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最值(完整资料).doc
轴对称中几何动点最值问题总结
轴对称中几何动点最值问题总结轴对称的作用是“搬点移线”,可以把图形中比较分散、缺乏联系的元素集中到“新的图形”中,为应用某些基本定理提供方便。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图形中一些线段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借助的主要基本定理有三个:(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垂线段最短。
初中阶段利用轴对称性质求最值的题目可以归结为:两点一线,两点两线,点两线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
下面对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问题特征:已知两个定点位于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在直线上求一动点的位置,使动点与定点线段和最短。
核心思路:这类最值问题所求的线段和中只有一个动点,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任一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这个对称点与另一定点,交直线于一点,交点即为动点满足最值的位置。
方法:1.定点过动点所在直线做对称。
2. 连结对称点与另一个定点,则直线段长度就是我们所求。
变异类型:实际考题中,经常利用本身就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比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二次函数、直角梯形等图形,即其中一个定点的对称点就在这个图形上。
1.如图,直线I和I的同侧两点A B,在直线I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小。
问题特征:已知一个定点位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之间,分别在两直线上确定两个动点使线段和最短核心思路:这类问题实际上是两点两线段最值问题的变式,通过做这一定点关于两条线的对称点,实现“搬点移线”,把线段“移”到同一直线上来解决。
变异类型:1.如图,点P是/ 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 ON上作点A, B。
使△PAB的周长最小。
(3)两点两线的最值问题:(两个动点+两个定点)问题特征:两动点,其中一个随另一个动(一个主动,一个从动),并且两动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核心思路:用平移方法,可把两动点变成一个动点,转化为“两个定点和一个动点”类型来解。
变异类型:1.如图,点P, Q为/ MON内的两点,分别在OM ON上作点A,B。
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最值
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最值————————————————————————————————作者: ————————————————————————————————日期:ﻩ轴对称中几何动点最值问题总结轴对称的作用是“搬点移线”,可以把图形中比较分散、缺乏联系的元素集中到“新的图形”中,为应用某些基本定理提供方便。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图形中一些线段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借助的主要基本定理有三个:(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垂线段最短。
初中阶段利用轴对称性质求最值的题目可以归结为:两点一线,两点两线,一点两线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
下面对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两点一线的最值问题:(两个定点+ 一个动点)问题特征:已知两个定点位于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在直线上求一动点的位置,使动点与定点线段和最短。
核心思路:这类最值问题所求的线段和中只有一个动点,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任一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这个对称点与另一定点,交直线于一点,交点即为动点满足最值的位置。
变异类型:实际考题中,经常利用本身就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比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二次函数、直角梯形等图形,即其中一个定点的对称点就在这个图形上。
1.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A.4 B.8 C.D.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当EF+CF取得最小值时,则∠ECF的度数为()A.15°B.22.5° C.30° D. 45°3.如图,Rt△ABC中,AC=BC=4,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在CD上找一点P,使PA+PE 最小,则这个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4.(2006•河南)如图,在△ABC中,AC=BC=2,∠ACB=90°,D是BC边的中点,E是AB 边上一动点,则EC+ED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BE=2,AE=3BE,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 )A.B.C. D. 106..(2009•抚顺)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2√3 B. 2√6C.3D. √6(2)一点两线的最值问题:(两个动点+一个定点)问题特征:已知一个定点位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之间,分别在两直线上确定两个动点使线段和最短。
初中数学最新-九年级数学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问题检测 精品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
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
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最值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类型,包括单动点形成的最值问题,双(多)动点形成的最值问题,线动形成的最值问题,面动形成的最值问题。
本专题原创编写双(多)形成的最值问题模拟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双(多)形成的最值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和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原创模拟预测题1. 如图1,在□ABCD中,AH⊥DC,垂足为H,AB=AD=7,AH. 现有两个动点E、F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C方向匀速运动. 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等边△EFG,使△EFG与△ABC 在射线AC 的同侧,当点E 运动到点C 时,E 、F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转时间为t 秒. (1)求线段AC 的长;(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边△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当等边△EFG 的顶点E 到达点C 时,如图2,将△EFG 绕着点C 旋转一个角度(0360)αα︒<<︒. 在旋转过程中,点E 与点C 重合,F 的对应点为F′,G 的对应点为G′. 设直线F′G′与射线DC 、射线AC 分别相交于M 、N 两点.试问:是否存在点M 、N ,使得△CMN 是以∠MCN 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线段CM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7;(2))2270t 312847S t t <t 4553228t t 4<t 733⎛⎫≤≤ ⎪⎝⎭⎪⎪⎫=-+≤⎨⎪⎭⎪⎪-+≤⎪⎩;(3)存在,494. 【解析】(3)存在.如图2,当等边△EFG的顶点E到达点C时,AE=AC=7,AF=21,EF=14.△EFG绕点C旋转过程中,以∠MCN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CMN有两种情况:①当∠CMN为等腰△CMN的另一底角时,如答图1,过点C作CI⊥MN于点I,过N作NJ⊥CM于点J.在△CMI中,由勾股定理得222CI IM CM+=,即()222a b ⎫++=⎪⎪⎝⎭,二者联立,解得49b4=,∴CM==②当∠CNM为等腰△CMN的另一底角时,如答图2,过点C作CI⊥MN于点I,过N作NJ⊥CM于点J.在等边△CG′I中,易得7IG',CI2==.考点:1.双动点和面动旋转问题;2.勾股定理;3.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等边、腰三角形的性质;5.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6. 旋转的性质;7.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8.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9.分类思想的应用.二.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问题原创模拟预测题2. 如图,正方形AOC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O 为原点,点B 在反比例函数4y x=(x >0)图象上, (OC >OA ). (1)求点B 的坐标;(2)若动点E 从A 开始沿AB 向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F 从B 开始沿BC 向C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为12秒时,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EF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1)∵点B 在反比例函数4y x=(x >0)图象上,∴可设点B 坐标为(a ,a 4),∵OB=,∴24221617a a 11a 160a 1a 4a=+⇒-+=⇒==或。
专题复习1:利用轴对称求最值_
专题复习1:利用轴对称求最值Ⅱ. 请你设计一个用时最少的方案.二、关于两(多)条线段和最小问题思路指导:此类问题一般通过适当的几何变换实现“折”转“直”。
即将连接两点的折线转化为线段最短问题1.直接运用两点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例:如图8,已知A(1,1)B(3,-3),C为x轴上一个动点,当AC+BC最小时,C点坐标为,此时AC+BC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9,四边形ABCD为边长为5的正方形,以B为圆心4为半径画弧交BA与M,交BC于N,P在MN上运动,则PA+PB+PC的最小值为.2.平移后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例:已知:如图10,A(1,2),B(4,-2),C(m,0),D(m+2,0)(1)在图中作出当AC+CD+DB最小时C点的位置,并求出此时m的值(2)求AC+CD+DB的最小值.练习:如图11,NP,MQ为一段河的两岸(河的两侧为平坦的地面,可以任意穿行),NP∥MQ,河宽PQ 为60米,在NP一侧距离河岸110米处有一处藏宝处A,某人从MQ一侧距离河岸40米的B处出发,随身携带恰好横穿(与河岸垂直)河面的绳索(将绳索利用器械投掷至河对岸并固定,人扶绳索涉水过河),请计算此人从出发到目的地最少的行进路程,并确定固定绳索处(MQ一侧)到B处的最近距离.3.旋转后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例:如图1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⑴求证:△AMB≌△ENB;⑵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⑶当AM+BM+CM的最小值为31+时,求正方形的边长.练习:点O 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1)正方形边长为4,求OB+OD的最小值(2)若OB+OC+OD的最小值为26+,求正方形的边长4.对称后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数学模型已知:如图14,直线l 及直线同侧两点P、Q,在直线l 上求作点M,使线段PM+QM最小,并说明理由关系探究上图中:相等的角:线段关系:类型一:单动点单对称轴(直线同侧两线段和转化为异侧,进而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练习:1.如图15,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M、N 分别为AB、BC边的中点,P为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2. 如图16,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点E为AB边的中点,∠BAD=60°,点P为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3. 如图17,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M为BC 边的中点,P为对角线BD上的一动点,则PM+PC的最小值4. 如图18,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a,△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PD+PE的和最小值为4,则a= .5.如图19,已知⊙O的半径为1,AB、CD为⊙O的两互相垂直的直径,点M在弧AD上,且∠MOD=30°,点P为半径OD上的一动点,则PM+PA的最小值.6. 如图20,已知⊙O的半径为1,AB为⊙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且∠CAB=30°点M是弧CB的中点,,点P为直径AB上的一动点,则PM+PC的最小值.7.如图21,⊙O的直径为10,A,B在圆周上,AC⊥MN,BD⊥MN,AC=6,BD=8.P为MN上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8.如图22,已知∠AOB=60°,OA=6,C为OA的中点,OD平分∠AOB,M为OD上一动点,则AM+CM的最小值为9.如图23,从点A(0,2)发出的一束光,经x轴反射,过点B(4,3),则这束光从点A到点B所经过路径的长为.10.如图24,已知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于点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相较于点C,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则PO+PC的最小值是.11.如图25,以正方形ABCD中AB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MB,N为对角线BD上一点,若AN+MN的最小值为2226,则正方形边长为.1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点A(2,0),B(0,4).(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O为坐标原点,设C为AB的中点,P为OB上一动点,求PC+PA取最小值时P点的坐标.13.如图27,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连结OA,将线段OA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OB.(1)求点B的坐标;(2)求经过A、O、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BO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实验与探究:(1)由图观察易知A(0,2)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2,0),请在图中分别标明B(5,3)、C(-2,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的位置,并写出他们的坐标:B′、C′;归纳与发现:(2)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a,b)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不必证明);运用与拓广:(3)已知两点D(1,-3)、E(-1,-4),试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Q,使点Q到D、E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Q点坐标.类型二:双动点单对称轴(在类型一基础上应用垂线段最短)例:如图,已知∠CAB=30°,BA=6,AF平分∠BAC,P,Q分别为AB,AF上的动点,则BQ+PQ的最小值为练习:1.如图29,正方形ABCD中,AE为∠BAC的平分线,M,N分别为AE,AB上的动点,若MN+BM最小值为3,则正方形边长为.2.如图30,在锐角△ABC中,AB=42,∠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3.如图31,矩形ABCD中,AB=6,BC=8,M,N分别为BD,BC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为. 类型三:单动点双对称轴例:如图32,已知:∠AOB=30°,P为∠AOB内一点,OP=6,M,N分别为OA,OB上的动点,则△PMN的周长最小值为.练习:1.如图33,已知:∠AOB=60°,P为∠AOB内一点,OP=10,M,N分别为OA,OB上的动点,则△PMN的周长最小值为.2.如图34,两个镜子成45°角,P为夹角内一个光源,P距离交点2米,光线从P发出后经过OB,OA反射后经过点P,则光线经过的路线长为.3.如图35,已知A(3,2)为坐标平面上一点,在x,y 轴上确定点M,N,使△AMN周长最小,并求出此时M,N坐标.类型四. 双动点双对称轴例:已知P,Q为∠AOB内两个定点,M,N分别为OA,OB上的动点。
中考数学知识点考点复习指导:利用轴对称求最值
利用轴对称求最值轴对称知识在近来的中考题中,经常出现,笔者浏览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发现各地中考试题除考察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性质,还考察了利用轴对称知识解决最值问题,这类问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如何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最值问题呢?根据本人多年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
概括一些常见的题型。
一、基础知识如图直线l 同侧有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找点P ,使得PA+PB 最短,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作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A ′B 交直线l 于点P,则点P 即为所求,此时PA+PB=PA ′+PB= A ′B 。
A 1二、典型例题:A 组(1)以菱形为载体的最短距离问题: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 BAD=60°,AB=4,M 是AB 的中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M+P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解:∵菱形ABCD 是以AC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DM 交AC 于点P,则PM+PB 的最小值即为线段DM,此时DM=32 AB LP∴PM+PM 的最小值为32.(2)以矩形为载体求最短距离问题在矩形ABCD 中,AB=2,AD=4,E 为为边CD 中点。
P 为边BC 上的任一点,求PA+EP 的最小值。
解:作点A 关于BC 的对称点A ′,连A ′E 交BC 于点P,则点P 为所求,此时PA+PE 的最小值即为A ′E,过点E ,作EF ⊥AB ,A ′E=2243 =5∴PA+PE 的最小值为5。
(3)以正方形为载体的最短距离问题: MC AA 1 ED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找一点P,使PD+PE 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_________.解:∵正方形ABCD 是以AC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点B 关于点D 关于AC 对称∵BE 即为PD+PE 的最小值∴PD+PE 的最小值为2(4) 以圆形为载体的最短距离问题: 如图,⊙O 的半径为2,点A 、B 、C 在⊙O 上,OA ⊥OB, ∠ABC=60°,P 是OB 上一动点,求PA+PC 的最小值。
初中几何利用“轴对称变换”解决最值问题
初中几何利用“轴对称变换”解决最值问题
初中数学动点最值思路方法大汇总
【典型例题1】难度★★
【思路分析】构造包含所求线段的兰角形,通过三边关系求解;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 、BC ,再求出CD ,连接CG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CG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出DC 有最大值再代人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答案解析】
【典型例题2】难度★★★
【思路分析】本题是轴对称一一最短路线问题在坐标系中的应用.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距离和最小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对称轴是什么,然后根据轴对称作出最短路线,即可得出△ABC的周长最小时C 点的坐标.【答案解析】解:。
(完整word版)与轴对称相关的最值问题
图(5)CEDPBA 与轴对称相关的最值问题【典型题型一】:如图,直线l 和l 的异侧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使PA+PB 最小.【典型题型二】如图,直线l 和l 的同侧两点A 、B,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PA+PB 最小。
【练习】1、(温州中考题)如图(5),在菱形ABCD 中,AB=4a ,E 在BC 上,EC=2a ,∠BAD=1200,点P 在BD 上,则PE+PC 的最小值是( )解:如图(6),因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BC 中点E 关于对角线BD 的对称点E 一定落在AB 的中点E 1,只要连结CE 1,CE 1即为PC+PE 的最小值。
这时三角形CBE 1是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形,PC+PE=CE 1=23a 。
所以选(D )。
2、如图(13),一个牧童在小河南4英里处牧马,河水向正东方流去,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 西8英里北7英里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能够完成这件事所走的最短距离是( )(A ) 4+185英里 (B ) 16英里(C ) 17英里 (D) 18英里3.如图,C 为线段BD 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 、D 作AB ⊥BD,ED ⊥BD,连接AC 、EC 。
已知AB=5,DE=1,BD=8,设CD=x.请问点C 满足什么条件时,AC +CE 的值最小?4.如图,在△ABC 中,AC =BC =2,∠ACB =90°,D 是BC 边的中点,E 是AB 边上 一动点,则EC +ED 的最小值为_______。
即是在直线AB 上作一点E ,使EC+ED 最小作点C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C ’,连接DC'交 AB 于点E,则线段DC ’的长就是EC+ED 的最小值。
在直角△DBC'中DB=1,BC=2,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错误!5.如图,等腰Rt △ABC 的直角边长为2,E 是斜边AB 的中点,P 是AC 边 上的一动点,则PB+PE 的最小值为 即在AC 上作一点P ,使PB+PE 最小 作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B',连接B ’E ,交AC 于点P,则B’E = PB'+PE = PB+PE B ’E 的长就是PB+PE 的最小值 在直角△B'EF 中,EF = 1,B'F = 3根据勾股定理,B'E = 错误!6.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 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2错误! B .2错误! C .3 D .错误!即在AC 上求一点P ,使PE+PD 的值最小点D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点B ,连接BE 交AC 于点P,则BE = PB+PE = PD+PE ,BE 的长就是PD+PE 的最小值BE = AB = 2 37.如图,若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 10cm,BC = 20cm ,E 为边BC 上的一个动点,P 为BD 上的一个动点,求PC+PD 的最小值; 作点C 关于BD 的对称点C ’,过点C',作C ’B ⊥BC ,交BD 于点P ,则C ’E 就是PE+PCFP B'EACBC'DACBEPE BCD A H PEC'D ACB的最小值直角△BCD 中,CH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2.2轴对称---线段的最值-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B
B
A
A
B
A
l
l
P
图1
B´
A
P
P
图2
图3
l
l
P
图4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模型分析
考点2-1
派生知识
核心知识
C
A
B
AB最短
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B
AC+B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线段差的最值
典例精讲
考点2-1
【例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4x-5的图象及对称轴,请用无刻度直尺
易得CD= 4 3 ∠ADD´=60º,DD´=4,
3
∴D´E=2 3.
E
A
D
P
P
B
C
D´
线段最值问题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连接AC,O是AC的中点,M是AD上一 点,
且MD=1,P是BC上一动点,则PM-PO的最大值为( A )
A.
B.
C.
∴MN=2,NQ=MN·cosN=2× 3 = 3
2
N
B
PP
A
M
C
强化训练
线段最值问题
提升能力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DAC=30º,点P,E分别在AC,AD上,则PE+PD的
2 3
最小值是_______.
【解析】如图,作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D´
当D´,P,E三点共线,且D´E⊥AD时,PE+PD最小.
(完整版)几何最值—轴对称求最值(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两点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两个定点) _________________ 最短(已知一个定点、一条定直线); 三角形 (已知两边长固定或其和、差固定)答: 两占之亂 线段最短(啟俩个定点):垂线段最舸(已知一个定点、一条定直线)i 三角形三讪并系(已知两边长固定或其和、差固定).问题2 :做题前,读一读,背一背:学习以下轴对称最值模型’固定长度线段测在直线I 上滑动,求的最对借 需平移岳V (或AM )・转化为AM 十W 解抉, 答:直线L 及异侧两点A B 求作直线L 上一点P 使P 与A B 两点距离之差最大 作A 点关于L 的对称点A1,连接A1B,并延长交L 的一点就是所求的 P 点.这样就有:PA=PA1,P 点与 A,B 的差 PA-PB=PA1-PB=A1B.下面证明A1B 是二者差的最大值.首先在L 上随便取一个不同于 P 点的点P1,这样P1A1B 就构成一三角形,且P1A 仁P1A.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二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所以有:P1A1-P1B<A1B,即:p1A-p1B<A1B.这就说明除了 P 点外,任何一个点与A,B 的距离差都小于 A1B •反过来也说明P 点与A,B 的距离差的最大值是 A1B. 所以,P 点就是所求的一点•求內少的最小值, 使点在纟塢侧求呼1-P 纠的最大值, 使点在线同侧几何最值一轴对称求最值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1. 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 , △ ABE是等边三角形,且点E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在对角线存在一点P,使得PD+PE的值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PD+P%将征:定点,D t E动点(定直线);理姫目标:和最小操作:对称到异侧2.解题过程如图.正方形ABCD的顶点B,D关于AC所在的直纸对称,PB=FD, 那么求i(PD-PE v的最小值就转化成求的最小值”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出BE的长即为所求,AC上A.3B.答案:C解题思路:1 •思路分析DT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 jiS = A/5、v bABE是等边三角形,BE = AB = 2忑.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一线段之和最小2. 如图,在△ ABC中,/ ACB=90°,以AC为一边在△ ABC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CD,过点D作DE丄AC,垂足为F, DE与AB相交于点E. AB=10cm, BC=6cm, P是直线DE上的一点,连接PC, PB,贝V △ PBC周长的最小值为(B.「「'cmA.16cmC.24cmD.26cm答案:A解题思路:1 •思路分析min特征:定虑:B t C动点(定直线);玫阳目标:和竝小操作:对称到异侧2.解题过程由题意得.召<7的长度为定值,.■-要使厶?恥的周长最小,只需尸C-抄的值最小即可.在等边三角形/CD中,\'DE±AC t二点C关于DE的对称点为点仏PW当点P与点E重合的时候,丹十丹最小.即站十PQ最小, 此时死的周长最小.如囹所示,△尸EC的最小周长知PB-PC±BC=AB^BC=1()^=16 (cm).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一线段之和最小3. 如图,A, B两点在直线'的异侧,点A到'的距离AC=4,点B至2的距离BD=2, CD=6.若点P在直线'上运动,则的最大值为()C.6答案:B解题思路:1 •思路分析PA~PB\JKaK特征:定点:£ B动点(定直钱):貝0目标,差最大換作;对称到同们2.解题过程要求\PA-PB\的最大值'需使点儿召在直线/同侧,如虱作点0关于直线F的对称点序=连接卫対井延长,与直紳的交点即为使得円-刃|取最大值时对应的点只可得四边形少DCE为矩形,/.. B r E = CD = 6, EC=£t D = BD=l,\\4C=4=二A£=2.—毎=4吕它=2尿,即回-的最大值为2価.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一线段之差(绝对值)最大4.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 / ABC=60°,点P, Q, K分别为线段BC, CD, BD上的任意一点, 的最小值为()则PK+QK此时\PA-PB\=\PA-PB t\ = AB t.过点密作方E丄M于点忌如图,B*A.2C.4八;答案:D解题思路:作戸关于a的对称点E由菱形的性质可和点£在线段曲上谨接賦如图.则EK^PK,:.PK.-OK^EK^OK,V EK-^QK^EQ,当E K. 0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时QK的最小值対线段EQ的长.杲RC上的任意一点.二£是一炉上的任意一点,丁仑是仞上的任意一点,・'•当EQ1AB时,EQ的丧最小,此时EQ" 屁\PK-QK的最小值为20・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一最短路线问题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0在坐标原点,顶点A, 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0A=3, 0B=4, D为边OB的中点.若E, F为边0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则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点F的坐标为()C.「」D.「答案:B解题思路:1 •思路分析F( f) 特征:定点:C, DC畋巒coa曲用动点(銭段苣“瓦联EF二1)目标:和量小操作;平移,对称到异侧2.解题过程通过题意可知,EF和CD的长固定,要使四边形CD盯的周长最小,只需DE+b最小.如同CF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到C爲得CF=C f E f此时就转化为求DE+UE的最小值.r rD'作点D 关于x 轴的对称点D 、连接CD,与x 轴的交电即为DE+CE 最小时对应的点E根据题意可得.CQ, 4), -2),・'•直线的解析式为;尸召兀-2,二点E 的塑标为(斗0],二点F 的坐标为(孑g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一线段之和最小6. 如图,/ AOB=30, / AOB 内有一定点 P ,且OP=10.若Q 为OA 上一点,R 为OB 上一点,贝U △ PQR 周长的最小值为()答案:A解题思路:尸是定点* a R 是在定直线上运动的动点+如團,分别作点尸关于射线OE 的对称点和马 连接片P 2R ,贝 \\PQ^QR^PR = I\Q+QR+RP l ,A.10C.20B.15 D.30要求△ PQJ?周长的最小値,即求殖十"十咫的最小值’:尸是定点,二P v 為也是定点,二当点0 R 分别杲耳F ;与O&的交点时.耳0+涉+咫连接邛,OR f由对称可知O ^ =OP =O 耳"90="购,Z PI OR=Z POR . .".Z Pl 0^2/J 05=60°,■•■△RO 比是等边三角形,.■-乌£二0乌二OP=10.即△P0?周长的最小值为10.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一线段之和最小 若C 为AM 上任意一点,B 为OD 上任意一点,贝y AB+BC+CD 勺最小值是()A.10B.11C.12D.137.如图,已知/ MON=20 , A 为OM 上一点,0A=4念,D 为ON 上一点,答案:C解题思路:H和D是定点,£和C是在定直线上运动的动点.如圃作点d关于CW的对称点小点D关于CW的对称点D:连接丿8 CD f,D'则AB *蛊C + C0 =虫爭十BC+ CDX• A, D为定点,'D为定点,/■ *嗥+胆+CD ■的最丿卜值为线段川D的长.如图,连接血1 0D\J QD'=OD=换、OWO4二必,ZDVA^ZW^ZJ ON=^f.'.ZDG可得△ DQA是直角三角形,且ZZ>^r CMOS/. ^D f= ^5of =12,即AS-BC+CD的最小值为12.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轴对称一一最值问题。
中考数学知识点考点复习指导利用轴对称求最值
中考数学知识点考点复习指导利用轴对称求最值利用轴对称求最值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中考数学中经常考察的内容之一、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你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轴对称求最值。
1.轴对称性的概念轴对称性是指对于平面上的一个图形,如果沿条直线旋转180度后,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具有轴对称性。
轴对称的直线称为轴线。
轴对称的图形的特点是:图形的任意一点关于轴线对称的点也在图形内部。
2.利用轴对称求最值的一般步骤求解最值的一般步骤为:首先明确最值是指最大值还是最小值,然后利用轴对称性把问题转化为一个等价的问题,利用已知条件求解这个等价问题,最后还原到原问题中,得到最值。
3.利用轴对称求最值的具体方法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下面是常见的一些方法:(1)利用轴对称线上的点求最值:对于轴对称的图形,如果可以确定图形上的其中一点关于轴线的对称点是最值点,那么这个最值点的横坐标就可以作为最值的解。
(2)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求最值:对于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如果能够找到一些特殊的点,使得这些点关于轴线对称,而且能够确定这些点是最值点,那么这个最值点就可以作为最值的解。
(3)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求最值:对于轴对称的图形,如果能够利用对称性与其他已知条件建立等式或不等式,然后求解这个等式或不等式的解,就可以得到最值的解。
(4)利用轴对称折线的特点求最值:对于轴对称的折线图,可以利用折线图的性质,比如单调性,交点等,将问题转化为求解折线的最值的问题,然后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最值。
4.练习题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利用轴对称求最值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印象。
下面是一些练习题的示例:(1)求函数y=2x^2-3x+1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首先,求函数的极值点,对应的x值是-1/4、然后,将-1/4代入函数,得到y=-1/8、所以在[-1,2]上,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8(2)求函数y=x^3-3x^2+3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利用轴对称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周长
解题思路:分别作P点关于OM和ON的对称点P1和P2,连接P1P2分别交OM,ON于A,B两点,此时△ABP的周长最小
如图,点P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ABP的周长最小
例题2
如图,点P是∠AOB内一点,∠AOB=45o,OP= 10,M是OA上的一个动点,N是OB上的一个动 点,△PMN的周长最小时,求此时的周长
,所以P1P2=10
P1P2即为△PMN的最小周长
解决最值 两点两线 以抛物线为背景,三角形周长最小,看似三条线段和最小,实质仍是两条线段和最小问题,即PA+PC的最小值,模型一。
解题思路:分别作P点关于OM和ON的对称点P1和P2,连接P1P2分别交OM,ON于A,B两点,此时△ABP的周长最小 如图,Rt△ABC中,∠C=90∘,∠B=30∘,BA=6,点E在AB边上,点D是BC边上一点(不与点B.
于A,B两点,此时 解题思路: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M和N,利用模型二可以轻松找出,而后因为∠AOB=45o所以∠P1OP2=90o,P1O=P2O=OP=10
△ABP的周长最小 ,所以P1P2=10
P1P2即为△PMN的最小周长
如图,点P是∠AOB内一点,∠AOB=45o,OP=10,M是OA上的一个动点,N是OB上的一个动点,△PMN的周长最小时,求此时的
A'
Q'
P'
E'
3.两点同侧
如图,点A、B在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找 一点P,使 PA PB的值最大。
B P
A l
AB PA PB '
4.两点异侧
如图,点A、B在直线l的异侧,在直线l上找 一点P,使 PA PB 的值最大。
2022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图形的变换 专题-利用“轴对称”求最值
一 动 点 . 若 MN = 1 , 则 △ PMN 周 长 的 最 小 值 为
(B ) A.4
B.5
C.6
D.7
解析:作N关于AB的对称点N′,连接MN′,NN′,ON′,ON. ∵N关于AB的对称点N′, ∴MN′与AB的交点P′即为△PMN周长的最小时的点, ∵N是弧MB的中点, ∴∠A=∠NOB=∠MON=20°, ∴∠MON′=60°, ∴△MON′为等边三角形, ∴MN′=OM=4, ∴△PMN周长的最小值为4+1=5.
[典例4] 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3,点 E 在 AB 边上 且 BE=1.点 P,Q 分别是边 BC,CD 的动点(均不与顶点重合), 当四边形 AEPQ 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 AEPQ 的面积是 ____4_.5___.
解析:如图,作点 A 关于 DC 的对称点 M,作点 E 关于
解析:如图所示,以 BD 为对称轴作 N 的对称点 N′,连 接 PN′,MN′,根据轴对称性质可知,PN=PN′, ∴PM-PN=PM-PN′≤MN′,当 P,M,N′三点共线时, 取“=”,∵正方形边长为 8,∴AC= 2AB=8 2. ∵O 为 AC 的中点,∴AO=OC=4 2. ∵N 为 OA 的中点,∴ON=2 2. ∴ON′=CN′=2 2.∴AN′=6 2.
模型四:两定点与两条直线上两动点问题
问题:点P,Q在∠AOB的内部,在OA上找点C,在OB上找点D,使 得四边形PQDC周长最小.
解法:将问题转化为模型三即可求解.分别作点P,Q关于射线OA, OB的对称点P′,Q′,连接P′Q′,交OA,OB于点C,D,点C, D即为所求.PC+CD+DQ的最小值为线段P′Q′的长.则四边形 PQDC周长的最小值为P′Q′+PQ的值.
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最值
轴对称中几何动点最值问题的应用初二一班轴对称的作用是“搬点移线”,可以把图形中比较分散、缺乏联系的元素集中到“新的图形”中,为应用某些基本定理提供方便。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图形中一些线段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借助的主要基本定理有三个:(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垂线段最短。
初中阶段利用轴对称性质求最值的题目可以归结为:两点一线,两点两线,一点两线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
下面对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两点一线的最值问题:(两个定点+ 一个动点)问题特征:已知两个定点位于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在直线上求一动点的位置,使动点与定点线段和最短。
核心思路:这类最值问题所求的线段和中只有一个动点,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任一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这个对称点与另一定点,交直线于一点,交点即为动点满足最值的位置。
变异类型:实际考题中,经常利用本身就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比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二次函数、直角梯形等图形,即其中一个定点的对称点就在这个图形上。
例1以三角形载体的最短距离问题.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 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 )A.4 B.8 C. D.练习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当EF+CF取得最小值时,则∠ECF的度数为()A.15° B.22.5° C.30° D. 45°2如图,Rt△ABC中,AC=BC=4,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在CD上找一点P,使PA+PE 最小,则这个最小值是 _____________.3如图,在△ABC中,AC=BC=2,∠ACB=90°,D是BC边的中点,E是AB边上一动点,则EC+E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例2以菱形为载体的最短距离问题: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AB=4,M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M+PB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中考数学复习---《利用对称求最值问题》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利用对称求最值问题》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知识点总结1.基本知识点: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2.求最值问题的类型问题基本图形解题图形解题思路与步骤如图①:如图,存在直线l 以及直线外的点P和点Q,直线l 上存在一点M,使得MP+MQ 的值最小。
解题思路:找点作对称解题步骤:①从问题中确定定点与动点。
②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
通常情况下其中一个定点的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存在,找出即可。
③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定点。
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是如图②:如图,已知∠MON 以及角内一点P,角的两边OM 与ON上存在点A与点B,使得△PAB的周长最小。
微专题1.(2022•德州)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E 在BC 上,CE =2.点M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个动点,则EM +CM 的最小值是( )A .62B .35C .213D .413【分析】要求ME +MC 的最小值,ME 、MC 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ME ,MC 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AE 交BD 于M 点, ∵A 、C 关于BD 对称, ∴AE 就是ME +MC 的最小值,如图③:如图:已知∠AOB 以及角内两点点P 与点Q ,角的两边上分别存在M 、N 使得四边形PQMN 的周长最小。
动点的位置。
然后解题。
∵正方形ABCD中,点E是BC上的一定点,且BE=BC﹣CE=6﹣2=4,∵AB=,∴AE==2,∴ME+MC的最小值是2.故选:C.2.(2022•资阳)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是直线BC上一动点.若AB=4,则AE+OE的最小值是()A.42B.25+2 C.213D.210【分析】本题为典型的将军饮马模型问题,需要通过轴对称,作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A',再连接A'O,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A'O为所求最小值,再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A'O的长度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作点A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A',连接A'O,其与BC的交点即为点E,再作OF⊥AB交AB于点F,∵A与A'关于BC对称,∴AE=A'E,AE+OE=A'E+OE,当且仅当A',O,E在同一条线上的时候和最小,如图所示,此时AE+OE=A'E+OE=A'O,∵正方形ABCD,点O为对角线的交点,∴,∵A与A'关于BC对称,∴AB=BA'=4,∴FA'=FB+BA'=2+4=6,在Rt△OFA'中,,故选:D.3.(2022•菏泽)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ABC=60°,M是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CF=BF,则MA+MF的最小值为()A.1 B.2C.3D.2【分析】当MA+MF的值最小时,A、M、F三点共线,即求AF的长度,根据题意判断△ABC为等边三角形,且F点为BC的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F的长度即可.【解答】解:当A、M、F三点共线时,即当M点位于M′时,MA+MF的值最小,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B=BC,又∵∠ABC=60°,∴△ABC为等边三角形,∵F点为BC的中点,AB=2,∴AF⊥BC,CF=FB=1,∴在Rt△ABF中,AF==.故选:C.4.(2022•广安)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E、F分别为边AD、DC的中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A.2 B.3C.1.5 D.5【分析】如图,取AB的中点T,连接PT,FT.首先证明四边形ADFT是平行四边形,推出AD=FT=2,再证明PE+PF=PT+PF,由PF+PT≥FT=2,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T,连接PT,FT.∵四边形ABCD是菱形,∴CD∥AB,CD=AB,∵DF=CF,AT=TB,∴DF=AT,DF∥AT,∴四边形ADFT是平行四边形,∴AD=FT=2,∵四边形ABCD是菱形,AE=DE,AT=TB,∴E,T关于AC对称,∴PE=PT,∴PE+PF=PT+PF,∵PF+PT≥FT=2,∴PE+PF≥2,∴PE+PF的最小值为2.故选:A.5.(2022•赤峰)如图,菱形ABCD,点A、B、C、D均在坐标轴上.∠ABC=120°,点A (﹣3,0),点E是CD的中点,点P是OC上的一动点,则PD+PE的最小值是()3A.3 B.5 C.22D.32【分析】根据题意得,E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BC的中点E',连接DE'交AC与点P,此时PD+PE有最小值,求出此时的最小值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E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BC的中点E',连接DE'交AC与点P ,此时PD +PE 有最小值为D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 =120°,点A (﹣3,0), ∴OA =OC =3,∠DBC =60°, ∴△BCD 是等边三角形, ∴DE '=OC =3,即PD +PE 的最小值是3, 故选:A .6.(2022•安顺)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CD 上一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AF ,交AF 于点H ,交BF 于点G ,N 为EF 的中点,M 为BD 上一动点,分别连接MC ,MN .若91=∆∆FCEDCG S S ,则MC +MN 的最小值为 .【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 点与C 点关于BD 对称,则有MN +CM =MN +AM ≥AN ,所以当A 、M 、N 三点共线时,MN +CM 的值最小为AN ,先证明△DCG ∽△FCE ,再由=,可知=,分别求出DE =1,CE =3,CF =12,即可求出AN .【解答】解:如图,连接A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点与C点关于BD对称,∴CM=AM,∴MN+CM=MN+AM≥AN,∴当A、M、N三点共线时,MN+CM的值最小,∵AD∥CF,∴∠DAE=∠F,∵∠DAE+∠DEH=90°,∵DG⊥AF,∴∠CDG+∠DEH=90°,∴∠DAE=∠CDG,∴∠CDG=∠F,∴△DCG∽△FCE,∵=,∴=,∵正方形边长为4,∴CF=12,∵AD∥CF,∴==,∴DE=1,CE=3,在Rt△CEF中,EF2=CE2+CF2,∴EF==3,∵N是EF的中点,∴EN=,在Rt△ADE中,EA2=AD2+DE2,∴AE==,∴AN=,∴MN+MC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7.(2022•内江)如图,矩形ABCD中,AB=6,AD=4,点E、F分别是AB、DC上的动点,EF∥BC,则AF+CE的最小值是.【分析】延长BC到G,使CG=EF,连接FG,则四边形EFGC是平行四边形,得CE=FG,则AF+CE=AF+FG,可知当点A、F、G三点共线时,AF+CE的值最小为AG,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即可.【解答】解:延长BC到G,使CG=EF,连接FG,∵EF∥CG,EF=CG,∴四边形EFGC是平行四边形,∴CE=FG,∴AF+CE=AF+FG,∴当点A、F、G三点共线时,AF+CE的值最小为AG,由勾股定理得,AG===10,∴AF+CE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8.(2022•贺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6,E,F分别是AD,AB的中点,∠ADC的平分线交AB于点G,点P是线段DG上的一个动点,则△PEF的周长最小值为.【分析】如图,在DC上截取DT,使得DT=DE,连接FT,过点T作TH⊥AB于点H.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T=,EF=5,证明PE+PF=PF+PT≥FT,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在DC上截取DT,使得DT=DE,连接FT,过点T作TH⊥AB于点H.∵四边形ABCD是矩形,∴∠A=∠ADT=90°,∵∠AHT=90°,∴四边形AHTD是矩形,∵AE=DE=AD=3.AF=FB=AB=4,∴AH=DT=3,HF=AF﹣AH=4﹣3=1,HT=AD=6,∴FT===,∵DG平分∠ADC,DE=DT,∴E、T关于DG对称,∴PE=PT,∴PE+PF=PF+PT≥FT=,∵EF===5,∴△EFP的周长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5+.9.(2022•娄底)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45°,点P、Q分别是BC、BD上的动点,CQ+PQ的最小值为.【分析】连接AQ,作AH⊥BC于H,利用SAS证明△ABQ≌△CBQ,得AQ=CQ,当点A、Q、P共线,AQ+PQ的最小值为AH的长,再求出AH的长即可.【解答】解:连接AQ,作AH⊥BC于H,∵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B,∠ABQ=∠CBQ,∵BQ=BQ,∴△ABQ≌△CBQ(SAS),∴AQ=CQ,∴当点A、Q、P共线,AQ+PQ的最小值为AH的长,∵AB=2,∠ABC=45°,∴AH=,∴CQ+PQ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0.(2022•眉山)如图,点P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动点,点E为BC的中点,连接PE,PB,若AB=4,BC=43,则PE+PB的最小值为.【分析】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交AC于点F,连接B′E交AC于点P,则PE+PB的最小值为B′E的长度;然后求出B′B和BE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交AC于点F,连接B′E交AC于点P,则PE+PB的最小值为B′E的长度,∵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4,∠ABC=90°,在Rt△ABC中,AB=4,BC=4,∴tan∠ACB==,∴∠ACB=30°,由对称的性质可知,B'B=2BF,B'B⊥AC,∴BF=BC=2,∠CBF=60°,∴B′B=2BF=4,∵BE=BF,∠CBF=60°,∴△BEF是等边三角形,∴BE=BF=B'F,∴△BEB'是直角三角形,∴B′E===6,∴PE+PB的最小值为6,故答案为:6.11.(2022•滨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10.若点E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EF⊥AC且分别交对角线AC、直线BC于点O、F,则在点E移动的过程中,AF+FE+EC的最小值为.【分析】如图,过点E作EH⊥BC于点H.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H,EF,设BF =x,则DE=10﹣x﹣=﹣x,因为EF是定值,所以AF+CE的值最小时,AF+EF+CE 的值最小,由AF+CE=+,可知欲求AF+CE的最小值相当于在x轴上找一点P(x,0),使得P到A(0,5),B(,5)的距离和最小,如图1中,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BA′交x轴于点P,连接AP,此时PA+PB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过点E作EH⊥BC于点H.∵四边形ABCD是矩形,∴∠B=∠BAD=∠BHE=90°,∴四边形ABHE是矩形,∴EH=AB=5,∵BC=AD=10,∴AC===5,∵EF⊥AC,∴∠COF=90°,∴∠EFH+∠ACB=90°,∵∠BAC+∠ACB=90°,∴∠EFH=∠BAC,∴△EHF∽△CBA,∴==,∴==,∴FH=,EF=,设BF=x,则DE=10﹣x﹣=﹣x,∵EF是定值,∴AF+CE的值最小时,AF+EF+CE的值最小,∵AF+CE=+,∴欲求AF+CE的最小值相当于在x轴上找一点P(x,0),使得P到A(0,5),B(,5)的距离和最小,如图1中,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BA′交xz轴于点P,连接AP,此时PA+PB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A′(0,﹣5),B(,5),∴A′B==,∴AF+CE的最小值为,∴AF+EF+CE的最小值为+.解法二:过点C作CC′∥EF,使得CC′=EF,连接C′F.∵EF=CC′,EF∥CC′,∴四边形EFC′C是平行四边形,∴EC=FC′,∵EF⊥AC,∴AC⊥CC′,∴∠ACC=90°,∵AC′===,∴AF+EC=AF+FC′≥AC′=,∴AF+EF+CE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2.(2022•自贡)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G是AD的中点,线段EF在边AB上左右滑动,若EF=1,则GE+CF的最小值为.【分析】解法一:利用已知可以得出GC,EF长度不变,求出GE+CF最小时即可得出四边形CGEF周长的最小值,利用轴对称得出E,F位置,即可求出.解法二:设AE=x,则BF=3﹣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G+CF=+,由勾股定理构建另一矩形EFGH,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结论.【解答】解:解法一:如图,作G关于AB的对称点G',在CD上截取CH=1,然后连接HG'交AB于E,在EB上截取EF=1,此时GE+CF的值最小,∵CH=EF=1,CH∥EF,∴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EH=CF,∴G'H=EG'+EH=EG+CF,∵AB=4,BC=AD=2,G为边AD的中点,∴DG'=AD+AG'=2+1=3,DH=4﹣1=3,由勾股定理得:HG'==3,即GE+CF的最小值为3.解法二:∵AG=AD=1,设AE=x,则BF=AB﹣EF﹣AE=4﹣x﹣1=3﹣x,由勾股定理得:EG+CF=+,如图,矩形EFGH中,EH=3,GH=2,GQ=1,P为FG上一动点,设PG=x,则FP=3﹣x,∴EP+PQ=+,当E,P,Q三点共线时,EP+PQ最小,最小值是3,即EG+C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13.(2022•泰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与点D不重合的动点,以DE为一边作正方形DEFG.设DE=d1,点F、G与点C的距离分别为d2、d3,则d1+d2+d3的最小值为()A.2B.2 C.22D.4【分析】连接AE,那么,AE=CG,所以这三个d的和就是AE+EF+FC,所以大于等于AC,故当AEFC四点共线有最小值,最后求解,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连接AE,∵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EDG=90°,EF=DE=D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D,∠ADC=90°,∴∠ADE=∠CDG,∴△ADE≌△CDG(SAS),∴AE=CG,∴d1+d2+d3=EF+CF+AE,∴点A,E,F,C在同一条线上时,EF+CF+AE最小,即d1+d2+d3最小,连接AC,∴d1+d2+d3最小值为AC,在Rt△ABC中,AC=AB=2,∴d1+d2+d3最小=AC=2,故选:C.14.(2022•安徽)已知点O是边长为6的等边△ABC的中心,点P在△ABC外,△ABC,△PAB,△PBC,△PCA的面积分别记为S0,S1,S2,S3.若S1+S2+S3=2S0,则线段OP 长的最小值是()A.233B.235C.33D.237【分析】如图,不妨假设点P在AB的左侧,证明△PAB的面积是定值,过点P作AB的平行线PM,连接CO延长CO交AB于点R,交PM于点T.因为△PAB的面积是定值,推出点P的运动轨迹是直线PM,求出OT的值,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不妨假设点P在AB的左侧,∵S△PAB+S△ABC=S△PBC+S△PAC,∴S1+S0=S2+S3,∵S1+S2+S3=2S0,∴S1+S1+S0=2,∴S1=S0,∵△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6,∴S0=×62=9,∴S1=,过点P作AB的平行线PM,连接CO延长CO交AB于点R,交PM于点T.∵△PAB的面积是定值,∴点P的运动轨迹是直线PM,∵O是△ABC的中心,∴CT⊥AB,CT⊥PM,∴•AB•RT=,CR=3,OR=,∴RT=,∴OT=OR+TR=,∵OP≥OT,∴OP的最小值为,当点P在②区域时,同法可得OP的最小值为,如图,当点P在①③⑤区域时,OP的最小值为,当点P在②④⑥区域时,最小值为,∵<,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轴对称中几何动点最值问题总结
轴对称的作用是“搬点移线”,可以把图形中比较分散、缺乏联系的元素集中到“新的图形”中,为应用某些基本定理提供方便。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轴对称性质求几何图形中一些线段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借助的主要基本定理有三个:(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垂线段最短。
初中阶段利用轴对称性质求最值的题目可以归结为:两点一线,两点两线,一点两线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
下面对三类线段和的最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两点一线的最值问题: (两个定点+ 一个动点)
问题特征:已知两个定点位于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在直线上求一动点的位置,使动点与定点线段和最短。
核心思路:这类最值问题所求的线段和中只有一个动点,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任一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这个对称点与另一定点,交直线于一点,交点即为动点满足最值的位置。
变异类型:实际考题中,经常利用本身就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比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圆、二次函数、直角梯形等图形,即其中一个定点的对称点就在这个图形上。
1.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 边上一点,
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 )
A.4 B.8 C. D.
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当EF+CF取得最小值时,则∠ECF的度数为()A.15° B.22.5° C.30° D. 45°
3.如图,Rt△ABC中,AC=BC=4,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在CD上找一点P,使PA+PE最小,则这个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4.(2006•河南)如图,在△ABC中,AC=BC=2,∠ACB=90°,D是BC边的中点,E是AB边上一动点,则EC+ED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BE=2,AE=3BE,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10
6..(2009•抚顺)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
个最小值为()
A.2√3 B. 2√6 C. 3 D. √6
(2)一点两线的最值问题: (两个动点+一个定点)
问题特征:已知一个定点位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之间,分别在两直线上确定两个动点使线段和最短。
核心思路:这类问题实际上是两点两线段最值问题的变式,通过做这一定点关于两条线的对称点,实现“搬点移线”,把线段“移”到同一直线上来解决。
变异类型:
例1 :如图6,接力赛场上,甲同学站在L1、L2两条交叉跑道之间的任意一点A 处,要将接力棒传给站在L1跑道上的乙同学,乙同学要将接力棒传给站在L2跑道上的丙同学,丙同学跑回A处,试找出乙丙同学所站的最佳位置使比赛的路程最短。
l2
1. 如图,已知∠AOB的大小为α,P是∠AOB内部的一个定点,且OP=2,点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