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了几次存款准备金率
半年内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为何频繁抡起“巨斧”
2 4
资产投资增幅在一系列调控政策 的作用下 小 , 产生更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对经济和市场有多
20 年 4 总 3 7 06 第4 期 第 7 期
流动性 过剩 根源仍在
此次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将使货币增
维普资讯
增速有所放缓同时货币乘数小幅 回落 , 但 扩张能力依然很强 , 并且 中长期贷款依然
目 前货币乘数依然维持在高位 , 显示信贷 后者有一定 的正 面影响。
对 于实 体经济 的影 响较小 。法定 准 备金率提高 0 个百分点将瞬 间锁定流 动 . 5 性 13亿 , 69 即使考 虑到乘数效应( 月末 , 9 货 币乘数 为5 1 , . )回笼流动性在 814, 0 21 , 7
参与者原来 以为年内不会有货币紧缩政策,
内股价出现调整 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但我们 民币升值 的公司股票提供 了良好的机遇 。
动 陛 在产生 , 币和信贷指标依然 明显 仍 货
比一季度的 56 . %和二季度 的 2 % 明显放 这只 “ . 6 靴子”可能在f 1 的预料之外。短期 电门
高于甚至超 出人 民银行预期 的 目标 。 根据 缓 。因而市场对美 国明年减息预期增 强 , 款准备金率 ,以巩 固流动性调控成效 。 将美 国明年减息预期从年 中期提前至一季 度) 。加息可能导致 中美利差的进一步缩
流动性的动态变化 , 民银行再次提高存 而且时点判断也有所 提前 ( 人 许多投资银行 认为这种调整为购 入 基本面较强和得益于人 其次 , 国内经济增长依然偏热 。 固定
行受到的影响更大 。 头寸大的银行往往也
而减弱 , 投资 的大幅扩张将导致未来 的产 平 。 前超额准备金率 已经从年 中的3 % 目 . 1
下调银行准备金率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在连续上调12次之后,终于转向,央行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3年以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对惠州市民来说影响如何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惠州银行释放5.6亿资金从2010年1月26日算起,存款准备金率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一直与加息交错稳步上调,让各家银行的“腰带”数次被勒紧。
此次降准,对资金紧张的银行而言,无疑可以松一口气了。
记者从惠州市统计局了解到,截至10月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20亿元。
按照这一数据估算,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惠州银行需上缴的资金减少了5.6亿元。
惠州金融界业内人士认为,从宏观层面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意味着银行资金面紧张的情况将有所缓和。
“准备金率下调,意味着银行的资金得到释放,可用资金多了,但对于解决整个银行资金紧缺的现状来说,作用很小,所以说可能短期还很难使信贷资金变宽松。
”惠州某国有银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接下来管理层可能会继续观察经济运行的情况,如有必要会继续降准,到时形势才能彻底好转。
首先满足企业融资早在1个多月前就向银行递交了房贷申请,却因为没有贷款额度被两家银行先后拒绝,迄今仍在另一家银行排队等待放款的朱晨听到这个消息特别兴奋,这或许意味着她的贷款可以早一点到手。
那么此次存准率下调,房贷是不是也会有所宽松呢?根据记者了解,从央行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以来,贷款额度也越来越紧,利息也越来越高。
例如普通市民的房贷、车贷,2010年以前基本是申请后不出1周就能放款。
而目前,房贷申请了两三个月还放不出来的有很多;受额度紧张影响,在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执行的利率政策也从7折变成8.5折,如今已经上浮到1.1倍,甚至是1.3倍。
“央行的信贷政策依然是以差别化为主,比如对企业、小微企业等领域会适当倾斜,但地产领域放宽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某国有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认为,此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给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放水。
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存款贷款利率准备金利率表
0.5%
抑制通胀
42
11年05月18日
20.50%
21.00%
0.5%
抑制通胀
43
11年06月14日
(大型金融机构)21.00%
21.50%
0.5%
抑制通胀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8%
0.5%
中国人民银行
10.08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03.25
7.02
7.92
9.00
9.72
1.71
1.89
1.98
2.25
2.52
2.79
2004.10.29
0.72
1.71
2.07
2.25
2.70
3.24
3.60
2006.08.19
0.72
1.80
2.25
2.52
3.06
3.69
4.14
2007.03.18
0.72
1.98
2.43
2.79
3.33
3.96
4.41
2007.05.19
0.72
2.07
3.78
3.69
3.51
3.24
2.16
2001.09.11
2010年至今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统计(按时间顺序)
2010年到目前我国采取了那些货币政策工具?为何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政策针对不同金融机构是否存在区别?若存在区别,解释其意义。
答:2010年到现在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加息,下面逐个进行列举: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0次:1、央行宣布自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大型商业银行和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是15.5%和13.5%。
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
2.、2月12日,央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央行2日宣布,决定自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调整后,大中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
一方面是为了回收流动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加强对通胀风险的管理。
4、10月份央行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6家银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述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这样,四家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5.5%。
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是指对金融机构实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
为了调控国内通胀压力。
同时,此举也表明,央行会继续专注于采用数量型工具,而不是通过加息来管理流动性与控制通胀,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
5、11月10日,央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年内第四次全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而此前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6家银行则提高至18%。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在面临国内外不同经济形势时,多次以其为重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整。
本文介绍历史上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多次有代表性的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机器政策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一、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按存款种类核定了工农中3 个国家专业银行的一般存款缴存比例,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造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资金自求不能平衡的问题。
二、1985年至1997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
1988 年,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于是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
这次调整起到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自此以后,考虑到调整准备金的影响较大且剧烈,同时准备金率已经较高,直到1997 年未再作调整。
三、1998年至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
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ppt讲解 22页PPT文档
(4)2019 年 10 月 27 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 7 折优惠; 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 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 房。
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 批准从2019年4月25日起对 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 备金率制度 。2019-2019 年存款准备金上调,2019 年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下调, 2019年时隔一年半之后再 次上调,年内上调六次。
二、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
从2019年9月到2009年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做了四次 调整:
2019年9月至2009年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
小组分工
• PPT演讲:廖新广
• ppt制作: 田小晓、景霄
• 资料查找:陈彬彬、叶兴利、王盼盼、
•
胡亭、
• 资料整理:夏海群、孟婷、
目
录
• 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
• 二、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
• 三、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
• 四、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影响
一、2019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背景
(1)、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其中:出 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 (2)、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1%,其中: 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 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 建立起来的,存款准备金 率经历了多次调整。
-0.5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00%
-2
2019年12月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00%
浅谈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
映 出银行收揽储蓄 的心态 。同时 ,中国 人 民银行的数据显示 , 2 0 1 3年 5 月的外汇 占款较 4 月大幅减少 2 2 0 0 多亿元 , 显示 出外部投机资金陆续流
出,国内流动性趋于紧张。
准备金政策较为平稳 。2 0 0 4 年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 四) 2 0 0 7年一 2 0 0 8 年 的抑制通胀阶段。为了控制物价上涨过 陕、
其次 , 公开市场操作等调控手段在我 国具有局限性 。中国人 民银行
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 ,必须将一定的资金保
留作为存款准备金 ,以满足客户随时提款的需求。随着金融制度 的发展, 存 款准备金不仅仅作为对银行业务 的约束工具 ,还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 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供放贷的资 金量增加 ,社会的货 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 , 投资和消费都 随之增长 ; 反 之, 投资和消费将相应减少。这是准备金机制的传导效用 。 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强力的货币政策 。有关统计显示 ,在 我国 , 每提高 O . 5 %的存款准备金 , 大约可以冻结流动 l 生 资金 1 6 0 0 亿元左
( 五) 2 0 0 8年一 2 0 1 0年的应对金融危机阶段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 经济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 ,保持经济增长势头 , 央行先后几次将存款准备金率调低 。 ( 六) 2 0 1 0年一 2 0 1 1年的抑制流动 f 生 过剩 阶段。为 了应对房价上涨 和物价指数持续走高 的局面 ,央行又多次将存款准备金率调到一度达 到 2 1 . 5 %的历史最高值 。 ( 七) 2 0 1 2 年一 今的小幅度下调阶段。由于外汇 占款数量减少 , 市场 流动性不足 ,央行三次进行小幅度调整 , 存款准备金率下 降到 2 0% 并维 持至今,但相对来说仍属于较高值 。
央行数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意 味着什么?
下调后,大型金融 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降至20%。中小型金 融机构存款准备金 率降至16.5%。据粗 略估算,此次下调 后,可一次性向银 行体系释放流动性 4000亿元左右。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
在通胀和增长之间的 平衡上,现在更多地 需要考虑“稳增长” 下调准备金率是“稳 增长”的应时 之 举
负面影响
调整法定准备率虽然能带来在调整货币供应总 量政策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给社会带来的 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法定准备率的微小变动 会引起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急剧变动,迫使商 业银行急剧调整自己的信贷规模,从而给社会 经济带来激烈的振荡。尤其是当中央银行提高 法定准备率时,导致社会信贷规模骤减,无法 形成生产能力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各 国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准备率时往往比较谨慎。
现在整个货币政策目前 还是一个稳健的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现在只是 一些微调的情况,特别 是最近通货膨胀有所缓 解。另外,国际经济的 前景还非常不明朗,所 以在这个时候,货币政 策做一些微调还是完全 必要的,而且通货膨胀 随时有可能反弹 。
对房产、利率影响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让开发商看到资金政策放宽的曙光,房地产销 售不好的压力有逐渐释放的可能。购买首套房 的刚性需求将陆续进入市场,国家扶持经济发 展的态度增强。 下调存准率,既有缓解银行存款减少压力增加 资金供给,又有支持实体经济复苏意图。利率 债收益率下滑,已有政策宽松表现。降存准率 继续对债市资金供给形成支撑,引导利率下行。
央行数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 推高通:倪涛 袁婧 何黎艳 袁陈勇 曹巍凯
介绍
央行从2012年5月 18日起,下调存款准备 金率0.5个百分点。这 是央行今年年内第二次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 是央行连续第三次下调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单位:百分点)39 2011年3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9.5% 20.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6.50% 0.538 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19.00% 19.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50% 16.00% 0.537 2011年1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50% 19.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5.00% 15.50% 0.536 2010年12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18.00% 18.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50% 15.00% 0.535 2010年11月29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8.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4.50% 0.534 2010年11月16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 17.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14.00% 0.533 2010年5月10日(大型金融机构)16.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32 2010年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 16.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31 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15.50% 16.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3.50% 不调整-30 2008年1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 15.50% -0.5 (中小金融机构)14.00% 13.50% -0.529 2008年12月05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 16.00% -1 (中小金融机构)16.00% 14.00% -228 2008年10月15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 (中小金融机构)16.50% 16.00% -0.527 2008年09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 -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 -126 2008年06月07日16.50% 17.50% 1 25 2008年05月20日16% 16.50% 0.50 24 2008年04月25日15.50% 16% 0.50 23 2008年03月18日15% 15.50% 0.50 22 2008年01月25日14.50% 15% 0.50 21 2007年12月25日13.50% 14.50% 1 20 2007年11月26日13% 13.50% 0.50 19 2007年10月25日12.50% 13% 0.50 18 2007年09月25日12% 12.50% 0.50 17 2007年08月15日11.50% 12% 0.50 16 2007年06月05日11% 11.50% 0.50 15 2007年05月15日10.50% 11% 0.50 14 2007年04月16日10% 10.50% 0.50 13 2007年02月25日9.50% 10% 0.50 12 2007年01月15日9% 9.50% 0.5011 2006年11月15日 8.50% 9% 0.50 10 2006年08月15日 8% 8.50% 0.50 9 2006年07月5日 7.50% 8% 0.50 8 2004年04月25日 7% 7.50% 0.50 7 2003年09月21日 6% 7% 1 6 1999年11月21日 8% 6% -2 5 1998年03月21日 13% 8% -5 4 1988年09月 12% 13% 1 3 87年 10%12% 2 2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新浪财经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
央行近年历次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影响
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
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
一至三年(含三年)
三至五年(含五年)
五年以上
1991.04.21
8.1
8.64
9
9.54
9.72
1993.05.15
8.82
9.36
10.8
12.06
12.24
1993.07.11
9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01.01
9
10.98
12.96
7.02
7.92
9
9.72
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
7.2
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14.58
14.76
1995.07.01
10.08
12.06
13.5
15.12
15.3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
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8月出现挤兑抢购风潮,迫使中央银行于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
之后一直到1998年基本保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二)下调阶段(1998年3月—2003年9月)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由通货膨胀风险变为通货紧缩风险,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
1999年,我国的GDP增幅滑落到7.1%,经济仍然处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因此央行在11月21日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以刺激经济增长。
从1998年到1999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降到6%,下降的幅度很大,之后一直到2003年9月保持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三)平稳上升阶段(2003年9月—2008年9月)2003年,扩张性的政策造成了我国投资过热,宏观经济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迅速等不利情况。
我国央行上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
四 、我国今年年内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
❖从数量上看,本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预计将释放 4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但是,外汇占款下降会对冲掉本次降准释放 的一部分资金; ❖是由于超额准备金率仍高于正常水平,意味着银行体系资金流动性 本身就比较充裕,降准难以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 ❖是过剩的流动性将压低银行间市场利率,对债券市场或许能有正向 激励。
三、2011年12月以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意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经济运行活力。
1、新增外汇占款的情况不乐观,造成银行间流动性欠佳。
2、银行新增贷款创年内新低,信贷需求下降,内需疲软。
3、当前经济及产出增速出现下滑趋势尚未结束,且CPI水 平的回落为政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近日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 均出现不振局面,中国经济增长已全面放缓,有必要通过政 策预调微调增强经济运行活力。
目录
1.历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2.前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3.近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4.我国今年年内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
一、
2010年至今存款准备金率变化趋势
2010-2011 年,我国的存款 准备金率大致处 于上调阶段。
但是从2011 年12月份的调整 开始,有了下降 趋势。
➢在物价下行大趋势一定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有可能 进一步放松。考虑到全年央票到期量较少、外汇占款形势 不稳定,预计年内仍有可能下调1-3次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流动性过剩
M1:狭义货币供应量。 量。
M2:广义货币供应
M1 :2011年12月较11月 增加了8400亿,比11月 4800亿元出现明显多增,
与大20体10上年同,期从的0762年01亿 元到也1出0现年明初显,多我增。过
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1、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是提高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
促使中央银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增长偏快。
200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8%。
同年6月份贷款增加5250亿元,创月度贷款的最高水平。
7月份贷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增长71%,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
2003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8872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贷款增加18475亿元的水平。
从一季度开始,对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中央银行就已经多次予以警示,并于6月中旬发出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政策信号。
中央银行所担心的是,贷款的过快增长会助长的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与外资大量流入导致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迅速增加有关。
第二,与实体经济迅速增长有关。
总之,实体经济的过快增长既带动了货币信贷增长,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加之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资本正在神秘地、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仅仅依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达不到金融调控的目的。
2、仅仅依赖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达不到金融调控的目的。
前已述及,自2003年以来,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陡然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巨大冲动,以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也导致外资流入的陡然上升。
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银行仅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其力量已不足以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
例如,对回笼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这一项,尽管不断加大发行央行票据的规模,仍然感到力不从心。
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6月份虽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各商业银行注意风险,但此后的数据显示,未见任何效果。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单凭公开市场操作或窗口指导,其作用有限,必须要有政策效力更强的政策手段,这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央行规定的存款机构依法必须存放于金库或中央银行的存款比例,它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
法定准备金率政策频繁调整原因及其效应
并 着重 研究 其对 金融 行业 的影 响。
中图分类号:F276 .2
文 献标 识:A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存 款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的措施,是传统的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 工具,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存款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能力,间接控 制社会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活动。
52
决 策 &信息(下半月刊)
2008 年第 5 期 总第 41 期
C APITAL
2007 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之“紧”的程度,不仅为我国历史上 仅有,也为世界历史少见。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货币政策从紧 1 .物 价 上涨 从 来就 构 成 责难 货 币政 策 的最 主 要理 由 。 2.流动性过剩压力困扰着我国经济运行。2007 年 1-9 月 份,GDP 同比增加了 2.3 万多亿元,与同期 M2 新增 4.75 万亿 元相比,相差 2.4 万多亿元。这反映出实质经济领域存在着流 动性过剩。实质经济中流动性富余,必然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扬。 9 月末,我国经济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达 39.3 万亿元,2.4 万多亿 元过剩量占其 6.2%。GDP、M1、M2 等数字表明经济流动性过 剩存在着从银行部门向资产部门蔓延的趋势,若不采取措施,资 产部门价格会继续上升。 3.经济增长率持续趋热。2007 年前三个季度 GDP 同比增 长 11.5%,创近 10 年来的新高。国家须加大对经济运行降温的 力度。 4.投资增长率持续高涨。2007 年总投资规模达到 138000 亿元,实际增长率为 21.6%,连续多年存在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 高于 GDP 增长的状况。为了防止由投资过热引致的一系列经 济问题发生,应当适当抑制投资增长率继续走高的势头。 5.信贷投放量快速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 2007 年 10 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 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 1361 亿元,同比多增 1192 亿元。在提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新增贷 款量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减。新增贷款量的快速增加,既与资金 过剩(即流动性过剩)直接相关,也刺激着经济运行和投资的进 一步提高。为了防范这些情形的加重,必须收紧资金供给。 6 .房 地 产价 格 的持 续 上 涨也 构 成货 币 供应 过 多的 原 因 。 7 .股价“泡 沫”股价 的 迅速 上 涨,是 人 们判 断 货币 过 多 的又 一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调整了几次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样?你认为怎么样?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调整原因
11年03月25日19.50% 20.00% 0.5% 抑制通胀
11年02月24日19.00% 19.50% 0.5% 抑制通胀
11年01月20日18.50% 19.00% 0.5% 抑制通胀
目的:
针对我国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和信贷规模的激增,央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达到紧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1、旨在防止中国经济过热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
上调准备金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可以有效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2、深层次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由于流动性过剩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中国经济中已存在资产价格增长过高,股票市场火热,物价上涨存在压力等现象,旨在深层次地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3、近来房地产市场火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间接收紧房贷。
存款专备金利率事实上调,对于回笼资金抑制投资性贷款从而抑制投资是一个抑制作用。
效果:
1、对回笼流动性的影响。
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巨斧”或“猛药”,并能缓解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人民币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通过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回笼过剩流动性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巨额超额准备金的条件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量的效应是有限的。
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会使部分超额准备金转化为法定准备金,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再贴现等路径使回收的资金又回到商业银行等机构手中,就会使之前对冲的流动性重新在市场流通。
另外,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是由我国当前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外汇政策所决定的,各项政策集于一点就是尽可能地积累外汇,而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再次,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也是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倾斜,而政府消费率的降低、企业的利润率的显著提高以及未分配利润在企业融资中作用的增加,造成我国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居高不下,进而导致我国经济中储蓄结构、分配结构以及消费结构长期失衡。
这一现状的改变也需要长期的调整。
因此,在中国目前流动性大量过剩的前提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很难对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量紧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影响。
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业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能够对当前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起到抑制作用。
因为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较高,一般占到60%左右。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先,银行信贷总量相对减少,贷款更加谨慎,导致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吃紧;其次,银行对个人消费性房贷信用也会紧缩,会压缩房贷需求市场,缓解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状况;再次,我国GDP及投资增速已有所减缓,主要行业的投资增速也有所回落,对于涉及行业极广、资金高度密集、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房地产行业也有明显紧缩的效果。
3、对股市的影响。
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大量的资本,但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
每次0.5个百分点的上调,被锁定的资金主要是银行资金,由于股市中的资金主要由散户和机构构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会对股市的资金供给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央行
的政策意图是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继续保持收缩效应,并不是针对股市,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对股市影响不大。
另外,我国银行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分开的,银行资金难以直接进入股票市场流通,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银行信贷紧缩对股市所产生的影响。
4、对银行业的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一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满足部分结算的需要。
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都留有1至2个百分点的超额准备金。
当存款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该部分超额准备金补足。
中小银行的资本金较少,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就会减少,影响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因此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其影响较大。
而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存贷比例也高,流动性充足,连续小幅地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其影响不大,这些银行还可将超额准备金转为高利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获得无风险收益。
我认为:
单纯依靠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能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贸易顺差和热钱的流入,央行被迫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鉴于此,为能够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实行更有效地控制,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降低和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央行停止对准备金付息,不但可以减轻自身的利息负担,还能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与国际接轨。
停止对准备金付息这一过程需分步走,要考虑商业银行的适应力和承受力。
首先可先保留对法定准备金的付息,停止对超额准备金的付息,迫使商业银行减少超额准备金存款,提高已有资金的利用效率。
其次,等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明显下降后,再次降低法定准备金利率,直到停止对准备金的付息。
2.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一直采取全国地区间无差别管理,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很大;统一的准备金率不利于协调地区间的差异,可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和发展阶段,划分若干大经济区。
对经济欠发达区采取较低的准备金率,给予其较大的信用创造空间,并防止资金外流;而对发达地区则采用较高的准备金率,抑制其经济过热。
这样做更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地区间平衡发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实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
在很多资本市场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已基本不动用准备金手段,因为单纯地通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难以根治宏观经济中的问题及矛盾,必须辅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加息、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压制市场利率上升的速度等手段,紧缩银根,抑制过度的投资需求。
4.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政策。
如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信贷政策、国际收支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大效果。
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手段加快资金回笼。
择机利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来控制信贷增长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增强汇率弹性,加大利率与汇率调整的协调配合。
继续实行信贷规模控制手段(如窗口指导等)。
完善国际收支政策,由外需推动转向扩大内需。
压缩财政支出,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在税收方面,可通过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来抑制过剩行业投资的高速增长,通过实行差别税率来增加过剩领域的投资成本以控制其规模的非理性扩张。
同时,在制定土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稳定房价,有效地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消费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利润转化为分红,减弱企业的再投资冲动,适当地缓解目前的投资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