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的处理与竖向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6da7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d.png)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是指在滨水地区进行景观设计,并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打造出独特的景观空间。
本文将就滨水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滨水地区的天然条件十分优越,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景观。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滨水地区的水域进行水上活动的设计。
例如,在水域中设置水上游乐设施,如划船、游泳等,可以吸引人们前往体验。
同时,可以设置供人们休憩的水边景观席,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
其次,滨水地区可以通过植被的设计来提升景观效果。
可以在滨水地区的周边种植各种优美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使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在设计植被时,可以选择适应滨水环境并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增加景观的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设置漂亮的花坛和绿化带,为人们提供一个静谧而宜人的环境。
此外,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还可以结合人文元素。
通过设置雕塑和艺术品等装饰物,可以增添滨水地区的文化氛围。
同时,可以设置休闲广场和户外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与此同时,可以设置露天音乐舞台等文化设施,不定期举办音乐演奏和文艺演出,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欣赏。
此外,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还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在设计中可以尽量保留滨水地区的自然风貌,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式。
可以设置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减少资源的消耗,并为滨水地区提供更加环保的能源。
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可以通过水域活动、植被设计和人文元素等方面的考虑,创造出丰富多样、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空间。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打造一个宜人且具有文化氛围的滨水景观。
同时,还应注重对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多样的休闲娱乐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体验。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bbf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1.png)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一、前言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水空间。
本文将就滨水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探讨,介绍其设计原则、要素以及实施步骤,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滨水景观设计的全面指导。
二、设计原则1. 获得灵感: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观察,以获得灵感和理解周边环境特点。
可以参考其他成功案例,吸取经验和启示,但也要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2. 人性化设计:滨水空间应该以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用户的舒适性和体验感。
设置合适的休憩点、步行道、观景平台等,方便人们欣赏风景和进行休闲活动。
3.生态友好: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选择适宜的植被覆盖,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空气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4.景观连续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保持景观连续性。
使用与周边建筑物风格相符的材料和色彩,保持整体的视觉效果和协调性。
三、设计要素1. 水体元素: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是水体元素,可以是江河湖海、水池喷泉等。
水的流动和声音能为人们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成为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植被景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合理选择和布置植被是非常重要的。
营造绿色环境,增加观赏价值,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活空间。
3. 道路和桥梁: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道路和桥梁是人们欣赏景色和交通出行的主要途径。
需要考虑交通流线的连贯性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风格。
4. 休闲设施:为了提供更好的滨水休闲体验,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休息亭、游乐设施、户外健身设施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实施步骤1. 规划设计:根据滨水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
包括空间布局、景观要素的选择和安排、路线设计等。
要充分考虑滨水区域的特点和潜力,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 施工建设: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具体的施工建设工作。
需要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城市公共活动型河道滨河空间高差处理研究——以十里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
![《城市公共活动型河道滨河空间高差处理研究——以十里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211ebc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a.png)
《城市公共活动型河道滨河空间高差处理研究——以十里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摘要:河道是城市空间格局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因素,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现、更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景。
积极开展对河道滨水环境的提升与整治工作,是近年来各个城市的首要城建计划。
如何利用好河岸空间创造更多的活动场所,便成为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本文对城市河道中高差较大的河岸改造进行了探究与摸索。
关键词:高差处理滨河景观活动型城市河道随着现在构建绿色城市的理念提出,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开放空间不仅能改善城市形象,带来城市活力,更能切实的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1],达到创造城市美好人居生活的目的。
滨水空间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向往,带着逐水而居的深层基因,人们始终存有观水、亲水、戏水的精神需求。
而城市内河往往由于周边地块的建设,使得滨水空间局促、河道线型生硬、水与岸之间存在高差,多出现陡坡和直立挡墙的驳岸形式,既不亲水、也不生态。
这就要求河道整治工程中提前做好竖向设计,结合景观效果最大化去解决人与水的关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高差设置合理的驳岸形式,创造与河道环境相匹配的活动场所。
梳理河道水文情况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各项水文资料进行了解与梳理,组织多次现场踏勘,目的是明确河道功能,必须满足防洪要求,在保证水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提升水环境。
除了防洪排涝,河道是否承担航运、水源等功能也尤为重要。
其次,必须在明确了河道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情、水质、地下水、降水、蒸发量等水文基础资料后,结合河道现存问题去切实提出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案。
常见的滨河高差处理手法滨河空间是景观的高频项目类型,可以理解为是设计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而这种景观界面如果存在2m以上高差,就变得很难利用,会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点。
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滨河高差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立驳岸挡墙:这类手法一般用在城市用地极为局促且高差大的河道中,多结合墙面浮雕或景观护栏,来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e086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4.png)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景观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师需要从环境和功能两个方面入手,做好细节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
环境设计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滨水区域的自然特征,同时保留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例如在开发滨水公园时,应考虑周边环境的风土人情,调查当地历史文化等,从而保证公园的风貌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此外,公园中应设立自然保护区,保留稀有物种,保持生态平衡。
在功能设计方面,滨水景观需要考虑人们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休闲和娱乐需求。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立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区等休闲娱乐设施。
此外,在公园中应设立休憩区域,灌木丛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之美。
细节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例如,公园中的凉亭、亭子等建筑可以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保证建筑与环境协调一致。
同时,在公园中应有绿化带、水池等,让人与自然环境结合。
此外,公园中的垃圾桶、路灯等设施也需要精心选择、设计,以满足公园内的各项需求。
滨水景观设计需要我们根据所处环境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以花都大道滨水景观设计为例,设计师采用了以“人文环境、绿色环境、滨水环境、公共环境”为基础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了融合自然生态和城市文化的滨水景观。
这一设计方案将生态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融合,为市民提供一个旅游、游玩和休闲的场所。
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需要从环境、功能和细节入手,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保证环境的协调一致。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相信滨水景观设计会越来越先进、丰富,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滨水景观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8ee6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c.png)
•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 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 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 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 。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 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 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 、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
• 2.2 沿水步道与水面的开口处 与水面的开口处是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人与水面 能够近距离接触的地段,从防洪堤到水面之间 跌落的台级和平台能够产生富于变化的空间, 对人具有较强地吸引力。对于开口的提示本身 就要求这部分空间要进行特别的处理,也需要 一定程度的空间放大,从而提高安全性和亲水 性。
• 2.3 沿水步道的转折处 “视线转折的对景往往都是潜在的兴奋点。”
• 在驳岸的处理上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不 同的地段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 驳岸设计,如自然型驳岸。生态型驳岸 除了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治洪 补枯,调节水位,增加水体的自净作用 ,同时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 起到重大作用。
• 此外,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在开 发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 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保 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 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兴趣。由于 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 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 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 色
水体的可接近性
• 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 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 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 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 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 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 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 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神仙干货,滨水空间分析及表达超全解析!
![神仙干货,滨水空间分析及表达超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37d4e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2.png)
神仙干货,滨水空间分析及表达超全解析!文章来源:艺筑景观ID:YiZhuJingGuanSheJi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如今的设计中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滨水空间有哪些形式?具体的图纸又怎么进行表现?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滨水空间的深度解析和图纸制作详解!同时,会在文末为大家送上滨水处理素材大礼包!01 滨水空间的分类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水岸线的曲折变化,不同类型的水岸线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各式的驳岸处理,面对如此多的类别,想要系统的解读,那么首要就要对滨水空间的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滨水空间通常分为水体、水际线和陆域。
针对这三种空间通常有多种处理方式,而亲水空间、驳岸、滨水游线是常见的处理内容。
在水体空间中的处理方式基本都为具有一定亲水性的处理方式,这样能更好的利用水体,形成人与自然的互动形式。
亲水空间通常又可以分成路径类、平台类、广场类三种大的处理类别。
02 路径类亲水空间路径类的处理方式即为对滨水游线做亲水处理,通常的表现方式为将一定道路延伸到水面上,形成具有亲水性的一段路径,丰富路径的形式。
▶分叉围合路径:分叉围合出新的空间,可规划为可参与的滨水广场或水景观节点等。
同时,也可以丰富路径。
▶完整图形路径:通过完整图形强调节点空间形式感,增强主题性和趣味性,可单一使用或组合使用。
▶网状落差路径:高差变化跌落形成竖向变化,网状结构适用于生态修复情况或者人工管护情况下,可营造较好的植物生态氛围。
03 平台类亲水空间在滨水游线上增加一个亲水平台,可以更好的增加人们和水体的互动性,以及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
是每个滨水空间基本都会使用的处理方式。
▶线状水面出挑平台:打造出挑空间形成延伸活动空间并且更加亲近水体,线状的挑出平台可以是码头或者垂钓区。
▶面状水面出挑平台:面状的挑出平台可以突出节点景观性,丰富驳岸边界,同时也是良好的观景平台。
▶交错重叠平台:拓宽平台空间的同时,增强其活动趣味性以及参与者的交流性。
滨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86da7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b.png)
滨水景观设计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地区以水体为基础,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手段来打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水作为大自然的礼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益处,如增加负氧离子含量、调节城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等。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水体,可以创造出壮观且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效果,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1. 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边的建筑、自然环境相协调,既不突兀也不违和。
可以选择自然形态的水体,如河流、湖泊等,也可以人工构建水景,如喷泉、人工河道等。
2. 利用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岩石、植物、石块等景观元素,打造出更加生动的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搭配这些元素,可以增加水体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3. 考虑安全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安全。
在水体附近设置护栏、防滑设施等,确保游客在欣赏景观时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水体打造壮观景观的方法1. 喷泉设计:喷泉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景设计元素。
通过控制水流的喷射和高度,可以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喷泉效果。
多个喷泉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壮观的水景群。
2. 水景灯光设计:通过灯光照射,可以在夜晚打造出独特而浪漫的水景效果。
合理设置灯光的颜色和亮度,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 浮桥设计:在水体中设置一座浮桥或者观景平台,可以让游客更近距离地接触水体,同时欣赏水面上的景色。
浮桥设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木质浮桥、玻璃浮桥等。
4. 水景雕塑设计:利用水流的特性,设计出独特的水景雕塑。
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如石头、玻璃、金属等,将其与水体完美结合,形成一道令人惊艳的景观。
5. 水平台设计:在靠近水体的地方,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水平台,供游客休憩、观景。
平台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舒适度要有保障。
三、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1. 深圳大鹏滨海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以海洋为主题,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和绿化带,创造出壮观的滨海景观。
2、滨水建筑景观处理
![2、滨水建筑景观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900cee4afe04a1b071deda.png)
2、滨水建筑景观处理滨江、河地段的建筑、街道尽量采用半边街的布置方式,即:建筑面向水体布置。
(2)临水建筑可采用错跃、附坎、吊脚、悬挑、架空等不同方式处理“一条石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是重庆山城地形陡峭的沿江河谷地带半边街的生动写照。
(3)临水的多、高层建筑宜采用点式或塔式形态,以增强建筑的轻盈与空透感。
切忌使用体量高大而又造型单调、布置呆板的建筑,更不宜大量地堆积。
(4)注意凹岸构图轴线两侧建筑相互均衡的构图关系(5)借助凸岸的表现力,获得良好的外部景观(6)沿河两岸建筑景观的设计,应结合水面的宽度来考虑当河道较窄,一般要求两岸建筑风格一致,最好作为整体来考虑;当河道较宽,不必强求两岸建筑的统一协调,重点应考虑对景观轴线及观景点的设计。
三、植物植物的景观作用2、利用植物组织景观(1)利用植物创造不同的空间形态和景色(2)利用植物创造不同的空间气氛与意境利用植物创造和谐的城市景观A、利用绿地把自然环境引入城市,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取得平衡、协调B、开辟沿江、河、湖岸绿地,增加人们亲水、近水的机会水岸绿地应设计为一定的开敞绿化空间, 面向水体,视野开阔无阻; 绿化的布置以不妨碍水上和岸上借景、对景为准则;设计不宜平均单一没有重点。
对临水沿岸的处理,通常采用分层的方式。
第一层作为临水步道或临水平台紧贴水面;第二层布置在堤坝顶面,作为沿岸人行交通及观光步行道。
C、利用绿化树木缓和不同空间或建筑物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形成“中性过渡”D、利用多种绿化手段,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景观质量3、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植物的生长对景观效果的影响注意突出绿化的地方风格(3) 因地制宜进行绿化,丰富植物景观(4) 尽量保留原有树木,体现古树名木价值(5) 利用自然景观元素,创造生动的城市景观城市景观要素规划设计§1. 自然景观要素的景观处理一、地形1、不同地形条件的景观特征(1)平地A、利用建、构筑物自身的高低和绿化植物的配置求得三维空间的变化B、大胆运用色彩,并借助于光影效果,加强空间的变化C、突出重要景点和景物,利用它控制整个地区形成主宰D、利用自然或人工的山石、水体打破平地上的单调局面(2)山地与坡地与平地相比,山坡地形景观特征一般有:A、变化性B、流动性C、方向性D、眺望性2、山地的景观价值和利用(1)作为城市远景透视和背景A、把与城市毗邻的延绵山峦、奇峰、秀山组织到城市空间中来B、用建、构筑物巧妙地点缀重要的制高点c、山,特别是山峰可作为城市定位控制和构图的主要因素(2)保留山体的自然美形象,构成城市佳景依自然地形布置建筑,组织空间B、山脉、陡坡往往可成为城市良好的轮廓线(3)利用山体和地形高差,突出城市景观的人工美A、为人们提供各种仰视、平视、俯视的条件利用地形高差创造多种水体景观结合地形,兼顾布置,形成远近结合、上下呼应的城市空间环境3、保护自然地形与特色景观对自然形体和景观要素(山顶、丘陵、湖泊、河流、海湾、岸线、旷野、谷地等)的利用常常是城市的特色所在。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042a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a.png)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滨水区域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体与陆地相交接的地带,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和设计滨水区域,既能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一、滨水区域特点分析滨水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滨水区域易受水灾影响,需要考虑防洪和排水措施。
其次,滨水区域生态脆弱,需要保护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再者,滨水区域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需要考虑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规划。
因此,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二、滨水区域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2. 风险防范原则:考虑滨水区域的防洪、防涝、防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建设,降低灾害风险。
3. 公共利益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
4.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区域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三、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包括生态保护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滨水区域的绿地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滨水步道、绿化带等,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
3. 水体治理与保护:采取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措施,改善滨水区域水体环境质量,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 城市景观设计:设计滨水区域的景观节点和景观廊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交通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码头等,提升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促进城市与滨水区域的互联互通。
26种滨水景观设计技巧
![26种滨水景观设计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8ab165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c.png)
26种滨水景观设计技巧今天咱们来聊聊滨水景观设计的小技巧,可有趣啦。
一、种很多树。
树就像一个个小卫士,沿着水边种上一排树,比如说柳树。
柳树的枝条长长的,像小姑娘的辫子,风一吹,就轻轻晃动,在水面上画出一道道波纹。
这样既能给人们遮阴,又能让滨水的地方看起来更有生机。
二、修弯弯的小路。
小路不要修得直直的,可以弯弯绕绕的。
就像我们在公园里玩捉迷藏的路一样。
人们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一边能看到水,一边能看到旁边的花草,感觉像在探险呢。
三、设置长椅。
在滨水的地方放一些长椅,就像我们学校操场边的长椅一样。
当人们走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
想象一下,老爷爷坐在长椅上看报纸,小朋友坐在长椅上吃着冰淇淋,看着水面上的小船来来去去,多惬意呀。
四、建小亭子。
小亭子就像一个小房子,但是没有墙。
可以用木头做,古色古香的。
要是在夏天,人们可以躲在亭子里乘凉,下雨的时候,还能在里面躲雨呢。
我就曾经在一个滨水的小亭子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看雨滴落在水面上,溅起一个个小水花。
五、放一些有趣的雕塑。
比如可爱的小动物雕塑。
像一只小兔子在水边吃草的雕塑,小朋友们看到了肯定会很开心,忍不住跑过去和它合影。
六、种大片的花。
像油菜花,春天的时候,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在水边盛开。
风一吹,油菜花就像金色的海洋在翻滚,还会有小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采蜜呢。
七、设置小码头。
小码头可以让小船停靠。
就像我们在故事里看到的那样,渔夫划着小船回来,就把船停在小码头。
我们还可以在小码头那里看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
八、有浅水区。
浅水区可以让小朋友们在里面玩水。
就像我们去水上乐园的浅水区一样,不过这里是自然的。
小朋友们可以拿着小网兜在浅水区捉小鱼、小虾。
九、用石头铺地。
石头的形状各种各样,铺在地上就像一幅拼图。
走在上面,还能按摩脚底呢。
十、打造水上栈道。
栈道就像浮在水上的小路。
我们走在栈道上,感觉就像在水上行走。
我有一次走在水上栈道上,往下看能清楚地看到水里的水草和小鱼,特别神奇。
(完整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完整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55ea5a4e83c4bb4cf7ecd1c7.png)
2 案例分析
2.3 规划目标
2016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 重塑可以自给自足的,持续发展的水陆生态系统,提升水质,建立稳定的野生动植物生物链, 并引入一定数量的公众进入途径。 2)通过与社区、城市、区域与州的合作,在不同的媒体、尺度与时间维度上传播湖区的独特性。 3) 创造安全的使用环境,激发、鼓励居民、游客主动探索身边的自然世界。 4) 让城市与居民在空间和情感上与湖区相连接,湖区成为巴吞鲁日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4觃划策略营造生境案例分析25策略总结湖底清淤重塑地形生物过滤建立生境湿地花园净化水源扩展保护区建自然教育中心梳理场地构建联系多功能步道沿湖绵延总结不启示一分区的合理平面二分级的处理竖向三系统模式的建立与维护框架
案例分析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简介
2016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位于巴吞鲁日城市中心的湖区 总面积高达275英亩(111公顷) 的6个湖泊首尾相连。
本应成为城市生态与文化系统 的中心。然而,远远不能满足 所需的湖体深度以及缺少多样 性的生态系统使得湖区渐渐走 向衰落。
湖区的两个大湖如今被一个小小 的水闸所分隔。在未来,一条 200英尺的标志性景观桥将横跨 两个水域,让湖泊得以相连接, 同时也不分季节,为大学赛艇或 其他公共活动提供场地。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措施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d0b32367ec102de2bd89a6.png)
草诀百韵歌(完整简介+分页注解+原帖)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
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
(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
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干货收藏!26种滨水景观处理方法~
![干货收藏!26种滨水景观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360b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4.png)
干货收藏!26种滨水景观处理方法~滨水空间是景观的高频项目类型滨水空间存在于滨海区域、自然河流、或城市河道湖泊等我们在设计滨水景观时究竟在设计什么?简单地说,我们是在设计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而这种景观界面可以归纳为一系列空间类型:▲滨水景观水陆界面处理的26种空间类型1、让自然做功自然驳岸应成为滨水区域的主要空间类型自然生态是其最重要的景观特征2、碎石护岸处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碎石间缝隙利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3、平行曲线路径曲率平缓,与河岸线关系很协调4、波动折线路径具有强弱对比的力度感 注意节奏及其与地形的关系5、波动曲线路径力度感稍弱,但同样具有张力6、打断路径可切割出一系列的次级空间结合高出处理设计,效果更佳7、路径与岸线重叠与水体直接发生联系,城市内运用较多其他区域局部运用也不错8、单个水边构筑物供人停留休息的水边庇护空间9、路径局部放大作为较长滨水路径的打断可以是路径的放大,也可以是独立空间10、重复路径结合地形和生态功能设计更有意义11、路径分叉成广场分叉的空间成为可参与的滨水广场12、低于水面的广场出人意料、直面水体,慎用13、内凹空间使水体主动与岸边对话的空间14、伸出水面的平台使陆地主动与水体对话的空间与N类型相反而为之15、贴近水面的出挑路径可以是码头可以是垂钓空间或其他......16、成组的临水构筑物与平台相比,使人停留更久的空间17、完整图形叠加强调节点空间的常用手法可单一使用也可组合使用18、伸出的临水平台除了基本景观可以注入更多的主题活动19、水边台阶广场滨水高频空间,用了肯定不会错20、阶梯状绿化软化的台阶广场不错的折中手法21、凸出水边的绿地常与滨水旧码头改造结合,慎用22、多层次立体平台使滨水空间酷炫的必备把戏也可以是立体路径23、线状台阶广场空间狭窄时的常用对策24、网状高差路径关键是高差跌落,而不是网状25、交错重叠的滨水平台可使亲水空间更有趣更好玩26、插入水中的斜面广场常与临水建筑结合设计或用在主要节点广场。
滨水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处理手法
![滨水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处理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c02c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1.png)
滨水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处理手法一、选址布局在滨水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选址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首先要对滨水区域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生态、文化和地理特点,以便充分发掘其潜力。
布局时需考虑景观轴线、视线通廊、空间序列等元素,创造出有层次感的景观结构。
同时,应结合周边环境,设计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布局。
二、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是滨水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核心。
在设计中,应注重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的平衡,创造适宜的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
同时,利用地形、水体、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变化,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此外,还需考虑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功能划分,以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
三、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确保滨水风景园林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特征、气候变化等因素,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例如,为了应对水体的侵蚀和湿气的影响,可以采用桩基、扩基等基础形式。
同时,采用耐久性好、防腐性能高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的长期使用效果。
四、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提升滨水风景园林建筑艺术效果的关键。
通过运用植物、水体、地形等元素,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植物配置应考虑季相变化和色彩搭配,以营造出四季皆宜的景观。
水体设计应结合地形和功能需求,创造出亲水空间和动态水景。
同时,利用地形变化,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立体景观。
五、环保节能滨水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注重环保节能的原则。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元素,降低建筑能耗。
对于需要人工采光的情况,可以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化控制技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此外,通过合理的雨水收集和排放设计,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e6ebc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e.png)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的压力和城市洪涝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开始借鉴自然界中的海绵功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在这种城市中,通过有效地积水、渗水和蓄水,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滨水区域的合理规划和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滨水区域是城市中与水相交融的特殊地带,它不仅展示了城市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重要生态空间。
因此,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首先,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可以通过建立湿地、绿地和水生态系统,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可以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建造具有低碳排放和高能效的建筑物。
其次,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滨水区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亲水体验。
可以设置休闲广场、游泳池、水上活动设施等,为居民创造一个宜人的滨水环境。
同时,还可以设置观景台和步行道等设施,方便人们欣赏滨水美景,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和交流的场所。
此外,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滨水区域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代表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雕塑和艺术装饰等,以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同时,还可以设置文化公园、博物馆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体验当地文化的场所。
最后,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
滨水区域往往容易受到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灾害的防范和应急的准备。
可以采用抗洪设施、防浪堤等措施,保护滨水区域的安全。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紧急避难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中,生态功能、人文关怀、历史文化和灾害防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f6b9c0fd0a79563c1e72b5.png)
滨水空间划设计方法研究1.滨水区概述1.1研究对象1.2研究范围2.国内外滨水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水空间探究2.2国外滨水空间探究2.3小结3.滨水空间形态设计要素3.1空间形态3.2水体尺度3.3其他物质影响3.4小结4.规划方法探讨4.1.不同用地类型与滨水空间设计研究4.2不同开发形式与滨水空间的研究4.3生态保护与景观处理4.4小结5.结论1.滨水区概述1.1研究对象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根据毗邻水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城市滨水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美国学者安妮·布里恩和迪克.里贝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水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工业港口设施六大类。
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水区、与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区、旅游休憩的滨水区、新开发的滨水区、生态保护的滨水区等。
1.2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滨水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方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方案案例分析,对比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水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手法和规划思想。
在滨水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方面,把握空间形态、水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水界面、场地特征。
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入对不同用地类型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研究。
包括滨水商业空间、滨水居住空间、滨水休闲娱乐空间。
结合生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水景观设计。
2.国内外滨水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水空间探究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探析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策略与方法
![探析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3be382b307e87101f696e4.png)
探析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策略与方法摘要: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之于所有景观学设计中应该是最有挑战性、也是最复杂的一类设计了。
近水而亲,选择滨水地带进行设计是很多人的选择,水的柔和,水的包容性都让人类更愿意与水亲近,特别是在城市中,这种纯自然的生态水对很多人来说可谓是求之不得。
园林景观中如果有水就会活起来。
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内的景致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本文会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滨水空间;园林景观;城市前言: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大物博且资源丰富,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气候以及地理形势。
不同地区的园林植被也不相同,因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导致我国各地的风景截然不同。
景观设计的最基本也是取决于地理元素,地形和地貌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也为很多设计者带来了条件。
景区范围内的植被如果能够加以利用,也是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能够给整个环境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完整的滨水景观设计还应该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进行完美的结合,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设计原则(一)尊重大自然滨水景观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城市滨水区域的重要原则是尊重自然。
像一些江河湖海的边缘地带都可以称为滨水区域,由于水的类型不同也导致了园林景观的差别。
滨水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界不可分离,例如利用滨水区域中的土地、植被等,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开发利用。
所以我们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并且不会破坏自然资源,也就是要在原有土地元素的基础上安排布置景观。
(二)以人为本景观设计一定要以人为本,因为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为了人的需求而设计,除了审美、经济发展以外,我们最应该注重的是人类的需求。
所以人性化的设计更符合滨水景观的设计标准。
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时,需要考察当地人的需求,以及对于大家的一些感受应该有所了解。
根据当地人生活行为与需求进行把握。
景观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流动的人群,所以应该主张以人为本。
滨水景观设计要求.doc
![滨水景观设计要求.doc](https://img.taocdn.com/s3/m/c9517920a300a6c30c229f73.png)
滨水景观设计要求
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每个细节都要结合实际,用专业知识去做专业的事,保质保量。
下面就滨水景观设计要求和大家说明一下。
1、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性
滨水景观设计中应强调生态性原则,大规模挖填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的破坏:破坏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改变土壤结构,因稳定性下降造成滑坡、塌方;破坏自然景观等等。
河流具有调节城市微气候的功能,由于水体、太阳、蒸发、高空气流、岸边绿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来调节城市中心的微气候。
利用合理的景观设计将季风引进城区内部,调节微气候,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2、重视滨水区的开敞性
尽量采取措施扩大观水景观范围。
在设计中把握好水际线、滨水地面岸线与天际线、建筑轮廓线之间的关系,临水面不宜有高大建筑,注意建筑轮廓线层次感,保证滨水地区的开敞性。
3、采用五维度量的滨水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采用五维度量的设计,即注意立体设计,注重平面与空间不同层面的景观效果,考虑植物的选择搭配,做好地面景观和屋顶景观的设计。
4、充分考虑滨水区的防灾、防洪
在竖向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防洪要求,设计不同的景观,充分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树种。
滨水区景观设计应充分
考虑防灾的要求,计算环境容量,设置疏散通道、避难设施,停车场地及一些必要的公共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水空间的处理与竖向设计
作为“水陆边际”的滨水绿地,多为开放性空间,其空间的设计往往兼顾外部街道空间景观和水面景观,人的站点及观赏点位置处理有多种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外围空间(街道)观赏;绿地内部空间(道路、广场)观赏、游览、停憩;临水观赏;水面观赏、游乐;水域对岸观赏等。
为了取得多层次的立体观景效果,一般在纵向上,沿水岸设置带状空间,串连各景观节点(一般每隔300~500m 设置一处景观节点),构成纵向景观序列。
竖向设计考虑带状景观序列的高低起伏变化,利用地形堆叠和植被配置的变化,在景观上构成优美多变的林冠线和天际线,形成纵向的节奏与韵律;在横向上,需要在不同的高程安排临水、亲水空间,滨水空间的断面处理要综合考虑水位、水流、潮汛、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要求,所以要采取一种多层复式的断面结构。
这种复式的断面结构分成外低内高型、外高内低型、中间高两侧低型等几种。
低层临水空间按常水位来设计,每年汛期来临时允许被淹没;中层空间只有在较大洪水发生时才会被淹没。
这两级空间可以形成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游憩空间。
高层台阶作为千年一遇的防洪大堤。
各层空间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竖向联系,形成立体的空间系统。
滨水绿地陆域空间和水域空间通常存在较大高差,由于景观和生态的需要,要避免传统的块石驳岸平直生硬的感觉,临水空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断面形式进行处理(图2)。
(1)自然缓坡型:通常适用于较宽阔的滨水空间,水陆之间通过自然缓坡地形,弱化水陆的高差感,形成自然的空间过渡,地形坡度一般小于基址土壤自然安息角。
临水可设置游览步道,结合植物的栽植构成自然弯曲的水岸,形成自然生态、开阔舒展的滨水空间。
(2)台地型:对于水陆高差较大,绿地空间又不很开阔的区域,可采用台地式弱化空间的高差感,避免生硬的过渡。
即将总的高差通过多层台地化解,每层台地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平台、铺地或者栽植空间,台地之间通过台阶沟通上下层交通,结合种植设计遮挡硬质挡土墙砌体,形成内向型临水空间。
(3)挑出型:对于开阔的水面,可采用该种处理形式,通过设计临水或水上平台、栈道满足人们亲水、远眺观赏的要求。
临水平台、栈道地表标高一般参照水体的常水位设计,通常根据水体的状况,高出常水位0.5~1.0m ,若风浪较大区域,可适当抬高,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贴近水面为宜。
挑出的平台、栈道在水深较深区域应设置栏杆,当水深较浅时,可以不设栏杆或使用坐凳栏杆围合。
(4)引入型:该种类型是指将水体引入绿地内部,结合地势高差关系组织动态水景,构成景观节点。
其原理是利用水体的流动性,以水泵为动力,将下层河、湖中的水泵到上层绿地,通过瀑布、溪流、跌水等水景形式再流回下层水体,形成水的自我循环。
这种利用地势高差关系完成动态水景的构建比单纯的防护性驳岸或挡土墙的做法要科学美观得多,但由于造价和维护等原因,只适用于局部景观节点,不宜大面积使用。
驳岸的设计
传统控制洪水的工程手段主要是对曲流裁弯取直,加深河槽,并用混凝土、砖、石等材料加固岸堤、筑坝、筑堰等。
这些措施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大规模的防洪工程设施的修筑直接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堤隔断了护堤土体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
采用生态规划设计的手法应该弥补这些缺点,推广使用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生态驳岸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图3):
(1)自然原型驳岸:主要采用植物保护堤岸,以保持自然堤岸的特性,如临水种植垂柳、水杉、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人工自然型驳岸: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并向其中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