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家庭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药物处置部分) ppt课件
![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处理指南(药物处置部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2e7c9069dc5022aaea00f1.png)
5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热剂不能有效预防高热惊
厥发生。 不能从退热剂的退热效果来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6
2岁以下(最小为1个月婴儿)患儿短期用药(3d) 对乙酰氨基酚12mg/kg,布洛芬5—10mg/kg,消化 道出血的危险约为17/10万。患儿低血容量下用布 洛芬退热增加肾功能损坏机会,发生水痘时使用 布洛芬,A组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有所增加。
3
单次应用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热作用比对乙 酰氨基酚强且维持时间久,特别是用药后4—6h, 但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下降的速度在服药后 0.5h比布洛芬更明显。
4
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是否使用退热剂:没有RCT研 究,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新生儿止痛的RCT研究表明:75 例新生儿,研究期间(3d)未发现不良反应。布 洛芬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RCT研究 和系统评价,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12
鉴于缺乏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的任何国内外研 究证据和文献报道,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
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13
物理降温
急性发热时推荐选用温热擦身和(或)减少衣物等物理降
温方法。 冰水灌肠造成患儿寒战、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常有较严 重的不适感,不推荐使用冰水灌肠退热,除非临床出现超 高热。 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及退热剂,可作为辅助退热方法,物 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时,体温下降速度快于单用退热 剂,高热时推荐应用退热剂同时联合温热擦身的物理降温 方法。
7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与超剂量有关,超剂量 一般指6y以下儿童单次剂量超过200mg/kg或 150mg/kg.d超过2d, 100mg/kg.d,超过3d,
超剂量、脱水和营养不良情况下肝功能损害风险 增加,可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小儿发热的处理ppt课件
![小儿发热的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d431d4551810a6f424861d.png)
药;(家庭用) 4、密切观察子在没有去医院前发生高热或 高热惊厥、抽搐时那么是先去医院还是先做 些退热处理? 护士答:对于高热的℃孩子,家长最好先做一 些降温处理,等孩子体温有所下降后再去医 院,到医院后,把孩子在家中发热的情况及 处理情况告知医生即可,把体温降至38.5℃ 一下,对孩子才是安全的。
5. 多饮水,给宝宝喂流质饮食,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 分。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 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
2.药物降温
若孩子发烧38.5℃以上,或者物理降温无效果时就要 用一些退热药,常用的有对乙氨基酚,布洛芬,双 氯芬酸,尼美舒利等。
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 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
16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4、药物降温:口服退烧药,或将退热栓塞于 肛门。(家庭用)
17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第五步:及时就医
18
注意事项
1、当孩子意识丧失,全身对称性强直性阵发 性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着急抱往医院, 而是要等孩子意识恢复再送医院;
2、经处理,孩子惊厥停止,也要送医院查明 原因;
毛巾或贴降温贴;
14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2、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擦浴大静脉行 走处颈部、腋窝、腹股沟、肘窝等处,使之 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15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3、温水浴:水温以32-36°为宜,水量至躯 干为宜,拖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 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多擦洗皮肤,帮助汗 腺分泌。
3
如何定义小儿发烧
4
降温的方法
1.物理降温
发热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很多。 1. 温水擦浴。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
5. 多饮水,给宝宝喂流质饮食,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 分。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 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
2.药物降温
若孩子发烧38.5℃以上,或者物理降温无效果时就要 用一些退热药,常用的有对乙氨基酚,布洛芬,双 氯芬酸,尼美舒利等。
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 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
16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4、药物降温:口服退烧药,或将退热栓塞于 肛门。(家庭用)
17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第五步:及时就医
18
注意事项
1、当孩子意识丧失,全身对称性强直性阵发 性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着急抱往医院, 而是要等孩子意识恢复再送医院;
2、经处理,孩子惊厥停止,也要送医院查明 原因;
毛巾或贴降温贴;
14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2、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擦浴大静脉行 走处颈部、腋窝、腹股沟、肘窝等处,使之 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15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3、温水浴:水温以32-36°为宜,水量至躯 干为宜,拖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 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多擦洗皮肤,帮助汗 腺分泌。
3
如何定义小儿发烧
4
降温的方法
1.物理降温
发热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方法很多。 1. 温水擦浴。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
儿童发热家庭处理PPT演示课件
![儿童发热家庭处理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696579ba1aa8114531d937.png)
31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退热处理?
2016年版《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急性发热 诊断处理指南》
指南基本否定了物理降温的作用,虽然对乙酰 氨基酚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 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所以不推荐使用温水擦 浴来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 (酒精) 擦浴方法 来退热。
32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退热处理?
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要注意各种药 物是否有相同的成分,如有的感冒药同时含有对乙 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40
退热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合理补充 营养物质;
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作用有限,部分宝宝不 舒服程度会增加甚至过敏,不推荐使用;
衣物的多少应该以宝宝感觉舒适为准,对婴儿 捂汗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捂热综合征。
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 时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 炎)。在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 的体液,因此对于高热小儿在使用退热药时,必 须慎重,以防造成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20
宝妈、宝爸对宝宝发热的恐惧和担 心
提到发热,不少宝妈或宝爸就会表现出“发烧 恐惧症”,有研究表明宝妈、宝爸对宝宝发热的 “恐惧”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癫痫发作、 死亡等。
2.发热引起的高温会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25
发热不一定是有害的
3. 发热加快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免疫 反应水平。免疫系统加快攻击病原体,缩短感染 的过程;
4. 发热会使病人感觉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 病人很可能会去休息,防止机体被进一步破坏, 同时有更多的体能来对付感染。
26
发热不利之处
代谢率增加 氧耗增加 二氧化碳产生增加 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需求增加(尤其对休克 或心肺异常的孩子) 加重脑损害 使人不舒服 易致热性惊厥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退热处理?
2016年版《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急性发热 诊断处理指南》
指南基本否定了物理降温的作用,虽然对乙酰 氨基酚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 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所以不推荐使用温水擦 浴来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 (酒精) 擦浴方法 来退热。
32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退热处理?
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要注意各种药 物是否有相同的成分,如有的感冒药同时含有对乙 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40
退热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合理补充 营养物质;
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作用有限,部分宝宝不 舒服程度会增加甚至过敏,不推荐使用;
衣物的多少应该以宝宝感觉舒适为准,对婴儿 捂汗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捂热综合征。
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 时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 炎)。在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 的体液,因此对于高热小儿在使用退热药时,必 须慎重,以防造成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20
宝妈、宝爸对宝宝发热的恐惧和担 心
提到发热,不少宝妈或宝爸就会表现出“发烧 恐惧症”,有研究表明宝妈、宝爸对宝宝发热的 “恐惧”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癫痫发作、 死亡等。
2.发热引起的高温会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25
发热不一定是有害的
3. 发热加快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免疫 反应水平。免疫系统加快攻击病原体,缩短感染 的过程;
4. 发热会使病人感觉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 病人很可能会去休息,防止机体被进一步破坏, 同时有更多的体能来对付感染。
26
发热不利之处
代谢率增加 氧耗增加 二氧化碳产生增加 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需求增加(尤其对休克 或心肺异常的孩子) 加重脑损害 使人不舒服 易致热性惊厥
儿童发热的诊断及处理培训课件PPT
![儿童发热的诊断及处理培训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97c3b1650e52ea54189882.png)
发热原因和儿童发热常见病因
人为什么会发热
人体脑部下视丘体 温调节中枢37
感染---炎症反应--小分子--体温的 定位点上升--体温
上升
太多衣服、包得太 紧、运动、桑拿、 中暑等--炎热环境 ---散热障碍-体温
上升喂奶、饭后、哭闹、 情波动--身体热 量太多-体温上升
发热对人体有益处吗?
✓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退热可能压抑免疫机能 ✓保护性的本能反应,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发热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清除致病菌,促进疾病的恢复
注: A:玻璃水银体温计;
B:电子体温计;
C: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 D:红外线测温仪;
E:化学标点 (相变)测温 (额帖)
测温仪比较
✓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 ✓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准
确性。 ✓国内多采用腋下玻璃水银体温计,测温结果准确 ✓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急性发热的退热处理 (2)
≥2月龄,肛温≥39.0℃(口温 38.5℃,腋温 38.2℃),或因 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
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 mg·kg - 1,2 次用药 的最短间隔时间为 6 h。
≥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 量为每次 10 mg·kg - 1,2 次用药的最短间隔 6 ~ 8 h
➢感染性疾病
• 是发热的首位原因 • 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以及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 • 以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儿童尤其注意各类传染病(亚临床的学校结
核感染)
发热的病因(2)
➢非感染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管炎
儿童急性发热的评估及退热处理
![儿童急性发热的评估及退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e3b3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b.png)
皮肤颜色
皮肤、嘴唇、舌头颜 苍白(家长主诉) 色正常
苍白/花纹/苍灰/紫绀
活动
反应正常/清醒/正常 对周围无正常反应/长刺激方能清 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病态面容/各种刺激
哭声或微笑
醒,动作减少/无微笑
不能唤醒/虚弱、哭声尖或持续哭吵
呼吸
无明显气促
脱水 其他
嘴唇皮肤/眼睛粘膜 湿润
建议选择实 血、尿常规及CRP 验室检查
< 5*10^9/L或> 15-17.1*10^9/L
中性粒细 9.6~10.6*10^9/L 胞
20-76% 50-71%
特异度 58-100% 76-83%
RR 1.5-5.56 1.5-6.4
第九页,共三十六页。
第十页,共三十六页。
儿童常用的退热剂及推荐剂量 • 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布洛芬、对乙酰氨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
儿童急性发热病因判别具有重要意义
• ≤1周的发热为急性发热 • 急性发热的诊断、评估、处理与儿童疾病
的治愈率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 5岁以下儿童发热病因判别具有重要意义 • 在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列儿童主要死亡
原因的第五位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
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可能伴重症细菌感染
• 绝大多数伴有重症细菌感染的不明原因发 热患儿,一般状况差,然而,一般状况较 好的患儿也有出现危及生命的重症细菌感 染〔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 单纯疱疹脑炎
皮疹压之不褪色并伴病态面容,紫癜样皮损>2mm,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颈 项强直
颈项强直,<6个月婴儿:55%出现前囟隆起,意识改变。惊厥持续状态,17%以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起病,~12个月婴儿:25%缺少颈项强直,前囟隆起
2016版儿童发热指南 PPT
![2016版儿童发热指南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ee2089866fb84ae55c8d3f.png)
2016版儿童发热指南
引言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体温(通常采用肛门测温法)升 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1℃, 而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 ≥37.5℃定义为发热
体温测量的方法体温测量建议 Nhomakorabea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
腋温与肛温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与诊断建议 (NICE2013)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新生儿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1-3月龄婴儿版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 标(尿常规、血常规、CRP或PCT)阳性时 推荐常规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 理指南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 退热
不推荐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 退热(降温效果优于单一使用,但不能改善 舒适度)
引言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体温(通常采用肛门测温法)升 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1℃, 而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 ≥37.5℃定义为发热
体温测量的方法体温测量建议 Nhomakorabea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
腋温与肛温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与诊断建议 (NICE2013)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新生儿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1-3月龄婴儿版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 标(尿常规、血常规、CRP或PCT)阳性时 推荐常规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对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 理指南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 退热
不推荐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 退热(降温效果优于单一使用,但不能改善 舒适度)
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
![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e55e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c.png)
目的与意义
目的
明确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的目的 ,即帮助观众了解小儿推拿发热 的相关知识,掌握推拿手法,以 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意义
阐述小儿推拿发热ppt课件的意义 ,包括推广小儿推拿技术、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儿童健康等 方面的价值。
02
小儿发热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发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增加或散热减 少,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西药治疗
对于高热或病情较重的小儿,可以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常用的西药有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在使用西药时,需 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
05 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案例一:轻度发热的患儿
总结词
轻度发热的患儿通常表现为低热、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推拿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详细描述
症状
发热时,小儿可能会出现畏寒、寒战、面色潮红、呼吸加快等症状,同时体温 升高,严重时可出现高热惊厥。
原因与分类
原因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感染 是最常见的病因。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小儿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
2. 揉太阳穴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发热等症状 。
1. 捏脊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侧的皮肤,自下而上轻轻捏 提,直至大椎穴。此手法可以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
3. 推天河水
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至皮肤微红。 此手法可以清热解表,缓解小儿发热症状。
推拿疗法的疗程与频率
02
小儿推拿是在小儿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 推拿手法来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bb11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3.png)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抗生素 等药物进行治疗。
休息与护理
让患者多休息,注意口腔、皮肤等部 位的护理。
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不宜过度治疗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 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或抗生素,以免产生 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避免交叉感染
及时就医
在发热期间,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 等物品,以免交叉感染。
案例三:高热惊厥的护理
总结词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咬伤舌头、及时就医、心理支持
详细描述
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家长应迅速解开孩子的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惊厥发作时孩子牙关紧闭, 家长可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牙刷柄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遵医嘱治疗。此外,家长应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安抚其情绪,减轻其恐惧感。
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05 发热的护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儿童发热的护理
总结词
及时观察、科学降温、合理饮食、心理安抚
详细描述
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同时,注 意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穿衣导致中暑等问题。此外,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安 抚,缓解其不适感。
发热的病理生理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导致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代谢增强
免疫反应
发热时,机体免疫系统活跃,白细胞 吞噬能力增强,抗体生成增多,有助 于清除病原体。
发热时,机体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发热的影响与危害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PPT精品医学课件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PPT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8850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8.png)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 处理指南解读
本指南背景
计划目标人群:0-5岁儿童急性不明的急性 发热(肛门测温≥38℃,发热时间≤1周。
计划应用人群: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护 理人员
制定单位: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 儿科学分会,有《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 部组织实施
教学目标
1、掌握发热的定义与体温测量标准 2、掌握临床发热的评估 3、掌握发热的处理
发热的定义
正常体温在1天中有波动,并随不同年龄和 不同体温测量方法而有所不同。
有几种不同发热定义,本指南采用的发热定 义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 上限。目前大多数采用直肠温度≥38℃;腋 温与肛温至少相差0.5 ℃,耳温与肛温相差 0.74-1.34 ℃,前额化学测温与肛温相差 1.2 ℃。
四、关于退热处理的常见临床问题
6、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有效?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差。 7、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对乙酰 氨基酚。 8、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 哪种退热此熬过更好? 冰水灌肠快于温水擦身,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乙醇擦身1h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但 2h后无差异,但乙醇擦身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组。
2、物理降温:包括直接和间接降温法,直接降温 有冰水灌肠、乙醇擦身、冰袋降温、洗冷水澡、 冷毛巾擦身、温水擦身及减少穿着的衣物等;间 接降温有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冰水灌肠可引 起患儿寒颤、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较严重的不 适感,故不推荐使用。
二、儿童退热剂应用的体温标准
退热的目的是减轻儿童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 适感,并减轻家长对儿童发热的紧张或恐惧 情绪;由于儿童对发热的耐受程度存在个体 差异,因此专家共识意见为:当儿童体温 ≥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 采用退热剂。
本指南背景
计划目标人群:0-5岁儿童急性不明的急性 发热(肛门测温≥38℃,发热时间≤1周。
计划应用人群:儿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护 理人员
制定单位: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 儿科学分会,有《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 部组织实施
教学目标
1、掌握发热的定义与体温测量标准 2、掌握临床发热的评估 3、掌握发热的处理
发热的定义
正常体温在1天中有波动,并随不同年龄和 不同体温测量方法而有所不同。
有几种不同发热定义,本指南采用的发热定 义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 上限。目前大多数采用直肠温度≥38℃;腋 温与肛温至少相差0.5 ℃,耳温与肛温相差 0.74-1.34 ℃,前额化学测温与肛温相差 1.2 ℃。
四、关于退热处理的常见临床问题
6、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有效?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差。 7、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对乙酰 氨基酚。 8、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 哪种退热此熬过更好? 冰水灌肠快于温水擦身,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乙醇擦身1h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但 2h后无差异,但乙醇擦身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组。
2、物理降温:包括直接和间接降温法,直接降温 有冰水灌肠、乙醇擦身、冰袋降温、洗冷水澡、 冷毛巾擦身、温水擦身及减少穿着的衣物等;间 接降温有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冰水灌肠可引 起患儿寒颤、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较严重的不 适感,故不推荐使用。
二、儿童退热剂应用的体温标准
退热的目的是减轻儿童发热引起的烦躁和不 适感,并减轻家长对儿童发热的紧张或恐惧 情绪;由于儿童对发热的耐受程度存在个体 差异,因此专家共识意见为:当儿童体温 ≥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 采用退热剂。
儿科知识点PPT课件
![儿科知识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63ea0728ea81c759f578bc.png)
5.病因治疗或原发病治疗: 包括选用抗生素 控制感染和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6.预防惊厥再发:鲁米那 3—5mg/kg /d,口服.
-
10
三、咳喘
常见原因:哮喘发作、支气管肺炎、急性喉炎。 (一)哮喘发作:可选用以下药物. 1.舒喘灵雾化吸入:万托林0.25-0.5 ml+NS3ml 2.硫酸舒喘灵气雾剂:一般每次1喷,tid。 3.氨茶碱:口服:每次3-5mg/kg,每6-8小时一次; 静滴:每次3-5mg/kg用5%G.S50-100ml稀释后静滴。 4.舒喘灵:2.4mg/片。每次0.08-0.1mg/kg,tid。 5.强的松:1-2mg/kg/d,口服。 6.地塞米松:0.2-0.5mg/kg,静注或静滴。 7.抗过敏药:酮替芬、赛庚啶(0.25mg/kg/d)、
-
5
注射剂 1.青霉素:静滴:一般10~20万u/kg/d。 2.头孢类:先锋6、先锋5、头孢噻肟、头孢 曲松、 头孢他啶等,一般用30~100mg/kg/d 3.克林霉素 15~25mg/kg/d,静滴(浓度不超 过0.6%) 4. .穿琥宁:10mg/kg/d,静滴。 5.双黄连粉针剂:60mg/kg/d,静滴(浓度不 超过1%)
-
18
六、荨麻疹:可选用以下药物
1.盐酸苯海拉明:口服或肌注:每次 0.5~1mg/kg。
2.盐酸赛庚啶
3.扑尔敏:每日0.35mg/kg。
4.开瑞坦:口服:2岁以上可用。30 kg以 下每日5mg ; 30 kg以上每日10mg.
5.非那根每次 0.5~1mg/kg肌注或口服
6.激素。
7..维丁胶性钙1-2 ml肌注
(2)鲁米那 每次5—10mg/kg,肌注,必要 时12小时后给维持量3—5mg/kg /d,肌注 或口服。
-
10
三、咳喘
常见原因:哮喘发作、支气管肺炎、急性喉炎。 (一)哮喘发作:可选用以下药物. 1.舒喘灵雾化吸入:万托林0.25-0.5 ml+NS3ml 2.硫酸舒喘灵气雾剂:一般每次1喷,tid。 3.氨茶碱:口服:每次3-5mg/kg,每6-8小时一次; 静滴:每次3-5mg/kg用5%G.S50-100ml稀释后静滴。 4.舒喘灵:2.4mg/片。每次0.08-0.1mg/kg,tid。 5.强的松:1-2mg/kg/d,口服。 6.地塞米松:0.2-0.5mg/kg,静注或静滴。 7.抗过敏药:酮替芬、赛庚啶(0.25mg/kg/d)、
-
5
注射剂 1.青霉素:静滴:一般10~20万u/kg/d。 2.头孢类:先锋6、先锋5、头孢噻肟、头孢 曲松、 头孢他啶等,一般用30~100mg/kg/d 3.克林霉素 15~25mg/kg/d,静滴(浓度不超 过0.6%) 4. .穿琥宁:10mg/kg/d,静滴。 5.双黄连粉针剂:60mg/kg/d,静滴(浓度不 超过1%)
-
18
六、荨麻疹:可选用以下药物
1.盐酸苯海拉明:口服或肌注:每次 0.5~1mg/kg。
2.盐酸赛庚啶
3.扑尔敏:每日0.35mg/kg。
4.开瑞坦:口服:2岁以上可用。30 kg以 下每日5mg ; 30 kg以上每日10mg.
5.非那根每次 0.5~1mg/kg肌注或口服
6.激素。
7..维丁胶性钙1-2 ml肌注
(2)鲁米那 每次5—10mg/kg,肌注,必要 时12小时后给维持量3—5mg/kg /d,肌注 或口服。
2024全新发热ppt课件大全通用范文
![2024全新发热ppt课件大全通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a044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7.png)
2024/1/24
9
体温异常对生理功能影响
体温升高(发热)可影响机体代谢、生理功能及免疫系统,适度发热有助于增强免 疫力,但高热可引起惊厥、脱水等严重后果。
体温降低(低体温)可导致代谢率降低、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等,严重低体温甚至可危及生命。
2024/1/24
长期体温异常还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 等。
18
05
非感染性发热原因及诊断 方法
2024/1/24
19
非感染性发热定义及原因
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发热。
恶性肿瘤细胞可产生内源性致热 原,引起发热。
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等 )可引起药物热,属于非感染性 发热的一种。
定义
非感染性发热是指由非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体温升 高,通常是由于身体对某种刺激 做出的反应。
• 老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用药需小心。
2024/1/24
31
老人发热特点及处理策略
处理策略
1
及时就医,查明发热原因。
2
3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2024/1/24
32
老人发热特点及处理策略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2024/1/24
33
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发热处理建议
饮食调理
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 素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
果等。
2024/1/24
12
肠胃炎、腹泻等消化道疾病中发热处理
补液治疗
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18
(4)体温下降期:本期特点是散热过程占优 势,产热减少,同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散 热仍处于较高水平,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 出汗,散热加强,于是体温开始下降,产热和散热 终于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体温下降的方式, 一般是渐退,即在几天之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 伤寒)。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21
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发热(非体温过高)会 引发诸如大脑损伤等不良后果。所以宝妈、宝爸 对宝宝发热的恐惧和担心是多余的。人体在不脱 水、且有一个开发环境散热的前提下,会将体温 调控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但是要监测宝宝体温和 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必要时及时带到孩子发热怎么办:孩子发 热了! 心疼、着急、恐慌、不知所措、甚至在孩子 面前哭了,这时孩子被自己吓到了,很是害怕、很 紧张:???妈妈(爸爸)我是不是病得很重啊? 是不是没救了啊?
编辑版ppt
7
我们的中医怎么认为呢?祖国的中医是这样 认为的:发热不是一场火灾,需要去灭火,而是报 警系统发出警报,系统自己开始救援了。是正邪斗 争的一种结果,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任何不针对 原因的处理措施都是耍流氓。
19
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 时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 炎)。在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 的体液,因此对于高热小儿在使用退热药时,必 须慎重,以防造成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编辑版ppt
20
提到发热,不少宝妈或宝爸就会表现出“发烧 恐惧症”,有研究表明宝妈、宝爸对宝宝发热的 “恐惧”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癫痫发作、 死亡等。
10
当然,有时候人体免疫力很差时(比如3 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即使正遭受微生物的入侵, 但身体没有招架之力,也不一定能表现出发热。 所以小婴儿的感染,很多不出现发热。
编辑版ppt
11
无局部病灶的发热 :儿童持续发热>1周 或<1周,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查体之后仍无恰当 的解释。
不明原因的发热:儿童发热>38.0℃至少8 天,在医院或者门诊经过1周详细询问病史和全 面查体后仍没有明确诊断。
编辑版ppt
8
发热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并且多数
患儿是0-5岁年龄段,其发热特点是:发病急,体温
上升快,孩子无法清楚表述症状及感受。
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
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
能,从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
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
编辑版ppt
12
发热程度分级 (腋表)
(1)低热 37.5~38.0℃ (2)中等热 38.1~39.0℃ (3)高热 39.1~40.0℃ (4)超高热 >40.0℃
编辑版ppt
13
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
(1)短期发热: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 和体征;
(2)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有些可无明 显症状、体征;
编辑版ppt
1
儿童正常体温: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 36.0℃~37.0℃。
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 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
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 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 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
编辑版ppt
2
我们的体温每天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人体有自己的产热和散热系统,通过皮肤、出汗、 呼吸、尿尿、排大便等,散发出去一定的热量, 产热和散热大体平衡,以此维持正常的体温。也 就是正常情况下:产热量≈散热量。
编辑版ppt
3
生物钟昼夜节律日差≦1℃,最高点18:00,最 低点06:00。
编辑版ppt
4
发热是由于致热原(外源性和内源性) 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 温升高(超过正常0.5℃),称为发热。
发热
口温>37.5℃ 腋温>37.4℃ 肛温>37.8℃
编辑版ppt
5
先看看西方现代医学的认识:发热是一个 积极的信号,是免疫系统加速工作的一种信号, 是治疗疾病的火焰,是了不起的清洁工,是形成 孩子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
编辑版ppt
16
体温渐升性发热:指发热初期为低热,数天内 由低热逐渐上升达到高热者,称为渐升性发热。 渐升者常有前驱症状,多数无寒战现象,但有时 可感觉发冷,如不典型的伤寒。有的呈骤升性发 热,这可能开始为低热被忽略所致。另外,肺结 核等疾病的体温呈渐升性发热。
编辑版ppt
17
(3)高温持续期: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 期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但产热并未降低, 所以此期产热和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 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临床上 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出汗等, 此期出现高热可持续几小时(如疟疾)或数天 (如肺炎),甚至几周以上(如伤寒)。
编辑版ppt
15
(2)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因 此产热占优势,故体温升高。表现为皮肤苍白、干 燥、无汗、“鸡皮疙瘩”,触摸患儿皮肤有冷感; 如发生寒战,预示将发生高热。幼儿此时可出现惊 厥现象。在寒战期间,体温多在38℃以上,并且多 数在数小时内达到高热极期,如疟疾、大叶性肺炎、 败血症、药物反应性发热等,以上为体温骤升者。
(3)原因不明发热: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 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
(4)慢性低热:低热持续一个月以上。
编辑版ppt
14
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 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发热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前驱期 :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 此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 同,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疲倦乏力、食欲减退、 情绪不稳定、低热;有些发疹性疾病,在全身皮疹 出现前,可有前驱疹,如麻疹前驱期时,口腔黏膜 可出现克氏斑。
不是单纯的追求将体温降至正常。
编辑版ppt
9
儿童时期绝大多数发热,都是由微生物(细 菌、病毒、支原体等)异常入侵人体,人体为了 对抗这些病菌的侵袭,会动用一些防御机制,比 如具有杀菌作用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等,人体 的防御机制信号一启动,发热就是最主要的一项。
另外预防接种疫苗也可一起发热。
编辑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