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阻力测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ppt课件
优点:测定过程无需测点标高,测量精度高(同步性),数据整理 也较简单。
9
3.2.1倾斜压差计法
2 1①
4 ② β
+-
3
z
10
3.2.1倾斜压差计法
2)测点间距测量
利用钢卷尺(或利用铺 设的胶管长度)或激光测距仪 测量。
3)风速测量
在测点用风速表测量风 速,应测量三次,计算其平均 值作为该测点的风速值。(一 般情况测试两次即可,九点法 或S曲线测试均可。)
于附表中。 ( 3)与此同时,其他人员测量测点的风速、干湿球温度、
大气压、巷道断面尺寸及测点间距,分别记录于附表中。 ( 4)当1、2两测点测完后,顺着风流方向将1测点的静
压管移至测点3,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测量工作,如此继续循环 进行,直到测完为止。
15
7)注意事项 1)在倾斜巷道内,不宜安设测点,始末两点尽量安设在上下水平巷道内。 2)开始测量前,用小气筒将两根胶皮管内原有的空气换成测定地点的空气。 3)测回采面压差时,仪器应安置在运输平巷或回风平巷内、不易被运输干 扰的地点,胶皮管沿工作面铺设。如果该工作面邻近有行人或通风小眼,也可将 胶皮管通过这些小眼铺设。 4)测定过程中,如果压差计出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重新测定。故障可能是: (1)胶皮管因积水、污物进入或打折而堵塞;胶皮管被扎有小眼或破裂。 (2)压差计漏气,测压管内或测压管与容器连接处有气泡。 (3)静压管放置在风流的涡流区内。 5)在主要运输巷和主要回风测定时,应尽可能增加两测点的长度,以减少 分段测定的积累误差和缩短测定时间。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1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主 要 内 容
1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测定原理与方法 3测定内容和要求 4测定的准备工作 5 数据处理
9
3.2.1倾斜压差计法
2 1①
4 ② β
+-
3
z
10
3.2.1倾斜压差计法
2)测点间距测量
利用钢卷尺(或利用铺 设的胶管长度)或激光测距仪 测量。
3)风速测量
在测点用风速表测量风 速,应测量三次,计算其平均 值作为该测点的风速值。(一 般情况测试两次即可,九点法 或S曲线测试均可。)
于附表中。 ( 3)与此同时,其他人员测量测点的风速、干湿球温度、
大气压、巷道断面尺寸及测点间距,分别记录于附表中。 ( 4)当1、2两测点测完后,顺着风流方向将1测点的静
压管移至测点3,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测量工作,如此继续循环 进行,直到测完为止。
15
7)注意事项 1)在倾斜巷道内,不宜安设测点,始末两点尽量安设在上下水平巷道内。 2)开始测量前,用小气筒将两根胶皮管内原有的空气换成测定地点的空气。 3)测回采面压差时,仪器应安置在运输平巷或回风平巷内、不易被运输干 扰的地点,胶皮管沿工作面铺设。如果该工作面邻近有行人或通风小眼,也可将 胶皮管通过这些小眼铺设。 4)测定过程中,如果压差计出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重新测定。故障可能是: (1)胶皮管因积水、污物进入或打折而堵塞;胶皮管被扎有小眼或破裂。 (2)压差计漏气,测压管内或测压管与容器连接处有气泡。 (3)静压管放置在风流的涡流区内。 5)在主要运输巷和主要回风测定时,应尽可能增加两测点的长度,以减少 分段测定的积累误差和缩短测定时间。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1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主 要 内 容
1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测定原理与方法 3测定内容和要求 4测定的准备工作 5 数据处理
矿井通风 ppt课件
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基础。
03
通风安全标准的实施
通风安全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通风设计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原则
通风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科学 合理的通风设计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矿井通风安全。
确保矿井内空气新鲜。
风流调节与控制
根据矿井内的环境变化,实时调 节风量、风速等参数,确保安全
生产。
风流短路与优化
通过合理布局通风设备,减少通 风阻力,降低能耗,提高通风效
率。
矿井通风监测与控制
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矿井内的空气质量、风速、风量等参数 ,确保通风效果。
控制系统
根据监测数据,自动或手动调节通风设备,确保 矿井内空气质量。
03
矿井通风设备与技术
矿井通风设备
主要设备
包括主扇、局部扇、辅 助扇等。
主扇
是矿井通风系统的核心 设备,负责将新鲜空气 引入矿井,并将污浊空
气排出。
局部扇
用于矿井内特定区域的 通风,如采掘工作面、
运输巷道等。
辅助扇
用于辅助主扇和局部扇 ,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
。
矿井通风技术
风流定向与控制
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和控制技术 ,使风流按照预定的路线流动,
01
02
03
能量守恒原理
风流在流动过程中,克服 阻力会消耗能量,需通过 通风设施和设备补充能量 ,维持风流流动。
压力差原理
利用风流在不同点位所受 的压力差实现风流流动, 需控制好进风和回风巷道 的风压差。
风流控制原理
通过设置通风设施和调节 设备,控制风流的方向、 速度和流量,以满足井下 作业环境的需要。
《矿井通风与安全》-通风阻力测定课件
a
16
第三章
第五节
矿井通风阻力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掌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知识 2、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过程方法
1、通风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 2、测定数据的整理计算方法
◆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a
17
第五节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知识内容: 一、 测定通风阻力的目的 二、 通风阻力测量基本内容 三、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6步
整理、计算测量资料 两个计算实例
课程小结与讨论 作业布置
时间合计 (2课时)
时间分配
约5min 约10min 约10min 约10min 约5min 约5min 约10min 约12min 约13min
约5min 约5min
90min
九、板书设计
课 题: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教学目 的: 1、掌 握矿井通风阻力测量知识 2、掌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过程方法
(2)计算风阻。通过测量各类井巷、各区域或整个矿井的 通风阻力和风量,计算其风阻值 h=RQ2,R=h/Q2), 并编辑成表,作为基本资料。
(3)计算摩擦阻力系数。通过测定摩擦阻力,计算各种支 护方式的井巷摩擦阻力系以供通风设计时参考使用。
(4)测量矿井通风阻力的分布情况,绘制通风阻力分布图。 为了寻求和分析问题,时需要沿着通风阻力大的路线,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连续测量各个区段的通风阻力,有以 得出整个路线上通风阻力的分布情况。
③ 操作实验或参观教学,是应用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操作参观、边讲边学,理解直观、投资偏大。应据知识 性质来设置此类课时。一般用于完成必要的教学课程
3. 讲课方式 本课程知识内容:前部分是生产实际操作步骤内容,后
部分测阻原理可以简化为应用理解。系统性较强,课堂需 简化内容细节;用普通图片熟悉公式的简单方式,将知识 传授给学员。 课程知识量大,需学员专心致志学习。
矿井通风与安全 精品课课件 第二章 通风阻力及动力
•
第二章
通风阻力及动力
• 2.1.2 矿井风流的能量方程 • 当空气在井巷中流动时,将会受到通 风阻力的作用,消耗其能量;为保证空气 连续不断地流动,就必须有通风动力对空 气做功,使得通风阻力和通风动力相平衡。 空气在其流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因素和 流动环境的综合影响,空气的压力、能量 和其他状态参数沿程将发生变化。本节将 重点讨论矿井通风中空气流动的压力和能 量变化规律,导出矿井风流运动的连续性 方程和能•
通风阻力及动力
(三)关于能量方程使用的几点说明 从能量方程的推导过程可知,方程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导出的,并对它 做了适当的简化。 因此,在应用能量方程时应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正确理解能量方程中各 参数的物理意义, 灵活应用。 (1)能量方程的意义是,表示1kg(或1m3)空气由1断面流向2断面的过程 中所消耗的能量(通风阻力)等于流经1、2断面间空气总机械能(压能、位能、 动能)的变化量。 (2)风流流动必须是稳定流,即断面上的参数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所研究的始、末断面要选在缓变流场上。 (3)风流总是从总能量(机械能)大的地方流向总能量小的地方。在判断 风流方向时,应用始末两断面上的总能量来进行,而不能只看其中的某一 项。如不知风流方向,列能量方程时,应先假设风流方向,如果计算出的 能量损失(通风阻力)为正,说明风流方向假设正确;如果为负,则风流 方向假设错误。 (4)正确选择基准面。 (5)在始、末断面间有压源时,压源的作用方向与风流的方向一致,压 源为正,说明压源对风流做功;如果两者方向相反,压源为负,则压源成 为通风阻力。
第二章
• • • • • • •
通风阻力及动力
(一)单位质量(1kg)流体能量方程 1.能量组成(讨论1kg空气所具有的能量) 在井巷通风中,风流的能量由机械能(压能、位能、动 能)和内能组成,常用lkg空气或1m3空气所具有的能量表 示。 1)风流具有的机械能 风流具有的机械能包括压能、位能和动能。 2)风流具有的内能 风流的内能是风流内部储存能的简称,它是风流内部 所具有的分子内动能与分子位能之和。 2.风流流动过程中能量分析 风流在如图2-2-2所示的井巷中流动,设1、2断面的 参数分别为风流的绝对静压P1、P2(Pa);风流的平均流 速(m/s);风流的内能ul、u2(J/kg);风流的密度(kg/m3)距 基准面的高程Z1、Z2(m)。
3矿井通风阻力
动状 态
3.2摩擦阻力 3.3局部阻力 3.4通风阻力定律 和特性
3.5通风阻力测量 3.6流体的相似理 论与应用
井巷通风阻力可分为两类:摩擦阻力(也称为 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一、风流流态
1、管道流
当流速较低时,流体质点互不混杂,沿着与管 轴平行的方向作层状运动,称为层流(或滞流)。
2 、摩擦风阻与阻力--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系 数-- 摩擦风阻--阻力计算--阻力测定
3 、局部风阻与阻力--局部阻力及计算--阻力 系数--局部风阻
4 、矿井总风阻与矿井等积孔--阻力特性--矿 井总风阻--矿井等积孔
5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措施
6、通风阻力的测量
7、流体相似理论与应用
3.1风流的流动状态
3.1风流的流动状态
3 矿井通风阻力 3.1风流的流动状 态
3.2摩擦阻力 3.3局部阻力 3.4通风阻力定律 和特性
3.5通风阻力测量 3.6流体的相似理 论与应用
二、井巷断面上风速分布
(1)紊流脉动 风流中各点的流速、压力等物理参数随时间作不规则脉动
(2)时均速度 瞬时速度 vx 随时间τ的变化。其值虽然不断变化,但在一足够 长的时间段 T 内,流速 vx 总是围绕着某一平均值上下波动。
和特性
3.5通风阻力测量
v
3.6流体的相似理 论与应用
δ
vmax
1
平均风速:
v S
S vidS
式中: S vidS巷道通过风量Q。则:Q=V ×S
3.1风流的流动状态
3 矿井通风阻力 3.1风流的流动状 态
3.2摩擦阻力 3.3局部阻力 3.4通风阻力定律 和特性
3.5通风阻力测量 3.6流体的相似理 论与应用
3.2摩擦阻力 3.3局部阻力 3.4通风阻力定律 和特性
3.5通风阻力测量 3.6流体的相似理 论与应用
井巷通风阻力可分为两类:摩擦阻力(也称为 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一、风流流态
1、管道流
当流速较低时,流体质点互不混杂,沿着与管 轴平行的方向作层状运动,称为层流(或滞流)。
2 、摩擦风阻与阻力--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系 数-- 摩擦风阻--阻力计算--阻力测定
3 、局部风阻与阻力--局部阻力及计算--阻力 系数--局部风阻
4 、矿井总风阻与矿井等积孔--阻力特性--矿 井总风阻--矿井等积孔
5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措施
6、通风阻力的测量
7、流体相似理论与应用
3.1风流的流动状态
3.1风流的流动状态
3 矿井通风阻力 3.1风流的流动状 态
3.2摩擦阻力 3.3局部阻力 3.4通风阻力定律 和特性
3.5通风阻力测量 3.6流体的相似理 论与应用
二、井巷断面上风速分布
(1)紊流脉动 风流中各点的流速、压力等物理参数随时间作不规则脉动
(2)时均速度 瞬时速度 vx 随时间τ的变化。其值虽然不断变化,但在一足够 长的时间段 T 内,流速 vx 总是围绕着某一平均值上下波动。
和特性
3.5通风阻力测量
v
3.6流体的相似理 论与应用
δ
vmax
1
平均风速:
v S
S vidS
式中: S vidS巷道通过风量Q。则:Q=V ×S
3.1风流的流动状态
3 矿井通风阻力 3.1风流的流动状 态
3.2摩擦阻力 3.3局部阻力 3.4通风阻力定律 和特性
3.5通风阻力测量 3.6流体的相似理 论与应用
《通风阻力》PPT课件
❖ 对于圆形管道:
❖
Re
Vd
(V3d—1)
❖ 式中 V─管道中流体的平均速度,m/s;
❖
d─圆形管道的直径,m;
❖
v─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与流体的温度、压力有关,对于矿井
风流,通常取平均值14.4×10-6m2/s。
6
❖ 对于非圆形管道: ❖ 公式3—1中的管道直径应以井巷断面的当量直径来表示
❖ ❖
运动,沿程阻力系数与雷诺数Re,相对糙度的关系较为复 杂,用当量直径de=4S/U代入(3—4)式中的d,则可得紊 流状态下的井巷摩擦阻力计算式:
❖ ❖
hf
LU V 2
8S
8
LS,U3 QP2a
(3—7)
❖ 应当指出,用当量直径代替圆管直径计算非圆管的沿程阻 力,并不适合所有断面形状,但对于矿井巷道常用的断面 而言,造成的误差很小,可不预考虑。
❖ 将(3—8)式代入(3—7)中,得
❖
hf ,LSUP3 aQ2 (3—9)
❖ 这是完全紊流状态下摩擦阻力的计算式,只要知道巷道的 、L、U、S和通 过的风量Q,便可计算出该巷道的摩擦阻力。
❖ 摩擦阻力系数 值一般是通过实测和模型实验得到。下面所附的表为标准状态 下(0 = 1.2kg/m3)条件下的各类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值。
❖ 实验表明,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2320时,流动状态为层流;当Re> 4000时,流动状态为紊流;在Re=2300~4000的区域内,流动状态不是固定的,由 管道壁的粗糙程度、流体进入管道的情况等外部条件而定,只要稍有干扰,流 态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称为不稳定的过渡区。在实际工程计算中,为简便起见, 通常把管道流动状态的判断基准数定为:
为确定阻力系数的问题。无因次系数必须通过大量典型实验求得。这样,公式中没
❖
Re
Vd
(V3d—1)
❖ 式中 V─管道中流体的平均速度,m/s;
❖
d─圆形管道的直径,m;
❖
v─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与流体的温度、压力有关,对于矿井
风流,通常取平均值14.4×10-6m2/s。
6
❖ 对于非圆形管道: ❖ 公式3—1中的管道直径应以井巷断面的当量直径来表示
❖ ❖
运动,沿程阻力系数与雷诺数Re,相对糙度的关系较为复 杂,用当量直径de=4S/U代入(3—4)式中的d,则可得紊 流状态下的井巷摩擦阻力计算式:
❖ ❖
hf
LU V 2
8S
8
LS,U3 QP2a
(3—7)
❖ 应当指出,用当量直径代替圆管直径计算非圆管的沿程阻 力,并不适合所有断面形状,但对于矿井巷道常用的断面 而言,造成的误差很小,可不预考虑。
❖ 将(3—8)式代入(3—7)中,得
❖
hf ,LSUP3 aQ2 (3—9)
❖ 这是完全紊流状态下摩擦阻力的计算式,只要知道巷道的 、L、U、S和通 过的风量Q,便可计算出该巷道的摩擦阻力。
❖ 摩擦阻力系数 值一般是通过实测和模型实验得到。下面所附的表为标准状态 下(0 = 1.2kg/m3)条件下的各类巷道摩擦阻力系数值。
❖ 实验表明,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2320时,流动状态为层流;当Re> 4000时,流动状态为紊流;在Re=2300~4000的区域内,流动状态不是固定的,由 管道壁的粗糙程度、流体进入管道的情况等外部条件而定,只要稍有干扰,流 态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称为不稳定的过渡区。在实际工程计算中,为简便起见, 通常把管道流动状态的判断基准数定为:
为确定阻力系数的问题。无因次系数必须通过大量典型实验求得。这样,公式中没
矿井通风阻力教学课件
等因素对通风阻力的影响。
计算公式:$h = frac{1}{2}rho v^{2} + frac{p}{rho}$
其中,$h$为通风阻力,$rho$为空气 密度,$v$为风速,$p$为风流受到的
阻力。
计算软件介绍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矿井通风阻力计算软件被 开发出来。这些软件通常基于数值模拟技术,能够模拟风流在 矿井内的流动状态,并计算出通风阻力。常用的矿井通风阻力 计算软件有FLUENT、ANSYS等。
矿井通风阻力教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矿井通风阻力的基本概念 •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方法 • 矿井通风阻力的降低措施 • 矿井通风阻力案例分析 • 矿井通风阻力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矿井通风阻力的基本概念
矿井通风阻力的定义
01
矿井通风阻力指的是风流在矿井 巷道中流动时,由于巷道壁、风 流自身的摩擦以及风流内部的各 种阻力而产生的阻力。
05 矿井通风阻力的发展趋势 与展望
矿井通风阻力研究的新进展
数值模拟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值模 拟方法在矿井通风阻力研究中得 到广泛应用,能够更精确地模拟
风流流动和阻力变化。
多场耦合分析
考虑风流流动、热湿交换、瓦斯扩 散等多场耦合因素,深入研究其对 通风阻力的影响。
智能化监测与控制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技术,实现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实时 监测与智能控制,提高通风效率。
02
通风阻力的大小与风流的速度、 巷道的断面面积、巷道的长度、 巷道的粗糙程度以及风流内部的 局部阻力等因素有关。
矿井通风阻力的来源
巷道壁面的摩擦阻力
局部阻力
风流在巷道壁面流动时,由于壁面的 粗糙度、湿滑度等因素,会产生摩擦 阻力。
计算公式:$h = frac{1}{2}rho v^{2} + frac{p}{rho}$
其中,$h$为通风阻力,$rho$为空气 密度,$v$为风速,$p$为风流受到的
阻力。
计算软件介绍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矿井通风阻力计算软件被 开发出来。这些软件通常基于数值模拟技术,能够模拟风流在 矿井内的流动状态,并计算出通风阻力。常用的矿井通风阻力 计算软件有FLUENT、ANSYS等。
矿井通风阻力教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矿井通风阻力的基本概念 •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方法 • 矿井通风阻力的降低措施 • 矿井通风阻力案例分析 • 矿井通风阻力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矿井通风阻力的基本概念
矿井通风阻力的定义
01
矿井通风阻力指的是风流在矿井 巷道中流动时,由于巷道壁、风 流自身的摩擦以及风流内部的各 种阻力而产生的阻力。
05 矿井通风阻力的发展趋势 与展望
矿井通风阻力研究的新进展
数值模拟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值模 拟方法在矿井通风阻力研究中得 到广泛应用,能够更精确地模拟
风流流动和阻力变化。
多场耦合分析
考虑风流流动、热湿交换、瓦斯扩 散等多场耦合因素,深入研究其对 通风阻力的影响。
智能化监测与控制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技术,实现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实时 监测与智能控制,提高通风效率。
02
通风阻力的大小与风流的速度、 巷道的断面面积、巷道的长度、 巷道的粗糙程度以及风流内部的 局部阻力等因素有关。
矿井通风阻力的来源
巷道壁面的摩擦阻力
局部阻力
风流在巷道壁面流动时,由于壁面的 粗糙度、湿滑度等因素,会产生摩擦 阻力。
矿井测风ppt课件
V真=b ×V测 +a a=tanα
➢ V均= V真×(S-0.4)/S ------------------ (3) ➢ 其中: ➢ V均---巷道的平均风速 (m/s) ➢ V真---风表测定校验后的真实风速 (m/s) ➢ S---巷道断面 (m2) ➢ (S-0.4)/S---人身体对巷道风速影响的校正值
➢ =80/60
➢ = 1.3m/s
0
➢ ➢
80米
60秒
➢ 注意:煤矿中的巷道风速指平均风速
(二)风表
➢机械风表、电子风表、风速传感器、压差计 和皮托管
➢机械风表类型 ➢低速风表:0.5~5m/s ➢中速风表:0.5~10m/s ➢高速风表:大于10m/s
(三)测风方法
1、矿井风流分布规律
(1)粘性—即空气 流动的内摩擦力特性。
➢10、风井风硐、主要通风机扩散塔测风 时,必须有2人以上人员作业,并系好 安全带。,风速过时要采用皮托管和压 差计进行测量风速。
➢11、测风工具必须妥善保管。
vmax
(2)层流与紊流
层流:存在于风流小,断面大 巷道,其危害为不能有效排出 有害气体。
紊流:矿井巷道的风流一般都是紊流状态。
(3)节点风量平衡
Q流入=Q流出
➢2、测风方法 ➢定点测风 ➢线路测风:侧身测风法、迎面测风法
(a)
(b) (c)
3、计算风速
➢V测=V表读/60 ➢其中:V表读---风表的读数(格/分) ➢ 其中:1格=1m
➢ 测风方法 ➢ 为了测得巷道的平均风速,根据风表的移
动路线不同,测风方法可分为定点测风法和 路线测风法。线路测风法有3种(见下图)。 ➢ 根据测风员站立的面向不同,测风方法有 侧身测风法和迎面测风法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3.2.2气压计基点测定法
1)风压测量
2测定内容和要求
1.测算井巷风阻。井巷风阻是反映井巷通风特性的重要参数, 很多通风问题都和这个参数有关。只要测定出各条井巷的通风阻 力和该巷通过的风量,就可以计算出它们的风阻值。只要井巷断 面和支护方式不变,测一次即可;如果发生了变化,则需要重测 。测风阻时,要逐段进行,不能赶时间,力求一次测准。
了解现有通风系统中阻力分布情况,发现通风阻力 较大的区段和地点,为了使通风系统更为经济合理 ,为下一步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意见提供依据。
作为矿井扩建、延深等提供有关通风设计数据参考 依据,为下一步进行通风系统优化等提供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第119条规定:新井投产前应进行 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1次;在 矿井转入新水平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都必须重 新进行矿井通风阻力的测定。
u 3.2.1倾斜压差计法
1)风压测量
倾斜压差计法风压测量是在巷道中①和②两测点各安置一根皮 托管,如图2-1。皮托管布置于巷道中心,为消除速压,需将尖部 迎向风流,管轴与风向平行;在末点②安放倾斜压差计;同时,用 风表在①和②两测点分别量出风速,还需同时用湿度计和气压计在 两测点附近分别测出风流的干、湿球温度和风流的绝对静压,从而 测算出两测点的空气密度。此时压差计所测得的数值是两测点之间 的静压差和势能差。
3测定原理与方法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压差计法和气压计法两 种,前者适合于局部范围内或部分巷道的通风阻力测定 ,测量资料的整理计算工作量少,但在现场铺设、收放 胶管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后者则与之相反,仪器体积 小重量轻,现场测量工作简便、快速、省人省力,更适 合于全矿性的大规模测量。
3.1测定原理
2.测算摩擦阻力系数。断面形状和支护方式不同的井巷,其摩 擦阻力系数也不同。只要测出各井巷的阻力、长度、净断面积和 通过的风量,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摩擦阻力系数。测摩擦阻力系 数时,可以分段、分时间进行测量,不必测量整个巷道的阻力, 但测量精度要求高。
3.测算通风阻力的分布情况。为了掌握全矿井通风系统的阻力 分布情况,应沿着通风阻力大的路线测定各段通风阻力,了解整 个风路上通风阻力分布情况。也可分成若干小段,同时测定,这 样既可以减少测定阻力的误差,也可以节约时间。测量全矿井通 风阻力时要求连续、快速。
胶皮管通过这些小眼铺设。
4)测定过程中,如果压差计出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重新测定。故障可能是:
(1)胶皮管因积水、污物进入或打折而堵塞;胶皮管被扎有小眼或破裂。 (2)压差计漏气,测压管内或测压管与容器连接处有气泡。 (3)静压管放置在风流的涡流区内。 5)在主要运输巷和主要回风测定时,应尽可能增加两测点的长度,以减少 分段测定的积累误差和缩短测定时间。
优点:测定过程无需测点标高,测量精度高(同步性),数据整理 也较简单。
u 3.2.1倾斜压差计法
2
1
①
4 ② β
+-
3
z
u 3.2.1倾斜压差计法
2)测点间距测量
利用钢卷尺(或利用铺 设的胶管长度)或激光测距仪 测量。
3)风速测量
在测点用风速表测量风 速,应测量三次,计算其平均 值作为该测点的风速值。(一 般情况测试两次即可,九点法 或S曲线测试均可。)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主 要 内 容
1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测定原理与方法 3测定内容和要求 4测定的准备工作 5 数据处理
6测定结果计算与处理
好学者有如春天的小草 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
1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山通风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 内容之一,是获取实际井巷风阻和矿井阻力分布的唯一手 段,是进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改造的基础工作。
u 3.2.1倾斜压差计法
4)大气物理参数测量
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 通风干湿温度计测量空 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计算密度。
5)用单管倾斜压差计测量阻力的计算
h阻=KL读g (h3动 -, 39) 式中 h阻——单管倾斜压差计的读数,mm;
K——单管倾斜压差计的校正系数;
△h动——两断面动压之差,Pa。当1断面的平均动 压大于2断面的平均动压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大气压、巷道断面尺寸及测点间距,分别记录于附表中。 ( 4)当1、2两测点测完后,顺着风流方向将1测点的静
压管移至测点3,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测量工作,如此继续循环 进行,直到测完为止。
7)注意事项 1)在倾斜巷道内,不宜安设测点,始末两点尽量安设在上下水平巷道内。 2)开始测量前,用小气筒将两根胶皮管内原有的空气换成测定地点的空气。 3)测回采面压差时,仪器应安置在运输平巷或回风平巷内、不易被运输干 扰的地点,胶皮管沿工作面铺设。如果该工作面邻近有行人或通风小眼,也可将
通过阻力测定不仅可以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现状(阻力分布 状况、通风功耗情况和风机运行工况等),实现矿井通风 的科学管理,而且为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优化以及各项安 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资料。
按AQ1028-2006《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中关于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标准进行测定。
井巷的风阻是反映井巷通风特性的重等, 为网络解算等提供基础参数。
上式同样适用于用其它压差计测量任意两测点的通风阻 力。
6)井下测量步骤 (1)井下测量时仪器的布置如图所示,将两个静压管用 三角架设于1点和2点,其尖部迎风,管轴和风向平行。用胶皮 管将静压管与压差计相连。
( 2)读取压差计的夜面读数L读和仪器校正系数K,记录
于附表中。 ( 3)与此同时,其他人员测量测点的风速、干湿球温度、
其基本原理为:用仪器测量出巷道风流前后两测点的静 压差,同时测量测段内巷道风速、断面、干湿温度等参 数,从而计算出两测点间的通风阻力。
通风阻力的两类测量方式
胶皮管和压差计将两测点 相连的测法
两测点分别测静压的方法
3测定原理方法
3.2具体测定方法
Ø 1) 倾斜压差计法 Ø 2)气压计基点测定法 Ø 3)气压计同步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