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祛湿剂139页PPT

合集下载

《方剂学》PPT课件:15-祛湿剂

《方剂学》PPT课件:15-祛湿剂

湿 热
膀胱
小腹急满


湿热内蕴──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药配伍]
滑 石 ---滑利窍道,清热利水通淋 君 木 通 ---清心火,利湿热以通淋
瞿麦 臣 扁 蓄 清热利水通淋
车前子
山栀子 ---清泄三焦湿热,导热下行
佐 大 黄 ---荡涤邪热,使湿热从大便而泄 (清源洁流)
[方药配伍]
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 君:炮附子 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茯苓----渗湿健脾,利水气从小便去

白术
健脾燥湿,培土以制水 合附子温阳健脾化湿
生姜-----既助附子温阳祛寒
又助苓术行散水气

利小便以行水气
白芍
柔肝缓急止腹痛 养阴舒筋以解筋惕肉瞤
制附子之燥热伤阴
温阳利水
[临床运用]
本方是温阳利水法的主要代表方,用于阳虚水泛之 证,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为 辨。
[方药配伍]
君:泽泻(用量偏重) ──利水渗湿 臣:茯苓、猪苓──助君利水渗湿
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 培土以制水

外解太阳之表邪
桂枝 内以温阳化气 助膀胱气化 使气化则水行津布
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解表健脾)
服法:药后多饮暖水,以助气化、解表之功。
治水湿内停证:
健脾化气 水湿泛溢肌肤----水肿 利水消肿
阳 虚阴 水水 肿
[治法]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配伍]
附子──温肾阳,助肾以
温肾暖脾

化气行水
扶阳抑阴 温
干姜──温脾阳助脾以运化水湿 以阳化水 阳
健 臣: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去 脾

祛湿剂(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

祛湿剂(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
黄疸要药
臣 栀子:清火而通利三焦,引湿热
从小便出
佐 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
湿热从大便而下
茵陈蒿汤
配伍特点 利湿清热并重,通利二便,前后分消。
茵陈蒿汤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 其证属湿热并重。
临床应用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 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为辨证要点。
茵陈蒿汤
加减变化
➢ 湿重于热,+ 茯苓、泽泻、猪苓 ; ➢ 热重于湿,+ 黄柏、龙胆草; ➢ 胁痛明显,+ 柴胡、川楝子。
茵陈蒿汤
药理研究
➢ 利胆作用 ; ➢ 防治急性黄疸作用 ; ➢ 抗结石作用 ;
➢ 降血脂作用;
➢ 防治肝损伤作用 ;
➢ 抗菌作用。
茵陈蒿汤
剂型改造
茵栀黄注射液
现代运用
茵陈蒿汤
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胆 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 疟疾、肠伤寒等属于湿热内蕴。
证 舌脉: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主治分析
湿温初起之“三戒”
• 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 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 欲言;
• 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 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
• 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 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 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

湿

-
1
概述
含义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祛湿化浊,渗利水湿作用, 用于治疗水湿之邪为病的方剂, 统称祛湿剂。
概述
适应范围
湿邪疾患。
分类
燥湿和胃 清热祛湿 温化寒湿 祛风胜湿

方剂学-祛湿剂 ppt课件

方剂学-祛湿剂  ppt课件

甘草 炒,三十两
【用法】


ppt课件
9
·平胃散·
【主治】湿滞脾胃证。
湿困脾胃
阻滞气机:脘腹胀满,食少 胃气上逆:呕吐恶心 湿性重滞:肢体倦怠,嗜卧 湿邪下注:常多自利或便溏 湿盛之象: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ppt课件
10
【方解】
臣:白芷 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 紫苏 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 燥湿和胃止呕,
厚朴
行气化湿除满。
ppt课件
19
·藿香正气散·
佐:陈皮 — 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 — 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 — 宣肺宽胸利膈; 白术、茯苓 — 健脾祛湿。 生姜、大枣 — 调和脾胃,止呕。
使:炙甘草 — 调和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 ②湿热郁结证:湿温病、黄疸、泄泻、湿热淋浊。 ③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痹证、脚气。 ④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
ppt课件
4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用法】
ppt课件
25
·三仁汤·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湿重于热之湿温病)。
湿热阻遏气分 三焦气机不利
湿邪阻遏,卫阳郁闭: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
湿阻气机,湿困脾胃:胸闷不饥; 湿遏热伏:午后身热(身热不扬); 湿邪为患:口不渴,面色淡黄,舌白,
脉弦细而濡。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遏热伏,湿重热轻。
7、衍化方: · 不换金正气散 · 柴平汤
8、病例分析:

方剂学-祛湿剂139页PPT

方剂学-祛湿剂139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பைடு நூலகம்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39
方剂学-祛湿剂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祛湿剂(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

祛湿剂(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木通
八 正 散
山栀子 大黄 甘草 灯心草
组 成
八正散
主治
一天十几遍
地解小便, 麻烦!
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 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 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 滑数。
八正散
功用(治法)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解
八正散
君 滑石:清热渗湿,利水通淋 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水湿
藿香正气散
药理研究
➢ 抑制肠道平滑肌运动 ; ➢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 ➢ 镇痛作用 ; ➢ 抗过敏作用。
藿香正气散
剂型改造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液; 藿香正气软胶囊; 藿香正气丸 ;
……
藿香正气散
现代运用
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四 时感冒、妊妊恶阻、美尼尔氏综合 征、初入异地、水土不服或遇山岚 障气、湿浊秽臭之气损伤中焦,吐 泻不止属于湿滞脾胃,外感风寒。
三仁汤 当归拈痛汤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
茵陈
茵陈蒿汤
栀子
大黄
茵陈蒿汤
主治
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 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 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 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 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茵陈蒿汤
功用(治法)
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
茵陈蒿汤
君 茵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治
• 适应证
湿浊内阻,脾胃失和
-
8
第一节 燥湿和胃
• 方药配伍方法
苦温燥湿、芳香化湿药
燥湿和胃
+
行气药
-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祛湿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祛湿剂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湿、热、瘀)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解】
君: 茵陈蒿18g--清利湿热,利疸退黄
·祛湿剂·
茵臣: 栀子9g--清热利湿,通利三焦,导湿热自小便而出
陈佐:大黄6g--泄热破瘀,使湿热壅遏毒邪从二便而出

三药皆为苦寒,寒能清热,苦能除湿,泻热通腑, 通利二便,使湿热瘀毒之邪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
藿 陈三农治制府王姓,感冒瘴气,寒热,胸膈饱闷, 香 头疼眩晕,恶心,脉数而洪。用藿香正气散加厚朴、 正 槟榔、羌活、防风、苏叶。一剂而寒热退,头不疼。 气 减去羌、苏、防风,加草豆蔻、半夏、枳壳,恶心胀 散 闷发热俱愈。
《续名医类案》卷6
【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藿•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湿邪下注 常多自利或便溏
在·祛在湿剂· 体天 为为 阴湿 ,, 在在 脏地 为为 脾土 。;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方解】
·祛湿剂·
平 君: 苍术-- 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苦辛温燥 胃 臣: 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
香正•病史:患痛回者散家素后(具有即体胃感用炎恶药,寒不时,详有发)腹热一胀,次,头,纳痛病差,未。周好昨身转天酸,外痛今出,晨应自并酬服见,头胸

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

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
浮弦。
•分析 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剂学祛湿剂.课件

方剂学祛湿剂.课件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湿重于热证
湿热并重证
热重于湿
者选何方?
充斥三焦 湿热中阻
当归拈痛汤
《医学启源》
本方提要
羌活、茵陈蒿共为君药,故 有疏风清热利湿之功,常用于 治疗风湿热痹证。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伤寒论》
组成 泽泻、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主治 原书:太阳蓄水证
治法?
病机 表邪不解 (头痛发热,苔白脉浮)
状类阴虚潮热,乃湿阻热伏之象。 病虽迁延多日,邪仍留恋卫气。以三仁 汤加减:苦杏仁、白蔻仁(后下)、半 夏、厚朴6g,茯苓、淡竹叶各9g, 薏苡 仁12g, 六一散(包)15g,黄芩6g。共服 7剂后病愈。
泄泻
某男,56岁。患慢性结肠炎10多年, 此次因天热食甜瓜发病,腹痛泄泻,每 日稀便6~7次,无里急后重。胃脘满闷, 恶心,尿黄少,灼热不畅,脉濡,苔白 腻。检查:糊状便,沉渣中有少许白细 胞。证属胃肠湿热,湿重于热,升降失 司,清浊不分。
数年来,历医数人,屡用中西药治 疗皆罔效。用硝、黄类泻下,可暂得一解 ,但停药旋即如故。用黑芝麻、蜂蜜、猪 板油类润下,则便秘有增无减。
诊见:舌上满布腻苔色微黄,脉濡。 证属湿阻气滞,治宜宣通气机,化湿清热 。
拟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2g,白蔻 仁10g,薏苡仁30g,厚朴、半夏、通草各 12g,白术10g,茯苓12g,枳实12g,滑石 12g。
主治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 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立法 温阳利水,兼以缓急舒筋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 汤主之”。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 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 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 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方剂学课件9祛湿剂-PPT精选文档

方剂学课件9祛湿剂-PPT精选文档
《续名医类案》 一、作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二、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 湿热交蒸 身热倦怠,肢体酸楚
湿蒙清阳,阻滞气机
湿热阻滞中焦,升降失调
胸闷腹胀
苔厚腻
上呕下泻, 脉滑数
热毒上壅
湿热下注膀胱
2019/3/7
咽颐肿痛,口渴
小便短赤,淋浊 身目发黄
课件 25
热为湿遏,不得发越
辨证要点:身热困倦,口渴尿赤,咽痛身黄,舌苔
茵陈蒿汤《伤寒论》
一、组方—重用茵陈(现量:30-60克)
二、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巩膜发黄) 黄如橘色鲜明,腹微满,
三黄 身黄(皮肤发黄) 口中渴,小便不利,苔
尿黄(小便色赤) 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于里,热不得外越,湿不
得下泄,湿热交蒸而致。 治法: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三、临床应用:
1、原则:有表无表皆可,以湿轻为宜。 3、剂型:丸、片、茶散、水、口服液、胶囊。
2、四时寒湿感冒良方 —尤夏月阴暑感冒之要方。
4、现代:急性肠胃炎,胃肠型感冒。
四、治泄方比较
痛泻要方------扶土抑木------肝旺脾虚痛泻 理中丸---------温中祛寒------中焦虚寒之泻 参苓白术------补脾渗湿------气虚挟湿之泻 四神丸---------温补收涩------肾寒五更泻 真人养脏------涩肠温补------久泻伤脾标重 藿香正气------化湿调气------外寒里湿之泻 保和丸---------消食和中------食积内停之泻
甘草:调药和中
三、主治—湿滞中焦证
1、病机:湿阻中焦,围困脾阳,运化

失常(特点:湿重) 2、主症:脘腹胀满、身重酸痛、怠惰 嗜睡,苔厚白腻,脉象濡缓 (食少呕恶)

方剂学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祛湿剂

方剂学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祛湿剂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类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祛湿剂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 适用于湿热诸证。
— 代表方: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二妙散
3、利水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 适用于水湿壅盛诸证。
— 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
4、温化寒湿— 适用于阳虚或湿从寒化证等。 —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5、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三、使用注意: 1、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 体虚、孕妇应慎用。
【病机】水热互结,热伤阴液。
【方解】
·猪苓汤·
君:猪苓 — 淡渗利水,清热。
臣:泽泻、茯苓 — 利水渗湿,助君之力。
佐:滑石 — 利水清热。
阿胶 — 滋阴润燥。
❖ 配伍要点:
· 利水渗湿与清热养阴并进,则利水而不伤 阴,滋阴而不敛邪,使水湿去,邪热清,阴津 复,诸证除。
【运用】 1、本方主治水热互结证。
【治法】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防己黄芪汤·
【主治】气虚之风水、风湿证。
肺脾气虚
卫气不固,伤于风邪:汗出恶风。 风夹水湿郁滞肌腠、经脉:身体重着。 水湿泛滥肌肤:小便不利,浮肿 正虚湿停:舌淡苔白,脉浮。
【病机】肺脾气虚,风湿郁滞于肌肉、关节、经脉。
·防己黄芪汤·
【方解】 君: 防己 — 利水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黄芪 — 补气健脾补肺,固表行水。 * 二药相伍,补气祛湿利水,祛风散邪固表。 臣:白术 — 健脾燥湿,既助黄芪益气实卫固 表,又助防己利水以祛湿。 佐使:甘草 — 调和诸药, 姜、枣 — 调和营卫。

方剂课件:祛湿..

方剂课件:祛湿..

完善问诊资料
❖ 口渴,喜欢冷饮或热饮? ❖ 口渴是否治疗?服用什么中成药否?有效否? ❖ 二便?尤其是小便是否通利 ❖ 恶寒或恶热? ❖ 有无膝盖冷?
猪苓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水热互结证
小便不利
外:邪气入里化热 内:水湿
水热互结
(阴亏)
身热,口渴欲饮 心烦 舌红,脉细数
水饮内停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为何不用麻黄、桂枝祛风散寒?
❖ 臣:白术:补气健脾祛湿
联系玉屏风散
❖ 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 使:甘草
扶正与祛邪兼顾 祛风除湿与健脾益气并用
辨证要点
❖ 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
使用注意
温服,微汗出,服后如虫行皮中
病案分析
❖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1983,人民卫生出版社
某女,30岁,14岁时开始腋窝出汗,臭气难闻,经 皮肤科治疗无效,甚为悲观,患者肌肤洁白,肥胖,皮肤肌 肉松弛,时值2月下旬,余寒虽烈,却汗出湿衣,冬夏如此 ,自觉全身倦怠,心悸不眠,肩酸痛,下半身冷,诊断为风 湿,予以防己黄芪汤,次日大量排尿,出汗减少,服至15日 ,已不担心腋窝出汗之苦。续服5个月,至夏季也未复发。
❖ 伴饮食积滞,加山楂,神曲
楂曲平胃散
❖ 伴脘腹胀满,加木香,砂仁
香砂平胃散
❖ 伴水样便,加五苓散
胃苓汤
藿香正气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
湿阻气机
胸膈满闷,脘腹疼痛
内伤湿滞
升降失常 舌脉
恶心呕吐,肠鸣泄泻 舌苔白腻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 君:藿香
君:猪苓:淡渗利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祛湿剂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