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所在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班级学号:B************: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一、 实验目的:1.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掌握判别计算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一般方法3.观察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记录其时域性能指标;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5.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频率响应曲线的一般绘制方法。

二、 实验内容:考虑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图1 计算机控制系统1. 系统稳定性分析(1) 首先分析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G1=tf([1],[1 1 0]);G=c2d(G1,0.01,'zoh');//求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rlocus(G);//绘制系统根轨迹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7-6-5-4-3-2-1012-2.5-2-1.5-1-0.500.511.522.5将图片放大得到0.750.80.850.90.9511.051.11.151.21.25-0.15-0.1-0.050.050.10.15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Z 平面的临界放大系数由根轨迹与单位圆的交点求得。

放大图片分析: [k,poles]=rlocfind(G)Select a point in the graphics window selected_point = 0.9905 + 0.1385i k =193.6417 poles =0.9902 + 0.1385i 0.9902 - 0.1385i 得到0<K<193(2) 假设不考虑采样开关和零阶保持器的影响,即看作一连续系统,讨论令系统稳定的K 的取值范围; 解:G1=tf([1],[1 1 0]); rlocus(G1);-1.2-1-0.8-0.6-0.4-0.200.2-0.8-0.6-0.4-0.20.20.40.60.8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由图片分析可得,根轨迹在S 平面左半面,系统是恒稳定的,所以: 0<K<∞(3) 分析导致上述两种情况下K 取值范围差异的原因。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Routh判据,用Routh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2)图1-2(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K1T0⁄s(T1s+1)开环增益:K= K1T0⁄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由图1-2,可以确地1-1中的参数。

T0= 1s , T1= 0.1s ,K1= 200R , K= 200R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W(s)=5Ks2+5s+5K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n ω= 10√10R;阻尼比:?ζ= √10R40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2) 模拟电路图:如图1-4所示。

图1-4(3) 理论分析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G(s)H(s)=20K s 3+12s 2+20s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0G s H s += : s 3+12s 2+20s+20K=0 (4) 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 判断得Routh 行列式为:S 3 1 20 S 2 12 20K S 1 20-5/3*K 0 S 0 20K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因此可以确定系统稳定 K 值的范围 : 0<K <12 R >41.7k系统临界稳定K: K=12 R =41.7k 系统不稳定K 值的范围: K >12 R <41.7k四、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青岛科技大学前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该实验环节。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共编写了4个实验,有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实验四、调节器参数对系统调节质量的影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主要依据“控制工程基础”教材的内容,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

利用计算机和MATLAB程序完成实验。

注:1)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均由5部分组成,最后一部分“实验数据分析”或“思考题”必须写。

2)每个实验所记录的图形均需标出横轴和纵轴上的关键坐标点。

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 (4)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7)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9)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四调节器参数对系统调节质量的影响 (11)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附录一:MATLAB6.5的使用 (13)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1.观测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观测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测试并记录相应的曲线三、实验原理1.惯性环节(一阶环节),如图1-1所示。

(a) 只观测输出曲线(b) 可观测输入、输出两条曲线图1-1 惯性环节原理图2.二阶环节,如图1-2所示。

或图1-2 二阶环节原理图3.积分环节,如图1-3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闭环控制实验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闭环控制实验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闭环控制实验原理一、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被控对象进行测量、分析和处理,使其保持在预定状态或按照预定规律运行的一种技术。

自动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等组成。

1.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被控对象:指需要被调节或者控制的物理量或者过程。

例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2)传感器:用于将被控对象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

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3)执行机构:根据控制信号调节或者改变被控对象的状态。

例如,电机、阀门等。

(4)控制器: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例如,PID调节器等。

(5)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修正等处理,并将其送入控制器中。

例如,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等。

1.2 控制系统的分类根据反馈方式不同,可以将自动控制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两种。

(1)开环系统:没有反馈,只能按照预定的规律进行运行。

例如,电风扇。

(2)闭环系统:通过反馈控制,可以使系统保持在预定状态或者按照预定规律运行。

例如,恒温器。

1.3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当系统受到外部干扰时,能够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稳定性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有:(1)根轨迹法:通过绘制根轨迹图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2)Nyquist法:通过绘制Nyquist图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3)Bode法:通过绘制Bode图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二、闭环控制实验原理闭环控制实验是一种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闭环控制原理和PID调节器的工作方式,并且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1 实验器材(1)PID调节器(2)电动机(3)温度传感器(4)温度调节仪(5)电源2.2 实验步骤(1)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电动机上,并将其连接到PID调节器的输入端口。

(2)将电动机连接到PID调节器的输出端口,并将其接通电源。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系统模拟电路图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 s)=10K/s(0.1s+1)(Ts+1)式中 K1=R3/R2 ,R2=100K , R3=0~ 500K; T=RC,R=100K ,C=1 f 或 C=0.1 f 两种情况。

四、实验步骤1. 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电路的输入U1 接 A/D、D/A 卡的 DA1输出,电路的输出 U2 接 A/D、D/A 卡的 AD1 输入,将纯积分电容两端连在模拟开关上。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 运行软件。

3. 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 取 R3 的值为 50K , 100K,200K,此时相应的 K=10, K1=5, 10, 20。

观察不同R3值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既 U2的波形 ) ,找到系统输出产生增幅振荡时相应的R3及 K 值。

再把电阻 R3 由大至小变化,即 R3=200k ,100k, 50k ,观察不同 R3值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 ,找出系统输出产生等幅振荡变化的R3 及 K 值,并观察U2的输出波形。

五、实验数据1模拟电路图2.画出系统增幅或减幅振荡的波形图。

C=1uf 时:R3=50K K=5:R3=100K K=10 R3=200K K=20:等幅振荡: R3=220k:增幅振荡: R3=220k:R3=260k:C=0.1uf 时:R3=50k:R3=100K: R3=200K:。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控制系统CAD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CAD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CAD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如何使用Matlab进行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 掌握如何使用Matlab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内容1.根轨迹分析设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2)请分别在系统左半平面和右半平面的根轨迹图上选择一点,判断在这两点系统闭环的稳定性。

2.稳定性分析(1)代数法稳定性判据: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对系统闭环判别其稳定性。

(2)Bode图法判断系统稳定性: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系统的Bode图和Nyquist曲线,分别用两种方法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w,γ与时域性能指标σ%、s t。

c三、预习报告1.根轨迹分析g1=tf(1,[1 0])g2=tf(0.2,[0.5 1 0])sys=g1*g2+5*g2rlocus(sys)Gridnyquist(G)2.稳定性分析(1)G=tf([6 7],[1 5 0 27 8]) %闭环环传递函数den=[1 5 0 27 8]p=roots(den)i=find(real(p)>=0)n=length(i)if(n>0) disp('系统不稳定,不稳定根个数为:')nelse disp('系统稳定')end四、上机实验结果1.根轨迹分析2.稳定性分析(1)代数法稳定性判据:Transfer function:6 s + 7----------------------s^4 + 5 s^3 + 27 s + 8den =1 5 0 27 8p =-5.76950.5307 + 2.1137i0.5307 - 2.1137i-0.2920i =23n = 2系统不稳定,不稳定根个数为:n =2(2)Transfer function:0.3 s + 1------------------s^3 + 12 s^2 + 5 s Gm = Inf Pm = 69.1650 Wcg =InfWcp =0.1842五、实验总结对知识的掌握不足,对知识点理解错误。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自控原理实验室编印(内部教材)实验项目名称:(所属课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以下为实验报告正文)一、实验目的简述本实验要达到的目的。

目的要明确,要注明属哪一类实验(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

二、实验仪器设备列出本实验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仪表、实验材料等。

三、实验内容简述要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方案、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等。

四、实验步骤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中特别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给出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并根据需要对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或计算,从而得出本实验最后的结论。

六、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误差、偏差、异常现象甚至实验失败的原因,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疑问或想法,有什么心得或建议等等。

七、参考文献列举自己在本次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资料。

格式如下: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刊期),页码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3、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

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R 、C 构成。

图1-1 运放反馈连接基于图中A 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21()o i u ZG s u Z ==-(1-1)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示图1-2 比例环节传递函数:21()R G s K R =-=-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 R 1=100K R 2=200K 2、 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示图1-3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2212211211()11R CS R Z R K CS G s Z R R R CS TS +=-=-=-=-++阶跃输入:-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C=1µf (2) R=100K R 2=100K C=2µf 3、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示图1-4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21111()Z CS G s Z R RCS TS=-=-=-=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100K C=1µf (2) R=100K C=2µf 4、比例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5所示图1-5 比例微分环节传递函数:22211111()(1)(1)1D Z R R G S R CS K T S R Z R CS R CS =-=-=-+=-++其中TD =R1C K=12RR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R1=100K R2=100K C=1µf(2)R1=100K R2=200K C=1µf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分别画出比例、惯性、积分、比例微分环节的电子电路;2、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3、按照给定的实验参数,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特性测试,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
三、实验材料
(1)器材:一个长20cm,宽、高10cm的生态缸;
一块长10cm宽5cm的硬质棉花;
保鲜膜和透明胶布
(2)生物:两条小金鱼、两颗小青菜、一株水草、一个仙人掌一抔菜地土壤和鱼缸里的水
四、
(1)将土堆在缸的一侧成一个长方形,青菜、仙人掌植入其上,水草
植入其下;将棉花放在土壤一侧,防止水变浑浊.
(2)取鱼缸内的水,注入生态缸,直至高5cm;
(3)放入金鱼
(4)于1月13日,用保鲜膜和透明胶布在教室封缸,开始观察1月13日晴金鱼很有活力青菜未有变化
1月14日晴金鱼很有活力青菜未有变化
1月15日阴金鱼游动频率下降青菜微微泛黄
1月16日阴周六未观察
1月17日雨周日未观察
1月18日阴金鱼表面开始有白色物质脱落类似蜕皮
可能发炎青菜已有部分变黄
1月19日晴金鱼白色物质脱落严重青菜泛黄面积增大
1月20日晴金鱼、青菜全员生还解封
五实验结论
恰当的组成成分,可以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维持自身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六注意事项
(1)保持水质较为清澈,不能太过浑浊
(2)生态缸要放置于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3)不能暴晒
(4)缸内生物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缸的大小,和缸内植物决定。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arctan
b a
2
arctan
j
b a
jw
1
s1 tan1 b
b
a
a Re
22
若上式b为负值,则角增量为
2
2
arctan
b a
如图:
j
jw
a
2
Re
tan1 b
s2
a b
23
若根在右半平面,其角增量如图所示,
j jw
tan1 b
3
b
a
a
Re

2
2
arctan
b a
24
现考虑n次多项式 Ds,且在原点有q个零点,可表示为
代入D(s)并命w从0增大到 时,复数D(s)的角连续增
大 ng
2
二 乃奎斯特稳定判据
1 反馈系统开环和闭环的特征方程式
Xi s
X0 s
27
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MK s DK S
闭环传递函数为
s
Gs 1Gs
DK
MK s s Mk
s
MK s Db s
令:F
s
1
G
s
1
MK DK
s s
arg1 G( j。w) 90o
列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o
(s)
(T1s
K 1)(T2s 1)(T3s
1)
讨论开环增益K的大小对系 统稳定性的影响
解:这是一个三阶系统,没有开环零点,且开环极点全部 位于左半s平面,因此是最小相位系统。 作极坐标草图,先计算极限值:
32
=0时,有
A(0) K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书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练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3. 分析控制系统性能,优化控制策略。

二、实验内容1. 建立控制系统模型2. 进行仿真实验3. 分析仿真结果4. 优化控制策略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环境:MATLAB R2020a、Simulink3. 硬件环境:个人电脑一台四、实验过程1. 建立控制系统模型以一个典型的PID控制系统为例,建立其Simulink模型。

首先,创建一个新的Simulink模型,然后添加以下模块:(1)输入模块:添加一个阶跃信号源,表示系统的输入信号;(2)被控对象:添加一个传递函数模块,表示系统的被控对象;(3)控制器:添加一个PID控制器模块,表示系统的控制器;(4)输出模块:添加一个示波器模块,用于观察系统的输出信号。

2. 进行仿真实验(1)设置仿真参数:在仿真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置仿真时间、步长等参数;(2)运行仿真:点击“开始仿真”按钮,运行仿真实验;(3)观察仿真结果:在示波器模块中,观察系统的输出信号,分析系统性能。

3. 分析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以下内容:(1)系统稳定性: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出信号,判断系统是否稳定;(2)响应速度:分析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评估系统的快速性;(3)超调量:分析系统超调量,评估系统的平稳性;(4)调节时间:分析系统调节时间,评估系统的动态性能。

4. 优化控制策略根据仿真结果,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以优化系统性能。

调整方法如下:(1)调整比例系数Kp:增大Kp,提高系统的快速性,但可能导致超调量增大;(2)调整积分系数Ki:增大Ki,提高系统的平稳性,但可能导致调节时间延长;(3)调整微分系数Kd:增大Kd,提高系统的快速性,但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稳定性:经过仿真实验,发现该PID控制系统在调整参数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地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典型系统地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一、目的要求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1 所示。

图1.2-2(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 1.2-2 所示。

图1.2-2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开环增益:(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 1.2-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 1.2-3 所示。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图 1.2-3(2)模拟电路图:如图 1.2-4 所示。

图 1.2-4(3)理论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实验内容:实验前由 Routh 判断得 Routh 行列式为: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五、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臵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二、实验原理与方法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已知输入信号, 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n→∞时,系统的输出;如果系统稳定,信号加入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n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注意在以下实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编制程序,包括产生输入信号、单位脉冲响应序列的子程序,用filter函数或conv函数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主程序;程序中要有绘制信号波形的功能;程序代码xn=ones1,32;hn=0.2 0.2 0.2 0.2 0.2;yn=convhn,xn;n=0:lengthyn-1;subplot2,2,1;stemn,yn,'.'title'ayn波形';xlabel'n';ylabel'yn'输出波形2给定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输入信号)()(81nRnx=①分别求出系统对)()(81nRnx=和)()(2nunx=的响应序列,并画出其波形;②求出系统的单位冲响应,画出其波形;%内容1:调用filter解差分方程,由系统对un的响应判断稳定性%========================A=1,-0.9;B=0.05,0.05; %系统差分方程系数向量B和Ax1n=1 1 1 1 1 1 1 1 zeros1,50; %产生信号x1n=R8nx2n=ones1,128; %产生信号x2n=unhn=impzB,A,58; %求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subplot2,2,1;y='hn';tstemhn,y; %调用函数tstem绘图title'a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n';box ony1n=filterB,A,x1n; %求系统对x1n的响应y1nsubplot2,2,2;y='y1n';tstemy1n,y;title'b 系统对R8n的响应y1n';box ony2n=filterB,A,x2n; %求系统对x2n的响应y2nsubplot2,2,4;y='y2n';tstemy2n,y;title'c 系统对un的响应y2n';box on3给定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用线性卷积法分别求系统h1n和h2n对)()(81nRnx 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内容3:调用conv函数计算卷积%========================x1n=1 1 1 1 1 1 1 1 ; %产生信号x1n=R8nh1n=ones1,10 zeros1,10;h2n=1 2.5 2.5 1 zeros1,10;y21n=convh1n,x1n;y22n=convh2n,x1n;figure2subplot2,2,1;y='h1n';tstemh1n,y; %调用函数tstem绘图title'd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1n';box onsubplot2,2,2;y='y21n';tstemy21n,y;title'e h1n与R8n的卷积y21n';box onsubplot2,2,3;y='h2n';tstemh2n,y; %调用函数tstem绘图title'f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h2n';box onsubplot2,2,4;y='y22n';tstemy22n,y;title'g h2n与R8n的卷积y22n';box on4给定一谐振器的差分方程为yn=1.8237yn-1-0.9801yn-2+b0xn-b0xn-2令b0 =1/100. 49,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0.4 rad;①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输入信号为un时,画出系统输出波形y31n; ②给定输入信号为xn=sin0.014n+sin0.4n,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y32n,并画出其波形;%内容4:谐振器分析%========================un=ones1,256; %产生信号unn=0:255;xsin=sin0.014n+sin0.4n; %产生正弦信号A=1,-1.8237,0.9801;B=1/100.49,0,-1/100.49; %系统差分方程系数向量B和A y31n=filterB,A,un; %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y32n=filterB,A,xsin; %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figure3subplot2,1,1;y='y31n';tstemy31n,y;title'h 谐振器对un的响应y31n';box onsubplot2,1,2;y='y32n';tstemy32n,y;title'i 谐振器对正弦信号的响应y32n';box on四、实验结果分析由各实验结果的截图可看出,每个图都直观地反映了我们想要求得的单位脉冲响应、给定信号作用后的输出响应,都符合预期结果;五、思考题1如果输入信号为无限长序列,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是有限长序列,可否用线性卷积法求系统的响应如何求答:可以;把输入信号进行分段,分别进行卷积,最后将各段卷积结果相加即可;2如果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把信号的高频分量滤掉,时域信号会有何变化用前面第一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答:时域信号的剧烈变化将被平滑,由实验内容1的内容可见,经过系统的低通滤波使输入信号和输出的阶跃变化变得缓慢上升与下降;六、实验心得及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重新温习了MATLAB这个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运行环境;通过这款软件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方便;实验中,我学会了filter和conv函数的基本用法,前者可计算知道输入信号的前提下求解输出响应的序列,后者则可通过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范文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范文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范文摘要:本文在回顾顾客满意度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新视角研究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系统是由企业/产品形象、顾客期望、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感知价值等因素组成复杂社会系统,探索运用控制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顾客满意度系统,推导出顾客满意度系统稳定运行的系统检验系数,形成了独特的顾客满意度系统稳定性检验理论。

传统衡量顾客满意度的高低是以顾客满意度指数的大小为依据,本文认为:顾客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顾客满意度指数的大小,也取决于顾客满意度系统稳定性的优劣。

通过中油运输服务企业实证研究,验证了顾客满意度系统稳定性检验理论,得出了顾客满意度系统检验系数是系统稳定性的判据,也是企业运行质量晴雨表的重要结论。

关键词:控制系统论顾客满意度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一、引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顾客为中心、追求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经营理念已在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和发展,并逐步向其他国家蔓延和渗透。

自从Oliver(1980)首先提出了前人满意决策认知模型以来,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建立了各自的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

瑞典于198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顾客满意度指数结构模型以来,美国、欧洲、中国等许多国家也建立了各自国家的顾客满意度模型,其应用涉及到营销、教育、医疗、宾馆、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质量意识逐步增强,质量作为产品和服务的重要衡量尺度已深入人心。

然而,由于质量在人们心目中的概念是模糊的,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衡量指标,而且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没有可比性,而顾客满意度则是从客观角度衡量质量的综合指标,它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晴雨表。

从企业角度讲,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需求的经营理念是企业质量竞争的重要前提,ClaeFornell,刘金兰(2006)对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在使用某种产品或享受某项服务以后,形成的满意和不满意的态度,包括某种特定交易的顾客满意和积累的顾客满意。

自动控制实践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4. 提高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反馈控制原理,使被控对象的输出量能够跟踪给定输入量的系统。

本实验主要研究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台;2.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卡等;3. 实验软件:MATLAB/Simulink。

四、实验内容1. 系统搭建与调试(1)搭建实验台,连接实验仪器;(2)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幅值的信号;(3)调整信号调理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4)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入实验台,观察系统的响应。

2. 稳定性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系统的伯德图;(2)根据伯德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动态性能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系统的上升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等动态性能指标;(3)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4. 稳态性能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曲线;(2)根据稳态误差曲线,分析系统的稳态性能;(3)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对系统稳态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搭建与调试通过搭建实验台,连接实验仪器,观察系统的响应,验证了实验系统的可行性。

2. 稳定性分析根据伯德图,判断系统在原参数下的稳定性。

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观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系统在原参数下稳定;(2)减小系统参数,系统稳定性提高;(3)增大系统参数,系统稳定性降低。

3. 动态性能分析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1)上升时间:系统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量达到稳态值的80%所需时间;(2)超调量:系统在达到稳态值时,输出量相对于稳态值的最大偏差;(3)调节时间:系统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量达到稳态值的95%所需时间。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1 -示例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1 -示例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一班级·学号1501034148 姓名李富国实验日期2017.11.27 任课教师杨世文实验名称实验一控制系统的建模验证型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习在MATLAB命令窗口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2.学习如何在三种模型之间相互转换;3.学习如何用SIMULINK仿真工具建模。

二、上机内容:1、Matlab基础2、Matlab中系统建模3、Matlab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三、实验平台Windows 98或2000或XP Matlab 5.3以上版本1. 给定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在MA TLAB 中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和状态变量模型。

num=[3]; %G 的分子多项式系数den=[1, 3, 5, 7]; %G1的分母多项式系数G=tf(num, den) % 由分子多项式/分母多项式采用tf()函数创建传递函数[z1,p1,k1]=tf2zp(num,den) %求传递函数的零极点sys1zp=zpk(z1,p1,k1) %构建并显示该系统的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运行结果:7533)(23+++=s s s s G2.在SIMULINK中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结构图:源程序:五、评阅成绩评阅老师年月日《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二班级·学号1501034148 姓名李富国实验日期2017.11.27任课教师杨世文实验名称实验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验证型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验是用MATLAB得到控制系统的频域特性曲线,绘制给定控制系统Bode 图和Nyquist图,并表示出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π穿越频率和剪切频率等频域性能指标;用频率法对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判断。

二、上机内容:1、Matlab中的频率响应函数2、Matlab求取稳定性裕量三、实验平台Windows 98或2000或XP Matlab 5.3以上版本四、操作过程、源程序和计算结果:1、题目:绘制系统G(s)=[100(s+4)]/[s(s+0.5)(s+50)²]的Bode图。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引言控制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了验证和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仿真实验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篇文章将对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的控制系统运行环境,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目标包括:1. 验证控制系统的闭环性能,包括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误差补偿能力。

2. 评估不同控制策略在系统性能上的差异,比较PID控制、模糊控制等算法的效果。

3. 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

通过搭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置不同的控制参数和输入信号,模拟真实的控制环境。

具体步骤如下:1. 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

2. 设计不同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等,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3. 设置输入信号,模拟系统的工作条件和外部干扰。

4. 运行仿真实验,记录系统的输出响应、误差曲线和稳定性指标。

5. 分析实验结果,对比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差异,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发现:1. PID控制器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能够实现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小的稳态误差。

然而,在某些复杂系统中,PID控制器可能存在过调和震荡的问题。

2. 模糊控制器在处理非线性系统时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控制要求。

但是,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和参数调整相对复杂,需要较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3. 对于一些特殊的控制系统,如高阶系统和时变系统,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控制策略,如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

这些策略能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但也增加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难度。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此阵列称为劳斯阵列(劳斯表)。其中,各未知元素 b1,b2,b3,b4,,
c1 , c2 , c3 , c4 , ,
e1,e2 ,
f
,
1
g 1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b1
a1
a2 a0 a1
a3
,b2
a1
a4 a0 a1
a5
,b3
a1
a6 a0 a1
a7
,
c1
b1
a3 a1b2 b1
,
c2
b1
X
0
(s)
s
A1 p
A2 s p
Aj s p
An s p
1
2
j
n
式中,A1,A2,…,Aj,…,An为待定系数。对其进行拉氏反变换,
得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
x A e A e A e A e (t)
pt 1
pt 2
pjt
pt n
0
1
2
j
n
A e n
j 1
pt j
j
根据稳定性的定义,若系统稳定,应有
a a a a 0
0
0
0
ao (s
p )(s 1
p )(s 2
p) n
0
式中,p1,p2,…,pn为系统的特征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若使全部特征根p1,p2,…,pn均具有 负实部,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都不等于零。 (2)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的符号都相同。 在控制工程中,一般取a0为正值,则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为:特征方 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均必须为正值。若a0为负值,可在特 征方程的两边同乘以-1使其变为正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班级:光伏2班姓名:王永强学号:1200309067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1、稳定性分析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中的tf2zp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2( 2.5)()(0.5)(0.7)(3)sG ss s s s+=+++,用MATLAB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p=[0,-0.5,-0.7,-3]k=1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dc=Gctf.dendens=ploy2str(dc{1},'s')运行结果如下:Gctf =s + 2.5---------------------------------------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dens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den=[1,4.2,3.95,1.25,0.5]p=roots(den)运行结果如下:p =-3.0058 + 0.0000i-1.0000 + 0.0000i-0.0971 + 0.3961i-0.0971 - 0.3961ip为特征多项式dens的根,即为系统的闭环极点,所有闭环极点都是负的实部,因此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z=-2.5p=[0,-0.5,-0.7,-3]k=1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z,p,k]=zpkdata(Gctf,'v')pzmap(Gctf)Grid运行结果如下:z = -2.5000p =-3.0297 + 0.0000i-1.3319 + 0.0000i0.0808 + 0.7829i0.0808 - 0.7829i k =1输出零极点分布图(2)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5)()(0.5)(0.7)(3)k sG ss s s s+=+++,当取k=1,10,100用MATLAB编写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只要将(1)代码中的k值变为1,10,100,即可得到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讨论系统增益k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当K=1时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 z=-2.5p=[0,-0.5,-0.7,-3]k=1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dc=Gctf.dendens=ploy2str(dc{1},'s')运行结果如下:Gctf =s + 2.5---------------------------------------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den=[1,4.2,3.95,1.25,0.5]p=roots(den)运行结果如下:p =-3.0058 + 0.0000i-1.0000 + 0.0000i-0.0971 + 0.3961i-0.0971 - 0.3961i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z=-2.5p=[0,-0.5,-0.7,-3]k=1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z,p,k]=zpkdata(Gctf,'v') pzmap(Gctf)Grid运行结果如下:z = -2.5000p =-3.0297 + 0.0000i-1.3319 + 0.0000i0.0808 + 0.7829i0.0808 - 0.7829ik =1输出零极点分布图2.当K=10时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 z=-2.5p=[0,-0.5,-0.7,-3]k=10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dc=Gctf.dendens=ploy2str(dc{1},'s')运行结果如下:Gctf =10 s + 25---------------------------------------s^4 + 4.2 s^3 + 3.95 s^2 + 11.05 s + 25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den=[1,4.2,3.95,1.25,0.5]p=roots(den)运行结果如下:p =-3.0058 + 0.0000i-1.0000 + 0.0000i-0.0971 + 0.3961i-0.0971 - 0.3961i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z=-2.5p=[0,-0.5,-0.7,-3]k=10Go=zpk(z,p,k)Gc=feedback(Go,1) Gctf=tf(Gc)[z,p,k]=zpkdata(Gctf,'v') pzmap(Gctf)Grid运行结果如下:z = -2.5000p = 0.6086 + 1.7971i0.6086 - 1.7971i-3.3352 + 0.0000i-2.0821 + 0.0000ik = 103.当K=100时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 z=-2.5p=[0,-0.5,-0.7,-3]k=100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dc=Gctf.dendens=ploy2str(dc{1},'s')运行结果如下:Gctf =100 s + 250----------------------------------------s^4 + 4.2 s^3 + 3.95 s^2 + 101.1 s + 250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den=[1,4.2,3.95,1.25,0.5]p=roots(den)运行结果如下:p =-3.0058 + 0.0000i-1.0000 + 0.0000i-0.0971 + 0.3961i-0.0971 - 0.3961i下面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MATLAB程序代码如下:z=-2.5p=[0,-0.5,-0.7,-3]k=100Go=zpk(z,p,k)Gc=feedback(Go,1)Gctf=tf(Gc)[z,p,k]=zpkdata(Gctf,'v')pzmap(Gctf)Grid运行结果如下:z = -2.5000p =1.8058 + 3.9691i1.8058 - 3.9691i-5.3575 + 0.0000i-2.4541 + 0.0000ik =100输出零极点分布图2、稳态误差分析(1)已知如图3-2所示的控制系统。

其中25()(10)s G s s s +=+,试计算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和单位加速度信号时的稳态误差。

图3-2 系统结构图从Simulink图形库浏览器中拖曳Sum(求和模块)、Pole-Zero(零极点)模块、Scope (示波器)模块到仿真操作画面,连接成仿真框图如图3-3所示。

图中,Pole-Zero (零极点)模块建立()G s,信号源选择Step (阶跃信号)、Ramp(斜坡信号)和基本模块构成的加速度信号。

为更好观察波形,将仿真器参数中的仿真时间和示波器的显示时间范围设置为300。

图3-3 系统稳态误差分析仿真框图信号源选定Step(阶跃信号),连好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双击示波器,输出图形如图3-4所示。

图3-4 单位阶跃输入时的系统误差信号源选定Ramp(斜坡信号),连好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双击示波器,输出图形如图3-5所示。

图3-5 斜坡输入时的系统误差信号源选定加速度信号,连好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双击示波器,输出图形如图3-6所示。

图3-6 加速度输入时的系统误差从图3-4、3-5、3-6可以看出不同输入作用下的系统的稳态误差,系统是II型系统,因此在阶跃输入和斜坡输入下,系统稳态误差为零,在加速度信号输入下,存在稳态误差。

(2)若将系统变为I型系统,5()(10)G ss s=+,在阶跃输入、斜坡输入和加速度信号输入作用下,通过仿真来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

信号源选定Step(阶跃信号),连好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双击示波器,输出图形如图所示。

信号源选定Ramp(斜坡信号),连好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双击示波器,输出图形如图3-5所示。

信号源选定加速度信号,连好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双击示波器,输出图形如图所示。

/四、讨论下列问题:1.讨论系统增益k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增益k可以在临界k的附近改变系统的稳定性。

2.讨论系统型数以及系统输入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

增大系统开环增益k,可以减少0型系统在阶跃输入时的位置误差;可以减少i型系统在斜坡输入时的速度误差;可以减少ii型系统在加速度输入时的加速度误差。

五、实验体会。

1.熟悉了高阶系统稳定性的判定,进一步验证了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初次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所以遇到较多的问题。

但是,通过不断的改进,所得结果渐渐趋于预计情况。

因此,在实验中熟悉了高阶系统的稳定性的判定,进一步验证了验证稳定性判据的正确性;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