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苏科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3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简案)
执教:廉贻镇中学戴大义 2007-12-2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会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会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4、了解手摇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
5、了解交变电流,我国交流电的频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究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怎样发电的,并知道我供生产和生活用电的交流电,能区分直流电和交流电。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
4、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有关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电能生磁”和“磁能生电”所揭示的电磁之间的联系产生兴趣
(2)进一步了解电磁学的发展历史。
(3)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一切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初步形成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实验器材:
蹄形磁体、线圈、小量程电流计、导线、开关、小灯泡、微风吊扇、手摇发电机
教学过程:
1、体验感知:观察“磁生电”现象
2、、合作探究:
(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装置:如图16-37所示,安装实验器材;
提出问题:导体AB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能产生电流?
观察思考:根据演示现象,填写表格;
实验结论:
(2)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提出问题:怎样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观察思考:设计表格、根据演示现象,填写表格;
实验结论:
3、发明创造:观察手摇发电机
课堂小结:(略)。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第16章《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 教案(2)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1.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教学难点】4.1.理解电磁感应,理解切割磁感线的含义。
5.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6.【实验器材】演示灵敏电流表、螺线管,条形磁体,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手摇发电机一台7.【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8.【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学过了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磁能否生电?【★预设具有可行性的培养策略:“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熟视无睹的知识问个“为什么”,来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个知识学生已经熟知,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磁能否生电?】演示:螺线管与灵敏电流计相连,用条形磁体反复插入线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介绍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磁也能生电。
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开始进行磁生电的探究,经过10年不懈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第16章《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 教案(1)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能生电的现象——电磁感应,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磁感应(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2.过程与方法(1)比较磁生电和电生磁的过程,运用“逆向思维”(逆反原理)提出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3)学习法拉第的优秀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设计思路:(1)从“”电生磁的奥斯特实验”和“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引入课题,又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2)从微型电扇或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微型电扇产生电流的活动得到启发。
学生运用现有器材,自主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引导学生从上面实验中的意外其他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猜想怎样改变感应电流方向,进而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探究方案。
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如何改变感应电流的方法(4)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及怎样改变感应电流方向难点: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投影①: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也就是说“电能生磁”,通过学习“电生磁”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磁能生电吗?2、投影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动机工作原理,知道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你们的桌上有一个微型电扇、发光二极管和带夹子的两根导线,你能设法使这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吗?请你做做看!学生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①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同学请举手。
②你是怎样操作的?说说你的实验过程。
二、新课教学1、电磁感应: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转动微型电扇可以使与它插头相连的发光二极管发光。
师:同学们肯定感觉很神奇,肯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第五节《电磁感应发电机》。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电机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难点: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演示器、PPT。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大型发电机组的运行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的原理和应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发电机的构造。
3. 实验演示:使用电磁感应演示器,现场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发电机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PPT上的练习题,现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工作原理、发电机构造、发电机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并说明其应用。
2. 请画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并标注各部分的作用。
3. 举例说明发电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导体运动或磁场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
其应用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等。
2. 发电机工作原理图如下:电磁感应现象:导体AB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动势。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举例:风力发电机。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
九年级(下)物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电流的磁效应?2.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科学家?板书:磁能生电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讲内容。
思考并回答1.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2.丹麦奥斯特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熟悉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过渡到本讲课题。
3.使电流的磁效应与本讲内容相呼应,构建知识网络。
新课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活动16.9 观察“磁生电”现象1.游戏:请几名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其中排在队首和队尾的同学捏住插头的两个插脚,转动扇叶,请参与其中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2.将一发光二极管接在插头处,用手转动扇叶,你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3.将微型风扇拆开,放置于展台,让学生观察微型风扇的内部结构?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能够说明什么?板书:电磁感应现象5.展示自主学习任务:①电磁感应现象体验感知交流*学生参与其中,当扇叶转动时有同学尖叫起来,并且迅速将手拿开,手麻木,好像被电到*可以观察到二极管一闪一闪的在发光,有电产生*风扇的内部组成:磁体(周围有磁场),铜线圈*利用磁场能够产生电流,磁能生电交流讨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微型风扇,大家较为熟悉的生活用品,清楚其用途,通电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而微型风扇在本活动中意在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欲望,而且探究的目的、方向明确,容易切入对问题的研究。
电磁电流的磁效应(丹麦奥斯特)电磁电流的磁效应(丹麦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②感应电流③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的科学家(简单介绍法拉第的生平)□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器材:朗威®DISLab,蹄形磁体,导线,开关,计算机,粗铜线,铁架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1.将微电流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2.将微电流传感器的鳄鱼夹连接在粗铜导线AB两端3.选择传感器窗口为示波显示模式4.AB铜导线静止在磁场中,闭合开关,记录示波图像5.闭合开关,AB铜导线沿磁场方向运动,记录示波图像6.闭合开关,AB铜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记录示波图像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英国法拉第学生思考:要让电流中有电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闭合(通路)*有电源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快递:切割磁感线,将AB导线想象成一把刀,若在运动中与磁感线相交,则切割磁感线,否则不切割磁感线。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第5节“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知道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
(4)、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怎样发电的,并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电的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能区分直流电和交流电。
(2)、通过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究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电生磁”和“磁能生电”所揭示的电磁之间的联系产生兴趣(2)、进一步了解电磁学的发展历史,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不畏艰难,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理解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一)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和导学案辅助教学。
以学生为主的实验、交流合作的学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用具:蹄形磁铁、线圈、开关、灵敏电流计、导线、手摇发电机、微型电扇、发光二极管、橡皮筋、自制教具:绑线的蹄形磁铁模型。
16-36教学过程课型: 新授课第一学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问】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能生电”吗?(二)、讲授新课:1、观察“磁生电”现象 (1)【学生观察】16-36图中所示微型电扇的结构,(2)【师生演示】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让学生们观察二极管,并讨论思考.(3) 【师生演示】让学生用手指捏住插头的两个插脚,旋转叶片,进行触电实验。
【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总结: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九年级物理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案 苏科版
五、电磁感应发电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能生电的现象——电磁感应;(2)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磁感应。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交流电的产生的过程,能描述这些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比较磁生电和电生磁的过程,运用“逆反原理”进行提问;(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3)初步认识科学及发电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学习法拉第的优秀科学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学科学用科学为服务人类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导入可从两个角度入手,分别是电生磁的逆向思维过程和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逆向思维过程,既引入课题又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如何设计探究活动,这里可以尝试透镜教学法,设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一开始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器材,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器材讨论不同的方案,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这里教师相当于凹透镜,在学生充分探究、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教师再归纳总结出电磁感应的定义,这里教师相当于凸透镜来聚会学生的思维。
学习发电机还应该强调能量转化关系,这样电能与机械能的双向关系就完整了。
最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和优秀品德以及其他的一些发电方法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理解电磁感应;弄清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资源电池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托架两个,小磁针一个,可拆解安装的微风吊扇一个,发光二极管一个,直导体(铝箔筒),蹄形磁体一个,铁架台一个, 导线若干,细线、铁架台一个、条形磁铁一只、马蹄形磁铁一块、螺线管一个、小量程电流表一只、方型线圈一只,手摇发电机模型一台五、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设计依据及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的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加深对电能生磁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电磁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以后有关电磁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电磁感应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电气化时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
③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
④知道我们的生活用电是交流电。
记住我国供生产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②通过课件演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制作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与贡献,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品质。
②通过介绍和查阅发电机的发明与应用,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②电磁感应中能的转化(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三、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好本节课相关的课件(2)教师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微风吊扇、发光二极管、蹄形磁体、条形磁体、线圈、灵敏电流计、铜棒、手摇发电机模型、开关导线若干(3)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发电机的应用教学流程及分析一、引入新课方案一:问题: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然后利用微风吊扇和发光二极管进行“磁生电”实验。
设计思想:通过逆向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方案二:课件展示人们生活用电,提出问题:这些电从何而来?然后利用微风吊扇和发光二极管进行“磁生电”实验,引出课题。
设计思想:通过身边的有生活体验的事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一)电磁感应现象方案一:用灵敏电流计、蹄形磁体、铜棒、开关、导线进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中,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4、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
5、知道交流电的概念.
【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发电机的原理.
【教学难点】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程序】
〖复习旧知〗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引入新课〗
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能否用磁产生电?
〖新课教学〗
一、电磁感应
※活动16.7观察“磁生电”现象
1、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2、感应电流: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3、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活动16.8探究感应电流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改变磁感线方向或改变导体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改变,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3)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四、交流发电机
※活动16.9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
1、手摇发电机主要是由磁体(定子)和可以转动的线圈(转子)等组成。
2、交流发电机的线圈转动一周,线圈中的电流就重复发生相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周期性变化。
3、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做交流电。
4、我国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每秒钟完成50个周期性变化(即频率为50Hz)。
5、发电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
在发电过程中,机械能除了转化为电能外,由于线圈中存在电阻,电流经过时会发热,因此还有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
五、生活·物理·社会
阅读课本P54“电从发电厂到千家万户”
〖小结〗
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关系。
〖练习〗
课本P55:“WWW”.〖作业〗
*教后记*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list.aspx?ClassID=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