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加入Nb、V、Ti元素,形成C、N化合物, 使间隙原子↓ 2.湿氢气氛保护退火,还原作用生成CH4↑、NH3↑ 3.变形后,低温仃留,不利于C、N原子形成 “柯氏气团”。 4.进行预变形
对于深冲钢板,冲压前先进行微量的变形
(1~2%),使屈服点消除。
2.4 塑性变形中的硬化 一.加工硬化的概念 1.定义 ——在变形过程中,随着ε↑,材料所有的 强度指标均提高,而塑性指标均下降,并伴有物 理-化学变化的综合现象。
2.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本章要点:通过变形机理阐述塑性变形的物理- 化学本质,以及塑性变形发生的主要 现象。
塑性变形机理主要有:常温: 滑移变形机理
孪生变形机理
高温: 扩散变形机理
晶界变形机理
2.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塑性变形的滑移机理
滑移——在外力作用下,晶体相邻二部分沿一
定晶面、一定晶向彼此产生相对移动。
为什么面心立方的塑性要比体心立方的好? 滑移方向对滑移的贡献比滑移面大。
② 临界切应力τK
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滑移的力是
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作用的分切应力,当
τ→τK时,才能发生滑移。
设试样的横断面积为 F0
作用力为 P
作用力与滑移面法线夹角为υ 作用力与滑移方向夹角为λ 外力P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力为: P·cosλ 滑移面面积为: F0 /cos υ
②同一晶粒变形也不均匀 1
推论:晶粒细,不均匀变形小,塑性好。 晶粒粗,不均匀变形大,塑性差。
1
2.变形有先后
在外力作用下,软取向的晶粒或σs低
的晶粒首先发生变形。
3.变形协调性
①所有晶粒都要参加变形。
②至少需要五个独立的滑移系。
4.变形抗力增加
①克服位错在晶内移动的阻力。
②克服位错在晶界移动的阻力。
1
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为:
τ=P/ F0·cosλ· cos υ=σ· cosλ · cos υ
P↑,τ↑ 当τ→τK时,σ→σs
τK =σs· cosλ · cos υ
cosλ · cos υ——取向因子
讨论 a)τK 是表征材料特征的物理量,与λ 、 υ无关,即: τK与取向 因子无关,与滑移面、滑移方向的位置 无关
η ——发热率
纯金属: η=0.85~0.90
合金: η=0.75~0.85
温度效应——在塑性变形中,由于热效
应使工件温度升高的现象
以αt表示
αt=(tg-t0)/t0 t0 ——变形前工件温度
tg ——变形后工件温度
三.影响热效应(温度效应)的因素
1.变形程度ε
ε↑,Am↑, αt↑ 2.变形速度
自相平衡的附加原子位能 Ac 约占10~15%A Am_—克服原子的移动阻力所需要的能量
约占80~85%A
Am以热量形式放出,也称为塑性变形热能
A=Ae+Am
=Ar+Ac+Am
Ar :随外力去除而释放 Ac :以残余应力的形式贮存在金
属内部。也叫潜能。
二.塑性变形的热效应 热效应——在塑性变形中,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 的现象。 以Am表示热效应的大小。 Am=η·A Am——转化为热量的能 A ——总塑性变形能
1.产生滑移的条件
内在条件:晶体要有滑移系 外部条件:有外力作用,使作用在滑移面上 的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τ达到
临界切应力τK
① 滑移系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
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讨论 a)晶体结构不同,滑移系不同
b)温度不同,滑移系不同
c)滑移系越多,晶体塑性越高
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2.3 塑性变形时的屈服 一.屈服效应 屈服——材料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开始 塑性变形。 1.屈服极限 ——开始塑性变形时,作用在物体截面上的
最低应力。用σs表示。
对于单晶体: σs =τk/cosλ·cosυ
对于多晶体:
真实定义σs 很困难
2.屈服效应 ①概念 在拉伸的σ-ε曲线上,有明显的 上、下屈服点及屈服平台的现象。
1
两端夹头处:滑移完全受限制,不能产生塑性变形。
靠近两端处:有一过渡区,晶面发生弯曲来适应中间 部分的位向变化。 在中间部分:除滑移外,伴随着两种转动。 ①滑移面向拉力方向转动。
② 滑移方向向最大切应力方向转动
1
由于晶体发生转动,使取向因子发生变化. 滑移系由有利方位转到无利方位——几何硬化 滑移系由无利方位转到有利方位——几何软化
继续进行。
体心立方晶体最易发生交滑移。
二.孪生机理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
面和晶向与另一部分发生镜面对称的形态。
特点: ①孪生沿孪生面、孪生方向进行。统称孪生系。 ②孪生滑移量不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③孪生变形量很小。孪生为辅助变形机构。 ④孪生变形所需力很大。 τ孪>>τ滑 ⑤孪生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锯齿形。 1
5.复杂滑移
① 双滑移
——滑移在二个不同的滑移面和二个不同的
滑移方向上进行。
(a) 二个滑移系交替进行滑移。
滑移→晶体转动→不利方位→几何硬化 (b) 滑移阻力大 新旧滑移面互相切割,使变形阻力↑↑。
② 交滑移
——滑移在二个不同的滑移面和一个相 同的滑移方向 上进行。 (a)只有螺位错才能产生交滑移。 (b)交滑移能使受阻的位错重新开动,变形
二.加工硬化曲线(应力-应变曲线)
1.单晶体的加工硬化曲线(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
曲线分三段
曲线的斜率:加工硬化程度
加工硬化率
Ⅰ 易滑移阶段
滑移沿最有利的滑面和滑向进行。
1
硬化由位错塞积引起。
Ⅱ 线性硬化阶段
形成了多滑移,随ε↑,位错不断增殖,
位错密度ρ↑,r↓, σ↑ Ⅲ 抛物线硬化阶段 与位错的交滑移过程有关 通常称为“动态回复”现象。
通过刃型位错移动造成的滑移示意图
1
晶体中的三维
位错网
Frank-Read位 错增殖理论 1
3.滑移带
滑移带——由许多相互平行的
滑移线所组成
4.晶体的转动
以单晶体的拉伸过程为例说明。
无夹头时,拉伸轴线将逐渐发生偏转
自由滑移变形 有夹头时,拉伸轴线的方向受到限制, 不能改变,这样,就必须使晶面作相应 的转动,造成晶体位向的改变。
③变形不均匀,产生附加应力,变形抗力增加。
推论:
晶粒细,晶界占的比重大,变形抗力大。 Hall-Petch公式:σ=σ0+K· d-1/2 晶粒细化,可获得强度和塑性都较高的材料。
二.多晶体变形机理
1.滑移、孪生机理
2.晶粒的转动和移动
3.溶解-沉积机理
4.空位-扩散机理
5.粘滞性流动机理 (非晶机构)
1.测定方法 ①拉伸法 试样:圆柱体 变形抗力 σ= P/F 拉伸法测出的σs较精确,且方法简单 缺点:延伸率不应大于20~30% ②压缩法 变形量比拉伸法大
缺点:接触摩擦影响单向压应力状态
试样的高径比 H/D 不大于 2~2.5
2.计算方法 (1)实验公式法 (2)计算图表法 热力系数法 先求出一个基础值σ0,各种因素的影响用修 正系数表示,求出不同条件下的变形抗力σs
一般低温、高速有利于孪生的产生。
三.塑性变形的其它机理
扩散机构:原子逐步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
一个位置的过程。
1
非晶机构:原子流象粘滞性液体一样连续 流动。它是温度接近熔点的变 形机理。 晶块转动机构:此种机构会使晶界发生显
微破坏。
2
空位迁移过程
1
2.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多晶体变形的特点 1.变形不均匀 ①各晶粒的变形不均匀
σs最小
取向因子大,有利方位——软取向
σs 小,滑移易
取向因子小,不利方位——硬取向 σs 大,滑移难
2.滑移的特点
①滑移是位错逐步移动的过程,并不是
刚性的整体移动。 ②滑移是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进行的。
③滑移距离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④滑移过程是位错不断增殖的过程。 ⑤滑移是不均匀的,有先后的。 1
一.塑性变形与相变的关系
形变诱导相变现象
原因:
1.塑性变形导致能量起伏
2.塑性变形导致浓度起伏 3.塑性变形使得晶间松散,原子扩散
加快
二.变形条件对相变的影响
1.变形程度
ε↑,相变↑ 2.变形速度
< V相变时,随
>V相变时, 随
↑,相变↑
↑,相变来不及进行
3.变形温度
T℃<T相变℃
相变在以后的加热退火中发生
↑,Am↑, αt↑
3.变形温度 T℃↑, Am ↓, αt ↓ 温度低,热效应显著
四.热效应作用
1.使变形抗力↓ Am↑→ tg℃↑
2.塑性↑
tg℃↑,原子扩散加快,裂纹愈合快
3.使塑性过程发生变化
冷加工→温加工→热加工 4.引起相变 tg℃↑ 达到T相变℃
5.使金属组织、性能发生变化
2.6 塑性变形时的相变
三.形变时效
1.概念——具有明显屈服效应的金属,在变形
后于室温长期仃留或短时加热保温,引起屈 服应力升高并出现明显屈服点的现象。
2.产生原因 因为长期仃留,溶质原子通过扩散又重新 聚集到位错线周围,形成了“柯氏气团”。 3.后果 变形抗力↑,设备磨损↑,能耗↑。 工件表面粗糙不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四.防止吕德斯带和形变时效的措施
b) 对一定晶体,取向不同, 产生滑移所需的拉
伸应力不同。
σs = τK/ cosλ · cos υ cosλ · cos υ↑, σs ↓ 当滑移方向、拉力方向、滑移面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即λ+υ=90°时,沿滑移方向的 分力P· cosλ最大。 1
λ+υ=90°
当υ=λ=45°时, cosλ · cos υ最大,
影响加工硬化曲线的因素
①晶体结构不同,曲线不同
②结构相同,层错能不同,曲线不同 扩展位错——由一个位错分解成两个半位错和
它们中间夹的层错带构成的位错组合
扩展位错的间距d d= KGb ε——层错能 ε↑,d ↓ 8 Cu ε= 40 erg/cm2 d可达20~30个原子间距 Al ε= 200 erg/cm2 ③温度 温度高,热激活容易,交滑移可提前进行, d仅为1~2个原子间距
②产生原因
间隙原子(C、N)与位错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
“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
1
脱离“柯氏气团”前后的应力相当于曲线上的
上、下屈服点。
二.吕德斯带
1.概念
——由许多已经屈服的晶粒所构成的一个塑性
1
2.形成
分三个阶段
(a)成核阶段 (b)成长阶段 (c)传播阶段 σs上——吕德斯带的成核应力 σs下——吕德斯带的传播应力 3.后果 使工件表面粗糙不平。
查表、查曲线
2.5 塑性变形时的热效应 一.塑性变形时金属内部的能量状态 外力做功: 克服外摩擦做功(工件与工具之间) 克服内摩擦做功(物体内部)→→ 称为产生变形的能 A
A包括:弹性变形位能 Ae
塑性变形位能 Am
Ae—使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所需的能量 约占15~20%A 其中:平衡外力的原子位能 Ar 约占3~5%A
2.变形温度
温度↑,硬化↓ ①回复、再结晶 使金属软化 ②扩散作用
温度↑,原子活动能力↑
位错易束集→交滑移→
阻力下降
其它机理起作用
3.变形速度
① 变形速度对硬化的影响
0——临界变形速度
<
>
0 0
变形速度对应力无影响
变形速度↑,硬化↑
↑↑,硬化率↓ 假若软化>硬化时,曲线下跌 ② 温度对速度效应的影响 速度效应就是变形抗力随变形速度的变化情况。
高温时:完全软化温度区间
T/TM=0.7~1 速度效应大
即:随变形速度↑,变形抗
力增加的多,△σ大 低温时: 完全硬化温度区间 T/TM=0~0.3 速度效应小
即:随变形速度↑,变形抗力增加不大
四.变形抗力的计算 变形抗力——在一定变形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于 单位横截面积上抵抗此变形的力 变形力 P=p· F p——主作用力方向上的平均单位变形力 F——接触面积在与 P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p=nσ·σs nσ ——应力状态影响系数,一般 nσ>1 σs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所测定的变形抗力
2.本质
位错线周围产生弹性应变和应力场。
二位错线应力场的相互作用力σ与相互间的
距离 r 有关。
σ ∝ Gb/ r
r↓, σ↑
随ε↑,位错不断增殖,位错密度ρ↑ r↓σ↑ 位错间相互干扰作用增强,位错移动阻力↑, 硬化↑,塑性↓。
3.意义 ①改善材料性能,使强度↑。 ②使材料变形均匀。 ③保障零部件的安全使用。 ④能耗↑,磨损↑,变形抗力↑,塑性↓。
第二阶段短
温度低,第三阶段推迟出现
2.多晶体的加工硬化曲线
特点:没有易滑移阶段 分四个区 Ⅰ 小变形区
Ⅱ 强烈硬化区
Ⅲ 织构形成区 Ⅳ 高变形区
3.加工硬化能力表示法
①加工硬化率 相对于曲线的斜率
②硬化系数 n ③硬化强度 σ=K·εn σK / σC K为常数
三.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 1.金属本性 ①滑移系↑,硬化↓ ②杂质↑,硬化↑
对于深冲钢板,冲压前先进行微量的变形
(1~2%),使屈服点消除。
2.4 塑性变形中的硬化 一.加工硬化的概念 1.定义 ——在变形过程中,随着ε↑,材料所有的 强度指标均提高,而塑性指标均下降,并伴有物 理-化学变化的综合现象。
2.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
本章要点:通过变形机理阐述塑性变形的物理- 化学本质,以及塑性变形发生的主要 现象。
塑性变形机理主要有:常温: 滑移变形机理
孪生变形机理
高温: 扩散变形机理
晶界变形机理
2.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塑性变形的滑移机理
滑移——在外力作用下,晶体相邻二部分沿一
定晶面、一定晶向彼此产生相对移动。
为什么面心立方的塑性要比体心立方的好? 滑移方向对滑移的贡献比滑移面大。
② 临界切应力τK
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滑移的力是
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作用的分切应力,当
τ→τK时,才能发生滑移。
设试样的横断面积为 F0
作用力为 P
作用力与滑移面法线夹角为υ 作用力与滑移方向夹角为λ 外力P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力为: P·cosλ 滑移面面积为: F0 /cos υ
②同一晶粒变形也不均匀 1
推论:晶粒细,不均匀变形小,塑性好。 晶粒粗,不均匀变形大,塑性差。
1
2.变形有先后
在外力作用下,软取向的晶粒或σs低
的晶粒首先发生变形。
3.变形协调性
①所有晶粒都要参加变形。
②至少需要五个独立的滑移系。
4.变形抗力增加
①克服位错在晶内移动的阻力。
②克服位错在晶界移动的阻力。
1
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为:
τ=P/ F0·cosλ· cos υ=σ· cosλ · cos υ
P↑,τ↑ 当τ→τK时,σ→σs
τK =σs· cosλ · cos υ
cosλ · cos υ——取向因子
讨论 a)τK 是表征材料特征的物理量,与λ 、 υ无关,即: τK与取向 因子无关,与滑移面、滑移方向的位置 无关
η ——发热率
纯金属: η=0.85~0.90
合金: η=0.75~0.85
温度效应——在塑性变形中,由于热效
应使工件温度升高的现象
以αt表示
αt=(tg-t0)/t0 t0 ——变形前工件温度
tg ——变形后工件温度
三.影响热效应(温度效应)的因素
1.变形程度ε
ε↑,Am↑, αt↑ 2.变形速度
自相平衡的附加原子位能 Ac 约占10~15%A Am_—克服原子的移动阻力所需要的能量
约占80~85%A
Am以热量形式放出,也称为塑性变形热能
A=Ae+Am
=Ar+Ac+Am
Ar :随外力去除而释放 Ac :以残余应力的形式贮存在金
属内部。也叫潜能。
二.塑性变形的热效应 热效应——在塑性变形中,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 的现象。 以Am表示热效应的大小。 Am=η·A Am——转化为热量的能 A ——总塑性变形能
1.产生滑移的条件
内在条件:晶体要有滑移系 外部条件:有外力作用,使作用在滑移面上 的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τ达到
临界切应力τK
① 滑移系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
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讨论 a)晶体结构不同,滑移系不同
b)温度不同,滑移系不同
c)滑移系越多,晶体塑性越高
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2.3 塑性变形时的屈服 一.屈服效应 屈服——材料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开始 塑性变形。 1.屈服极限 ——开始塑性变形时,作用在物体截面上的
最低应力。用σs表示。
对于单晶体: σs =τk/cosλ·cosυ
对于多晶体:
真实定义σs 很困难
2.屈服效应 ①概念 在拉伸的σ-ε曲线上,有明显的 上、下屈服点及屈服平台的现象。
1
两端夹头处:滑移完全受限制,不能产生塑性变形。
靠近两端处:有一过渡区,晶面发生弯曲来适应中间 部分的位向变化。 在中间部分:除滑移外,伴随着两种转动。 ①滑移面向拉力方向转动。
② 滑移方向向最大切应力方向转动
1
由于晶体发生转动,使取向因子发生变化. 滑移系由有利方位转到无利方位——几何硬化 滑移系由无利方位转到有利方位——几何软化
继续进行。
体心立方晶体最易发生交滑移。
二.孪生机理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
面和晶向与另一部分发生镜面对称的形态。
特点: ①孪生沿孪生面、孪生方向进行。统称孪生系。 ②孪生滑移量不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③孪生变形量很小。孪生为辅助变形机构。 ④孪生变形所需力很大。 τ孪>>τ滑 ⑤孪生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锯齿形。 1
5.复杂滑移
① 双滑移
——滑移在二个不同的滑移面和二个不同的
滑移方向上进行。
(a) 二个滑移系交替进行滑移。
滑移→晶体转动→不利方位→几何硬化 (b) 滑移阻力大 新旧滑移面互相切割,使变形阻力↑↑。
② 交滑移
——滑移在二个不同的滑移面和一个相 同的滑移方向 上进行。 (a)只有螺位错才能产生交滑移。 (b)交滑移能使受阻的位错重新开动,变形
二.加工硬化曲线(应力-应变曲线)
1.单晶体的加工硬化曲线(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
曲线分三段
曲线的斜率:加工硬化程度
加工硬化率
Ⅰ 易滑移阶段
滑移沿最有利的滑面和滑向进行。
1
硬化由位错塞积引起。
Ⅱ 线性硬化阶段
形成了多滑移,随ε↑,位错不断增殖,
位错密度ρ↑,r↓, σ↑ Ⅲ 抛物线硬化阶段 与位错的交滑移过程有关 通常称为“动态回复”现象。
通过刃型位错移动造成的滑移示意图
1
晶体中的三维
位错网
Frank-Read位 错增殖理论 1
3.滑移带
滑移带——由许多相互平行的
滑移线所组成
4.晶体的转动
以单晶体的拉伸过程为例说明。
无夹头时,拉伸轴线将逐渐发生偏转
自由滑移变形 有夹头时,拉伸轴线的方向受到限制, 不能改变,这样,就必须使晶面作相应 的转动,造成晶体位向的改变。
③变形不均匀,产生附加应力,变形抗力增加。
推论:
晶粒细,晶界占的比重大,变形抗力大。 Hall-Petch公式:σ=σ0+K· d-1/2 晶粒细化,可获得强度和塑性都较高的材料。
二.多晶体变形机理
1.滑移、孪生机理
2.晶粒的转动和移动
3.溶解-沉积机理
4.空位-扩散机理
5.粘滞性流动机理 (非晶机构)
1.测定方法 ①拉伸法 试样:圆柱体 变形抗力 σ= P/F 拉伸法测出的σs较精确,且方法简单 缺点:延伸率不应大于20~30% ②压缩法 变形量比拉伸法大
缺点:接触摩擦影响单向压应力状态
试样的高径比 H/D 不大于 2~2.5
2.计算方法 (1)实验公式法 (2)计算图表法 热力系数法 先求出一个基础值σ0,各种因素的影响用修 正系数表示,求出不同条件下的变形抗力σs
一般低温、高速有利于孪生的产生。
三.塑性变形的其它机理
扩散机构:原子逐步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
一个位置的过程。
1
非晶机构:原子流象粘滞性液体一样连续 流动。它是温度接近熔点的变 形机理。 晶块转动机构:此种机构会使晶界发生显
微破坏。
2
空位迁移过程
1
2.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多晶体变形的特点 1.变形不均匀 ①各晶粒的变形不均匀
σs最小
取向因子大,有利方位——软取向
σs 小,滑移易
取向因子小,不利方位——硬取向 σs 大,滑移难
2.滑移的特点
①滑移是位错逐步移动的过程,并不是
刚性的整体移动。 ②滑移是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进行的。
③滑移距离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④滑移过程是位错不断增殖的过程。 ⑤滑移是不均匀的,有先后的。 1
一.塑性变形与相变的关系
形变诱导相变现象
原因:
1.塑性变形导致能量起伏
2.塑性变形导致浓度起伏 3.塑性变形使得晶间松散,原子扩散
加快
二.变形条件对相变的影响
1.变形程度
ε↑,相变↑ 2.变形速度
< V相变时,随
>V相变时, 随
↑,相变↑
↑,相变来不及进行
3.变形温度
T℃<T相变℃
相变在以后的加热退火中发生
↑,Am↑, αt↑
3.变形温度 T℃↑, Am ↓, αt ↓ 温度低,热效应显著
四.热效应作用
1.使变形抗力↓ Am↑→ tg℃↑
2.塑性↑
tg℃↑,原子扩散加快,裂纹愈合快
3.使塑性过程发生变化
冷加工→温加工→热加工 4.引起相变 tg℃↑ 达到T相变℃
5.使金属组织、性能发生变化
2.6 塑性变形时的相变
三.形变时效
1.概念——具有明显屈服效应的金属,在变形
后于室温长期仃留或短时加热保温,引起屈 服应力升高并出现明显屈服点的现象。
2.产生原因 因为长期仃留,溶质原子通过扩散又重新 聚集到位错线周围,形成了“柯氏气团”。 3.后果 变形抗力↑,设备磨损↑,能耗↑。 工件表面粗糙不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四.防止吕德斯带和形变时效的措施
b) 对一定晶体,取向不同, 产生滑移所需的拉
伸应力不同。
σs = τK/ cosλ · cos υ cosλ · cos υ↑, σs ↓ 当滑移方向、拉力方向、滑移面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即λ+υ=90°时,沿滑移方向的 分力P· cosλ最大。 1
λ+υ=90°
当υ=λ=45°时, cosλ · cos υ最大,
影响加工硬化曲线的因素
①晶体结构不同,曲线不同
②结构相同,层错能不同,曲线不同 扩展位错——由一个位错分解成两个半位错和
它们中间夹的层错带构成的位错组合
扩展位错的间距d d= KGb ε——层错能 ε↑,d ↓ 8 Cu ε= 40 erg/cm2 d可达20~30个原子间距 Al ε= 200 erg/cm2 ③温度 温度高,热激活容易,交滑移可提前进行, d仅为1~2个原子间距
②产生原因
间隙原子(C、N)与位错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
“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
1
脱离“柯氏气团”前后的应力相当于曲线上的
上、下屈服点。
二.吕德斯带
1.概念
——由许多已经屈服的晶粒所构成的一个塑性
1
2.形成
分三个阶段
(a)成核阶段 (b)成长阶段 (c)传播阶段 σs上——吕德斯带的成核应力 σs下——吕德斯带的传播应力 3.后果 使工件表面粗糙不平。
查表、查曲线
2.5 塑性变形时的热效应 一.塑性变形时金属内部的能量状态 外力做功: 克服外摩擦做功(工件与工具之间) 克服内摩擦做功(物体内部)→→ 称为产生变形的能 A
A包括:弹性变形位能 Ae
塑性变形位能 Am
Ae—使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所需的能量 约占15~20%A 其中:平衡外力的原子位能 Ar 约占3~5%A
2.变形温度
温度↑,硬化↓ ①回复、再结晶 使金属软化 ②扩散作用
温度↑,原子活动能力↑
位错易束集→交滑移→
阻力下降
其它机理起作用
3.变形速度
① 变形速度对硬化的影响
0——临界变形速度
<
>
0 0
变形速度对应力无影响
变形速度↑,硬化↑
↑↑,硬化率↓ 假若软化>硬化时,曲线下跌 ② 温度对速度效应的影响 速度效应就是变形抗力随变形速度的变化情况。
高温时:完全软化温度区间
T/TM=0.7~1 速度效应大
即:随变形速度↑,变形抗
力增加的多,△σ大 低温时: 完全硬化温度区间 T/TM=0~0.3 速度效应小
即:随变形速度↑,变形抗力增加不大
四.变形抗力的计算 变形抗力——在一定变形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于 单位横截面积上抵抗此变形的力 变形力 P=p· F p——主作用力方向上的平均单位变形力 F——接触面积在与 P 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p=nσ·σs nσ ——应力状态影响系数,一般 nσ>1 σs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所测定的变形抗力
2.本质
位错线周围产生弹性应变和应力场。
二位错线应力场的相互作用力σ与相互间的
距离 r 有关。
σ ∝ Gb/ r
r↓, σ↑
随ε↑,位错不断增殖,位错密度ρ↑ r↓σ↑ 位错间相互干扰作用增强,位错移动阻力↑, 硬化↑,塑性↓。
3.意义 ①改善材料性能,使强度↑。 ②使材料变形均匀。 ③保障零部件的安全使用。 ④能耗↑,磨损↑,变形抗力↑,塑性↓。
第二阶段短
温度低,第三阶段推迟出现
2.多晶体的加工硬化曲线
特点:没有易滑移阶段 分四个区 Ⅰ 小变形区
Ⅱ 强烈硬化区
Ⅲ 织构形成区 Ⅳ 高变形区
3.加工硬化能力表示法
①加工硬化率 相对于曲线的斜率
②硬化系数 n ③硬化强度 σ=K·εn σK / σC K为常数
三.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 1.金属本性 ①滑移系↑,硬化↓ ②杂质↑,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