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

合集下载

盖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盖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盖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_____桥梁盖梁预应力张拉施工。

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规格为_____。

二、设计参数1、混凝土强度等级:_____2、预应力钢绞线规格:_____3、张拉控制应力:_____4、单根钢绞线截面积:_____5、钢绞线弹性模量:_____三、张拉力计算1、每束钢绞线的张拉力根据设计要求,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单根钢绞线截面积为Ap,则每束钢绞线的张拉力P为:P =σcon × Ap × n其中,n 为每束钢绞线的根数。

2、千斤顶的张拉力考虑到千斤顶的摩阻等因素,千斤顶的张拉力应适当增大,通常乘以一个系数 k,k 一般取值为 105 左右。

千斤顶张拉力= k × P四、伸长量计算1、理论伸长量根据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Ep、预应力钢束的长度 L 和平均张拉力 Pp,理论伸长量ΔL 按下式计算:ΔL =(Pp × L)/(Ap × Ep)平均张拉力 Pp 的计算:Pp = P ×(1 e (kx +μθ))/(kx +μθ)其中,x 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 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为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 为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实际伸长量实际伸长量的测量应在初应力(一般为10%σcon)下测量伸长量ΔL1,然后在张拉到控制应力σcon 时测量伸长量ΔL2,则实际伸长量ΔL'为:ΔL' =ΔL2 ΔL1同时,还应考虑千斤顶内钢绞线的工作长度的伸长量。

五、千斤顶与油压表的校验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前,千斤顶和油压表必须进行配套校验。

通过校验得出千斤顶的油压与张拉力的关系曲线,以便在张拉过程中根据油压表读数准确控制张拉力。

六、预应力张拉施工步骤1、准备工作清理锚垫板上的杂物,检查锚垫板与孔道是否垂直。

边坡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边坡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

边坡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次工程为_____边坡加固项目,边坡高度为_____米,坡度为_____。

由于边坡地质条件较差,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

预应力锚索的布置方式为_____,锚索的规格为_____,设计预应力值为_____kN。

二、预应力锚索的设计参数1、锚索长度自由段长度:_____米锚固段长度:_____米2、锚索直径:_____毫米3、钢绞线规格:_____4、锚具型号:_____5、设计预应力值:_____kN6、张拉控制力:_____kN7、超张拉系数:_____三、预应力锚索张拉计算原理预应力锚索的张拉计算主要依据胡克定律,即在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公式为:F = kx其中,F 为拉力,k 为弹性系数,x 为伸长量。

在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需要考虑钢绞线的弹性伸长、锚具的变形、锚索与孔壁的摩擦等因素对伸长量的影响。

因此,实际伸长量应为理论伸长量与各项修正值之和。

四、理论伸长量计算1、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E:通过试验确定,取值为_____GPa。

2、钢绞线的截面积 A:根据钢绞线规格计算,取值为_____平方毫米。

3、计算自由段理论伸长量自由段长度为 L1,根据胡克定律,自由段理论伸长量ΔL1 为:ΔL1 =(F1 × L1) /(E × A)其中,F1 为自由段拉力,等于张拉控制力乘以自由段钢绞线的根数。

4、计算锚固段理论伸长量锚固段长度为 L2,由于锚固段处于孔壁的约束状态,其受力较为复杂。

一般采用经验公式或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本次计算采用经验公式,锚固段理论伸长量ΔL2 为:ΔL2 =(F2 × L2) /(E × A × η)其中,F2 为锚固段拉力,等于张拉控制力乘以锚固段钢绞线的根数;η 为锚固段的修正系数,取值为_____。

5、理论总伸长量理论总伸长量ΔL 为自由段理论伸长量与锚固段理论伸长量之和,即:ΔL =ΔL1 +ΔL2五、实际伸长量计算1、初始伸长量测量在张拉前,测量锚索的初始长度 L0。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关键信息项:1、预应力筋的类型和规格2、预应力筋的数量3、张拉控制应力4、伸长值计算参数5、锚具类型和效率系数6、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7、施工环境温度8、混凝土强度等级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规范预应力张拉计算的方法和要求,确保预应力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各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张拉计算。

112 定义和术语1121 预应力筋:指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等材料。

1122 张拉控制应力:指预应力筋在张拉时所控制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1123 伸长值:指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的拉伸长度。

21 预应力筋的材料特性211 应明确预应力筋的类型(如钢丝、钢绞线或钢筋)、规格(直径、截面积等)以及其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

212 提供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值,该值应根据材料的实际检测结果或相关标准确定。

22 预应力筋的布置221 详细描述预应力筋在结构中的布置方式,包括其走向、曲线形状和间距等。

222 给出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分段长度。

31 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311 依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合理的张拉控制应力值。

312 考虑材料的强度、结构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等因素。

32 伸长值的计算321 根据预应力筋的长度、弹性模量、张拉控制应力等参数,按照相关公式计算伸长值。

322 考虑孔道偏差、摩擦系数等因素对伸长值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41 锚具的选择和性能411 明确所选用的锚具类型(如夹片式、螺母式等)。

412 提供锚具的效率系数和锚固性能参数。

42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421 分别计算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混凝土的弹性压缩、预应力筋的松弛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422 综合考虑各项预应力损失,确定最终的有效预应力值。

51 施工环境条件511 记录施工时的环境温度,考虑温度对预应力筋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2 如有特殊的环境条件(如腐蚀环境、高温环境等),应在计算中予以考虑。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00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00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监理单位:江西省建设监理总公司施工单位:深圳市银广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预应力张拉计算书预制箱梁中钢束均采用两端张拉,且应在纵桥向对称均匀张拉。

顶板负弯矩钢束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取逐束对称均匀张拉,预应力钢绞线(Øs15.2)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бcom=0.75f pk=1395mpa 公算面140mm2。

一、计算预应力筋张拉应力值1).N1 4—Øs 15.2计算①控制应力:bk=0.75f pk=1395mpa②控制张拉力P=1395×140×4=781.2KN(无超张拉)初应力:根据规范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力的10%~15%,在此取0.1bkbk初=0.1×1395=139.5mpa初始张拉力为139.5×140×4=78.12KN2)N2 3—Øs 15.2计算①控制应力:bk=0.75f pk=1395mpa②控制张拉力P=1395×140×3=585.9KN(无超张拉)初应力:根据规范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力的10%~15%,在此取0.1bkbk初=0.1×1395=139.5mpa初始张拉力为139.5×140×3=58.59KN二、张拉机具压力表上的读数值б根据附在后面的检验证书,根据荷载所在区间进行直线内插可得初应力、控制应力对应的油表读数,我部已具备的张拉设备都已经得到技术监督部门认可,并配有专业的操作人。

1).N1 4—Øs 15.2计算控制张拉力P=1395×140×4÷1000=781.2KN控制应力下的油表读数:1.压力表号为10.03.27.5261的张拉设备б=781.2×0.032194+0.30=25.452.压力表号为10.03.27.6819的张拉设备б=781.2×0.032653+0.11=25.62初应力下的油表读数:1.压力表号为10.03.27.5261的张拉设备б=78.12×0.032194+0.30=2.812.压力表号为10.03.27.6819的张拉设备б=78.12×0.032653+0.11=2.662).N2 3—Øs 15.2计算控制张拉力P=1395×140×3=585.9KN控制应力下的油表读数:1.压力表号为10.03.27.5261的张拉设备б=585.9×0.032194+0.30=19.162.压力表号为10.03.27.6819的张拉设备б=585.9×0.032653+0.11=19.24初应力下的油表读数:1.压力表号为10.03.27.5261的张拉设备б=58.59×0.032194+0.30=2.192.压力表号为10.03.27.6819的张拉设备б=58.59×0.032653+0.11=2.02三、钢绞线延伸量计算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 ∆ (mm)可按式(1)计算:P P P E A LP L =∆ (1)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下;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 2)。

张拉计算书

张拉计算书

20m空心板预应力筋
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书
一、工程简况
我合同段K74+454.7桥为2×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空心板预应力束采用φJ15.24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公称面积Ay=140mm2,抗拉标准强度Ry b=1860Mpa,弹性模量Ey=1.95×105Mpa,技术标准符合GB/T5224-95,不超张拉,配YM15系列锚具,预应力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

二、计算说明(JTJ041-2000)
1、锚下控制力
σk=0.75×1860 Mpa=1395 Mpa
2、张拉控制力
P=σk×Ay=1395×140=195.3kN
3、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
公式Pμ=P[1-e-(kx+μθ)]/(kx+μθ)
式中:Pμ: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长度。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0
4、终点张拉力
公式:P E=P×e-(kx+μθ)
5、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ΔL=P P L/A P E P
式中:公称面积A P=A y=140mm2
弹性模量E P=Ey=1.95×105Mpa
每束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结果见后附《空心板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表》,另:根据后附千斤顶油表标定《试验报告》,计算对应的空心板张拉油表读数计算结果见后附《空心板预制张拉数据一览表》。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正式风格】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 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参考文件2. 术语定义2.1 预应力2.2 张拉2.3 后张3. 背景知识3.1 预应力工艺概述3.2 后张法工艺原理3.3 预应力材料和设备4. 设计计算4.1 设计工况说明4.2 预应力力设计原则4.3 后张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参数4.4 张拉力预测和参数确定4.5 后张力校核计算过程4.5.1 选择预应力力值4.5.2 确定张拉长度和张拉应力 4.5.3 后张力计算4.5.4 后张力校核5. 结果分析5.1 预应力力值和后张力结果5.2 拉索和锚具选择及布置5.3 后张材料选用及工艺要求附件:1. 张拉计算表格2. 张拉力预测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一种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的内部应力,使构件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预压,以提高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张拉:通过施加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使混凝土构件发生初始应力的过程。

3. 后张:在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通过施加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以达到设计要求的过程。

【2:活泼风格】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 概述1.1 为什么要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1.2 为什么选用后张法?1.3 本文档的目的是什么?2. 术语解释2.1 什么是预应力?2.2 什么是张拉?2.3 什么是后张?3. 预备知识3.1 懂预应力工艺,先了解一下3.2 后张法工艺原理简介3.3 哪些材料和设备会用到?4. 设计计算4.1 先来看一下设计工况说明4.2 怎么设计预应力力?4.3 公式推导和参数,别看起来吓人,其实很简单 4.4 怎么预测张拉力?4.5 怎么进行后张力校核计算?4.5.1 如何选择预应力力值?4.5.2 张拉长度和张拉应力怎么确定?4.5.3 后张力计算步骤4.5.4 控制一下后张力,校核一下5. 结果分析5.1 看一下预应力力值和后张力结果都是啥5.2 拉索和锚具选择,不是随便选的哦5.3 后张材料选用和工艺要求,来看看附件:1. 张拉计算表格,有多详细就看你有多认真了2. 张拉力预测计算表格,别小看这个小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相当于给结构件穿了一件紧身衣,加固啦!2. 张拉:就像给混凝土做了一次放飞梦想的航班3. 后张:混凝土刚一固结,就开始由内而外给它加油喝彩。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pdf范本一:正文: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的撰写模板,以便于工程师能够对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准确计算和分析。

预应力张拉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施工技术,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预应力张拉计算2.1 张拉参数输入2.1.1 预应力钢束参数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输入预应力钢束的参数,包括钢束数量、钢束直径、钢束张拉力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输入每根钢束的锚固长度和锚固位置。

2.1.2 预应力混凝土参数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输入预应力混凝土的参数,包括混凝土强度、材料特性等信息。

2.2 预应力锚固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预应力锚固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进行锚固长度和提前锚固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2.3 预应力张拉计算2.3.1 张拉力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计算每根钢束的张拉力,并进行张拉过程的模拟和分析。

2.3.2 钢束应力损失计算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进行钢束应力损失计算。

根据已知的预应力钢束参数和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计算钢束应力损失,并进行应力损失的评估。

2.4 结果分析与验证在这一章节中,对预应力锚固计算和预应力张拉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和评估,提供对预应力张拉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判断。

附件:1、预应力钢束参数表格2、预应力混凝土参数表格3、预应力锚固计算结果表格4、预应力张拉计算结果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预应力:指在结构施加荷载之前,预先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的拉力,用以抵消工作时期内结构所受荷载。

范本二:正文:1、前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的完整模板,以便于工程师能够全面地计算和评估预应力张拉的过程和结果,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预应力张拉计算2.1 引入预应力钢束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详细介绍预应力钢束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_____,位于_____,结构形式为_____。

预应力梁的数量为_____根,跨度为_____m,设计采用的预应力筋为_____,强度等级为_____。

二、设计参数1、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_{ptk} =_____MPa。

2、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_{p} =_____MPa。

3、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a =_____mm。

4、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μ =_____。

5、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 =_____。

三、预应力筋张拉力计算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_{con} =_____×f_{ptk} =_____MPa。

2、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P =σ_{con}×A_{p}其中,A_{p}为单根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A_{p} =_____mm²。

则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P =_____kN。

四、理论伸长值计算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按下式计算:ΔL =(P×L)/(A_{p}×E_{p})式中: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按公式计算;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A_{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²);E_{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对于曲线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 P 的计算如下:P = P_{1}×(1 e^{(kx +μθ)})/(kx +μθ)式中:P_{1}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kN);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以某一预应力梁为例,其预应力筋的长度 L =_____m,曲线段的长度为_____m,曲线段的切线夹角之和θ =_____rad,孔道长度 x =_____m。

预应力锚杆张拉力计算书

预应力锚杆张拉力计算书

预应力锚杆张拉力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次预应力锚杆工程位于具体工程地点,主要用于工程的具体用途,如边坡加固、基坑支护等。

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需要通过合理的预应力锚杆设计和施工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预应力锚杆设计参数1、锚杆长度:具体长度2、锚杆直径:具体直径3、锚杆间距: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4、锚杆倾角:具体角度5、预应力值:设计要求的预应力值三、预应力锚杆张拉力计算原理预应力锚杆的张拉力计算主要基于锚杆与周围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使锚杆能够有效地限制岩土体的变形,提高岩土体的稳定性。

在计算张拉力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岩土体的性质:包括岩土体的强度、变形模量、内摩擦角等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锚杆与岩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锚固力。

2、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的间距、倾角等布置参数会影响锚杆的受力分布和整体锚固效果。

3、预应力损失:在预应力施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锚杆的松弛、锚具的变形、岩土体的徐变等,会导致预应力的损失,因此在计算张拉力时需要考虑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四、预应力损失计算1、锚具变形损失锚具变形损失通常根据锚具的类型和试验数据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常见的锚具,其变形损失可以按照具体的计算公式或经验值进行计算。

2、锚杆松弛损失锚杆在长期受力过程中会发生松弛现象,导致预应力的损失。

锚杆松弛损失的计算可以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或经验方法,考虑锚杆的材料特性、长度等因素。

3、岩土体徐变损失岩土体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徐变变形,从而引起预应力的损失。

岩土体徐变损失的计算需要根据岩土体的性质和工程经验进行估算,通常可以采用具体的计算方法或参考值。

4、摩擦损失在预应力锚杆的张拉过程中,由于锚杆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会导致预应力的损失。

摩擦损失的计算可以根据锚杆与孔壁之间的摩擦系数、锚杆的长度和直径等参数进行计算,一般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

五、张拉力计算方法1、按照岩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根据岩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考虑锚杆所承担的下滑力和抗滑力,计算出所需的预应力锚杆张拉力。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预应力张拉计算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计算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术语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被定义如下:- 预应力张拉: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使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压应力,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的过程。

- 预应力力量:通过张拉预应力筋或压制预应力筋所施加的力量。

- 预应力筋: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的钢筋。

- 预应力锚固端: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混凝土中的部位。

- 拉伸长度:预应力筋在锚固端至张拉端的拉伸长度。

-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一端,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

- 引伸载荷:施加在预应力筋上的力量。

3. 设计要求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前,需要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构件尺寸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规范。

- 张拉力计算符合设计规范。

- 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符合设计规范。

- 构件的预应力张拉布置符合设计规范。

4. 计算输入参数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需要输入以下参数:- 构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

- 预应力筋的数量、直径和强度等级。

- 构件的材料参数,如混凝土强度等。

5. 张拉力计算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预应力筋将被拉伸,产生一定的张拉力。

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张拉力 = 引伸载荷 / 预应力筋的截面积6. 锚固长度计算预应力筋需要足够的锚固长度,以保证其在锚固段不滑动并能传递预应力力量。

锚固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预应力筋的直径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7. 考虑其他因素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预应力筋的损失。

- 预应力力量的施加方式和顺序。

8. 结论通过对预应力张拉计算的详细说明,我们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附件:(在此处添加相关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在施工或制造过程中,施加力量于构件以减小约束应力并增加预先应变的作用。

2. 混凝土强度:指混凝土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缩力。

3. 抗裂性能:指混凝土构件在受力后能够有效防止或减轻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的能力。

先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值计算书【范本模板】

先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值计算书【范本模板】

20m预应力砼空心板先张钢绞线控制力及伸长值计算书一、设计要求:1#桥、2#桥、3#桥、共计494片预应力砼空心板,对预应力钢绞线均为如下设计要求:(一)预应力钢绞线1、预应力钢绞线采用7φ5型,高强度低松驰,公称直径φJ=15.24mm 的钢绞线。

2、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RY b=1860Mpa,松驰率3.5%。

3、张拉控制应力采用δK=0.75Y b=0.75×1860=1,395 Mpa,如果板的反拱过大或板的反拱速度发展较快超过极限30mm,张拉控制应力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δK=0。

72Y b=0。

72×1860=1,339 Mpa。

(二)工具锚设计没有明确要求(三)预应力钢绞线放张预应力钢绞线放张,本着对称均匀、分次完成,不得骤然放松,放张时梁体砼强度必须到达设计强度的100%,即C40级砼强度。

二、实际进场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指标:1、预应力钢绞线为中国山东威海市,威海银兴预应力线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强度低松驰,公称直径φJ=15。

24mm,7φ5型预应力钢绞线.其中松驰率为2.2%,小于设计松驰率3.5%.2、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RY b=1860Mpa。

【见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报告(1)】3、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φJ=15.24mm,公称截面面积取其钢绞线检测报告中的公称截面积140mm2。

4、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φJ=15。

24mm,弹性模量取检测报告中的平均值E p=(189.3+190。

9+186)/3=188.7G pa(注施工规范E p=195±10 G pa)。

三、张拉设备及工具锚:(一)张拉设备在实际张拉过程中,采用两台千斤顶单根对称分级张拉。

由于预制厂一次性要预制494片空心板梁体,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千斤顶高压油泵及压力表配制三套张拉设备。

1、三台高压油泵均为ZB2×2/50型高压电动油泵,其中编号分别为1#油泵、2#油泵、3#油泵。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本合同段采用国标φs15.24(GB/T5224-2003)的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Rby=1860MPa,低松驰。

跨度为30m的T梁和25m的箱梁均采用Φs15.24mm钢绞线。

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千斤顶油压标示张拉力和伸长值双控施工。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在预制梁的预应力损失参数方面,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为0.26,孔道偏差系数为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根据张拉预应力为1302MPa取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为0.26,孔道偏差系数为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为0.35,孔道偏差系数为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1mm。

预应力材料方面,纵横向预应力束采用公称直径为Φ=15.24(7Φ5),抗拉标准强度f=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柔性吊杆采用27根Φ15.2环氧喷涂钢绞线组成,fpk=1860MPa;竖向预应力采用Φ25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

锚具方面,纵向预应力采用OVM15-9型锚具锚固,横向预应力束采用OVMBM15-3(BM15-3P)、OVMBM15-4(BM15-4P)型锚具,竖向预应力采用JLM-25型锚具锚固;吊杆采用GJ15-27型锚具。

在设计伸长量方面,预应力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为Pp=(p1-e)/(kx+μθ),其中Pp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p为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x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k为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μ为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为Δl=ppl/(AEp),其中Δl为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为预应力筋的长度,A为预应力筋的截面积,Ep为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T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doc

T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doc

T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doc范本1:一、引言该文档旨在对T梁预应力张拉计算进行详细说明。

包括计算梁体的受力状态、预应力钢束张拉计算、锚固长度计算等部分。

通过本文档的编写,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计算过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二、梁体受力状态计算1.梁体几何参数的确定2.梁体受力分析3.梁体设计荷载的确定4.梁体内力的计算三、预应力钢束张拉计算1.预应力钢束的选择和布置2.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计算3.张拉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计算四、锚固长度计算1.锚固长度的确定2.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3.锚固长度的检查和优化五、其他设计要求1.梁体的裂缝控制2.预应力钢束的保护层厚度3.短期和长期的变形控制4.施工工艺和安全要求六、附件1.梁体几何参数表格2.预应力钢束布置示意图3.张拉计算过程中的计算表格4.锚固长度计算表格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1.预应力混凝土:指通过在结构中施加预先拉应力的混凝土。

2.锚固长度:指预应力钢束锚固在混凝土内的有效长度。

3.变形控制:指在结构受力过程中,控制结构变形的大小和变形速度。

范本2:一、引言该文档旨在对T梁预应力张拉计算进行详细说明。

包括梁体的受力状态计算、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计算、锚固长度的计算以及其他设计要求等。

通过本文档的编写,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计算过程,为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二、梁体受力状态计算1.确定梁体的几何参数,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2.分析梁体的受力状态,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

3.确定梁体的设计荷载,包括恒载、活载等。

4.计算梁体的内力,包括正弯矩、剪力以及轴力。

三、预应力钢束张拉计算1.选择合适的预应力钢束并进行布置。

2.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计算,确定所需的张拉力。

3.计算张拉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

四、锚固长度计算1.确定锚固长度的要求和设计准则。

2.使用合适的计算公式计算锚固长度。

3.进行锚固长度的检查和优化。

五、其他设计要求1.控制梁体的裂缝,尽量减小裂缝的宽度和数量。

桥梁工程盖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桥梁工程盖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XXX墩盖梁伸长值计算书一、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设计图纸。

2、设计指定参考K值及μ值,k值取0.0015、μ值取0.25。

3、T1、T2张拉控制应力0.75fpk.初始应力取控制应力的10%,Fpk=1860Mpa,e=2.71828,θ=按图纸设计,Ep=1.95×105Mpa二、计算公式:1、钢绞线束张拉伸长值采取分段计算叠加方法:(双端张拉)△L=2(△L AB+△L BC+△L CD+△L DE+△L EF+△L FG+△L GH+△L HI)公式中:△L AB——钢绞线锚固处至工具锚长度对应的伸长量(mm)△L BC——梁体锚固处至直线段起点孔道长度对应的伸长量(mm)……2、计算公式:公式1:△L=PpL/ApEp公式2:Pp=P[1-e-(kx+μθ)]/(kx+μθ)公式3:Pz=Pqe-(kx+μθ)式中:△L—各分段钢绞线束的理论伸长值(mm)Pp—各分段钢绞线束的平均张拉力(N)L —钢绞线束的分段长度(mm)Ap—钢绞线的截面面积(mm2)Ep—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P —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μ—钢绞线束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只在孔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k —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孔道弯曲及直线部分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各曲线段的 切线夹角和(rad)Pq—分段起点张拉力(N)Pz—分段终点张拉力(N)e —自然对数底,e=2.71828。

悬浇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悬浇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悬浇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工程概述本次计算的悬浇梁为某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梁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该梁的跨径布置为具体跨径,梁高从根部到端部逐渐变化。

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规格为具体规格。

二、设计参数1、混凝土强度等级:具体等级2、预应力钢绞线的标准强度:具体强度值3、弹性模量:具体数值4、锚具变形和钢筋回缩值:具体数值5、管道摩擦系数:具体数值6、管道偏差系数:具体数值三、预应力钢束布置1、详细描述各束预应力钢绞线的布置位置、走向和数量。

2、绘制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图,标明各束的编号和坐标。

四、张拉力计算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钢束的控制应力。

2、考虑预应力损失,计算每束钢绞线的张拉力。

预应力损失包括锚具变形和钢筋回缩损失、摩擦损失、分批张拉损失等。

(1)锚具变形和钢筋回缩损失计算公式:具体公式计算过程及结果(2)摩擦损失计算原理:根据管道摩擦系数和管道偏差系数,考虑钢绞线在管道内的弯曲和接触产生的摩擦损失。

计算公式:具体公式计算过程及结果(3)分批张拉损失对于分批张拉的钢束,考虑在先张拉钢束产生的弹性压缩对后张拉钢束的影响。

计算公式:具体公式计算过程及结果3、综合各项损失,计算每束钢绞线的最终张拉力。

五、伸长量计算1、计算公式:具体公式2、计算过程分段计算钢绞线在各段的伸长量。

考虑管道偏差和摩擦的影响,对各段伸长量进行修正。

3、汇总各段伸长量,得到每束钢绞线的总伸长量。

六、千斤顶和油压表的选用1、根据计算得出的张拉力,选择合适吨位的千斤顶。

2、配套选用精度符合要求的油压表,并进行标定。

七、张拉施工注意事项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混凝土强度检验、锚垫板和孔道的清理等。

2、张拉顺序的确定,应遵循设计要求和对称张拉的原则。

3、张拉过程中的控制,如油压的上升速度、伸长量的测量和校核等。

4、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八、质量控制措施1、对预应力材料的质量检验,包括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和锚具的硬度等。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 **简洁明了**1. 引言1.1 目的1.2 背景1.3 术语定义2. 设计要求2.1 张拉力计算2.2 钢束选型2.3 预应力设定2.4 零部件设计要求3. 张拉计算3.1 预应力损失计算3.2 钢丝预应力张拉计算3.3 钢束预应力张拉计算4. 钢束选型4.1 张拉钢束种类4.2 钢束参数表5. 设备操作步骤5.1 设备准备5.2 张拉操作5.3 张拉力测试6. 安全注意事项6.1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6.2 个人防护6.3 紧急情况处理7. 示范图示8. 维护与保养8.1 日常维护8.2 紧急维修8.3 保养注意事项9. 参考文献10. 附录10.1 预应力张拉计算实例10.2 张拉设备操作手册**本文档涉及附件:**1. 设备操作手册.pdf**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张拉力:预应力张力的大小2. 张拉力计算: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所需的预应力张拉力的数值3. 钢束:由多股钢丝拧成的成束的钢材4. 钢束选型:选择适合的钢束种类和参数5. 预应力设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的数值6. 预应力损失计算:根据镶嵌长度、材料特性等计算预应力的损失情况7. 钢丝预应力张拉计算:计算每根钢丝的预应力张拉值8. 钢束预应力张拉计算:计算钢束中所有钢丝的预应力张拉值9. 张拉钢束种类: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张拉钢束种类10. 钢束参数表:列出各种钢束的参数信息11. 设备准备:对预应力张拉设备进行准备工作,包括调试和检查12. 张拉操作:根据操作规程进行预应力张拉操作13. 张拉力测试:对张拉后的预应力进行力测试,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4.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对设备的安全使用进行规范和说明15. 个人防护:使用设备时需要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注意事项16. 紧急情况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17. 日常维护: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内容和注意事项18. 紧急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紧急维修方法19. 保养注意事项:设备保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全面**1. 前言1.1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的目的1.2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的适用范围1.3 术语定义2. 设计要求2.1 预应力设计参数2.2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2.3 钢束选型要求2.4 预应力臂的设计与选择3. 钢束选型3.1 预应力钢束分类3.2 预应力钢束性能参数表4. 钢束布置与计算4.1 布置原则4.2 钢束截面布置要求4.3 钢束张拉力计算4.4 钢束张拉长度的确定4.5 钢束锚固测量及验算5. 钢束张拉工艺5.1 钢束张拉检查与准备 5.2 钢束张拉工艺流程5.3 钢束张拉设备操作规程6. 预应力损失计算6.1 预应力损失的分类6.2 镶嵌与锚固长度的计算6.3 预应力损失表7. 监测与验收7.1 张拉力测试7.2 监测要求7.3 阶段性验收8. 附录**本文档涉及附件:**1. 钢束选型手册.pdf2. 设备操作手册.pdf3. 预应力损失计算表.xls**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书:根据预应力设计参数和钢束选型要求,计算出预应力张拉力的数值和布置要求的计算书2. 预应力设计参数: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的预应力设计参数,如预应力级配及配筋等3.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根据设计要求,计算预应力张拉力的大小4. 钢束选型要求: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束型号和参数5. 预应力臂的设计与选择: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预应力臂6. 预应力钢束分类:按照预应力钢束的不同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7. 预应力钢束性能参数表:列出各种预应力钢束的基本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8. 钢束布置原则: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预应力原理,确定合理的钢束布置方案9. 钢束截面布置要求: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钢束截面布置方案10. 钢束张拉力计算: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每根钢束的预应力张拉力的数值11. 钢束张拉长度的确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钢束的张拉长度12. 钢束锚固测量及验算:对钢束锚固长度进行测量和验算13. 钢束张拉检查与准备:检查和准备钢束张拉所需的辅助设备和工具14. 钢束张拉工艺流程:按照规定流程操作,进行钢束张拉工艺的步骤15. 预应力损失的分类:根据损失原因,将预应力损失分为不同的类别16. 镶嵌与锚固长度的计算: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计算钢束镶嵌和锚固的长度17. 预应力损失表:列出各种预应力损失的数据表格18. 张拉力测试:对张拉后的预应力进行力测试,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9. 监测要求:对预应力构件进行监测和检验的要求20. 阶段性验收:在不同的阶段对预应力工程进行验收。

预应力张拉计算

预应力张拉计算

预应力张拉计算预应力张拉计算模板范本:1. 引言本旨在提供一套详尽且全面的预应力张拉计算方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是结构工程领域中关键的计算步骤,用于确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您将了解到预应力张拉计算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到具体计算方法。

2. 预应力张拉的基本概念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预应力张拉的基本概念,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定义、张拉过程中的力学原理等。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预应力张拉的目的和应用范围,以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3. 预应力张拉计算的相关参数本章节将介绍预应力张拉计算中所需考虑的相关参数。

包括预应力钢筋的材料性质、预应力锚固装置的性能参数以及结构的几何参数等。

我们将逐一解释这些参数的物理意义,并给出其计算方法和典型数值。

4.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计算方法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计算方法。

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应力与力的关系、预应力钢筋的最大张拉力计算、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分布等。

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张拉计算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计算示例。

5. 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分析本章节将分析预应力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我们将讨论预应力对结构刚度、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分析示例。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预应力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建议。

6. 实例分析本章节将通过实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预应力张拉计算的具体步骤和应用方法。

我们将选取一些典型的结构案例,对其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展示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应用价值。

7. 总结与展望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对本所涉及的预应力张拉计算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回顾本所介绍的预应力张拉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并提出改进建议。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附件1:预应力钢筋材料性质表格- 附件2:预应力锚固装置参数表格- 附件3:结构几何参数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法律名词1:注释1- 法律名词2:注释2。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一、计算公式、参数1、预应力平均力张拉计算公式及参数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察系数取0.23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取140mm 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L—预应力筋的长度(mm)取140mm 2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0.65米为工作段长度,0.585米为实测千斤顶长度,即为实际工作段长度。

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σcon=o.75f=1395Mpa;设计要求σcon=1340Mpa预应力张拉计算书(25m中跨)1-e-(kx+μθ)=1-0.999253279=0.000746721 p p(N)=P(1-e-(kx+μθ))/(kx+μθ)=183219.2807△L(m)=PpL/(ApEp)=0.00334349一端总伸长量=0.0871824332、N2束一端的伸长量斜线段的伸长量P(N) =1340Ap=1340*140=187600 X(m) =25.91/2-4.884-1.974-0.650+0.585=8.1232θ(rad)=0×3.14/180=0kx+μθ=0.0015×8.1232+0.23×0=0.0121848e-(kx+μθ)= 2.718-0.0121848=0.9878891341-e-(kx+μθ)=1-0.987889134=0.012110866 p p(N)=P(1-e-(kx+μθ))/(kx+μθ)=186461.6938△L(m)=PpL/(ApEp)=0.055482258曲线段的伸长量P(N) =Pp=186461.6938=186461.7 X(m) =7/360*3.14*2*40= 4.884θ(rad)=7×3.14/180=0.122111111kx+μθ=0.0015×4.884+0.23×0.0959444=0.035412222e-(kx+μθ)= 2.718-0.035412222=0.9652074541-e-(kx+μθ)=1-0.965207454=0.034792546 p p(N)=P(1-e-(kx+μθ))/(kx+μθ)=183198.811△L(m)=PpL/(ApEp)=0.032777451直线段的伸长量P(N) =Pp=183198.811=183198.8 X(m) = 1.974= 1.9740θ(rad)=0×3.14/180=0kx+μθ=0.0015×1.974+0.23×0=0.002961e-(kx+μθ)= 2.718-0.002961=0.9970433791-e-(kx+μθ)=1-0.99704379=0.002956621 p p(N)=P(1-e-(kx+μθ))/(kx+μθ)=182927.8527△L(m)=PpL/(ApEp)=0.013246683一端总伸长量=0.1015063923、N3束一端的伸长量斜线段的伸长量P(N) =0.75fpkAp=0.75×1860*140=195300 X(m) =25.7/2-0.733-10.401-0.650+0.585= 1.651预应力张拉计算书(25m边跨)一、计算公式、参数1、预应力平均力张拉计算公式及参数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察系数取0.23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40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L—预应力筋的长度(mm)取140mm2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0.65米为工作段长度,0.585米为实测千斤顶长度,即为实际工作段长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 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计算: 1、计算公式:P=σ.k n ×b Ag .10001×2、计算算式:P N1=1320.6 MPa *139mm 2*5*1/1000*1*1000=917817.000 (N ) P N2=1320.6MPa*139mm 2*6*1/1000*1*1000=1101380.4 (N ) 二、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 1、计算公式:P=[P(1-e-θμ))](θμ)κ+κL+(L2、计算算式: ①、P N1=[917817*(1-e-(0.0015*5.091+0.17*12/180*π)]/(0.0015*5.091+0.17*12/180*π)=898256.195 (N ) ②、P N1=[917817*(1-e-(0.0015*4.739+0.17*0/180*π)]/(0.0015*4.739+0.17*0/180*π)=914562.565 (N ) ③、P N2=[1101380.4*(1-e-(0.0015*5.091+0.17*2/180*π)]/(0.0015*5.091+0.17*2/180*π)=1093940.884 (N ) ④、 P N2=[1101380.4*(1-e-(0.0015*4.739+0.17*0/180*π)]/(0.0015*4.739+0.17*0/180*π)=1097475.078 (N )三、理论伸长值计算:1、计算公式:P×LA y E2、计算算式:ΔL N1=(898256.195*5091+914562.565*4739)/(139*5*2*105)=64.1mmΔL N2=(1093940.884*5091+1097475.078*4739)/(139*6*2*105)=64.6mm 四、实际伸长值计算:12L L L∆=∆+∆L∆———实际伸长值1L∆———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2L∆———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2L∆=σ0×L/E g备注:式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A y——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 g——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五、经试验,本Lp=20米空心板梁张拉控制千斤顶与油表读数对应关系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NGZQ-7标段*****桥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计算书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广铁路NGZQ-7项目部二零一零年五月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计算书第一章 工程概述本合同段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国标φs 15.24(GB/T5224-2003),标准强度a 1860MP R by , 低松驰。

跨径30mT 梁和25m 箱梁均采用Φs 15.24mm 钢绞线。

设计文件说明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千斤顶油压标示张拉力和伸长值双控施工。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在预梁预应力损失参数: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26,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根据张拉预应力为1302MPa 取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26,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 ;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35,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1mm 。

梁体预应力材料:纵横向预应力束:公称直径为Φ=15.24(7Φ5),抗拉标准强度f=1860MPa 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柔性吊杆:27根Φ15.2环氧喷涂钢绞线组成,fpk=1860MPa 。

竖向预应力采用Φ25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

锚具:纵向预应力采用OVM15-9型锚具锚固,横向预应力束采用OVMBM15-3(BM15-3P )、OVMBM15-4(BM15-4P )型锚具,竖向预应力采用JLM-25型锚具锚固;吊杆采用GJ15-27型锚具。

第二章 设计伸长量复核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μθμθ+-=+kx e p p kx p 1 式中: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 ()P P p E A l p l =∆式中: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取140 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 2),取1.95×105 N/ mm 2二、伸长量计算:(根据设计编号进行编排)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500000/27=55555.56NX=8.445/2=4.2225mθ=0radP p=P=55555.56NΔL= P p L/(A p E p)=55555.56×4.2225/(140×1.95×105)=0.859cm与设计比较(1.764-0.859*2)/1.764=2.52%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500000/27=55555.56NX=11.736/2=5.868mθ=0radP p=P=55555.56NΔL= P p L/(A p E p)=55555.56×5.868/(140×1.95×105)=1.194cm与设计比较(2.451-1.194*2)/2.451=2.56%3、N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450000/27=53703.7NX=14.084/2=7. 042mθ=0radP p=P=53730.7NΔL= P p L/(A p E p)=53730.7×7.042/(140×1.95×105)=1.385cm 与设计比较(2.844-1.385*2)/2.844=2.58%4、N4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250000/27=46296.3NX=15.491/2=7. 746mθ=0radP p=P=46296.3NΔL= P p L/(A p E p)=46296.3×7.746/(140×1.95×105)=1.314cm 与设计比较(2.696-1.314*2)/2.696=2.56%5、N5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050000/27=38888.89NX=15.96/2=7.98mθ=0radP p=P=38888.89NΔL= P p L/(A p E p)=38888.89×7.98/(140×1.95×105)=1.137cm 与设计比较(2.334-1.137*2)/2.334=2.59%6、T1、T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66.005/2=33.003mθ=49.9/1000=0.05radkx+μθ= 0.002×33.003+0.14×0.05= 0.073P p=182280×(1-e-0.073)/0.073=175785.3NΔL= P p L/(A p E p)=175785.3×33.003/(140×1.95×105)=21.25cm与设计比较(41.3-21.25*2)/41.3=-2.91%6、B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66.026/2=33.013mθ=66.5/1000=0.0665radkx+μθ= 0.002×33.013+0.14×0.0665= 0.075P p=182280×(1-e-0.075)/0.075=175583.1NΔL= P p L/(A p E p)=175583.1×33.013/(140×1.95×105)=21.233cm与设计比较(41.2-21.233*2)/41.2=-3.1%7、B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66.018/2=33.009mθ=99.5/1000=0.1radkx+μθ= 0.002×33.009+0.14×0.1= 0.08P p=182280×(1-e-0.08)/0.08=175177.8NΔL= P p L/(A p E p)=175177.8×33.009/(140×1.95×105)=21.18cm与设计比较(40.64-21.18*2)/40.64=-4.2%8、N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66/2=33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33/(140×1.95×105)=22.034cm 与设计比较(41.98-22.034*2)/41.98=-5%9、N4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66.066/2=33.033mθ=299/1000=0.3radkx+μθ= 0.002×33.033+0.14×0.3= 0.108P p=182280×(1-e-0.108)/0.108=172776.3NΔL= P p L/(A p E p)=172776.3×33.033/(140×1.95×105)=20.906cm与设计比较(39.4-20.906*2)/39.4=-6.1%10、N1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12.8/2=6.4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6.4/(140×1.95×105)=4.273cm 11、N1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15.9/2=7.95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7.95/(140×1.95×105)=5.308cm 12、N1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15.4/2=7.7mθ=24/600+94.8/1000=0.135radP p=182280×(1-e-0.135)/0.135=179191.8NΔL= P p L/(A p E p)=179191.8×7.7/(140×1.95×105)=5.054cm 13、N1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14.85/2=7.425mθ=24/600+92.9/1000=0.133radP p=182280×(1-e-0.133)/0.133=179264.5NΔL= P p L/(A p E p)=179264.5×7.425/(140×1.95×105)=4.876cm14、N14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13.2/2=6.6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6.6/(140×1.95×105)=4.407cm15、N13/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302*140=182280NX=13.8/2=6.9mθ=0radP p=P=182280NΔL= P p L/(A p E p)=182280×6.9/(140×1.95×105)=4.607cm 第三章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根据设计参数进行填写)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3、A 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40 mm24、E 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2.02×105 N/ 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 y b=0.75×1860=1395 N/ mm26、锚圈口摩阻损失:3.3%σk7、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103.3%×σk A p=201745N8、千斤顶计算长度:56cm9、工作锚长度:7cm10、限位板计算长度:2.5cm11、工具锚计算长度:不计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12/2=7.906mL=7.906+(0.56+0.07+0.025)=8.561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 p=201745×(1-e-0.0436678)/0.0436678=197404NΔL= P p L/(A p E p)=197404×8.561/(140×2.02×105)=59.8mm 2、N2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21/2=7.9105mL=7.9105+(0.56+0.07+0.025)=8.566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 p=201745(1-e-0.047097)/0.047097=197068NΔL= P p L/(A p E p)=197068×8.566/(140×2.02×105)=59.7mm 第四章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一、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12根钢绞线束:σcon=103.3σk=103.3%×2343=2420.32KN二、1523号千斤顶张拉、0050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35+0.01035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 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16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968.13=9.67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1694.22=17.19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4.7 MP a 三、1524号千斤顶张拉、005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21+0.01022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68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968.13=10.10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1694.22=17.52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4.95 MP a四、1525号千斤顶张拉、0077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47+0.01024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0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968.13=9.44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1694.22=16.88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4.31 MP a 五、1526号千斤顶张拉、006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5+0.01021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2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968.13=9.83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1694.22=17.24 MP a(4)、10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66 MP a第五章附件千斤顶标定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