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工程材料第二版习题(1-2)章答案
塑性变形的的物理本质: 塑性变形的的物理本质: 滑移和孪生共同产生的塑性变形。 滑移和孪生共同产生的塑性变形。 P24 滑移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做整 体刚性移动。孪生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 体刚性移动。孪生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 体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 孪生面) (孪生面)产生一定角度的切变
2-13、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细化 13、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晶粒方法有哪些? 晶粒方法有哪些? p17 答: 在一般情况下,晶粒愈小,则金属的强度. 在一般情况下,晶粒愈小,则金属的强度.塑 性和韧性愈好. 性和韧性愈好. 细化晶粒是提高金属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细化晶粒是提高金属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晶粒愈细,强度和硬度愈高, 晶粒愈细,强度和硬度愈高,同时塑性韧性 愈好。 愈好。 细化晶粒方法有: 细化晶粒方法有: 增大过冷度; 2.变质处理 变质处理; 3.附加振 增大过冷度; 2.变质处理; 3.附加振 动或搅动等方法; 动或搅动等方法;
5、晶粒 p11 晶粒---每个小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外形。 ---每个小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外形 晶粒---每个小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外形。 何谓空间点阵、晶格、晶体结构和晶胞? 2-2、何谓空间点阵、晶格、晶体结构和晶胞? 常用金属的晶体结构是什么?划出其晶胞, 常用金属的晶体结构是什么?划出其晶胞, 并分别计算起原子半径、配位数和致密度? 并分别计算起原子半径、配位数和致密度? 1、空间点阵 p9 空间点阵-----为了便于分析各种晶体中的原子 空间点阵---为了便于分析各种晶体中的原子 排列及几何形状, 排列及几何形状,通常把晶体中的原子假想为 几何结点,并用直线从其中心连接起来,使之 几何结点,并用直线从其中心连接起来, 构成一个空间格子。 构成一个空间格子。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内力和应力
当所加外力使工件内部原子间距发生变化时,原子间便出现 相应的内力与外力平衡。
内力的强度(大小)称为应力。 如图,工件受若干外力 F1 …….Fn作用。在其内 一点Q处 截取一微小面素dA ,由于平衡, 面素两侧的应力相等dFA= dFB = dF则:
23 2 3
2
31 3 1
2
12 2 1
2
根据主应力的排序规则,最大切应力为:
max 1 3
2
球应力张量与偏差应力张量
应力张量可作如下分解:
xx xy xz xx m xy
xz m 0 0
ij yx
yy
yz
yx
yy m
yz
0
m
0
zx zy zz zx
材料成形原理
第四章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物理基础、力学基础)
塑性加工原理的内容
力 1. 塑性加工力学条件
学 基
2. 塑性加工中的摩擦与涧滑
础 3. 不均匀变形
4. 塑性变形机制
物 理
5. 塑性变形中组织性能演变
基 础
6. 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
7. 塑性变形中组织性能控制
塑性加工/成形原理
力学基础(塑性力学基础)
应力、应变分析,屈服准则 本构关系,塑性问题
物理基础(金属学基础)
变形机制、组织性能演变、塑性与 变形抗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课
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之
力学基础
应力、应变分析,屈服准则 本构关系,塑性问题
材料成形原理
一、应力分析
塑性成形/加工中工件所受外力
主要有作用力和约束反力。
《塑性变形物理冶金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塑性变形物理冶金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塑性变形物理冶金基础(Physicalmetallurgy of Plastic Deformation)学分:1.5学时:28 (课内实验(践):0;上机:0;课外实践:0)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以《金属学及热处理》、《材料力学》等课程为基础,是后期塑性加工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课;本课程实施过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变形机理和基本规律;掌握金属在塑性加工中的变形特点;掌握金属塑性及变形抗力与变形条件的关系、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掌握金属组织性能变化的基本规律及性能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塑性变形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塑性加工时的变形条件明确塑性加工时的变形条件,变形力学条件:外力、内力及应力、应力状态、应变状态;变形热力学条件:变形程度、变形速度、变形温度。
建立应力状态和变形状态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的描述方法。
2.塑性变形的物理—化学本质通过变形机理阐述塑性变形的物理—化学本质,以及塑性变形发生的主要现象:塑性变形的屈服与硬化、塑性变形的热效应与相变等。
3.金属的塑性研究力学条件及热力学条件对塑性及变形抗力的影响规律。
了解金属塑性的基本概念,金属的塑性指标及其测定方法;了解影响塑性的因素及提高塑性的途径;了解金属超塑性的基本概念。
4.金属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研究不均匀变形时金属流动的主要规律,以及应力和变形分布的定性分析。
了解变形及应力不均匀分布的原因、后果及防止措施。
5.金属在加工变形中的断裂研究金属在塑性变形时裂纹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掌握断裂的基本类型,分析在塑性加工中各种断裂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6.塑性变形时组织性能的变化及控制研究变形条件与金属组织性能变化的规律,并阐明如何控制产品的组织性能;掌握金属在冷加工、温加工、热加工时的组织性能变化以及制订合理的工艺制度的理论依据。
材料性能学答案-最新整理版(1)
共 4 页 第 页1. 通过静载拉伸实验可以测定材料的 弹性极限、屈服极限、 抗拉强度、断裂强度、比例极限等(答对3个即可)强度指标,及 延伸率 、 断面收缩率 等塑性指标。
2.按照断裂中材料的宏观塑性变形程度,断裂可分为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按照晶体材料断裂时裂纹扩展的途径(断裂方式),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按照微观断裂机理,可分为解理断裂和剪切断裂3. 单向拉伸条件下的应力状态系数为 0.5 ;而扭转和单向压缩下的应力状态系数分别为 0.8 和 2.0 。
应力状态系数越大,材料越容易产生 (塑性) 断裂。
为测量脆性材料的塑性,长采用压缩的试验方法4.在扭转试验中,塑性材料的断裂面与试样轴线 垂直 ;脆性材料的断裂面与试样轴线 成450角。
5. 低温脆性常发生在具有 体心立方或密排六方 结构的金属及合金中,而在 面心立方 结构的金属及合金中很少发现。
6. 材料截面上缺口的存在,使得缺口根部产生 应力集中 和 双(三)向应力或应力状态改变 ,试样的屈服强度 不变,塑性 降低 。
7.根据磨损面损伤和破坏形式(磨损机理),磨损可分为4类:粘着磨损、磨料磨损、腐蚀磨损和麻点疲劳磨损(接触疲劳)8.典型的疲劳断口有3个特征区: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
疲劳裂纹扩展区最典型的特征是贝纹线9. 在典型金属与陶瓷材料的蠕变曲线上,蠕变过程常由 减速蠕变 ,恒速蠕变 和 加速蠕变 三个阶段组成。
10.根据材料磁化后对磁场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把材料分为3类:抗磁性材料、顺磁性材料和铁磁性材料11.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下降;应变速率越大,金属材料的屈服应力越高。
12.温度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在高温下材料易发生沿晶断裂。
13. 拉伸试样的直径一定,标距越长则测出的断后伸长率会越小14.宏观断口一般呈杯锥装,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3个区域组成。
材料强度越高,塑性降低,则放射区比例增大。
2-1 金属冷态下的塑性变形
塑性成形的金属材料绝大部分是多晶体,其变形过程较单晶体的复杂得 多,这主要是与多晶体的结构特点有关。 多晶体:由许多大小、形状和位向都不同的晶粒组成,晶粒之间存在晶 界 。变形的不均匀性和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是其变形的主要特点。
单晶体与多晶体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大角晶界
亚晶界
小角晶界
滑移系越多材料的塑性愈好,尤其是滑移方向的作用更明显! 滑移面对温度具有敏感性,高温下可能出现新的滑移系,塑性增加.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滑移是金属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剪切变形,需要一定的驱 动力来克服滑移运动的阻力,这个驱动力即是外力在滑移面、滑移方向作用的切应力 分量。当此分切应力的数值达到一定大小时,晶体在这个滑移系统上进行滑移。 临界切应力:能引起滑移的这个切应力分量,以τk表示。
最容易发生交滑移的是体心立方金属,因其可以在{110}{112}{123}晶面上 滑移,而滑移方向总是[111]
单滑移
多滑移
交滑移
2.孪生
孪生变形:在切应力作用下晶 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 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 方向)发生切变的变形过程。
发生切变、位向改变的这一 部分晶体称为孪晶。孪晶与未 变形部分晶体原子分布形成对 称。
cos cos
取向因子
软取向:=0.5或接近于0.5的取向(==45) 硬取向:=0或接近于0的取向( φ=90,λ=0或φ=0,λ=90 )
注:单晶体的临界切应力,跟取向无关,不随取向因子的变化而变化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练习题:P56 第2题 设有一简单立方结构的双晶体,该金属的滑移系是{100}<100>, 在应力作用下,哪个晶体首先滑移?为什么?
2.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影响加工硬化曲线的因素
①晶体结构不同,曲线不同
②结构相同,层错能不同,曲线不同 扩展位错——由一个位错分解成两个半位错和
它们中间夹的层错带构成的位错组合
扩展位错的间距d d= KGb ε——层错能 ε↑,d ↓ 8 Cu ε= 40 erg/cm2 d可达20~30个原子间距 Al ε= 200 erg/cm2 ③温度 温度高,热激活容易,交滑移可提前进行, d仅为1~2个原子间距
5.复杂滑移
① 双滑移
——滑移在二个不同的滑移面和二个不同的
滑移方向上进行。
(a) 二个滑移系交替进行滑移。
滑移→晶体转动→不利方位→几何硬化 (b) 滑移阻力大 新旧滑移面互相切割,使变形阻力↑↑。
② 交滑移
——滑移在二个不同的滑移面和一个相 同的滑移方向 上进行。 (a)只有螺位错才能产生交滑移。 (b)交滑移能使受阻的位错重新开动,变形
一般低温、高速有利于孪生的产生。
三.塑性变形的其它机理
扩散机构:原子逐步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
一个位置的过程。
1
非晶机构:原子流象粘滞性液体一样连续 流动。它是温度接近熔点的变 形机理。 晶块转动机构:此种机构会使晶界发生显
微破坏。
2
空位迁移过程
1
2.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多晶体变形的特点 1.变形不均匀 ①各晶粒的变形不均匀
二.加工硬化曲线(应力-应变曲线)
1.单晶体的加工硬化曲线(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
曲线分三段
曲线的斜率:加工硬化程度
加工硬化率
Ⅰ 易滑移阶段
滑移沿最有利的滑面和滑向进行。
1
硬化由位错塞积引起。
Ⅱ 线性硬化阶段
形成了多滑移,随ε↑,位错不断增殖,
材料加工成型理论第一章-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5. 割阶运动所引起的阻力
• 割阶运动所引起的阻力也就是形成点缺陷 引起的阻力。当带有割阶的位错滑移时, 如果割阶做的是非保守运动,则运动过程 中其后形成一连串的点缺陷。形成这些点 缺陷需要能量,这就相当于有反向的力阻 碍位错前进。形成这些点缺陷引起的阻力 为:
• 位错要运动,虽然很容易,但也必须至少克服点 阵阻力(派-纳力)对它的阻碍才能运动。
1.点阵阻力
• 位错向前运动,必须越过一个能量最大值的位置, 才能从一个低能的稳定位置过渡到另一个低能的 稳定位置。为此,就需要对位错施加足够的力以 供克服这一能垒所需要的能量,这个能垒就称为 派尔斯垒,克服这个能垒所需要的力就是派-纳力。
4. 位错切割穿过其滑移面的位错林所引起的阻力
• 位错林是指那些穿过运动位错所在滑移面的
位错。切割林位错所引起的阻力用
' s
表示,
是一种短程力。
• 热激活对于克服这个阻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 由于位错林的存在,必然存在应力场,林位
错的应力场对运动位错的阻力用
" s
表示,
该力是一种长程力,它对温度不敏感。
• 根据该理论可以估计出纯金属的理论屈服强度
m G / 2
• 一般金属晶体的理论屈服强度为103~104MPa 数量级。而实测纯金属单晶体大致为1MPa, 理论值是实际值的1000倍以上,说明把滑移 过程看成是整体刚性的移动与实际相差较远。
二、实际晶体屈服强度的构成
• 金属的理论屈服强度来源于金属的原子间的结合 力,它是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大小的反映。而实际 晶体中存在各种晶体缺陷,如位错的存在,位错 易运动,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原子间结合力的作 用,所以金属实际屈服强度远低于理论值。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滑移方向上原子间距的 小于孪生方向上的原
整数倍,较大。
子间距,较小。
很大,总变形量大。
有限,总变形量小。
有一定的临界分切 压力 一般先发生滑移
所需临界分切应力远高于 滑移
滑移困难时发生
变形机制
全位错运动的结果 分位错运动的结果 34
(二)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单个晶粒变形与单晶体相似,多晶体变形比单晶体复杂
① 晶界的特点:原子排列不规则;分布有大量缺陷
② 晶界对变形的影响:滑移、孪生多终止于晶界,极少穿 过。
35
当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时,受到晶界的阻碍而堆积 起来,称位错的塞积。要使变形继续进行, 则必须增加 外力, 从而使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
36
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Cu-4.5Al合金晶 界的位错塞积
55
(4) 几何硬化:由晶粒转动引 起 由于加工硬化, 使已变形部 分发生硬化而停止变形, 而 未变形部分开始变形。没有 加工硬化, 金属就不会发生 均匀塑性变形。
未变形纯铁
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
手段之一,对于不能热处理
强化的金属和合金尤为重要
变形20%纯铁中的位错
56
2 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利弊
d. 孪生本身对金属塑性变形的贡献不大,但形成 的孪晶改变了晶体的位向,使新的滑移系开动, 间接对塑性变形有贡献。
33
总结
滑移
孪生
相同点
晶体位向
位移量 不 同 对塑变的贡献 点
变形应力
变形条件
1 切变;2 沿一定的晶面、晶向进行;3 不 改变结构。 不改变(对抛光面 改变,形成镜面对称关系 观察无重现性)。 (对抛光面观察有重现性)
1、晶粒取向和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金属塑性成形课件
要点二
高强度材料加工
挤压和拉拔适用于高强度材料的加工,如高强度钢、钛合金等,可以获得高精度、高质量的制品。
模具成本高
挤压和拉拔使用的模具制造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同时生产效率较低。
要点三
连续变形加工
锻造和轧制是两种连续变形加工的方法,锻造是通过冲击、静压等手段将金属坯料变形,而轧制则是将金属坯料放入轧辊中,通过旋转轧辊使金属变形并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确定合理的变形程度,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塑性潜力,同时避免材料开裂和变形过大。
合理控制应变速率,以实现材料的均匀变形和避免局部过快变形。
03
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控制
02
01
成形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模拟软件选用
选择适合的数值模拟软件,如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等,对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和分析。
模拟精度控制
根据实际需要,提高模拟精度,以更准确地预测成形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缺陷。
成形方案优化
通过模拟和仿真,优化成形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1
03
02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成形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如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X射线检测等。
产品质量的检测和分析
检测方法选择
对检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误差分析和控制
根据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
产品结构优化
设备升级改造
针对成形过程中的设备和工艺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工艺流程优化
通过对成形过程的各阶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瓶颈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成形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产。
金属塑性变形物理基础(ppt课件
.
9
(2)晶体结构: 一个完整的晶粒或亚晶是由同类或不同比例的异类原子,按一 定规律结合在一起,并可以用严格的几何图案表达。 结构就是指原子集合体中各原子的组合状态。
金属和合金的典型结构模型: 面心立方晶体:Al、Ni、Cu、γ-Fe
.
5
前言
因此,为了达到有效的控制材料性能的目:
在现代缺陷理论的基础上,阐明金属塑 性变形的物理实质、变形机理、塑性变 形时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的关系, 从而为合理地选择加工条件,保证塑性 变形过程的进行提供理论基础。
.
6
课程内容
1.金属材料的一般特性 2.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3.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强化 4.金属在塑性变形中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变化
.
7
1.金属材料的一般特性
金属材料,尤其是钢铁材料: 由于本身具有比其它材料优越的综合性能; 由于在性能方面以及数量和质量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 对人类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决定金属材料性能的基本因素: 化学成分 --- 金属元素; “组织” 和“结构”-Biblioteka - 原子集合体的结构以及内部组织。
.
8
体心立方晶体:Cr、V、Mo、W、α-Fe、β-Ti
密排六方晶体:Zn、Mg、Be、α-Ti、α-Co
.
10
(3)结构缺陷:金属学中将原子组合的不规则性,统称 为结构缺陷,或晶体缺陷。
缺陷种类:
点缺陷:溶质原子,间隙原子,空位;
线缺陷:位错; 面缺陷:晶界,相界,层错,半位错…. 体缺陷:如固溶体中的偏聚区,孔洞….
样集中在一些滑移面上进行; 孪生比滑移困难一些,所以变形时首先发生滑移,当切应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考试必备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考试必备材料工程基础1.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研究的对象有何异同?材料科学侧重于发现和揭示组成与结构、性能、使用效能,合成与加工等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概念、新理论。
而材料工程指研究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侧重于寻求新手段实现新材料的设计思想并使之投入使用,两者相辅相成。
2.材料的制备技术或方法主要有哪些?金属:铸造(砂型铸造、特种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连续铸造、消失模铸造),塑性加工(锻造、板料冲压、轧制和挤压、拉拔),热处理,焊接(熔化焊、压力焊、钎焊)橡胶:塑炼、混炼、压延、压出、硫化五部分高分子:挤制成型、干压成型、热压铸成型、注浆成型、轧膜成型、等静压成型、热压成型和流延成型3.如何区分传统材料与先进材料?传统材料指已经成熟且已经在工业批量生产的材料,如水泥、钢铁,这些材料量大,产值高,涉及面广,是很多支柱产业的基础,先进材料是正在发展,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
二者没有明显界限,传统材料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性能,大幅度增加附加值成为先进材料;先进材料长期生产应用后成为传统材料,传统材料是发展先进材料和高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推动传统材料进一步发展。
4.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异同?它们对科技发展的作用?纳米材料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纳米技术:能操作细小到1-100nm物件的一类新发展的高技术。
作用:对于高端的技术,如在超导的应用方面,集成电路的发展方面纳米技术有重要作用。
5.简述芯片的主要制备工艺步骤?步骤如下:1、氧化;2、光刻;3、浸蚀;4、扩散;5、离子注入;6、互连;7、封装;8、装配。
6.简述熔体法生长单晶的特点以及主要方法?答:特点:液相是均匀的单相熔体,熔点以下不发生相变。
方法:提拉法,坩埚下降法,水平区熔法,浮区法,尖端形核法。
7.为什么纤维通常具备高强度、高模量且韧性好的特点?当纤维材料制成时,拉伸强度变大是因为物体愈小,表面和内部包含一个能导致其脆性断裂的危险裂纹的可能性越小。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后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后答案金属塑性成形是指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外力作用,使其形状发生改变而不破坏其内部结构的一种加工方法。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其晶粒会发生滑移、再结晶等变化,从而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对于加工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是基于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变形机理。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塑性变形的特性,比如晶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
而金属材料的变形机理则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晶粒发生滑移、再结晶等变化的规律。
通过了解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变形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
其次,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还与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关。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塑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决定了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因此在进行金属塑性成形时,需要根据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
另外,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还与加工工艺和设备密切相关。
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不同的零件形状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来实现塑性成形。
比如锻造、拉伸、压铸、滚压等加工工艺都是金属塑性成形的常见方法,而锻造机、拉伸机、压铸机、滚压机等设备则是实现金属塑性成形的工具。
最后,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还与加工工程师的经验和技能密切相关。
加工工程师需要具备丰富的金属材料知识、加工工艺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工操作。
总之,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学科,它涉及到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力学性能、加工工艺和设备以及加工工程师的经验和技能等多个方面。
只有深入理解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才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取得良好的加工效果。
希望通过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大家能够对金属加工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教案
教案20 07~ 20 08学年第1学期学院、系室机械工程系课程名称材料与成型技术专业、年级、班级工业工程06级主讲教师庄哲峰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1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塑性变形物理本质
热效应与温度效应
总结词
热效应与温度效应是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物理 现象,它们对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性能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热效应是指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机械功转化为热能 ,导致材料温度升高的现象。温度效应是指由于温度的 变化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的影响。在高温下, 材料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通常会降低,而塑性和韧性 则会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下原子活动能力增强,扩 散速度加快,促进了动态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同时,温 度变化还会影响材料的热膨胀和热传导性能,进一步影 响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性能。
作用。
在变形过程中,原子或分子的扩 散可以促进位错的运动和攀移,
从而影响塑性变形的行为。
扩散还可以导致晶体内部显微组 织的演变,如动态再结晶和晶粒 长大等,这些过程对塑性变形具
有重要影响。
微观结构的演变
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如晶粒尺寸、晶界形态和位错密度等。
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行为。
03
可以通过热处理、机械加工或振动等方法消除或减小残余应力
。
微观结构的损伤与演化
微观结构损伤的表现形式
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微观结构会发生损伤,表现为晶 粒的变形、位错的增殖和缠结、相变以及新相的形成等。
微观结构演化规律
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微观结构会不断演化,材料的物理 和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微观结构损伤与性能关系
加工硬化与软化
总结词
加工硬化与软化是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物理现象,它们共同决定了材料的变形行 为和最终性能。
详细描述
加工硬化是指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材料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逐渐提高,即材料逐渐 变硬、变强。这主要是由于位错密度的增加和晶界的强化作用。软化则是指材料在变形 过程中发生结构变化,导致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降低的现象。它通常发生在高温或长时
“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作者:耿铁闫丽群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9期耿铁闫丽群(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摘要:为了更好地完成“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的内容特点及教学实践,探讨了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体会。
关键词:塑性成形原理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156-02“塑性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课程着重阐明金属塑性成形等基本材料成形技术的内在规律和物理本质。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金属塑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初步了解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和力学基础理论,了解不同塑性成形工艺的特点,掌握金属塑性变形力学分析的基本方程和特点,掌握塑性成形力学的求解方法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一些典型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大致的分析;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但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涉及大量数学和力学内容,使得课程的难度明显增加,长期以来,学生们普遍反映“塑性成形原理”课难学;老师感觉“塑性成形原理”课难教,即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
随着制造业的日益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也给我们从事这方面专业教育的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全面的栋梁之才。
1 课程内容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金属塑性变形时的力学基础理论。
包括应力状态、应变状态、屈服准则、本构关系等,并将应力、应变、屈服准则之间的内在关系联系在一起作了介绍。
(2)金属的塑性及超塑性、加工硬化、影响金属塑性变形的因素及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塑性变形时金属变形与流动的有关问题,包括最小阻力定律、变形不均匀性及影响因素、附加应力、残余应力、金属的断裂、塑性成型件中的褶皱及塑性成型中的摩擦与润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两端夹头处:滑移完全受限制,不能产生塑性变形。
靠近两端处:有一过渡区,晶面发生弯曲来适应中间 部分的位向变化。 在中间部分:除滑移外,伴随着两种转动。 ①滑移面向拉力方向转动。
② 滑移方向向最大切应力方向转动
1
由于晶体发生转动,使取向因子发生变化. 滑移系由有利方位转到无利方位——几何硬化 滑移系由无利方位转到有利方位——几何软化
②同一晶粒变形也不均匀 1
推论:晶粒细,不均匀变形小,塑性好。 晶粒粗,不均匀变形大,塑性差。
1
2.变形有先后
在外力作用下,软取向的晶粒或σs低
的晶粒首先发生变形。
3.变形协调性
①所有晶粒都要参加变形。
②至少需要五个独立的滑移系。
4.变形抗力增加
①克服位错在晶内移动的阻力。
②克服位错在晶界移动的阻力。
η ——发热率
纯金属: η=0.85~0.90
合金: η=0.75~0.85
温度效应——在塑性变形中,由于热效
应使工件温度升高的现象
以αt表示
αt=(tg-t0)/t0 t0 ——变形前工件温度
tg ——变形后工件温度
三.影响热效应(温度效应)的因素
1.变形程度ε
ε↑,Am↑, αt↑ 2.变形速度
2.3 塑性变形时的屈服 一.屈服效应 屈服——材料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开始 塑性变形。 1.屈服极限 ——开始塑性变形时,作用在物体截面上的
最低应力。用σs表示。
对于单晶体: σs =τk/cosλ·cosυ
对于多晶体:
真实定义σs 很困难
2.屈服效应 ①概念 在拉伸的σ-ε曲线上,有明显的 上、下屈服点及屈服平台的现象。
自相平衡的附加原子位能 Ac 约占10~15%A Am_—克服原子的移动阻力所需要的能量
约占80~85%A
Am以热量形式放出,也称为塑性变形热能
A=Ae+Am
=Ar+Ac+Am
Ar :随外力去除而释放 Ac :以残余应力的形式贮存在金
属内部。也叫潜能。
二.塑性变形的热效应 热效应——在塑性变形中,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 的现象。 以Am表示热效应的大小。 Am=η·A Am——转化为热量的能 A ——总塑性变形能
1.测定方法 ①拉伸法 试样:圆柱体 变形抗力 σ= P/F 拉伸法测出的σs较精确,且方法简单 缺点:延伸率不应大于20~30% ②压缩法 变形量比拉伸法大
缺点:接触摩擦影响单向压应力状态
试样的高径比 H/D 不大于 2~2.5
2.计算方法 (1)实验公式法 (2)计算图表法 热力系数法 先求出一个基础值σ0,各种因素的影响用修 正系数表示,求出不同条件下的变形抗力σs
一般低温、高速有利于孪生的产生。
三.塑性变形的其它机理
扩散机构:原子逐步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
一个位置的过程。
1
非晶机构:原子流象粘滞性液体一样连续 流动。它是温度接近熔点的变 形机理。 晶块转动机构:此种机构会使晶界发生显
微破坏。
2
空位迁移过程
1
2.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多晶体变形的特点 1.变形不均匀 ①各晶粒的变形不均匀
第二阶段短
温度低,第三阶段推迟出现
2.多晶体的加工硬化曲线
特点:没有易滑移阶段 分四个区 Ⅰ 小变形区
Ⅱ 强烈硬化区
Ⅲ 织构形成区 Ⅳ 高变形区
3.加工硬化能力表示法
①加工硬化率 相对于曲线的斜率
②硬化系数 n ③硬化强度 σ=K·εn σK / σC K为常数
三.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 1.金属本性 ①滑移系↑,硬化↓ ②杂质↑,硬化↑
↑,Am↑, αt↑
3.变形温度 T℃↑, Am ↓, αt ↓ 温度低,热效应显著
四.热效应作用
1.使变形抗力↓ Am↑→ tg℃↑
2.塑性↑
tg℃↑,原子扩散加快,裂纹愈合快
3.使塑性过程发生变化
冷加工→温加工→热加工 4.引起相变 tg℃↑ 达到T相变℃
5.使金属组织、性能发生变化
2.6 塑性变形时的相变
1.产生滑移的条件
内在条件:晶体要有滑移系 外部条件:有外力作用,使作用在滑移面上 的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τ达到
临界切应力τK
① 滑移系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
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讨论 a)晶体结构不同,滑移系不同
b)温度不同,滑移系不同
c)滑移系越多,晶体塑性越高
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②产生原因
间隙原子(C、N)与位错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
“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
1
脱离“柯氏气团”前后的应力相当于曲线上的
上、下屈服点。
二.吕德斯带
1.概念
——由许多已经屈服的晶粒所构成的一个塑性
1
2.形成
分三个阶段
(a)成核阶段 (b)成长阶段 (c)传播阶段 σs上——吕德斯带的成核应力 σs下——吕德斯带的传播应力 3.后果 使工件表面粗糙不平。
2.变形温度
温度↑,硬化↓ ①回复、再结晶 使金属软化 ②扩散作用
温度↑,原子活动能力↑
位错易束集→交滑移→
阻力下降
其它机理起作用
3.变形速度
① 变形速度对硬化的影响
0——临界变形速度
<
>
0 0
变形速度对应力无影响
变形速度↑,硬化↑
↑↑,硬化率↓ 假若软化>硬化时,曲线下跌 ② 温度对速度效应的影响 速度效应就是变形抗力随变形速度的变化情况。
1
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为:
τ=P/ F0·cosλ· cos υ=σ· cosλ · cos υ
P↑,τ↑ 当τ→τK时,σ→σs
τK =σs· cosλ · cos υ
cosλ · cos υ——取向因子
讨论 a)τK 是表征材料特征的物理量,与λ 、 υ无关,即: τK与取向 因子无关,与滑移面、滑移方向的位置 无关
继续进行。
体心立方晶体最易发生交滑移。
二.孪生机理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
面和晶向与另一部分发生镜面对称的形态。
特点: ①孪生沿孪生面、孪生方向进行。统称孪生系。 ②孪生滑移量不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③孪生变形量很小。孪生为辅助变形机构。 ④孪生变形所需力很大。 τ孪>>τ滑 ⑤孪生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锯齿形。 1
为什么面心立方的塑性要比体心立方的好? 滑移方向对滑移的贡献比滑移面大。
② 临界切应力τK
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滑移的力是
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作用的分切应力,当
τ→τK时,才能发生滑移。
设试样的横断面积为 F0
作用力为 P
作用力与滑移面法线夹角为υ 作用力与滑移方向夹角为λ 外力P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力为: P·cosλ 滑移面面积为: F0 /cos υ
高温时:完全软化温度区间
T/TM=0.7~1 速度效应大
即:随变形速度↑,变形抗
力增加的多,△σ大 低温时: 完全硬化温度区间 T/TM=0~0.3 速度效应小
即:随变形速度↑,变形抗力增加不大
四.变形抗力的计算 变形抗力——在一定变形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于 单位横截面积上抵抗此变形的力 变形力 P=p· F p——主作用力方向上的平均单位变形力 F——接触面积在与 P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p=nσ·σs nσ ——应力状态影响系数,一般 nσ>1 σs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所测定的变形抗力
1. 加入Nb、V、Ti元素,形成C、N化合物, 使间隙原子↓ 2.湿氢气氛保护退火,还原作用生成CH4↑、NH3↑ 3.变形后,低温仃留,不利于C、N原子形成 “柯氏气团”。 4.进行预变形
对于深冲钢板,冲压前先进行微量的变形
(1~2%),使屈服点消除。
2.4 塑性变形中的硬化 一.加工硬化的概念 1.定义 ——在变形过程中,随着ε↑,材料所有的 强度指标均提高,而塑性指标均下降,并伴有物 理-化学变化的综合现象。
三.形变时效
1.概念——具有明显屈服效应的金属,在变形
后于室温长期仃留或短时加热保温,引起屈 服应力升高并出现明显屈服点的现象。
2.产生原因 因为长期仃留,溶质原子通过扩散又重新 聚集到位错线周围,形成了“柯氏气团”。 3.后果 变形抗力↑,设备磨损↑,能耗↑。 工件表面粗糙不平。
四.防止吕德斯带和形变时效的措施
b) 对一定晶体,取向不同, 产生滑移所需的拉
伸应力不同。
σs = τK/ cosλ · cos υ cosλ · cos υ↑, σs ↓ 当滑移方向、拉力方向、滑移面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即λ+υ=90°时,沿滑移方向的 分力P· cosλ最大。 1
λ+υ=90°
当υ=λ=45°时, cosλ · cos υ最大,
③变形不均匀,产生附加应力,变形抗力增加。
推论:
晶粒细,晶界占的比重大,变形抗力大。 Hall-Petch公式:σ=σ0+K· d-1/2 晶粒细化,可获得强度和塑性都较高的材料。
二.多晶体变形机理
1.滑移、孪生机理
2.晶粒的转动和移动
3.溶解-沉积机理
4.空位-扩散机理
5.粘滞性流动机理 (非晶机构)
二.加工硬化曲线(应力-应变曲线)
1.单晶体的加工硬化曲线(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
曲线分三段
曲线的斜率:加工硬化程度
加工硬化率
Ⅰ 易滑移阶段
滑移沿最有利的滑面和滑向进行。
1
硬化由位错塞积引起。
Ⅱ 线性硬化阶段
形成了多滑移,随ε↑,位错不断增殖,
位错密度ρ↑,r↓, σ↑ Ⅲ 抛物线硬化阶段 与位错的交滑移过程有关 通常称为“动态回复”现象。
2.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本章要点:通过变形机理阐述塑性变形的物理- 化学本质,以及塑性变形发生的主要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