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资本主义部分总汇)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经济学概述1.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生产、分配和消费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价值观念、经济制度等。
1.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人们面临选择: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决策。
•成本与效益的权衡: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权衡其所付出的成本与所获得的效益。
•刺激与反应:人们对经济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可以是经济奖励或经济惩罚。
1.3 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包括个人、家庭、企业等。
1.4 经济学的应用和意义•指导经济政策:经济学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等。
第二章:供求关系与市场2.1 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变化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
2.2 市场与市场机制市场是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场所,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的自由竞争来调节市场。
2.3 市场均衡与调节机制市场均衡是指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
市场调节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实现市场均衡。
2.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需要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3.1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价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3.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则是指价格持续下降导致货币实际购买力上升。
3.3 失业与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和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机会,就业则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和愿意工作的人有工作机会。
3.4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篇: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大一导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科学抽象法:科学抽象法包括两种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方法,即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运用科学抽象法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阐明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离开科学抽象法将陷于现象形态的肤浅研究,无法揭示支配经济现象和发展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商品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
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相对价值形式:是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等价形式: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第二章:货币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他们共同的体现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1.物质资料的再生产(1)再生产的含义再生产是指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更新来看的社会生产过程。
(2)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再生产是指为了不断地进行生产,总要不断地以它的年产品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从而在实物形态上去替换一年里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并将其并入新的生产过程。
(3)资本主义的物质资料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其目的是把预付价值作为资本,即当作自行增殖的价值来再生产。
再生产的条件也是采取资本的形式。
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采取不变资本的形式;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采取可变资本的形式。
(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资本价值的再生产(1)从再生产的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用可变资本来购买劳动力。
这就造成一种假象,好象可变资本是资本家预付的。
但是,只要从再生产来考察,这个假象马上就会消失。
资本家这个生产过程购买劳动力所付的工资,是用工人上个生产过程的劳动产品转化的货币来支付的,是工人自己养活自己并且养活资本家,而绝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二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2.1 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什么从商品开始1、逻辑起点(现象与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关系都是商品关系2、历史起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商品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一、商品的二因素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A、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物的有用性成为使用价值”➢是用于满足别人需要的社会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来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作为使用价值,商品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C、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重点理解①“一般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背后的秘密②“凝结在商品中”--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D、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案例分析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墨。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使用价值(1)概念:具体形态下的劳动,以不同的目的、对象、手段、结果相区别(2)特点:A)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B)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范畴C)其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2、抽象劳动价值(1)概念: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体力在生产中的耗费。
(2)特点:A)抽象劳动是客观存在的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的范畴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A具体劳动存在质的区别抽象劳动只有量的区别B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一切劳动的共同内容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各种劳动的不同形式C具体劳动是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阐明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怎样形成价值。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章--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一篇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第1章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1)使用价值的概念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由于不同的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几何学的等等属性不同,因而使用价值也各不相同。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政治经济学中之所以要涉及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即社会使用价值,而且它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是交换手段。
(2)交换价值的含义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3)价值的概念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两种商品之所以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质的东西,这种共同的质的东西就是价值,这是决定两种商品互相交换的比例的基础。
(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二是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6)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①其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a.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无用之物不能成为商品,即使人们在其上面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也是没有价值的;b.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无价值之物也不会成为商品,因为既然人们在其上面并未花费劳动,也就不存在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必要了。
政治经济学笔记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总述:政治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1.价值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生产率不同,产生超额利润,其他生产者转移。
(并不否定商品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加入了资本主义制度因素(仅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劳动力商品的概念),这是一种进步,进而市场上开始按照生产价格交换,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下的价值规律。
3.(剩余价值——)利润的理论:涉及利润在资本间的分配(资本竞争结果),虽然全部资本家利益高度一致(为瓜分劳动创造的价值),资本无处不在——利润平均化趋势(除去垄断的情况)——动态的资本再生产、积累的过程(资本在利润的推动下走向何处)一、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对象和任务经济学发展历史总体: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修正主义/列宁主义——凯恩斯主义——战后经济发展、新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14-15世纪产生,集中研究流通领域、商业、对外贸易,论证商品货币关系。
1615,(法)蒙克莱田《薪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使用“政治经济学”。
2.法国重农主义: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为代表。
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重视效率)。
马克思认为这是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开端。
3.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W.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接触剩余价值问题。
4.庸俗经济学(西方经济学):19C初,代表有萨伊(提出生产要素论:忽视劳动),马尔萨斯(《人口论》)。
表现在为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
5.空想社会主义:19C初,渊源于16世纪。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C中后期,产业革命于英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特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首创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劳动价值论;建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主为社主代替的必然性。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9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二篇垄断资本主义第9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一、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1)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最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它是以分散的私人企业作为主体,在为数众多的中小资本家之间展开的竞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2)自由竞争推动生产集中①生产集中的含义生产集中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
②自由竞争形成生产集中a.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推动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即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而进行的。
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进行竞争,资本家就不得不把部分剩余价值用来扩大资本总额,这就形成单个资本的积聚。
同时,在竞争中大资本利用自己规模经济的优势吞并小资本,或若干资本合并组成新的规模更大的资本,从而形成资本集中。
与资本积聚相比,资本集中在提高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从而加速生产集中上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两种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就必然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
b.竞争和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大资本由于具备许多优越条件,在竞争中容易击败中小资本,将其吞并。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7.1 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一、商业资本1、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商业资本(1)它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资本(2)它产生和作用于简单商品经济和流通(3)它通过贱买贵卖来获取利润2、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独立部分(1)定义: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2)图示:G —W ···P···W’—G’买卖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市场3、商业资本的产生原因(1)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商品资本作为资本循环中的一种职能形式,存在着由不同资本家来承担这一职能的可能(2)资本运动要求不同职能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因而商品资本有可能独立(3)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商品资本的独立成为必要二、商业资本的作用:1G—W···P···W’————G’2、专业化和规模化缩短了商品流通时间、节省了流通费用3、相对节省社会的流通资本量,间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4、有利于扩张市场,促进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本积累[补充]商业资本的不利影响商业资本的存在,还有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方面。
当产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以后,商品并未最终进入消费领域,而是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有的商人还把商品囤积居奇或转手倒卖,因而形成虚假的市场需求,促使产业资本家更加盲目地扩大生产,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加深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发展到异常尖锐的地步时,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7.2 商业利润一、商业利润的来源1、概念:商业资本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获取的利润2、获取商业利润的途径:买卖差价3、商业利润的来源:(1)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是产业资本剩余价值链中的一环,其利润只可能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商品资本独立为商业资本,使产业资本能获取更多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家也愿意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二、商业利润的决定由上图可知:商业利润=产业利润=平均利润社会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资本总额(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三、商业利润的形成商品的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k + p + h[概念解释]商业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商业利润,其具体途径是由于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买价格,即通过价格差额,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大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知识点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交换规律的学科,它结合了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概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点,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二、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活动与政治权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还关注这些现象背后的政治因素。
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分支1. 微观政治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的行为。
2. 宏观经济政治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行为,包括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国家、市场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核心概念1. 供给与需求:市场经济中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2. 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分配的经济体制。
3. 计划经济:由政府或中央计划机构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体制。
4. 经济权力:个人或集团在经济决策中的影响力。
5. 阶级与社会阶层:社会中不同经济地位的群体。
6. 产权:个人或企业对资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7. 经济政策: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五、经济体系1. 资本主义:以私人产权和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2. 社会主义:以公共或国家所有权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经济体系。
3. 混合经济:结合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元素的经济体系。
六、政府的角色1. 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法律和基础设施。
2. 宏观经济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总体表现。
3. 收入再分配: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社会不平等。
七、市场失灵1. 外部性: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未被市场价格反映的外部影响。
2. 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市场可能无法有效提供。
3. 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信息不平等导致市场效率低下。
4. 垄断:单一卖家控制市场,可能导致价格和产量扭曲。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2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流通总公式(1)资本流通公式G(货币)——W(商品)——G (更多货币)。
这个公式表明,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将商品出卖,换回更多的货币。
(2)商品流通公式W(商品)——G(货币)——W(商品)。
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异同①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相同点两种流通都有卖和买两阶段,都是买和卖两阶段的统一,都有卖者、买者和既卖又买三种当事人。
②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不同点a.交换目的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出卖自己的商品,是为了换回自己需要的另一种商品,即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货币在质上没有区别。
但是,在资本流通中最初付出的货币和经过流通收回的货币,是两个不同的量,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b.交换内容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它的内容是不同的商品即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c.运动的界限不同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是先买后卖;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d.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而货币变成资本就是一般等价物充当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的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的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字母含义总结:
m剩余价值
m′剩余价值率
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
c+v总资本
c/v资本有机构成
W商品价值
v+m新价值
K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
p利润
p′利润率
Pˉ平均利润
P′ˉ平均利润率
G商品
C预付资本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公式总结:
1. m′=m/v
2.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劳动价值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4.利润率=利润额/预付资本*100﹪
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价值*100﹪
6.n=U/u(p81,n周转次数,U“年”,u一定量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
8.积累率=(m+m/x)/m(m/x代表资本家消费的那一部分,此公式出现于计算各部类积累的题型中,老师讲题时未用此公式)
9.W=v+c+m(p153,马克思的算法)同时W=K+m(资本家的算法)
10. p′=m/C
11.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12.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M)/社会总资本(P155)
13.生产价格=K+p
14.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6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6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1.资本主义生产实质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1)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剥削的目的是通过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逐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2)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资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剥削的目的是通过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逐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而资本主义剥削的方法则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劳动力价值。
这两个方面同时决定了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是没有限制的,而所用的方法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没有限制的。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的作用,也迫使资本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能力。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具体形式也在相应地发展和变化。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自我调整,从而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是具有国际性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资本国际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在国际范围内所作的调整。
3.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成了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1)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建立在发达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市场机制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发展阶段,商品生产和交换覆盖了全社会,产品、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本都商品化了,形成了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等等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系。
政治经济学讲义(资本主义部分)(人大内部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产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所固有的矛盾的激化,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充分条件。
2.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
3.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或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它产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以垄断为突出特征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著名论断,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创立了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理论。
同时,他还提出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
另外,列宁还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也作了新的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理论。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形态发展的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为研究生产关系 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 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 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有广义经济学和狭义经济学之 分。前者试图研究一切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 规律,后者则是研究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 济规律。
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不仅指生产资料的 所有权,而且包括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在市场经济中,从生产要素所有权中也会 派生出一系列权利,除了归属权外,其中最主 要的是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支配权。这些权利 构成生产要素产权。它是人们在生产要素上达 成的有关所有、使用、支配等权利安排和结构。 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支配权的分离, 是现代市场经济下生产要素权能结构的典型特 征。
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哲学方 法,一种是数学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 法是哲学方法,尽管它也常常用到数学方法。
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首先,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 其次,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 第三,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 理论。
三、生产要素所有权及其实现 人类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投入各种 生产要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生产 要素的范围不断拓宽,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在现代市场化经济中,这些生产要素的具 体形式或派生形式,如企业家和技术要素在生 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要素的 所有者来说,这些要素构成其财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换句话说,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不仅 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且包括生产要素的所 有权。 在市场经济中,从生产要素所有权中也会 派生出一系列权利,除了归属权外,其中最主 要的是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支配权。这些权利 构成生产要素产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考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考点汇总资本部分的考点既是马政经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不仅要理解资本的概念,还需要区分清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这四个概念,在日常的考试中这几个概念也会搭配着考察。
并不是所有的钱都可以称为资本,只有那些能增值、能带来剩余价值的钱才能称为资本。
马克思根据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把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增殖,英文表示为:C。
简单来说在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这部分资本被称之为不变资本,而且这部分资本还会不断地贬值,比如:机器、厂房、原材料等。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价值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价值增殖,英文表示为:V。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大的一笔可变资本就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用低廉的资本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而工人的生产不仅创造必要劳动价值,而且创造大量的剩余劳动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可以把资本家付给工资的工资看作是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说明剩余价值不是靠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产生的。
这就进一步揭示了工人的剩余劳动乃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也是理解剩余价值的关键和前提。
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本各个部分在价值流通和周转方式上的不同,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这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并且往往要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反复发挥作用,其价值在每一次生产过程中会一部分一部分的被转移到产品中去。
简单来说就是这部分资本的价值是多次转移到商品的价值中去,比如购买机器的钱,通过一次次的生产转移到产品中去。
流动资本是指体现为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形式的生产资本。
这部分资本在实物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们的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费掉,从而它们的价值也被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1 货币转化资本一、资本总公式运动过程一定量的货币更多量的货币资本总公式为:G—W—G’G′=G+⊿G(剩余价值)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比较(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
(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
(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
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资本首先是一种价值属性。
(2)这种价值属性具有增殖性。
(3)这种价值的增殖被冠以“剩余价值”,说明资本范畴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价值决定规律资本总公式价值规律G—W—G’等价交换规律(一)矛盾解决前提条件1、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②不等价交换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2、离开流通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3、也不可能是G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必然在W上。
而且只可能在W的使用价值上,即对其使用价值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比其价值更多的价值(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并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够自己支配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能。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丧失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必然。
2、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即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延续,劳动者赡养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使用价值的耗费就是劳动3.2 剩余价值的来源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1、概念: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使用价值的过程。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确实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确实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差不多上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时期,差不多上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样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咨询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确实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确实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如何样和如何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如何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咨询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咨询题,第一考察简单再生产的缘故:(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咨询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1)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交换如下: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Ⅱ(v+m)能够全部在第二部类内部进行交换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Ⅰ(v+m)必须在Ⅱ内交换Ⅱc必须在Ⅰ内交换(2)两大部类的交换图: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差不多公式Ⅰ(v + m) = Ⅱ c2、两个引申公式及其意义:(1)Ⅰ(c + v + m) = Ⅰ c + Ⅱ c意义: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十版)知识点整理1(范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十版)知识点整理1(范文模版)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0版)知识点整理1~33页治经济学的由来①古希腊色诺芬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第一章一、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一切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其中,劳动者是生产的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
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1.生产力(1)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能动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
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3)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因此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2.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C、二者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资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1、概念、研究对象不同
A、政治学:研究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B、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Joseph.E.stiglitz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任何被利用。”
C、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总结
【基本概念】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经济规律
【基本原理】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的辩证关系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思考问题】
1、经济学如何像一门科学
2、为什么经济学家的观点不一致
现代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是一种根本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方向。但要使这种经济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还需要一套制度作保证。
(3)实证经济学(客观研究经济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与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2、从历史发展来看其区别
A、政治学:产生于国家、阶级出现时。
B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3)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序
劳动组织是否合理
生产设备的组合和效能
生产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
……
※(4)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总量及单位价值量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劳动资料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3、物质资料生产的中心问题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问题
物质资料生产包含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
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当中生产工具最为重要
人的因素:劳动者起根本作用
生产力
物的因素:生产工具是主要标志
B、商品的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有质的差别;
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
C、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重点理解
“一般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背后的秘密
“凝结在商品中”--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一些忠告对我们今天学习经济学颇有益处:“经济学研究似乎并不需要任何极高的特殊天赋。与更高深的哲学或科学相比,经济学不是……一门极其容易的学科吗?一门容易的学科,但这个学科中很少有人能出类拔萃!这个悖论的解释也许在于杰出的经济学家应当具有各种天赋罕见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个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他必须根据一般性来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在思绪奔放的同时触及抽象与具体。它必须根据过去、为着未来而研究现在。他必须考虑到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它必须同时保持果断而客观的情绪;象艺术家一样冷漠而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但是通过实践和不断的学习,你将会越来越习惯于想经济学家一样的思考问题,最终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资本主义部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禹
第一章02
第二章07
第三章14
第四章24
第五章Ⅰ32
第五章Ⅱ39
第六章48
第七章56
第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3
第九章73
第十章82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萧伯纳
1.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John Maynard Keynes):“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对还是错,总比一般人的认识更加有力。实际上,这个世界是由少数人统治的。那些相信自己在智力上不受影响的实干家往往是那些已经过世的经济学家的奴隶。那些当权狂人听信的流言其实只是几年前一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结晶而已”。虽然这些话是1935年写的,但现在仍然是正确的。
(1)什么是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劳动时间来计算
(3)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4)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事先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每个体魄健全的人都能进行的劳动
B、经济学:产生于古希腊。色若芬《经济论》
C、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发展并逐步完善的。
[具体分析]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蒙克来田《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17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发展
※18世纪-19世纪,出现了许多学派(新古典学派、奥地利学派、社会批判学派……)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社会分工--------社会劳动
2、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私人劳动
3、私人劳动---交换---社会劳动
※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基础
[补充]: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转变成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学习经济并不是都要成为职业经济学家,也不是因为经济学告诉我们致富的点金术,而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它是一门真正的社会科学。他的主题是社会的——人们如何选择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相互交易。但是它以科学的冷静来研究这个主题。通过把科学方法引入政治问题,经济学力图对所有社会面临的基本挑战作出推动。
(2)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3)社会必要劳动量是按简单劳动量来决定
(4)在同样的时间内,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5)复杂劳动、简单劳动的相对性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
(2)衡量方法: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D、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商品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案例分析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墨。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特点:
A)抽象劳动是客观存在的
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A具体劳动存在质的区别
抽象劳动只有量的区别
B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一切劳动的共同内容
2、经济规律的分类:
(1)普遍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规律
(3)某各社会特有的规律
3、经济规律的性质:客观性、可认识、可利用性
客观性的理解
A、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
B、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C、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二、政治经济学就是要从经济运动过程中去揭示其规律性。
1.4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经济学自身的语言
(人+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四环节之间的关系
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注:四个环节所发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的总和
A、生产起绝对作用
B、分配、交换、消费的反作用
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的前提和生产关系的基础
经济活动: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经济制度:各个社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即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别:决策机制不同、协调机制不同、激励机制不同。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各有利弊。可从经济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来比较。
2、科学的方法:假设、经济模型、科学的论证、历史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