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2cdfcb27915f804d2b16c128.png)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690年,67岁的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
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
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极盛,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灭亡。
唐共历经21位皇帝(不含武则天),共290年。
一、李渊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辈份:第一代在位:618——626(8年)生卒:566——635(70岁)皇考:北周唐国公李虎子李昺子生母:独孤氏年号:武德(618——626)陵墓: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城东25公里之土原上)二、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辈份:第二代在位:626——649(23年)生卒:598——649(52岁)皇考:高祖次子生母:窦氏年号:贞观(627——649)陵墓:昭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三、李治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辈份:第三代在位:649——683(34年)生卒:628——683(56岁)皇考:太宗第九子生母:长孙皇后年号:永徽(650——655)显庆(656——661)龙朔(661——663)麟德(664——665)乾封(666——668)总章(668——670)咸亨(670——674)上元(674——676)仪凤(676——679)调露(679——680)永隆(680——681)开耀(681——682)永淳(682——683)弘道(683)陵墓: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和武则天合葬)四、李显(又名李哲)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辈份:第四代在位:683——684(1年)705——710(5年)生卒:656——710(55岁)皇考:高宗第七子生母:武瞾年号:嗣圣(684)神龙(705——707)景龙(707——710)陵墓: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五、李旦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辈份:第四代在位:684——690(6年)710——712(2年)生卒:662——716(55岁)皇考:高宗第九子生母:武曌年号:文明(684)光宅(684)垂拱(685——688)永昌(689)载初(689——690)景云(710——712)太极(712)延和(712)陵墓: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六、武曌谥号:则天顺圣皇后庙号:无辈份:第三代在位:690——705(15年)生卒:624——705(82岁)皇考:武士彟生母:杨氏年号:天授(690——692)如意(692)长寿(692——694)延载(694)证圣(695)天册万岁(695)万岁登封(695——696)万岁通天(696——697)神功(697)圣历(698——700)久视(700——701)大足(701)长安(701——704)神龙(705)陵墓:与高宗合葬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七、李重茂谥号:少帝庙号:无辈份:第五代在位:710(十天)皇考:中宗子年号:唐隆(710)唐元(710)八、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辈份:第五代在位:712——756(44年)生卒:685——762(78岁)皇考:睿宗第三子生母:窦氏年号:先天(712——713)开元(713——741)天宝(742——756)陵墓: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九、李亨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辈份:第六代在位:756——762(6年)生卒:711——762(52岁)皇考:玄宗第三子生母:杨氏年号:至德(756——758)乾元(758——760)上元(760——762)宝应(762)陵墓: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十、李豫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辈份:第七代在位:762——779(17年)生卒:726——779(54岁)皇考:肃宗长子生母:吴氏年号:宝应(762——763)广德(763——764)永泰(765——766)大历(766——779)陵墓: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十一、李适谥号:神武圣文皇帝庙号:德宗辈份:第八代在位:779——805(26年)生卒:742——805(64岁)皇考:代宗长子生母:沈氏年号:建中(780——783)兴元(784)贞元(785——805)陵墓: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十二、李诵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辈份:第九代在位:805(1年)生卒:761——806(46岁)皇考:德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永贞(805)陵墓: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十三、李纯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辈份:第十代在位:805——820(15年)生卒:778——820(43岁)皇考:顺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元和(806——820)陵墓: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十四、李恒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辈份:第十一代在位:820——824(4年)生卒:795——824(30岁)皇考:宪宗第三子生母:郭氏年号:长庆(821——824)陵墓:光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尧山)十五、李湛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24——826(2年)生卒:809——826(18岁)皇考:穆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宝历(825——826)陵墓: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六、李昂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26——840(14年)生卒:809——840(32岁)皇考:穆宗第二子生母:萧氏年号:大和(827——835)开成(836——840)陵墓: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十七、李炎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40——846(6年)生卒:814——846(33岁)皇考:穆宗第五子生母:韦氏年号:会昌(841——846)陵墓:端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十八、李怡谥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辈份:第十一代在位:846——859(13年)生卒:810——859(50岁)皇考:宪宗第十三子生母:郑氏年号:大中(847——860)陵墓: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十九、李漼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59——873(14年)生卒:833——873(41岁)皇考:宣宗长子生母:晁氏年号:咸通(860——873)陵墓: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二十、李儇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73——888(15年)生卒:862——888(27岁)皇考:懿宗第五子生母:王氏年号:乾符(874——879)广明(880——881)中和(881——885)光启(885——888)文德(888)陵墓: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二十一、李晔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88——904(16年)生卒:867——904(38岁)皇考:懿宗第七子生母:王氏年号:龙纪(889)大顺(890——891)景福(892——893)乾宁(894——898)光化(898——901)天复(901——904)天祐(904)陵墓: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二十二、李柷谥号: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后唐时议庙号为景宗辈份:第十四代在位:904——907(3年)生卒:892——908(17岁)皇考:昭宗第九子生母:何氏年号:天祐(904——907)陵墓: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唐朝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皇帝顺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d64aec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2.png)
唐朝皇帝顺序简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其皇帝也被称为“开封王”。
唐朝共有20位皇帝,他们分别是:1、李渊(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618年统一中国,结束了南朝时代,建立了唐朝。
李渊曾改革军队,建立新的税收制度,并向西部进行了三次征伐,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2、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李渊的孙子,他在唐朝的第二代继承人之一。
他对政府的管理有着巨大影响,改革了税收制度,建立了官府,加强了军事力量,并实施了文艺复兴政策。
他还实施了“平天下”政策,把老一辈的统治者统治权力交给了新一代的年轻统治者。
3、武则天(唐武则天):武则天是唐朝的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唐朝的第一位强权统治者,她对政府的管理有着巨大影响,执行了改革性的政策,维护了唐朝的统治,实施了法律的改革,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并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
4、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李世民的侄子。
李隆基在位期间,继续了李世民的政策,按照李世民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府,建立了官府,实施了法律的改革,加强了唐朝的实力,帮助唐朝走向了鼎盛时期。
5、李亨(唐肃宗):李亨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他是李隆基的孙子。
李亨继承了李隆基的政策,对政府的管理有着重大影响,他继续实施法律的改革,改善了文化教育,支持商业发展,实施“文武兼施”的政策,把唐朝统治时期的繁荣推向了顶峰。
6、李忱(唐代宗):李忱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是李亨的侄子。
李忱在位期间,继续了李亨的政策,改革了官制,加强了政府的管理,实施了开放的政策,把外国文明引入中国,促进了文化发展,使唐朝更加繁荣昌盛。
7、李炎(唐宣宗):李炎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是李隆基的孙子。
李炎实施了“义政”政策,重视教育,改革法律,加强政府的管理,促进文化的发展,加强军事力量,并大力发展外交,使唐朝更加繁荣昌盛。
8、李旦(唐顺宗):李旦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他是李忱的侄子。
李旦在位期间,继续实施“义政”政策,重视国防和教育,支持商业发展,建立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军事力量,并大力发展外交,使唐朝更加繁荣昌盛。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2cdfcb27915f804d2b16c128.png)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690年,67岁的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
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
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极盛,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灭亡。
唐共历经21位皇帝(不含武则天),共290年。
一、李渊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辈份:第一代在位:618——626(8年)生卒:566——635(70岁)皇考:北周唐国公李虎子李昺子生母:独孤氏年号:武德(618——626)陵墓: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城东25公里之土原上)二、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辈份:第二代在位:626——649(23年)生卒:598——649(52岁)皇考:高祖次子生母:窦氏年号:贞观(627——649)陵墓:昭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三、李治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辈份:第三代在位:649——683(34年)生卒:628——683(56岁)皇考:太宗第九子生母:长孙皇后年号:永徽(650——655)显庆(656——661)龙朔(661——663)麟德(664——665)乾封(666——668)总章(668——670)咸亨(670——674)上元(674——676)仪凤(676——679)调露(679——680)永隆(680——681)开耀(681——682)永淳(682——683)弘道(683)陵墓: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和武则天合葬)四、李显(又名李哲)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辈份:第四代在位:683——684(1年)705——710(5年)生卒:656——710(55岁)皇考:高宗第七子生母:武瞾年号:嗣圣(684)神龙(705——707)景龙(707——710)陵墓: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五、李旦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辈份:第四代在位:684——690(6年)710——712(2年)生卒:662——716(55岁)皇考:高宗第九子生母:武曌年号:文明(684)光宅(684)垂拱(685——688)永昌(689)载初(689——690)景云(710——712)太极(712)延和(712)陵墓: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六、武曌谥号:则天顺圣皇后庙号:无辈份:第三代在位:690——705(15年)生卒:624——705(82岁)皇考:武士彟生母:杨氏年号:天授(690——692)如意(692)长寿(692——694)延载(694)证圣(695)天册万岁(695)万岁登封(695——696)万岁通天(696——697)神功(697)圣历(698——700)久视(700——701)大足(701)长安(701——704)神龙(705)陵墓:与高宗合葬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七、李重茂谥号:少帝庙号:无辈份:第五代在位:710(十天)皇考:中宗子年号:唐隆(710)唐元(710)八、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辈份:第五代在位:712——756(44年)生卒:685——762(78岁)皇考:睿宗第三子生母:窦氏年号:先天(712——713)开元(713——741)天宝(742——756)陵墓: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九、李亨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辈份:第六代在位:756——762(6年)生卒:711——762(52岁)皇考:玄宗第三子生母:杨氏年号:至德(756——758)乾元(758——760)上元(760——762)宝应(762)陵墓: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十、李豫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辈份:第七代在位:762——779(17年)生卒:726——779(54岁)皇考:肃宗长子生母:吴氏年号:宝应(762——763)广德(763——764)永泰(765——766)大历(766——779)陵墓: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十一、李适谥号:神武圣文皇帝庙号:德宗辈份:第八代在位:779——805(26年)生卒:742——805(64岁)皇考:代宗长子生母:沈氏年号:建中(780——783)兴元(784)贞元(785——805)陵墓: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十二、李诵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辈份:第九代在位:805(1年)生卒:761——806(46岁)皇考:德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永贞(805)陵墓: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十三、李纯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辈份:第十代在位:805——820(15年)生卒:778——820(43岁)皇考:顺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元和(806——820)陵墓: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十四、李恒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辈份:第十一代在位:820——824(4年)生卒:795——824(30岁)皇考:宪宗第三子生母:郭氏年号:长庆(821——824)陵墓:光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尧山)十五、李湛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24——826(2年)生卒:809——826(18岁)皇考:穆宗长子生母:王氏年号:宝历(825——826)陵墓: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六、李昂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26——840(14年)生卒:809——840(32岁)皇考:穆宗第二子生母:萧氏年号:大和(827——835)开成(836——840)陵墓: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十七、李炎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40——846(6年)生卒:814——846(33岁)皇考:穆宗第五子生母:韦氏年号:会昌(841——846)陵墓:端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十八、李怡谥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辈份:第十一代在位:846——859(13年)生卒:810——859(50岁)皇考:宪宗第十三子生母:郑氏年号:大中(847——860)陵墓: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十九、李漼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辈份:第十二代在位:859——873(14年)生卒:833——873(41岁)皇考:宣宗长子生母:晁氏年号:咸通(860——873)陵墓: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二十、李儇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73——888(15年)生卒:862——888(27岁)皇考:懿宗第五子生母:王氏年号:乾符(874——879)广明(880——881)中和(881——885)光启(885——888)文德(888)陵墓: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二十一、李晔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辈份:第十三代在位:888——904(16年)生卒:867——904(38岁)皇考:懿宗第七子生母:王氏年号:龙纪(889)大顺(890——891)景福(892——893)乾宁(894——898)光化(898——901)天复(901——904)天祐(904)陵墓: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二十二、李柷谥号: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后唐时议庙号为景宗辈份:第十四代在位:904——907(3年)生卒:892——908(17岁)皇考:昭宗第九子生母:何氏年号:天祐(904——907)陵墓: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唐朝皇帝
![唐朝皇帝](https://img.taocdn.com/s3/m/46460fd3bb4cf7ec4afed088.png)
867-904
888-9 04
乾宁 光化 天复 天祐
唐和陵
26
-
德王(非正统)3
李裕/ 李缜
?-905
900-9 01
-
-
27
唐哀帝
昭宣光烈孝皇帝
李柷
904-9 892-908 07
天祐
唐温陵
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 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900 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 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 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次年正月, 昭宗复辟, 将李裕改回原名, 降封为德王 (后改濮王) 。 905 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2
唐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599-649[2]
49
3
唐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49-6 628-683 83
咸亨 上元 仪凤 调露 永隆 开耀 永淳 弘道
唐乾陵
唐义宗 唐中宗 4 (被 废) 唐睿宗 5 (被 废)
孝敬皇帝
李弘 1
(追 652-675 尊)
唐恭陵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56-710
唐朝皇帝
皇帝 序号 庙号
谥号
姓名
生卒年
在位时 间
年号
皇陵
德明皇帝
皋陶
前 22 世纪
(追 尊) (追 尊) (追 尊) (追 尊) (追 尊) (追 尊) (追 尊) (追 618-6 尊) 武德
唐朝帝王列表
![唐朝帝王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9e0aeffb5f0e7cd185253602.png)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唐中宗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嗣圣 684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唐昭宣
光烈孝皇帝
李祝
天佑 904年~907年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唐睿宗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文明 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唐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唐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谥号
庙号
姓名Biblioteka 年号唐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武德618年~626年
唐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22位国君)
![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22位国君)](https://img.taocdn.com/s3/m/f9dbdc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4.png)
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22位国君)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
1.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
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在位8年。
贞观九年病逝,享年七十岁。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
2.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6年—649年在位23年,唐朝一代雄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千百年来公认的贤君之一。
李世民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一代雄主只活了五十岁,据记载,太宗晚年已经出现了拒谏和骄逸的端倪,可见长久的权利确实会滋生各种问题,要是太宗多活二三十年,不知道唐朝的历史会怎么写。
3、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
作为一个皇帝,李治存在感不强,但是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上乘贞观之治,下启武则天时代以及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李治在位34年,唐朝的国力稳步发展,政z、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外战争更是少有败绩,使版图扩展至唐朝最大时期。
4、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武则天与其四子的母子大战,是史书都扯不清的家国纠纷。
尤其中宗李显,头顶“六位帝皇丸”的光环,素为野史津津乐道。
当然,不管相对于他的父母,还是他的兄弟,甚至于他的妻子和妹妹,中宗李显都不是当家的好苗子。
5、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
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
一共在位八年(684年—690年,710年—712年),真正掌权两年。
李旦履历丰富,当过皇子,亲王,皇嗣(候补性质的皇太子),皇太子,皇帝,太上皇,还被建议担任皇太弟。
唐朝22位皇帝画像及简历
![唐朝22位皇帝画像及简历](https://img.taocdn.com/s3/m/811f915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b.png)
唐朝22位皇帝画像及简历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高祖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
635年,病逝。
在位8年,享年71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617年,李世民随父起兵,攻入长安,灭隋,后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禅位,改元贞观,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649年,病逝,在位23年,享年52岁,庙号太宗,葬于昭陵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在位期间勤勉执政,编纂《唐律疏议》,平定漠北,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683年病逝,在位34年,享年55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中宗李显656年~710年,683年在位,705年—710年,两次在位,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684年,被废为庐陵王,705年,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实行和亲政策,保证了边疆的稳定,710年病逝,在位5年,享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睿宗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684年,被立为皇帝,690年武则天建立武周,被降为皇嗣,710年,唐隆政变,李旦再次登基为帝,712年禅位与李隆基,716年病逝,在位八年半,享年54岁,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皇帝,葬于桥陵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武曌,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55年,高宗李治立为皇后,690年,建立武周,自立为皇帝,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任用贤才,705年病逝,在位16年,享年81岁,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b40124c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9.png)
唐朝皇帝列表
李渊_唐高祖
唐太武帝(公元566年-公元635年)李世民_唐太宗
唐文帝(公元598年-公元649年)李治_唐高宗
唐天帝(公元628年-公元683年)李显_唐中宗
唐昭帝(公元656年-公元710年)李旦_唐睿宗
唐兴帝(公元662年-公元716年)李隆基_唐玄宗
唐明帝(公元685年-公元762年)李亨_唐肃宗
唐孝宣帝(公元711年-公元762年)李豫_唐代宗
唐孝武帝(公元726年-公元779年)李适_唐德宗
唐孝文帝(公元742年-公元805年)李诵_唐顺宗
唐安帝(公元761年-公元806年)李纯_唐宪宗
唐章武帝(公元778年-公元820年)李恒_唐穆宗
唐惠帝(公元795年-公元824年)李湛_唐敬宗
唐愍帝(公元809年-公元826年)李昂_唐文宗
唐献帝(公元809年-公元840年)
李炎_唐武宗
唐肃帝(公元814年-公元846年)李忱_唐宣宗
唐献文帝(公元810年-公元859年)李漼_唐懿宗
唐恭惠帝(公元833年-公元873年)李儇_唐僖宗
唐恭定帝(公元862年-公元888年)李晔_唐昭宗
唐景文帝(公元867年-公元904年)李柷
唐哀帝(公元892年-公元908年)。
唐朝皇帝列表及姓名 唐朝皇帝姓名和年号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及姓名 唐朝皇帝姓名和年号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be8898286bd97f192279e9b0.png)
唐朝皇帝列表及姓名唐朝皇帝姓名和年号列表
唐朝皇帝姓名和年号列表
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年限陵寝年号①唐朝618年—690年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6(8年)献陵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649(23年)昭陵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683(24年)乾陵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乾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如此变更年号为哪般?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定陵嗣圣684年睿宗(禅位)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6年)桥陵文明684年。
唐朝历年皇帝表
![唐朝历年皇帝表](https://img.taocdn.com/s3/m/5ae2eff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9.png)
唐朝历年皇帝表唐朝共传34位皇帝,分为两个时期:唐高宗至唐玄宗为盛唐时期,唐肃宗至唐哀帝为末唐时期。
1. 唐高宗:公元649年—683年,姓李,名治,唐太宗的长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2. 唐中宗:公元682年—710年,姓李,名显,唐高宗之子,唐朝第三位皇帝。
3. 唐睿宗:公元662年—716年,姓李,名旦,唐玄宗之子,唐朝第四位皇帝。
4. 唐玄宗:公元685年—762年,姓李,名隆基,唐高宗之孙,唐朝第五位皇帝。
5. 唐肃宗:公元711年—762年,姓李,名亨,唐睿宗之子,唐朝第六位皇帝。
6. 唐代宗:公元742年—805年,姓李,名豫,唐玄宗之子,唐朝第七位皇帝。
7. 唐德宗:公元742年—805年,姓李,名适,唐代宗之子,唐朝第八位皇帝。
8. 唐顺宗:公元755年—762年,姓李,名倓,唐肃宗之子,唐朝第九位皇帝。
9. 唐宣宗:公元810年—859年,姓李,名纯,唐德宗之孙,唐朝第十位皇帝。
10. 唐敬宗:公元835年—846年,姓李,名适之,唐宣宗之子,11. 唐文宗:公元809年—840年,姓李,名炎,唐肃宗之孙,唐朝第十二位皇帝。
12. 唐武宗:公元814年—846年,姓李,名启,唐文宗之子,唐朝第十三位皇帝。
13. 唐宣宗:公元847年—859年,姓李,名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
14. 唐元宗:公元859年—873年,姓李,名昂,唐宣宗之子,唐朝第十五位皇帝。
15. 唐懿宗:公元859年—873年,姓李,名漼,唐元宗之子,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16. 唐僖宗:公元873年—888年,姓李,名儇,唐懿宗之子,唐朝第十七位皇帝。
17. 唐昭宗:公元867年—908年,姓李,名晔,唐僖宗之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
18. 唐宣宗:公元890年—904年,姓李,名忱,唐昭宗之子,唐朝第十九位皇帝。
19. 唐敬宗:公元885年—908年,姓李,名炎,唐昭宗之子,唐朝第二十位皇帝。
20. 唐文宗:公元872年—925年,姓李,名昂,唐朝第二十一位皇帝。
唐朝皇帝列表-中国历史朝代
![唐朝皇帝列表-中国历史朝代](https://img.taocdn.com/s3/m/d045b2f9360cba1aa811da64.png)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
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顺宗李诵。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宪宗李纯,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唐朝后期
穆宗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唐朝皇帝列表/中国历史朝代
唐朝历代皇帝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武周皇帝(武曌)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朝皇帝列表简介
![唐朝皇帝列表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0d06a6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a.png)
唐朝皇帝列表简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历时长达289年,共有
21位皇帝。
下面是唐朝皇帝列表简介:
1. 李渊(618年-626年):唐朝的开国皇帝,建立唐朝,被尊称为“唐太宗”。
2. 李世民(626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为了夺取皇位,与父亲李渊发生过激烈的争斗。
在位期间,统一中国,开创了盛世。
3. 李显(649年-683年):唐高宗,是唐朝历史上最有才华、最有成就的皇帝之一,他的治理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武则天(690年-705年):唐朝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
在位期间,使唐朝的国力达到极盛。
5. 李隆基(712年-756年):唐玄宗,是唐朝最后一个有较高统治水平的皇帝。
在位期间,与杨贵妃之间的风流韵事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6. 李旦(762年-779年):唐德宗,是唐朝中期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唐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7. 唐宪宗(805年-820年):唐朝中期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除了以上列举的皇帝外,还有一些皇帝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比如唐太宗之子,唐高宗之父,唐玄宗之兄的李治,唐朝中期的“明君”唐宪宗,唐朝末期的“智君”唐僖宗等。
唐朝的历史长河中,这些皇帝的身影都是不可忽视的。
唐朝帝王简表
![唐朝帝王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30d062e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a.png)
唐朝帝王简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
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
唐⾼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帝王在位时间简介⾼祖李渊在位9年(566-635)618年称帝,626年让位于李世民⾼祖李渊,陕西⼈,世袭为唐公。
617年出任太原留守。
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长安,建⽴唐朝。
李渊是⼀个酒⾊之徒,并⽆雄才⼤略。
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在位24年(598-649)626年即位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
在唐朝统⼀全国的⼀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通过⼀系列的改⾰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宗李治在位34年(628-683)649年即位,⾼宗李治,李世民第九⼦。
政治上⽆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
683年病死,时年56岁。
中宗李显在位6年(656-710)(683-684;705-710)在位中宗李显,李治第六⼦,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被武后所废。
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所作为,被皇后韦⽒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在位8年(662-716)(684-690;710-712)在位睿宗李旦,⾼宗第⼋⼦。
684年被武后拥⽴为帝,690年被废。
710年其⼦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宗李隆基在位43年(685-761)(712-756)年在位李隆基,睿宗第三⼦。
在位前期,不失为⼀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
但后期,却重⽤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唐江⼭。
756年他让位与其⼦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在位7年(711-762)756年即位肃宗李亨,⽞宗第三⼦。
“安史之乱”时被拥⽴为帝。
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在位17年(726-779)762年即位代宗李豫,肃宗长⼦。
唐朝皇帝顺序列表及简介
![唐朝皇帝顺序列表及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374ab3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d.png)
唐朝皇帝顺序列表及简介1. 高祖李渊(618-626)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通过消除隋朝的乱政,平定战乱,统一中国,开辟了唐朝长达三百年的盛世。
李渊在位期间,开始推行了一系列治理政策,如廉政、节约、赏罚分明等,使社会稳定,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
2. 太宗李世民(626-649)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版图,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治时期,使唐朝达到了极为壮丽的巅峰。
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了诸多的农村改革、军事改革、税收改革等政策,大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国家实力,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的名君。
3. 高宗李治(649-683)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是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他在位期间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法制化、科举化政策,促进国家的发展。
由于李治一直处于太宗李世民的阴影之下,常常受到太宗李世民遗命和太宗嗣子李建成的威胁,导致其治理能力并不突出。
4. 中宗李显(684-690)李显是唐朝第四位皇帝,高宗李治的长子。
他在位期间权力被权臣武则天把持,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李显也因为自身文武不高,治理不善而遭到民众和朝臣的批评。
5. 武则天(690-705)武媚娘始终是唐朝第一位女皇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她颁布了许多法令,明确了官员的职责,规范了管理制度,还制定了许多适应当时农耕社会的经济政策,使唐朝的国家实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的“盛唐时代”。
6.则天皇后(705-710)在武则天的旧部的扶持下,开始实用女皇帝的名义,先为周朝倒台-后为唐朝发展做出更多建树,同时大力标榜自己的卓越才干,但在一次政变中失败,后被废黜。
7.唐玄宗李隆基(712-756,757-762)玄宗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使唐朝的文化、艺术和科技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开明睿智皇帝”。
玄宗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文化政策,大力扶持艺术,使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刻得到了全面发展。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1a711330e2bd960590c677bf.png)
唐朝618--9O7、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九年(626)大唐帝国开创者二、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7)--二十三年(649)唐太宗仅唐朝富盛名皇帝也国历史上著名帝王之位贞观时期成世艳称代太平盛世太宗也因此被称代明主、英主生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卒年:贞观二十三年(649)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三、高宗李治永徽元年(650)--弘道元年(683)出生:贞观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卒年: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四、宗李显嗣圣元年(684)出生:显庆元年(656)十月五日卒年:景龙四年(710)享年:55岁;谥号:孝和皇帝;庙号:宗五、圣神皇帝武则天武曌(zhào) 天授元年(690)--神龙元年(705)出生:武德七年(624)正月二十三日卒年:神龙元年(705)享年:82岁谥号:先则天大圣皇帝庙号:无袝高宗庙享则天大圣皇历史上唯位女性皇帝六、宗李显(复辟)神龙元年(705)--景龙四年(710)宗赐卢正道敕唐宗李显(又名李哲)高宗第七儿子也武则天所生第三儿子生两得立储、次被废、两次登基历史上数多两番登基皇帝七、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4)--载初二年(690)景云元年(710)--延和元年(712)出生:龙朔二年(662)六月日卒年:开元四年(716)享年:55岁;谥号: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唐睿宗高宗第八儿子即小儿子也武则天所生四儿子年幼位睿宗于龙朔二年(662)六月日己未出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当年十月十八日即封殷王来被封亲王爵位还有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初名旭轮去旭字单名轮永隆二年(6 81)又次改封豫王时改名旦来名字轮和旦之间又有几次反复有意思来几次改名凡改名轮时背运时候;改名旦时时来运转时候史书说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应该虚誉睿宗出生拥有了亲王爵位尔又两次做皇帝样经历只有同胞皇兄宗皇帝与之相比作李唐皇室成员像样还做过皇嗣(候补性质皇位继承人)又曾经被建议做皇太弟而且还做过太上皇却没有第二位了八、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天宝十五载(756) 出生: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卒年:上元三年(762)享年:78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唐玄宗李隆基睿宗第三儿子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生于东都洛阳睿宗再度登基被册立皇太子并承继大统成唐朝历史上和太宗样享有盛誉皇帝由于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历史上往往称唐明皇九、肃宗李亨至德元载(756)--宝应元年(762) 姓名:李亨(初名嗣升曾多次改名) 出生:景云二年(711)九月三日卒年:宝应元年(762) 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肃宗像唐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儿子唐朝第京师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皇帝登基之日正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而当生命走上终点病死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荡平迎还了避乱出逃父亲玄宗又和玄宗13天内先永诀人寰大唐帝国盛衰荣辱留下了难磨灭影响和耐人寻味幕总来说肃宗位乱世天子继承了天宝盛世成致力平叛同时尝试解决天宝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各种弊端并身帝国打下了定基础当由于主要精力平叛无法对宫、宦官势力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重建留下了难消隐患肃宗人幸也大唐帝国悲哀十、代宗李豫广德元年(763)--大历十四年(779) 出生:开元十四年(726)十二月十三日卒年:大历十四年(779) 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封广平郡王乾元元年(758)十月册皇太子改名豫即位之初正当安史叛军垂死挣扎关键时刻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局面代宗对安史降实施了姑息政策致形成了河北藩镇割据局面给继承者遗留下了难彻底消除祸患经历了八年动荡大唐帝国元气大伤再无法达开元天宝时期太平治世十、德宗李适十二、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5)出生:上元二年(761)正月十二日卒年:元和元年(806) 享年:46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唐朝位居储君时间长位时间短皇帝顺宗位期间没有皇帝身份过新年即位当年新年已经太上皇了位时间还足200天永贞年号退位才改顺宗贞元二十年(805)八月四日退位太上皇尽管继位宪宗皇帝八月九日才举行册礼顺宗八月五日下诰改贞元年号永贞时身份已经太上皇顺宗位期间世留下了次说尽革新运动历史上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来也有人称之永贞革新十三、宪宗李纯元和元年(806)--十五年(820)出生: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卒年:元和十五年(820) 享年:43岁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宪宗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巨大成并重振央政府威望成了唐朝兴气象长期来唐朝皇帝得评价较高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样开创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也正说明了同寻常十四、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四年(824)姓名:李恒(初名宥) 出生:贞元十年(795)七月六日卒年:长庆四年(824) 享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穆宗共有五子其竟有三做了皇帝即敬宗、文宗、武宗唐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于每儿子即位都把各自生母追尊皇太所穆宗先有三皇和配享太庙唐朝历史上也属罕见穆宗于长庆四年(824)正月死时刚刚30岁相对于之前唐朝皇帝来说谓短寿位十五、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 宝历二年(826)出生: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卒年:宝历二年(826) 享年:18岁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十六、文宗李昂文宗有两年号:太和(作大和)用了9年(827~835);开成用了5年(836~840)姓名:李昂(初名涵) 出生:元和四年(809)十月十日卒年:开成五年(840) 享年:33(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十七、武宗李炎会昌元年(821)--会昌六年(846)姓名:李炎(初名瀍) 出生:元和九年(814)六月十日卒年:会昌六年(846) 享年:33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敬宗、文宗、武宗共位23年们创造了唐皇朝奇迹兄弟三人唐代宦官俑相继君国历史上皇位继承既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像敬宗、文宗、武宗兄弟三人连续即位皇帝情况极少见无论何也皇位继承种常态种兄弟三人均做天子情况既折射出穆宗宫廷政治状况也给时期宫廷政治带来了新问题十八、宣宗李忱大元年(847)--十三年(859)姓名:李忱(初名怡) 出生: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卒年:大十三年(859) 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唐宣宗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辈分敬、文、武宗皇叔论年龄却比敬宗和文宗还小岁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光王李怡立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新皇位继承人唐朝历史上惟皇太叔即位皇帝又晚唐皇帝顺宗11帝寿命长位死于大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另外宣宗晚唐皇帝也得较高声誉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十九、懿宗李漼咸通元年(860)--十四年(873)姓名:李漼(初名温) 出生:太和七年(833)十月十四日卒年:咸通十四(873) 享年:41岁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唐懿宗李漼(cuǐ)唐朝长子即位而且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皇帝而懿宗位15年骄奢淫逸侏儒俑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知其危遭遇外患觉其难把宣宗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二十、僖宗李儇(初名俨) 出生: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卒年:文德元年(888)享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位l5年僖宗共有五次改元所有五年号:乾符(6年)、广明(1年)、和(4年)、光启(3年)、文德(1年)二十、昭宗李晔(初名杰) 出生:咸通八年(867)二月二十二日卒年:天佑元年(9 04) 享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位16年昭宗有七次改元故有七年号:龙纪(1年)、大顺(2年)、景福(2年)、乾宁(4年)、光化(3年)、天复(3年)、天佑(1年)二十二、哀帝李祝(初名祚) 出生:景福元年(892)九月三日卒年:天佑五年(90 8) 享年:17岁谥号:初谥哀皇帝唐时加谥加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唐时议庙号景宗位3年未改元沿用昭宗天佑年号。
梦回大唐|唐代各位皇帝以及历史简表
![梦回大唐|唐代各位皇帝以及历史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9732cee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3.png)
梦回大唐|唐代各位皇帝以及历史简表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在位;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载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6.则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7.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复辟,唐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龙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8.炀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9.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10.谯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复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11.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宝十五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12.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在位;13.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14.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肃宗长子,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至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在位;15.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孙,唐□□元年(唐宝应二年,蒙赞普钟十二年,渤海大兴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60c283f4f8c75fbfc77db2fc.png)
唐朝皇帝列表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在位;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载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6.则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复辟,唐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龙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7.炀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8.谯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复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宝十五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10.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在位;11.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肃宗长子,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至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在位;13.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孙,唐□□元年(唐宝应二年,蒙赞普钟十二年,渤海大兴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唐皇帝列表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
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葬在献陵。
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
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
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
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
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
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
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
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
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
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
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
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
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
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
唐玄宗第三子。
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
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
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
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
唐德宗长子。
病死,时年45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
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宪宗李纯(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
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
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
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穆宗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
原名宥。
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
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敬宗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
穆宗长子。
被杀,时年18,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文宗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
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
郁郁病死,时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
朝代故事:甘露之变。
武宗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
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
时年28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
朝代故事:会昌法难。
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
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
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懿宗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
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
病死,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僖宗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
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
时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
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
朝代故事:黄巢起义。
昭宗李晔(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
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
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
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
葬于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
废帝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
后被朱温杀害。
哀帝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
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
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