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说出常见颜色的名称,并能正确辨别各种颜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用颜色进行简单的创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喜爱,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正确辨别各种颜色,并学会用颜色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到颜色变化的原因,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二、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颜色的纸张、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绘画材料。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光线充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中的颜色。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画笔、水彩颜料等进行绘画,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幼儿自行尝试绘画,并在过程中指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的原因。
4. 作品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分享创作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颜色变化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听取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家园联系。
2. 组织色彩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颜色认知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颜色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多变的颜色》科学实验2. 活动目标:a.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颜色变化的现象。
b.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3. 活动准备:透明容器、颜料、水、滴管、白纸等。
4. 活动过程:a. 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b.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颜色变化的现象。
c.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
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教案教案一:感受颜色的变化目标: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让学生学会感受和描述颜色的多变性。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素材:彩色水笔、白纸、颜色卡片(多种颜色)教学步骤:1. 准备白纸和彩色水笔。
让学生随意选择一支水笔,用不同的颜色在白纸上画几条线段。
2. 让学生仔细观察线段上颜色的变化,询问学生他们看到了什么。
3.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线段上颜色的变化,例如:从红色到橙色、从黄色到绿色等等。
4. 拿出颜色卡片,让学生一个个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每种颜色的多变性。
5. 给学生展示一份有颜色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作品中颜色的变化。
6. 让学生在白纸上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画一幅简单的画,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画中颜色的变化。
7. 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描述和感受。
教案二:探索颜色的变化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索颜色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素材:透明容器、水、食用色素(红、蓝、黄)教学步骤:1. 准备透明容器,倒入适量的水。
2. 选择一种食用色素,并将几滴滴入容器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 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并提醒他们观察细节,例如是否有混合颜色、颜色的浓淡等。
4. 让学生尝试混合不同的食用色素,观察颜色变化的结果。
5.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6.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颜色样本,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规律,预测不同颜色的混合结果。
7. 结束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感受。
注:以上教案中,没有直接标明标题的文字。
《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
《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第一章:颜色认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的颜色,如红、橙、黄、绿、蓝等。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颜色认知:介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颜色识别: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练习识别不同颜色。
1.3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展示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颜色。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练习识别。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原因。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正确命名基本颜色。
学生能够通过实物和图片识别不同颜色。
第二章:颜色混合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如色光的三原色和色料的三原色。
培养学生对颜色混合的实践操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色光混合:介绍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其混合后的颜色。
色料混合:介绍色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及其混合后的颜色。
颜色混合实验: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颜色混合实验。
2.3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讲解颜色混合的原理,并进行演示。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验,亲身体验颜色的变化。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颜色混合的结果和感受。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理解色光和色料混合的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描述颜色混合的结果。
第三章:颜色与情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颜色与情感的关系,认识到不同颜色能够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
培养学生运用颜色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颜色与情感:介绍不同颜色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情感表达:学生通过绘画或创作其他艺术作品,运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3 教学方法讲解与分享:讲解颜色与情感的关系,并分享一些颜色与情感的例子。
创作实践: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运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颜色与情感的关联,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了解颜色与情感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实践,运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四章:颜色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颜色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初中美术教案 多变的色彩
初中美术教案多变的色彩课程类型:绘画色彩知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以及三间色橙、绿、紫。
2. 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教学重点:1. 使学生认识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原色调配间色,创作出富有变化的色彩作品。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调配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2. 学生准备水彩颜料、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以及三间色橙、绿、紫。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颜色的名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概念及其色彩特性。
2. 演示如何用原色调配间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的变化。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用原色调配出间色。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调好的间色创作出一幅富有变化的色彩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并能运用原色调配间色。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作出了一批富有变化的色彩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实践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初中美术_多变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变的色彩一、教材分析:《多变的颜色》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的教学内容。
“设计·应用”领域中“设计”是基础,“应用”是学习的主旨所在。
初中阶段的“设计·应用”与小学相比,教学目标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去掉了“简单”二字,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形成设计意识。
从牛顿揭开光色之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这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
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色彩现象和学习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能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色彩的渐变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四、教学理念:色彩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每个人都积累了独特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教案《多变的颜色》教案「篇一」活动分析:我班幼儿探索欲望较强,对动手操作、变魔术之类的活动比较感兴趣,为满足幼儿的这一兴趣,特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自然而然习得知识。
此活动通过以下几部曲让幼儿了解到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颜色。
一、以幼儿熟悉的动画片人物“海绵宝宝”的求助,引出课题;二、围绕“海绵宝宝”的求助,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尝试、实践操作,了解到三原色红、黄、蓝中任意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颜色;三、幼儿练习配色涂画,为“海绵宝宝”解难题。
活动目标:1、通过“魔术”,使幼儿知道三原色红、黄、蓝中任意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颜色。
2、幼儿通过实验用蜡笔配色、涂画,探求颜色的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蜡笔若干;幼儿人数的白色画纸及画有一盘水果轮廓的画纸;一些透明杯、水、红黄蓝三色广告颜料等。
活动过程:(一)、以“海绵宝宝”的求助引出课题昨晚我做了一个“海绵宝宝”的梦,海绵宝宝在梦里告诉我说:蟹老板要他完成一项工作,如果完不成就不要他在蟹皇堡工作了,海绵宝宝听说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于是就请章鱼哥帮忙送了一个橙色的神秘口袋来我们班。
(让我们来找找这个神秘口袋在那里,哦!在这里“神秘口袋”。
)让我们来看看口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有红、黄、蓝三种广告色、蜡笔、水彩笔,还有纸条裹好的一些轮廓画。
)哟!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说:中一班的小朋友,我是海绵宝宝,蟹老板拿了这些颜料给我,要我把这些水果涂上颜色发给顾客们,蟹老板说了顾客最喜欢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绿色的西瓜,你们愿意帮我的忙吗?1、复习三原色。
2、个别幼儿大胆尝试配色(二)、做变色游戏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看看我面前的三杯水会变成什么颜色?”教师:将红和黄混在一起,变成橙色。
《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六章《色彩的世界》第三节《多变的颜色》。
内容详细涵盖了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三原色、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等。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颜色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理解色彩三原色、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混合的原理和运用,以及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调整。
教学重点:色彩三原色、色彩混合方法以及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粉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示范画纸、多媒体课件。
学具: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颜色》。
2. 新课讲解:(1)讲解色彩三原色,让学生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特点。
(2)演示色彩混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混合的原理。
(3)介绍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 实践操作:(1)学生进行色彩混合实验,观察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尝试调整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幅画作,分析其中色彩的运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变的颜色》2. 板书内容:(1)色彩三原色:红、黄、蓝(2)色彩混合:加法混合、减法混合(3)色彩的明度与饱和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一幅画作,主题自定。
2. 答案:学生需上交一幅画作,作品中需体现出色彩三原色、色彩混合、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运用。
《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
《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颜色变化,掌握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红色、黄色、蓝色颜料,水,调色板,画笔,纸张。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PPT。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引导学生观察颜色。
2.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颜色的认识。
第二环节:颜色混合实验1.教师将红色和黄色颜料分别滴在调色板上,引导学生观察颜色。
2.学生分组,每组将红色和黄色颜料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第三环节:颜色变化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还有什么颜色可以混合呢?混合后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
3.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第四环节:颜色变化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
3.教师出示PPT,展示颜色变化规律,学生跟随讲解。
第五环节:颜色应用1.教师出示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画作添加颜色。
2.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幅画作,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尝试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创作一幅画作。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画作,并拍照至班级群,分享成果。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学生对颜色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今后可适当增加课堂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展示环节。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颜色变化基本原理的观察与理解。
《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多变的颜色》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颜色变化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2. 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变化的颜色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介绍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如光的折射、反射等。
3. 实验一:制作彩虹桥。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颜色变化,理解颜色变化的原理。
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颜色变化现象。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颜色变化原理,导入新课。
2. 实验二:魔法变色。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颜色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颜色变化的实际应用:介绍颜色变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隐形墨水、变色龙等。
4. 实验三:隐形墨水的制作。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验颜色变化的实际应用。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颜色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颜色变化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彩虹桥制作材料、魔法变色材料、隐形墨水制作材料等。
2. 教学课件: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安全。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4.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颜色变化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反馈与调整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教案教案标题:多变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颜色词汇。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颜色词汇,描述和比较不同的颜色。
3. 学生将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1. 识别和命名基本的颜色词汇。
2. 运用所学的颜色词汇进行描述和比较。
3. 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颜色知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
2. 卡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的颜色。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上展示几种基本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并鼓励学生说出这些颜色的名称。
2. 与学生讨论不同颜色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探究(15分钟):1. 使用卡片或图片分别展示不同的颜色,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这些颜色的名称。
2. 学生在小组或两人合作中完成探究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颜色词汇表,尝试描述或比较给出的颜色。
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颜色词汇的用法和特点,并解释其中一些特殊的颜色词汇或表达方式。
运用(20分钟):1. 学生在小组内或与其他同学进行对话练习,描述或比较所给出的不同颜色。
2. 教师巡视并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描述和比较能力。
3. 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互相学习。
展示(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颜色,设计一张展示海报,包括该颜色的图片和描述。
2. 学生展示他们的海报,并向全班解释他们设计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3.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评价每个小组的展示作品。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颜色词汇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拓展活动:1. 学生可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观察和尝试运用所学的颜色词汇。
2. 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一个包含多种颜色的视觉艺术作品。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并给予书面或口头反馈。
《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
《多变的颜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颜色、色调、饱和度等。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颜色、色调、饱和度。
2. 色彩的冷暖概念:暖色调、冷色调。
3. 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搭配、协调搭配。
4. 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5. 学生实践: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冷暖概念、色彩的搭配原则。
2. 教学难点: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冷暖概念和搭配原则。
2. 采用示范法,展示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色彩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颜色、色调、饱和度。
3. 色彩冷暖概念讲解:讲解暖色调和冷色调的特点及应用。
4. 色彩搭配原则讲解:对比搭配和协调搭配的原则及方法。
5.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审美素养。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课程拓展:推荐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进一步拓宽审美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色彩基本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色彩搭配和冷暖概念应用方面的能力。
3. 评价学生的绘画创作水平,以及色彩知识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色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024年《多变的颜色》标准教案精选
2024年《多变颜色》标准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美术》教材第五单元《色彩世界》中第二章《多变颜色》。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色彩三个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混合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和掌握色彩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色彩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色彩基本要素和色彩混合原理,掌握色彩运用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精神,增强他们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色彩基本要素和色彩混合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彩色粉笔、画纸、调色板、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如何搭配?”以此引出本节课主题——《多变颜色》。
2. 知识讲解(1)色相、明度、纯度概念及作用。
(2)色彩混合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3)色彩搭配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1)现场演示:用颜料进行混合,让学生直观地解色彩混合原理。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创作。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色彩搭配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色彩搭配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混合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3. 色彩搭配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幅色彩丰富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中色彩,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自己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七年级美术《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一、教材分析:本课取材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3册第六课《多变的颜色》。
绚丽缤纷的色彩使大千世界生机勃勃、充满情感。
它是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时而悄然谨慎、时而华丽张扬,它常常不经意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本课意图使学生建立关于色彩的正确认识,并学会利用色彩知识使生活变得更美。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彩色的世界,当太阳挥洒着光芒无私地照耀着大地,我们接受到了阳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色彩,并在生活中建立了各种感受。
初一的学生对色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为早在孩提时色彩就深深扎根在幼小的心田。
在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建立了对色彩的种种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又是朦胧的、感性的,因为色彩看上去虽然感性、难以捉摸,却是一门有理论并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学科。
在已有的色彩前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理性的认识是本课将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将似曾相识、似懂非懂的色彩感性认识升华为理论知识,必须架构起艺术理论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立体地感知色彩多方面的特点,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情感特点,色彩与味觉、听觉的连通。
2、借鉴抽象画的形式,尝试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3、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艺术中的表现,培养多元的思维和审美的眼睛。
四、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情感由三要素共同决定,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情感。
五、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认识色彩多方面的特性。
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食用色素、颜料、毛笔、透明杯、矿泉水七、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音乐,提醒学生在调色盘里挤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1、新课导入:出示红、黄、蓝、绿四块颜色,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播放与该颜色相关的乐嘉色彩心理学视频。
导入本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欣赏色彩绚丽的摄影作品,思考: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这些缤纷的色彩呢?出示黑色幻灯片,当我们处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我们还能看见这些颜色吗?由此得出:色彩来源于光。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七年级美术下册《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一、教材分析与处理《多变的颜色》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课。
“设计·应用”领域中“设计”是基础,“应用”是学习的主旨所在。
本课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运用色彩,从而进行色彩创意设计练习。
教材中文字虽然简洁,但还是介绍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色彩知识,它包括:色彩的作用、光与色的关系、色彩的属性等。
教材中印制了大量的图片,既有助于学生欣赏和感知色彩,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学习。
二、学生基础与特点初一学生通过之前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
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
在观察生活中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色彩现象和学习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能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色彩的渐变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四、教学理念色彩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每个人都积累了独特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提到首位,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6课 多变的颜色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教案第6课多变的颜色第6课多变的颜色一、教材分析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
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体、视觉和心理的综合现象。
真正揭开光色之谜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本课应在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通过观察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并合理利用力所能及的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的练习,体悟设计意识,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1、教学目标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及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自主探讨,积极合作,运用色彩与堞材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在了解彩色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练习。
难点是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3、建议课时:2课时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方案(一)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1)教具:色彩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器材。
(2)学具:课前收集相关媒材,准备绘制工具及水粉颜料。
2教学过程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赏析。
组织学生丰动探讨多变的顾色,激发学生设计、绘制、展示的热情。
第一课时探讨、学习。
第二课时设计、绘制、展示。
(1)导入。
①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视觉印象。
A、花卉、蔬果的色彩;B、自然界季节变化中的色彩;C、建筑物的色彩D、服装的色彩;E、工业产品的色彩。
②结合所观看的图像,感受绚丽多变的色彩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
(2)组织讨论。
师生共同参与,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①选择一组图像中的色彩,组织学生讨论。
②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波及我们的心灵。
③促进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感想。
(3)利用多媒体课件传授色彩基础知识。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揭开光色之迷。
了解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的光谱和牛顿色坏。
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教案教案标题: 多变的颜色教学目标:1. 学习和了解不同颜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探索和理解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彩色铅笔、彩色纸、颜料等。
2. 图片和实物样本,展示不同颜色的例子。
3.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颜色的图片和实物,询问学生他们对这些颜色有什么认识和了解。
2. 引导学生描述不同颜色的特征,如颜色名称、颜色明暗度、颜色搭配等。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或颜料。
2. 让学生尝试将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和效果。
3.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规律和特点,如红色和黄色混合会产生橙色等。
讨论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的结果和观察到的变化,让他们总结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方法。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混合红色和黄色会产生橙色?能否混合任意颜色得到新颜色?合作学习:1. 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颜色进行进一步研究。
2.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实验或展示等形式,分享有关所选颜色的特征、搭配和变化。
展示评价: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颜色。
2. 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提问,评价其他小组的研究并提出建议。
延伸活动:1. 让学生尝试在画布或纸上创作自己喜欢的颜色组合和变化效果。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颜色搭配方案,如衣服、家具或装饰品等。
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理解了颜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学生是否通过实验和讨论发现了颜色变化的原因和方法?3. 学生在合作学习和展示评价中是否发展了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颜色
一、教材分析:
本课取材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3册第六课《多变的颜色》。
绚丽缤纷的色彩使大千世界生机勃勃、充满情感。
它是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时而悄然谨慎、时而华丽张扬,它常常不经意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本课意图使学生建立关于色彩的正确认识,并学会利用色彩知识使生活变得更美。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彩色的世界,当太阳挥洒着光芒无私地照耀着大地,我们接受到了阳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色彩,并在生活中建立了各种感受。
初一的学生对色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为早在孩提时色彩就深深扎根在幼小的心田。
在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建立了对色彩的种种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又是朦胧的、感性的,因为色彩看上去虽然感性、难以捉摸,却是一门有理论并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学科。
在已有的色彩前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理性的认识是本课将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将似曾相识、似懂非懂的色彩感性认识升华为理论知识,必须架构起艺术理论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立体地感知色彩多方面的特点,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情感特点,色彩与味觉、听觉的连通。
2、借鉴抽象画的形式,尝试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3、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艺术中的表现,培养多元的思维和审美的眼睛。
四、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情感由三要素共同决定,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情感。
五、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认识色彩多方面的特性。
六、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食用色素、颜料、毛笔、透明杯、矿泉水
七、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提醒学生在调色盘里挤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1、新课导入:
出示红、黄、蓝、绿四块颜色,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播放与该颜色相关的乐嘉色彩心理学视频。
导入本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
欣赏色彩绚丽的摄影作品,思考: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这些缤纷的色彩呢?出示黑色幻灯片,当我们处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我们还能看见这些颜色吗?
由此得出:色彩来源于光。
出示三棱镜折射光谱实验图片,牛顿做了这个实验由此画出了牛顿十二色环。
在色环上讲解相关色彩知识。
色相、明度、纯度,对比色、类似色等。
出示8块颜色,请学生发挥联想,说说它们让你联想到什么?
总结归纳,出示色彩联想表。
颜色具体联想抽象联想
红色太阳火血苹果热情危险活力
橙色橘子灯光秋叶温暖兴奋
黄色柠檬油菜花梅花光明希望华贵
绿色草禾苗绿叶生命和平生长
蓝色大海天空宁静理智希望
紫色葡萄茄子优雅高贵神秘
黑色夜晚墨严肃庄重恐怖
白色云面粉雪纯洁神圣朴素
品尝色彩.
拿出一杯事先用矿泉水和食用色素调和的水,请学生猜猜它使什么味道?并上台品尝,请他说说品尝结果。
由此得出不同的色彩能刺激我们的味蕾,产生不同的味觉体验。
出示四块颜色,请学生说说他们分别联想到什么味道。
绿色-酸粉红-甜咖啡色-苦红色-辣
赏名画、听音乐、品情感
出示梵高向日葵,播放富于激情的背景音乐,说说画面的色调给人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
出示蒙克的呐喊,播放忧郁的背景音乐,说说画面色彩给人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
出示杜菲的水彩,说说画面色彩给我们的心理感受。
抽象色彩的表达。
请学生欣赏由点构成的画面说说画面造型元素。
请学生欣赏由线构成的画面说说画面造型元素。
请学生欣赏由面构成的画面说说画面造型元素。
欣赏其他的抽象画作,注意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抽象画的表达方式,手法,色彩的运用。
3、自由创作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用抽象是画面自由表现在学习、生活中曾经历过的“心灵故事”(某种情绪或感受)
幻灯出示学生的抽象色彩画习作,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交流
请学生上来说说自己的作品表达怎样的情绪
5、总结本课
同学们经过本节课,我们领略了色彩的神奇魅力,通过大家的画作我也感受了大家不同的情绪情感。
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同样可以用色彩来抒发自己的情绪情感。
愿大家的生活每天都充满绚丽、灿烂的色彩。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材上应该是分两课时完成,但作为公开课,为了追求课内容上的完整性,我将两课内容压缩在一节课内完成了。
经过本课教学,觉得导入环节乐嘉的色彩心理学视频很好地将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调
动了起来。
这一点是比较成功的。
但在色彩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觉得还可以再讲得细一点,便于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在稍后的品尝色彩,感悟色彩环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味觉、听觉、视觉,全方位地去感受色彩的神奇。
让学生对生活中看到的色彩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在抽象画构成环节上,觉得教师说的多了点,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发现画面的构成特点,学生把握得会更好一点。
在最后的作业环节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色彩作品,但也有些学生在画画时并没有自己的想法,画面缺乏美感。
所以在画面构成一块还是有待加强。
总的说来,本节课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也留有一些缺憾,需要以后去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