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ppt精品课件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共15张PPT)

2.如图是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 _____ a 曲线增长的,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 食物 和 _______ 空间 都是有限的,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结果
b 曲线增长。 按_______
(2)此外,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出生率 和_______ 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通过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 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 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
临县一中
郭晓珍
【知识与技能】
1.解释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
2.说明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重\难点)
2.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思考
在自然界中,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能一 直持续下去吗?为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 进行修正呢?
检验、修正中。。。。。。
【讨论】 1.高斯实验的条件与“J”型曲线的增长条件有何区别? 2.为什么大草履虫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 以后基本保持在375个左右? 3.如何来描述“S”型曲线种群的变化规律?归纳呈“S” 型曲线的原因? 4. 什么是环境容纳量?又称什么? 5. K值概念的提出有个前提条件: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这该如何解释?在不同环境中,K值会不会 发生变化? 6.阅读大熊猫(第四段)这一段和“思考与讨论” ,分 析怎样从环境容纳量来保护濒危物种、减少有害生物数 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15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15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会
增加生等存。?斗争或环境阻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D.B点时,该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人教版高中生பைடு நூலகம்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练一练
★分析下图中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种A



B
时间
1、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 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A ,用达尔文进化 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过度繁殖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练一练: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 长的曲线,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几项( B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 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因素,
2、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长曲 线是 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 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

高中生物PPT授课课件(人教版必修3)4.2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PPT授课课件(人教版必修3)4.2种群数量的变化
数量(个) 请你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称为“S”型曲线.
结合“S”型曲线,思考“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增长率 如何变化?
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 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 量,又称K值。
(2)此外,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
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年龄组成是通
过影响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3)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表示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TIP2:越夸张越搞笑,越有助于刺激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记忆,所以不妨在 编 故事时,让自己脑洞大开,尝试夸张怪诞些~
故事记忆法小妙招
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简介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 (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费曼学习法出自著名物理学家费曼,他曾获的 1965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费曼不仅是一名杰出的 物理学家,并且是一位伟 大的教育家,他能用很 简单的语言解释很复杂的概念,让其 他人能够快 速理解,实际上,他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也会 不断的研究思考,直到研究的概念能被自己直观 轻松的理解, 这也是这个学习法命名的由来!
1第一遍知道大概说了什么就行;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 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 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 4 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 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这五个记忆周期属于长期记忆的范畴。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时间进行记忆的巩固,可以记得更扎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共28张PPT)

(3)增长特点
一定 的倍数增长。 ①种群的数量每年以________ ②模型表达式:t 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 ③曲线呈“J”型。
在 营养和生 存空间没有 限制的情况 下,某种细 菌20min就 通过分裂增 殖一次。
任务1:计算1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并填入下表 时间(min) 20 细菌数量 2 40 4 60 8 80 100 120 140 160 180 16 32 64 128 256 512
C.直线上升
D.抛物线
5.建构数学模型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的方法之一。关 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步骤,正确的是( C ) ①提出合理假设 对象,提出问题 ②检验修正 ③数学表达 ④观察
A.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B.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第一课时 临湘市第二中学 李白君
学习目标
1.说出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3.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1.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 种群数量的变化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3.种群J型曲线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 形式。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_________ 合理的假设 2.建构步骤:提出问题→提出________________→用适当 数学形式表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 3.表现形式 (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准确。 直观 (2)曲线图:优点是能____________ 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 长趋势。
Nt=N0 λt
种 群 数 量
时间
合作探究二
“J”型曲线的增长率如何 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 计算,有什么样的特征, 该怎么描绘? 曲线图应该怎么描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完美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完美课件
草履虫种群增长
• 草履虫分裂生殖.avi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实验
我们生物兴趣小 组将大草履虫培养在 适宜的培养液中,每 天定期统计一次大草 履虫的数量,并且每 天将其分装到更大的 加有新鲜培养液的容 器中,控制适宜的环 境条件,连续观察六 天。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实验
草履虫在营养、空间充裕的条件下的生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课 件(第 一课时 )(共2 2张PPT )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对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我们唯一能仰赖的, 只有人类自身的觉醒、即刻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 让我们在对这美好风景的期盼中,结束我们这一 课。
研究型学习
• 研究课题 • 1、湘阴县湖区水葫芦
蔓延的控制 • 2、鹤龙湖螃蟹产量的
研究
海豚湾.flv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 底世界 的喜爱 之情, 激发学 生热爱 大自然 、探索 自然奥 秘的兴 趣。

7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 用探究 式的学 习方式 ,注意 激发学 生了解 植物知 识、探 究大自 然奥秘 的兴趣 ,把向 书本学 习和向 大自然 学习结 合起来 ,引导 学生养 成留心 身边的 事物、 认真观 察的好 习惯。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讨论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8张PPT)
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1)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 对象特征的模型,如人工制作或绘制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等;动态的过程模型如教材中学生动手 构建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种群数量会不会总是呈现 “J”型增长?
实际条件:
K值:环境容纳量
资源空间有限,有天敌控制
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 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
讨论:
K/2·
转折期,增 长速率最快
实际情况下种群数量为什 么不能无限增多?
探讨4:不同曲线转换
将某种动物引入一个新的环境,研究人员调查了 30 年间该种动物种 群数量的变化,绘制 λ 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D )
A.第 1 年至第 5 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 5 年至第 15 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 15 年至第 20 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 20 年至第 30 年间该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
探讨3: K值的变化
A. 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B. 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 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
规律总结三: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 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 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 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当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 善,K值会上升。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完美课件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完美课件

2、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C
3.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 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 限制使种内斗争增加
D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0 120 140 160 180 200
时间
生 物 人 教 版 必修三 4.2种群 的数量 变化课 件(共 22张PP T)
讨论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种群的 起始数量不是1而是以N0表示,每繁殖 一代的时间是确定的,λ表示该种群数 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生 物 人 教 版 必修三 4.2种群 的数量 变化课 件(共 22张PP T)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入率)
2、人类的活动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2、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生 物 人 教 版 必修三 4.2种群 的数量 变化课 件(共 22张PP T)
种群数量的变化
2n
讨论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 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时间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min 细菌 数量
以表格中得到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数量 为纵轴,画出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细菌种群增长曲线
数 600 量 500
400 300 200 100
(4)当我们迁入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 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 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 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 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 措施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 量,使鼠群的__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 成___________。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授课优秀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授课优秀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 》授课 优秀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 》授课 优秀PPT
哪种措施较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
1.减少数量:机械捕杀、药物捕杀 2.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养殖或释放天敌、打扫卫生、 硬化地面、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3.降低繁殖率等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 》授课 优秀PPT
剧;气候的剧烈变化,
烈天变敌的化出,现天及增敌加的。出现及增加。
Hale Waihona Puke 探究活动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自然界中,种群 “J”型曲线 增长会如何变化呢?
探究活动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高斯(1934)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 培养液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 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探究活动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Nt=?
实例一: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他带来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 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漫 山遍野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 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后来,人们引入了黏液瘤 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生物的预测及防 治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环境的负荷量(K值)。如鼠害防治可通过严密封存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措施来降低K值。
4、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
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来物种是否会构成对原来物种的危害,即是 否会构成生物入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 》授课 优秀PPT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水中大熊猫—江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该怎样保护江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2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2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14张PPT)
寄生虫 传染病等
适用条件 增长特点 有无K值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增长率保___持__稳__定__ 无,无限增长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增长速率先___增__后__减__
有K值
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同一个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2、 现状:栖息地被破坏,K值__减___小___; 熊猫 拯救措施:__建___立__自__然___保__护__区____,提高K值。 3、防治和控制家鼠,是要提高K值还是降低K值? 相应的措施? 4、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能一直在K值维持稳定 吗?
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 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分裂一次。
1、填写下表。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数量(个)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的进化理论解释,这是由于生物具 量
B
有__过__度__繁限制的自然
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
线是___b__,用达尔文进化理论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__在__生__存__斗__争__过__程__中__淘__汰__的__个__体__数__量_______。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62021/11/162021/11/162021/11/16
3、“食人鱼”是一种肉食鱼,一旦进入自然生态水域, 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进入湖泊生态系 统,以下哪种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精品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精品课件 (共34张PPT)

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
例3: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 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
屿。在1937-1942年期间,
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下图 所示。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
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
呈什么型?
2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 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
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③种群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 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④例子: 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问题探讨 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 增长吗?为什么?
例1: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他带来了24只野兔。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 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漫山遍野的野兔与 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 致水土流失。后来,人们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才 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例2:凤眼莲原产于南美,现已在亚、非、欧、北美 洲等数十个国家造成危害。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 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次数 1 2 4 3 8
4 16
5 32
6 64
7
8
9 512
数量(个) 2
128 256
2.n代细菌数量Nn的计算公式是: Nn =1×2n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解:n= 60min x72h/20min=216

人教生物必修种群数量的变化_-ppt精品课件

人教生物必修种群数量的变化_-ppt精品课件
3.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 它们的 合运动 一定是 直线运 动 4.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 速直线 运动和 匀加速 直线运 动,则 合运动 一定是 曲线运 动 5.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6.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7.先用低 倍镜找 到叶肉 细胞, 然后换 用高倍 镜观察 。注意 观察叶 绿体随 着细胞 质流动 的情况 ,仔细 看看每 个细胞 中细胞 质流动 的方向 是否一 致致。 8.内质网 以类似 于“出 芽”的 形式形 成具有 膜的小 泡,小 泡离开 内质网 ,移动 到高尔 基体与 高尔基 体融合 ,成为 高尔基 体的一 部分。 高尔基 体又以 “出芽 ”方式 形成小 泡,移 动到细 胞膜与 细胞膜 融合, 成为细 胞膜的 一部分 。 9.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 境。在 物质的 运输与 交换及 信息传 递中起 决定性 作用。 10.核糖体普遍分布在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中 ,因此 根据核 糖体的 有无不 能确定 这些生 物的类 别。 11.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也含有无机 盐和尿 素等物 质。酷 暑季节 ,室外 作业的 工人出 汗多, 水、无 机盐被 排出, 造成体 内水、 无机盐 的含量 减少。 失水过 多,会 脱水而 危及生 命。生 物体内 无机盐 离子必 须保持 一定的 比例, 这对维 持细胞 内的渗 透压和 酸碱平 衡很重 要,这 是生物 体 进行正常 生命活 动必要 的条件 。大量 出汗后 ,除补 充水分 外,还 应该补 充无机 盐,所 以应喝 盐汽水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2020--种群数量变化(公开课)(共18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2020--种群数量变化(公开课)(共18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种群的两种数量增长曲线及相关应用 某种群新迁入适宜环境,在一定时间内数量变化
提出合理的假设 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倍数。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 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或观察等,所建立的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确有类 似的细菌在理想条 件下种群数量增长 的形式,如果以时 间为横坐标,种群 数量为纵坐标画出 曲线来表示,曲线
大致呈“J”型.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
1、产生条件: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
(2)说出“J”型增长模型与“S”型模 型的意义;
(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一、数学模型 课本P65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3、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
是山羊,这些羊是C( )
A.一个种群 B.一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
主要来自于( B)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
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1、同对一家鼠种等群有的害K值动物是的固控定制不,变可的以吗采?取器械 2捕思、杀考对、 ,家药可鼠物以捕采等杀取有等 措害措 施动施 降物。 低的从 有控环 害制境 动容 物,纳种应量群采的的取角环什度境 容纳么量措,施如将?食从物环储境藏容在纳安量全的处,角断度绝看或,减能少 它们得的到食什物来么源启;发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共15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共156张PPT)
型增长变化。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7)进一步探究:
1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 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3 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对照组应怎 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4 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5 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6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怎 样的措施? 7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思考与讨论]:
在 这 两 个 实 例 中 , 种 群 呈 “ J” 型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①充足的食物。 ②广阔的生活空间 ③没有敌害。 ④气候适宜等。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数量
思考:
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假设 是什么? 2、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是 什么?
时间
(一)“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
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使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吸 水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 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用高倍镜观察,计数若干个中格内的 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 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120 140 160 180
64 128 256 512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 比较各有什么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精确。
数学方程式:精确但不直观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概念: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讲课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讲课PPT教学课件.
增大K值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 依据;数量变化的类型
1.增长 3.2经评标委员会评议认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21.1 如果买卖双方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实施延误或不能履行其它合同义务时,双方由此产生的损失不得向对方提出索赔要求,也不 承担误期赔偿或终止合同的责任。 24.1 本合同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行法律进行解释。 企业的政策必须标准化与制度化,否则,再好的做法也会因为缺乏严格的执行力而恢复到旧有的状态。 23.5 如果未按上述规定密封和标记,招标代理机构对投标文件的误投或提前拆封不负责任。对由此造成提前启封的投标文件,招标代 理机构将予以拒绝,并退回投标人。
合理的0做出战略决策。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我国1000-199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
2000年来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讨论三 :种群数量变化的其它类型
2.下降
3.波动
鲸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当堂巩固
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 的是
K/2
讨论一 :种群的两种增长曲线比较








“J”型曲线
时间
“S”型曲线 时间
食物充足,空间不限, 食物和空间有限,气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候不适宜,有敌害存
等 ——理想状态
在等 ——自然状态
讨论二 :“S”型曲线的含义 1

群K
数 量
K/2
A
K(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继续增长 增长缓慢
C 种群数量不再增长,
初审中12,对价格的计算错误按下述原则修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4)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分组实验获得平均值。 (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 怎样的措施? 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 n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所得数值乘以n×2.5×104,即为10mL酵母菌液中酵母菌个数。 (7)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实验原理
适应期 增长期 稳定期 衰退期 时间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 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2.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 位水体 该鱼的 产量有 可能相 同
3.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 它们的 合运动 一定是 直线运 动 4.若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分别是匀 速直线 运动和 匀加速 直线运 动,则 合运动 一定是 曲线运 动 5.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6.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 验研究 中发现 ,低浓 度的生 长素促 进细胞 的伸长 ,但生 长素浓 度增高 到一定 值时, 就会促 进切段 中乙烯 的合成 ,而乙 烯含量 的增高 ,反过 来又抑 制了生 长素促 进切段 细胞伸 长的作 用。 7.先用低 倍镜找 到叶肉 细胞, 然后换 用高倍 镜观察 。注意 观察叶 绿体随 着细胞 质流动 的情况 ,仔细 看看每 个细胞 中细胞 质流动 的方向 是否一 致致。 8.内质网 以类似 于“出 芽”的 形式形 成具有 膜的小 泡,小 泡离开 内质网 ,移动 到高尔 基体与 高尔基 体融合 ,成为 高尔基 体的一 部分。 高尔基 体又以 “出芽 ”方式 形成小 泡,移 动到细 胞膜与 细胞膜 融合, 成为细 胞膜的 一部分 。 9.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 境。在 物质的 运输与 交换及 信息传 递中起 决定性 作用。 10.核糖体普遍分布在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中 ,因此 根据核 糖体的 有无不 能确定 这些生 物的类 别。 11.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也含有无机 盐和尿 素等物 质。酷 暑季节 ,室外 作业的 工人出 汗多, 水、无 机盐被 排出, 造成体 内水、 无机盐 的含量 减少。 失水过 多,会 脱水而 危及生 命。生 物体内 无机盐 离子必 须保持 一定的 比例, 这对维 持细胞 内的渗 透压和 酸碱平 衡很重 要,这 是生物 体 进行正常 生命活 动必要 的条件 。大量 出汗后 ,除补 充水分 外,还 应该补 充无机 盐,所 以应喝 盐汽水 。
时期在潜伏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S”型曲线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
“J”型曲线 自然状态
种群增长率
越来越小
保持稳定
种群增长速率 先增加再减少 呈指数增长
有无K值
有K值
无K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20 40 60 80 100120 140 160
时间/ 分钟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数学方程式 曲线图
3.建构数学模型的意义: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典型例题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 )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 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 达事 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
②模型:
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③量的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 为
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数)
④增长特点:











O
时间
O
时间
⑤例子: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3.思考与讨论 (1)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再以 此为根据,估算计算中的酵母菌总数,方格2mm × 2mm盖玻片下培 养液厚度为0.1mm,可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为: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典型例题
图1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 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 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K值:环境容纳量 减速期,增长缓慢
转折期,
K/2
增长速率
最快
种群饱数和量期由,0增→K/2值时,
长速率为零 种群增长速率增大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种群数量K/2 →K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不断降低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加速期,个体数量增加,增长加速
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种群数量达 潜伏期,个体数量较少到增最长大缓,慢且种内斗争最剧烈。
D
A 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 表示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值约为120 000个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 • • • • • • •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2.实验流程
(1) 酵母菌培养 —— 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2) 振荡培养基 —— 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 养,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课堂小结】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产生条件: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 2.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 λt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产生条件: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 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 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2、增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将 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2.5×104a(a为小方格内酵母菌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
次。这是为什么?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3)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组吗? 不需要,已有前后对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③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
⑴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ac 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观察并计数 —— 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
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 菌总数
(4) 重复2、3步骤 —— 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5) 绘图分析 ——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1张PPT)
典型例题
(2014福建)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 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 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 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Nn=1 ×2n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