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作用特点
推拿机理
![推拿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184f1f10a6f524ccbf85fc.png)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小儿推拿的保健手法,手法简单易学,大家可以在家里自己操作,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学一下。
1.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行操作。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基本内容及特点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基本内容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701e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1.png)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基本内容及特点关节调整推拿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的运用来调整人体关节的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其基本内容包括关节检查、关节调整和关节保养,其特点是独特的手法和有效的疗效。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节检查:在进行关节调整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关节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检查主要包括观察、问诊和望闻问切等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姿势、步态等,询问病史和症状,以及用手触摸、按压等方式来检查关节的活动度、肌肉张力和疼痛程度等,从而确定关节的问题所在。
2. 关节调整:在进行关节调整时,推拿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采用相应的手法进行调整。
常用的手法包括拇指推拿、揉捏、搓动、拉伸等,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和动作来改善关节的活动度、恢复关节的正常位置、调整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等。
这些手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关节保养:关节调整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
在关节调整的过程中,推拿师会向患者介绍一些关节保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保持关节的健康状态。
这些方法包括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均衡的饮食和营养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关节的负担、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柔韧性,延缓关节的衰老和退化。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手法: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具有独特的手法,通过推、拿、揉、捏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直接作用于关节和周围的组织,从而改善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
这些手法需要推拿师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能够准确地把握力度和方向,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损伤。
2. 有效的疗效: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在治疗关节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调整关节的位置和活动度,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同时,关节调整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小儿推拿推广方案
![小儿推拿推广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66fe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0.png)
小儿推拿推广方案引言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许多儿童面临着身心健康问题。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且有效的疗法,对于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小儿推拿的特点、推广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推广的方案。
小儿推拿的特点小儿推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小儿推拿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采用手法轻柔,不会对儿童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2.高效性:小儿推拿针对儿童常见的身心健康问题,如失眠、厌食、多动症等,治疗效果显著。
3.全面性:小儿推拿不仅可以调节儿童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帮助儿童调整情绪,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推广小儿推拿的必要性推广小儿推拿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理由:1.扩大健康保健选择: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非药物疗法的需求也在增加。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疗法,能够满足一部分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需求。
2.强调中医文化:小儿推拿是中医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推广小儿推拿,可以宣传和传承中华传统医学的宝贵文化。
3.解决儿童健康问题:当今社会,儿童面临的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小儿推拿可以通过调整儿童体质,缓解他们的身心困扰。
推广方案为了有效地推广小儿推拿,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推广方案。
增加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大宣传的力度。
可以邀请专家来撰写相关文章,发表在相关专业杂志上,向大众介绍小儿推拿的功效和适用范围。
建立推拿中心在各大儿童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中建立小儿推拿中心,提供专业的推拿服务。
与专业推拿师合作,为患有相应健康问题的儿童提供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提供专业培训开设小儿推拿的专业培训课程,吸引相关医护人员和对小儿推拿感兴趣的人参与学习。
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和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推拿师的专业水平,确保推拿技术的质量。
小儿推拿示范工作坊在社区或学校中开设小儿推拿示范工作坊,邀请推拿专家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
通过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亲身体验小儿推拿,增强他们对该疗法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推拿学的特点
![推拿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61fefa941ea76e58fa049f.png)
要减少、避免推拿意外的发生, 推拿医生要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医 疗技能:
1.提高诊断的正确率,避免误诊误治而发生 意外; 2.提高手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特别是 一些旋转、扳、牵拉等运动关节类手法; 3.在治疗时需注意有适当的体位。
如何学习推拿学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推拿适应证 1.内科:如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胃炎、 胃下垂、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小肠吸收消化 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便秘、肠炎等; 2.妇科:如痛经、闭经、更年期症候群等; 3.伤科:如落枕、肩周炎、颈椎病、网球 肘、腰突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症等;
4.神经科:如神经衰弱、头痛、面神经 炎、多发性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臂丛神经 损伤等; 5.儿科:如小儿肌性斜颈、小儿麻痹、小 儿消化不良、小儿营养不良等; 6.五官科:如声带麻痹、下颌关节紊乱综 合症、近视等; 7.外科:如乳腺炎、尿潴留、腹部术后粘 连等。
㈠ 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 手法含义:以操作者的手,或者借用一定的器
具以达到手的功能的延伸,或者适当运用操作 者肢体的其他部分,在受治者的肢体体表上作 规范性的动作,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这些作用于受治者肢体体表上的规范性动作, 称为手法。
1.手法治疗特点 ⑴手法操作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以防病治病为目 的; ⑵手法是操作在受治者的肢体体表上,不需切开肌肤 后导入的疗法,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自然疗法。 (3)不需借助任何医疗仪器,药物,只要操作者的双 手或肢体其他部分;
1.学习和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现代 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 2.刻苦地学习手法和进行功法锻炼,掌握手 法的基本技能和临床应用.
推拿的八种手法
![推拿的八种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c8773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b.png)
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手法的施加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非常丰富,其中最常用的八种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抖、击、扭。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八种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揉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摩肌肉,使其产生温热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揉的部位可以是肩颈、背部、腰部等。
二、捏捏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轻轻地捏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捏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捏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三、推推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推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推的部位可以是胸部、腹部、腿部等。
四、拿拿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然后用力向外拉伸,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拿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五、按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按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六、抖抖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抖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抖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抖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七、击击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敲打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击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击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八、扭扭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扭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扭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扭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推拿的八种手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同时,推拿的手法要轻柔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对针灸推拿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对针灸推拿专业的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c6d6f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e.png)
对针灸推拿专业的认识和理解针灸推拿是一门古老而广泛应用的中医疗法,它结合了针灸和推拿两种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和按摩肌肉组织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首先,针灸是指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刺激和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针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用于疼痛管理、内科疾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其次,推拿是指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肌肉、经络和穴位,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舒缓疲劳和缓解疼痛。
推拿可以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针灸推拿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个性化治疗,针灸推拿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 无副作用,相比于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疗法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针灸推拿疗法也不会导致依赖性,适合长期使用。
3. 综合调理,针灸推拿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保健强身。
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身体的平衡状态,针灸推拿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4. 疗效确切,针灸推拿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证据,对许多疾病有着明确的疗效。
例如,针灸推拿在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总的来说,针灸推拿是一门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肌肉组织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它具有个性化治疗、无副作用、综合调理和疗效确切等特点和优势。
然而,在接受针灸推拿治疗时,还需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师,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推拿的名词解释
![推拿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ef458c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2.png)
推拿的名词解释
推拿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方法,是指在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推拿又称为“按
摩”“按跷”,可以有效改善或者缓解骨伤科、内科、妇科、外科、五官科、儿科等领域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
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调和气血及平衡阴阳的作用,合理推拿能够改善皮肤、肌肉、关节肌腱、神经、血液淋巴、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功能和代谢,临床中主要用于骨伤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及五官科等疾病的治疗。
推拿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推拿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专业手法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引起皮肤破损、瘀斑、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疼痛甚至晕厥等情况。
推拿后,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温水,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休息等。
如有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中医专家。
小儿推拿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小儿推拿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0db3f5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c.png)
小儿推拿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拿手法:小儿推拿以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的目的。
这些手法包括推、揉、捏、按等,每种手法都有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2. 穴位按摩: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主要分布在手部、足部、腹部等部位。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3. 饮食调理:小儿推拿注重饮食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建议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对于肺气不足的孩子,建议多吃润肺养肺的食物。
4. 日常护理:小儿推拿还强调日常护理,包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等。
通过合理的日常护理,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小儿推拿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适应症广泛:小儿推拿适用于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同时,对于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如抽动症、多动症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2. 操作简便:小儿推拿的手法简单易学,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仪器,家长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行学习。
3. 安全可靠: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涉及药物治疗和侵入性操作,安全性较高。
同时,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日常护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4. 效果显著:小儿推拿的效果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孩子在接受推拿后都有明显的改善。
一些病症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对于一些慢性病或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也可以通过推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推拿的特点
![中医推拿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c3453db90d6c85ec3ac6db.png)
中医推拿的特点中医推拿的特点一、重预防,治末病中医学强调:上工不治已病治末病。
高明的医生善于治疗将发未发之病,即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推拿具有很好的保健防病作用,尤其对现今亚健康的调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双向调节作用人体秉天地二气而生,由阴阳组成,并以脏腑为中心,借经络连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使气血津液的代谢正常进行,维持“阴平阳秘”的正常生命过程。
阴阳失衡产生疾病,通过正确的推拿手法,可以调整人体失衡的状态,朝着人体正常平衡点接近,如高血压降低、低血压升高、心率过速减慢、心动过缓加快。
此外,一些穴位本身就有保健作用,如足三里、三阴交、命门、神厥、关元、气海。
三、手法的补泻作用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虚则补之,补其不足,扶助正气;实则泻之,泻其有余,袪除邪气。
一般而言,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可活跃兴奋脏器生理功能为补法,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可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为泻法;此外,手法的方向在补泻运用中也很重要,如成人按腹部时手法操作的方向与在治疗部位移动的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时,有明显的通便泻下作用;手法操作的方向为逆时针,而在治疗部位移动的方向为顺时针,则可使胃肠的消化功能明显增强,起健脾和胃的作用。
四、推拿动的特点1. 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如在腹部进行适当的手法可调整胃肠的活动,适当的手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加速软组织的损伤恢复。
2. 促进气血的流动: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活血化瘀、祛瘀生新)3. 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松解黏连,滑利关节,针对关节黏连僵硬者。
五、推拿治疗原则又称治疗法则,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临床病症制定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
(1)治病求本,(2)调整阴阳,(3)扶正袪邪,(4)三因制宜,(5)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推拿有被动和主动之分。
被动性推拿主要指全身性的推拿,是针对某一具体疾病,一般局限于某一具体的部位;主动性保健推拿指自我保健推拿。
推拿手法的分类
![推拿手法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680f2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6.png)
推拿手法的分类推拿是一种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传统中医方法。
它是通过特定的手法操作以调节和改善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舒缓肌肉、增加关节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的目的。
推拿手法是推拿的核心,目前根据手法的特点和功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推法推拿:这是最为常见的推拿手法,也是最为基础的手法之一。
推法推拿是通过推的力量和方向,配合穴位的刺激,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的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推法推拿中,推压的力量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手法要有节奏感,动作要协调流畅。
2. 揉法推拿:揉法推拿是以手掌或指腹作为主要操作部位,通过旋转、揉捏、揉搓等动作,对穴位或肌肉组织进行刺激,起到调理和疗效的作用。
揉法推拿主要适用于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筋骨挫伤等症状,并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3. 捏法推拿:捏法推拿是将穴位或肌肉组织夹拿起来,用力适中地捏压,通过刺激来达到调节气血的目的。
捏法推拿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适用于一些肌肉紧张、关节僵硬等问题。
4. 摇法推拿:摇法推拿主要是通过上下或左右的摇晃动作,来刺激穴位和肌肉,调节气血运行。
摇法推拿对于舒缓肌肉、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灵活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5. 捶打法推拿:捶打法推拿是通过拳头、掌心或手指叩击穴位或肌肉组织,用力适中地捶击,以刺激或震动的方式调节气血运行。
捶打法推拿适用于一些疼痛、肌肉紧张和疲劳的情况,可以起到缓解症状和促进身体恢复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推拿手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推拿手法,如推拿针灸、推拿石刮、推拿拔罐等,这些手法在特定的情况下有着特殊的疗效和功效。
不同的推拿手法可以结合使用,根据病情和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独特的手法操作,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推拿手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推拿诊疗的技术特点
![推拿诊疗的技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ba2b4baf1ffc4ffe47aca7.png)
(一)推拿临证思维特点--- 3.摸法为重
中医诊断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诊包括切 脉和触诊(又称摸诊、按诊),推拿尤其重视切诊。 《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的“摸、接、端、提、按、 摩、推、拿”正骨八法中,摸法为第一法,足以证明摸法 的重要性。摸法是以诊断为主要目的的手法,通过医者之 手触摸皮、肉、筋、骨、脉、脏腑等,动态、静态结合摸, 尽悉皮、肉、筋、骨、脉、脏腑之异常,结合其他诊法, 为明确诊断提供翔实的依据。至于摸法的技巧,要掌握 “轻摸腠理,重摸骨,不轻不重摸筋肌”的要领。摸法具 有双重作用,既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也为治疗明确重点。
(二)推拿治疗思维特点
1.治因为先《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 求其本。”“本”即本源,这里引申为病因。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告诫我们 在临床错综复杂的症状中,要善于探求导致疾病 的根本原因,针对病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才是治病的正确之道。推拿治疗明确病因是前提, “治因为先”是关键,“因之不去,其症难消”。 因此,“治因为先”是推拿治疗的基本原则。在 推拿治疗实施过程中,对因治疗是上策,症因同 治是中策,对症治疗为下策。
(一)推拿临证思维特点--- 1.症因相关
“有症必有因”“症因要相关”是推拿临证思维的基本原则。 症状和体征是疾病的外在表现,但是并不一定能反映其本质,有的甚 至是假象,临床上必须要明察秋毫。 一般而言,“因”是个性的,一种因只能产生一种或一组症;“症” 是共性的,同一种症可由多种因所引起。因有主次之分,症有先后之 序。一般情况下,主因与先症关系密切,在症状持续或反复的情况下, 主、次因可相互交杂,互为因果;先、后症会交替反复,临床要仔细 鉴别,关键是审症求因。 临诊时必须做到“三细”:一是细听,认真听患者诉说病情,全 面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等,从“听”中掌握有效信息;二是细 问,详细询问发病时间、症状前后与关系、诊断与治疗经过、症状 变化情况等,从“问”中梳理出病证之因;三是细查,根据症状 仔细做体征检查,对于脊柱源性病症,即使有明确的影像学报告,也 要查体征,以辨别其因果关系,要善于在查体过程中应用诊断性治疗 手法予以鉴别,从“查”中明确症与因的相关性,建立“有症必有因, 无因不成症”“症因要相关,无关非诊断”的临证思维。
中医按摩养生知识推拿与推背的差异
![中医按摩养生知识推拿与推背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8fdea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a.png)
中医按摩养生知识推拿与推背的差异中医按摩养生知识:推拿与推背的差异中医按摩作为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舒缓疲劳,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在中医按摩领域中,推拿和推背是两种常见且常被提及的按摩术。
本文将对中医按摩推拿和推背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推拿的特点与养生功效推拿是指按摩师通过手法技巧对人体穴位、经络进行推揉,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等为目的的按摩疗法。
推拿借助于推、拿、揉、捏、按等手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推拿以其独特的特点,具有多项养生功效。
首先,它能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保持气血的平衡稳定,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推拿还可以缓解疲劳,舒缓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放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推拿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起到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二、推背的特点与养生功效推背是一种通过手法技巧对背部进行按摩的疗法,主要针对人体背部经络、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推背借助按摩手法,刺激背部的经络和穴位,调理脊柱、肩颈等部位,提高身体各系统的协调性。
推背的特点在于能够刺激背部经络,优化脊柱的生理状态。
通过推背,可以缓解背部肌肉的僵硬、疼痛等问题,改善脊柱的局部和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此外,推背还可以刺激背部的穴位,如风门、肺俞等穴位,以调和气血、舒缓身心、改善呼吸道功能等。
推背还可以调节脊柱的生理曲线,改善姿势,有效防治脊柱疾病,并提高人体的姿势美。
三、推拿与推背的差异虽然推拿和推背都属于中医按摩领域,但它们在手法、重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手法上,推拿相对来说更加多样丰富,涵盖了推、拿、揉、捏、按等多种手法。
推拿主要通过手法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而推背则注重通过按摩、推压、拉伸等手法对背部进行刺激,促进脊柱功能的改善。
中医推拿的特点
![中医推拿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d655e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5.png)
中医推拿的特点中医推拿的特点一、介绍中医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疗法。
中医推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理论基础1.经络系统:中医推拿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通过这些经络相互联系,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推拿就是利用这些经络进行调理。
2.气血循环:中医推拿强调气血的畅通,通过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身体的机能。
3.阴阳平衡:中医推拿注重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来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治疗原则1.辨证施治:中医推拿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刺激,以达到疾病的治疗效果。
2.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中医推拿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从轻到重,逐渐增强刺激的力度,使患者能够逐步适应和接受治疗,增加治疗的效果。
3.综合调理:中医推拿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部位或病症,通过全身的推拿调理,可以对全身的机能进行综合调节,增强患者体质。
四、推拿手法1.按摩手法:利用手指或掌心对经络和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通过刺激经络来调理身体的功能。
2.揉捏手法:对相应的肌肉和组织进行揉捏,通过增加肌肉的活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
3.推拿手法:采用手掌、指关节等进行推按,以刺激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
五、适应症中医推拿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疾病:1.颈椎病:通过推拿手法疏通经络、调整脊椎的活动,缓解颈椎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肩周炎:通过推拿手法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
3.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推拿手法舒缓周围肌肉的紧张,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和痉挛。
六、注意事项1.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穴位刺激。
2.在进行推拿治疗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
3.推拿操作必须准确,力度适中,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推拿的特点,禁忌症和适应症
![推拿的特点,禁忌症和适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9b73083283c4bb4cf7ecd1da.png)
推拿的適應症
推拿是一種物理療法,屬於中醫外治療法之 一,它不僅對骨傷、內、外、婦、兒、五 官等科的許多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而 且有保健强身、預防疾病、祛病延年的作 用,應用推拿治療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內科疾病 胃脘痛、頭痛、失眠、胃下垂、肺氣腫、膽 囊炎、膽道蛔蟲、高血壓、心絞痛、糖尿 病、神經衰弱、偏癱、面癱、胸悶、脅痛、 咳嗽、哮喘、嘔吐、呃逆、胃和十二指腸 球部潰瘍、腸粘連、便秘、腹瀉、遺精、 癃閉、痹證、痿證等。
(四)外科疾病 麥粒腫、牙痛、乳蛾、乳癰初期、凍瘡、 麥粒腫、牙痛、乳蛾、乳癰初期、凍瘡、 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
(五)兒科疾病 感冒、發熱、肺 炎、咳嗽、麻疹、 驚風、夜啼、嘔 吐、腹痛、便秘、 腸梗阻、泄瀉、 疳積、肛脱、遺 尿、近視、斜視、 斜頸、嬰兒癱等。
(六)五官科疾病 聲門閉合不全、咽喉痛、眼丹、鼻炎、 近視眼等。
足 、 盆 腔 炎 等 乳 。 不 汁 後 、 產 下
帶 正 、 更 年
經 、 陰 挺 期 綜 合 位 征 不 、 閉 、 、 胎 經 痛 、 調 不 經
月 ( 二 ) 婦 科 疾 病
(三)傷科疾病 各種扭挫傷、關節脱位、腰肌勞損、椎間盤 突出症、頸椎病、風濕性關節炎、落枕、 傷筋、骨折後遺症等。
5.容易推廣 5.容易推廣 推拿手法雖然豐富多彩,但其中主要的、常 用的手法並不多,而且有的手法比較簡便, 實用性很强,易學易行,所以說推拿是一 種聽得懂、看得見、會得會、用得上的好 方法。
6.保健强身 6.保健强身 推拿能用於治療、預防、康复、健美等許多 方面,無須服藥,不擾亂人體的生理功能, 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祛病强身、延年益壽的 自然療法。
推拿的注意事項
醫生經常要修剪指甲,手上不應該戴有其他 裝飾品,以免擦破患者皮膚和影響治療。 治療過程要要操作認真,態度嚴肅,並隨 時注意患者對手法治療的反應,若有不適, 應及時進行調整,以防發生意外事故。對 病情要詳細診察,根據診斷,確定治療方 案。另外,除少數手法如擦、推、捏等法, 直接接觸患者皮膚操作外,治療時必須要 用治療巾覆蓋被治療的肢體或局部。
小儿推拿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99b3414d1f34693dbef3e36.png)
小儿推拿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小儿推拿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有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
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
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相应减少。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它还可以缓解、解除小儿病痛,如果小儿有病,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滞颐(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疳积(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小儿推拿也可以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少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其二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小儿推拿有简单易学,方便易行的特点,小儿推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几次操作操作练习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药品及医疗设备,只是依靠家长的双手在小儿体表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它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
这样不仅应用方便,而且节省费用。
另外小儿推拿见效快、疗效高、安全文档不易反弹,临床证明,小儿推拿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
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a1741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f.png)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1.推拿保健的作用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2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2.推拿保健的主要特点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注意事项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它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然后再以手法的技巧、力量的强弱,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上而产生“热气”类的“物质”,通过经络系统最浅表的皮层也就是体表,按络脉向经脉至内脏渐次传递的顺序,把这些“热气”类有效的刺激,转变成治病防病的因素,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而现代医学对推拿按摩防治疾病的道理是这样认识的;皮肤内含有皮脂腺、汗腺、毛囊、丰富的血管和末梢神经,推拿皮肤层<体表防治疾病,正是通过对这些组织的刺激而产生的;由于推拿手法的外在压力作用于体表产生的物理刺激,在:作用区引起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直接由皮肤或间接向肌肉深层、筋腱、神经、血管、淋巴等组织渗透,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使机体功能恢复并得到改善,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总之,推拿是一种古老而又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方法,由于它无药害、无损伤,且简单有效,因而容易在很大范围内普及推广,溯古抚今,展望未来,它必将对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推拿治疗作用推拿治疗作用推拿的治疗作用,与针灸疗法相类似,主要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外可疏散表邪,内可安神醒脑,运脾和中、扶助正气;第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和体表之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又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因此经络不通,脏腑就会生病,气血会发生阻滞、逆乱,筋骨关节会萎缩不用等;推拿治病,通过各种手法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当人体经络疏通后,气血运行才能正常;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才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例如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客阻经络,则产生肌肉酸痛,此属 "经络不通则痛";通过推拿强刺激,令其发汗;风寒湿邪外达,经络疏通而痛消,此属 "通则不痛";又如患者感到头昏眼花,面色苍白时,说明气血不调或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面,通过推拿后,会使面色红润,头脑清醒,全身轻松,说明推拿治疗,对调和人体气血有明显效果;第二平衡阴阳,调理脏腑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人体生病,是因为"阴阳失调";如因七情、六淫以及跌扑损伤后,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则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推拿治疗,就是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平衡脏腑,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推拿调整阴阳,平衡脏腑的作用,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法刺激一定的腧穴来完成的;例如用较强的拿按法刺激内关,可治疗心动过缓,而用较弱的揉按法刺激内关,可治疗心动过速;又如阳虚患者,可用揉法、擦法等较强刺激量的手法,作用于督脉和背俞等穴,以助其阳;而阴虚患者,则用摩法、揉法等较弱的手法,作用于任脉为阴经之海腧穴,以补其阴;经常做推拿或自我推拿,还能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例如,经常摩中皖,揉气海、关元、天枢,按揉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促使胃肠功能加强,并增强肾与膀胱的功能,使食欲增强,二便通畅;第三活血祛瘀理筋整复因闪挫撞击、跌扑损伤后,导致气滞血淤,阻塞经络,或伤筋损骨,出现肿胀、疼痛等,推拿治疗时,可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和选用一定的腧穴进行治疗;例如,胸胁挫伤而引起的胸胁疼痛,在胸胁、背部用摩法、推法,还应根据其经脉循行路线和穴位的功效,采用拿揉内关、合谷、阳陵泉等;又如踝关节扭伤,主要用揉法作用于病变局部及其周围,同时按揉太冲、三阴交,以加强活血祛瘀的功效;再如,外伤引起的筋脉、关节扭伤或脱位,可用推拿手法理筋、正骨、复位等;又因筋骨是肝肾的外合;肝血盈则筋得所养,骨髓充则骨骼劲强;故当损骨伤筋病情严重时,还应推拿肝经和肾经的腧穴;以补益肝肾,促进筋骨修复;第四缓解拘急消肿止痛痉挛主要指四肢或面部肌肉拘急,屈伸不利;推拿对外感风寒,寒湿蕴结和肝血亏虚引起者,有较好疗效;例如,外感风寒,侵人太阳经脉,经气失宣,寒性收引而发病者,可用拿按法作用于风池穴,用擦法、按法作用于背部,使其发汗,驱散风邪;又如肝血亏虚,不能养筋引起的痉挛;可揉关元、肾俞和肝经腧穴,以补益肝肾之本,再按揉其病变部位,以缓解痉挛;推拿手法能产生热量,疏通局部气血,滑利关节,使痉挛的肢体得以舒缓;由于推拿对经络的疏通有明显效果,故气血运行通畅,水液不得聚积;不至于发生肿胀、疼痛等症状;第五扶正祛邪防病保健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人体正气旺盛,邪气就不能造成疾病;如果正气虚弱;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致病,得病之后;即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若正气足,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愈;若正虚不能胜邪,则邪进而病情恶化;若经常推拿,又能灵活运用适当的手法和选取补虚的腧穴,就可起到补虚强体,防止外邪内侵的作用;在邪气已经致病的情况下,推拿一方面可以鼓舞人体正气,另一方面又可以疏通经络,发汗解表,祛风除寒,或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或理筋整复,缓解拘急等;以使疾病好转和痊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接受推拿治疗或自我推拿,能增强心肌功能,加速血液运行;使代谢旺盛,促进血氧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可以预防冠心病、脉管病、肌肉僵直及手足麻木、痉挛和疼痛等;并能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还有调节胰岛和肾上腺的分泌功能;降低高血糖值,防止糖尿病和肥胖病等;推拿能促进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增加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活量,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各部组织器官的功能不至于衰退,故能延迟人的衰老,延年益寿;推拿还能使毛细血管舒张,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使病变局部的炎症和瘀血消散;同时;推拿可降低大脑皮质对疼痛的感受性,故有镇痛作用;并能改善皮肤的营养,便苍白、松弛、干燥的皮肤变为红润而有弹性;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施术部位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这种局部反映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而得到加强,并引起整体的继发反应,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推拿按摩养肾纠虚必修课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脚心按摩法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脚心按摩的是: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强肾操1.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可连续做3至5次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至5遍;做动作前,全身宜放松;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且力不宜过大、过猛;这种动作可活动筋骨、畅达经脉,同时使气归于丹田,对年老、体弱、气短者有缓解作用;2.端坐,左臂屈肘放两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至5遍;做抛物动作时,手向上空抛,动作可略快,手上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此动作的作用与第一动作相同;3.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缓缓左右转动身体3至5次;然后,两脚向前摆动10余次,可根据个人体力,酌情增减;做动作时全身放松,动作要自然、缓和,转动身体时,躯干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此动作可活动腰膝,益肾强腰,常练此动作,腰、膝得以锻炼,对肾有益;4.端坐,松开腰带,宽衣,将双手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搓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此法可温肾健腰,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搓后感觉全身发热,具有温肾强腰、舒筋等作用;5.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默念“吹”但不发出声音;如此,可连续做10余遍;常练上述功法,有补肾、固精、壮腰膝、通经络的作用;中医养生之道六措施所谓之道,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理,从而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所谓中医养生之道,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理,从而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那么,中医养生之道具体都有哪些措施,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呢1.顺时养生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四时气候以及阴阳变化的规律;因此,中医养生之道本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宗旨,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2.调神养生中医养生之道自来十分注重精神方面的调养,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3.饮食养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所以,饮食养生一直是中医养生之道的重中之重,主要有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保健等措施;4.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因此,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养生之道的重要方法;5.导引养生导引术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以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养生方式,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经经、八段锦等;中医养生之道以导引术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6.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都是中医治疗与保健的传统手法,也是中医养生之道的有效措施;针灸推拿可以促进气血、祛邪止痛,补肾健脾,增强正气,从而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病与强身的作用;。
中医推拿按摩的疗效及应用范围
![中医推拿按摩的疗效及应用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b89ecb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b.png)
中医推拿按摩的疗效及应用范围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它以手法细腻、简便灵活的特点,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推拿按摩的疗效及其应用范围。
一、舒筋活络,疏通经络中医推拿按摩以其独特的手法和理论,可以在人体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从而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舒筋活络。
这种舒筋活络的效果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疲劳,减轻疼痛。
此外,通过舒筋活络,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调整脏腑功能,促进健康中医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调整人体脏腑的功能,促进脏腑的协调运行。
比如,通过按摩腹部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不适。
通过按摩背部的穴位,可以刺激肾脏的排泄功能,促进尿液的排出。
中医推拿按摩的这种调节作用,可以促进人体各系统的平衡和协调,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三、缓解疼痛,改善病症中医推拿按摩的另一个重要疗效就是缓解疼痛和改善病症。
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神经传递的方式,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来说,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有效减轻他们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推拿按摩还可以改善一些疾病的症状,如头痛、失眠、便秘等,为患者提供舒适和安宁的感受。
四、促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中医推拿按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通过定期进行中医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气血的运行,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按摩还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的健康平衡。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之一,具有舒筋活络、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疼痛、改善病症、促进身心健康等疗效。
它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推拿按摩并非万能之法,对于一些严重疾病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1.推拿保健的作用(1)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
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
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
掌心横纹有效。
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
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
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2.推拿保健的主要特点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
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
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注意事项(1)身心放松。
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
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持之以恒。
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
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
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
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推拿保健。
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
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
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它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
然后再以手法的技巧、力量的强弱,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上而产生“热气”类的“物质”,通过经络系统最浅表的皮层(也就是体表),按络脉向经脉至内脏渐次传递的顺序,把这些“热气”类有效的刺激,转变成治病防病的因素,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
而现代医学对推拿按摩防治疾病的道理是这样认识的;皮肤内含有皮脂腺、汗腺、毛囊、丰富的血管和末梢神经,推拿皮肤层<体表)防治疾病,正是通过对这些组织的刺激而产生的。
由于推拿手法的外在压力作用于体表产生的物理刺激,在:作用区引起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直接由皮肤或间接向肌肉深层、筋腱、神经、血管、淋巴等组织渗透,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使机体功能恢复并得到改善,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推拿是一种古老而又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方法,由于它无药害、无损伤,且简单有效,因而容易在很大范围内普及推广,溯古抚今,展望未来,它必将对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拿治疗作用推拿治疗作用推拿的治疗作用,与针灸疗法相类似,主要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
外可疏散表邪,内可安神醒脑,运脾和中、扶助正气。
第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和体表之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又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因此经络不通,脏腑就会生病,气血会发生阻滞、逆乱,筋骨关节会萎缩不用等。
推拿治病,通过各种手法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当人体经络疏通后,气血运行才能正常。
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才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例如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客阻经络,则产生肌肉酸痛,此属 "经络不通则痛"。
通过推拿强刺激,令其发汗。
风寒湿邪外达,经络疏通而痛消,此属 "通则不痛"。
又如患者感到头昏眼花,面色苍白时,说明气血不调或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面,通过推拿后,会使面色红润,头脑清醒,全身轻松,说明推拿治疗,对调和人体气血有明显效果。
第二平衡阴阳,调理脏腑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人体生病,是因为"阴阳失调"。
如因七情、六淫以及跌扑损伤后,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则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
推拿治疗,就是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平衡脏腑,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推拿调整阴阳,平衡脏腑的作用,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法刺激一定的腧穴来完成的。
例如用较强的拿按法刺激内关,可治疗心动过缓,而用较弱的揉按法刺激内关,可治疗心动过速。
又如阳虚患者,可用揉法、擦法等较强刺激量的手法,作用于督脉和背俞等穴,以助其阳。
而阴虚患者,则用摩法、揉法等较弱的手法,作用于任脉 (为阴经之海)腧穴,以补其阴。
经常做推拿或自我推拿,还能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
例如,经常摩中皖,揉气海、关元、天枢,按揉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促使胃肠功能加强,并增强肾与膀胱的功能,使食欲增强,二便通畅。
第三活血祛瘀理筋整复因闪挫撞击、跌扑损伤后,导致气滞血淤,阻塞经络,或伤筋损骨,出现肿胀、疼痛等,推拿治疗时,可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和选用一定的腧穴进行治疗。
例如,胸胁挫伤而引起的胸胁疼痛,在胸胁、背部用摩法、推法,还应根据其经脉循行路线和穴位的功效,采用拿揉内关、合谷、阳陵泉等。
又如踝关节扭伤,主要用揉法作用于病变局部及其周围,同时按揉太冲、三阴交,以加强活血祛瘀的功效。
再如,外伤引起的筋脉、关节扭伤或脱位,可用推拿手法理筋、正骨、复位等。
又因筋骨是肝肾的外合。
肝血盈则筋得所养,骨髓充则骨骼劲强。
故当损骨伤筋病情严重时,还应推拿肝经和肾经的腧穴。
以补益肝肾,促进筋骨修复。
第四缓解拘急消肿止痛痉挛主要指四肢或面部肌肉拘急,屈伸不利。
推拿对外感风寒,寒湿蕴结和肝血亏虚引起者,有较好疗效。
例如,外感风寒,侵人太阳经脉,经气失宣,寒性收引而发病者,可用拿按法作用于风池穴,用擦法、按法作用于背部,使其发汗,驱散风邪。
又如肝血亏虚,不能养筋引起的痉挛。
可揉关元、肾俞和肝经腧穴,以补益肝肾之本,再按揉其病变部位,以缓解痉挛。
推拿手法能产生热量,疏通局部气血,滑利关节,使痉挛的肢体得以舒缓。
由于推拿对经络的疏通有明显效果,故气血运行通畅,水液不得聚积。
不至于发生肿胀、疼痛等症状。
第五扶正祛邪防病保健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人体正气旺盛,邪气就不能造成疾病。
如果正气虚弱。
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致病,得病之后。
即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若正气足,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愈。
若正虚不能胜邪,则邪进而病情恶化。
若经常推拿,又能灵活运用适当的手法和选取补虚的腧穴,就可起到补虚强体,防止外邪内侵的作用。
在邪气已经致病的情况下,推拿一方面可以鼓舞人体正气,另一方面又可以疏通经络,发汗解表,祛风除寒,或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或理筋整复,缓解拘急等。
以使疾病好转和痊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接受推拿治疗或自我推拿,能增强心肌功能,加速血液运行。
使代谢旺盛,促进血氧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可以预防冠心病、脉管病、肌肉僵直及手足麻木、痉挛和疼痛等;并能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还有调节胰岛和肾上腺的分泌功能。
降低高血糖值,防止糖尿病和肥胖病等。
推拿能促进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增加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活量,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各部组织器官的功能不至于衰退,故能延迟人的衰老,延年益寿。
推拿还能使毛细血管舒张,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
使病变局部的炎症和瘀血消散。
同时。
推拿可降低大脑皮质对疼痛的感受性,故有镇痛作用;并能改善皮肤的营养,便苍白、松弛、干燥的皮肤变为红润而有弹性。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施术部位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这种局部反映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而得到加强,并引起整体的继发反应,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
推拿按摩养肾纠虚必修课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脚心按摩法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脚心按摩的是: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
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
强肾操1.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
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
可连续做3至5次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至5遍。
做动作前,全身宜放松。
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且力不宜过大、过猛。
这种动作可活动筋骨、畅达经脉,同时使气归于丹田,对年老、体弱、气短者有缓解作用。
2.端坐,左臂屈肘放两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至5遍。
做抛物动作时,手向上空抛,动作可略快,手上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此动作的作用与第一动作相同。
3.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缓缓左右转动身体3至5次。
然后,两脚向前摆动10余次,可根据个人体力,酌情增减。
做动作时全身放松,动作要自然、缓和,转动身体时,躯干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