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烧造技术常识
陶瓷烧制工艺中需要注意的温度和烘烤时间
陶瓷烧制工艺中需要注意的温度和烘烤时间陶瓷烧制工艺是一门古老而精细的艺术,它将泥土转化为坚硬、美观的陶瓷制品。
而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和烘烤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陶瓷烧制工艺中需要注意的温度和烘烤时间。
首先,温度是决定陶瓷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特性。
一般来说,陶瓷烧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干燥、烧结和烧成。
在干燥阶段,陶瓷制品中的水分被逐渐蒸发,温度一般控制在100℃以下。
而在烧结阶段,陶瓷制品中的颗粒开始结合,形成坚硬的结构,温度一般控制在600℃到1000℃之间。
最后,在烧成阶段,陶瓷制品的形态和质地得到最终确定,温度一般控制在1000℃以上。
然而,不同类型的陶瓷制品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例如,对于瓷器来说,烧成温度一般需要达到1300℃以上,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坚硬度。
而对于陶器来说,烧成温度一般在1000℃左右,以保持其自然质朴的特点。
因此,在陶瓷烧制工艺中,根据不同的陶瓷制品类型,合理地控制温度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温度,烘烤时间也是陶瓷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烘烤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特性。
一般来说,烘烤时间应根据陶瓷制品的大小和厚度来确定。
较小和较薄的陶瓷制品通常需要较短的烘烤时间,而较大和较厚的陶瓷制品则需要较长的烘烤时间。
此外,烘烤时间还应根据陶瓷制品的材料和形态来确定。
例如,对于釉面陶瓷制品来说,烘烤时间一般较长,以确保釉面的质地和颜色得到充分发展。
在陶瓷烧制工艺中,温度和烘烤时间的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它们不仅决定着陶瓷制品的外观和质地,还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在进行陶瓷烧制时,需要仔细地选择合适的温度和烘烤时间,并严格控制它们的变化范围。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试验和调整,以确保最佳的烧制效果。
总之,温度和烘烤时间是陶瓷烧制工艺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
它们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特性,需要仔细地控制和调整。
陶瓷烧成工艺技术
陶瓷烧成工艺技术陶瓷烧成工艺技术是指将陶瓷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等工序后,通过高温烧制,使其变为坚硬、致密、具有一定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制品的过程和技术。
陶瓷烧成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烧成温度控制、烧成周期设计以及烧成气氛控制等方面。
首先,烧成温度控制是陶瓷烧成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陶瓷材料的烧成温度直接影响着制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过低的烧成温度无法使陶瓷材料充分熔化,从而导致制品的容易破碎和抗压强度低等问题。
而过高的烧成温度则会导致陶瓷制品变形、烧裂等问题。
因此,在烧成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烧成温度,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
其次,烧成周期的合理设计也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烧成周期包括加热阶段、保温阶段和冷却阶段。
加热阶段是指将陶瓷原料从室温加热到烧成温度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适当控制加热速率,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快而导致制品破裂。
保温阶段是指将陶瓷制品在烧成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以使其均匀烧结的过程。
而冷却阶段则是将烧成完的陶瓷制品从高温环境中冷却下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逐渐降温,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快而导致制品破裂。
最后,烧成气氛的控制也是影响陶瓷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烧成气氛是指在烧成过程中制造的气氛,包括氧气浓度、气氛性质等。
不同的陶瓷制品对烧成气氛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釉上瓷需要弱还原性的气氛,而瓷砖则需要强氧化性的气氛。
因此,在烧成过程中,需要控制燃烧炉内的气氛,并根据不同的陶瓷制品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陶瓷烧成工艺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控制陶瓷材料在高温下进行烧结的技术。
通过合理设计烧成温度,烧成周期和烧成气氛,可以得到质量更加优良的陶瓷制品。
在实践中,还需要结合不同的陶瓷材料以及制品的特点,对烧成工艺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陶瓷艺术的烧成方法
陶瓷艺术的烧成方法陶瓷品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烧制才能最终成为成品。
那么,你知道陶艺的烧成方法有哪些吗?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陶瓷的烧成方法1、素烧法:表面不上釉的作品,直接烧成称为素烧。
素烧可以保留陶瓷作品上的手工痕迹,显现材质的自然和本质的美。
陶的素烧温度为900~1150℃。
瓷的素烧温度为1100~1310℃。
2、本烧法:陶瓷作品坯体表面上釉后,用高温一次性烧成,使坯体完全烧结,釉料完全融化,称为本烧。
烧成温度为1100~1350℃。
3、釉烧法:釉烧分两次烧成,陶瓷坯体经过一次素烧后再上釉,用低温二次烧成,使釉完全融化,烧成温度为900~1000℃。
4、氧化焰法:调整烟道阀门,保证窑内空气充足,定时添加燃料,使燃料在空气中彻底烧尽,由于窑炉氧气充足,则形成氧化焰气氛5、还原焰法:当温度加速升温至高温阶段,放低烟道阀门,使窑炉供养不足,炉内碳素增加,形成还原焰气氛。
6、乐烧法:乐烧采用二次烧成的工艺技术。
第一次素烧,温度为700~900℃。
再上釉,用低温二次烧成。
7、盐烧法:坯体在高温时,将氯化钠直接撒入在燃烧的窑炉中,氯化钠开始挥发,产生纳蒸气,这种纳蒸汽同陶瓷坯体表面的铝与硅产生反应,熔融成釉形成带有肌理的透明釉。
8、熏烧法:熏烧采用素烧和烟熏二次完成的工艺技术。
在素烧完成后再选用木屑、树枝、报纸等作燃料产生浓烟,通过坯体表面的缝隙使碳素附着于作品表面,形成自然的斑迹效果。
9、柴烧法:一种用木柴直接烧陶的方法。
因柴火直接在体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表面形成的“落灰釉”,使得作品色泽温润且有变化。
烧制陶瓷工艺流程烧制陶瓷的关键因素是:泥、釉、火。
为什么有些陶、瓷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呢?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
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用,传统的开片釉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瓷器的烧制方法
瓷器的烧制方法瓷器的烧制介绍瓷器的烧制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烧制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瓷器的烧制过程以及其中的各种方法。
烧制过程瓷器的烧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准备:瓷器的原料主要包括瓷土、石英和长石等,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筛选和混合等工序进行处理。
2.成型:成型是指将经过处理的原料按照设计要求塑造成器物的形状。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捏制、轮盘成型和模具成型等。
3.修整:修整是指对成型后的器物进行细节的修整工作,如刮平表面、修整边角等。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器物的整体美观和尺寸的准确。
4.干燥:成型完成后的器物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内外逐渐失去水分。
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风干和人工加热干燥等。
5.烧制:烧制是整个瓷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瓷器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常见的烧制方法有下面几种。
烧制方法瓷器的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高温瓷高温瓷是指将瓷器在高温环境中进行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烧制出的瓷器骨质坚实、致密,表面通常呈现出光亮的釉面。
高温瓷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
2. 低温瓷低温瓷是指将瓷器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烧制出的瓷器多为亮彩艳丽、色调鲜明。
低温瓷的烧制温度一般在900℃左右。
3. 氧化烧氧化烧是指将瓷器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进行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使瓷器呈现出明亮的釉色和纯净的质地。
4. 还原烧还原烧是指将瓷器在含氧量较低的环境中进行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使瓷器呈现出灰黑色的釉面和特殊的纹理效果。
雾化烧是一种将釉料雾化喷洒在瓷器表面,在高温下使其融化覆盖的烧制方法。
这种方法可使瓷器表面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和艳丽的色彩。
结论瓷器的烧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其中的不同烧制方法决定了瓷器的质地、颜色和纹理等特征。
选择合适的烧制方法对于创作出高质量的瓷器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实践,创作者可以不断完善瓷器的烧制技术,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八种陶瓷非遗烧制方法
八种陶瓷非遗烧制方法
1. 柴烧:使用木材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火痕和木灰痕迹,是传统陶瓷烧制方法之一。
2. 煤烧: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明亮的釉色和较高的温度,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3. 气烧:使用气体作为燃料,如天然气、液化气等,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温度高、烧成周期短、节省能源等优点,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4. 电烧:使用电能作为热源,通过电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温度均匀、可控性强、环保等优点,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5. 柴窑烧:使用传统的柴窑进行烧制,这种烧制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和人工,但是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
6. 乐烧:是一种快速烧成的方法,通过控制气氛和温度,使陶瓷在短时间内达到烧结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7. 盐烧:使用盐作为助熔剂,在高温下与陶瓷材料反应,形成玻璃质层,具有独特的釉色和光泽。
8. 熏烧:使用熏烟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熏烟痕迹和香气,是传统陶瓷烧制方法之一。
瓷器的烧制方法(一)
瓷器的烧制方法(一)瓷器的烧制简介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其烧制工艺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烧制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瓷器烧制方法。
1. 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最有名的瓷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青花装饰而闻名于世。
•烧制方法:–将瓷胎烧制成坚硬的瓷器,然后涂上蓝色的矿石颜料,以胶状植物胶或人造胶作为胶粘剂,在陶器表面画出纹样,再次进行高温烧制。
–在还没有真正完全烧结的状态下,防止釉面的流动和变形。
2. 砂浆瓷•砂浆瓷又称“重体釉”,是一种保留了中国古代官窑瓷质感的瓷器。
•烧制方法:–采用高岭土和石英砂作为原料,并添加适量的助熔剂和颜料。
–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其成为坚硬的瓷胎。
–在瓷胎表面上涂上釉料,再次进行高温烧制。
3. 粉彩瓷•粉彩瓷是一种瓷器上粉红或浅红色彩的装饰,具有柔和而浪漫的美感。
•烧制方法:–瓷胎烧制完成后,用细砂纸或石英粉将瓷器表面磨光。
–涂抹粉彩颜料,可以使用蘸笔、喷枪等方法,绘制各种花鸟、人物或景观图案。
–最后进行高温烧制,使色彩与瓷胎相融合。
4. 斗彩瓷•斗彩瓷是一种多彩的瓷器,采用多种颜色相互交织,形成丰富多样的图案。
•烧制方法:–瓷胎烧制完成后,涂抹不同颜色的彩料。
–使用刷子、喷枪等工具,将彩料绘制在瓷器上,并进行多次烧制,每次烧制都是一层彩料。
–每次烧制后,用砂纸或石英粉磨光,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瓷器。
5. 刻花瓷•刻花瓷是一种利用雕刻技术在瓷器上刻出纹饰的瓷器。
•烧制方法:–瓷胎烧制完成后,用细的刀具在瓷器上进行刻划,形成各种图案和纹饰。
–刻花完成后,进行高温烧制,使刻线清晰可见,美观大方。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瓷器烧制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烧制,瓷器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容器,更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6. 周黑鸭瓷•周黑鸭瓷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新瓷器,在保留传统瓷器风格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
•烧制方法:–使用高岭土和石英砂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助熔剂和颜料。
瓷器烧制技术
瓷器烧制技术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瓷器的烧制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瓷器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工艺流程以及现代化的改进。
1. 瓷器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1.1 古代瓷器烧制技术中国古代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7000年左右。
最早的陶器是用手捏成或用木料模具制作而成,然后通过太阳直射干燥而成型。
这种陶器称为原始陶。
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逐渐掌握了更高级别的陶艺技术,包括胎土选择、造型设计和窑炉建造等方面。
到了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时代与青铜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陶瓷业达到了巅峰。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中国陶瓷的中心,瓷器的造型、装饰和釉色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瓷器种类,如青花、白瓷、汝窑等。
1.2 现代化瓷器烧制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的瓷器烧制技术也得到了现代化的改进。
现代化的瓷器生产线采用了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现代化瓷器生产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原料处理、胎土制备、造型成型、干燥预处理、上釉装饰、装窑烧制等。
在原料处理环节,根据不同种类的瓷器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并进行粉碎、筛选等处理。
胎土制备环节则是将原料与水混合搅拌,并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步骤去除杂质。
造型成型环节是将胎土按设计要求塑造成各种形态,可以通过手工捏塑或机械压模等方式进行。
干燥预处理环节是将成型的瓷器放置在通风条件下,使其逐渐失去水分,以便后续的上釉和烧制。
上釉装饰环节是给瓷器表面涂上釉料,并进行各种装饰工艺,如彩绘、刻花等。
装窑烧制环节则是将已经装饰好的瓷器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
不同种类的瓷器有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要求。
2. 瓷器烧制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2.1 原料处理原料处理是瓷器烧制的第一步。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如高岭土、长石、石英等。
这些原料经过粉碎、筛选和混合等处理,以保证其颗粒大小和成分均匀。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1、烧成气氛的概念陶瓷产品的烧成气氛是指在烧制的过程中,窑炉内的燃烧产物中所含的游离氧与还原成分的百分比。
一般将烧成气氛分为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两种。
游离氧含量在8%以上的称为强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在4%~5%的称为普通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1%~1.5%的称为中性气氛当游离氧的含量小于1%,并且co含量在3%以下时,称为弱还原气氛,co含量在5%以上的称为强还原气氛。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何种气氛制度来烧制陶瓷产品,要根据产品配方中原料的组成以及烧制过程中各阶段的物化反映情况来确定。
当原料中所含有机物和碳较少,且粘性低、吸附性弱、含铁量较高时,适合与还原气氛烧成反之,则适合与氧化气氛烧成。
2、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众所周知,气氛会影响陶瓷坯体在高温下的物化反应速度、体积变化、晶粒尺寸与气孔大小等,尤其对陶瓷坯的颜色、透光度和釉面质量的影响,更显突出。
①影响铁和钛的化合价在实际生产中,当氧化气氛烧成时,坯料中的fe2o3在含碱量较低的玻璃相中熔解度很低,可析出胶态的fe2o3使坯显黄色当还原气氛烧成时,形成的feo熔化在玻璃相中呈淡青色。
另外,当坯体中的氧化铁含量一定时,若用氧化气氛烧成,被釉层所封闭的fe2o3将有一部分与sio2反应生成铁橄榄石并放出氧,其反应如下:(2fe2o3+2 sio2→2(2feo·sio2)+o2↑)反应生成的氧会使釉面形成气泡与孔洞,而残留的fe2o3会使坯体呈黄色。
对含钛较高的坯料应避免用还原气氛烧成,否则部分tio2会变成蓝至紫色ti2o3,还可能形成黑色2feo·ti2o3尖晶石和一系列铁钛混合晶体,从而呈色加深。
②使sio2还原和co分解在一定的温度下,还原气氛可使sio2还原为气态的sio,在较低的温度下它将按2s io→sio2+si 分解,因而在制品表面形成si的黑斑。
还原气氛中的co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按2co→co2+c 分解。
陶瓷烧制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流程解析
陶瓷烧制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流程解析陶瓷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工艺品,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陶瓷制作的核心是烧制技术,通过高温烧制,将陶土转化为坚硬的陶瓷器物。
本文将介绍陶瓷烧制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第一步:原料准备陶瓷的原料主要是陶土,陶土的选择对陶瓷的质量和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陶土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黏土、瓷土、赤陶土等。
制作陶瓷还需要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石英、长石等,以改善陶土的塑性和烧制性能。
第二步:成型成型是将陶土按照设计要求塑造成所需的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轮盘成型和模具成型。
手工成型是最传统的方法,通过手工捏制、揉捏和拉制等方式制作陶瓷器物。
轮盘成型是利用陶轮将陶土旋转成型,可以制作出圆形和对称的器物。
模具成型是利用模具将陶土压制成所需形状。
第三步: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器物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制作陶瓷的关键步骤之一。
陶瓷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如果干燥过快或不均匀,容易导致陶瓷出现开裂等问题。
因此,干燥需要控制得当,通常会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个阶段。
第四步:修整和装饰干燥后的陶瓷器物需要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是指对陶瓷器物表面进行打磨和修整,使其更加光滑和均匀。
装饰是给陶瓷器物添加图案、花纹或采用彩绘等方式进行装饰,以增加陶瓷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第五步:烧制烧制是陶瓷制作的核心过程,通过高温烧制,使陶土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坚硬的陶瓷。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陶瓷需要不同的烧制条件。
常见的烧制方式有电窑烧制、气窑烧制和木炭烧制等。
在烧制过程中,陶瓷器物会经历干燥、失水、胚瓷、成熟等阶段,最终形成成品。
第六步:上釉和再烧烧制完成后,陶瓷器物可以选择进行上釉。
釉料可以改善陶瓷的光泽、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增加陶瓷的装饰效果。
上釉后的陶瓷器物需要再次进行烧制,以使釉料与陶瓷器物相融合,形成一层坚硬的釉面。
陶瓷烧制技术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流程才能完成。
陶瓷烧制技术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答
陶瓷烧制技术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答陶瓷烧制是一门古老而精细的工艺,涉及到材料选择、设计、制作和烧制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介绍陶瓷烧制技术中的注意事项,并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
一、材料选择在陶瓷烧制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适合烧制的陶瓷材料,如瓷土、陶土等。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纯度和质量。
杂质和材料的不均匀性会对成品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还要考虑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能,以确保在高温下不会出现开裂等问题。
二、设计与制作在设计和制作陶瓷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设计合理,结构稳定。
过于复杂或不稳定的设计容易导致烧制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
其次,要注意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如修整、抛光等。
这些细节决定了最终作品的质量和观感。
最后,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工艺和技术,如胎釉一体烧制、多次釉烧等。
三、烧制过程在烧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控制好烧制的温度和时间。
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可能导致作品变形、开裂或烧坏。
其次,要注意烧窑的通风和排气。
良好的通风和排气可以帮助控制烧制过程中的气氛和湿度,提高成品的质量。
最后,要注意烧制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如避免作品直接接触炉墙、使用保护剂等,以防止作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1. 作品在烧制过程中出现开裂怎么办?答:开裂是陶瓷烧制中常见的问题。
开裂的原因可能是材料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或烧制过程中的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设计、调整烧制参数等。
2. 作品在烧制后出现色差怎么办?答:色差可能是釉料的问题或烧制过程中的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质量好的釉料、调整烧制温度和时间等。
3. 作品在烧制后表面不光滑怎么办?答:表面不光滑可能是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如修整不当、抛光不充分等。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提高抛光的质量等。
4. 作品在烧制后变形怎么办?答:变形可能是材料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或烧制过程中的问题。
解决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设计、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等。
探究不同类型陶瓷的烧制工艺要点
探究不同类型陶瓷的烧制工艺要点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材料,它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艺品、生活用品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陶瓷在烧制工艺上有着不同的要点和技术,下面我们将探究几种常见陶瓷的烧制工艺要点。
1. 瓷器的烧制工艺要点瓷器是一种高档陶瓷,其烧制工艺要点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成型、干燥、烧制等环节。
首先,瓷器的原料应选用优质的瓷土,其中以高岭土、瓷石等为主要原料。
其次,成型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分含量,采用适当的成型方法,如手工捏塑、轮盘成型、注浆成型等。
然后,成型后的瓷器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避免烧制过程中出现开裂等问题。
最后,进行烧制时需要控制温度和气氛,一般采用分段升温、控制氧化还原等技术,以保证瓷器的质量和色彩。
2. 瓷砖的烧制工艺要点瓷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烧制工艺要点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成型、烧制等环节。
首先,瓷砖的原料应选用适合的粘土和矿石,其中以黏土、石英等为主要原料。
其次,成型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分含量,采用挤压成型、干压成型等方法,以获得均匀的瓷砖。
然后,进行烧制时需要控制温度和气氛,一般采用高温烧制,以使瓷砖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釉面处理,以增加瓷砖的装饰性和防污性。
3. 瓷器餐具的烧制工艺要点瓷器餐具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其烧制工艺要点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成型、烧制、装饰等环节。
首先,瓷器餐具的原料应选用无毒、无害的瓷土,其中以高岭土、瓷石等为主要原料。
其次,成型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分含量,采用压制成型、注浆成型等方法,以获得均匀的餐具。
然后,进行烧制时需要控制温度和气氛,一般采用低温烧制,以保持餐具的质地和色彩。
最后,还需要进行装饰处理,如刻花、绘画等,以增加餐具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4. 陶艺作品的烧制工艺要点陶艺作品是一种艺术品,其烧制工艺要点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成型、烧制、装饰等环节。
首先,陶艺作品的原料可以选择各种陶土,如红陶土、白陶土等,根据作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
陶瓷烧制技巧与注意事项
陶瓷烧制技巧与注意事项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烧制陶瓷是一门独特的技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陶瓷烧制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陶瓷爱好者和烧制工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陶瓷材料是烧制陶瓷的关键。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瓷土、陶土和瓷石等。
瓷土质地细腻,适合制作高温瓷器;陶土质地粗糙,适合制作低温陶器;而瓷石则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材料,可以增加陶瓷的质地和强度。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所要制作的陶瓷作品的用途和烧制温度,以及自身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其次,制作陶瓷作品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将所选的陶瓷材料进行筛选和粉碎,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然后,将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均质的泥浆。
接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将泥浆进行成型。
这一步可以使用手工造型、轮盘造型或模具造型等不同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方式。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作品的湿度。
陶瓷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以便于成型和修整。
如果湿度过高,作品容易变形和开裂;如果湿度过低,作品则容易干裂。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湿布或喷雾器等工具,保持作品的湿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塑料袋或保鲜膜等材料覆盖作品,防止水分的蒸发。
完成制作后,陶瓷作品需要进行干燥和修整。
干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
在干燥过程中,可以适时将作品翻转,以保证其均匀干燥。
一般情况下,陶瓷作品需要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数天至数周。
在作品完全干燥之前,不宜急于进行下一步的处理,以免引起开裂或变形。
烧制陶瓷是最后一个关键的步骤。
在烧制之前,需要对作品进行烧前处理。
这一步骤包括将作品进行烘干、刮磨和上釉等。
烘干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作品中的水分,以防止在高温下产生爆裂。
刮磨则是为了去除作品表面的不平整和瑕疵,使其更加光滑。
上釉是为了增加作品的光泽和保护作品表面。
选择合适的釉料和上釉方式也是烧制陶瓷的重要环节。
陶瓷烧制技术初学者入门指南
陶瓷烧制技术初学者入门指南导语: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陶瓷烧制技术可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本文将为初学者提供一份入门指南,帮助他们了解陶瓷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一、陶瓷的基本知识1. 陶瓷的定义:陶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干燥和高温烧结等工艺制成的一类材料。
2. 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其成分和用途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瓷器、陶器、石器等。
3. 陶瓷的特点:陶瓷具有高温稳定性、耐磨性、绝缘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餐具、工艺品等领域。
二、陶瓷烧制的基本工艺1. 成型:陶瓷制作的第一步是成型,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轮盘成型和模具成型等。
初学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型方法进行实践。
2.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作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的时间和方法会因材料和作品的大小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装饰:干燥后的陶瓷作品可以进行装饰,常见的装饰方法有绘画、刻花、贴花等。
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行装饰设计。
4. 烧制:装饰完成后,陶瓷作品需要进行烧制,以使其成为坚硬的陶瓷材料。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会因材料和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陶瓷烧制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陶瓷烧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烧制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所以需要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并确保烧制场所通风良好。
2. 控制温度: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陶瓷作品的质量。
初学者可以通过温度计等工具来监测和调整烧制过程中的温度。
3. 选择合适的烧炉:烧制陶瓷作品需要使用烧炉,初学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烧炉进行烧制。
常见的烧炉有电烧炉、气烧炉等,每种烧炉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陶瓷烧制的技巧与实践1. 学习基本的手工技巧:陶瓷烧制需要一定的手工技巧,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捏法、拉坯等基本的手工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平。
陶瓷烧制技术初学者的教程
陶瓷烧制技术初学者的教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形式,它结合了艺术和科学的元素。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陶瓷烧制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本文将介绍陶瓷烧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一、材料准备陶瓷烧制的第一步是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主要材料包括陶泥、釉料和烧制工具。
陶泥是制作陶瓷作品的基础,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陶泥,如黏土、瓷土等。
釉料用于给陶瓷作品上釉,增加光泽和保护作品表面。
烧制工具包括轮盘、刷子、刮刀等,用于塑造和装饰陶瓷作品。
二、制作陶瓷作品制作陶瓷作品的过程可以分为塑造、干燥和修整三个阶段。
首先,将陶泥放在轮盘上,用手或工具塑造出所需形状。
在塑造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技法,如拉坯、捏塑、切割等,创造出各种形态的作品。
完成塑造后,将作品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干燥,等待其表面变干。
最后,使用刮刀等工具对作品进行修整,使其更加光滑和完美。
三、涂釉涂釉是陶瓷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美观度,还可以保护作品表面。
在涂釉之前,需要对陶瓷作品进行烧前清洁,以确保釉料能够附着在作品表面。
选择合适的釉料,根据个人喜好和作品的特点进行涂抹。
可以使用刷子、喷枪等工具涂抹釉料,确保釉料均匀覆盖整个作品表面。
涂釉完成后,将作品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干燥,等待釉料完全干燥。
四、烧制烧制是陶瓷烧制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烧制之前,需要将作品放入窑中。
选择合适的烧制温度和时间,根据作品的类型和釉料的特性进行调整。
烧制的温度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如预烧、高温烧制等。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作品变形或烧裂。
烧制完成后,将窑中的作品取出,等待其冷却。
五、装饰和收尾烧制完成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对作品进行装饰和收尾。
可以使用彩绘、雕刻等技法,为作品增加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在装饰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以保证装饰效果的质量和持久性。
完成装饰后,可以使用砂纸等工具对作品进行抛光,使其更加光滑和细腻。
陶瓷烧制技术入门指南
陶瓷烧制技术入门指南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它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古代的陶器还是现代的瓷器,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如果你对陶瓷制作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个入门指南,帮助你了解陶瓷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步骤。
一、陶瓷的基本材料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粘土,而粘土则是由不同种类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的。
不同种类的粘土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粘土非常重要。
常见的粘土类型有瓷土、赤陶土、黏土等。
瓷土适合制作瓷器,赤陶土适合制作陶器,而黏土则适合制作陶艺作品。
除了粘土,陶瓷制作还需要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石英砂、长石粉等,以提高陶瓷的强度和耐磨性。
此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如刀具、模具、砂纸等,以便进行造型和修整。
二、陶瓷的制作过程1. 准备工作在开始制作陶瓷之前,需要将粘土进行处理。
首先,将粘土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将粘土进行搅拌和揉捏,直至其变得柔软而有弹性。
2. 造型陶瓷的造型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可以使用手工造型或利用模具进行造型。
手工造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而利用模具可以更快速地制作出形状一致的作品。
3. 干燥造型完成后,需要将陶瓷作品进行干燥。
干燥的过程需要慢慢进行,以免过快干燥导致作品开裂。
可以将作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或使用专门的干燥设备进行干燥。
4. 烧制干燥完成后,陶瓷作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初烧,然后是定烧。
初烧的目的是将粘土中的有机物质烧掉,而定烧则是将陶瓷烧制到所需的温度,使其成为坚硬的陶瓷作品。
5. 上釉烧制完成后,可以选择给陶瓷作品上釉。
釉料可以增加陶瓷的光泽和美观度,并且能够提高陶瓷的耐磨性和防水性。
上釉可以使用刷子、喷枪等工具进行,需要注意均匀涂抹,并避免出现气泡和滴状。
6. 二次烧制上釉完成后,需要进行二次烧制,以将釉料烧结在陶瓷表面。
陶瓷的烧制 了解非遗陶瓷的制作
陶瓷的烧制了解非遗陶瓷的制作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陶瓷的烧制工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陶瓷的烧制过程,以及非遗陶瓷的制作方法。
一、陶瓷烧制的工艺流程陶瓷的烧制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装饰、烧制等多个环节。
首先,原料准备是制作陶瓷的基础。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矿石、助熔剂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净化、筛分等步骤,以确保材料的纯净度和质量。
其次,成型是将陶瓷原料塑造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造型、轮盘造型和模具成型等。
不同的工艺方法能够制作出各具风格的陶瓷作品。
然后,陶瓷成型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这是为了去除陶瓷中的水分,防止烧制过程中产生爆炸。
通常有自然风干和人工控温干燥两种方法,根据陶瓷作品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方式。
接着,装饰是陶瓷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装饰可以通过刻画、绘画、粘贴等方式进行,以增加陶瓷作品的艺术效果。
传统的装饰技巧包括彩绘、剪纸、贴花等。
最后,烧制是陶瓷的最终环节。
根据陶瓷作品的种类和用途,可以选择不同的烧制方式,如高温烧制、低温烧制、还原烧制等。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保持通风等条件,以确保陶瓷作品的质量和形态。
二、非遗陶瓷的制作方法非遗陶瓷作为传统陶瓷技艺的代表,拥有独特的工艺和风格。
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非遗陶瓷注重手工制作和传统工艺的传承。
非遗陶瓷的制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材:非遗陶瓷注重选用具有特殊性能和纯净度的原料,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 手工造型:非遗陶瓷作品大多采用手工造型的方式,传承了古老的陶瓷工艺。
陶艺师根据设计图纸或者自由创作,将陶瓷原料塑造成所需形状。
3. 彩绘装饰:非遗陶瓷注重传统的彩绘技法,如釉上彩、青花、工笔彩等。
这些技法通过绘画、刻画等手法,为陶瓷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构成装饰:非遗陶瓷在装饰中也注重使用传统的构成装饰技法,如浮雕、贴花等。
陶瓷烧制中的关键技巧与注意事项
陶瓷烧制中的关键技巧与注意事项陶瓷烧制是一门古老而精细的工艺,它融合了艺术与科学,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工匠的技巧。
在烧制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陶瓷材料是烧制成功的关键之一。
不同类型的陶瓷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常见的陶瓷材料包括瓷土、瓷石、陶瓷颜料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作品的用途、形状和细节等因素。
例如,制作餐具需要选择食品安全级别的材料,而制作装饰品则可以选择颜色鲜艳的陶瓷颜料。
其次,正确的制作和处理陶瓷坯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陶瓷坯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作品的质量。
在制作陶瓷坯体时,需要注意控制坯体的湿度和粘度,以便于成型和雕刻。
同时,还需要注意调整坯体的收缩率,以免在烧制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开裂。
第三,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陶瓷材料和作品类型需要不同的烧制温度。
一般来说,烧制温度分为升温、保温和降温三个阶段。
在升温阶段,需要逐渐升高温度,以免突然升温导致作品开裂。
在保温阶段,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以使作品充分烧结。
在降温阶段,需要缓慢降温,以免温度变化过快引起烧制缺陷。
此外,控制烧制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
烧制气氛可以分为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
氧化气氛指的是在烧制过程中提供充足的氧气,使陶瓷表面呈现明亮的颜色。
而还原气氛则是在烧制过程中减少氧气供应,使陶瓷表面呈现暗淡的颜色。
控制烧制气氛可以通过调整燃烧炉的通风和燃料供应来实现。
最后,注意安全是烧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陶瓷烧制涉及高温和有害气体,因此需要注意防火和通风。
在操作烧炉时,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和护目镜。
同时,还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陶瓷烧制是一门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艺术。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和处理陶瓷坯体、控制烧制温度和气氛,以及注意安全等方面都是关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艺术家和工匠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创作出更加精美的陶瓷作品。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1.中温瓷(Stoneware)
烧成温度:烧成温度为1200-1250℃之间。一般 都采用2次烧成,先低温素烧再进行釉烧。 特点:
坯体可以做的比较薄轻巧些。 瓷泥粘性和密度较高,吸水率为7%左右。 釉面适合生产各种颜色的色釉。 强度和耐磨性能较好。
使用注意问题和适用范围:
3.窑变釉
烧成温度:中温窑变釉的烧成温度为1250度左右。一般都采用两次烧成,先用低温进行 素烧后,现经高温釉烧。窑变釉大部份都是采用一次性上釉,但也有部份颜色需经过 上两次釉。 特点: 1. 窑变釉的颜色主要讲究瓷泥与釉水的结合再加上对烧成温度的控制。 2. 窑变釉对烧成温度的控制要求比较敏感,同一窑炉不同位置烧出来的产品颜色效 果都会存在差异。 3. 窑变釉的产品效果很难做到一致性,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可控制在一 定的范围内。 4. 窑变釉水会有一定的挥发性,所以在烧制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出现不同 的颜色效果和成品率。如温度过高釉面会产生汽泡、发黑等情况,温度过低釉面 会发黄、起雾。 5. 因为釉水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所以此类产品不能采用釉烧底标。如果釉烧底标的 话在烧成过程中会把底标散开,导致出来的底标会残缺。 6. 补釉返烧后出来的产品与一次性烧成出来的产品会有较明显的差异,而且二次返 烧的收成率会较低,部份窑变釉是不能经过返烧的。 产品强度和耐磨程度较好。 使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微波炉、洗碗机适用。
使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波炉和洗碗机。
二. 陶瓷成型种类
• ①注浆成型操作 • ②压力成型操作 • ③滚压成型操作
①注浆成型操作
注浆成型就是将制备好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贴近 模印壁的一层泥浆中的水分被其吸收后便形成了适当厚 度的均匀泥层,将余浆倒出后,泥坯因脱水收缩而与模 型脱离开来形成毛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陶瓷烧造技术常识一、什么是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在烧窑时火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性质。
火焰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种: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不同性质的火焰有不同的作用。
1、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这时窑中的氧气充足,CO较少。
为了使坯中水分及一切有机物都蒸发和挥发排出,使坯体得到正常的收缩,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必须有氧化焰阶段。
2、还原焰:还原焰是不完全燃烧的火焰。
这时窑中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多,没有或者极少游离氧的存在。
由于还原焰能使坯体内的高价铁(Fe2O3)得到充分还原变为氧化亚铁(FeO),而变成青色,消灭瓷色发黄的现象,因此在日用瓷的烧窑过程中,多采用还原焰烧成。
3、中性焰:烧中性焰时,窑内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加氢气与进入窑中的空气化合量几乎相等,处于平衡状态,其作用是使氧化亚铁不再受氧化作用而恢复成高价铁,最后使坯体达到完全玻化的目的。
但控制中性焰非常困难,常用弱还原焰代替它。
二、怎样控制火焰的性质与压力?景德镇瓷胎为什么适宜烧还原焰?烧煤的倒焰窑内还原焰的表征是维持窑内正压操作,投煤次数较多,相隔时间较短,做到不断火,不断焰;而氧化焰的特征是窑内维持负压操作,窑内火焰明澈清晰,一般添煤时间间隔较长,初时窑内浓烟滚滚,过后渐淡而后火净,即火焰的性质为还原-弱还原-氧化。
因此保持窑内火焰的一定性质往往以存焰与火净的时间比例来予以控制。
对于氧化焰操作要求火净的时间远多于存焰时间,保持氧化焰时煤层不宜太厚,每次加煤量少,加煤间隔较长,必须有稍多的过剩空气。
欲提高窑内温度,必须采用氧化焰烧法。
为了满足某些制品对质量较高的要求,一般在1000-1180℃,当釉料尚未熔融前须控制还原焰,即维持窑内不断火与不断焰,为此必须在更换还原焰时将闸板下降;以减弱窑内通风。
加煤操作除采用小块煤外,应按照"勤加少添"原则,并保持燃烧室内火势不发白,煤层不发黑的状态,即可避免窑内温度急升所引起的釉面过早玻化、坯体还原不充分的现象。
常见的火焰为弱还原焰或氧化焰。
控制弱还原焰的方法是采用大块煤烧窑。
煤层可厚些,每次加煤量大,加煤间隔较还原阶段长,同时减弱窑内的通风,但应维持窑内不断火。
在还原焰操作时,应使窑内保持不大的正压,这样可以避免冷空气大量涌入。
压力控制对隧道窑尤为重要。
在氧化气氛下烧成制品时,隧道窑的零压点在烧成带与冷却带之间。
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制品时,隧道窑的零压点则在烧成带与预热带之间。
如果零压位置控制不当,则将使窑内气氛变化,而造成产品出现缺陷。
景德镇瓷胎为什么适宜烧还原焰呢?这是因为景德镇坯料含铁量较高,在还原气氛中烧成是高价铁通过CO作用,还原成低价铁,即氧化亚铁,它对成瓷的呈色影响很小,不象高价铁(Fe2O3)会使瓷器"发黄"色和其它杂色,所以景德镇瓷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呈现"白里微泛青"的颜色,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同时也保持了历史上景德镇瓷器具有"白如玉"的特色。
景德镇瓷器以本地附近的瓷石和高岭土为制瓷的基本原料,瓷石中含Fe2O3量一般有0.6%左右,高岭土中Fe2O3含量一般1%左右。
由于过去没有比较有效的除铁手段,而Fe2O3是一种较强的着色剂,坯料中只要含0.8%的三氧化二铁就足以使瓷器形成褐黄色。
在还原气氛下三氧化二铁生成氧化亚铁,在高温下氧化亚铁又与二氧化硅生成青色的硅酸亚铁玻璃相,使瓷器具有一定的"白里泛青"的特点。
景德镇柴窑的特殊结构,也决定了需要烧较浓的还原气氛来保证瓷器烧成时的还原作用。
目前,景德镇瓷器的烧成以隧道窑为主,而隧道窑又以油窑居多,但无论是煤烧窑还是油烧窑,其所控制的还原气氛一般都比较浓。
多数隧道窑的还原气氛中CO的含量都大于4%,有的高达7-9%。
总之景德镇瓷器适宜在重还原气氛和弱还原气氛下才能烧出有传统特色的瓷器。
三、怎样观察火色而判定烧窑时的温度?应该根据什么来变换火焰的性质?在没有测温设备的条件下,我们还可以凭肉眼观察火色而判定温度。
这是因为高热物体辐射的光色和浓度,随着温度的高低而有相当的变化,所以,看其火色如何,就可大体上判断它的温度。
这对于烧窑的技术人员随时掌握烧成温度,保证烧窑质量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根据窑内火砖呈现的火色和温度,可掌握如下的变化:火色温度最初可能看出的红色600℃暗红色700℃浓(暗)樱桃红色800℃樱桃红色(深红)900℃鲜(亮)樱桃红色1000℃桔红色1100℃橙黄色1200℃黄白色(浅黄)1300℃白色1400℃辉煌白色1500℃眩晃白色1600℃根据以上的观察,在熟练的技术人员判断下,一般仅有20℃左右的差度。
但这种看火色的情况,因技工的眼力条件,以及昼夜和室内明暗光线而有所不同(例如表示最初可能看出的红色约600℃,是在明室内观察的,若在暗室,则约500℃),这种经验观察当然不如仪器准确,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其重要性,千百年来景德镇窑烧出了许许多多的陶瓷珍品,就是用这种经验判断温度的。
至今还有相当的实用性。
至于根据温度变化变换火焰性质,一般来说,烧普通瓷器时,900℃以前用氧化焰,以防煤烟积存在坯件上。
900-1100℃烧强还原焰,使高价铁(Fe2O3)变成低价铁(FO),1100-1140℃用氧化焰排除还原焰时所残留的烟。
1140℃以后用中性焰。
烧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原料、燃料、窑炉设备、气候、压力等具体情况来决定。
四、什么是平烧保温?平烧保温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范围,使温度缓慢地上升。
结果使得窑内纵横上下的温差平衡一致。
具体来说,在脱水期间进行的平烧保温,能使坯内的人为水分安全排出,石英晶型得到安全转化,避免发生开裂的现象。
在釉熔融以前进行的平烧保温,能使坯内所含有机物和化合水及高温挥发物充分挥发干净,免得在釉熔融时封闭在内而起泡。
最后,玻化期中所进行的平烧保温,除能使窑内上下温差减小外,坯内所含有的三氧化二铝和硅酸化合成新生物--莫来石,并使长石与石英化合成为长石玻璃等。
五、烧窑过程中坯体发生哪些物理化学变化?1、烧窑过程中坯体所发生的物理变化有:1)重量减轻--人工水、结晶水和有机物质蒸发和挥发的结果;2)可塑性丧失;3)颜色发生变化;4)空隙发生变动--水分及有机物质蒸发和挥发时,坯体空隙率逐渐增加,到开始玻化时,空隙又逐渐被溶液充满,颗粒被液体包围,空隙逐渐减少,直到坯体被烧结;5)体积收缩--坯体空隙增加时,体积微有膨胀现象,空隙减小时,渐渐收缩;6)机械强度发生变动--晶格被破坏,结晶水失去时,晶体分裂,坯的机械强度减低,到重新结晶后,机械强度增加很大。
2、坯体的化学变化:氧化和还原等变化,还原作用多在250-900℃时发生,分解作用多在500-1300℃时发生。
1)碳酸盐的分解。
2)碳素、硫化物及有机物的氧化。
粘土中夹杂的硫化物在800℃左右被氧化完毕。
3)坯体中存在的碳素及有机物在600℃以上才开始氧化分解,并持续到高温,此阶段产生的气体必须完全排除掉,否则会引起坯体起泡。
C+O2→CO2↑4)强还原阶段(1020-1150℃)。
此阶段坯体内的三氧化二铁及硫酸盐在釉层封闭坯体之前得到充分还原与分解。
(以下反应在还原气氛中,1100℃强烈反应)(以下反应在还原气氛中,800℃进行即强烈反应)5)氧化亚铁易与二氧化硅生成易熔的玻璃状物质,促进了坯体的烧结。
六、烧窑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1、烧窑、冷窑太快瓷器容易开裂;2、氧化时间不足,烧窑太快可能发生起泡现象;3、烧窑的火力不匀时,容易变形;4、窑内温度不匀又过火时,瓷件发生肿胀;5、烧法与火焰性质不适合时,瓷面容易变色并产生污点;6、冷窑太慢,瓷器的断面往往粗糙;7、烧还原焰时不宜过重、过长,否则易犯吸烟缺陷;8、烧大件厚壁制品时,点火烘烧阶段应注意缓慢升温,氧化阶段应氧清氧透,冷却阶段应适当延长;9、烧某些色釉制品时除了应注意控制一氧化碳的适当含量及还原起讫的合适时机外,应注意控制游离氧的含量;10、烧结晶釉时除了应控制适当的升温及保温时间外,宜采用氧化焰烧成。
七、快速烧成窑的技术特征有哪些?一般隧道窑的截面高大,制品密集堆放,各部位制品的温差悬殊,因此不能快速而均匀地加热或冷却制品,以致烧成周期长达几十小时。
快速烧成对窑炉性能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均匀地加热和冷却制品,并且能够灵活地调节温度和气氛。
为了满足这个基本要求,快速烧成窑在结构与材料上具有以下一些技术特征:1、截面小。
为了达到窑道截面上温度均匀一致,截面趋向于减小高度,成为扁平形式。
例如有效高度为250-300毫米,有效宽度为600-840毫米,这样的小截面窑中的温度很容易达到均匀一致,并且易于控制。
1250-1300℃烧成的茶餐具(杯碟)的烧成周期仅60-90分钟。
2、含硫量低,无灰分的燃料。
快速烧成最好采用明焰直接加热,所用燃料要求无灰,含硫量低,如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轻油等。
明焰烧成的燃料含硫量宜在0.2%以下。
3、高速喷嘴。
高速等温嘴具有三大特点:燃烧速度快,空间热强大,温度分布均匀。
高速喷嘴是减小窑内温差,实现快速烧成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4、优质的筑窑材料。
为了使窑内温度能按照温度曲线的要求而灵活自如地调节,筑窑材料要选用导热率低,热容小,并有一定强度的轻质高温耐火材料和性能良好的轻质保温材料。
5、尽量减小或不用窑具。
在快速烧成中,应当尽量减少或者不用窑具。
采用单层放置制品,不用窑具,提高传热效率和窑炉的灵活性,使窑炉有可能在短时内从最高温度冷却到常温。
6、先进的制品输送方式。
一般的隧道窑采用笨重的窑车输送制品,窑车蓄热很大,造成制品升温和冷却滞后,不适合快速烧成。
快速烧成隧道窑的制品输送方式有步梁式、推板式、辊道式、气垫式等。
快速烧成的间歇式窑炉有梭式和帽罩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