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二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
1、质量规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中药的鉴定应符合其质量规范,以确保其质量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

2、性状鉴定:从中药的外观、形态、质地、颜色、气味等性状特征,及其特有的植物化学特征,结合历史文献和实验室检测,对中药的鉴定进行确认。

3、指纹图谱法:以指纹图谱的方式,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二、中药鉴定的技术方法
1、视觉鉴定:根据中药的形态、外观、色泽、质地、气味等性状特征,结合历史文献,进行中药鉴定。

2、定性检测:利用植物化学特征、植物化学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3、定量检测:根据中药的质量规范,采用定量检测方法,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4、指纹图谱法:利用指纹图谱的方式,通过比较中药的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5、抗菌活性实验:根据中药的抗菌活性,采用抗菌活性实验,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鉴别根部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通常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肥大为块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

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二、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最外层大多为周皮。

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双子叶植物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

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

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2.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皮细胞形成根被。

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

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直径较小。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

髓部通常明显。

其次有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草酸钙结晶及其它们的存在部位、类型、多少等均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

第二节根茎类中药一、性状鉴别根茎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药材中以根状茎多见。

在外形上与地上茎一样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尤为明显;侧面和下面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

双子叶植物根茎横断面:外表面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断面: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髓不明显,有的见分泌物。

二、显微鉴别根茎的横切面鉴别,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和排列方式,决定其为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还是蕨类植物根茎。

1.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与地上茎相似。

外表常为木栓层,少数有表皮。

有的有初生皮层,皮层有根迹或叶迹维管束,内皮层多不明显。

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

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环状排列,中央有髓部。

另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汇总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汇总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第一章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品种:a品种b产地c采收、加工d包装、贮藏e运输3中药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寻找和扩大药源n 以亲缘关系为线索n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n 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n 扩大药用部位n 老药新用n 人工栽培、养殖:n 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n 组织培养、生物工程:5道地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成为地道药材,有时又叫地道药材,即真资格的药材。

如:浙江: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木通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东北铁线连(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炉贝木香熊胆天麻茯苓(云、安)猪苓(云、山)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川黄柏厚朴黄连川贝五倍子川牛膝川木香金钱草麝香半夏大黄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第二章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古代药物巨著—《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依自然属性,分16纲60类其他本草学著作n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分类。

n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n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n 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1一般采收原则a) 根及根茎类药-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初春发芽前。

b) 叶类及全草类-植物生长旺盛时。

c) 皮类-春夏之交。

d) 花类-花开放时;花蕾入药的以花蕾期。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中药鉴定学考点

中药鉴定学考点

中药鉴定学考点中药鉴定学是指对中药材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等进行研究和评价的学科。

其内容主要包括形态学、显微学、质量分析、鉴别、药性及药效等方面。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中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基础。

中药鉴定学的主要考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形态学中药材的形态学描述了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特征、器官外形和大小、细胞和组织特征等。

掌握中药材的形态学对于正确鉴别、筛选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显微学中药材的显微学是研究中药材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学科。

掌握中药材的显微学特征对于鉴别、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都是十分关键的。

在显微学方面常见的考点有:观察花粉形态、表面特征、花瓣和雄蕊、组织和细胞特征等。

三、质量分析中药材的质量分析是指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了解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对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保障质量和安全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四、鉴别中药鉴别是指在多种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品种以及不同来源或质量的中药材中,通过判断其形态、性质、组成、气味、口感、药用作用等因素来确认其品种、等级、产地和质量等。

鉴别是中药鉴定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中药鉴别常见的方法有:宏观鉴别、显微鉴别、化学鉴别和生物鉴定等。

五、药性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特定药理作用和功效。

掌握中药的药性对于中药的合理应用、药效评价和质量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药的药性主要有:阳性、阴性、温性、凉性、平性、毒性、功力等多种性质。

六、药效中药的药效是指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是衡量中药疗效的主要依据。

中药药效的评价主要依据临床试验和药物动力学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掌握中药的药效对于中药的合理使用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最新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要点横向总结药材性状“习称”1.“云锦花纹”何首乌2.“罗盘纹”商陆3.“珍珠盘”银柴胡4.“车轮纹”防己5.“菊花心”甘草、黄芪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2.“过桥”黄连13.“起霜”茅苍术14.“火炬头”,“连三朵”款冬花15.“钉头”赭石16.“怀中抱月”松贝17.“通天眼”羚羊角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19.“马牙柱”合成朱砂20.“乌金衣”“挂甲”zr. -++-牛黄21.“虎牙”砍茸22.“莲花”马鹿茸23. “血片” “蛋黄片” 鹿茸饮片 24. “当门子” 麝香、药材性状特征1. 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 5-13 个,环列 ( 绵马贯众 )2. 有“星点” (异常维管束 )环列或散在 (大黄 )3. 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 ( 异常维管束 )断续列成 2-4 轮同心环 (牛膝,川牛膝 )4. 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 (槟榔 )5. 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 牡丹皮 厚朴 7. 形似毛笔头辛夷三、药材显微特征1. 草酸钙簇晶 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 山 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 、金银花 2. 草酸钙砂晶牛膝 麻黄 细辛 枸杞子 钩藤 秦皮 洋金花3. 草酸钙针晶 (束) 麦冬 商陆 (及方晶、 簇晶 ) 、巴戟天、 苍术、半夏、 麦冬、龙胆、、天麻、儿茶、 广藿香、肉桂4. 草酸钙方晶麻黄 细辛甘草 苦参 石菖蒲、 枳壳 栀子鸡血藤 厚朴、红花5. 草酸钙柱晶 补骨脂 沉香、肉桂6. 草酸钙棱晶五倍子7. 草酸钙结晶防己 ( 细小杆状 )猪苓 (双锥八面体形 )、西红花豆蔻浙贝母8. 晶纤维 鸡血藤、黄柏、番泻叶苦参 石菖蒲9. 晶鞘纤维 番泻叶、甘草楂、山药柏、6. 断面有银白色胶丝 杜仲 10. 树脂道 人参、三七、西洋参11. 石细胞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木瓜山楂吴茱萸连翘枸杞子栀子槟榔砂仁12. 油室当归川芎枳壳吴茱萸丁香、木香、苍术13. 油管小茴香、防风、柴胡14. 乳管桔梗、党参15. 油细胞厚朴肉桂辛夷五味子砂仁豆蔻石菖蒲16. 淀粉粒大黄、何首乌、商陆、太子参、乌头、附子、防己、葛根、板蓝根、甘草、人参、西洋参、白芷、川芎、黄芩、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浙贝母、山药、钩藤、牡丹皮、肉桂、山楂、五倍子豆蔻17. 糊粉粒苦杏仁补骨脂小茴香豆蔻18. 菊糖桔梗、苍术、党参、木香19. 钟乳体穿心莲20. 薄壁细胞含核状物地黄21. 薄壁细胞含糊化的淀粉团块白芍、延胡索、22. 气孔不定式细辛金钱草青蒿川贝母23. 气孔不等式金钱草、大青叶24. 气孔平轴式补骨脂、蓼大青叶、番泻叶25. 气孔直轴式广藿香穿心莲26. 气孔近环式枳壳26. 气孔内陷麻黄27. 菌丝茯苓、猪苓28. 保卫细胞哑麻黄29. 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薄荷31. 蓝黑色色素颗粒 蓼大青叶 32. 薄壁细胞含紫色素紫草珍珠:浅蓝紫(天然)、亮黄绿(人工)经验鉴别: 熊胆:取少许入水呈黄线下沉,短时间内不扩散。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鉴定汇总知识点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中药鉴别、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1.中药鉴别方法:中药鉴别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其身份的方法。

常见的鉴别方法包括目视鉴定、嗅觉鉴定、触觉鉴定、望远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等。

2.中药品质评价:中药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药材性状评价、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

药材性状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口感等特征来评价其品质;含量测定则是通过分析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来评价其药效;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

3.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贮藏控制、加工控制、生产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贮藏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储存和保存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药材的质量稳定;加工控制是指在药材的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因素,保证药材的品质;生产控制是指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药典标准和制剂工艺,控制产品质量。

4.中药标准:中药标准是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依据,它包括药材标准和制剂标准。

药材标准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含量、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制剂标准是对中药制剂的配方、用量、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标准。

中药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大量药材和制剂的研究和实验,结合临床应用和历史经验,确立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用于鉴别和评价中药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中药的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能够准确鉴别中药的成分和品质,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是中药学中药鉴定的汇总知识点,包括中药鉴别方法、中药品质评价、中药质量控制、中药标准和中药指纹图谱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判断药材的品质和有效成分,并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执业中药师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性和技术含量的职业,需要有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中药师不能缺少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总结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的考点。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师考试中的重要学科,它主要涉及到各种中药的种类、形态、成分、药效等方面的鉴定和判断。

中药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中草药、中草药复方、中成药等等。

针对这些不同种类的药材,需要掌握不同的鉴定方法和技巧。

在考试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考点:一、形态特征中药的形态特征是鉴定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药形态的鉴别可以从色、形、味、气味、形态等方面进行。

具体包括颜色、纹路、尺寸、质地、形状等。

二、药品成分药物成分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药成分很多,常见的有单味中草药、复方中草药、中成药等。

考生需要掌握每种中药的成分及其比例,以及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功效和作用。

三、病症药效病症药效是指中药对于特定病症的治疗效果。

中药师需要具备对不同病症、不同中药的治疗功效和适应症的认知。

针对不同的病症,中药处方也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处理,考生需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四、配伍知识中药与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是中药师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不同的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同的作用,也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考生要特别注意中药之间的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五、药品的质量中药的质量是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的考点之一。

以青黛为例,考生需要掌握其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色泽、气味、味道、过量、质地、含淀粉量等方面的标准,以便判断药品质量的好坏。

总之,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需要对中药鉴定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熟练,针对不同的鉴定方法和技巧进行适当的训练,才能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中药师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深化对中药鉴定学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2. 性状鉴定法3. 显微鉴定法4. 理化鉴定法5. 生物鉴定法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 茎木类:秋、冬季采。

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 5 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5 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 3 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②生霉③变色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 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一、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基本任务、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等内容。

其中,重点需要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明确鉴定中药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鉴定基础鉴定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分类、命名规范、药材的形态学特征、植物组织构成等内容。

重点需要了解中药的分类和命名规范,掌握常见中药药材的形态学特征和植物组织构成的基本知识。

三、形态鉴定形态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包括中药药材的外形、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的鉴定要点。

需要掌握中药药材外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和鉴定标准,熟悉常见中药药材的外观特征。

四、解剖鉴定解剖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需要了解中药药材的解剖学特征,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解剖结构的技巧,熟悉常见中药药材的解剖特征。

五、显微鉴定显微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中药药材的细胞特征和组织构成,掌握常用染色技术和显微鉴定方法。

六、化学鉴定化学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化学分析和鉴定中药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了解中药药材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和其特征,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鉴定技术,重点理解色谱和质谱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七、鉴定方法鉴定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所使用的常用鉴定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性状鉴定、组织学鉴定、理化鉴定、色谱鉴定、质谱鉴定等。

需要掌握不同鉴定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进行中药的鉴定工作。

八、鉴定技术与设备鉴定技术与设备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中所使用的常见技术和设备,包括显微镜、染色剂、色谱仪、质谱仪等。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公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常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常用分析技术:包括色谱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光谱分析(如红外光谱、核磁 共振谱等)和质谱分析等。
分析注意事项:在进行分析时应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注意样品处理和实验条件控制,以保证分 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药材的生物碱成分分析
生物碱的分类: 根据结构可分为 吡啶类、莨菪烷 类、喹啉类等
硬度:指中药材抵 抗外力压入的能力 ,不同中药材硬度 不同,硬度与药材 的真实性和品质有 关。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方法: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种类和 含量。
成分鉴定意义:通过成分分析,可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评价药材质量,为中药制剂和中药复方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矿物药材的特点: 具有独特的物理、 化学性质,如颜 色、光泽、硬度 等,对于中药材 的鉴别和质量控 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05
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
观察药材外观 特征:如颜色、 形状、质地等, 不同中药材具 有独特的外观 特征,可通过 观察进行鉴别。
检查药材气味: 中药材具有独 特的药香味, 可通过闻气味
显微鉴别: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组织等微观结构特征,进行鉴别。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分析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
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如科、属、种等分 类单位的特征和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动物分类鉴定
动物分类鉴定的重要性: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和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主要动物类药材:如珍珠、鹿茸、牛黄等,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 临床应用价值 鉴定方法: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显微结构,以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 进行鉴别
枸杞:真伪鉴别 要点为果实颜色、 大小、口感等特 征,以及种子数 量和颜色。伪品 则颜色较浅、口 感较差,种子数 量和颜色也不同。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二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二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二二、药材性状特征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7.形似毛笔头辛夷蕲蛇中的名词:栖息于丘陵或林木繁茂的山区,阴湿地,常将身体盘着,因此蕲蛇俗称“棋盘蛇”。

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翘起,习称“翘鼻头”。

背部红棕色,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形成一系列连贯相接的斜方纹,习称“方胜纹”。

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的黑斑,习称“连珠斑”。

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

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 200种四川 —(黄连、附子、川芎、川贝) 云南 —(三七) 甘肃 —(当归、大黄) 宁夏 —枸杞子) 内蒙古 —黄芪 吉林 —鹿茸、人参 辽宁 —细辛、五味子山西 —党参 河南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山东 —北沙参、金银花江苏— 薄荷 安徽— 牡丹皮 安徽宣城—木瓜 浙江 —玄参、浙贝母福建 —泽泻 广东 —砂仁 广西— 蛤蚧、肉桂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丁香—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番泻叶:印度、埃及、苏丹四.加工方法(一)植物药类(1):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晒干或烘干(2):沸水中微煮堆置土炕里使之“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时,再蒸软卷成筒状,晒干或炕干(3):剥下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埋藏于稻草内,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4):鲜茯苓堆放在不通风处,用稻草围盖进行“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1):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将顶端切齐,晒干(2):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晒干;光山药: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硫黄熏后,用木板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1)片沸水煮或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2):晒干或沸水中略烫后晒干(3)白芍:刮去外皮,置沸水中煮至透心,晒干(4):放入开水中略煮至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为度,立即捞起晒干(5):沸水中烫后,去外皮,晒干或烘干(6)百部:煮或在沸水中烫至无白心,晒干(7):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晒干或烘干(8)莪术:水煮或蒸至透心晒干(9):蒸或煮至透心晒干(10):除去粗皮,用清水漂洗,蒸透心,敞开,低温(60℃以下)干燥(11):剪成短段,晒干或蒸后晒干(12):纵剖成对开或四瓣后晒干;或入沸水中烫约5分钟,捞出摊晒,日晒夜露,色泽变红,外皮有皱纹,干燥(13):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外表面变成灰色,以杀死内部的蚜虫为度,晒干(1):趁鲜切片晒干(2:切成块片晒干或阴干(3):趁鲜切片晒干(1):用磁片刮去粗皮,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或切成块瓣干燥(2):刮去粗皮,切段或纵剖成块晒干(3)黄芩:撞去外皮晒干(4):刮去粗皮,切成段、块片或纵剖成瓣,晒干或烘干(5):趁鲜刮去外皮或不去外皮,晒干(6):切断或纵剖为块,晒干或风干,撞去粗皮(7):刮去栓皮,截段或切片,晒干或烘干6. 其它加工方法的药材(1)盐附子:选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晾晒至表面出现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2)黑顺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纵切成5mm的厚片,再用黄糖及菜油调成浓茶色,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3)白附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去外皮,纵切成3mm的薄片,水漂后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4)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去支根晒干(5)红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及支根,蒸3小时,取出晒干或烘干(6)白参(糖参):鲜参置沸水中浸烫3~7分钟,用针将参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中,取出晒干(7)三七: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搓揉至全干放入麻袋内撞至表面光滑(芦头称“剪口”;侧根称“筋条”;须根称“绒根”)(8)当归: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9)地黄:鲜生地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10)巴戟天: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切段晒干(11)党参:晒至半干,反复搓揉3~4次,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晒干(12)川贝母:用矾水擦去粗皮晒干或用硫黄熏后晒干(13)浙贝母:置木桶内,撞去粗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撞出的浆汁,晒干或烘干(14)企边桂: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15)石斛:鲜用者采后以湿沙贮藏;干用者用开水略烫,蒸透或以砂炒后,反复搓去叶鞘晒干;“铁皮石斛”:边炒边扭成弹簧状,习称“耳环石斛”7. 加工时加入石灰的药材(1)白芷:放入缸内,加石灰拌匀,放一周后晒干或炕干(3)青黛:割取茎叶置大缸中,加入清水浸至叶腐烂,捞去叶渣,加石灰,充分搅拌,待浸液由乌绿色变为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状物,晒干(二)动物药类1.水蛭:开水烫死或用石灰、草木灰闷死,晒干或烘干2. 全蝎:放入清水中或淡盐水中呛死,然后入沸盐水中煮至身能挺直竖立,背面抽沟时捞出,阴干3. 蜈蚣:用沸水烫死,将两头削尖的长竹片,插入头尾两端,绷直后晒干或烘干4. 土鳖虫: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5. 牛黄:用通草丝或棉花包好,放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线扎好,阴理化鉴别1、狗脊:(1)生狗脊片断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

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100个重要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100个重要知识点

学习攻略—收藏助考锦囊系统复习资料汇编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中药专业知识二100个重要知识点考点1、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发汗力强。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证。

考点2、香薷、麻黄:均发汗解表、利水退肿,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

而香薷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

考点3、麻黄、桂枝:麻黄发汗力强,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考点4、紫苏、生姜、荆芥、防风:均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

不同:紫苏风寒感冒无汗或兼脾胃气滞者多用;生姜风寒感冒轻者多用;荆芥生用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又治风热感冒无汗或汗少者;防风为治风通用之品,发汗力虽较弱而长于胜湿,凡外感表证无论寒热或夹湿与否均可投用。

考点5、羌活、藁本:均善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不同:羌活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特别是肩背肢节痛;藁本善治巅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痛。

考点6、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发汗力较缓。

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证。

考点7、薄荷、牛蒡子、蝉蜕:均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不同:薄荷辛凉,主散上焦风热,发汗力强,无汗者用之;牛蒡子辛苦性寒,宣透清降,发汗力较弱,但长于清泄热邪,兼利二便;蝉蜕甘寒质轻,发汗不如薄荷,清热不如牛蒡子,但长于祛风解痉止痒,感冒和麻疹高热抽搐、风疹瘙痒者用之。

考点8、桑叶、菊花: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不同:桑叶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较菊花强,能润肺止咳;菊花性微寒,作用偏肝,平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兼治肝风头痛。

考点9、柴胡、升麻、葛根:均解表升阳。

不同:(1)柴胡入肝胆经,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升麻,入肺与脾胃经,主清散而解表;葛根主入脾胃经,善发表解肌退热。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地理产地和鉴别特征等的过程。

2.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微镜特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2.鉴定应结合多种手段、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充分考虑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

3.鉴定应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注重根据中药材的药效特点和疗效评价对其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2.中药材的组织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鉴定。

3.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酸碱度、溶解性和热性等方面的鉴定。

4.中药材的微镜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板块特征、维管束特征和细胞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5.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6.中药材的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等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毒性进行鉴定。

四、中药质量评价1.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化学定性定量分析、药材特色指标、生物学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3.中药质量评价应参考药典标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五、中药标准化建设1.中药标准化建设是指制定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标准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2.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库、推广使用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3.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要点归纳整理版,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中药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中药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和手段1.外观鉴别:对中药材的大小形状、质地、色泽、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显微镜鉴定:借助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细胞特征等,以确定其真实身份。

3.化学鉴定:通过化学试剂的检测和分析,判断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区分其真伪和质量。

4.药理鉴定:通过实验动物的体内反应和药理作用,评价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三、中药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1.中药鉴定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鉴定涉及到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而每个中药材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2.中药鉴定中的真伪问题:随着市场上假冒伪劣中药的增加,如何鉴别真伪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重要问题。

3.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难点。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领域1.中药材生产:通过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等不符合标准的物质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

2.中药饮片加工:对中药饮片的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定,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3.中药制剂生产: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定,保证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4.中药研究和开发:通过中药鉴定,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从而推动中药的研究和开发。

五、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1.标准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鉴定标准体系,为中药鉴定提供统一的依据。

2.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分子生物学、物质学、核磁共振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国际化合作:加强与国际上中药鉴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药鉴定的水平和影响力。

以上是对《中药鉴定学》的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中药鉴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二二、药材性状特征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7.形似毛笔头辛夷蕲蛇中的名词:栖息于丘陵或林木繁茂的山区,阴湿地,常将身体盘着,因此蕲蛇俗称“棋盘蛇”。

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翘起,习称“翘鼻头”。

背部红棕色,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形成一系列连贯相接的斜方纹,习称“方胜纹”。

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的黑斑,习称“连珠斑”。

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

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 200种四川 —(黄连、附子、川芎、川贝) 云南 —(三七) 甘肃 —(当归、大黄) 宁夏 —枸杞子) 内蒙古 —黄芪 吉林 —鹿茸、人参 辽宁 —细辛、五味子山西 —党参 河南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山东 —北沙参、金银花江苏— 薄荷 安徽— 牡丹皮 安徽宣城—木瓜 浙江 —玄参、浙贝母福建 —泽泻 广东 —砂仁 广西— 蛤蚧、肉桂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丁香—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番泻叶:印度、埃及、苏丹四.加工方法(一)植物药类(1):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晒干或烘干(2):沸水中微煮堆置土炕里使之“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时,再蒸软卷成筒状,晒干或炕干(3):剥下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埋藏于稻草内,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4):鲜茯苓堆放在不通风处,用稻草围盖进行“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1):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将顶端切齐,晒干(2):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晒干;光山药: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硫黄熏后,用木板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1)片沸水煮或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2):晒干或沸水中略烫后晒干(3)白芍:刮去外皮,置沸水中煮至透心,晒干(4):放入开水中略煮至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为度,立即捞起晒干(5):沸水中烫后,去外皮,晒干或烘干(6)百部:煮或在沸水中烫至无白心,晒干(7):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晒干或烘干(8)莪术:水煮或蒸至透心晒干(9):蒸或煮至透心晒干(10):除去粗皮,用清水漂洗,蒸透心,敞开,低温(60℃以下)干燥(11):剪成短段,晒干或蒸后晒干(12):纵剖成对开或四瓣后晒干;或入沸水中烫约5分钟,捞出摊晒,日晒夜露,色泽变红,外皮有皱纹,干燥(13):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外表面变成灰色,以杀死内部的蚜虫为度,晒干(1):趁鲜切片晒干(2:切成块片晒干或阴干(3):趁鲜切片晒干(1):用磁片刮去粗皮,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或切成块瓣干燥(2):刮去粗皮,切段或纵剖成块晒干(3)黄芩:撞去外皮晒干(4):刮去粗皮,切成段、块片或纵剖成瓣,晒干或烘干(5):趁鲜刮去外皮或不去外皮,晒干(6):切断或纵剖为块,晒干或风干,撞去粗皮(7):刮去栓皮,截段或切片,晒干或烘干6. 其它加工方法的药材(1)盐附子:选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晾晒至表面出现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2)黑顺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纵切成5mm的厚片,再用黄糖及菜油调成浓茶色,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3)白附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去外皮,纵切成3mm的薄片,水漂后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4)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去支根晒干(5)红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及支根,蒸3小时,取出晒干或烘干(6)白参(糖参):鲜参置沸水中浸烫3~7分钟,用针将参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中,取出晒干(7)三七: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搓揉至全干放入麻袋内撞至表面光滑(芦头称“剪口”;侧根称“筋条”;须根称“绒根”)(8)当归: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9)地黄:鲜生地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10)巴戟天: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切段晒干(11)党参:晒至半干,反复搓揉3~4次,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晒干(12)川贝母:用矾水擦去粗皮晒干或用硫黄熏后晒干(13)浙贝母:置木桶内,撞去粗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撞出的浆汁,晒干或烘干(14)企边桂: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15)石斛:鲜用者采后以湿沙贮藏;干用者用开水略烫,蒸透或以砂炒后,反复搓去叶鞘晒干;“铁皮石斛”:边炒边扭成弹簧状,习称“耳环石斛”7. 加工时加入石灰的药材(1)白芷:放入缸内,加石灰拌匀,放一周后晒干或炕干(3)青黛:割取茎叶置大缸中,加入清水浸至叶腐烂,捞去叶渣,加石灰,充分搅拌,待浸液由乌绿色变为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状物,晒干(二)动物药类1.水蛭:开水烫死或用石灰、草木灰闷死,晒干或烘干2. 全蝎:放入清水中或淡盐水中呛死,然后入沸盐水中煮至身能挺直竖立,背面抽沟时捞出,阴干3. 蜈蚣:用沸水烫死,将两头削尖的长竹片,插入头尾两端,绷直后晒干或烘干4. 土鳖虫: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5. 牛黄:用通草丝或棉花包好,放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线扎好,阴理化鉴别1、狗脊:(1)生狗脊片断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

(2)根茎粉末甲醇回流提取液,显亮蓝白色荧光。

2、绵马贯众:(1)乙醚提取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呈红棕色。

(2)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隙腺毛呈红色。

3、大黄:(1)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

(2)粉末微量升华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3)饮片置紫外光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

4、何首乌:粉末微量升华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色。

5、牛膝:(1)根的横切面显淡蓝色荧光。

(2)水浸液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3)粉末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6、黄连:(1)根茎横断面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及30%硝酸,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

7、延胡索:药材切面均有亮黄色荧光。

8、板蓝根:根水煎液显蓝色荧光。

9、甘草:粉末50%乙醇回流液,展开剂为丁醇-乙醇-氨水(5:1:2),显色剂1%香兰醛乙醇液,103℃烤,甘草甜素显蓝色斑点。

10.白芷:粉末乙醚浸液,滴于滤纸上,显蓝色荧光。

11、川芎:横切片显亮淡蓝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12、柴胡:柴胡水溶液,振摇,有持久性泡沫产生。

13、龙胆:龙胆甲醇提取液,加酸酸化,加碘化铋钾试剂有橘红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14、紫草:粉末置试管中,将试管底部加热,生成红色气体,并于试管壁凝结成红褐色油滴。

15、丹参:粉末加水,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显亮蓝灰色荧光。

16、黄芩:粉末乙醇回流液,加醋酸铅试液,即发生橘黄色沉淀,加镁粉少量与盐酸,显红色。

17、桔梗:产生持久性泡沫。

57、木香:(1)70%乙醇浸软后的切片,加15%a-萘酚溶液与硫酸,即显紫色。

(2)异羟肟酸铁反应:木香挥发油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异羟肟酸铁试剂呈橙红色反应。

59、白术:取粗粉加乙醚(1)取滤液,加10%香草醛的硫酸溶液,显紫色。

(2)取滤液置蒸发皿中,乙醚挥散后,加含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变紫色。

60、苍术:(1)粉末加乙醚,滤过,取滤液加含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出现绿色。

70、浙贝母:(1)横切片,加碘试液,即呈蓝紫色,边缘表皮一圈仍为类白色。

(2)粉末呈亮淡绿色荧光。

74、麦冬:薄片显浅蓝色荧光81、郁金:(1)黄丝郁金断面有亮黄色荧光,内皮层呈明显蓝色环。

(2)温郁金切片加乙醇及硫酸各1滴,含姜黄素细胞部分则呈明显紫色或紫红色反应。

82、天麻:(1)粉末加水浸渍,滤液加碘试液,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2)粉末乙醇浸液加硝酸汞试液,加热,溶液显玫瑰红色,并发生黄色沉淀。

84、关木通:关木通乙醇提取液,点在滤纸片上,显天蓝色荧光,于点样处加稀盐酸,干后显黄绿色荧光,氨试液熏后复显天蓝色91、沉香:醇浸出物,进行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于油状物上加盐酸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渐显樱红94、牡丹皮:(1)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长柱形结晶或针状及羽状簇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则结晶溶解而呈暗紫色。

(2)粉末乙醚浸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硝酸数滴,先显棕黄色,后变鲜绿色。

95、厚朴:粗粉氯仿回流液,在紫外光灯下,顶面观现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棕色荧光。

96、肉桂:粉末氯仿液,滴加10%盐酸苯肼液,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98、黄柏:黄柏断面显亮黄色荧光100、秦皮:药材少许浸入水或乙醇中,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106、大青叶:(1)粉末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粉末水浸液有蓝色荧光。

108、番泻叶:粉末遇碱液生成红色。

112、丁香:(1)粉末氯仿浸液,速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2)取切片直接滴加碱液,可见油室内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形成。

118、蒲黄:乙醇温浸液,加盐酸和镁粉少许,溶液渐显樱红色。

119、西红花:取本品少许,置白瓷板上,滴加浓硫酸,则出现深蓝色,渐变为紫色,后变为红棕色。

124、苦杏仁:(1)取数粒,加水共研,发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2)取数粒,置试管中,加入水数滴使湿润,试管中悬挂一条用碳酸钠试液湿润过的三硝基苯酚试纸,用软木塞塞紧,置40~50℃的水浴中,试纸显砖红色。

139、马钱子:种子的胚乳部分作切片,(1)加1%钒酸铵硫酸溶液1滴,胚乳即显紫色。

(番木鳖碱)(2)加发烟硝酸,胚乳即显橙红色(马钱子碱)144、桅子:加水置水浴中加热,取滤液滴于蒸发皿上,蒸干,加硫酸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渐转为紫褐色。

149、槟榔:粉末5%硫酸液,加碘化铋试液,即显混浊,置显微镜下观察,有石榴红色的球晶或方晶产生。

(检查槟榔碱)154、麻黄: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163、薄荷: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

175、茯苓:(1)粉末丙酮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使溶解,再加硫酸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