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三 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B超、声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器、声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如振动器实验、声呐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人耳为什么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产生原因:振动应用:B超、声呐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听到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原因;2. 请查阅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医疗、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苏科八年级上2012秋季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苏科八年级上2012秋季版)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决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

教学器材电脑、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1.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及人与某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超声波的应用的实例及次声波所造成危害的实例。

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新课你有这样的疑问吗?1、蜜蜂或者蚊子从你耳边飞过时,明显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蝴蝶的翅膀比蜜蜂和蚊子的翅膀大得多,从我们耳边飞行,却听不见声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不是所有的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的。

2、地震之前,蛇、鼠等都会出洞,许多动物都表现为不耐烦的状态,而我们人类却毫无感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地震前发出:我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进行新课(板书)一、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自学导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有多大?2.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3.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练习: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超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的特点:。

三、探究活动师:超声波的应用已很广泛,播放课件展示简介下列仪器:A.声纳B.超声波诊断仪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D.超声波清洗器E.超声波焊接器师:你想进一步知道他们的原理、用途或操作过程吗?请各研究小组讨论确定一至二个课题进行研究。

师:超声波有哪些特点?请哪个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介绍声纳在海洋探测、超声波在医疗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难点分析:学生容易误认为声音是物体本身产生的,而忽视振动这一关键因素。
(2)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难点分析: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理解较困难,容易混淆。
3. 简洁明了
(1)使用简洁的语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合理安排布局:合理规划板书布局,突出重点知识点,避免混乱,便于学生查找和复习。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知识点。在教学策略上,我设计了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物教具:使用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等实物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讨论问题,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6)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6)

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
初二上) (6)
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明白人耳的听觉范畴是20Hz——2000
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爱护意识。

二、设计思路
学生平常差不多上通过感受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关于感受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确实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爱好。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

八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3)

八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3)

课题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开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教学流程[课前复习]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新课引入] 演示:手在空中来回摆动几下提问:手在振动吗?但为什么听不见这个振动发出的“声音〞呢?比拟:人能听见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新课学习]比拟蜜蜂飞行时翅膀的振动和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有何不同?——振动频率不同。

说明:人的听觉频率是有范围限制的。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 Hz之间的声波。

举例:风声、雨声、流水声、动物发出叫声、乐器演奏声……各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尤其以年龄不同而差异显著:年轻人可听到低于20 Hz的声音,小孩最高达30000 Hz ~40000 Hz,老年人:50 Hz ~12000 Hz,70岁以上仅为1000 Hz ~4000 Hz。

各类动物听觉范围区别也较大。

阅读教材P20“生活物理社会〞,蝙蝠可听到1000 Hz ~120000 Hz的声音,大象能听到1 Hz ~20000 Hz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 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

查找: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蝙蝠、海豚、狗、猫〔蟋蟀、蚂蚱、老鼠、飞蛾、座头鲸、白暨豚〕;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狗、大象。

蝙蝠与超声波:179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普兰瑞尼发现失去视觉的蝙蝠行动自如,于是他让其分别丧失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做比照实验,发现只有失去听觉后无法捕食和飞行。

八年级物理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 苏科版
难 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教 学
方 法
观察法、讨论交流、讲授法
教 具
学 具
直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就能听到吗?
见导学稿




八年级物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苏科版
教学目标


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什么是可听声。
(2)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学会根据特点进行应用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 学
重 点
知Hale Waihona Puke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教 学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苏科版

09- 10 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教课方案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型:新授教课方案设计经过让学生在研究沟通中经历发现,感悟的方法,思路进而建构有关的知识系统,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知识(1)认识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和(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 , 什么是次声波。

技术(3)认识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教过程(1)组织学生经过实验研究认识人的听觉频次范围 .学与(2)组织学生经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目方法技中的应用标感情、(1)经过教师指引与多媒体演示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态度知欲。

与价(2)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质意义, 培育学生热爱值观科学、勇于研究的意识要点要点知道什么是超声波 , 什么是次声波难点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色及应用解说。

教课准备教课过程概要集备个人教学环节意见复备一、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复习为何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旧知引入新课(一)研究“人耳听觉的频次范围” 。

师:我们经过前方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刻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迅速往返摇动,我们能察看得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必定发作声音,但你不可以不可以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何?学生议论回答过渡设问:在实质生活中,象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指引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找寻师评论指引:二、人耳听觉的频次范围是有限的讲解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新课(屏幕显示以下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新(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次范围: 20Hz—— 20000Hz;知(2)频次高于 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研究)(3)频次低于 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次范围表。

(教材 P20 表格内容)过渡:与耳听声音对比,超声波拥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取较集中的声能等特色,因此在生活中有宽泛的应用。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三、实验器材音频发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加湿器手提电脑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小狗会做算术吗?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小狗真的这么聪明吗?想让你家的小狗也变的这么聪明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完本节课内容,你也可以训练小狗做算术。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大家看,这是音频发生器,用它可以发出各种频率的声音,请问同学们什么是频率,频率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好我们用音频率发生器发出声音,大家来听一听。

打开音频发生器,他有×100档,×10档,×1档,发出1500Hz的声音,同学们能听到吗?然后发出15Hz声音,同学们能够听到吗?(学生回答),那么它是不是还在发声呢?下面找一个同学来摸一摸纸盆,有什么感觉?(学生说出感受),(纸盆在振动,在发声)。

纸盆在振动说明它在发声,但是我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有些频率声音是我们人耳听不到的,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是次声波。

板书:可听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1.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

2.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在我们生活中,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我们能听到谁飞行发出的声音?(学生回答),那为什么听不到蝴蝶发出的声音呢?(学生回答)。

人的听觉的范围是20~20000Hz,那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呢?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并思考: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学生阅读,回答)刚看到的小狗做算术视频,小狗肯定没有这么聪明,只是狗的主人向小狗发出了超声波信号,大家也可以用超声波训狗器训练你家的小狗。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苏科版新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苏科版新教案
课题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课时
1课时




1通过实验,了解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
2通过介绍,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人耳听到频率范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的实验态度。
4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
3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兴趣。
6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渗透STS观
点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重点:超声波和次声波
难点:运用实验,得出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


教师:音频发生器一台
教学过程
互动与反馈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挥动手臂,并提问:它是不是声源?你有没有听到声音?
实验:
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
使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归纳:
1.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到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
指导学生归纳。
一边看,一边听,并回答问题。
记录其中三人的情况,用投影

看书并记忆2.ຫໍສະໝຸດ 声波:频率高20000Hz声波。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指导学生看图
介绍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布置作业:WWW
巩固与拓展
看图后回答
学生自学介绍
总结: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以及人耳听不到的原因。

具体内容包括:1.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2.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3. 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知道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通过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

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次声波和超声波演示器。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震时的次声波音频,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存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解释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理解其与人耳听觉范围的关系。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次声波在地震预警、超声波在医学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课堂板书)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的原因: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20Hz~20kHz)内七、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 请简要描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2. 举例说明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3. 试分析为什么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

作业答案:1. 次声波的特点:频率低于20Hz,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超声波的特点:频率高于20kHz,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以用于破碎、焊接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

2.理解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

3.学习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4.学习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声音的传播方式来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CD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音乐、歌曲或自己发现的“好声音”。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传播方式:(1)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来传播的。

(2)在水中,声音是通过水的振动来传播的。

(3)在固体中,声音是通过固体的振动来传播的。

2.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振动致使周围介质分子的运动,形成一定的机械波,将声能传递出去,在其余物体的作用下,还会产生反作用力,使得物体产生共振,即“应声”。

3.人耳的听力范围:(1)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千赫兹,这称为“听觉范围”。

(2)超出人耳听力范围的声音,称为“次声音”或者“超声波”。

三、练习(15分钟)1.请同学们列出人耳可听到的最低频率和最高频率,计算出音程范围。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人耳能够听到哪些常见的声音。

3.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比如狗叫声、老鼠叫声等)4.请同学们听一听CD中的“超声波”,感受一下它的声音与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

四、实验(20分钟)请同学们动手实际操作,做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并且请其他同学听听,看看是否真的听不到。

五、课堂小结(4分钟)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学习成果和感受,并总结出一条学以致用的座右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同学们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理解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学习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学习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等,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实践操作中受益匪浅。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三 苏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三 苏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三苏科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xx0Hz;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
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重点、关键]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3.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教具:音频发生器、喇叭;
学具: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课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C354508A7A詺3732091C8釈P C402779D55鵕I I S395539A81骁3374883D4菔(234795B B7宷
实用文档。

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2. 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3.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和特点;4.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知道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实例;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扬声器、耳机等);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些常见的声音,如掌声、咳嗽声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声音我们能听到,有些声音我们听不到。

2. 知识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例,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医院的B超等,让学生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超声波击碎结石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超声波的威力。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 定义和分类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 传播和接收原理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声音的接收:人耳、仪器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3. 举例说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来、特点、危害及应用。

4.拓展生活知识,关注科学发展。

教学过程:一、思考探究问题“人能听见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音调→频率,依据频率可以将声波划分成哪几种?看一看,想一想?蝴蝶飞行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见声音吗?蚊子飞行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见声音吗?蝙蝠捕食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到声音?人耳的听觉范围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Hz大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部分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差别较大,蝙蝠、海豚、猫等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等能听到次声波。

二、听觉频率范围总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 之间。

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特点:优点:波长短,反射性好,能量集中,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缺点:容易衰减,传不远次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特点:波长长,不易衰减,传得远次声波危害:较强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

利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有次声波。

可用于预报地震、台风,或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发热,从而将两张塑料膜粘合在一起,常见的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对塑料袋进行封口的。

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可以制造倒车雷达。

1.蜜蜂每秒振翅三、四百次,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人们凭听觉能发现蜜蜂而发现不了蝴蝶,这是因为()A.蝴蝶飞得快,人们来不及发现它B.翅膀振动的振幅太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很小C.翅膀振动的频率太高,超出人们的听觉限度D.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不能引起人们的听觉2.美国一所监狱常常出现闹鬼现象:里面的犯人和狱警经常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的产生幻觉,科学家和志愿者利用高科技对该监狱进行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监狱边火车经过雨滴下落振动而产生的()A.超声波B.次声波C.微波D.光波。

活学活用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

活学活用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

《活学活用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听到的声音。

2.探究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的原理,在实验中观察声波的特性。

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声波的概念和特性,引出本课的重点——人耳无法听到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知识的新奇和神秘感。

2.学习(1)学习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声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如波长、频率、振幅和传播速度等。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提问,梳理思路。

(2)听不到的声音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波的传播和反射规律,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理及特点,了解这些声音的存在意义和应用价值。

实验准备:音响、若干传声器、生理频率检测仪等。

实验过程:将短音频录制,其频率在人耳听觉的范围之外。

用音响播放出来后向传声器传导,通过传声器可以看到一些嗡嗡声,而声音很微弱,需要进行测量。

(3)分组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要求设计出能够让人听到这些无法听到的声音的方法,然后比较不同方法的效率和准确率。

3.拓展(1)结合生态环境、人工活动和健康生活等实际问题,探究声波的应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选取新颖有趣的课题,以实验为手段,探究科学真相。

(3)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是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时刻保持科学态度。

三、教学反思声波这一知识点虽然学生在初中课程中学习,但是,毕竟还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声波的传递和反射规律,理解掌握声波特性和面向问题思考;同时,通过分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性,使学生在思考方案和投入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创新,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后小记: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节内容比较简单,我早一天布置学生回去先看书预习,有条件的学生建议上网了解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并完成指导用书中预习导航的内容,第二天交上来检查。

从学生的预习来看,空格部分填的还可以。

但上课时发现学生预习时,书上重要的一些地方并没有划线,还是空白一片,似乎没有预习的迹象,以后还要强调这一点。

这节内容主要讲了可听声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区别即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由于超声波的应用中有声呐应用,利用其回声定位测距,所以有部分学生联想到雷达也可定位导航,汽车里也有GPS导航,所以把这些填了上去。

由于目前他们的知识有限并没有真正知道其中缘由,但他们确实思考了,还是值得表扬的。

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完成学案内容,由于有了前一天的预习,做起来还比较快。

学生互相批改,明确自己的成绩,积极性也比较高。

我觉得这样效果还不错,但是还要督促他们巩固概念,不能只有短暂记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3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3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目标导航】1.初步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

2.初步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初步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课堂导学】知识点一、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归纳1: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之间。

这个范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____。

知识点二、超声波归纳2:_________叫做超声波。

,超声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等。

归纳3:超声波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次声波归纳4:________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______________;可通过次声波来预报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以及监测_____。

归纳5:次声波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1.下列声音中,我们一定能听到的是()A.蝴蝶飞过的声音B.用力抖动纸张发出的声音C.体检时B超机发生的声音D.地震前大地发出的声音2.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____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3.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监测次声波,可预报地震B.次声波的穿透能力强,可成像C.人的年龄越大,听到声音的频率范越小D.利用声呐可测出海的深度【课后巩固】1. 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听见2.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C.城区部分道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3. 超声波是一种()A.传播速度很大的声B.频率很高的声波C.振幅很大的声波D.响度很大的声波4.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飞机失联,据报道飞机坠入南印度洋中,飞机黑匣子的信标会向外发送脉冲信号,这种脉冲可以被声纳和声学定位仪探测到.飞机黑匣子发射的这种脉冲信号是()A.次声波B.超声波C.激光D.无线电波5. 2016年1月6日9时30分在朝鲜(疑爆)(北纬41.30度,东经129.10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地震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朝鲜在事发两小时后宣布.朝鲜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核能属于次能源,氢弹爆炸利用的是核(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6. 学校最近举行了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地震会产生(次/超)声波.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大.有些同学感觉警报声刺耳,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答案【课堂练习】1.B2.次3.C4.B【课后巩固】1. C2. D3. B4. B5. 次声波一聚变6. 次响度人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3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3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目标】(1)了解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重点】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课时安排】1课时【要点1】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思考〗(1)为什么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会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2)将我们的手在空中来回摆动。

我们能听到声音吗?〖小结〗〖总结〗〖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哪些?〖活动〗阅读课本P20页“人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了解为什么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要点2】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活动〗阅读:课本P21-22页1.可听声:频率在 之间。

2.超声波:频率高于 Hz 。

3.次声波:频率低于 Hz 。

〖总结〗1.超声波的特点:、、。

2.超声波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的特点制成;(2)利用超声波、的特点制成;(3)利用超声波用于、、;(4)利用超声波和效应,制成。

3.次声波的特点:、、。

4.次声波的应用:预报、,监测。

类型一、超声波与次声波〖例1〗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A.甲昆虫B.乙昆虫C.都能听到D.都听不到〖例2〗有时在你认为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是因为()A.狗的耳朵能转动,能准确确认声音的方向B.狗的发声频率比人大C.狗的听觉频率比人的范围大D.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响度大〖例3〗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A.次声波B.超声波C.电磁波D.红外线〖例4〗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类型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例5〗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
完成练习:
(1)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2)超声波的特点:
(3)次声波的特点:
课题申请
1。超声波的声呐
B.型超声波诊断仪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复学与引入
复学提问: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
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
有声波传到正常人耳处,是否一定能听到吗?
学生:物体的振动
学生:声波
学生: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
学生:议论
新课
听不见的声音存在
设问:听不见的声音存在吗?
设置情景:(课件①蜜蜂、蝴蝶分别由远飞近,由近飞远的视觉和听觉重现)
猜想与讨论:通过观察课件①,你是否能确定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存在吗?
归纳小结:在强度一定,频率不同的声波中,有的我们听不见。
学生:思考
观察
小组讨论回答:存在,蜜蜂、蝴蝶的翅膀振动都传到人耳,我们听见蜜蜂的飞声,但听不到蝴蝶的飞声。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测试活动
设问:哪些声音你听不见,你想知道吗?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次声波的危害及监测;
3.通过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
[重点、关键]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3.次声波的危害和监测。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教具:音频发生器、喇叭;
学具: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课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
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
F.超声波焊接器
G.HIFU聚焦刀
2.你想进一步知道他们的原理、用途或操作过程吗?请各研究小组讨论确定一至二个课题进行研究。
小组讨论并完成申请表
五、本节课小结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由学生归纳
课题交流
组织、答疑、评价
交流、提问、讨论
演示课件②:播放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声波并显示频率段数。
利用课件②如何测试听觉范围?
测试活动(共2次)
比较交流反馈测试结果
学生:观察
分组讨论测试方案:
两人一组相互合作
防止干扰,被测试人闭上眼睛,注意聆听,刚听到时举手直到刚听不见时放下手。
记录人集中思想观察并记录
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