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
宋辽金元
宋代钧窑创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 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由于它 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色 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语言难以表达, 历代都被看作珍品,为我国陶瓷工艺, 陶瓷美学开辟了色,被称为“钧 红”、“钧紫”。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科技 的高度发达,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 提供了难得的时机与条件,宋朝的 工艺美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经济的发展,文人的参与,程朱理学的 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工艺 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 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 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 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 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 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宋代工艺 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 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窑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
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 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 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 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 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 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 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 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 造出青釉的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 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 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 称为“紫口铁足”。
辽宁省博物馆藏辽金瓷器集萃(图)PPT课件
历史的尘烟随风远去,只留下冰洁而孤独的 器物任后人品评。下面对辽宁省博物馆藏辽金瓷 器择其精品加以介绍。
代瓷器划归宋或元。
根据现有的发掘材料可以看出,金代陶瓷基 本延续北宋旧制,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例如北宋 著名的钧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金代中原 地区创烧的用于墓葬的红绿彩瓷。相对于北宋来 说,金代的瓷器装饰总体上趋于简化,早期作品
他只活在了麦克斯心中,也只有真正懂艺术的麦克斯懂他。虽然他没有下过船
辽白瓷雕花鸡冠壶
辽代陶瓷外廓粗犷,线条硬朗,刻划生动。 釉色或是白中泛青、白中泛黄,或是芳草碧绿, 或是漆黑如墨,或三色交陈,又如鳝鱼之黄,素 妆淡雅而又不失古拙大体,极具特色。各种形制、
釉色各异的鸡冠壶,最能代表马背民族传统。浑 圆的底座,璇削而有旋纹的内底,逐渐向上延伸 而渐次丰满的腹部,略微娇小突出而圆润的口 部,再配以不同的釉色,搭配不同的装饰技法, 就使得鸡冠壶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内涵:宛如静中 之处子、乖张之酒客;雕塑骑猴造型的鸡冠壶令 人想到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禁心驰神往,自然
皮条皮扣皆施以绿釉,与皮制皮囊壶相似。器形 端庄大气(图 2)。
相关 上传相关
0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器,虽不同于唐三彩水墨画般的泼洒自然和随 意,但具有自己的特色,黄白绿三色交映,绿的 发翠,白的素雅,黄的轻柔,配以各种花卉图案, 可谓相得益彰,宛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山水,不 禁令人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的草原景 象。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三彩印花海棠式盘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
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
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三彩印花盘三彩印花盘,辽,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
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
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
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
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
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
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三)辽金元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三)辽金元元代景德镇瓷器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烧造了大批质地优良的成熟青花瓷, 色泽古雅幽靓,构图满密工致。
从许多作品在西亚、东南亚地区被发现和同时代伊斯兰风俗画上出现青花瓷器等事实说明,元青花的烧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伊斯兰地区的需要。
元景德缜卵白釉印花孔雀牡丹纹“福禄”碗元公元1271〜1368年元景德镇窑青白釉佛像元公元1271〜1368年元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高足碗元公元1271〜1368年元景德镇窑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元公元1271〜1368年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元公元1271〜1368年元景德镇窑卵白釉堆花加彩碗元公元1271〜1368年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公元1271〜1368年吉州窑地处江西吉安永和镇的吉州窑,为宋代南方重要瓷窑。
所烧产品有青白瓷、黑釉瓷、彩绘瓷等,尤以后二者最为著名。
黑釉瓷釆用贴花、刻花、彩绘、洒釉等方法,创作出许多别致而又自然的纹饰,特别是木叶纹和剪纸贴花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彩绘瓷基本仿效磁州窑,但器身不施化妆土,外观效果也与之不尽相同。
宋吉州窑剪纸贴花三凤纹碗宋公元960-1279年南宋-元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三足炉南宋一元公元1127-1368年南宋吉州窑黑釉白彩碗南宋公元1127-1279年南宋-元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盖罐南宋-元公元1127-1368年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宋公元960-1279年南宋-元吉州窑玳瑁釉执壶南宋-元公元1127-1368年南宋-元吉州窑白釉刻花梅枝纹盖罐南宋一元公元1127-1368年金黑釉裼彩瓶金公元1115〜1234年金怀仁窑黑釉油滴碗金公元1115〜1234年元黑釉褐彩瓶元公元1271〜1368年宋建窑“進琖”款茶盏宋公元960〜1279年金黑釉剔刻牡丹纹罐金公元1115〜1234年赵振绶先生捐赠北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把莲纹枕北宋公元960〜1127年宋当阳峪窑黑釉划花罐宋公元960〜1279年金-元磁州窑彩色釉陶划花花鸟纹枕金-元公元 1115-1368年北宋磁州窑白釉划花缠枝纹碗北宋公元960〜1127年陈器成先生捐赠北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牡丹纹枕北宋公元960-1127年周锐先生捐赠北宋扒村窑白地黑花花草纹瓶北宋公元960-1127年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孩儿枕金公元1115-1234年元磁州窑白地黑花山水图枕元公元1271〜1368年辽代陶瓷辽代陶瓷以白、黑、绿釉及三彩陶为主要品种,基本继承了唐三彩和定窑、磁州窑等中原窑场的烧制技法,但部分产品具有强烈的契丹游牧民族特色。
辽代陶瓷造型特点
辽代陶瓷造型特点
1. 优雅秀丽
辽代陶瓷造型以线条流畅、形态优美著称。
陶瓷器型多采用细长颈、溜肩、平底等造型,体现了一种秀美飘逸的审美风格。
尤其是在白釉陶器上,线条更显柔美流畅。
2. 生动写实
辽代陶塑造型多取材于生活场景,如骑马人物、舞狮、骆驼、鸡等,栩栩如生,体现了生动写实的艺术风格。
这些陶塑不仅形态逼真,而且动态感十足,富有生命力。
3. 神态威严
辽代陶俑造型多呈现威严神态,如武士俑、骑马俑等,神情肃穆,气宇非凡。
这些俑塑不仅是对当时武士形象的再现,更蕴含了对权力和军事力量的崇拜。
4. 装饰华美
辽代陶器多采用贴花、印花、雕刻等装饰手法,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如海水纹、荷花纹、卷云纹等,彰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装饰美感。
5. 多元风格
辽代陶瓷造型风格多元,既有继承唐宋传统的精美作品,也吸收了北方
游牧民族的艺术元素,还融合了来自西域的异国情调,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点。
辽代陶瓷造型特点集中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理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欣赏:陶瓷(辽金元)
【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欣赏:陶瓷(辽金元)辽彩色釉陶印花盘辽代陶瓷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多用黄、绿、白三色釉,故也称之为“辽三彩”。
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
此盘是典型的辽三彩作品。
[一个人的旅行--上海江苏山东山西内蒙古宁夏2013.3.30--5.16 ] 乌鲁木齐--上海市--江苏常熟市--淮安市--山东临沂市--邹城市--陕西华阴市--山西芮城县--运城市--永济市--临汾市--平遥县--祁县--太原市--五台山--浑源县悬空寺--大同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宁夏银川市--中卫市--乌鲁木齐辽国是以游牧民族契丹人为主要统治阶级的多民族地方政权,烧造的陶瓷器造型可分为两类,既有中原形式的生活用具和文具等,也有契丹形式的鸡冠壶(皮囊壶)、穿带扁壶、暖盘等。
辽代瓷器有白釉、黑釉、白釉黑花瓷。
陶器有黄、绿、黑、白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
金朝是中国女真族在东北、华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金统治下的河北曲阳定窑、磁县观台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瓷器造型多承袭宋式的日用器皿。
较典型的有双系、三系、四系瓶、系耳罐等。
金代瓷器的装饰纹样总的趋势是日益简化。
在陶瓷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钧窑、磁州窑等各地主要窑口和青白瓷、黑瓷仍在延续烧制,但日渐衰微;景德镇窑开始崛起,除继续生产青白瓷、黑瓷,还创烧成功白釉瓷(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和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
其中特别是青花和高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成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明代瓷都景德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辽彩色釉陶刻花璎珞纹盘口穿带壶盘口壶在唐和五代就有制作,但式样单纯,不如辽代种类多。
此类器物多为绿釉、黄釉和三彩陶器。
缨络本是印度的一种古老首饰,上部通常是一个金属项圈,在项圈的周围悬挂上各种珠宝玉石。
随着佛教的传入,这一装饰习俗也传到了中国,出现在壁画、雕塑及石刻上。
2、辽绿釉鸡冠壶鸡冠壶又名“皮囊壶”,以仿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皮囊而得名。
辽代鸡腿瓶的发展与功用
辽代鸡腿瓶的发展与功用*张金凤(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鸡腿瓶流行年代从辽延续至元,笔者主要以辽代这一时期的鸡腿瓶作研究对象,其空间范围在燕云及以北的辽五京地区,包括窑址和墓葬出土遗物以及墓葬壁画中所绘图像㊂笔者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讨论,根据腹底径差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讨论鸡腿瓶在辽代的分期和特征演变;鸡腿瓶可能源于中原地区且不是梅瓶的来源;鸡腿瓶主要用于储酒酿酒㊂关键词鸡腿瓶辽瓷酒器功能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0-0166-03鸡腿瓶又叫鸡腿坛㊁鸡腿罈,有变形者也叫象腿瓶,牛腿瓶㊂其名字并不见于文献,而是近现代百姓根据其特征而取名,后学界也采用这种说法㊂这个名字很形象地概括了它小口,束颈,长腹的基本特征㊂1辽代鸡腿瓶的分期鸡腿瓶基本特征,缸瓦质地,壁厚粗重,茶叶末釉㊁黑釉或酱釉,除凹凸弦纹外无装饰㊂小口,口径小于底径,直沿敞口,个别有圆唇,或折沿有小梯形唇,束颈,圆肩或溜肩,长腹,腹内收,平底或假圈足㊂具体又分为几个类型㊂以纪年墓出土器为标准进行分式,笔者认为辽代鸡腿瓶可分为3式㊂1.1 Ⅰ式鸡腿瓶Ⅰ式鸡腿瓶近似圆柱体,最大径在肩部,小口,口沿平直外敞,平底,底部直径与最大腹径差极小,胫部线条近似垂直㊂辽宁北票水泉一号辽墓出土一件泥质黑陶鸡腿瓶,高27c m(下文数据单位皆为c m),侈口,圆唇,短颈,长腹,平底;另一件茶末绿釉鸡腿瓶造型肥短,高45,腹径17,底径16㊂辽宁康平县后刘东屯二号辽墓出土一件釉陶鸡腿罈,圆唇外卷,短颈溜肩,直壁平底,茶绿釉不及底,高31.2,肩径13,底径12㊂法库叶茂台22号辽墓出土一件茶末绿釉鸡腿瓶,高44. 5,腹径18,底径15.5㊂辽韩佚墓出土一件鸡腿瓶,报告中称为褐瓷浑瓶,器身修长,高50㊂龙泉务窑一期地层中出土一残件,残高20,足径10㊂以上几件器物瓶壁皆平直,有数据者底径与最大腹径差不大于3㊂1.2 Ⅱ式鸡腿瓶Ⅱ式鸡腿瓶斜直腹,下腹缓收,胫部内收明显㊂河北丰宁五道沟门辽墓出土一件蟹青釉鸡腿瓶,小口平底呈圆筒状,饰凹弦纹8匝,高33,底径14㊂辽陈国公主墓出土一鸡腿瓶,报告中称为茶绿釉牛腿瓶,高54. 8,底径13.3㊂韩佚墓中另一件挂茶色釉鸡腿瓶,小口,短颈,收腹,高48㊂法库叶茂台22号墓出土另一件深绿色,高48.2,腹径18.5,底径12.3㊂辽宁义县清河门4号辽墓出土一件茶末绿釉鸡腿瓶,高53.8,腹径16. 4,底径13.5㊂龙泉务二期地层共出六件残底,3件斜腹平底,底径在13.4,13.5,13.6;另3件下腹缓收卧足,底径13.6㊂这一类型底径缩小在13左右,与腹径的差形成明显内收㊂1.3 Ⅲ式鸡腿瓶Ⅲ式鸡腿瓶溜肩,鼓腹,下腹急剧内收,微微内曲,底部直径远远小于最大径㊂河北宣化下八里M2张恭诱墓出鸡腿瓶,绿釉,敛口,弧腹,小平底,高28.5㊂河北宣化辽张文藻墓出绿釉瓷鸡腿瓶,小口,圆唇,溜肩,长圆腹,小平底,高21㊂辽宁建昌龟山一号出鸡腿瓶,平唇,削肩,瘦腹,平底微凹,口沿与底部未挂釉,高55,腹径20.4,底径9.3㊂龙泉务窑三期共出土18件整器或残器,其中一件完整器小口,短颈,丰肩,下收腹,平底,高52,足径11;另外残底器下腹缓收,卧足,足径13.7;上腹残假圈足平底,足径11.3;弧腹缓收平底,足外撇,足径11㊂这一类型底部极小,多小于13,导致下腹急剧回收线条流畅者微微内曲,已有往金代橄榄型发展的趋势㊂而且这一类型里的底部状况也较复杂,有底部内凹,假圈足,足外撇的情况㊂㊃66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艺术)2023年10月*作者简介:张金凤(1997-),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考古㊂2辽代鸡腿瓶的来源2.1鸡腿瓶与中原的联系鸡腿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和鸡冠壶一样的契丹传统器形,但关于它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㊂早期鸡冠壶装饰上带有明显皮带㊁皮扣和皮革缝制痕迹,这证明鸡冠壶来源于契丹传统皮革制品㊂然而鸡腿瓶却没有这样的证据来表明它的来源㊂过去学者们常认为,鸡腿瓶身上有凹凸弦纹,被绳子捆绑于马背上储水储酒,方便草原人民游牧时携带,但考虑鸡腿瓶最高可达50 c m,且胎质厚重,实在不方便经常搬运携带㊂佟柱臣认为鸡腿瓶是北方游牧民族将马牛羊奶放入其中,用木棒搅拌使之发酵制奶酒的,现在蒙古族仍制作和饮用马奶酒,但他们是在敞口的大木桶里用带十字的特质木棒上下捶打使马奶升温发酵㊂显然小口的鸡腿瓶并不适合伸进棍子搅拌㊂长谷川道隆则认为鸡腿瓶瘦长的形状是为了震荡的需要,通过震荡使里面的马奶发酵,‘汉书㊃礼乐志“确实记载 给大官挏马酒㊂ 颜师古注引: 以马乳为酒,撞挏乃成也㊂ 但应更适合于鸡冠壶的原型那样扁平的皮革制品,鸡腿瓶圆柱状的立体感并不便于挂在马背上㊂所以长谷川道隆所认为鸡腿瓶的祖形来源于长体皮囊也不太可靠㊂在此笔者大胆提出一个假设,鸡腿瓶或许不是来源于契丹传统的器物,至少它不像鸡冠壶那样那么具有契丹民族因素㊂鸡腿瓶并非辽地特有的器形,宋代中原地区墓葬也出土类似器物,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M44出土的两只瓷瓶与晚期鸡腿瓶很像,除了外撇圈足和白釉与之不同㊂另外北宋后期观台窑出现一类小口长腹瓶,与鸡腿瓶几乎特征一致,当然这些地方的长腹瓶在年代上晚于辽地的鸡腿瓶出现时间,但至少说明这种形制在各地都有发展,可能存在一定交流和互相影响,鸡腿瓶可能是出于使用需求应运而生的,而这种对酒的需求在辽地及中原地区普遍存在,因此都有此类产品生产并延续到后世㊂2.2鸡腿瓶与梅瓶的关系另一个关于鸡腿瓶争论的问题是,它是否是梅瓶的来源㊂过去学者们往往认为梅瓶有两个来源,一是唐朝二是辽代的鸡腿瓶㊂以往因为第一种说法因证据含混而不被认可,一是陕西三原县李寿墓出土一石墩上有侍女持瓶的图案,二是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件相传为唐代的白釉素面梅瓶,因而多数人赞同梅瓶来源于辽代的说法㊂但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展开,2007年山西汾阳唐代曹怡墓的发掘,为第一种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据㊂墓中出土一件青瓷梅瓶,圆唇,小口,无颈,圆肩,下腹斜收,小平底,很典型的早期梅瓶形制㊂曹怡墓出有墓志记载墓主人葬于永徽六年(655年),这证明从唐朝开始就已有梅瓶,契丹地区的鸡腿瓶不会是中原梅瓶的来源㊂3鸡腿瓶的用途3.1壁画中鸡腿瓶的用途壁画中所能看到的鸡腿瓶,多为带盖子的酒瓶,或立于地上,或置于架中㊂体型修长,底部较小,总体分为丰肩或溜肩两种,前者如敖汉旗七家辽墓2号墓西南壁 备饮图 ,河北宣化张世卿墓后室南壁壁画 温酒侍吏 ,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肖义墓墓门东侧砖壁上 相迎图 ,这三幅壁画中可以看见瓶肩丰圆甚至近耸肩,肩上顶着盖子;后者如敖汉旗七家辽墓5号墓西壁 备饮图 ,河北宣化韩师训墓后室西南壁壁画,河北涿鹿县辽墓东部壁画,相较前三幅,这几幅壁画中的瓶肩更圆滑,有向下弧度,最大径从肩部下移,尤其是敖汉旗5号墓壁画上的瓶子接近削肩,瓶盖扣下甚至能遮挡肩部,敖汉旗2号墓约在辽中期偏早,5号墓则在辽晚期,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鸡腿瓶画法也印证了鸡腿瓶腹径逐渐下移的变化趋势㊂图1辽金元鸡腿瓶(从右至左)早期壁画中几乎不见鸡腿瓶,早期辽墓壁画多为单个的侍女或侍卫图,而辽代晚期墓壁画形成一定程式,各壁有较固定的内容,宴饮图㊁出行图等人物众多的热闹场面,而鸡腿瓶多出现在这些画面中,也更加证实鸡腿瓶作为储酒器的用途㊂3.2出土遗物中鸡腿瓶的用途笔者在大同市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中观察到,展出的辽金元三代鸡腿瓶(见图1),皆有一共同特点,㊃761㊃(陶瓷艺术)2023年10月陶瓷C e r a m i c s即肩部釉层缺失,在义县清河门考古报告的照片也可辨认其釉罐有此类现象,另外辽宁建昌龟山一号出鸡腿瓶考古报告描述口沿与底部未挂釉㊂笔者判断并非先天留白,而是后天磨损,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口沿被盖子覆盖,肩部盖子外围一圈恰好为缺釉部分,可以推断酿酒时用泥糊在盖子与肩相交处用来密封,开启盖子时泥巴可能将肩部釉层黏掉,因此才会形成口部有釉而肩部一圈缺釉的情况㊂而且仔细观察中间金代鸡腿瓶,可看到缺釉处有残留釉痕,更可以判断为后天釉层剥落㊂左边元代瓶子口沿处也无釉可能未使用盖子,而直接用草叶等物封口后涂抹泥浆导致口沿处也被剥落㊂张文藻墓一件绿釉瓷鸡腿瓶出土时口部以石灰封口,内有枣红液体,以实物资料证实以上推断㊂前文中提到的无论是盛有液体的出土遗物还是壁画中宴饮图㊁备饮图,毫无疑问表明,鸡腿瓶的用途与酒分不开,而且与盛放其他液体不同,鸡腿瓶应是用来使酒发酵的储酒器,而不仅仅是盛放液体的容器,区别于壶㊁碗㊁杯等其他盛酒器,鸡腿瓶具有方便密封㊁长时间放置某处不动的特性,它的小口长腹特征符合储酒的功用㊂我们目前无法判断为何其底部不断缩小的变化趋势,可能受外来文化影响改变了人的审美,但无论如何,正是因为它不需要经常移动,仅在宴饮开封时取出使用,实用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鸡腿瓶的造型才能顺应人们的审美需求,从稳定敦实的筒形转变为不稳定的小底鼓腹的近橄榄型㊂同时,在壁画中可以看见,为了配合这种变化,匹配了酒瓶架子方便宴饮时摆放㊂鸡腿瓶与鸡冠壶一直被认为是辽瓷中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器形,但在数量与精美程度上却不及鸡冠壶,研究这一器形的文章也寥寥无几,只能在一些辽瓷综合研究的文章中看到顺带讨论部分㊂但精美的鸡冠壶在辽以后即消失不见,而鸡腿瓶却以它朴实的实用性一直被民间使用,尽管之于收藏界所推崇的精致瓷器而言,鸡腿瓶实在 难登大雅之堂 ,但它作为古代手工业产品来说,确实是符合人民群众真正需求的陶瓷器㊂参考文献[1](宋)叶隆礼.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元)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龙泉务窑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4]彭善国.辽代陶瓷的考古学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5]佟柱臣.中国辽瓷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李文信.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 1954(8):163-203.[7]郑绍宗.河北宣化辽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5(8):31-40.[8]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辽宁北票水泉一号辽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12):44-52.[9]黄秀纯,傅公钺.辽韩佚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 1984(3):361-363.[10]靳枫毅,徐基.辽宁建昌龟山一号辽墓[J].文物, 1985(3):48-56.[11]刘建忠,贺勇.河北涿鹿县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J].考古,1987(3):242-244.[12]孙建华,张郁.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7(11):4.[13]张少青.辽宁康平县后刘东屯二号辽墓[J].考古, 1988(9):819-824+813+870.[14]温丽和.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肖义墓[J].考古,1989 (4):324-331.[15]陶宗冶,刘仲羽,赵欣.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金壁画墓[J].文物,1990(10):1-19+97-102.[16]刘海文,颜诚.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韩师训墓[J].文物,1992(6):1-2.[17]梁淑琴.辽瓷的类型与分期[J].北方文物,1994(3): 30-41.[18]唐际根,郭鹏.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宋墓发掘简报[J].考古,1994(10):910-918.[19]张汉英.河北丰宁五道沟门辽墓[J].文物春秋,1996 (2):18-21.[20]郑绍宗.河北宣化辽张文藻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6(9):14-48,99.[21]长谷川道隆(日),杨晶译.辽金元代的长壶[J].北方文物,1997(2):101-112.[22]敖汉旗七家辽墓[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1):46 -66+104.[23]许志国,魏春光.法库叶茂台第22号辽墓清理简报[J].北方文物,2000(1):48-51.[24]秦大树.宋元时期磁州窑瓶类器物的发展及其使用功能探讨[J].南方文物,2000(4):21-34.[25]李瑞,耿鹏,王俊,等.山西汾阳唐曹怡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4(11):28-32.[26]李彬彬.辽金时期鸡腿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㊃86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艺术)2023年10月。
中华文物典藏之瓷器篇(宋、辽金)1
中华文物典藏之瓷器篇(宋、辽金)1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
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
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元明清各代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两宋、夏、辽、金时期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繁荣时期。
瓷器的品种繁多,釉色缤纷,除了官窑之外,民营的次窑兴起。
根据产品在工艺、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窑系。
比较著名的有北方地区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南方地区的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德化窑,等等。
其中自然包括享誉已久的“官、哥、汝、定、钧”等名窑。
此时除了龙窑烧制外,出现了由龙窑改进的阶级窑。
在青花彩瓷出现之,两宋、辽、金瓷器达到了造型、施釉、纹样装饰等工艺的最高水平!磁州窑白釉黑花[风花雪月] 四系瓶金。
1972年鄭州市中原区出土口,短颈,附四系,卵圆腹,圈足。
腹上部施白釉,并有黑彩草书[风花雪月]四字。
腹下部施黑釉。
此瓶是北方磁州窑系宋、金两代常见的器物,其造型端庄,装饰简洁而大方,腹部四字吉祥语,反映了当时人们一定的思想意识。
河南省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青白釉观音坐像南宋,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冠,胸前佩璎珞,内穿僧祗支,外披通肩大衣,双手结定印,在山巖上善跏趺坐。
面相丰腴,神情安详。
外衣和坐处施青白釉,釉质滋润,釉面有冰裂纹,其余部分露胎,胎质坚致。
其造型、胎神均属景德镇窑之上品。
常州博物馆收藏钧室迩人远玫瑰紫釉尊宋高18.4厘米、口径20.1、足径12厘米清宫旧藏器型仿青铜器式样,为渣斗型。
口沿外撇,直颈且颈部较长,鼓腹,宽圈足,里外通体施釉,但各部分的釉色又不相同。
口沿以下至颈部以天蓝色釉为底色调,上面晕散着几道玫瑰红色釉,宛如蓝天中飘浮的几缕晚霞,给人一种自然柔和的美感;腹部的釉色又以玫瑰红色为主,烘托出明亮艳丽的气氛,足部为酱色釉。
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
16、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辽、金、元时代的陶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点。
一、辽代陶瓷陶瓷器类辽代陶瓷器多为酒具、茶具、盛食具、贮藏器和日用杂器,大都为民窑产品。
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北京地区的辽契丹贵族墓和汉人墓中均出土有辽窑烧制的白瓷和酱、黄、绿色釉及三彩陶器。
传世品中辽陶瓷以黄、绿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居多。
辽代瓷器有白釉黑釉白釉黑花瓷。
陶器有黄、绿、黑、白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
民窑制品胎质粗糙,均施化妆土。
白瓷釉白微黄,胎色白带红、黑色杂质点;黑釉瓷釉色纯黑;白釉黑花瓷胎色白,黑花呈色黑黄官窑白瓷胎质细白,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青,釉质莹润,佳者与定窑上品相类,有的于器底刻“官”或“新官”款。
黑釉瓷胎质细白,釉色黑中闪绿,积釉处如堆脂,光泽较强;白釉黑花瓷的胎色白中闪黄,有黑色杂质点;单色釉和三彩釉陶器的胎质细软,作淡红色,施化妆土。
官窑三彩色釉娇艳光洁,民窑三彩色釉鲜艳不足,釉层易剥落。
白釉陶器釉质欠润泽,白釉上点绿彩者颇为美观。
陶瓷器造型辽代瓷器可分两大类,即中原类和契丹类。
中原类型的瓷器有从北方流如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落到辽地后在当地烧造的。
这一类型瓷器的主要器型有注壶、温碗、盖罐、小罐、盏托、长颈壶、花口碗、唾盂、香炉、盘、碟、怀等。
精细瓷器胎白、坚致,釉润似玉,颜色白中闪黄,外壁多刻莲瓣纹。
有的底足阴刻"官"或"新官"、"尚食局"等款。
一般白瓷胎稍厚,釉胳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
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凤格,主要器型有:鸡冠壶、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式盘等。
时代越晚,契丹式瓷器越少。
鸡冠壶是辽瓷中最有特色的造型,它的原型是契丹族游牧时用以盛水或奶的皮囊壶,最早的鸡冠壶完全模仿皮襄壶,皮革缝制的痕迹郡很逼真,甚至还堆出皮绳、皮扣;时代越晚,皮囊壶的特征就越少,有些仅成为装饰。
辽代瓷窑集中在今辽宁和河北、山西的北部,主要有上京窑(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镇)、赤峰缸瓦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门头沟窑等,主要产品是白瓷、黑瓷和三彩陶器陶瓷装饰技法辽代陶瓷受中原装饰技法的影响,有刻划、剔、印、彩绘和色釉装饰,以简朴豪放为特点。
宋辽金元黑釉瓷器,美的出人意料
宋辽金元黑釉瓷器,美的出人意料黑色在其它装饰上大多不被人们看好,但在古瓷器上装饰则不同,能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美,一种特别的美,不妨看看吧。
01、黑釉三足炉北宋赣州窑02、黑釉三足炉南宋赣州窑中国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将人性分为天性与后天习得;北宋张载的性二元论,又把人性划分为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先验的人性和先验的善恶之分,任何现实的人性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中,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性的建构有决定意义。
在西方现代心理学界,有三种典型代表: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强调以人的本能解释人的全部和行为,是一种本能决定论或遗传决定论;②行为主义走向另一极端,否则天生本能,主张人的一切行为、本性均由后天习得,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及其系统化,是一种反本能论或环境决定论;③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本能决定论又反对习得论,主张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觉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与此有关的行为或能力、认识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后天经过学习或引导而获得或表现的。
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现。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
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睡前伴你夜听03、酱釉柳斗罐南宋-元赣州窑04、黑釉罐南宋05、黑釉小罐南宋吉州窑06、酱釉罐北宋-金耀州窑07、酱釉盖钵北宋-金耀州窑08、黑釉弦纹梅瓶北宋09、黑釉酱斑瓶北宋10、黑釉漏花朵花纹瓶北宋11、黑釉酱斑长瓶北宋12、黑釉酱斑盖钵北宋-金13、黑釉酱斑盖钵北宋-金14、黑釉荷叶盖罐宋15、黑釉白覆伦香炉北宋16、黑釉白覆伦钵北宋-金17、黑釉荷叶盖罐金18、黑釉研磨器金19、黑釉剔花卷草纹罐辽20、大同窑口器物金山西博物院藏21、黑釉剔花卷草纹梅瓶金大同青瓷窑22、酱釉罐辽23、酱釉罐辽24、酱釉罐辽25、黑釉出筋执壶金26、黑釉出筋执壶金27、黑釉出筋梅瓶金28、黑釉出筋花口瓶金29、黑釉出筋瓶金30、黑釉出筋执壶金31、黑釉出筋钵金32、黑釉出筋罐金。
馆藏丨辽代瓷器大全,高清图
馆藏丨辽代瓷器大全,高清图古人曾言:胡人无百年国运。
无论五胡乱华还是南北朝,亦或是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甚至是横扫欧亚的元朝,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确都不长久。
但为何偏偏清朝延续了275年之多?论汉化:前有北魏孝文帝惊天动地的开创,后有萧太后破釜沉舟的整改。
论勇武:至少不及横扫欧亚的蒙元。
可它偏偏是坚持时间最长的王国。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提问者的历史知识也比较丰富。
但是,这位提问者还是有一个历史知识的疏漏:在清朝之前,早已经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建国超过了二百年——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在咱们过去的历史讲述中,往往是站在北宋的视角,大辽经常是作为大宋的对手出现。
在民间,由于评书《杨家将》的深入人心,大辽更是作为坏人出现的。
然而,历史哪有这么是非分明......先看一下这三张古代地图——大宋版图大辽版图幽云十六州版图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原居辽河上游。
公元916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立国,国号契丹。
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
大辽是一个在草原上成长起来的王朝,草原上的契丹人,本来都是部落联盟的形式。
如果不是历史上的机缘巧合与天上掉馅饼,估计契丹王朝也超不过百年。
第一个机会是后晋的皇帝石敬瑭奉献的。
这位中学历史课本上臭名昭著的所谓儿皇帝石敬瑭,为了寻找支持者,便想拉拢北方王朝大辽。
先简单说一下当时的背景:中国大地上正处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阶段,北方尤其混乱。
石敬瑭向当时的大辽皇帝耶律德光许诺:一旦大辽帮助自己登基,便可以割让幽云十六州,每年向大辽进贡,并认耶律德光为父。
于是,大辽一直占据着幽云十六州,成为中原汉人心头永远的痛。
第二个机会是:公元1004年,辽宋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北宋向大辽每年提供巨额岁币。
幽云十六州只占大辽总疆域的很小一部分,但是人口却占到大辽总人口的60%还多,常住人口主要就是长城以南的农耕汉人。
这些汉人为大辽提供了至关重要、稳定的中央财政收入。
再加上后来的北宋岁币收入,于是,大辽终于走出了草原民族政权发展的死结: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宋辽西夏金元北方代表性陶瓷(组图)
宋、辽、西夏、金、元北方代表性陶瓷(元代白釉剔花罐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藏)宋、辽、西夏、金、元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频繁的战争没有阻挡住陶瓷匠师们的探索,尤其是每当战争停止、和平来临,农业不再遭受战争的破坏,当商业复苏,城市又开始喧闹起来之时,瓷器制造业就得到迅速发展。
在这400年间,南北大地窑场密布,瓷器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和造型,形成了五大名窑六大窑系。
宋时以汝窑、官窑、龙泉窑为代表的青釉瓷器如玉一般青翠滋润,色彩温和,造型优雅,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
但此时大多数的北方窑场烧不出完美的青绿色瓷,北方的瓷土远不如南方细腻,以磁州窑为主的白地黑花产品与南方细腻、轻薄、幽静的青瓷艺术在风格上相去甚远,然其灵动鲜活的纹饰颇受人们的喜爱。
同时期北方瓷器还流行着一种剔花装饰。
(金代白釉剔花梅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剔花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
剔花之所以在北方地区流行,是因为北方的瓷胎较厚,较之南方的薄胎瓷器更适合剔刻工艺。
剔花瓷器最初可能是仿自金银器,金银器上凹凸感极强的纹饰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制瓷工匠。
同时木刻、石刻、砖雕中的浮雕作品也给了剔花瓷器许多影响,这些浮雕在民间建筑中常可见到。
大约在西晋时人们开始用化妆土来美化瓷器,先将优质瓷土粉碎去杂质后调成泥浆,施于粗糙的瓷坯表面,用以遮盖胎面上的疵点和细小孔洞,使其变得白而光滑,然后趁化妆土还没干透时用尖头竹棍或木棍刻划出纹饰,再用平头小铲剔去花纹以外的化妆土,露出胎体,最后罩透明釉或略乳浊的白釉入窑烧制。
烧成后施化妆土的地方釉色洁白光润,而露胎的地方呈现土黄色、灰白色或褐色,形成深浅不同的色泽,纹饰十分醒目。
剔化妆土又可分为白地剔花、白地黑剔花、黑地白剔花、白地褐彩剔花、白地剔划填黑、绿釉剔花、绿釉黑剔花等。
瓷器上的剔花工艺无疑从中吸取了许多养分。
剔花装饰可分为剔化妆土、剔胎、剔釉三种,风格有所不同。
(宋-金白釉剔花枕巴黎吉美博物馆藏)磁州窑所用原料主要是煤系地层中的高岭石质泥岩,以大青土为主,原料的品质不高。
辽代瓷器的特征与宋钧窑的艺术
辽代瓷器的特征与宋钧窑的艺术黄釉凤首瓶公元916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立国,国号契丹。
946年,契丹兵南下灭后晋,947年,正式改国号为辽(983- 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
1125年,辽为金所灭。
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历时210年。
辽代陶瓷在辽朝手工业部门中占有重地位。
在没有陶瓷业以前,契丹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皿是游牧民族习用的木制器皿、皮囊和粗陋的泥质陶器,瓷器成为皮囊之类则是从汶地(今河北省)输入的。
有了陶瓷业以后,所烧造的瓷器和釉陶器虽然还没有完全代替往日所使用的器皿,但却成为契丹人的主要生活用具。
黄釉葫芦式执壶辽代设窑烧造陶瓷器皿,大约始于辽太宗朝,烧制陶瓷的造型,既有契丹形式,又有中原形式,这是因为辽国实际上是以契丹人为主要统治阶级的多民族地方政权,农业区居民和官手工业工匠又主要是汉人和汉化很深的渤海人。
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辽朝烧制的陶瓷造型。
属于中原形式的陶瓷制品,有日常生活用具的杯、碗、钵、盘、碟、盒、盆、盂、壶、瓶、罐、盏托、渣斗、瓮、缸等,还有文具砚台、水盂和玩具棋子、瓷笛、小人、小兽等。
大多数是白釉瓷器'也有少量的黑釉、茶末绿釉、绿釉瓷器和黄釉、绿釉、三彩釉陶器。
黄釉提梁壶属于契丹形式的陶瓷制品,有鸡冠壶(即皮囊壶)、鸡腿瓶、凤首瓶、长颈瓶、长颈盖壶、穿带扁壶、海棠花式长盘、暖盘、方碟等。
还有杯口和盘口长颈注壶、盘口长颈执壶、盘口长颈瓶、盘口穿带瓶等。
其中的盘口和杯口器,唐和五代,中原一带虽有制作,但式样单纯,不如辽代种类多。
此类器物大多数是绿釉、黄釉和三彩釉陶器,白釉、酱色釉陶器和白釉、黑釉、茶末绿釉瓷器则较少。
黄釉执壶鸡冠壶:来源于皮囊,皮囊壶唐代河北邢窑即有制作'辽的鸡冠壶,有单孔、双孔、环梁、横梁诸式,因单孔式鸡冠壶的单孔在鸡冠状内,故名鸡冠壶。
器身有扁有圆,有仿皮襄缝合针脚纹,或饰以贴堆的皮条及带扣,在断代上一般多以壶身保留皮囊祖型程度多少来推定时间早晚。
辽代瓷器知识讲解
辽代瓷器知识讲解
辽代瓷器是指中国辽朝时期(907-1125年)所制造的陶瓷器物。
辽
代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制作技术、造型风格和装饰纹饰
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制作技术方面,辽代瓷器采用高温烧制的方法,使用的原料包括高岭土、石英砂、长石等,以及少量的铁、钴等金属氧化物,从而使瓷器呈现
出淡雅的色彩和质地。
辽代瓷器采用轮成、坯成、模具成等多种制作方式,其中以轮成为主要方式。
同时,在釉料和装饰方面也有许多创新,比如在
釉料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来实现装饰效果。
造型方面,辽代瓷器的造型以器物的实用功能为主,并注重神秘主义
和象征主义元素的融入,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辽代瓷器的造型种类丰富,包括盘、碗、壶、瓶、罐、灯等多种器物。
装饰方面,辽代瓷器的装饰纹饰包括刻花、划花、刻印、描金、绘画
等多种手法。
装饰题材多为书画、动植物、图案等,风格独特,具有浓郁
的辽代文化特色。
总体而言,辽代瓷器在制作技术、造型和装饰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和精湛的技巧,体现了当时中国陶瓷制作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内涵,对后来
的中国瓷器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辽金西夏的陶瓷风格
辽金西夏的陶瓷风格
辽、金、西夏所产瓷器,有不少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辽代瓷窑遗址多见于内蒙古、东北及北京地区,如林东白音龙勒窑、辽阳江官屯窑、赤峰缸瓦窑、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等。
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兼烧白釉黑花和黑釉瓷,受邢窑和定窑影响较大。
器物造型除仿中原形制外,还烧制具有契丹民族传统独特风格器物,如鸡冠壶、穿带壶、长颈瓴、三角形蝶、方碟等。
纹饰不多,风格简洁淡雅。
金代早期东北地区受辽瓷影响较大,唯瓶、罐一类器物多附有双系、三系或四系(即器耳),为其特点之一。
迁都燕京(1153年)后,北方中原地区瓷业得以恢复和发展,钧窑此时生产范围从河南扩展到河北、山西等地,瓷器质量不逊于宋代。
传世的金代钧窑紫红斑瓶,造型精美,釉质光润,釉色仿佛蔚蓝天空涌现的满天红霞,给人以变幻无穷的感觉,显示了金代钧窑的特殊风貌。
金定窑瓷器在宋代基础上,亦达相当水平。
一部分粗瓷产品采用的砂圈叠烧法,是金代瓷匠的创举。
另外,磁州窑和耀州窑、山东淄博、山西介休、安徽等地瓷窑,在金代亦多有发展。
西夏著名的瓷窑有灵武窑,位于宁夏中部的灵武县城东35公里地方。
烧瓷始于西夏中期,以烧制白釉、黑釉、青釉、褐釉、茶叶末釉为主,兼烧少量紫釉。
灵武窑出土的白釉剔花大罐、黑釉剔刻花瓶、黑釉剔刻双耳扁壶是其典型器。
器物中的高圈足碗、灯、小杯、三足灯、折扇瓶、双系扁壶、折沿钵、小口双耳瓶等颇能反映西夏王国居民的生活习俗。
装饰风格则以质朴、粗犷、豪放为主。
本文地址:。
辽代瓷器底足特点
辽代瓷器底足特点辽代瓷器底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底足形制特点:辽代瓷器的底足形制多样,主要有圆足、平足和方足三种形制。
其中,圆足是指底足呈圆形,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碗、盘等器型;平足是指底足平坦,与器身呈平行关系,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盘、罐等器型;方足是指底足呈方形,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罐、壶等器型。
这些底足形制的特点反映了辽代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和变化。
二、底足纹饰特点:辽代瓷器的底足纹饰丰富多样,主要有刻花、压花和钩线等纹饰形式。
刻花是指在底足上用刀刻出各种花纹,常见的有云纹、莲花纹、花卉纹等;压花是指在底足上用模具压出各种花纹,常见的有龙纹、凤纹、动物纹等;钩线是指在底足上用细线勾勒出各种纹饰,常见的有双钩纹、回纹等。
这些底足纹饰的特点展示了辽代瓷器制作技法的独特之处。
三、底足胎质特点:辽代瓷器的底足胎质多样,主要有白瓷、青瓷和黑瓷等。
白瓷是指底足胎质呈白色,质地细腻,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碗、盘等器型;青瓷是指底足胎质呈青色,质地坚硬,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罐、壶等器型;黑瓷是指底足胎质呈黑色,质地坚硬,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盖罐等器型。
这些底足胎质的特点反映了辽代瓷器的烧制工艺和材料运用。
四、底足款识特点:辽代瓷器的底足常有款识,主要包括刻款、划款和印款等形式。
刻款是指在底足上用刀刻出制作者的姓名和年代等信息,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碗、盘等器型;划款是指在底足上用划刀划出制作者的姓名和年代等信息,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罐、壶等器型;印款是指在底足上用印章印出制作者的姓名和年代等信息,常见于辽代瓷器的盖罐等器型。
这些底足款识的特点有助于研究辽代瓷器的年代和制作工艺。
总的来说,辽代瓷器底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底足形制、底足纹饰、底足胎质和底足款识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展示了辽代瓷器的制作工艺、技法和材料运用,也为研究辽代瓷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提供了重要线索。
首都博物馆藏宋辽金元瓷器品种多样,应该欣赏!
首都博物馆藏宋辽金元瓷器品种多样,应该欣赏!宋代形成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相继而起,产品典雅精美、格调清新。
辽代瓷器风格粗犷、豪放,表现出了鲜明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
金代所辖北方各地瓷窑在原有成就下不断发展,形成独特的釉色、造型及装饰风格。
北宋名窑艺术珍品,通过榷场贸易和宋辽使节在辽南京集散,宋、辽、金瓷器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元代瓷器相比于宋瓷,也许审美层次有所降低,但是器物品类大大丰富了,器型多样,具有强烈本民族情感体现的一些器物特征明显。
【越窑青釉划花托盏】北宋(960-1127)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越窑青釉划花鹦鹉纹碗】北宋(960-1127)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越窑青釉划花宴乐人物纹执壶】北宋(960-1127)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越窑青釉划花对蝶纹葵口盘】北宋(960-1127)【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碗】宋(960-1279)【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北宋(960-1127)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定窑白釉印花芦雁穿花纹碗】宋(960-1279)【定窑白釉鼓钉盒】北宋(960-1127)北京丰台出土【定窑白釉提梁壶】宋(960-1279)【定窑白釉刻莲瓣纹“官”字款盖罐】北宋(960-1127)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定窑白釉炉】北宋(960-1127)北京丰台出土【耀州窑青釉团花八角盘】宋(960-1279)【耀州窑青釉刻莲瓣纹水盂(音于)】北宋(960-1127)【耀州窑青釉刻双鹤纹碗】宋(960-1279)【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宋(960-1279)【酱釉盖缸】宋(960-11279)【定窑白釉莲瓣盘】宋(960-1279)【龙泉窑青釉凸龙纹盘】南宋(1127-1279)【吉州窑白釉褐彩缠枝蔓草纹罐】南宋(1127-1279)【白釉钵】金(1115-1234)【黄釉凤首瓶】辽(907-1125)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龙泉务窑三彩菩萨像】辽(907-1125)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出土【景德镇窑青白釉凸花莲纹盘】宋(960-1279)北京丰台塔基出土【耀州窑月白釉刻花卧足钵】金(1115-1234)北京丰台乌古论窝论墓出土【磁州窑白釉划花莲瓣形枕】宋(960-1279)【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辽(907-1125)【黑釉碗】宋(960-1279)【白釉鸡冠壶】辽(907-1125)【白釉刻双凤纹盒】辽(907-1125)【缸瓦窑白釉刻莲瓣纹瓶】辽(907-1125)【白釉瓜棱罐】辽(907-1125)【酱釉猴纽盖鸡冠壶】辽(907-1125)北京顺义辽墓出土【白釉鸡冠壶】辽(907-1125)【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辽(907-1125)北京丰台辽墓出土【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瓶】辽(907-1125)北京密云冶仙塔基出土【临汝窑青釉胆式瓶】金(1115-1234)北京怀柔出土【钧窑天蓝釉三足炉】金(1115-1234)北京庆寿寺出土【黑釉胡人驯狮纹枕】金(1115-1234)【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故事枕】金(1115-1234)元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元景德镇窑卵白釉高足杯元磁州窑龙凤纹大罐元磁州窑黑花瓷双凤罐元黄釉彩绘月映梅纹碗元青花菊花牡丹纹托盏元青花松竹梅纹葵口盘元青花龙纹碗元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馆内标签上说这件叫:青白釉胆式瓶,看着是玉壶春瓶呀!元龙泉窑青釉刻花玉壶春瓶元青花釉里红八棱形玉壶春瓶元青花鸳鸯卧莲图玉壶春瓶。
辽代瓷器底足特点
辽代瓷器底足特点辽代瓷器底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瓷器底足的形状多样。
辽代瓷器的底足形状丰富多样,有圈足、弦形足、弦纹足、筒足、敞足等多种形式。
底足整体造型简洁,线条流畅,给人以稳重而庄重的感觉。
这些底足形式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瓷器的稳定性,还为瓷器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2. 底足的胎质细腻。
辽代瓷器的底足胎质细腻,采用高质量的瓷土烧制而成。
瓷器的底足经过精心打磨和烧制,表面光滑细腻,质地坚实,手感舒适。
这种细腻的胎质不仅提升了瓷器的品质,还使得底足更加耐用。
3. 底足的施釉技术精湛。
辽代瓷器的底足施釉技术非常精湛,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釉料和烧制工艺。
瓷器底足施釉均匀,釉面细腻,色泽鲜艳。
有些瓷器的底足还会进行装饰,如刻花、雕刻等,增加了瓷器的观赏价值。
4. 底足的底色多样。
辽代瓷器的底足底色多样,有白色、灰白色、灰黄色等。
其中以白色底足最为常见,给人以干净清爽的感觉。
底色的选择不仅与瓷器的用途有关,也与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制作工艺有关。
5. 底足的器底标记。
辽代瓷器的底足上常有刻字或印花的器底标记,用以表示制作者、制作地点、年代等信息。
这些标记有时是清晰可辨的文字,有时是简洁的图案,为研究辽代瓷器的年代和产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辽代瓷器底足特点的形成与辽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
在辽代,瓷器作为一种奢侈品,多用于宫廷和寺庙等高级场所。
因此,辽代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注重细节和装饰,底足的设计也格外讲究。
辽代瓷器底足的多样性和精湛的工艺,不仅展示了辽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制作水平,也反映了辽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通过研究辽代瓷器底足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辽代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貌。
辽代瓷器底足特点
辽代瓷器底足特点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文化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辽代瓷器是辽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底足特点也是辽代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辽代瓷器的底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底足形状
辽代瓷器的底足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底足高度相对较高,底足底部多为平整,且较为厚实。
此外,辽代瓷器的底足还有一些特殊的形状,如六方形、八方形等。
二、底足结构
辽代瓷器的底足结构多为“凸足”或“凹足”。
其中,“凸足”是指底足中央凸起,四周向外倾斜,形状像一个小山丘;“凹足”则是指底足中央凹陷,四周向内倾斜,形状像一个小坑洼。
这种底足结构不仅美观,而且还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增加瓷器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三、底足纹饰
辽代瓷器的底足纹饰多为刻花或刻线,其中刻花纹饰以草花、凤凰、龙纹等为主,刻线纹饰则以直线、弧线、波浪线等为主。
这些纹饰不仅美观,而且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凤凰代表吉祥、龙代表权力等。
四、底足胎质
辽代瓷器的底足胎质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坚硬、通透,有时还带有一些细小的气孔,这是由于瓷土中的石英等矿物质在高温下膨胀造成的。
总的来说,辽代瓷器的底足特点主要表现在底足形状、底足结构、底足纹饰和底足胎质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辽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辽代瓷器知识讲解
辽代瓷器知识讲解
辽代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主要流传于辽朝的燕京(今北京)、上京
(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以及辽西地区。
辽代瓷器的特点是色彩素雅、器型端正、纹饰简单且
技术难度大。
辽代瓷器的制作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坯体制作:辽代瓷器坯体比较细腻,其制作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完全人工制作,即将陶瓷泥黏土成型,初步处理后进行手工精整,成为茶器的坯体;另一种方式是用轮盘
制成,即将泥坯放置在轮盘上进行旋转,制成均匀的形体。
二、装饰工艺:辽代瓷器的装饰工艺主要有刻花和刻线两种方式。
刻花技术流派较多,如新繁体、觥古体、漆花等。
其中新繁体的刻花是辽代刻花技术的代表,具有雕塑感和立
体感;而觥古体刻花则主要以人物、植物为主。
此外,在刻花技术中,辽代的金属留孔技
术(即用金属丝粘贴、留孔)也是独具特色的。
三、釉料制作:辽代瓷器釉料呈白色或黄色,主要有以铁、锰、钴等金属氧化物为原
料的传统制作方法,使辽代瓷器具有良好的光泽和透明度,同时也增加了其市场价值和稀
有性。
四、烧制工艺:辽代瓷器的烧制工艺相对于唐代、宋代要困难得多。
因为辽代的烧窑
技术不如前朝,而且当时的燃料质量也比较差,烧制出的瓷器往往不够坚韧,容易破碎。
因此,辽代瓷器的市场价格较高,而且极易被珍藏。
总之,辽代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其制造技术十分高超,其精美、华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享誉海内外,一直为后世所推崇和追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
辽、金、元时代的陶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点。
一、辽代陶瓷
陶瓷器类
辽代陶瓷器多为酒具、茶具、盛食具、贮藏器和日用杂器,大都为民窑产品。
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北京地区的辽契丹贵族墓和汉人墓中均出土有辽窑烧制的白瓷和酱、黄、绿色釉及三彩陶器。
传世品中辽陶瓷以黄、绿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居多。
辽代瓷器有白釉黑釉白釉黑花瓷。
陶器有黄、绿、黑、白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
民窑制品胎质粗糙,均施化妆土。
白瓷釉白微黄,胎色白带红、黑色杂质点;黑釉瓷釉色纯黑;白釉黑花瓷胎色白,黑花呈色黑黄官窑白瓷胎质细白,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青,釉质莹润,佳者与定窑上品相类,有的于器底刻“官”或“新官”款。
黑釉瓷胎质细白,釉色黑中闪绿,积釉处如堆脂,光泽较强;白釉黑花瓷的胎色白中闪黄,有黑色杂质点;单色釉和三彩釉陶器的胎质细软,作淡红色,施化妆土。
官窑三彩色釉娇艳光洁,民窑三彩色釉鲜艳不足,釉层易剥落。
白釉陶器釉质欠润泽,白釉上点绿彩者颇为美观。
陶瓷器造型
辽代瓷器可分两大类,即中原类和契丹类。
中原类型的瓷器有从北方流如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落到辽地后在当地烧造的。
这一类型瓷器的主要器型有注壶、温碗、盖罐、小罐、盏托、长颈壶、花口碗、唾盂、香炉、盘、碟、怀等。
精细瓷器胎白、坚致,釉润似玉,颜色白中闪黄,外壁多刻莲瓣纹。
有的底足阴刻"官"或"新官"、"尚食局"等款。
一般白瓷胎稍厚,釉胳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
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凤格,主要器型有:鸡冠壶、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式盘等。
时代越晚,契丹式瓷器越少。
鸡冠壶是辽瓷中最有特色的造型,它的原型是契丹族游牧时用以盛水或奶的皮囊壶,最早的鸡冠壶完全模仿皮襄壶,皮革缝制的痕迹郡很逼真,甚至还堆出皮绳、皮扣;时代越晚,皮囊壶的特征就越少,有些仅成为装饰。
辽代瓷窑集中在今辽宁和河北、山西的北部,主要有上京窑(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镇)、赤峰缸瓦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门头沟窑等,主要产品是白瓷、黑瓷和三彩陶器
陶瓷装饰技法
辽代陶瓷受中原装饰技法的影响,有刻划、剔、印、彩绘和色釉装饰,以简朴豪放为特点。
如取法于磁州窑的黑绘装饰,多以散点式构图展现简洁的纹样,有疏朗洒脱的美。
建平五十家子辽墓出土的白釉黑花瓶,三组花蝶环列器体,笔致稚拙有力,颇具野趣。
有的在器物表面涂画彩或描金装饰,别具一格。
单色和三彩釉饰是辽陶瓷的一大特色,娇艳的黄色或葱翠的绿色给人以美感。
装饰题材以花卉中的牡丹、野芍药居多,取材于自然界的飞禽、动物、鱼虫、花草、水波等纹样也广见于装饰画面,还有传统纹样中的龙、兽面、骑士、力士、火珠、流云等。
二、金代瓷器
前期陶瓷多利用辽瓷旧窑烧造,工艺水平较低,制品多粗糙,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较明显。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是金前期日用陶瓷产地,品种有黑、白、酱釉和茶绿色釉等,胎质粗厚多杂质,釉质混浊不光润。
器类以碗、盘为主,带三系、四系的瓶、壶、罐是地域特点突出的器物。
装饰简单,仅见白地黑彩装饰,刻、划、印、雕、加彩等极少见。
黑龙江双城县出土的白釉黑花四系瓶上的黑色草叶纹,自由奔放。
辽宁彰武县出土的白釉黑花葫芦形壶,贴在壶流上的坐式老人,新颖罕见,展现了金前期陶瓷器的特殊风貌。
迁都燕京后的陶瓷生产,集中在大定年间或以后发展起来的河北曲阳定窑、磁县观台窑、河南禹县钧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山东淄博磁村窑等。
陶瓷品种
定窑以白瓷为主,刻、印花为饰。
带纹饰的细白瓷,以覆烧工艺装烧,器均“芒口”。
民用粗瓷,以创新的砂圈叠烧工艺烧制,形成器物内底一圈无釉的特点。
磁州窑品种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白釉划花、白地黑花、红绿彩瓷和色釉陶器等。
钧窑主烧天蓝色乳光釉瓷。
辽宁辽阳金墓、山西侯马金墓的出土物胎质细腻,色灰,釉面润泽,有片纹、显晕斑或小黑点,工艺不够精细的钧窑器物和山西大同明昌元年(1190)金墓出土的钧釉小炉,初步揭示了金代钧瓷的特征。
耀州窑主烧青瓷,兼有黑釉和白地黑花瓷。
青瓷胎质粗色浅灰,釉色姜黄或淡青,釉层薄,光润不足。
青瓷装饰以印花居多,刻花趋少。
黑釉白线纹(俗称为粉杠)是金瓷最有特色的品种之一。
磁村窑出土的黑釉白线纹罐,在黑色鼓腹上,凸起白线纹,色白而粗,十分醒目。
加彩器在白瓷上施加红、绿诸彩,色彩鲜艳绚丽。
有的器物底部墨书“泰和”、“正大”等字款。
山西境内的浑源窑,安徽境内的萧窑,宿州窑与泗州窑,分别烧制钧窑、定窑、磁州窑风格的产品。
金代陶瓷器类
以盘、碗、罐、瓶、壶为多,杯、洗、炉、盏托、瓷枕、玩具等次之。
日用器物
造型多袭宋式,时代特点鲜明的造型有双系、三系、四系瓶,双系罐和高体的长颈瓶鸡腿瓶等。
陶瓷装饰技法
大官屯窑出土的瓷雷江官屯窑出土的黑釉桃形壶是罕见的特殊器物。
装饰趋简,有刻、划、印、剔花、笔绘、塑贴、加彩等。
刻、划花装饰以定窑为最,在白釉盖缸的口沿下刻一周锯齿纹,腹体刻密集的凸凹线纹,有浅浮雕的效果,时代特点突出。
笔绘装饰以磁州窑系为代表,用笔简练,线条明快,画面生活气息浓郁。
装饰构图除宋代多用的带状缠枝式、单独纹样的均衡式和满花式外,还善以开光样式突出主题纹样,一花一叶的构图,疏朗简洁,画面中的一枝荷莲、一枝萱草、一尾游鱼,均生意盎然。
白釉黑绘的构图,极近于国画的章法,画面上秋雁残荷,一派深秋景色,有水墨画的清幽意境。
装饰题材以花卉居多,水波、鱼、鸭、鸳鸯、鹭鸶、飞凤和婴戏纹也常见于画面。
画面中的孩童多身着朵花衫裤,头梳抓髻,一改宋时那种光头、赤裸身躯的形象。
三、元代瓷器
元代制瓷业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
元瓷夹在宋和明清两个制瓷业高峰之间,过渡性十分明显。
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多,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
陶瓷器类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
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
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
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
元代龙泉窑器型有盘、碗,罐、炉、执壶、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
碗和盘多菱口或葵口,圈足施釉,足底靠圈足一圈无釉,中心有釉,俗称"脐状釉"。
罐有荷叶形盖罐、高装盖罐、双系小罐等;瓶有梅瓶、环耳瓶、连座瓶、琮式瓶等;尊有凤尾尊、狮座尊;塑像有观音、达摩、佛龛等,人物的面部一般无釉,呈红褐色涩胎。
元代龙泉瓷器最大的特点是器型很大,胎体厚重。
陶瓷纹饰与装饰技法
元代龙泉窑早期纹饰比较简单,以后渐繁复。
常见纹饰有折枝花、荔枝、莲花、牡丹、莲蓬、桃、龟、鱼、兔、鸟雀、八卦、云鹤、云龙、云凤、月影梅、秋葵、灵芝、牵牛花、松竹梅等。
这时期新添纹饰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银锭、杂宝、山水等,还大量出现文宇,如"张"、"天"·"福"、"寿"、"大吉"、"金玉满堂"等汉字及"八思巴"文,因釉厚,纹饰不很清晰。
造型特点是厚重饱满,由于器物胎壁加厚,显得釉层较薄。
元代青白瓷比较注重装饰,普遍采用印花、刻花、划花技法,其中以刻印串珠纹最有特色。
此外还有褐色彩斑装饰。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
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
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
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
该类器件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10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
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绝大多数是窖藏出土。
估计是由于当时发生了某些突然变故,在不便随身携带的情况下,埋于地下保存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