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典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的冬景》典型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第六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中的第一篇。本专题共有“大地的眼睛”和“与造物者游”两个部分,从对自然的描绘到抒发人生感慨再到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很系统地展现了人的认识发展过程。这篇文章处在第一板块,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认为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美和学习表达美的能力,从而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的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非常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写,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他并不贬低其他的参照物的美,来提升自己笔下的情境之美,而是着意用简单的语言将不同品质的美烘托出来,因而舒缓有致,柔和淡雅,引人入胜。
美本是个抽象的感觉,但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美,我们却可以通过鉴赏来使之形象起来。本文中的相关景物描写都堪称经典,我们完全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去学习这种“抓住景物的典型特点”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是:学习写景状物的精髓——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分析文本,如何将抽象的美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高一新生,B层班,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一般,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本文又是一篇经典之作,难度不小,所以本文的学习目标达成度预期不宜过高。
从课程进度来看,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了几篇散文,在散文解读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且经过了上个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研读的能力。从审美愉悦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处在花样的年华,他们特别喜欢浪漫美好的东西,而《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能带给学生性情的陶冶。所以,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江南的冬景》都是一篇很好的学习素材。
【学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并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本课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走下讲台,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
依据张熊飞老师《诱思探究教学论》提出的学生认知的三个层次——“观察——思维——迁移”,本课也设置了三个具体的认知层次“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
1、通过“诵读”来整体感知文章,去在读书声中感知江南的冬景的美丽韵味。
2、通过“问题引导”来让学生进入“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并结合部分的“精读”和“反复朗读”来鉴赏文本,“以诱达思”去挖掘江南冬景的特点。
3、通过“归纳”“概括”“总结”,让学生探寻本文写景的思路——如何让抽象的美具体表现出来。
【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以上的教学背景,我把本课得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赏析文本,探究本文的写景方法。
二、深入体会,感受作者对江南真挚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书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创设氛围,自然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烟雨江南》,让学生体会江南柔乡似水的梦幻柔美。
(课件投影)
江南美景的幻灯片放映。
(设计意图:课前的多媒体导入是为了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形象的图画、语言文字来营造一个烟雨江南的情境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为稍后进入文本做准备。)
(课堂实录:师:乐府诗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曾经担任杭州市、苏州市市长(当时叫刺史)的白居易曾深情地回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韦庄说得更绝了,“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刚才这些诗句中反复出现了哪一个词?
生:江南。
师:这些诗句写的是春天或者是夏天的江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描写冬天的江南的散文,这就是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本。
大声朗读全文,借着江南美景的导入来走进文本,去疏通文意,去感受江南之美。
(课件投影)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文中的情感。
语速要悠扬深远一些,像在描述一幅梦中的画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文本,让江南之美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再酝酿,再升华,去发现文中的那些角角落落,深入文本。)
(简要实录: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体味其中情感,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
(三)进入文本,学生展示自我。
1、学生再读文章,进一步体会情感,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稍后与大家分享。
2、分组竞赛,看哪一组读得最多、最好,评出优秀团队。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这个舞台上感受别人心中的美,来丰富自己对江南冬景中美的认识。)
(简要实录:此次竞赛,3组的夏翊腾同学和6组的刘笑同学读得最好,语速把握准确,感情也融入了其中。)
二、精读文本,思考探究。
(一)精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江南冬景特点。
这篇文章里对江南冬日景象的描述十分贴切、动人,这是因为它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典型特点,试着找出一些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出江南冬日的特点。
要求:抢答,找到的同学就举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其研读文本以及概括内容的能力。)
(简要实录:学生经过紧张仔细的阅读、抢答,非常完美的找全了江南冬景在文中的特点的体现——可爱、明朗、生气、悠闲、迷人、美丽。效果很好。)
(二)独立思考,鉴赏文中景物描写运用的艺术手法。
默读文章,独立思考。
(课件投影)
景物的描写要想生动,少不了艺术手法的运用,试着来进一步研读文章,去找一找每一个特点之下都有个什么手法,再品一品每种手法的奇妙之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艺术手法的敏锐嗅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文的鉴赏语言的组织能力。)
(简要实录:这个环节中,找到艺术手法并不难,关键是去鉴赏其妙处,所以在学生独立思考完一段时间后,还是需要教师指导,并开展小组讨论。)
(三)合作探究,思考升华。
小组内部展开讨论,6个小组按顺序分配任务1组以“可爱”特点的艺术手法为主,2组以“明朗”特点的艺术手法为主,以此类推。在讨论出自己组负责的任务之后可以讨论其他特点相关的艺术手法。
讨论结束后,每小组推一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或表达不同的意见。
(设计意图: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各自的想法有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锻炼自己思辨的能力。)
(简要实录: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都信心满满,教师到各个小组之间指导,提醒。各个小组的展示虽然都存在缺陷,不够完美,但相对于学生自己先前的语言表达已是进步很多了。其中5组卢晓彤同学和2组的于楠楠同学对3组合6组同学们的质疑让课堂一度进入白热化,双方皆言之有理,因为他们都想到了其问题的一部分,两者思想的融合让本次讨论达到了课堂生成的预想。
根据学生的思路,教师最后总结:郁达夫心中的江南冬日自然完美地转化为笔下的江南冬日的关键之处在于——他抓住了江南冬日的典型特点。
这提醒我们在写景的文章中,要想让景物活起来,就得抓住其典型的特点。)
三、迁移运用,提高能力
课后作业:写一篇写景状物的周记——我的家乡,或写一篇记人的周记。
要求:抓住家乡景物和人的的典型特点。
(设计意图:结合必修一的写作要求——记叙文写作,提高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中描写细致到位的能力。)
(简要实录:当堂没有完成,就把写作的环节布置为了课后作业。
下面是学生的佳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