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4090662b160b4e767fcf4f.png)
《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一、回顾下列知识 (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___光线,___光线和____在同一平面内。
⑵____光线和____光线分居与____两侧。
⑶ 光从空气____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____入射角= ___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___,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____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___ 是因为光从 ___斜射向_____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______ 而形成的____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______而形成的 _____ 。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____________。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______。
焦距(f):____到凸透镜____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的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第三单元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第三单元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9414fe518964bcf847c58.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单元透镜及其应用教师:王成新学校:十里望回族镇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总序号:21 时间:2010年11月2日课型:新授课教师:王成新一、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能画出经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通过用手感觉两种透镜在构造上的不同,培养自己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找出辨别透镜的方法。
4、初步培养自己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实验:凸透镜、凹透镜的区分方法。
三、课前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多媒体四、导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光线会拐弯吗?若会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拐弯?答:。
2、折射的定义:。
3、海市蜃楼的形成应用了。
(二)、自学课本P78、P79的内容。
(注意三条特殊光线)(三)、小组合作讨论搞清楚以下知识:1、凸透镜是:。
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起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作用,它们都是由于光通过透镜射而形成的。
3、主光轴:4、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到叫做焦距。
(四)小组探究凸透镜、凹透镜的区别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哪种透镜是凸透镜,哪种透镜是凹透镜,并说明简易的实验方法。
小组交流:知识深化: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五)谈谈本节课我的收获?五,自我检测:1、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凸、凹透镜或哪些部件相当于凸、凹透镜?举例(1):应用:举例(2):应用:举例(3):应用:2、思考:你知道古代人在没有任何火源的情况下用冰块怎样取火?3、思考:为什么在森林里面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么?4、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比原来靠近主光轴5、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https://img.taocdn.com/s3/m/0fc9796d763231126edb1169.png)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教学设计
一、知识整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①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②什么叫焦点?什么叫焦距?
③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各起什么作用?
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
⑤照相机的构造及原理?
⑥投影仪的构造及原理?
⑦放大镜的原理?
⑧眼睛的成像原理?
⑨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⑩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二、知识网络(板书)
问题或反思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3课时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通过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物理是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605cd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d.png)
1 / 2《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 识 与 技 能:1.能辨别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会用“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去解释、说明有关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4.能画出平行于主光轴或经过焦点的光线透过透镜的路线。
过 程 与 方 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凸透镜的了解和应用,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用“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去解释、说明有关现象、问题,画出平行于主光轴或经过焦点的光线透过透镜的路线。
● 学习过程 前置测评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若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线将 。
2、一条入射光线,它对应的折射光线有 条3、在光现象中,光路具有 性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观察图片,我来当侦探。
在一个夏天,雨过天晴,阳光公公将光透过大棚上的积水射到小狗哈利的身上,暖暖的。
忽然,哈里大声叫起来:“哇!我的尾巴着火啦!这是谁干的” 分析其原因,写下你的判断。
同学们侦查的对不对呢?我们学习了一种光学元件-----透镜之后就可以定论了。
引出课题:透镜探究新知 一、 透镜1动动手、看一看桌子上的透镜,让学生去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
2.动动脑,看一看下列两组透镜在外形上各有什么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分析引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
2.透镜分类3.透镜的示意图 主光轴与光心解释说明透镜的镜片两个表面(或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课件展示,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说出主光轴和光心。
根据图示引导学生说出光心的特殊性。
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 二、 合作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提出问题: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 会发生什么变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4、用桌子上的灯发出光(用光阑分成三束光线),用光具盒底的直线当做主光轴,观察折射光线如何射出?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f9a6fc0066f5335a8121f1.png)
第三章透镜及应用复习学案班级:____ 姓名:_______ 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2.光心:用字母_____表示,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________。
焦点: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
焦距:焦点到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_表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实与虚像的区别:①实像是由________光线会聚而成。
虚像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_____________会聚而成。
②实像_____用光屏承接;虚像______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③实像在物的_____侧,虚像在物的_____侧;实像总是_____立的,虚像总是______立的。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 _____立、______的_____像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_____立、______的_____像投影仪u﹤f _____立、______的_____像×结论:①_______倍焦距分虚实,_______倍焦距分大小②实像都是_______立的,虚像都是_______立的③物近像_______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_______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门眼是凹透镜)第四节眼睛和眼镜1.眼球好比一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相当于胶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像。
症状产生原因成像位置矫正方法近视眼如___图只能看清____处的物体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____方需配带____透镜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处的物体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_,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视网膜____方需配带____透镜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透镜;显微镜是通过物镜和目镜对目标进行两次放大;而望远镜是先由物镜使物体成____________________像,再由目镜放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8216a9a300a6c30d229f9a.png)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目标: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学习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验器材】眼镜、凸透镜、凹透镜、纸、笔、支架盒、平行光源二、自主学习过程新课引入: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同学们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透镜》。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花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自主学习(一)凸透镜和凹透镜[点拨]:透镜分两种,一是凸透镜(如老花镜)二是凹透镜(如近视镜)大家互相观察一下近视眼镜、桌上放的花镜,它形状上有什么特点?你的结论:(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个游戏:我们来做个游戏,正常眼睛的同学戴一下近视眼镜,近视眼睛戴一下远视眼镜。
生:谈谈感受?点拨:刚才的游戏说明透镜对光有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最后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三条特殊光线:1、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2、入射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3、入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主光轴(三)焦点和焦距介绍:在该实验中,我们发现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都经过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被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延长线都经过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凹透镜的焦点(F),该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课件》动手:对照课本,自己动手画出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八年级上册全部教学导学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上册全部教学导学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f47aee804d2b160a4ec08b.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我们来预习【学习目标解读】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生活中的物理】1.看电影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指挥员拿着放大镜看地图,为什么放大镜对地图有放大功能?2.在我们身边的同学们中,很多人都带着近视眼镜;而那些老年人带的眼镜与他们不同,这两种眼镜在构造上和功能上各有什么不同?【课前自主预习】1.透镜:由玻璃或其他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元件。
两个表面都可以是________的一部分;或一个表面是球面,另一个表面是_______。
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的透镜叫凹透镜;中学阶段研究的薄透镜,是指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
2. 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虽然作用不同,但都是由于光线通过它们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________造成的。
3.关于透镜的几个概念:(1)主光轴:是指通过透镜两球面______________的直线。
(2)光心:指透镜的___________,用O表示。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____________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称为____________,而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__________,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_,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f表示。
我们来学习【核心要点梳理】1.2.3.4.【知识要点突破】1. 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正确的是()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解析:2.如图所示,光线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解析:【自主学习探究】1. 给你一块透镜,你能用几种方法科学地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注意:光学仪器的表面是严禁用手触摸的)解析:2. 小红选了A、B、C 三个透镜,它们由同种材料组成(如左图).小红让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A、B、C三个透镜,得到右图所示的情况.体会小红的探究过程,你得到的结论是.解析:【思维学法训练】1.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光线b通过焦点入射到凸透镜上,光线c通过凸透镜的光心.画出a、b、c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解析:2.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在图3-1-4中填上合适的透镜.解析:【自主学习总结】1.2.3.4.图3我们来练习【自主学习测评】【基础三星演练】1.老花眼镜(远视眼镜)是镜,近视眼镜是镜.凸透镜有个焦点;小华用透镜会聚太阳光,在处可以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处,通过凸透镜后成为一束平行光线.2.“用冰取火”时,首先要把冰块磨成()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凸面镜3.完成图3-1-8所示光路图【提高四星演练】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光路的可逆行原理可知: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②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其方向;③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2.一束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则()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一定是发散光束D.一定你原来靠近主光轴3.如图3-1-11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该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挑战五星演练】1.一天,小雨在百货商店里发现有一种新型手电筒,他非常感兴趣.这种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3-1-9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使用这种灯泡可以省去一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即,灯丝应处于.2.如图3-1-10所示,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太阳光,将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逐渐远离透镜,看到的现象是(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图3-1-9图3-1-83.如图3-1-12所示中的方框内只有一个光学元件,方框外单箭头、双箭头光线分别相互对应,表示了射入方框和射出方框的光线,试判断方框内所用的是什么元件,并填到适当的位置上,完成光路图.【课外知识链接】1.(课外阅读推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bb620db307e87101f696e6.png)
八 年级 物理 学科导学设计学校 主备人 审核人 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C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
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D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3.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 .潜望镜 B .平面镜物镜目镜C.凸透镜D.凹透镜4.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B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 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D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6.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
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二.填空题:7.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处。
8.把一个凸透镜放在太阳与白纸之间,调整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使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这时测得透镜与纸间的距离为6cm。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图1距是_______cm。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机。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146c3331126edb6f1a1018.png)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重点难点提示】1.知识结构2.知识要点(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2)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的球心(或者通过一个球面的球心并与另一球面相垂直)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或主轴).如图3—1所示.(4)光心:光线通过主光轴上某一特殊点而不改变方向,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如图3—1所示.在透镜中心处.(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叫焦点.(7)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8)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9)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是实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能够呈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10)眼球的基本结构.(11)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12)透镜焦度(φ);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 即f 1=φ(1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3.考点(1)透镜的基本性质.(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凸透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难题巧解点拨】[例1]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A .甲图B . 乙图C .丙图D .丁图思路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对比观察入射前和出射后光的变化情况.光通过甲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乙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丙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发散了,光通过丁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透镜对光的(明确会聚和发散的区别)“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并非只是针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而言,“会聚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会聚了一些;“发散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发散了一些,图3-3所示.答:A[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透镜一定有两个焦点B.凹透镜没有焦点C.任何方向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偏转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思路分析一般的透镜若有两个球面,就意味着有两个焦点;但少数透镜只有一个球面,这就意味着这种透镜只有一个焦点.对于凸透镜应有两个实焦点(或一个实焦点),对于凹透镜应有两个虚焦点(或一个虚焦点).而且入射光线如果指向凸透镜或凹透镜,且通过光心,则不会发生折射现象,而是沿直线传播.因此选D正确.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的性质) 答:D[例3]怎样利用太阳光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呢?答:由于太阳离地球很远.所以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小范围内可以近似看成是平行光,根据焦点的定义,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具体做法是在透镜下放一与镜平行的光屏,让透镜对准太阳光,前后移动透镜会在屏上看到一个光斑,测量光斑最小最亮时透镜边缘到屏面的距离,这个距离大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此方法只能粗测焦距)[例4]根据图3—4(a)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思路分析 (注意这五种镜子的区别)我们知道的光学元件一般有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凹面镜五种,其中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是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各图中的出射光与入射光进行比较:甲图中,入射光是会聚光,出射光变为平行光而不是反射光;乙图中平行光入射,出射光是发散光,而不是反射光,注意到两条入射光线出射时上下位置颠倒了,只有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且出射光过焦点后位置才会发生颠倒;丙图中,出射光与入射光都是平行光,只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答:如图3-4(b)[例5]完成图3-5中的光路图思路分析图中所给的四个透镜,(a)、(b)是凸透镜.(c)、(d)为凹透镜,并且(a)、(c)给出入射光线,要求画出折射光线.而(b)、(d)则给出折射光线,要求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光心、焦点的定义方法就能画出这些特殊光线.在画图中要注意光的传播方向. (利用基本概念完成作图)答:如图3—6所示.位置. (用画图的方法完成这个题目.)思路分析平行放置这两个透镜1L 和2L ,同时使1L 的右侧焦点与2L 的左侧焦点重合.按透镜的焦点性质就可以画出此图.答:如图3-7所示. (通过透镜性质明确作图方法)[例7]试说明凸透镜能成实像的条件?思路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位于凸透镜一侧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在透镜另一侧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体位于凸透镜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时在透镜另一侧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本题只是说明成实像的条件,并不考虑成的是放大像或是缩小像,因此只抓住“成实像”. (注意大、小实像的条件)答:物体在凸透镜一侧1倍焦距以外.[例8]人用眼睛______________看到凸透镜中成的虚像;人用眼睛__________看到凸透镜中成的实像.思路分析 (在人眼视网膜所成的像是实像)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眼.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人眼,这些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虚像,所以虚像人眼是能看到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实像,实像所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就能使人看到它,因此人眼当然能够看到实像.答:能 能 (注意“虚像”和“实像”人眼都能看到)[例9]一个“上”字形的霓虹灯,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图3—8中四个像正确的是( )思路分析一般来说,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并且是上下颠倒,在实际问题中,由于凸透镜是一个圆形的,光除了能被透镜上、下偏折,同样也能使光在左、右偏折,即光通过凸透镜后总是向中心,玻璃厚的部分偏折,因此凸透镜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左、右也要颠倒,所以只有D图符合要求. (从一个平面分析成像情况)答:D[例10]一支蜡烛立在凸透镜前,调节光屏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则( )A.在光屏上仍可呈现缩小的像B.隔着透镜可看到蜡烛的像C.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与蜡烛等大的像思路分析 (根据光路可逆性进行分析)根据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实验),就应该知道,当物体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的像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若透镜位置不动,而把物体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原来的像距为现在的物距,原来的物距为现在的像距.根据上述分析蜡烛应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因此选C正确.答:C[例11]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前30cm的位置上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够得到放大的倒立的像,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7.5cm B.20cm C.30cm D.40cm思路分析物体通过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条件是物体在透镜的焦点到2倍焦距之间,因此f<30cm<2f,由此可以算出30cm>f>15cm,在答案中找出满足条件的选项. (这点是分析本题的关键)答:B[例1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是( )A.20cm B.10cm C.9cm D.5cm思路分析可用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根据题意,当u=20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物距必须满足u>2f,也就是f<10cm.错解A.当焦距为10cm时,物体在20cm处成等大实像,不符合题意.而当焦距为5cm,根据题意,物体又向透镜移动8cm,不可能成放大实像.因此只有焦距为9cm时,才刚好同时满足题意中的两个条件.因此选C正确.答:C (注意:物体移动时的分析方法)[例13]简述照相机是怎样进行工作的?思路分析与答照像机的标准镜头焦距大约50—75mm,而镜头伸缩的范围很小,在1cm左右,就是说,像距很短.因此,被摄物体一般都在距离镜头很远的地方,最近也在1m左右.这一距离也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当物体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时(一般大于20m时),我们就称物距为无穷远,照像机的距离环上有“ ”的符号,就表示无穷远.这时,镜头距底片最近,等于镜头的焦距.有些同学很喜欢摄影,也经常进行摄影实践活动.通常把调距离叫调焦距,也称调焦.这里有个误会,实际上,不是在调焦距,而是在调整像距.因为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固定的不能调(除变焦镜头以外).当用照像机给一个同学照像时,人距镜头越近,照出像片中人越大.但是一定要调整镜头加大像距,即向前推出镜头.(加大像距是使像能够成在底片上)[例14]简述幻灯机、电影机是怎样工作的?思路分析与答幻灯机和电影机的原理一样,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幻灯片、电影片与镜头的距离是物距,镜头到银幕的距离是像距.银幕距离镜头越远银幕上的图像越大,即像距越大,像越大.与此同时,应该使物距减小,即把镜头向幻灯片、电影片方向移动. (明确凸透镜和平面镜的综合应用)现在不少学校的教室里都配备有投影书写仪,又叫投影器,它和我们课本上介绍的幻灯机原理相同,只不过是在光路上增加了一个平面镜,改变了光路,使投影幻灯片平放在书写台面上而成一个直立的像.[例15]简述怎样合理应用放大镜.思路分析与答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于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因此,人们看到的是正立的像实际上,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越远(但保证u<f)看到的像越大,像也越远. (物距变大,像距也变大)[例16]有一张照片,发现其景物模糊不清,而且整个画面偏黑,其形成的原因是在拍照时,没有调节好( )A.调焦环 B.快门 C.光圈 D.以上说法都正确思路分析根据上述照相机的工作情况知道,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若模糊不清,说明像距没有调好.因此应该使用调焦环.同时整个画面偏黑,说明曝光过度,应调整快门时间和光圈的大小.因此本题应选D正确.答:D (注意: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区别)[例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D.远视眼产生的原因与近视眼产生的原因一样,是玻璃体变混浊思路分析人眼中相当于凸透镜的主要结构有晶状体和角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其他组织就可以使人看见物体了.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所以在眼睛前要放一个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B正确.答:B (会根据人眼结构进行物理现象的分析)[例18]关于人眼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窗户玻璃看到的像都是实像B.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可能是虚像C.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一定是虚像D.人眼通过透明介质看到的像一定是实物的虚像思路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窗户玻璃对光线有折射作用,能使其形成的虚像平移.近视眼镜是用凹透镜制成的,它是发散透镜,通过图3—9可以说明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而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折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形成实像.答:C。
八年级上册物理 《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透镜及其应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67fc5b0b1c59eef8c7b487.png)
周周清学案教材内容《透镜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时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5、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7、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8、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5、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一、通过学生复习课本,完成以下题目:1、透镜分为。
远视镜片中间、边缘,叫做凸透镜;近视镜片中间,边缘,叫做凹透镜。
2、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的主轴上都有一个叫做的特殊点,其重要特点是。
3、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4、这个点叫做焦点(F),的距离叫做凸透镜的焦距(f)。
5、凹透镜能使跟其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后变得发散,但发散的光线反向延长后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
6、利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距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在底片上所成的是、、像。
7、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仪上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图案的、、像。
8、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物体经过放大镜所成的是、、像。
9、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所成的,叫做,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放大镜成虚像时,通过凸透镜的光不能,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置物体那一侧成处发出的,所以物体和虚像位于透镜的。
1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能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形成物体的像。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时,晶状体比较薄,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能力变大,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了。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3章《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3章《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399e85eefdc8d376ee32c8.png)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学案人教新课标版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
2、眼球好像一架,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3、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像有何特点?4、认真观察图3、4-2,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5、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成了近视眼,有些人成了远视眼,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吗? (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2)成因及矫正认真观察图3、4-3和3、4-4,观察近视眼同学的眼睛近视眼的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来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方。
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阅读课本和图分析远视眼的情况:近视眼镜是镜,远视眼镜是镜。
(3)自学《科学世界》眼睛的度数,回答课后问题。
三、知识链接: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四、学习小结: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组成、2、近视眼佩戴矫正、3、远视眼佩戴矫正、五、达标检测: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 ;b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A、晶状体曲度过大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C、眼球前后径过短D、可用凹透镜纠正3、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e022a7770bf78a64295425.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人教新课标版一、知识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以二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底片相当于。
照相时,物距像距。
成像是,,。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成像时,物距像距。
成像是,,。
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
3、放大镜就是一个它成像是,,。
二、设问导读:生活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你们知道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能用光屏能收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同侧?阅读教材66页至67页,完成下列问题:(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大家想一想、大胆的猜一猜。
2、设计实验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们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3、进行实验(1)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2)开始进行探究实验三、自我检测1、作出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所成的像。
八上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_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公开课教案课件
![八上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_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公开课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58996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7.png)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
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
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
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
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
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二、新课教学1.显微镜的构造结合课本图,让学生讲解,老师可以随时指点、或找其他学生补充。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导学
案人教新课标版
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也能成缩小的实像。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3、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基础诊测】
1、透镜有两类,_________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__作用,_________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现有_______作用,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规律工作的。
2、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
A、2或
5、
B、1或
5、
C、1或3或
5、
D、2或3或
4、3、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_____,_____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_______。
4、凸透镜成像及其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特点应用举例
5、近视眼的人矫正视力时,戴__________镜,远视眼的人矫正视力时,戴___________镜。
【题型解析】
例
1、画出下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例
2、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例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9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
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物体在离凸透镜8厘米时,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保持光屏和物体的距离不变,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
米,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光屏和物体的距离是
_______厘米,该凸透镜的焦距约在________厘米与_________厘米之间、2、要在幻灯机银幕上得到一个放大正立的画面,必须满足于幻灯机离银幕的距离__________,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调节在
__________之间,并且应将幻灯片______插入框内、图5-
13、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时,当把蜡烛放在图5-1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
______________像(填出像的大小、倒正、虚实)若把蜡烛从a移到b时,要将光屏移到__________范围内的适当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的(填“彩色”或“黑白”);烛焰由二倍焦距外向凸透镜靠近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当u=f时,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_________。
5、放电影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将电影机与屏幕之间的距离调________些,同时将镜头与影片的距离调_______些。
6、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
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
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____是凹透镜。
(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
【拓展练习】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像,常用的
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 )
A、u>2f;
B、2f>u>f;
C、u=2f ;
D、u<f
3、有一凸透镜f=15 cm,若物体放在焦点外5 cm,则像一定是 ( )
A、正立放大虚像、
B、倒立放大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
D、倒立放大实像、4、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将是( )
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变成了小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
D、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6、下面哪一个是实像( )
A、通过汽车上的观后镜看到的像;
B、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
C、平静的水面所映出的明月的像;
D、照镜子看到的像;
7、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 ( )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9、用凸透镜观察细小物体,物体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