +=、n Y y +=,这样就确保了dX dx =、dY dy =,故c b a b a c b a n m Y X cbn am bY aX y x c by ax dx dy dX dY 11111111++++++++=++++==,为了使这个式子属于第二类微分方程,则必须像 1.一样,常数都为零,即0111=++=++c b a n m c bn am (A ),因为(&)不成立,所以011≠-ab a b ,故可解得⎪⎪⎩⎪⎪⎨⎧--=--=b ba c cb b a a ac a b m a b c n 11111111,则此时就有)(1111111X Y X Y X Y ba Y X bY aX y x c by ax dx dy dX dYb a b ac b a ϕ=++=++=++++==,属于第二类微分方程;(2)成立:由(1)中叙述可知,当(&)式成立时,方程组(A )无解,则(2)中的方法不可行,故考虑整体替换,即设λ==b a b a 11,c b a b a c b a y x c y x y x c by ax dx dy 11111111)(++++=++++=λ,再令y x u b a 11+=,此时⇒=+++=⇒++=-=)(1111111u g u c u dx du u c u dx du dx dy a c b c b a λλduu g dx x f )()(=(1)(=x f ),属于属于第一类微分方程;第三类:(可降阶微分型)1.),(y x f y '=''型[y 的二阶微分方程中不含y 型],用p y ='替换法;2.),(y y f y '=''型[y 的二阶微分方程中不含x 型],用p y ='替换法;第四类:(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型)方程可化为)()(x Q y x p dxdy =+的形式,用背公式或者常数变易法;公式: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简称“非通”)y =e e dx x p dx x p dxx Q C ⎰⎰+⎰)()()(【背诵口诀:C+Q(X)积分含e 的P(x)积分方,再除以e 的P(x)积分方】;常数变易法:第一步:先求一阶齐次微分方程(即一阶非齐次微分方程右端为零时的方程)的通解(运用第一类微分方程的解法);第二步:令第一步求得的通解中的常数C 为u ,求出y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y y 代入一阶非齐次微分方程中得到一个关系式(只引入了一个参数u ,一个关系式足矣),消掉y '、y 后(第一、二步都是为这个消掉y '、y 做准备),解得u ',再利用积分求得u ;第四步:将u 代入第二步替换后的通解中,即求得一阶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一种较特殊的方程y n x Q y x p dxdy )()(=+(伯努力方程)(*)在不同情况下可经过不同的变化来属于第一、四类微分方程1.当n=1时,dx x p x Q ydy y x Q y x p dx dy )]()([)()(-=⇒=+,属于第一类微分方程;2.当n=0时,)()(x Q y x p dx dy =+,属于第四类微分方程;3.当n 1,0≠时,方程变形得)()(1x Q x p dx dy y y n n =+--,令C z dy dz dxdz dx dy y y n y n n n n +=⇒=⇒=-----1)1()1(,取y n z -=1,则有)1(n dx dz dx dy y n -=-代入y n x Q y x p dx dy )()(=+后变形得)()1()()1(x Q n z x p n dx dz -=-+,令)()()1(2x x p n p =-,)()()1(2x x Q n Q =-)()(22x z x dx dz Q p =+⇒,属于第四类微分方程;第五类:(二阶非齐次线性微分型)方程可化为)()()(x f y x Q y x p y =+'+''的形式,用背公式或者常数变易法(过程与第四类中的常数变易法类似)--------用【已知“齐通找非齐特”,或者“已知齐一特”法】;公式:对于二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简称“非通”)y 等于该非齐次方程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加上该非齐次方程的一个特解,即非通-非特=齐通【容易证明,对于n 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都有这个结论】常数变易法:第一步:已知二阶齐次微分方程(即二阶非齐次微分方程右端为零时的方程——第六类方程)的通解;第二步:令第一步求得的通解中的常数C1、C2分别为u u 21,,求出y '、y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y y y 代入二阶非齐次微分方程中得到一个关系式①(两个引入参数u u 21,,一个关系式不够,还需要得到一个关系式,而且得到的这个关系式为了求出u u 21,,故为了最简单地求解出这两个参数,就不允许在y ''中出现u u ''''21,,而又因为u u 21,均不为常数,故在y '定会出现u u ''21,,而要划线部分同时成立,则必须在y '中将u u ''21,抵消掉,而y u y u y u y u y '''+'++='22112211,故令02211='+'y u y u ②,为了更方便的求解,所以需要得到更简单的①式,所以将②式在第二步中就运用,这样得到的①式为)(2211x f y u y u =''+''②,联立①②就可解得u u ''21,),再利用积分求得u u 21,;第四步:将u u 21,代入第二步替换后的通解中,即求得二阶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讲解教材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讲解教材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讲解教材高等数学是大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非常关键的。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七版讲解教材是一本备受推荐和使用的教材。

本文将对这本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价。

1. 教材概述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七版讲解教材是由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出版的。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数列与极限、微分学、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分学、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与幂级数。

每个部分又细分为若干章节,全书共计30个章节。

教材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是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知识的良好指南。

2. 教材特点(1)严谨性:本教材在讲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时非常严谨,推导过程详尽,不留歧义。

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每个步骤,避免了概念混淆和错误理解的问题。

(2)实用性: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精心选择,涵盖了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

例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习题的设计既考察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3)贴近教学:教材内容紧扣教学大纲,与学校教学进度相匹配。

教材中的知识点布局合理,章节之间的连接自然流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 教材优势(1)丰富的习题资源: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习题,既包括基础的计算题,又涉及到应用题和证明题。

这些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独特的解题技巧:教材中不仅讲解了数学定理,还提供了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重视实际应用: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都注重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使用体会作为一名学生,我在使用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七版讲解教材时受益匪浅。

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高等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每个章节都有详细的讲解和例题,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习题的设计也很贴合教材内容,练习起来很有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8)
而 分别是方程
的特解,那么 就是方程(7-18)的特解.
以上定理可以推广到n阶线性微分方程.
5.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7-19)
其中 是常数.
方程 叫做微分方程(7-19)的特征方程.
解法①写出微分方程(7-19)的特征方程,并求出特征根.
②解此高阶微分方程,求出满足该方程的未知函数.
③把已求得的函数代入原方程组,求出其余的未知函数.
二、典型题精讲
题型1.一阶微分方程
【方法与技巧】
(1)一阶微分方程的解题步骤:①判断方程类型.一般地判断顺序为:可分离变量方程、齐次方程、线性方程、伯努利方程;②根据方程类型,确定解题方法(见知识梳理3);③求方程的解;④如果通过作变量替换后得出方程的解,最后一定要还原.
叫做伯努利方程.
解法①化伯努利方程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将方程(7-11)两端同除以 ,化为
, (7-12)
在方程(7-12)中,令 ,化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 (7-13)
②求解方程(7-13),在通解中以 代 得原方程得通解.
3.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1) 型的方程.
解法连续积分 次即可求得通解(注意每积分一次出现一个任意常数).
(2) 型的方程.
解法①化为一阶微分方程
令 ,则 ,原方程化为一阶微分方程
(7-14)
②解一阶微分方程
解方程(7-14),设其通解为 ,代入 .再解方程 得原方程的通解为
.
(3) 型的方程.
解法①化为一阶微分方程
令 ,则 ,原方程化为
(7-15)
②解一阶微分方程
解方程(7-15),设其通解 ,代入 .再解方程 得原方程的通解为
方程
(7-7)
不是齐次方程,但可用下列的变换把它化为齐次方程:令
其中 及 是待定常数.如果方程组
有唯一解,则方程(7-7)可以化为齐次方程
求出该齐次方程的解后,在通解中代入 ,即得方程(7-7)的通解.
(4)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方程
(7-8)
叫做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如果 ,方程(7-8)称为齐次的;如果 ,方程(7-8)称为非齐次的.
微分方程的通解含有独立任意常数的个数等于微分方程的阶数的方程的解.一般形式为 .
注通解不一定是微分方程的全部解.例如,方程
有解 及 .后者是通解但不包括前一个解.
微分方程的特解不含任意常数或通解中的任意常数已被初始条件确定出来的解.
初始条件确定方程(7-1)或(7-2)的通解中n个任意常数的条件(即确定特解的条件).通常记为
②根据特征根写出微分方程(7-19)的通解.
特征根与通解的关系如下
特征根
两不等的单实根
两相等的实根
一对共轭复根
类似地,n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
其中 为常数,其特征方程
.
特征根与通解的关系如下
特征根
微分方程通解中的对应项
单实根
给出一项:
一对单复根
给出两项:
重实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给出 项:
一对 重复根
给出 项:
6. 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解法令 或 ,则
记 ,
一般地,有 .
将上述各式代入原方程,欧拉方程可化为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再求解即可.
8.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如果微分方程组中的每一个微分方程都是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那么,这种方程组就叫做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解法①从方程组中消去一些未知函数及其各阶导数,得到只含有一个未知函数的高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7-20)
其中 为常数.
(1) 型
解法①求二阶齐次方程(7-19)的通解.
②求方程(7-20)的特解.
在方程(7-20)中,如果 ,可设方程的特解为
,
其中 是与 同次(m次)的多项式,而k按 不是特征方程的根、是特征方程的单根或是特征方程的重根依次取为0、1、2.
解法一利用通解公式直接求解.通解公式为
解法二常数变易法
①求方程(7-8)对应的齐次方程的解
齐次方程 是一个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通解是
. (7-9)
②常数变易
在(7-9)式中,把 换为 ,令
(7-10)
并将(7-10)式代入方程(7-8),从中求出 ,即得(7-8)的通解.
(5)伯努利方程
方程
(7-11)
第七章微分方程
一、知识点梳理
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含有自变量、未知函数以及未知函数的导数或微分的方程.
一般形式为 (7-1)
或 (7-2)
微分方程的阶微分方程中未知函数的最高阶导数的阶数.
微分方程的解如果函数 代入方程(7-1)或(7-2)后,使其成为恒等式,即

则称函数 为方程(7-1)或(7-2)的解.
定理2设 是方程(7-17)的两个线性无关的特解,则
就是方程(7-17)的通解,其中 、 是任意常数.
推论如果 是 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个线性无关的解,那么此方程的通解为
定理3如果 是方程(7-16)的一个特解, 是方程(7-17)的通解,那么
就是方程(7-16)的通解.
定理4设方程(7-16)的右端 是几个函数之和,例如
.
2.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1)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如果一个一阶微分方程能写成
的形式,那么该方程就称为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解法对于一阶微分方程 (7-3)
①分离变量
将方程(7-3)化为 (7-4)
②积分
将方程(7-4)两端积分得通解
(2)齐次方程
如果一阶微分方程可化成
(7-5)
的形式,那么这个方程就称为齐次方程.
③写出方程(7-20)的通解 ,其中 是方程(7-19)的通解, 是方程(7-20)的特解.
(2) 型
解法①、③与(1)相同,②方程(7-20)的特解的设法不同.
如果 ,可设方程的特解为
其中 是 次多项式, ,而k按 (或 )不是特征方程的根或是特征方程的单根依次取0或1.
7.欧拉方程
形如
的方程称为欧拉方程.其中 为常数.
.
4.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结构
n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当 我们又称其为 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二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7-16)
特别地 (7-17)
称为与方程(7-16)对应的齐次方程.
定理1如果 是方程(7-17)的两个解,则
也是方程(7-17)的解,其中 、 是任意常数.
解法对于一阶微分方程(7-3)
①判断方程类型
将方程(7-3)整理化简判断其类型,如果是齐次方程再化为(7-5)的形式.
②化齐次方程为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令 ,则 ,代入方程(7-5),得
,即 .(7-6)
③方程(7-6)是一个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解方程(7-6)得原方程的通解.
*(3)可化为齐次的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