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1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1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知识梳理】 2009年3月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

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1999年上海卷)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D. 夏雨雨.人(1998年上海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斗.折蛇行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D. 予分.当引决(1996年上海卷)答案:1.D 2.A 3. C 4.B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

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新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重点字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守:(2)越.明年越:(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4)衔.远山,吞长江衔:(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晖:(6)前人之述备.矣备:(7)连月不开开:(8)山岳潜形形:(9)薄.暮冥冥薄:(10)郁郁..青青郁郁:(11)渔歌互答答:(12)宠辱偕.忘偕:(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通假字(1)百废具兴同,释义:(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释义:3.古今异义(1)增其旧制.古义:今义:(2)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今义:(3)春和景.明古义:今义:(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5)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6)微.斯人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1)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或①而或.长烟一空②或.异二者之为7.句子翻译(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6)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8)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9)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重点字词(1)环.滁皆山也环:(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3)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4)峰回.路转回:(5)作.亭者谁作:(6)名.之者谁名:(7)太守自谓..也自谓:(8)醉翁之意.不在酒意:(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11)云归而岩穴暝暝:(12)晦.明变化者晦:(13)野芳.发而幽香芳:(14)佳木秀.而繁阴秀:(15)临溪而渔渔:(16)杂然..而前陈者杂然:(17)颓然..乎其间者颓然:(18)树林阴翳翳:(19)太守谓.谁谓:9.古今异义(1)山间之四时.也古义:今义:(2)射.者中,弈者胜古义:今义:10.一词多义(1)归①云归.而岩穴暝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谓12.特殊句式(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句式:(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句式:五、翻译13.句子翻译。

中考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中考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中考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

(《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

“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 答案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    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一)判断句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夫战,勇气也。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环滁皆山也。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非我也,兵也。

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A.管仲贤佐也 B.桓公霸君也 C.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三、阅读下文,指出划线句子是何种句式。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2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zì)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3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4此夷吾之愚也。

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5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文言句式练习(二)被动句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句式(教师版)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句式(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3)听到家乡发生地震的消息,他rú zuò zhēn zhān(),迫切地想要知道父母的情况。

(4)这对夫妻危难中用双手托举孩子,这shì dú qíng shēn()之举让无数人动容。

答案:(1)慰藉;(2)颓唐;(3)如坐针毡;(4)舐犊情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荣膺..诺贝尔生理学奖。

B.他的名字总是遭到大家的戏谑..,对此他感到很是无奈。

C.班主任一脸阴沉得跨进教室,让我有如芒刺在背....。

D.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气呵成....的呀。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B.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C.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计划进行节能改进,以便到2016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百分之三十八。

D.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介词“以”缺宾语“的态度”或“的精神”等;B项逻辑错误,应当先“学习”再“宣传”;D动宾搭配不当,“完成”和“进步”不搭配。

仿写素材积累:1、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4分)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

答案示例:我欣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气节。

2、请根据下面课文内容和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

3、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

文言文基础练习题(通假活用句式)及答案

文言文基础练习题(通假活用句式)及答案

文言文第二册基础练习一、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1、举酒属客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3、三餐而反8、旬有五日此后反9、北冥有鱼10、其翼若垂天之云4、小知不及大知5、此小大之辩也6、而御六气之辩7、而征一国者11、终老不复取12、箱帘六七十13、蒲苇纫如丝14、奄奄夜晚后二、解析以下句子的活用现象1、六王毕,四海一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骊山北构而西折20、分割之日可以死3、辇来于秦21、不可以竟书而欲搁笔4、朝歌夜弦22、当尽吾意为幸5、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23、卒不忍独善其身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4、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7、族秦者秦也25、水击三千里8、后代哀之而不鉴之26、此后乃今将图南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7、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0、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8、头上玳瑁光11、下江陵,顺水而东也29、孔雀东南飞12、侣鱼虾而友糜鹿30、朝成绣夹裙13、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31、千万不复全14、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2、足以荣汝身15、东犬西吠。

33、以此下情意16、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4、戒之慎忽忘17、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35、卿当天生贵18、汝幸亏偶我三、解析以下句子的特色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语言8、此刻安在哉2、守兵叫,函谷举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族秦者,秦也。

10、何为其然也 ?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凌万顷之茫然1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6、渺渺兮予怀13、妪,先大母婢也。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4、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15、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16、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17、满意满意,几家能彀18、而莫之夭阏者19、奚以九万里而南为20、之二虫又何知21、奚以知其然也23、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4、彼且恶乎待哉2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6、遨游蓬蒿之间27、《齐谐》者,志怪者也。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班级:姓名:座号: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3.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4.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5.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6.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7.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8.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9.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10.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11.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1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1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14.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二、动词断句(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语)1.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2.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3.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4.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5.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6.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7.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8.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9.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三、虚词断句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3.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4.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6.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7.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8.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9.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四、固定句式1.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3.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五、修辞断句(对偶、顶真等)1.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六、对话断句1.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七、状语断句1.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2.是日饮酒乐天雨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答案: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基础练习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基础练习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基础练习题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前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为了反衬“喜洋洋”的心情。

C. 作者以“古仁人”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便是“迁客骚人”。

【答案】(1)范仲淹;滕子京(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C【解析】【分析】(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以:因为。

(3)A. 前两段流露的是“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借景抒情,是为了直接抒发“喜洋洋”的心情。

并非衬托。

D. “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大全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大全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大全本文档汇总了部编版初中教材中常见的文言文句式,供学生参考和研究使用。

一、名词句式1. 名词 + 名词:如「万宗庆」。

2. 名词 + 动词:如「英勇善战」。

3. 名词 + 形容词:如「狼狈不堪」。

4. 名词 + 状语:如「悄悄无声」。

5. 名词 + 动宾短语:如「功名富贵」。

6. 名词 + 介词短语:如「心怀天下」。

二、动词句式1. 动词 + 名词:如「买卖田地」。

2. 动词 + 动词:如「进退两难」。

3. 动词 + 形容词:如「轻松自如」。

4. 动词 + 状语:如「悄悄离去」。

5. 动词 + 介词短语:如「迷恋于美」。

三、形容词句式1. 形容词 + 名词:如「美丽少女」。

2. 形容词 + 动词:如「聪明伶俐」。

3. 形容词 + 形容词:如「温暖舒适」。

4. 形容词 + 状语:如「沉默寡言」。

5. 形容词 + 介词短语:如「安居乐业」。

四、状语句式1. 状语 + 名词:如「喜笑颜开」。

2. 状语 + 动词:如「稳健行走」。

3. 状语 + 形容词:如「庄重肃穆」。

4. 状语 + 状语:如「虎视眈眈」。

5. 状语 + 介词短语:如「云淡风轻」。

五、介词短语句式1. 介词短语 + 名词:如「山高水长」。

2. 介词短语 + 动词:如「挺身而出」。

3. 介词短语 + 形容词:如「与众不同」。

4. 介词短语 + 状语:如「红红火火」。

5. 介词短语 + 介词短语:如「心潮澎湃」。

以上句式只是部编版初中文言文教材中的常见句式,学生还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档对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文言句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文言句式练习(一)判断句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 、夫战,勇气也。

3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 、环滁皆山也。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非我也,兵也。

二、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D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 A .予本非文人画士 B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 .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 A .是为何谷 B .何为以公名C .以臣为愚 D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是( ) A .管仲贤佐也 B .桓公霸君也 C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D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三、阅读下文,指出划线句子是何种句式。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1 是为何谷? ?对曰: ?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何 故? ?对曰: ?以臣名之。

?桓公曰: ? 2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 ?对曰: ?臣请陈之,臣故畜牸( z ì)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3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 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 ? 4 此夷吾之愚也。

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 ?弟子记之, 5 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

初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汇总A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文言句式及练习

文言句式及练习
(6)王陵、陈平、周勃以后,也不是你
所能知道的了。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 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 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 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 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 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 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
文,你认为哪种译得对?
(1)人?
(2)人的性命是要回到天上去的,
虽然有了扁鹊那样的良医,对我又有
什么好处呢?
(3)人的性命是由上天决定的,即使有 扁鹊那样的良医,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
“ 此后亦非而所知也”的译文(4)今后
也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5)从此以后你也不必知道什么了。
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
之悲也?”和氏曰:“吾非悲刖也,悲
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
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选自《韩非子·和氏》)
1.解释黑色词: 璞—— 相—— 诳—— 刖—— 薨—— 理—— 命——
2.翻译红色的句子。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判断句、 一个省略句、一个介词结构 后置句。
【四】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 宾语+之(是)+动词 ①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③唯弈之为听 (《弈秋》) 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 ④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 (译:只图有利的) 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训练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训练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训练一、判断句式定义: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判定: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7)用“是”表示判断。

例:斯是陋室——《陋室铭》(8)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倒装句式定义: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判定: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例: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例: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3)介词结构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例:投以骨(以骨投)——《狼》(4)状语后置例: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5)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三、省略句式定义: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判定: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省略主语例:(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省略谓语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例:投(之)以骨——《狼》(4)省略介词“于”例: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5)省略量词例: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四、被动句式被动句的分类: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练习题在咱们初中的语文学习里呀,文言文那可是个重要角色。

尤其是那些文言文句式,就像是藏在古文中的小秘密,得咱们仔细去琢磨。

先来说说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像判断句就挺有意思。

比如说“陈胜者,阳城人也”,这“……者,……也”的形式,一下子就表明了身份,简单明了。

还有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正常应该是“有何陋”,把宾语“何陋”提到前面了,是不是有点绕?但多琢磨琢磨就明白了。

状语后置句也常见,像“战于长勺”,正常应该是“于长勺战”,地点状语放到后面去啦。

另外,还有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千里”是定语,本来应该在“马”前面,结果跑到后面去修饰了。

那这些句式怎么学呢?我想起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明。

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句式的时候,他那叫一个头疼,总是分不清。

有一次做练习,看到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他愣是没看出来这是宾语前置句,还按照正常语序去理解,结果答案错得一塌糊涂。

后来呀,我就给他支了一招。

让他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培养语感。

还给他准备了一些专门针对句式的练习题,做错的题目就让他反复琢磨,分析错误原因。

慢慢地,小明有了进步。

下面咱们就来做几道文言文练习题试试手。

先来看这道题:“忌不自信”,这是什么句式呢?对啦,这是宾语前置句,正常应该是“忌不信自”。

再看这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可是个典型的判断句,“……则……也”的结构很明显。

还有这道有点难度的:“尝贻余核舟一”,这是定语后置句哦,正常语序应该是“尝贻余一核舟”。

咱们学习文言文句式,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结合具体的文章和练习题,多思考多总结。

就像盖房子,句式就是那一块块砖头,只有把砖头弄清楚了,咱们这房子才能盖得牢固。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讲文言文句式,有个同学突然举手说:“老师,这些句式感觉好复杂,学了有啥用啊?”我当时就笑了,跟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想想,如果咱们穿越回古代,不懂这些句式,那跟古人交流可就闹笑话啦!而且呀,这也是咱们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把钥匙。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含答案)初中文言文基础句式训练文言文有四种基本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一、倒装句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倒装句:宾语前置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XXX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研究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但是,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晓得郊外已有春季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XXX:“何陋之有?”XXX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XXX何以谓之文也?XXX这人凭甚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认可这一点。

10、问女XXX。

叨教女儿你在考虑甚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XXX:“何为者?”XXX问道:“这个人是干甚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唐。

17、XXX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本日在那里?20、辙也未之见焉。

XXX一向没能见到他啊.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领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本日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文言文句式训练

文言文句式训练

第11题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增、删、调、留、扩、意、替、选”(一)直(直译)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只要对原句中的字词,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最恰当的有对应意义的词语来翻译就可以了。

例如: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译文要紧扣原文,字词落实,句法结构基本上与原文对等,属于直译。

(二)增(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到捕渔人,就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译文: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便泄尽了。

例3:“君与俱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增补宜慎重,只有不增补原意无法表达清楚的地方,才可增补。

如随意乱补,就会使译文臃赘,失去准确性。

(三)删(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四)调(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

初中中考文言文句式类型判断之实战训练和答案

初中中考文言文句式类型判断之实战训练和答案

1.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答案】B【解析】只有B选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答案】C【解析】A项的“行李”、B项的“东道主”、D项的“夫人”都是古今异义词,其中,“行李”是“使者”之意;“东道主”即“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夫人”是两个词,“夫”作代词,那个,“夫人”即“那个人”。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彼且恶乎待哉A.田园将芜胡不归B.都督阎公之雅望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今臣亡国贱俘【答案】C【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选项C也是。

例句是疑问代词作宾语,选项C 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悟已往之不谏D.莫之夭阏者【答案】C【解析】ABD都是宾语前置句,只有选项C没有任何特殊形式。

5.下列各项中对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极娱游于暇日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之二虫又何知④乐夫天命复奚疑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⑥幸承恩于伟饯⑦今臣亡国贱俘⑧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A.①⑧/②⑦/③④/⑤⑥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C.①⑥/②③/④⑧/⑤⑦D.①⑧/②⑤/③⑥/④⑦【答案】B【解析】①⑥为状语后置/②⑦为判断句/③④为宾语前置句/⑤⑧为被动句。

6.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高余冠之岌岌兮(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3)之二虫又何知(4)句读之不知 (5)莫之能御也(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7)蚓无爪牙之利(8)然则一羽之不举(9)百姓之不见保(10)构怨于诸侯⑾奚以知其然也⑿何厌之有A.(1)(6)(7)/(2)(3)(4)(5)(8)/(9)(10)/(11)(12)B.(1)(7)/(2)(3)(4)(5)(8)(11)(12)/(6)/(9)/(10)C.(1)(12)/(2)(5)/(3)(11)/(4)(7)(8)/(6)/(9)/(10)D.(1)(7)/(2)(3)(5)(11)/(4)(6)(8)(12)/(9)/(10)【答案】B【解析】1、7为定语后置;2、3、4、5、8、11、12为宾语前置;6主谓倒装;9被动句;10介宾后置。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导语】⽂⾔常⽤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句式基本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五种句式。

下⾯是分享的初中⽂⾔⽂常见句式汇总。

欢迎阅读!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中常⽤以下⼏种形式表⽰判断。

1、⽤“者”、“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判断形式。

有⽤“……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的。

如: 陈胜者,阳城⼈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也。

(《曹刿论战》) 莲,花之君⼦者也。

《爱莲说》 2、⽤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如: 当⽴者乃公⼦扶苏。

(《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观也。

(《岳阳楼记》) 3、⽤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桃花源记》) 4、⽤否定副词“⾮”等表⽰否定的判断。

如:城⾮不⾼也, 池⾮不深也,兵⾰⾮不坚利也……(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疑问句】 ⽂⾔⽂中的疑问句,⼀般要⽤疑问代词(谁、何、曷、安、孰等)或疑问语⽓词(乎、邪(ye))提出问题。

⽤疑问代词的,如:微斯⼈,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疑问语⽓词的,如:学⽽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被动意义的句⼦。

⽂⾔⽂中,常常借助⼀些介词表⽰被动。

1、⽤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万之众,受制于⼈。

(《⾚壁之战》) 2、⽤“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3、⽤“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吾长见笑于⼤⽅之家。

(《庄⼦秋⽔》) 4、动词本⾝表被动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来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有四种基本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一、倒装句
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倒装句:宾语前置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2、何以战?
依靠什么去迎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
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
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
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
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
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15、宋何罪之有?
宋国又有什么罪呢?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
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
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
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
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
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6、信义著于四海。

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惧,投以骨。

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贫者语于富者曰。

穷和尚向富和尚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易之以百金。

用百金来交换。

11、有时朝发(于)白帝。

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因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急不可待。

13、胡不见我于王。

为什么不把我引荐给楚王?
14、受地于先王。

从先王那儿接受继承了土地。

15、醒能述(之)以文者。

酒醒以后能够写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岳阳楼的上面镌刻上唐代和当今名人的诗词歌赋。

倒装句:定语后置。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

5、尝贻余核舟一(枚)。

曾经赠送给我一枚桃核雕刻的小船。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

7、有地隐然而高。

有一块隐隐约约比较高的地。

8、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有一方洼陷下去的长方形的水池。

9、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听他宏辩的言论,看他秀伟的容貌。

二、被动句。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被人雇佣耕地,有什么富贵可言呢?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都很关爱士卒,士卒也都愿意被他命令。

8、陈涉乃立为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

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这支队伍中。

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铜钱的方孔中流进去,可是铜钱的边缘一点也没被油沾湿。

1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山峦被晴空下融化的积雪洗净,美好得像擦过一样。

12、池水尽黑。

池水尽被洗笔的余墨染黑。

13、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小小的诚意不能被人信服,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三、文言文判断句。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高望重的人。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

5、此为何若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6、中轩敞着为舱。

中间高起的部分是船舱。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继承王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9、我是李府君亲。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