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了几次存款准备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调整了几次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什么?效果怎么样?你认为怎么样?

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调整原因

11年03月25日19.50% 20.00% 0.5% 抑制通胀

11年02月24日19.00% 19.50% 0.5% 抑制通胀

11年01月20日18.50% 19.00% 0.5% 抑制通胀

目的:

针对我国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和信贷规模的激增,央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达到紧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1、旨在防止中国经济过热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上调准备金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可以有效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2、深层次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由于流动性过剩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中国经济中已存在资产价格增长过高,股票市场火热,物价上涨存在压力等现象,旨在深层次地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3、近来房地产市场火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间接收紧房贷。存款专备金利率事实上调,对于回笼资金抑制投资性贷款从而抑制投资是一个抑制作用。

效果:

1、对回笼流动性的影响。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巨斧”或“猛药”,并能缓解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人民币所带来的成本压力。通过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回笼过剩流动性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巨额超额准备金的条件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量的效应是有限的。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会使部分超额准备金转化为法定准备金,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再贴现等路径使回收的资金又回到商业银行等机构手中,就会使之前对冲的流动性重新在市场流通。

另外,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是由我国当前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外汇政策所决定的,各项政策集于一点就是尽可能地积累外汇,而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再次,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也是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倾斜,而政府消费率的降低、企业的利润率的显著提高以及未分配利润在企业融资中作用的增加,造成我国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居高不下,进而导致我国经济中储蓄结构、分配结构以及消费结构长期失衡。这一现状的改变也需要长期的调整。因此,在中国目前流动性大量过剩的前提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很难对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量紧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影响。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业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能够对当前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起到抑制作用。因为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较高,一般占到60%左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首先,银行信贷总量相对减少,贷款更加谨慎,导致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吃紧;其次,银行对个人消费性房贷信用也会紧缩,会压缩房贷需求市场,缓解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状况;再次,我国GDP及投资增速已有所减缓,主要行业的投资增速也有所回落,对于涉及行业极广、资金高度密集、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房地产行业也有明显紧缩的效果。

3、对股市的影响。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大量的资本,但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每次0.5个百分点的上调,被锁定的资金主要是银行资金,由于股市中的资金主要由散户和机构构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会对股市的资金供给产生直接影响。其次,央行

的政策意图是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继续保持收缩效应,并不是针对股市,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对股市影响不大。另外,我国银行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分开的,银行资金难以直接进入股票市场流通,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银行信贷紧缩对股市所产生的影响。

4、对银行业的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一定比例的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满足部分结算的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都留有1至2个百分点的超额准备金。当存款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该部分超额准备金补足。中小银行的资本金较少,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就会减少,影响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因此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其影响较大。而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存贷比例也高,流动性充足,连续小幅地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其影响不大,这些银行还可将超额准备金转为高利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获得无风险收益。

我认为:

单纯依靠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能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贸易顺差和热钱的流入,央行被迫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鉴于此,为能够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实行更有效地控制,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降低和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央行停止对准备金付息,不但可以减轻自身的利息负担,还能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与国际接轨。停止对准备金付息这一过程需分步走,要考虑商业银行的适应力和承受力。首先可先保留对法定准备金的付息,停止对超额准备金的付息,迫使商业银行减少超额准备金存款,提高已有资金的利用效率。其次,等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明显下降后,再次降低法定准备金利率,直到停止对准备金的付息。

2.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一直采取全国地区间无差别管理,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很大;统一的准备金率不利于协调地区间的差异,可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和发展阶段,划分若干大经济区。对经济欠发达区采取较低的准备金率,给予其较大的信用创造空间,并防止资金外流;而对发达地区则采用较高的准备金率,抑制其经济过热。这样做更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地区间平衡发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实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在很多资本市场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已基本不动用准备金手段,因为单纯地通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难以根治宏观经济中的问题及矛盾,必须辅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加息、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压制市场利率上升的速度等手段,紧缩银根,抑制过度的投资需求。

4.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如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信贷政策、国际收支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大效果。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手段加快资金回笼。择机利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来控制信贷增长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增强汇率弹性,加大利率与汇率调整的协调配合。继续实行信贷规模控制手段(如窗口指导等)。完善国际收支政策,由外需推动转向扩大内需。压缩财政支出,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税收方面,可通过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来抑制过剩行业投资的高速增长,通过实行差别税率来增加过剩领域的投资成本以控制其规模的非理性扩张。同时,在制定土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稳定房价,有效地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消费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利润转化为分红,减弱企业的再投资冲动,适当地缓解目前的投资过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