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合集下载

死亡的葬礼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

死亡的葬礼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

死亡的葬礼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死亡的葬礼: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死者的离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面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对死者的送别方式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从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的角度探讨,以展示不同文化对死者的独特表达方式。

一、西方社会的葬礼传统在西方社会,丧事一般注重举办仪式,以向死者致敬。

常见的葬礼形式是追悼会和告别仪式。

追悼会通常在死者去世后的几天内举行,属于一个公开的仪式,以便亲友们前来悼念。

告别仪式则是更加庄重和隆重的仪式,主要目的是给予死者一个得体的告别。

在告别仪式中,会有发言人回顾死者的生平,并分享与死者的纪念,以此来缅怀和告别逝者。

在西方社会,还有一种传统的送别方式是墓地葬礼。

墓地葬礼是将死者骨灰或尸体安放在专门的墓地中,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葬礼通常包括告别仪式和墓地仪式,墓地仪式是一个更为私密的环节,只有亲友们参与。

此外,在西方社会,人们可能还会选择火葬作为送别方式。

火葬是一种将尸体火化,然后将骨灰保存在遗体艳墓中或进行散骨的方式。

火葬被认为是一种环保的方式,并且可以节省用地。

二、东方社会的葬礼传统东方社会在对待死者的送别方式上,体现着浓厚的宗教和文化色彩。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葬礼通常注重家族的连续和延续。

一般来说,中国人会选择将死者安葬在祖先陵园或家族坟地中。

葬礼过程倾向于庄重和隆重,注重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在中国传统葬礼中,常见的仪式包括守灵仪式、告别仪式和入殓仪式。

守灵仪式在死者离世后的一段时间举行,家人和亲戚会守夜,为死者祈祷和悼念。

告别仪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亲友们会向死者致意、祈福,并举行相应的纪念活动。

而入殓仪式则是将死者入殓的仪式,通常由专业人士或宗教人士负责。

此外,东方社会也有一种特殊的送别方式,即水葬。

水葬是将死者的尸体放入水中,或将骨灰撒入江河海洋中,以使死者的灵魂与大自然相融合,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不同文化对死者的送别方式体现了各自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丧葬综述
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 临终和死亡的仪式, 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 的诠释。任何一种文 化在如何处理逝者的 问题上,至少有3点是 相同的;遵循某种丧 葬习俗或宗教仪式; 为逝者精心挑选墓地; 对逝者的缅怀。但是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无不带有本民族的烙 印。
中国的“隆丧厚葬”
• 亲人亡故后的丧葬礼仪包括停尸、报丧、 招魂和送魂、做“七”、吊唁、入殓、丧 服、出丧择日、哭丧和下葬十种仪式。



「子午相冲,金木相克」 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克; 孕妇与婴儿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 在丧礼上,通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说明有那些生 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必须回避。有的还会在 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去 除不祥之气; 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在举行入殓 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冷静。此时忌讳有人 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离去,其魂魄将无法升天, 而滞留丧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将眼泪滴在亡者身 上,将使得亡者留恋人间,不得转世超生。 忌七月时出葬


西方的“简丧薄葬”
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 丧、宴谢、祭奠等程序 ,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 其中。
在整个丧礼过程中人们只是静静地在灵枢旁沉思默祷, 而 不捶胸顿足、嚎陶痛哭, 并且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庄严肃穆的 气氛,意为不要打扰死者灵魂的安静。参加葬礼的人,要向 死者献唐菖蒲花, 以示对死者的哀悼。下葬时,随土撒入一 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束鲜花,亲友就可 以默默离开坟墓了。
西方人也有祭奠亡 者的风俗,在居丧的第 九天、第二十天、第四 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 祭亡灵仪式。届时,亲 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 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丧葬文化差异

丧葬文化差异

5.吊唁(yan)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 指亲友 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 属,死者家属 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 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 礼。一般吊唁者都携 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 面用别针挂上 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 条。
6.入敛仪式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 殓式。 7.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 戴丧服
• 第九:党国旗覆灵柩 邓丽君之丧礼除震憾万千歌迷心弦外, 也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多党、政、军各方 高层要员出席的艺人丧礼。 在丧礼中,总统府资政郝柏村、行政院 长连战、国防部长蒋仲苓、台湾省长宋 楚瑜、台北市长陈水扁等高层要员均有 亲身出席丧礼。 邓丽邓之灵柩更获覆盖党旗及国旗,仪 式由国民党秘书长许水德和总统府秘书 长吴伯雄亲自主持,这是台湾艺人少有 的殊荣
• 第三:首名艺人丧礼作直播 台湾华视除了一力承担了邓丽君丧礼的 筹备过程外,亦都现场直播整个丧礼过程。 据台湾资深记者表示,台湾除了军政要人的 丧礼曾经试过直播外,艺人从未有过这般受 重视。电视直播丧礼,以慰丽君歌迷的思念, 亦都是台湾一个纪录。
• 第四:接近三周才出殡 香港处理红星的丧礼,通常都是采取尽快入 土为安的做法,所以七至十天便会举行丧礼。 而邓丽君由逝世至出殡,前后等了十九天, 应该算是最长的红星丧礼。 丧礼由早上七时开始仪式,采访的媒体 记者,三时许便要起床前去第一殡仪馆,而 凭吊的歌迷也要半夜三、四点便到门外排队 轮候,才能向邓丽君作最后致敬。
宗教伦理、崇尚个人与自我、 权利平等、崇尚亲爱
灵魂升华,解脱生前 痛苦
社会各阶层:重孝
1.讨论死亡时心态 不同
中:恐惧,否定、蒙蔽的负面 态度 西:生死相同,无明显心理 冲突 生:尽责 责任 死:为责任而死 皇权 忠效 信念 忘我的死 精神的升华

[实用参考]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

[实用参考]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

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摘要:葬礼,是一个人一生最后的典礼。

而不同的国家因为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心理,民族风俗等原因,葬礼也是各有不同。

本文将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分析传统中西方葬礼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葬礼,差异,文化原因正文:当我们在妈妈腹中时,我们便开始逐步认识这个世界,然后出生、成长、衰老、死亡。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对我们所处环境的认识,也是对文明的继承,直至我们死亡,我们还要经历人生最后的乐章——葬礼。

葬礼是对文化的另一种传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中,孕生的葬礼也是各有不同。

今天我,只讲述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

对于传统中西方葬礼的差异,我分为了形式,仪式,颜色,礼物,墓地五个方面。

传统中西方葬礼形式的差异火葬是一种很传统的葬式,即用火焚尸,将骨灰贮于盒内的殡葬方式。

中国最早的火葬据说是春秋战国的氐羌人,《后汉书》载“羌人死则烧其尸”。

藏族只有活佛、上层喇嘛和贵族行火葬。

河东地区多实行火葬,仅次于土葬。

而西方的殡葬形式一般为土葬。

传统中西方葬礼仪式的差异中国在葬礼的仪式上注重“隆丧厚葬”,西方讲究“简丧薄葬”。

传统中国葬礼注重“隆丧厚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宗教原因,而是“孝”的观念。

儒家确立了中国传统葬礼的大传统。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

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因为相信灵魂是不灭的,是生活在另一个和我们相似的空间里,所以就形成了铺张大办,香骡纸马,打幡招魂的葬礼习俗。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历史传承
丧葬礼仪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现实应用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丧葬礼仪,可以为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等提供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沟通的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和误解。同时,也可以为殡葬服务行业的国际 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02 中西方丧葬礼仪概述
科技在丧葬礼仪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科技将在丧葬礼仪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如虚拟追悼会、数字化遗产等。同时,科技也将 为丧葬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习俗内容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招魂、送魂、做七、下葬等仪式,注重孝道、祖先崇拜和家族观念, 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西方丧葬习俗
包括守灵、葬礼、追悼会等仪式,注重个人尊严、平等和宗教信仰,强调对生命的珍视 和对死者的怀念。
习俗传承方式对比
中国丧葬习俗传承
通过家族、宗族等社会组织以及民间信 仰、传统文化等途径进行传承,具有历 史悠久、内容丰富、地域性强等特点。
中国丧葬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丧葬礼仪起源于远古时期,与祖先崇拜、灵魂信仰等密 切相关。在古代,人们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灵魂前往另 一个世界的开始,因此丧葬礼仪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色彩 。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丧葬礼仪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封建社会,丧葬礼仪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不同社会阶 层有不同的丧葬规格和仪式。现代社会,虽然丧葬礼仪有所 简化,但仍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仪式。
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的影响
中方宗教信仰
在中国,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对丧葬观念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佛教的超度仪式、道教的法事等,都体现了对 逝者灵魂的超度和安抚。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实践创新
西方现代殡葬业推出多样 化服务,如定制葬礼、纪 念品制作、网络悼念等, 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环保趋势
西方殡葬业也开始关注环 保问题,推广绿色殡葬和 生态葬法,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环保理念在殡葬行业中应用推广
环保殡葬概念
绿色殡仪服务
环保殡葬是指在殡葬活动中尽可能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节约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了解文化差异
02
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包括丧葬习俗、礼仪、价值观
等方面,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培养沟通技巧
03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以便在跨文化
沟通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消除误解和隔阂。
06 总结:尊重多样性,促进 跨文化融合
历史渊源
中西方丧葬文化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 源,受到各自宗教、哲学、社会制度 等多种因素影响。
中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中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等多元文化影响,强调孝道、尊重死者、灵魂不灭 等观念。
西方丧葬观念形成背景
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强调天堂与地狱、复活与审判 等观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西方国家殡葬行业政策环境介绍
01
美国
各州有独立的殡葬法规,对殡葬服务、遗体处理、墓地管理等方面进行
规范。同时,美国政府倡导绿色殡葬,鼓励采用环保的殡葬方式。
02
英国
殡葬行业受到政府严格监管,相关法规包括《殡葬法》、《墓地法》等。
英国政府也倡导绿色殡葬,推动殡葬行业向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丧祭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丧祭礼仪是不同文化中对死者的一种纪念与悼念仪式。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中丧祭礼仪的比较,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

在中国,丧祭礼仪具有悠久的传统,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而在西方,丧祭礼仪更注重对死者家庭的安慰和支持。

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丧礼仪式的形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生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对中西文化在丧祭礼仪中的差异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通之处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丧祭礼仪、中西文化差异、传统、态度差异、仪式差异、社会意义、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1. 引言1.1 什么是丧祭礼仪丧祭礼仪是一种在人们面临亲人或朋友逝世时举行的仪式。

这种仪式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同时也是为了安抚生者的心灵和情感。

丧祭礼仪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传统,反映出了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通过丧祭礼仪,人们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共同的仪式和仪式化的行为来慢慢接受逝者离去的现实。

丧祭礼仪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死亡、亲情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丧祭礼仪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包容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解。

1.2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中西文化差异源远流长,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宗教、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

在丧祭礼仪这一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祭礼仪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仪式,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丧礼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包括各种祭奠、祭拜和悼念活动。

这些仪式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对死亡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而在西方文化中,丧祭礼仪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与中国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人通常会选择举办葬礼或追悼会来悼念逝者,通常在逝者去世之后不久进行。

中西方文化对比之葬礼忌讳

中西方文化对比之葬礼忌讳

中西方文化对比之葬礼有关于葬礼忌讳●显然,在中西方的葬礼文化中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有关于忌讳的问题。

一下给大家分析一下中西方葬礼的忌讳之异同。

●西方:●西方人十分留意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坚信这些现象显示了某些征兆。

可能不符合常理逻辑甚至令人觉得毛骨悚然,但是文化的诞生必然有他的合理性。

这些禁忌有:●如果葬礼哪天出太阳,那么,在参加葬礼的人群中,那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下一个死亡这就可能是这个人(如果去欧洲参加葬礼尽量站在被阳光的地方吧!被这样的禁忌诅咒了就得不偿失了);●如果葬礼那天是阴雨天气,这便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可以顺利地进入天国。

在很多电影中,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譬如:《莫扎特》、《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比较无厘头的电影中表现葬礼依然是选择了一个绵绵细雨的日子,也是更进一步的说明了阴雨天气对于西方葬礼文化的影响,可能与中国的避免逝者见光一样吧);●如果参加葬礼的人数是单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去世(中国好像反而是相反的,喜欢双数日子);●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是不能被推迟的。

如果葬礼被推迟,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将意味着在三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邻居中必然还会有死亡。

假如在被推迟的日期中还包括这星期日的话,那这一凶兆就更有可能兑现,而且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避免(不得不说,这个太恐怖了);●另外,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以举行葬礼的,例如:元旦。

据说,倘若在这一天举行葬礼的话,那么,在死者所属的教区里,在新的一年里每一个月都将会举行一次葬礼。

星期日。

据说,在星期日举行葬礼,便意味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出门遇见葬礼队伍在西方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西方人在出门时若遇到葬礼,便会跟着送葬队伍走上一小段路,据说,这样做能避免凶兆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在棺材被运往墓地下葬时,西方人是决不肯走在棺材前面的。

如果这样做的话,会使自己或家人、朋友大难临头,甚至会造成死亡;但如果这时遇见了一个牧师或传教士的话,那这一凶兆便会自行消除(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葬礼文化与基督教的密不可分之关系);●在许多国家都有这样一种习俗,即:尽可能地给死者穿戴整齐后再进行安葬,如果出现诸如死者缺一样或几样小东西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人一般是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送给死者的,倒不是因为这些人小气,而是因为死者在地下腐烂或者在火中烧毁后,怕自己的运气也将会消失掉。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伦理、颜色、礼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究其根源,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关键词:丧葬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从它的丧葬仪式可以看到他们的宗教传统。

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

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

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所描绘的李瓶儿葬礼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其基本程序是儒家的,如装敛、报丧、成服、大敛、出殡等等;但其中又杂以众多佛、道习俗,如请阴阳生批书、置七星板、钉长命钉等是道教习俗;而念倒头经、做七七斋则是佛教习俗。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

中西方传统传统葬礼差异
7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 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 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 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 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 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 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 帝面前“灵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 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 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 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 离开坟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在居丧的 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 式。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谢谢观赏
17
12
西方葬礼禁忌
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 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 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哪 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如果葬礼那天下雨, 就意味着死亡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 葬礼的人数是单数,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死去。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 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 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被 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 能出现,而且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
中国传统葬礼过程
❖ 小殓 ❖ 报丧 ❖ 奔丧 ❖ 停灵 ❖ 守灵 ❖ 大殓
❖出殡和下葬 ❖烧七 ❖守孝 ❖牌位 ❖扫墓
1
中国传统葬礼类型
❖土葬 ❖火葬 ❖水葬 ❖沙葬 ❖天葬
❖树葬 ❖花葬 ❖网葬 ❖悬棺葬 ❖冰葬
2
中国传统葬礼习俗

中国与斯里兰卡婚丧文化的比较

中国与斯里兰卡婚丧文化的比较

中国与斯里兰卡婚丧文化的比较婚丧文化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习俗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和斯里兰卡作为两个代表性的东方国家,虽然在婚丧习俗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婚丧文化进行比较,展示它们之间的异同。

婚礼习俗在中国,婚礼被视为一个家庭的重要事件,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中国传统婚礼通常包括“过大礼”、“拜堂”、“敬茶”等环节。

新娘在婚礼上会穿上华丽的婚纱,而新郎则会身着传统的礼服。

相比之下,斯里兰卡的婚礼较为简单,主要注重宗教仪式。

斯里兰卡人通常会在寺庙或教堂进行婚礼仪式,由一位宗教领袖主持。

新娘和新郎会穿上传统的斯里兰卡服饰,在仪式中,新娘会戴上一顶华丽的头饰。

婚礼宴席也是两国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婚宴上,宾客们会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鲍鱼、燕窝等。

斯里兰卡婚宴则以其特色的香料和海鲜料理而闻名,例如咖喱烤鳕鱼和椰子饭。

丧葬习俗在中国,丧葬习俗因地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然而,大部分中国人仍然坚持进行传统的丧葬仪式。

一般来说,中国人会举行告别仪式、火化和安葬等环节。

家属和亲朋好友还会戴上白色丧服,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相比之下,斯里兰卡的丧葬习俗更加注重宗教仪式。

斯里兰卡人主要信奉佛教和印度教,丧葬仪式往往与宗教仪式相结合。

在丧葬期间,家属会举行传统的宗教仪式,祈求逝者在来世获得安宁。

此外,斯里兰卡人还会举行纪念活动,例如每周的抄经仪式和为逝者祈祷。

附加习俗除了婚礼和丧葬的基本仪式,中国和斯里兰卡还存在一些独特的附加习俗。

在中国,新娘的“闺蜜团”是婚礼中的重要角色。

她们会穿上统一的服饰,帮助新娘打扮和应对各种情况。

此外,中国人还有撒喜糖、抛洒红枣等一系列习俗来祝贺新婚夫妇。

而在斯里兰卡,有一种特殊的婚礼形式叫做“波情婚礼”。

这是一种由拿着一束鲜花的男性主持的游戏婚礼,新娘和新郎必须玩游戏,以展示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情和配合程度。

总结中国和斯里兰卡在婚丧习俗上各有特色,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

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中西葬礼文化比较之———哭丧文化比较学院:人文学院班级:09传播2班姓名:高小娜学号:32009061222在中国的传统葬礼中,哭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仪式环节和文化现象,其功能和形式均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在中西传统葬礼上,人们对于哭泣行为的态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与不同文化之间社会结构、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息息相关的。

自古中西方的文化就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丧葬文化。

中国的丧葬文化自古代距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比如“汉代丧葬分为沐浴饭含、衣衾、棺椁、发丧受悼、送葬、丛葬之物、葬期、坟墓、归葬、合葬、祔葬、改葬、赙赠、护丧、丧期、居丧之礼、上冢等仪式”【1】。

今天已经简化了很多,主要分为移尸、报丧、饰容整装、讣告、告别仪式、火化、安葬、清明祭扫【2】,而西方的丧葬文化也存在着转变。

今天我只作共时性讨论中西传统葬礼中的哭丧文化现象差异,而不考虑其历史演进,我选取中国与美国作比较。

一、哭丧是一种文化我们认为一样东西有了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意义后就可以称之为文化。

哭丧:流泪是悲伤的表达仪式,对亡故之人的悼念和悲哀之情是哭泣的意义,所以我认为哭丧是一种文化。

二、中国传统的哭丧形式及意义在中国的传统葬礼中,哭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葬礼上嚎啕大哭的场景被视作人之常情,请专门的哭丧队或歌师专事葬礼哭丧的习俗也并不鲜见。

可以说,葬礼中的哭泣不仅是悲哀之情的一种表现和宣泄,亦作为一种介于语言和生理现象之间的符号承载了诸多文化上的象征意义。

(1)哭泣的多样化形式一般而言,在中国传统葬礼中的哭泣具有情感意义和仪式意义相结合的特点。

也就是说,因悲而泣自是不错,但抒发悲情时也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规矩。

何时哭,如何哭,均有既定的流程加以规约。

挽歌入礼,在汉晋时代兴起,到南北朝时更加流行。

有趣的是,挽歌习俗流行起来之后,唱挽歌的场合就不限于出殡送葬了。

挽歌成了表达心中的痛苦,对亡者的深切的思念等凄楚情感的一种宣泄。

从形式上来看,传统民间哭丧歌,亦即挽歌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散哭";二【1】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丧葬目录;【2】朱洪斌:《中国民间婚丧习俗》,216至216页,金盾出版社,09年2月第一版;是"套头";三为"经"。

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

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

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丧葬习俗差异摘要: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哲学流派等方面的不同,丧葬礼仪的形式以及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从不同层次上折射出中西方生死观的不同。

因为丧葬仪式是根据一个地区或是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居民的价值观、生死观举行的,所以在不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传统丧葬仪式。

葬礼是对逝者祭奠的一种形式,从中西方葬礼的主色调、丧葬用品、葬礼中的哭泣等方面进行剖析,介绍中西方葬礼的不同,比较现今中西方的葬礼存在的显著差异,探讨影响中西方葬礼习俗的根本原因。

本文以对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待丧葬的态度、处理方式、对死者缅怀形式以及丧葬仪式的不同,对中西方文化的生死观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丧葬、习俗出生和死亡是每条生命必经的道路。

死亡是必然又神秘的人生过程的终点,而葬礼便是对安葬死亡的人以及死亡本身的礼节仪式。

从医学角度,死亡是心肺功能的丧失,心脏、呼吸系统或者脑功能停止运作。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组成的连续过程,作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死亡在人类发展史上呈现着生命的二重性。

我国历来有重生悲死的传统,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远而避之,不敢谈论死亡。

为了避免死亡带来的恐惧感,表示对死亡的膜拜,“死亡”这一词汇被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代替。

现代汉语书面语用“去世”“过世”“仙世”“辞世”“安息”代替“死亡”,口语中用“去了”“走了”“不在了”“老了”代替“死亡”委婉说法。

对于“死亡”的禁忌,自古以来,人们对死亡有着畏惧甚至崇拜的心理,带有一种敬畏之情。

由于中西文化、宗教信仰和哲学流派等方面的不同,对丧葬礼仪的形式以及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从不同层次上折射出中西方对生死观的不同。

一、中西方葬礼的理念差异西方宗教是对上帝的敬畏,中国则更加注重忠孝,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们对于死亡是乐观面对的,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价值,生者只有在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生命存在的意义。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刘朵朵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刘朵朵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丧葬标志着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终结。

围绕死者而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诸多方面,它与人们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民族意识、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等都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哀乐中国的哀乐,如同哀嚎一般,一直沉闷悲痛的旋律,似乎在挣扎说到:我不想死去啊,死亡是多么痛苦啊!而西方的安魂曲、弥撒曲就如同坦然地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音乐平静安详,浅吟低唱犹如天神的迎接,亲人没有哀嚎,有的是平静的表情或低声的啜泣,形式简单氛围平静,死亡变成了一种自然的归宿,而不是恐惧。

二、丧葬礼俗中国的丧葬礼俗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都有“隆丧厚葬”的传统。

亲人亡故后的丧葬礼仪包括停尸、报丧、招魂和送魂、做“七”、吊唁、入殓、丧服、出丧择日、哭丧和下葬十种仪式,期间还要设宴招待前来慰问的亲朋,整个丧礼可以断断续续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

而西方受到基督教的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其礼俗相对简单。

三、墓地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看来,人死后会升入天堂,墓园则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所以欧美的陵园大都修建得如同花园一般,不但绿树成荫,有浪漫的艺术气息和精美的雕塑建筑。

中国墓地大多给人阴森恐怖之感。

西方人对游览墓地的热情与中国人平日里远离陵园的心态形成了巨大反差。

四、丧服在传统的丧葬中,中西方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颜色。

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黑色,而中国则采用白色。

美国的丧葬礼仪中,所有的灵车一律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29页PPT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29页PPT
中西丧葬文化差异对比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VIP专享】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

【VIP专享】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

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人文学院11级对外汉语班李冬冬201103415;摘要: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2、伦理文化不同;念,而“孝”的体现之一就是丧葬活动的重殓厚葬,而;3.颜色文化不同;4.礼物文化不同;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作为西方文浅论中西方丧礼文化差异人文学院 11级对外汉语班李冬冬 2011034159摘要: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淀而成的丧葬习俗,既表现为繁复多样的礼仪形式,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美丧葬礼俗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中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仍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伦理、颜色、礼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究其根源,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关键词:丧葬文化 ; 中西文化 ; 差异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

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

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

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71130 张文莉
中西丧葬综述
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 临终和死亡的仪式, 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 的诠释。任何一种文 化在如何处理逝者的 问题上,至少有3点是 相同的;遵循某种丧 葬习俗或宗教仪式; 为逝者精心挑选墓地; 对逝者的缅怀。但是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无不带有本民族的烙 印。
中国的“隆丧厚葬”
❖ 忌带孝者观看建庙、婚嫁,或接触产妇及婴儿:因一般人认 为带孝者身上带有不祥之气,所以凡是与神事及喜庆有关的 场合,如建庙、安灶,或是婚礼、喜宴,都应避免参加。否 则在带孝者的凶气感染之下,将导致建庙不灵,或新婚夫妻 感情不睦。而若带孝者接触到产妇或婴儿,将致使产妇难产, 以及婴儿夭折等不幸的事发生。
间,其亲人不能剪发及剃胡须。一般人认为这是为了表示极 度哀伤悲痛,以致于无法顾及修饰边幅。而其另外的用意, 则是为了避邪,以不修边幅的模样,使自己跟平常看起来不 一样,让亡灵鬼魂认不出来,以免受到侵扰;
❖ 忌出葬时,抬棺者说“重”字:在出殡时,抬棺者应保持肃 静,禁讳说到“重”这个字。若不小心脱口而出,可能会生 出变故,如棺柩更重而更加抬不动,或是于行进间,抬捍断 裂导致棺木掉落地上;
❖ 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在举行入殓 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冷静。此时忌讳有人 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离去,其魂魄将无法升天, 而滞留丧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将眼泪滴在亡者身 上,将使得亡者留恋人间,不得转世超生。
❖ 忌七月时出葬
❖ 忌守丧期间剪发、剃胡须:根据民间的习俗,在家有丧事期
• 亲人亡故后的丧葬礼仪包括停尸、报丧、 招魂和送魂、做“七”、吊唁、入殓、丧 服、出丧择日、哭丧和下葬十种仪式。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交战频繁,当时的隆 丧厚葬情形并未消减,“隆墓”就是这一 时期的产物。闻名于世的秦始皇陵墓,更 将隆丧厚葬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
• 隆丧厚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陪丧风俗。人们在研 究每个历史时期的丧葬文化时,几乎都能发现大 量的陪葬品,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秦兵马俑、 汉代明器、唐代三彩俑和动物、明清瓷器等等。
❖ 如果葬礼那天是阴雨天气,这便意味着死者的灵魂 可以顺利地进入天国。
❖ 如果参加葬礼的人数是单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不 久后便会去世.
❖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是不能被推迟的。如果葬 礼被推迟,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将意味着在三 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邻居中必然还会有死亡。假如 在被推迟的日期中还包括这星期日的话,那这一凶 兆就更有可能兑现,而且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避免
❖ 另外,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以举行葬礼的 ❖ 出门遇见葬礼队伍在西方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 棺材被运往墓地下葬时,西方人是决不肯走在棺材
前面的。
❖ 「子午相冲,金木相克」
❖ 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克;
❖ 孕妇与婴儿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
❖ 在丧礼上,通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说明有那些生 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必须回避。有的还会在 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去 除不祥之气;
礼物
中国:挽联
西方:花圈
颜色的不同
中国:
西方:
参加葬礼的衣服
葬礼仪式的地点:
Hung Kei Suet (08022917)
死亡和埋葬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葬礼仪式的主要参与者
祈祷的方式:
埋葬地点
Hung Kei Suet (08022917)
有关于葬礼忌讳
❖ 如果葬礼哪天出太阳,那么,在参加葬礼的人群中, 那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下一个死亡这就可能 是这个人 .
2011171130 张文莉
西方的“简丧薄葬”
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 丧、宴谢、祭奠等程序 ,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
其中。
在整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礼过程中人们只是静静地在灵枢旁沉思默祷, 而不 捶胸顿足、嚎陶痛哭, 并且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庄严肃穆的气氛, 意为不要打扰死者灵魂的安静。参加葬礼的人,要向死者献 唐菖蒲花, 以示对死者的哀悼。下葬时,随土撒入一些花瓣, 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离 开坟墓了。
西方人也有祭奠亡者 的风俗,在居丧的第九 天、第二十天、第四十 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 亡灵仪式。届时,亲友 可单独去,一束鲜花、 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灵棺的使用则 出现在英国殖民者 到达美国的世纪。 从那时起, 围绕在 教堂周围的墓地逐 渐形成, 人们还把 死者的肖像刻在墓 碑上以更好地纪念 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